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2: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 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 方案 二十里铺小学 2010.2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 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 提升,有效提高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能力,提高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新郑 市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特制定我校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和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的、以学习目标为导引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模式;进 一步提升教师备课、上课、评价、研究等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专 业化水平;进一步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技术和途径, 形成有效课堂教 学模式, 全面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 成长。

二、工作目标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 通过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全面深入地 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 使全校教师掌 握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技术和方法, 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内容, 准确 把握其内涵,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会对照学习目标适时调整教学环节,确保学习目标有效达成。

三、主要工作

(一 建 立组织 组 长:李留根

副组长:代广平

成 员:李会平时建峰 王建伟 秦建勋 时保柱 田彩玲 周小平陈水军(二 实 施步骤

第一阶段:2月 21日—— 3月 31日

1、制定实施方案 召集全校教师参加学习2 通知全校教师节后上班第一天(2月 21日开始集中学习《新 郑市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 案》。2月 22日至 27日集中在新村小学集中学习。

学习形式:观看录像、个人研读、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相结合。学习要求:通过学习, 每位教师要初步了解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 作的主要方法、策略和基本流程。

2、专业学习、完善方案

3月初根据中心校安排全校教师分学科分解课程标准、叙写学习目标的方法、策略。

第二阶段:4月 1日—— 5月 31日 集中研讨、具体实施

我校全面推进学科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在开学初的每天上午和平时间周一次的教研时间我们都将抽出 20分 钟时间集中研讨一些教学中的问题,并写出体会、反思。

第三阶段:6月 1日—— 6月 30日

3、阶段总结、成果交流

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将把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习反思等各种文字资料集中评比。并要求每位教师准备一节公开课、上交一份教学设计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保障措施

全校每位教师要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学习、探索细化解读 新课标。使每位教师充分引起重视, 明白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篇:八年级(上)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八年级(上)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一.课程内容摘录

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观课程标准的的编导觉图编队全体学生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兴趣在教学中陪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积极倡导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定、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努力把握语文课程开放而有力,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二.学期目标

1.能用变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和主要内容,体味问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内容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阅读了解五种表达方式。

5.阅读科技作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7.阅读古诗文、文言文时,能有意识在积累感悟中,提高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8.写作方面,能多角度的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能有创意地表达出来,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9.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三.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尊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四.单元及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及精读。略读、浏览和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在初步领悟文章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精度品味语言,深入体会文章情景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在美的中积累语言。

3.在明确文章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内涵,领悟文章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倾听文章传达出来的人类的呼声,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4.积累与战争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

第一课:《新闻两则》

课时目标:

1.理解、积累“锐不可当、业已/阻遏”等词语 2.体会新闻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在阅读中筛选要点能力。4.体会两则新闻不同的语言风格。

5.能给新闻拟标题和导语,尝试新闻的写作。教学建议: 抓文章特点,扬学生个性,挖创新潜解 创设战争氛围,激发爱国热情。第二课

《芦花荡》

课时目标:

1.理解、积累“寒暄、阴惨、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等词语。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整体感知课文,培养速度文章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小说如白洋淀水一样清新的风格。教学建议:

品语言以点带面,评人物由表及里。重主导,层层设疑,促主题解疑创新。第三课

《蜡烛》

课时目标:

理解、积累“拂晓、瓦砾、地窖、匍匐、鞠躬、颤巍巍”等词语。

理解文中“蜡烛”的内涵,学习用真实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自读课文,由深到浅的体会文章的内涵。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朴实的语言,揣摩平淡却震撼人心灵的细节。教学建议:

重情景创设,燃心中烛火。重主体意识,展学生风采。

重人文熏陶,数和品信念。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时目标:

理解、积累“眼花缭乱、制裁、荡然无存”等词语。学习运用反语进行讽刺的写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笑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悲剧效果。教学建议:

重诵读品味,品出人文内涵。重情感交流,升华爱国主题。重读写一体,深挖创新潜能。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时目标:

理解、积累“纳粹、杀戳、蜿蜒、朝圣、荒谬、健忘”等词语。

学习用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

快速自读把握文章要点,并且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声情并茂的诵读。精度细节,品味关键的词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战争的罪恶;感受南斯拉夫民族的英勇;明确各国人民反战争、求和平的心灵是相同的。教学建议:

强化教师主导,提高自读效率。实施角色换位,体验人物心境。第一单元综合性写习活动

活动目标:

积累描写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战争名言等,品味人类战争文化的内涵。寻访家乡的战争遗迹,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

搜索并整理战争的相关资料,创办一份“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题。摘取专题的精华,师生合作,召开一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主题班会 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活动建议:

重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自主学习,深入学生的创新潜能。重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群体智慧。

第一单元写作训练:

写作题目:以《抒写和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训练目标:

1.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树立维护和平,为全人类幸福负责的信念。2.反思历史,分析现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写作指导:

1.自主搜索材料,创办“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利;

2.互相交流,摘取专利精华,召开“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主题班会;

3.不拘一格,展现个性,倾尽真情,抒写心中期盼“世界铸剑为犁”的心声。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二、本单元教学,要感受课文中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学习本单元,要揣摩记叙文的特点,感受语言风格。

教学时间:22课时

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课时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建议:

情境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实践法综合灵活运用。采用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四段流程”教学形式。课题:《背影》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交卸、典质”等词语。

2、品味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作者的感情流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教学建议:

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意和表达作用。课题:《

台阶

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感怀自己的父亲

教学建议: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本文情节的单一,文字朴素的特点,无疑给学生解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们将本文定为自读篇目,预计课时完成,当然困难仍然是存在的。由于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正是因为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态,决定了“父亲”的形象,具有比较开放的意义。所以分析“父亲”的形象,便成为学习本文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所以这个前提应作为突破全文的重点。课题:《 老王

课时目标;

1、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为: 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我确立本课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并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

3、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确立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和提升之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教学建议: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学生仔细阅读两遍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漠不关心,甚至直接忽略,不会有作者那样的感受,不能够理解身份、地位、学识与老王悬殊极大的作者为何要对老王关爱有加。为什么老王去世几年都对他怀有愧怍之情?因为与老王这个形象有距离,所以学生们很可能会有以上几点疑惑。因此,在教学这课之前,我极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走近老王的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发自真心的同情于老王的“苦”,感动于老王的“善”,并且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生活中“不幸者”的距离,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课题:《信客

》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

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教学建议:

1.自读点拨法。本文节选自《文化苦旅》,但入选部分独立成篇,叙述完整,人物鲜明。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品味法。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清词丽句随处可见,给人以很大的品味赏析的空间和美感,指导学生品味佳句,领悟语言表达提高的途径。

3.拓展延伸。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实、奉献,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如现代社会对健全信用体制的呼唤等,体察作者的写作意旨。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自信而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乐曲丰富地感染力,并受到美的熏陶;

2、过程方法目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作品,在体验与感悟中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并能歌曲进行再创作。

3、知识技能目标:了解G大调的音阶表、准确地掌握歌曲节奏、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教学建议:

情感教育的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本课《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 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第六单元写作训练 题目:让世界充满爱

训练目标: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写作指导:

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3.要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课题:《中国石拱桥》 课时目标: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本文标题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即是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的修饰的添加格式如下:《_的中国石拱桥》。学生可以填写“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辉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词语,并说出一定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辩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特点上的异同,教师可认真组织问题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总结。课题:《桥之美》 课时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美词,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知识。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3、品读赏读精彩语言,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魅力,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教学建议:

我建议“以读贯之,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而本文又是一篇小品文,所以我会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具体为:

快速阅读,感知形象——定向阅读,提取信息——可视阅读,学会鉴赏——句段品读,体味语言——美文联读,感受特点——课外扩读,拓展延伸。课题:《苏州园林》

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层次;

3.有重点的选择分述部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了解如何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加以说明,并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教学建议: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学生在本单元刚刚接触这一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

及事先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时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一是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二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能力目标一是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二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德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扬民族创造精神。教学建议:

我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听录音,使这篇课文就像一部风光片一样呈现在了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为学生准备了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故宫博物院,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自然而然就熟悉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也学会了运用空间顺序写作说明文。学生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对故宫博物院高超的建筑艺术不免赞不绝口,本文的德育目标的完成应该不是大问题。课题:《说“屏”》 课时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建议: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出示小屏风并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课题:《说不尽大桥》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能够自主体验以桥为代表的建筑物中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丰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活动建议: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以合作探究为原则。教师要与学生合作,教师不是一个指导者,学生也不是被指导者。教师与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共同进行对桥梁的探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让学会宽容与团结。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建议: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课题:《

奇妙的克隆

》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课时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教学建议:

说明文是相当枯燥了,因此必须抓住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本文作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问,尤其是语言方面更有许多值得体味的地方。

课题:《 生物入侵者

》 课时目标;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建议: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第6、7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课题:《 落日的幻觉》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3)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例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

《落日的幻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全是探索自然奥秘的事理性说明文。从学习的思想情感目标分析,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想方法。从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则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课题:《 走上辩论台

活动目标;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建议:

现在许多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却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辩论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争辩、争论,而忽略了其对个人风度、知识积累、语言机智、文学修养等综合素养的要求。基于此,本次综合性学习将努力使学生对辩论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辩论的真谛是“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

所列活动项目中,任选一项。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围绕辩题分组讨论,双方正式比赛,赛后双方互评,学生共评达到上述目的。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陋室铭》和《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又选有杜甫诗三首:《望岳》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作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杜甫已步入中年,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诗人风格的发展变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题:《桃花源记》

课时目标:

1.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加强诵读训练。教学建议: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建议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课题:

《陋室铭》

课时目标:

1、体会本文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建议

建议通过采访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寓意,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作者作品。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此外,诵读和理解并不人为割裂,而是要同步进行。

课题:《爱莲说》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建议: 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课题:《核舟记》

课时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阅读能力目标: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3.写作能力目标: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思想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建议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题:《大道之行也》 课时目标: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教学建议:

建议 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课题:《杜甫诗三首》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意思。

2、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3、体会三首诗因时代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学建议:

建议通过不同要求的读来领略杜甫诗歌的写景、抒情、叙事的独到。比较三首诗的不同风格所代表的“诗史”的特点。教、学法:朗读法

第五单元活动

课题: 《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诵读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讨论莲的象征品质,了解莲文化的内涵和健康人格。

4.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表意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5.引导学生以学习莲文化为例子,主动挖掘传统文学殿堂中物象的象征意义,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向学生介绍、推荐几本有关莲文化的书籍、文章资料等,可与图书馆取得联系,最好请图书馆管理员开出有关图书目录,以便学生前往检索和查阅。

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访谈有关行家或民俗文化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莲在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内涵。

写作题目:以“我终于笑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目标:

1、理解并学会记叙文的立意、选材、构思、表达。

2、注意细节描写。

3、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

(一)立意

立意,即确定中心。虽然这个中心的表达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它们都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中心要尽可能正确、鲜明、深刻些。

(二)选材

选材要注意与中心密切的、新颖的、现实感强的材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越是看似容易的作文,在选材上越要好好动动脑子。如威海的中考题“生活中的一朵花”就是这样。它选择的范围很广,但稍有漫不经心,你的作文就很难胜出。

(三)构思

在确定了文章中心、写作范围、选材等情况下,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使文章尽可能别开生面。然后统筹安排文章的详略、段落层次,使文章整体结构完整严谨,还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切忌平板的流水帐式的行文安排,考虑构思的精巧和别出心裁。

(四)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还常常用到抒情和议论。

语言要流畅;生动形象,有情味。对生动形象的要求首先是细节生动,形象丰满。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有细节,环境和氛围有细节,事例的选用和事物的描写有时也需要细节。

运用出彩的语言。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结尾部分、过渡处等地方,或用准确、精当、鲜活的词语,或出示精美的句式,或借助诗意化的表达,这些都会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这些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归园田居》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但是也不要将这种情绪的表现作绝对化的理解,诗文中包含的感情基调是确定的,而具体的指向则是模糊的、含蓄的、多义的,《三峡》和《观潮》两篇文章,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明显,《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都是在最后一联才含蓄的流露了作者的情绪。在写作技法上,摹山范水的诗文深谙“诗中有画”的妙处,努力用语言营造画面感,选取的景物非常讲究结构布局、色彩处理,通过远近、明暗、虚实、浓淡、藏露、疏密、奇正等对立关系的和谐统一表现,实现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达到一种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尤其是《答谢中书书》和《湖心亭看雪》两篇文章,《使至塞上》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另外,这一单元的诗文都能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了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如《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题:

《三峡》

课时目标:、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建议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课题:《答谢中书书》 课时目标: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建议: 建议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教学中运用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课时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建议: 建议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课题:《观潮》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②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③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多侧面摹状的写景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给学生赏析优美词句的方法。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教学建议: 学习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比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几个教学环节。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课题:《湖心亭看雪》

课时目标:

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建议: 建议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题: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德育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建议: 建议运用以下四种教学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题目:《怎样搜集资料》

活动目标:

1.了解搜集资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2.学习搜集资料的三种常用方法,在搜集资料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专题论文;并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建议:

1.在校内安排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完成“中秋节”(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

节、重阳节等)、“电脑”(或其他主题)和“三峡”选题资料的搜集。

2.课内安排1~2课时完成此项综合性学习任务。

3.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写作的成果最好进行课堂交流。

5.至于实地调查,没有条件的可以不集中组织。但是要将此项活动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节假日去旅游,要养成随时记录或拍照的好习惯,把各地的神话传说、轶闻趣事、诗文妙语、科学数据都记下来,形成自己的小小资料库,写作时就不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第六单元写作训练

写作题目:以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或一道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精细观察。2.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对风景名胜的热爱。

写作指导:

说明事物,首先要抓住其特点。回想一下,这两个特点是怎么出来的呢?用“比较”的方法。拿大观园的格局与苏州园林比,这样此处的格局与观景形式上独特之处就显现出来了。所谓特点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点也就抓住的本质。为了把事物说明得具体、准确。首先要善于从读者角度提出问题。苏东坡主张“八面受敌法”指的是作者要考虑“敌”──读者可能有哪些需要知道的东西,要禁得住八面“敌人”的质疑。总之,要心中有读者,多从他们的角度提出许多“为什么”,这样才能将你的观察引向深入。其次,要寻找最平实、最准确的词语来说明事物,要有“推敲”力。

第三篇: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为解决学生不愿学、不会学、学不懂等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为改变长期存在于我们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高耗低效式的教学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更好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校也一直在探索课改之路,不断地学习、考察,尝试了很多种做法,组织老师学习课程标准、学习课改先进学校的经验,如学洋思、学东庐、学杜郎口、学习兖州一中,学新沂六中,组织老师上研讨课,实践目标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等,但在改革的路上始终收效甚微,一直在徘徊,没有走出困境。自从申报徐州市第二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以来,我们反思了以往的做法,认为缺乏对校情的考虑,缺少对课改系统的思考,对课改组织领导、管理方式不尽合理;为此,我校经过认真的研讨确立新的课改实施策略和方法

二、课改实施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一)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学校课改工作小组,课改工作小组分为各学科组进行课改的实验研究,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全部深入各学科组参与课改的实验。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制定学校课改总的思路、办法、工作要求,课改工作小组负责研讨适合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

(1)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学习课程标准,审视自身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3)各学科组、年级组分别召开座谈会,反复学习座谈新沂六中成功经验。

(4)每个学科组至少开了一节组内的公开课,并把成功课例推选出来,参加学校举办的有效课堂研讨课,各学科组要组织教师观摩研讨。

(5)通过上研讨课、开讲座等,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分层进行培训,组织领导、召开工作小组成员会议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各学科在借鉴的基础上研讨适合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合我校校情,课堂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能够真落实。

(四)各学科工作组在组内进行了研讨,确定了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草案,组织了学科内多轮上课、评课,确立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各学科向学校开设了回报课。

三、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检查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

模式依据:(1)、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以学为主,先学后教、训练能力,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3)、互动交流是课堂的本质。

时间界定:自学(15分钟)—互动(15分钟)—训练(15分钟)模式的界定及程序:

(1)、自学:方式包括A:学生课前预习。B:学生课堂自学。载体:学案(可以利用小黑板)。要求:简短,要求明确,题组设计注重双基。目的:A:为新知识教学做铺垫。B:解决最基本的概念等问题。C:达到对新知识的较整体的感知。D:为下面的互动探究做好知识铺

垫。教师作用:导入设置情境,制定自学引领目标,设计自学题组,巡回解决学生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内探讨。

(2)、互动:方式包括:生生、师生互动,全班交流。内容:A:前面自学基础上不会的、学生解决不了的。B:教师预设的探究题目,师生共同解决或学生自行探究解决。C:教师精讲点拨。程序:定向交流(教师根据预设和巡回发现的学生不会的问题,提出探究题目。注意课堂的生成和整节课教学目标的结合与调整)——学生讲解(选择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展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质疑、教师精讲点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教师重在方法规律的点拨,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

(3)、训练:贯彻当堂达标的原则,形式多样。针对本节课目标,可以巩固训练,可以拓展延伸。师生在训练之前要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点拨方法。训练完成后要进行反馈。载体:小黑板(或作业纸、报告册、配套练习册等)

我校把此概括为三段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基本步骤。三个阶段是对六个教学环节的归纳和概括,六个步骤是一个教学周期(不一定在一堂课内完成,根据教学情况可适当延伸)。

三个教学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计一定的情景,以吸引学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达到的学习要求,并有机地导入新课,按自学提纲要求进行自学。

2、交流展示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决学生个体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系统,达成学习目标。

3、检查巩固三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达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六个基本步骤:

1、导入示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明了明确学习目标

2、阅读自学(设纲导学):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3、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4、精讲点拨(展示点拨):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5、练习达标(达标测评):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

6、拓展提高:设计理解、运用的综合性题目,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四、困惑和问题

(一)各学科组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讨,拿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然而,据汇报课和大家在实验总结中反馈的问题来看,理念未更新、实质未吃透、流程不清晰、环节不完整仍然存在,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现在一些课堂中貌似神离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要亟待更新和强化各学科集体备课的意识和管理办法。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要出效益,要抓好教师的集体备课。这已是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普遍达成的共识。然而,教师的集体备课的意识不强,集

体备课管理办法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集体备课难以真正落实。

(三)课改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不课改永远没有出路!这些道理无庸质疑!在课改的一段时间里,学校加强了课改的组织与领导,加强了督导检查的力度,许多教师积极参与到有效课堂的研讨中来;形成了热烈的课堂教学研讨氛围。但是,由于课改负荷大,部分教师有惰性,还有一些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到有效课堂的活动中来。

(四)使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面对平时的教学,面对我校校情,操作难度大,平时实施是否能够坚持一直做下去。

五、今后一段的主要工作

(一)在学校层面需对各学科组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拿出更为清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并督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形成持续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热情。

(二)加强对集体备课的领导,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改革集体备课管理办法,以便更好地对集体备课进行指导和监督,让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真正发挥作用。

(三)要大力落实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监督、激励等运行机制,建立课改激励机制、增强课改刺激性,使监督课改有抓手、教师课改有引力、推进课改有保障,努力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以更好鼓励大家勇于现身课改、主动思考课改,大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工作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

第四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忙农镇总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问题提出

1、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让课堂效果好起来。而我们现在的课堂,仍然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但真正听懂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一半中能重述的也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或深加工,导致学生知识系统没有建构牢固,技能没有形成,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差了。

2、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我们现在的课堂,只能关注少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仅仅是以听记为主,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惰思”的怪癖,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不能实现自我发展,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进取心,求知的火焰也就熄灭了。这样面向全体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3、在应试导向的课堂里,教师则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一批学生不断地重复地听讲或练习,并使一些学生长期处于“伪学习状态”,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又囿于认识水平或兴趣差异,也无法从教师统一的组织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受益。

4、课堂教学教学法 经学生先学而确定的起点,不可能与学生实际完全吻合,至少说不可能与绝大多数学生相吻合,造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分离现象,导致少慢差费的现象产生,导致教学低效。

5、社会的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但“考试领导教育”这种社会现实使家长愈来愈看重学校的办学质量,愈来愈关注一所学校的升学率。这样就使我们一方面高举素质教育大纛,洪洪烈烈搞课改,一方面又在升学教育的小径上疲于奔命,但哪一方面我们都没有做出成效,当我们徘徊在低起点升学率的边缘的时候,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了。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立足农村基础办学的现实,考虑我们现有的师资条件,教学设施条件,如何解决上述矛盾,走一条“素质教育背景下、课改理念前提下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之路,为此,提出“有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

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表述和假说

(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表述

1、“有效”是指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课是指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努力追求教学效果;所谓有效用,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的学习、终身学习有用;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我们要把追求教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统一起来,实现“减负增效”,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

2、“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学生发展的舞台。“有效课堂”有三个学习阶段和相应的三种课型,每种课型五个教学环节,每种课型要落实五项基本要求。

(1)三个阶段:先学----导学----复学

(2)三个课型:自学课----导学课----反馈课

Ⅰ自学课:学案导学----自主训练----自我评价----提出疑难----学情分析

①学案导学是学生根据教师认真编写的导学提纲,在课前自主预习。自学学案由导学目标、自学重点、自学指导、知识网络、尝试探究、质疑创新、学效测试、知识拓展等部分组成。

②自主训练是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相应目标测试题。

③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要核对导学目标知道自己哪些完成了,还存在哪些问题。

④提出疑难是学生将自己先学过程中不能达到的目标写在导学案上,并将导学案上交学科组长。

⑤学情分析是教师根据学科组长汇总的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学生先学情况汇总,并作为课堂导学的依据。

Ⅱ导学课:先学交流----明确目标----导学达标----建构知网----(7分钟)(2分钟)(23分钟)(3分钟)

当堂练标

(10分钟)

①自学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先导,要求教师针对上节课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②明确目标是根据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交流讨论尚未能解决的问题确定为本节课学习重点。

③导学达标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④建构知网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疑难,拓展提高的过程。⑤当堂训练是学生在组内或班级进行学习检测,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深化知识。

Ⅲ反馈课:确定复习目标----建构知能网络----单元目标测试----单元质量分析----单元目标补救

①确定复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学习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复习目标。

②建构知能网络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此知识点与彼知识点,此能力点与彼能力点,知识点与能力点之间纵横交叉的密切联系,像“结蛛网”进行扩散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教师根据单元目标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单元目标测试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测试。

④教师即时批改学生测试试卷,认真进行单元质量分析。⑤根据单元质量分析进行单元目标及时补救。

(3)五个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先学为基础、以导学为途径、以训练为形式、以发展为目的3、“教学模式”一是指有效课堂三个课型,即“自学课”、“导学课”、“反馈课”;二是指“有效课堂”每个课型的五个基本环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先学探究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中间找到结合点,促进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础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突出了人的社会历史性的、自觉能动性的基本特点,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

2、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他们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环境下的学习历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4、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5、2009年全区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强调“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解决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加强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上创造经验。”

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培训教师与培训学生相统一原则

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讲或不讲,使学生先学质疑,勇于探究、敢于发言,走出被动听讲的境地,都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培训,使师生能够投入到新课型中来。

2、以学生为主体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

3、培养智能与养成习惯相统一原则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智能,夯实双基,实现三维目标整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研究目标达成。

4、抓好典型与普及推广相结合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抓好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实现研究引领,达到普及推广。

五、“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有效课堂”课型研究。研究自学课、导学课、反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2)课堂教学环节研究。研究每种课型各教学环节优化策略。

2、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要求,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2)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4)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与网络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课堂中产生的活的资源。

(5)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

(6)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研究教师“导”的策略,研究学生“学”的策略。

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难点与对策

1、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使教师从多讲到少讲,从少讲到不讲,这不仅是一个行为的变化,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需要组织教师学习名校经验,学洋思、学杜郎口,使名校经验本土化;积极培养典型,为实验教师示范,通过典型实验教师的教学成绩,证明实验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2、受多年学习习惯的影响,使学生从被动听讲到先学后教,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属于自己的时空内尽情发挥,尽情舒展灵性。

七、“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保障:

1、实验学校保证实验年级师生的连续性;

2、实验学校为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设施及条件。

八、“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

学习理论,学习名校经验,确立研究课题,培训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撰写实验方案,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9月)

尝试实验,规范操作进行阶段总结,撰写阶段报告。

3、总结验收:(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数据分析,拟定终结性报告,课题验收。

忙农镇总校

二○○九年四月

第五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加以选择。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这种模式在介绍讲解性的内容上运用比较有效,不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运用这种模式时,最好选择难度适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教师应多启发。

(三)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运用这种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引导学生探究结果。

(四)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迁移。

(五)抛锚式教学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六)现象分析模式

现象分析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

(七)合作学习模式

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八)发现式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

另外还有研讨教学模式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总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它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教师可根据校情、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独立运用,也可综合运用,还可自创新型教学模式,彰显教学特色。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下载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构有效的字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建构有效的字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把学生真正体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需......

    [高一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案例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案例 慧眼阅万象,妙笔著文章 唐明林 【教学标准】 1.从阅读文本中总结出与本节指导课相关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2.从生活中寻常习见的现象切入,......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在深水区跋涉时的不二选择,忙农镇总校张茂礼校长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他认为:一......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观是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是教师共同参与和制定的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改革我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开展......

    浅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横江中学赵彦文 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平台,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活动形式,通过......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昔阳县北关小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合......

    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校四段滚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理念及背景: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