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
正视差异,分层合理,小组合作,分层达标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初级中学
刘克森
结合十多年教学经验,我对新课改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感责任重大。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建立一种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机制,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点,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本人有以下肤浅的认识。
一、动态分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成功感
马克思曾指出的“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精辟地阐述了人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作为教师根据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或类型。通常按上、中、下或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语文基础扎实;B类学生语文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差;C类学生语文基础较差,非智力因素也较差。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成功感,对以上的分层应该是动态的,可以定期进行调整的。分层完毕后,要建立学生档案,及时做好记录,加强与每位学生的个别交
流、沟通,以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眼光,充分运用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效应,对学生进行赞扬、激励,及时调整学生层次,帮助其递进。
二、分层备课,体现针对性原则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分层施教,因此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多种提问方式,启发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注意把握问题的深度、广度、难度和范围,切实设计好“问什么”与“问哪类学生”的问题。鉴于以上的针对性原则,我在教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备课的教案中明确写上“对茅以升的介绍”,以及“文中作者为什么写了赵州桥后还要写卢沟桥,赵州桥与卢沟桥有何个性特点”等这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尽量请A类学生回答。至于那些较容易的题目:如“文中写到中国石拱桥有哪三个特点”,这样的问题请C类学生来回答。在备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那么在分层施教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分层施教,注重教学顺序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A类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B、C类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C类学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A类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注重教学顺序的科学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室中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语言优势,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诱发C类、B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让A类学生在开课时就开始自学新知识,因为他们基础扎实,完全能放开手脚完成任务。
譬如,我在教冰心的《小桔灯》一文时,我尝试着请学生当“老师”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胜任“老师”,因此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备好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采取的方法:A类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独立完成备课任务;B类学生在老师教给他们方式方法后完成任务;C类学生在老师的“扶持”下,与老师一起完成任务。结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一致认
为老师这种教法很受他们的欢迎。
四、分层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教师需要为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降低任务难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习任务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任务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应该为能力超出一般的学生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一方面要给他们布置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以便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较深的问题和独立研究的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分层次作业练习题,可分为基本题,加深题,拓展题。要求基本题人人都做;加深题为C类学生选答题,B、A类学生必答题;拓展题为B类学生选答题,A类学生必答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法,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甚至没有了,抄作业的现象消失了,勤于思考、独立研究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五、分层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评价运用的好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为此,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评价,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首先要求在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A、B、C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A类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对B类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类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当然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表扬,获奖的机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使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向总目标趋近。
此外,对学生评价还可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法。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我们不能以近期显性的效果和单一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更应从态度、情感、知识,能力诸方面,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检查,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量,习作量等进行评价。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多优点。分层教学能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最大限度调
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分层教学法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环节得到优化,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负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使学生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二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73-01
分层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从班级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实现,并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的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可以从学生群体、教学目标、教学问题以及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来展开应用。
一、“学生分层”是前提条件
“学生分层”就是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组。一般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的小组:学习能力差、不能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学困生”归入C组;学习能力一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中等生归入B组;学习能力强、求知欲高、学习任务完成得游刃有余的优秀生归入A组。在教学中,教师对A组学生可采取“特别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对B组学生采用“自主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遇到学习疑难处时与其他学生一起攻克难关;对C组学生可采取“直接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消化学习内容,跟上班级整体教学进度。教师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如把不善于交流沟通的学生安排到学习气氛活跃的小组中,把学习被动的学生安排到学习气氛主动的小组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影响,沉闷的学生变得活跃,被动学习的学生变得主动,真正融入小组活动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组情况是相对的、动态的,学生的情况有所变化时,教师还应及时进行调整。
二、“目标分层”是关键环节
学生分层确定后,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囚绿记》一课时,把教学目标设置成三个梯度: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即解决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其次是面对B组学生和A组学生的拔高性要求,学生能够紧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领悟课文语言描写的含蓄优美意境,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最后是面对A组学生的开放性要求,要能够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用以拓展性赏读与《囚绿记》题材相似的文章,并提交读书报告。“目标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有利于达到差异化推进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问题分层”是主要手段
在提问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一课时设置了分层提问:要求C组学生从课文描写去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要求B组学生挖掘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学生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积极引导。要求A组学生根据B组和C组学生回答的问题归纳孔乙己的性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看到孔乙己的缺点,也要挖掘孔乙己身上的“闪光点”。由于设置的问题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都可以回答出来,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对学生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驱动力。
四、“作业分层”是有效补充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对A、B、C三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并作统一要求,必然造成C组学生“受不了”,B组学生“一般饱”,A组学生“吃不饱”。由此,笔者在布置作业时也进行了分层,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延续,对课堂分层教学实践成果进行补充、巩固。如针对C组学生可布置教材内的课后习题或安排与课文有关的训练,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跟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针对B组学生可布置补充阅读或发散性思维的作业,如要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节选,在阅读后撰写读书报告等。针对A组学生可要求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建构,拓展学习内涵,比如将学过的某一篇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文等。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查漏补缺,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缩小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距,实现学生学习的共同进步。
(责编 杨 春)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我们应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及因材施教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两方面是我国现今小学教学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分层教学法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分层教学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正受到全国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及教学的实效性,为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受益,我们不断地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分层次教学一刀切的教学瓶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针对学生自身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分层及教学内容分层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难度、不同容量的不同要求,让每名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各方面和谐的综合发展.班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不易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会造成“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到处可见.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的新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多变的、动态的,并非是贴标签式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会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发现、选择、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会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跃进.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分离分层
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前,为确保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对全班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优异具体了解,还要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自主探究和性格差异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教学.(二)确定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把学生分层分类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依据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难易度不同层次的目标.(三)分层提问
在提问前,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步从易到难过渡,都能积极的回答提出的问题.(四)分层练习
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其的查漏补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练习也注意分层,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考虑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并注意在难度和题量上加以区分,形成阶梯状分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的实践是从学生个体分析,作业辅导,学习目标,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的.1.了解学生
对于分层教学工作的基础实施,了解学生是其教学的前提,从新课程的改革以来,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开始加深,教师会私下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思想背景的情况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在这样一种基础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组,让他们可以取长补短,综合发展.2.作业分层布置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3.学习目标
按照“因材施教”理论,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关键,可以了解学生们各自所处的阶段,并及时的给他们补充新的知识,让他们吸收和理解.4.分层辅导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利用教师给其辅导的机会,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若是都对前面学的知识没有理解,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很吃力.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他们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中等生要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优生则要强化他们对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对后学知识的联系.5.分层评价
找到学生身上适当的出发点,对学生合理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帮助、理解和支持,并不是埋怨、责骂甚至侮辱,评价学生或许只是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会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四、结束语
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时间和精力及课前教学准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时常反复,只有不断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作好思想方面的工作,才能持续下去;第三,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以及他们能否学好这门功课非常重要;第四,要坚持作好课后的分层辅导及配套练习等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第四篇:浅谈“五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五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运用
金城江区第五中学
罗火亮
摘要:当前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而采用“五步教学法”确实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当前好多的学校都运用“五步教学法”,所谓的语文“五步教学法”其程序就是通过和谐的课堂结构,向“45分钟”要质量,轻重难易及各个环节占用时间恰当而又和谐,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理解深、会运用。“五步”是以“和谐”为基础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景导入————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拓展迁移。这五步各有侧重,在运用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的引导,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 目标
导学 合作 迁移 正文:
当前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而采用“五步教学法”确实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当前好多的学校都运用“五步教学法”,所谓的语文“五步教学法”其程序就是通过和谐的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向“45分钟”要质量,轻重难易及各个环节占用时间恰当而又和谐,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理解深、会运用。“五步”是以“和谐”为基础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景导入————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拓展迁移。当然在运用“五步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各个环节的侧重,这得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定。下面谈谈“五步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以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情境导入环节(5分钟左右):
在情境导入环节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本环节中,教师导入时,一定要结合本课的内容,要做到简洁,生动,富有吸引力。可以通过趣味谈话、讲故事、游戏,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对比较抽象的课题和学习内容,要精心设计。也可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为学生自学新知识铺路架桥。本环节时间一定不能超过5分钟,如果时间花太多了,后面的环节就受到影响。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2分钟)
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其中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目标。其中的具体目标各有侧重,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文确决本课的目标包括哪些,确定重点,难点。
确定后,要在上课时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我要达到的目标。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题内容灵活多样,可用小黑板板书出示,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可口头揭示,也可采用魏书生老师常用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点啥?”。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要常换常新,不能千课一面,总是老一套,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在出示目标之后,全体同学要朗读一遍,做到心中有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走弯路,能提高学生的学生效率。本环节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不能超过2分钟。
三、师生互动导学环节(20分钟左右):
本环节是课堂的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要求来展开教学指导。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自学。本环节,要用目标导读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也可按照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或教师指定的学习方法,应用课本、资料、工具书,采用听、读、写、记、思、议、评等方式,一般以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为主,学习指定内容。语文课以看书看教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为主,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完成识字、组词、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学习目标。
2、合作探究。这是本环节的一个重点,一定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如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组内讨论解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好监控,使学生能真正的进入到课文内容的讨论中去,而不是流于形式。为此,在讨论过后,还要适合的检查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本五节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既可以是生字生词、成语的把握,也可能是文章的内容或是写作方法等,都可以放手去给学生探究,不要担心学生探究不到位,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3、交流心得。这一环节,是给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看法,也是老师检查刚才自学与合作探究的成果。先给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别的小组认真的倾听,思索与自己的见解是否一致,不一致,等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后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发扬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正确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一些不足的地方,要引导,要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在自学过程中,哪些方面不到位,便于及时补救,形成知识和技能。
(四)当堂检测环节(8分钟左右):
在检测环节,教师要把本节课的相关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或以提问题,做一做,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质疑解难。对要求学生必须背会的词语、重点句子和段落,也可分成小组,让组长提背检查。做到测中有练,测中解惑。例如说明文教学,可让学生就说明文的知识结合本课具体情况来谈谈收获,比如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本文说明文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你举例说明。要根据研讨环节已解决的问题、难题,易错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举一反三,再练习再检测,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目的。
在此环节要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训练,顾名思义,是要有“训”有“练”。“训”,主要是教师活动,包括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等。“练”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语文课上包括听说读写等,数学课上包括写算画等。“训”的目的是指导“练”,使学生会练、练好。离开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训”导“练”,“训”、“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思想。课堂上的“练”必须面向全体,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当堂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本环节要花8分钟左右。
(五)拓展迁移环节(10分钟左右):
本环节一定要注意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在其中。使所学的知识能得到拓展与迁移,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类文阅读,找一篇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课外类文,当堂进行拓展阅读。要给学生提供读书愉悦、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1)首先选文要优美,意境宽广,构思巧妙,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情趣。(2)可充分利用教材中课后补充的阅读文章。(3)选文要与文本有相似点,可以比较异同,从中获得阅读体验。
总之,上述“五步教学法”的程序,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先让学生感知知识,后经教师引导而理解运用知识,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而又和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这种程式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只有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等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
第五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长汀二中
钟启仁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与当地的重点中学学生的状况相比,知识水平相对较差,且极不平衡,尤其是信息技术更是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他们在初中有的甚至连计算机机房都没进去过,他们所在学校,一方面学校的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并且硬件条件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般根据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结果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我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法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分层教学法”,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就“分层教学法”的依据和实践作一些论述。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什么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理论的缘于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他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 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在班级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熟练运用分层施教,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有目的性的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依据
(一)“分层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实质上是“升学教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老师总是“充耳不闻”,即使举手,也是“熟视无睹”,甚至被 “劝”离学校。这些做法客观上剥夺了后进生应有的权利和个性得以发展的机会,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创造条件,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分层教学法”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教育对象,并能提出都能接受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分层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 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不可能处于同一层次,像我校学生更是如此。“分层教学法”强调个性差异,坚持从个体实际出发,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三)“分层教学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学生升人高一时成绩的差距,意味着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均处于不同层次。如果从班级的平均水平出发,后进生不会因知识间的断层和学习能力弱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会渐渐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分层教学法”强调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逐步提高,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步骤及遏用
在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询问、调查、各种测试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组的学生是属于对信息技术较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B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的;C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很差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状况分成A类(好)、B类(中)、C类(差)三个层次,过半个学期作一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针对以上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A类学生(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B类学生(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类学生(学困生)能掌握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学习任务。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根据全体同学的分层情况,分层次进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再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对课堂中每一环节精心设计。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的基础内容。如:如在EXCEL的函数学习时,对C类学生的要求是理解函数的作用及掌握2-3种常用函数的用法,对A类学生则要求根据常用函数的学习,灵活掌握函数的用法,可根据未学过的的函数的功能介绍,对该函数进行正确的应用。在备课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C组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难度,以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及练习的设计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理解,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目,让A组同学回答、演示,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在备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充足的发展。
2、讲课分层进行。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类中等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范例及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操作软件的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层次性和梯度。即讲解、演示、操作均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尽量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化重点知识,分解难点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学中尽量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有成功感受,调动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讨论中,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鼓励并协助沉默的学生发言,这种方法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锻炼,从而消除“被冷落的学生”。
3.课堂提问分层。
A层学生以发展性思维、拓宽性知识为提问中心;B层学生以分析性思维、系统性知识为提问中心;C层学生以印证性思维、规范性知识为提问中心。例如在VB程序教学中,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中60名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程序问题。对 A层学生,你能用两种不同的算法设计这程序吗?对B层学生,你能在已知的源程序基础上修改程序吗?对于C层学生,你能设计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吗?
4、分层训练
信息技术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堂上机操作练习一般情况下,为达成学习目标,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练习的量上可以设置必须完成的练习、思考探讨题,使练习具有弹性,使学生能有选择。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练习的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础强化练习(模仿性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应用练习。比如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C类学生要求能模仿完成柱形图的创建;B类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A类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详细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比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要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促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指导到位,及时反馈,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尤其对C类学生,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类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测试和评价。
发挥阶段性测试全面及时反馈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进行测试及评价的分层。把握好试卷的密度和难度,大部分试题为基础题(占70%)和较易题,少部分为综合题和难度题。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激励。以分层测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多做纵向比较,考察研究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进退程度,使达标学生及时被调整到高一层;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好心理辅导,分析原因;对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和学习辅导,鼓励为主。总之,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让更多学生感受成功喜悦,增强自信。
7、根据隐性分层法,成立学习小组。
首先,通过调查和观察,教师掌握班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等,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组内隐性分层,既使各层次的成员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产生竞争,促其发展,又使全组同学为了组的集体荣誉,实行组内合作互助,在合作学习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高。组内隐性分层次,能使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能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
四、在分层教学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关注我们对学生的分层是否科学、客观、合理,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较多,管理的范围拓宽,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尽职尽责。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做好学生的工作。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分层教学是为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消除“被冷落的学生”,促进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发展,分层施教既能体现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又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找出解决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教改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法,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角度讲解细化,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充分,尤其是帮助学困生掌握教材内容,减少或清除“旁观生”。同时,分层次教学也能较好地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加深其知识的难度,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满足其“吃饱”的需要,杜绝“干坐生”。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使学习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各得其所,全体学生获得了良好发展,落实了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分层教学》,教育热线网
2.姚爱姬 《异步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 验的做法和体会》 浙江教育网 http:// 3.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4.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