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英语教学的-不同点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英语教学的不同点
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属于不同科目的教学,在小学教学科目中,从课时的安排中,明显可以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占更大的比例,具有更重要的位置,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而小学英语的教学相对而言,占较小的比例,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教学,相对数学而言起步较晚,由于环境的限制,学习的难度也较大。小学数学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具体不同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课程性质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英语课程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
简而言之,数学课程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相关技能,诸如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英语课程就像最先进行的语文的学习一样,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以及单词和句子,从而在这种外语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外国文化,体会外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初高中的英语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案书写
教案的流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分别采用的是中文和英语的表达方式,大致分为教学内容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其中数学教案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英语同样将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分为三维目标和五维目标两种,具体看需求,三维目标三块内容,分别为: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s、能力目标Ability aims、情感目标Affect aims,相对数学而言,更加浅显易懂。数学教案中的重难点则无改变,被翻译为Key points和Difficult points,同样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也一一被准确翻译。
三、教学过程的整体比较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一般重在知识的掌握,简而言之,使学生明白这些数学知识从哪里来,是怎么来的,而将怎样用,用在什么地方,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同时通过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而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从单词开始学起,学习单词的发音和读法,会听会读,渐渐开始会写,学会与生活较近的简单的具体情境中使用这些单词,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对话,会编简短的对话,当学生掌握了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反复操练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培养语感,为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打基础。
四、教学过程分块比较
小学数学和小学英语的教学相对比,其教学过程大致都分为导入、新课展开、练习巩固和小结四块内容。
首先就导入这个版块而言,英语一般在这之前还有个热身小版块,成为Warming up,用来调动课堂气氛,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而数学则不存在这样一版块,数学是直接从本课的导入开始,就具体的课而言,有时导入也可以删除,比如一节新课,知识点是第一次出现,则可以开门见山来介绍,“我们这节课来学习_____的知识”,或者是“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练习课,_____的练习”。
其次是新课展开环节,数学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知识点,而英语教学中,则是在具体情景中直接出示知识点,比如某个单词,通过出示图片和单词,然后教师示范读,或者与相近的词比较后尝试读等方法,也可以配上动作读,通过各种读法来掌握单词及意义。相对而言,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较容易掌握,因为获得知识点的过程不同,一种是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梳理出的知识点,而英语教学中的知识点,重在会读,渐渐的尝试会用,到高年级才是会写的要求,同时,学生平时生活的环境都是用中文交流,这对学生掌握单词的读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很容易忘记单词的发音。再次,从练习巩固环节来讲,英语教学通常采用活动的方式,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将单词组合成简单的句子进行对话,在小组演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英语还可以采用有节奏的朗读和唱一首有节奏的英文短歌来巩固单词和句子,练习形式很丰富。数学教学则采用将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结合不同的题型来巩固所学知识,相对英语而言,较死板,没有英语那种活跃的感觉。
最后从小结来讲,小学数学教学和英语教学没有多大差别,都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唯一区别就是语言表达不同,数学是总结知识点,而英语只要读出单词和句子即可,亦或者高年级会要求会写。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和英语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源于两种学科的不同的课程性质,对该课程有着不一样的教学目标,所以最终体现出不同的教学过程。
第二篇: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的不同点
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的不同点
这篇文章主要是怎么区分出“市场营销”“网络营销”。
专家指出: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领域,市场营销要考虑的内容比网络营销多得多,这就像学校与专业的区别,市场营销属于学校的高度,网络营销是专业的层面。是市场营销理论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运用,也是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网络营销是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开展的营销活动,而市场营销则是在现实的市场上进行营销活动。市场在最初的含义是交易的地点,比如说农贸市场,这是最早的概念,经济学上的市场是指所有需求的总和,而营销上有个公式来描述这个概念即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网络营销是指进行营销这个行为的时候的平台与普通营销不同,他们之间可以说是母与子的关系,网络营销善于与市场营销的一种,可以说是市场营销的一种方法。
网络营销基本概念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推广活动,是二十一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商业形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服务,服务于企业网络营销的市场就应需而生,日趋发达,由于其相对电子商务而言更易实行,更快见效,所以优先得到了应用。它是是在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相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来说,网络营销与现代的高科技网络相结合,产生全球性、互动性、经济性、虚拟性、整合性、冲击性等新的特点,以及可以进行网上调研、信息发布、市场开拓、网上销售、商务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营销集成等传统营销所不能具备的功能。
第三篇: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的不同点
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的不同点
(1)取得资格的方式方法不同。政协委员是由所在界别推荐,经民主协商同意后,提交常务委员会协商表决通过而取得委员资格的,人大代表是经所在区域公民选举产生的。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县以上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代表选举产生,即间接选举产生。
(2)代表范围不同。政协委员代表的是所在界别,人大代表代表的是所在区域。所以政协委员具有界别性、行业性特点,人大代表具有区域性特点。
(3)权利和义务不完全相同。如都有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审议权,都有参与调查、视察的权利,都有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的义务。其不同之处主要是:人大代表有权提出询问和质询,有罢免权;有人身特别保护权;而政协委员没有这方面的权利。
第四篇:政务信息与新闻宣传的不同点
政务信息与新闻宣传的不同点
作为政府政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务信息工作,有着它一些固有的本质属性,如政务信息反映政府主体工作运转情况、政务信息干预能力大等等,从而使得政务信息与一般信息相区别。以政务信息与新闻相比较,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服务对象不同。新闻服务的对象是所有读者和社会大众,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等;而政务信息服务的对象范围要窄得多,且层次也比较高,它主要是为各级领导服务。同时,在服务上级领导、服务下级领导和服务本级领导之中,服务本级领导又是最主要的。新闻服务的对象始终是越广泛越好,而政务信息则不然,它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有严格的确定性,有些机密性很强的信息其服务对象甚至要局限在极少数主要领导之中。
2、功用不同。新闻可以不涉工作,比如奇闻异事;而政务信息则必须和工作紧密相关,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即使同样反映工作,两者的作用力也不尽相同。新闻一般是通过宣传工作来作用于工作,具有间接性;而政务信息作用于工作则主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直接性。新闻偏重于宣传效应,而政务信息则偏重于参谋效应。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而政务信息则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3、选材不同。正是由于服务对象与功用的不同,决定了政务信息与新闻的选材不同。相对而言,新闻的选材更为广泛一些,只要是新近发生的新奇的事实,都可能入选作为新闻的题材,正如前面所讲到的奇闻异事,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会做一些这样的报道。政务信息则只关注影响政府政务活动的那些事实,如果说在特殊情况下一些奇异的现象进入了政务信息的视线,那么它所注意的仍然不是那些现象本身,而是形成奇异现象的动因,即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由此预见推断可能出现的结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纯粹属于个人行为的一般性的好人好事,以及单位集体和个人在自身职能和本职工作之外热心公益事业,所进行的捐助活动等等,始终都是新闻宣传的上好题材。从普遍意义上讲,这些都不能作为政务信息的题材。
4、干预能力不同。新闻只是让接受者了解情况,并不具有约束力,它产生的是舆论影响作用。而政务信息则直接传递给各级领导,无论是收集的情况、反映的问题,还是提出的建议,都是为领导科学决策做参考的,也就极有可能影响领导的决策。如果领导依据政务信息发出了行政命令或者实施了行政行为,那么政务信息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尽管新闻的媒体、传播途径、传播手段众多,同时也非常方便、快捷,但在权威性的问题上,它同政务信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5、在公开性的问题上两者存在差别。新闻具有公开性,所有的新闻都是公开发表的,知道的人越 多越好;而政务信息则具有专属性,不能完全公开,甚至有些信息还要严格保密。例如,在政府职能部门中,信访、公安、安全等部门单位大都是政务信息工作的先进单位,这些单位上报的信息中有很多就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内容的,这类信息领导批示率非常高,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涉密的,在政府的各类信息刊物上,有时只能看到题目,有时甚至连题目都隐去了,目的就是为了严格保密。
6、在完整性的问题上两者存在差别。新闻传播的事实大多比较完整,必须具备六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和什么结果。而政务信息却不一定这么求全。例如,同样是对延边州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地税部门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的事实进行报道,《延边日报》采用了传统的写作方法,即按照会议概况—会议主题—领导讲话摘要的次序安排结构。而延边州《州政信息》刊载这条信息时则突出了州长金振吉对全州地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指导工作的指示性信息传达给地税及其他相关部门,同时必要地忽略了一些属于会议程序性的细节,从而使得意见更为集中,针对性更强。
7、在专业性的问题上两者存在差别。新闻属于“明白学”,它要求写的比较浅白,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够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这样才能传播的更加广泛。而政务信息则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这一点也是和它的服务对象的专属性相适应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域,政务信息都是反映本领域的工作的,因此包括使用专业术语在内的体现专业性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同时,由于传递、接收信息的各级领导对于分管或者直接负责的该领域的工作性质比较熟悉,所以政务信息的专业性不但不影响其传播,反而会使其更加严谨、科学,并且更加具有针对性。
8、表现形式不同。新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而政务信息的表现形式则相对比较固定。新闻语言要求生动活泼,而政务信息语言要求准确、平实。新闻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对偶、夸张等等,这些统属于积极修辞。而政务信息则使用消极修辞,就要求规范,避免任何歧义,在这方面它更近乎公文。新闻经常使用描写、抒情等表现形式,政务信息一般不使用这些表现手法。新闻的篇幅长短不一,比如通讯注重细节,所以不能太短。而政务信息则是越短越好,只要能把问题说清楚就行。新闻消息稿件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前面先是导语,中间是主体,最后是结尾。与之相适应的,新闻稿件的标题非常讲求文学性,交代文章主旨的任务由导语部分来承担,而标题的作用则是吸引读者。政务信息则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单体信息一般情况下没有导语,直接在标题中揭示文章主旨,同时尽可能标出信息发生的地区、行业或领域,以便让领导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条信息写的是哪里发生的什么事。新闻的标题有时有主题、有副题,有时甚至还有肩题、提要题,而政务信息基本上只有一个标题。信息和新闻稿是常用的两种文体,很多人由于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经常把新闻稿当成信息稿投到上级办公室,或者把信息稿当成新闻稿投到报社。
第五篇:浅谈国内外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浅谈国内外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苏州市崇道小学 汤巧玲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走出国门,到国外工作、生活、旅游和学习,当然也包括小学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通过与出国的亲戚朋友们的交流、通过互联网,我特别对了解到的关于小学教育方面的信息感兴趣。我认为,国内外小学教育的不同点很多,归纳起来,叙述如下。一. 作为指导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小学生守则》侧重点不同。
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总是代表了学校的指导理念、纪律观和规章制度。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及其从小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就拿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来说吧。美国的守则很具体,每一条孩子们都可以遵照着执行。看起来琐碎,却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孩子们就在执行这些细致规矩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举例来说: 1.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2.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提问时举手);3.Never cheat on a test.(考试不许作弊)。中国的守则比较宏观,有些条款缺乏具体实施方式,小学年龄的孩子恐怕执行起来不得要领。比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年纪越小的学生,不能给出太抽象笼统的规则,那会使他们在实施行动时感到困惑。有人指出两国小学生守则的要点:“美国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笼统的;中国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具体的。” 二. 本国小学教育资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平等性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国家对小学教育的理念不同,因此国内小学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如国外,甚至国内东西部地区也存在不平衡。在日本,小学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设备是全国统一标准的,即山区的小学的设备和东京都的小学的设备是一样。每个孩子就近入学,每个年级分两个班,每班20到30人左右。每所学校都有一栋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日本私立小学很少,收费很高,国家不鼓励发展私立中小学。为了保证智力障碍儿童的上学,每所小学设有向日葵班,保证他们的教育。在日本全境不分地区,种族,国籍,性别,必须接受免费小学教育,其中包括教材费,设施费。不向孩子的家长收取分文。这就很自然保证了中小学就学率100%。再比如,英国政府到 2003 年已经做到: 在小学平均每 11 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在中学平均每 7 人拥有一台计算机;所有学校联入因特网, 最少 20%的学校达到宽带水平。然而在我国,2 亿中小学生中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 3000 万人, 国内如青岛、上海及天津等较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人机比例也都在 10∶1 以上。据统计,我国平均每 121 名中小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在贫困山区,甚至连像样的教室都没有,不要说电教化了。总体来讲,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 小学生教室的布置、学生学习的氛围不同。
国内国外学生教室的布置、课桌的排放不一样。国内喜欢把课桌排成几排几列,左右对齐,规规矩矩。然而国外小学生的课桌可以排成一个圆圈或者一个扇形,甚至还有席地而坐的教室。2003年11月,国内某小学的10名小学生和两位老师到澳大利亚友好学校进行互访,中国小朋友直感叹“澳洲的小朋友太舒服了”。在两个星期的访问中,他们每个人都住在一位澳洲小朋友家里,同吃同住同上学。大家惊奇地发现,澳洲的小学课堂上没有整齐划一的课桌椅,上课时都是席地而坐,非常随便,课堂内容一般由游戏导入,气氛异常融洽。而国内的小学生往往会被老师要求正规正矩地坐直坐正,两手放在课桌上,目视黑板,专心听讲。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四.小学生班干部的选拔方式不同。
在中国,我们小时候,从一年级起就有班干部,基本上全是老师指定的。老实说,班里的几个班干部,确实属于好孩子,功课特别出色,不能说老师偏心。很明显,老师选班干部的标准,主要还是“听话”,其次就是学习好。虽然近几年也有的老师发扬民主,让全班学生自己来选举班干部,但是最终还得班主任老师点头。在美国,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了。据她描述,班级里从来没有班干部。第一年上学,老师给全班同学分配任务:有的是把门人,是替大家开门关门的;有的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引导全班进入教室;等等„.这些角色,还是是每个人轮流做的,绝对平等。目的是教育孩子,每个人都要为大家服务,每个人都要对别人负责任。五.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角色不同。
多少年来,中国的教师一直是学校班级的事实领导者和管理者。大到小学生的升留级,小到学生之间的打架闹事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些都需要他们的处置。虽然近几年,国内有识之士呼吁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放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管理班级,但是收效甚微。反之,国外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是相互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日本名古屋市道德小学的小林校长来中国访问时,在短短的致辞会上,小林校长向师生们鞠了八个躬,而且每次都是90度的鞠躬。也许,就是这种对学生的尊重使日本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放松。
六.父母对待小学生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
在国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父母眼中,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当中国家长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2.你今天学什么了?3.有人欺负你吗?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而外国小学生坐校车回到家时,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你今天快乐吗?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国的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曾经听说过一个小故事:两个孩子,美国的和中国的,他们在一次游戏中都跌倒了,很重,都哭了。中国父母赶紧跑过去,把自己的孩子扶起来,问摔疼了没有;美国父母根本没有行动,只是告诉自己的孩子坚强,要站起来。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不是如何被保护,被呵护,而是从很多小事上培养孩子不依赖别人的意识,培养接受现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的父母平时还要告诉孩子等价交换的道理。没有不劳而获,没有从天而降。虽然大家都同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国外父母与中国父母心肝宝贝似的教育方式有着截然相反的观念。
七.学生的家庭作业、学习负担情况不同。
外国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一点也不重。每天下午3:30孩子们就回到家了,一周顶多两天有家庭作业,十几分钟就可完成。“简直太轻松了!”,这是中国小朋友的感叹。澳洲的老师认为充足的玩乐时间才能发挥孩子的个性潜力。然而在国内,大家常见的是每天小学生都背着沉重的书包,由家长送进学校。回家后也是不停地做家庭作业。甚至休息天,他们也要被送去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兴趣班。拿家长的话来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在充电学习,你不参加就要落后了!将来怎么考取重点中学?!”教育专家也多次呼吁,小学生要减负!可惜,中国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不改变,减负的愿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八.生活能力及独立性有明显差异。
有一个故事,名叫《夏令营中的较量》,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1992年8月,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77名日本孩子到中国,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故事大致告诉我们四点:
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2、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鼓励孩子,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
3、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4、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的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
难道中国孩子就不如别国孩子强?难道他们就这么娇气吗?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如果祖国花朵的根只浮在地表而不深深地、稳稳地扎实扎牢,那我们的中国能不落伍吗?
外国小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及生活能力比较强,热情、办事周到、有计划„„而中国孩子呢?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那是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太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些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爸爸妈妈太娇惯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想尽量让孩子少吃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活和生存能力。
总之,国内外小学教育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客观地说都不是最完善的。既然我们已经发现问题了,那么就应该认真对待、存利去弊,经过实践来确立我国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新模式。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