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有效_本色数学》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3 02: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约有效_本色数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约有效_本色数学》总结》。

第一篇:《简约有效_本色数学》总结

简约有效,本色数学

----尚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总结

新课改几年来,数学课堂处处是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情境创设、新颖有趣的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然而,身为一线教师,冷静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却总感觉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一丝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立足简约,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彰显数学本色,成就本真课堂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制定目标——“简明实在”

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起始,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犹如“灯塔”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追求“简明实在”,方能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这是数学课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同方面的目标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融合的,但落实到某一节课中,应主次分明,不能面面俱到。比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两个容积单位的互化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就更侧重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毫升、1升的大小以及对实际容积问题的解决,教学效果良好。

除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外,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假、大、空”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这些目标似乎很好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要求”,但是细细琢磨,这些飘渺、游离的目标应该是整个数学学科、甚至是必须多个学科共同培养才能实现的目标,试问怎能成为课时目标呢?再者,这些模糊的表述,也必然使教学活动失去指引和调控作用。

教学目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泛而在于实。教师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引导学生一路笙歌朝着目标努力,才不会被沿途的风景或荆棘牵绊住前进的脚步。

二、创设情境――“简单实效”

让学生在现实又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是,在部分老师眼里,所谓 “现实而有意义”,就是要生活化、儿童化和趣味化,这也使部分数学课堂简单而肤浅地追求情境表面的繁华与热闹,却忽视其所应承载的数学思考价值。一些教师一味追求情境的“美”,他们的课堂陷入了“秀”的误区。在备课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的深刻解读上,而是放在如何创设诱人的情境,导致数学课堂走向了“追求数学本质之外”的 歧途上。也就是说,比较关注情境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情趣,而忽视了数学学习的理趣。所谓理趣,既包含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系统和结构,也包含蕴藏其中的数学思维、数学推理、数学思想方法等。本人认为,简约而富有实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一定是情理交融,重情更重理。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时,教师直接出示了同样大小的一袋薯片和一袋红枣,问:“估计一下哪一袋重一些?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谁愿意来试一试?”一个简单的情境便激起了学生对自我、对同伴产生挑战的勇气与欲望,这就是一种简洁、真实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好的学习姿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设计环节——“简化朴实”

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学数学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简简单单地呈现教学内容,简简单单地教和学,可说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我们却发现:环节复杂、结构繁杂、程序嘈杂的境况越来越多地充斥着如今的数学课堂,学生因“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学习应该是一件简单的快乐的事情,我们有没有必要设计

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有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只有简化程序,以生为本,为学生留足探究和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才是真正简约而又有实效数学课堂。

教学《认识分数》时,可以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和设计教学环节。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活动的材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表示出1/4,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如何表示出4个苹果的1/4,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明明是“1”个,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呢?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再得出: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数量是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接着,又让学生把8朵红花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得出: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此时,分数意义中的要点已在不知不觉中凸显出来,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环节设计清晰明了,每一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简单而不纷繁,简约却又充实,更好地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环节设计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简,在于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应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层递性,去除旁枝末节,逼近主题,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的特点。

四、表达语言——“简洁精当”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简约的数学课堂,教师语言应是言简意赅,直白而富有哲理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思维的过程,要把课堂的主体真正地还给学生。如《分数乘整数》一课,学生用连加的方法求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后。教师适时地提出:“求5个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解决,如果求50个的和,甚至100个的和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你愿意吗?”教师假设求多个相同分数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用加法解决问题

比较繁琐和困难时,就自发地产生了想学习简便方法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要惜语如金,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练就纯净、精当、明快的教学语言,从而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学生带入瑰丽的数学殿堂。

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的课堂,这种美不是表面的虚华和绚丽,而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四两拨千斤”方式自主学习的完美演绎„„它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不断积累,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只有坚持守望简约,数学课堂方能回归本真,尽显其无穷的魅力,数学课改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走向成熟。

第二篇:简约教学,彰显数学课堂本色

简约教学,彰显数学课堂本色

“简约”一词是相对于“烦琐、冗杂”而言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简略”、“节俭”。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说,简约化教学就是从教学实际和需要出发,减少花哨的教学素材、臃肿的教学环节、庞杂的教学方式和冗长的教学过程等的教学方法。追求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内容的简要、教学方式的简洁等,以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简约的课堂,是务实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彰显本色的课堂。

特级教师钱守旺在新基础教育中指出:认认真真钻研教材,简简单单搞设计,扎扎实实抓训练,本本分分为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高高兴兴离课堂。不难看出,每个方面都着眼于简单、实在,可见,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数学教学的一种本真、一种平实、一种实效。

一、教学目标追求简明。

目前的教学目标表述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这三点原本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整体,可我们硬把它们割裂成三个目标,人为地复杂化了。在教案中,对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师习惯照教学参考书抄下来,根本不联系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同类型教材的教学目标所描述的内容大同小异,所确定的目标可以放到任何一个年级的任何一节课中,少有年级的特点和课时的特色。用某一理念或某一口号作为目标,目标大而空,如增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数感”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这些脱离实体之根的目标,缺乏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无法具体落实的,为此确定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很有必要。

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要有准确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硬性目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抓住关键的一两条,能实现就可以了。软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可整合在“双基”目标中落实,实现目标间的互相促进,使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如《圆的面积》一课,我们只要紧紧抓住“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够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样的目标简明、清晰、扼要,既方便课堂教学,又利于教后检测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追求简要。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实质,少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特级教师朱乐平说的好:不要对一节课求全责备。课堂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有骨也有肉。如《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三个学生关心的问题: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如何?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把握住了三个核心问题,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就清晰了。

三、教学方式追求简洁。

现实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透析数学的神奇,体验数学的魅力,我们看到老师们惯用的做法是:创设一连串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讲述冗长的令生乏味的童话故事;进行数学问题与其他学科的机械整合……然而,类似的带有牵强的教学方式到底能否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实类似的教学方法可能只能激发一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的程度更难以企及,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倒数的认识》时,花费7分钟时间,以“客上天然居,僧游云隐寺,人中柳如是”等“回文”诗句引入新课。如此教法乍看新奇、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终究热闹一时,效果并不见佳,因为“倒数”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是其关键,也是学生的认知难点,忽视了这一关键,便忽略了“倒数”的本质意义,而且对学生容易产生误导作用,使之产生认知偏差。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那么,该如何给数学课“减肥”“瘦身”,实现教学流程的简洁流畅呢?我们必须学会删繁就简,整体架构,留取最重要的内容奉献给学生,实实在在地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入手,切不可丢掉数学的六个核心这个本位,忽视了对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对教材中该咀嚼的地方还要慢品细嚼。要着眼于从一个个数字、一个个符号、一个个概念、一个个例题、一个个情境图开始构建数学模型。那些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都是虚化数学科的数学味,应当予以摈弃。

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来说是把双刃剑,这已达成共识。在很多时候,多媒体会阻碍学生对数学的独特体验和美妙的想象,使他们对数学的个性化解读体验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手段、教具的选择和应用要以简易朴实易取为原则,要慎用多媒体,对于那些无需使用多媒体的坚决不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课堂也一样精彩;对于那些需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材,我们要确定它的运用时机,切实发挥先进工具的作用。如,华应龙老师用一把剪刀、一张纸条出神入化地教学了“神秘的莫比乌斯圈”,一题多变深入浅出地演绎了“孙子定理”;黄爱华老师以“俄罗斯方块”和“平移接力”两个游戏就串起“平移”教学,创造出了生动、充满张力和活力的课堂。这些都堪为“简约化教学”的典型范例和有力例证。

四、教学语言追求简练。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才能让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这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力求做到提示语言具有导向性,提升语言要到位,总结语言要画龙点睛,应变语言要灵活,过度语言要巧妙,激励语言有深度。引导语言要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要少而精,在重点知识上提思考性问题,在难点知识上提诱导性问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处提方向性问题,在学生思维疑点上提鉴别性问题,在学生思维热点上提探索性问题,问题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教师评价语言要着实,主要体现在评价的过程中,在课堂中我们有必要根据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我们不应过分推崇赏识评价,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可能使他们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还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因此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观,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愉悦感。

总之,简简单单教数学,实实在在学数学是新课程、新时代对数学课堂教学本质回归的热切期盼,简约教学,以彰显数学课堂本色!

第三篇:本色语文 有效教学

追寻本色语文 有效阅读教学

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孔宪功

最近有幸参加了市区某校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大主题,有两个关键词:“阅读教学”与“有效性”。

这里“阅读教学”的具体所指是文言文《三峡》教学与散文诗《荷叶母亲》的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当前比较“时髦”的话题,尤其针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内容泛化、虚化、非语文化现象,针对初中生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提出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常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

过去我们讲“效率”,是讲在一节课中,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是不是丰富,教学环节是不是严密„„主要是看老师的“教”。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以知识为本”,为“以人为本”所取代。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的问题,现在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的效率高不高,产生的学习效果好不好。

我很认同下面的观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 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以上算是对主题的解读吧。

结合这个主题,审视今天的课例,观课的视角就落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学有所获。

比如,张老师的《三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累了作家、作品知识,字音、词义的知识,巩固了写景要按顺序、要抓特点的常识。老师让学生查阅《古汉语字典》,根据语境选择义项,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环节虽小,意义重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张老师在说课中提到,自己从未尝试“多媒体”制作,这次教研活动,促使她填补“空白”,“与时俱进”,对她虽属挑战,但对学生,直观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片,那山那水的意境,激发他们解读《三峡》的兴趣,并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重要字词句的列举,加点词的解释,通过屏显,进行突出与强化;文章思路的梳理、内容的概括、特点的揭示,通过点击,一目了然,又省下板书时间。虽然,阅读教学不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还欣赏张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就课文中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字句,进行提问,然后在同学的帮组或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语境寻求答案。这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的学习,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开放的环节,它开放的是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活动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胆略。

一堂课,学生能有这样的“获得”本已不错了。而教研活动,就 是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要让学生在这一堂课中,更为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就要在“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问题上做理性的思考。

以《三峡》为例,我们要思考的是:文言文教什么?公开课上文言文教什么?《三峡》教什么?“教什么”的依据有课程目标、教材、学生等要素。还可以参阅考纲,它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文言文学习,要背诵优秀诗文,积累实词虚词,要会翻译句子,理解基本内容„„明白的说,文言文,要教学生需要的,考试要考的,哪怕是公开课也如此。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不少公开课,把文言文当作一般的现代文学作品来赏读,先简单梳理思路,再品读重点语段,注重文字美与内容美的感悟,而忽视了教学对象(初中生)和文言文的“特殊性”。这样的示范课,误导了一些教师,以为在公开课中,基础的内容不宜过多,于是,就“省下”了注释或翻译的教学内容。

《三峡》这篇课文,如果不疏通全文,也要翻译有关句子。可以结合主问题,在赏析的同时进行,也可以专门设计一个环节解决。句子翻译,哪怕在高中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我想这节课,应该进行句子翻译。张老师重视加点字的注释,如果在这基础上,梳理其语境的意思,落实好整个句子的翻译,学习效果会更好,大家都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有一个环节,安排可以商榷: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四人小组讨论疏通课文,勾画不懂的字词。

本人认为,此处安排合作学习“时机不当”。对于一篇新文言课文,初读后,每个学生会有各人不同的“不懂”。应该先“自主”学习,请学生用现代汉语把原文“读”一边,再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针对这些“不懂”,对照注解,查阅工具书,根据上下文揣摩,然后,就近请教,如果仍有“不懂”,做上记号,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向老师请教。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 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要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

舒老师在说课时提到自己为了保持“本色”而未用课件和“合作”。把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当作课堂教学的豪华时尚,视“合作”学习为“作秀”那也是一种偏见。

《荷叶母亲》一课,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导课—作者—初读感受—重点品读—拓展延伸。教学过程很顺畅,师生互动很和谐,从中表现出教师基本素质良好,口语标准流利,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漂亮整洁,教学态度认真,预设充分;也让人羡慕:实验中学的学生基础好,反映快,真正是“优质”的生源,教这样的学生,真是老师的幸福,也是语文老师的“负担”:一方面,每天面对五十多双智慧的眼睛,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学生,有高要求的家长。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研修活动,我就从高标准去“解读”这两个课例。对舒老师教的《荷叶母亲》,结合大家的评议,我先说“导入”环节:

“5·12短信故事”耳熟能详,教师的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母亲”又是浅入浅出。“在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写母爱也写得很好,是谁?”这样的问题,放在上《荷叶母亲》的开讲环节,异口同声回答的当然是“冰心”。(如果,离开这个“语境”,恐怕“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很显然,这节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出“母爱”的话题,为了引出“冰心”这个作者。其实,本色的课,还是保持“本色”为好。《荷叶母亲》的上篇课文是《金色花》,也是“母爱”的主题,还是“温故知新”为好。这个问题王荣生教授在《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中提到“连续性考察”问题。

他认为:“但认定一堂好课,还需要把它放置在与前一堂后一堂 课乃至前一周后—一周课的关系之中。

大家知道,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等,一般都是40分钟左右相对孤立的一堂课,学生借班,名师执教。这样的课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毕竟与普通教师的日常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公开课等所强化的一些方面,也许对日常教学并无多大价值;而孤立地观评一堂课,又极容易遮蔽日常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另一些方面。比如,注重“导入”,这对公开课等或许有其必要,但日常的语文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只需交代“昨天学了什么,今天要学什么”即可,并不需要费天大的心计这么来导那么去导。而“昨天学了什么,今天要学什么”,这本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连续性,在寄生于公开课的观课评教习俗中,却几乎被完全抛弃了。

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问题,牵涉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呈现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十分复杂。从广大教师易于把握的角度,我们认为大致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第一,点与点的区隔,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那一课的教学内容有差别;第二,点与点的内在联系,在同一个学习领域或学习主题,后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前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拓宽、提高或加深。

在大部分语文课还够不上“好课”最低标准的今天,谈论语文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肯定是奢侈。但是,如果我们在观课评教中,至今还不能树立连续性考察的意识,那么也许这一辈子都不必对“好课”抱有希望了。”

有个建议:“短信”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在“荷叶护莲一幕让你联想到什么?”这个环节,通过联想,进行品读,是文学作品创造性阅读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母亲与荷叶的共同之处”这个问题,也可以糅合在这个环节中,无须在解读“心绪”后,再单独提出。

大家在评课中,也都提到,在言语形式赏析上,这节课突出了“比喻”“以物喻人”,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我以为,未及表达作用或妙处的“浅尝辄止”的揭示是不够的,真正的语言品味,不仅要揭示言语形式的特点,还要深入体味其“意、趣、情、理”。

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程序操作,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一堂课乃至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 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思考,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表达就是:“我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不应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这样做效果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这就是理性的思考。

让我们真正确立人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正确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正视教学现实,理性地回归本色语文,关注基础目标的达成度、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内化的深度、教学个性的亮度,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轻负高效”。

第四篇:简约数学教学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前不久,学校组织教师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对于我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堂中,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名师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让我受益匪浅。一共听了三位名师的讲课和讲座,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 《简约数学教学》的专题讲座。

许卫兵老师说:简约数学,是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蕴“简约”于“丰富”之中,强调简于“形”而精于“心”

数学课堂走向简约,要求教师学会做减法。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提炼、合理地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时空。简约数学教学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构架求简约,二是简约之中求丰富。

教学构架求简约

1.教学内容的简约。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时,教材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为一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为一课时。在集体备课时,大家提出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理是一致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理是一致的,如果将它们合并为一课时,这样可以及时有效的实行方法的迁移,从而用较少的时间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在正式教学时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紧接着出现两位数减整十数,学生们很自然地就进行了方法的迁移,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接着出现对应的减法,学生也是不费力地就算出来了。

2.情境创设的简约。计算学习比较枯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能够极大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创设学习情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创设情境中与数学无关的因素太多,弱化了学习情境中隐含的数学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利于从生活原型到数学原型的过渡。简约化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用务实的眼光去审视教学情境,削枝留干,简化情境中非数学因素,对情境素材精简妙用,让探究情境由俏变实。

3.练习设计的简约。简约化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要求我们从有效出发,不花哨,不含糊,针对性强,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个重点。简约之中求丰富

简约教学追求在简洁、清晰的教学中透出深刻和丰富。

1.学习方式的丰富。简约课堂关注学生本身,注重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自由地选择解题策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2.教学结构的丰富。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并不是单一的“线性”教学思路,而是采取“块状”的纵横交错的教学思路。既能在横向上得以延展,体现出广阔、开放和丰富,又能在纵向上实现突破,体现出深刻、厚实和高效。

3.数学思维的丰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简约化的课堂始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是“简约”给了学生更多发展的时空,是“简约”使数学课堂的培养目标切实的体现,是“简约”才有了数学课堂的“丰富”。简约但不简单,就如一杯茶,开始觉得味道一般,但你品尝过后,却觉得余香满口。

以上就是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谢谢大家!

第五篇:简约数学读后感

读 后 感

课余时间读了许卫兵老师《简约数学教学》收获很多,对简约教学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有些数学公开课,一味地追求理念上的新颖、组织上的新奇,课堂变得繁杂、臃肿、凌乱,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结果却因40分钟的教学时间所限,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加之教师的功力不济,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不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要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

许老师是基于“现实教学中的繁琐现象”-----课堂太满了,然后逐步改变教学方式---变“为“人文数学”,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继而提出“简约数学教学的研究”,所谓“简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要素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最终实现儿童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是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矢志不渝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课堂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满越好,而应该在精当、凝练中体现出“少”力量。

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具有这样的一些形式特征:目标简明,立足教材,立足学情,有的放矢;素材简练,经济高效,少而精当;过程简化,清晰明快,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方法简括,灵活多变,彰显智慧;语言简朴,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指导精当到位;媒体直观实用;教师轻松自然;学生愉悦主动;等等。当然,简约数学课堂追求的是从繁复走向简约,并从简约抵达丰富的课堂。如果说“简约”是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枝不蔓,干干净净,那么,“丰富”则是指在教学过程所呈现的思想的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文化的张力以及师生智慧的张力。

读书是一种享受,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让我感觉到做老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2015/8/29

下载《简约有效_本色数学》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约有效_本色数学》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心引领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用心引领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摘 要: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多途径的认知活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都充分体现着人本主......

    构建简约有效的课堂

    构建简约有效的课堂 【摘要】所谓简约课堂,是指一种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高度概括的课堂。这里的概括不是简单、空洞,而是简明外表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即形式言简意赅,内容文约......

    守望简约课堂 追寻有效教学

    守望简约课堂 追寻有效教学 建军路小学 孙老师 目前,各种竞赛课、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层出不穷,级别也各有高低,但这些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在教学手......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田桥中心小学 祝凤雪 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体现:导......

    追求简约课堂 致力有效教学

    追求简约课堂致力有效教学 [摘要]通过对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针对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构建以生为本的简约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回归本色,还语文教学简约之李萍美

    回归本色 还语文教学简约之美 保康县马良镇小学 李萍 联系电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学习......

    读《简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教师 余才兵 概念分为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核心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

    让数学课堂教学崇尚简约(精选)

    让数学课堂教学崇尚简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课改本意的现象: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复杂、花哨、喧闹和浮华,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