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

时间:2019-05-13 02:4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

第一篇: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

感受生本之魅力

--------参加首期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养班之心得

初二 吴淑兰

本学期开学前夕,我们一行5人再次奔赴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理论培训班,再次聆听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讲座,并与全国多名在生本研究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学校校长、专家、同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对我的触动却很大,郭教授的报告让我对生本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线教师专家的经验介绍,让我豁然开朗,不得不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实践。这次学习,似乎在前面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

这是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理论里阐明的教师观,他说,我们的使命不是让自己聪明起来,而是让学生聪明起来。生本教育的教指的是教者帮着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学得好,自动地喜欢学,然后进入良性循环。郭教授把教育比作园丁和树木的关系,不可否认,对于树木,人的作用很大,但很有限,采取的培育措施完全被树木之天性所规定,所以,整个事情只能是在人的帮助下,使树自己更好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见自我”,因为只有站在太阳的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从人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去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当了父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处于不同年龄段时,对玩具的需求是不同的,还没有学会走路时,一个手摇鼓,一个小铃铛可能会让他乐此不疲,当他能在地上熟练走路时,一辆能跑的小汽车可能会更吸引他的眼球,甚至会把它大卸八块,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对玩过的手摇鼓、小铃铛会不屑一顾,慢慢地,孩子的年龄在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会让我们刮目相看,刺激我们思考: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玩具才能满足他的需要。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点----以学定教,这是生本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教皈依学”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好学,不是简简单单地遵循“课前先学、课上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三步曲,仅仅在形式上实现自主还远远不够,生本教育提倡的是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核心性的学习”这个概念对许多老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我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才接触到,我自己认为它应该是生本教育的灵魂。生本教育给“核心性的学习”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要给学生的核心性的学习,指的是使学生能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处:他们的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素养凝聚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要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只要找到所学与人的心灵和生活接壤之处。老师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创作出一个好角色,他要去体验生活,把剧本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结合起来,这样的角色才容易令观众接受,才有生命力。再有,读者不喜欢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故事:整天闷在房间里,与现实生活隔绝,凭空想象捏造。直接来源于人的生活和心灵的东西,要无比精妙和充满活力。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的学习变成心灵和生活活动的一部分,知识从此充满了心血和感情。作为一个教师都知道,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陈列,缺乏对人的相关的基本素养的培养更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只让学生记住了某些题目的解法、侧重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无从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知道思维的 最终产物,没有一点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就像生活中,我们把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吃,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而且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对食物的兴趣,味觉越来越不灵敏,所以,生本教育倡导“粗料精做”,而不是“精料精做”,在“粗料精做”中,学生去粗取精,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而“精料精做”中,无法形成这种能力,因为一开始就是“精”,已经是别人的加工物。作为数学学科来说,把知识点转向思维点应该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三、真正去做生本,把生本本土化----互相学习,取人之长为我用。

荆志强老师、龚雄飞校长、胡首双校长„„一个个鲜活、耀眼的例子,让我感叹他们的作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执着。(下面我只列举其中的三位)

许多老师听过荆志强老师的报告,“我阳光,我快乐,我奋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信念,“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是他的奋斗目标,有人评价荆老师上课,像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做的好有奖励,不好的就有罚。他捆绑考核,经常“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错误分享,把错误变成教育的资源。向学生讲清道理,落实措施,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经常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变为生动的生活语言,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他说他有四“幸”:喜欢读书、学生喜欢、领导推崇、结缘生本,这也许是他成绩取得的重要原因吧。

四川重庆凤鸣山中学打造的“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新课程 “魅力课堂”模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讲堂”先升级为“学堂”再升级为学生充分展示、大胆表演的“殿堂”,就像这所学校的龚雄飞校长所说:魅力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个演奏家,忘我投入;学生则成了一个个可爱的音符,无论轻拨哪一个,都会奏出动听的乐曲。这时候,不论为师为学,都感到成功与陶醉。魅力课堂正是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下,通过充分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使教学充满吸引力和责任感,使课堂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是有“温度”的课堂。“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练后讲,学生主讲”体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 “七字”要求被该校老师谱成了“魅力课堂学习之歌”,从铿锵有力的旋律和短小精悍的文字中,老师们或许能发现什么:

魅力课堂我做主,快乐学习聚众智;

情境自学多思考,保持安静严自;

合作互学都参与,难点问题才展示;

走上讲台最重要,不急不慢高声语;

面向全班能脱稿,抬头挺胸讲姿势;

台上台下多呼应,质疑对抗有深度;

提升领学找规律,智慧求知有雅趣;

人人发言都主动,成长进步每一日。

广州增城市港桥中学的胡首双校长给我们做报告的标题是“原来当教师可以如此幸福”。他的“幸福”有三层含义:首先是健康,再者工作要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最后是活的要有尊严,这样幸福才有意义。针对第三层的意义,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学校的老师和他说,以前外出学习听课的时候,都是围着人家请教这、咨询那,现在不一样了,出去,只要一听说是港桥中学来的老师,都会被围上来,问这问那,向他们取经,那种自豪感就甭说了,这就是有尊严

胡校长在谈到教学改革时说,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一段话:如果教学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主动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改革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胡校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观点,特别强调这里的 “先会后学”与“先做后学”是伴生的,“会”是“领会、意会”的意思,把生本教育的理论又具体化、本土化。(举例:用其他教师的班上公开课)

我们不能光仰望灿烂的星空,追寻耀眼的明星,还要低下头来,看看我们的脚下,自己的路将怎样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中,着重在以下方面深入探索:

1、适当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大感受,小认识,勤熟悉”的格局。

2、相信和依靠学生,处处凸显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维点、创造点。

3、因为成功和安逸不可兼得,学生学习的动力要看老师如何去调动,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其前提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理论不管多么丰富,如果缺少实践的检验和支持,那么它是空洞的、毫无价值可言的。

教不严,师之惰

生本教育创造了一种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喜欢,老师轻松。

但,近来发现有些学生产生了误会,以为只要上课,就会展开讨论,就可以随便有说有笑,纪律有些混乱;有的组长责任心不强,有的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滥竽充数,上课效率不高。检测阶段,百分之七十的出错率,有不少学生作业极不认真,偷工减料,家庭作业尤其严重。

反思这些现象,感觉首先是近来自己对学生要求不甚严格,总觉孩子们各科作业加起来挺多,就让他们少写点,谁料有些学生得寸进尺,比如要求至少写两页(一页两百多字的方格笔记本)读书笔记,很多只写一页半。就是不能心太软!

下一步,要进一步培养好组长,讲方法,讲策略;加强小组建设;规范小组展示语言;扎实搞好学生基本训练;加强检测、反馈力度。加大阅读、写作力度。加强指导和点评。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根据学情扎扎实实搞好生本语文教学。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显现什么。只要要求到位,他们大部分就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发现了学生的很多弱点后,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很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比如作文写作的书写和容量都有另人高兴的表现。

生本教学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以生为本,为学生成长负责,更需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

第二篇:关于生本感受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反思 ——沈瑜岚十月思想汇报

1、算来,我从事自己热爱的语文教学已经两年了。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为什么我在课堂上(尤其是所谓的“公开课”上)总放不开,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什么我的教学设计总做不到贴近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出现“冷场”?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老师给我评课时,都说我“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游离在外,缺乏激情”?虽然两年中有所改进,但始终未见明显改善。为此,我一直归因为自身的性格和思维习惯,直到上完录像课《奇怪的大石头》,听了师傅的点评,又认真学习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后,才总算有点开窍了。

那天,田校长来听我的课。课后,她从教学设计、评价语言、教学组织、师生课堂交往质量、体态语言和眼神、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等各方面为我做了全方位“体检”。她精辟、细致、深入的分析使我惭愧,更使我受益。

比如这节课开始时我问学生:“你们最近又读了哪些名人故事,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我的本意是检查、了解学生课外看“名人故事”的情况,交流一下收获,但非要他们从中概括出什么道理来,并不可取;又比如,初读课文后,我的本意是让孩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却把要求拔高,成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田老师很尖锐地给我指出:“其实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关注学生。” 当时我甚感惭愧。由此可以推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甚至在某节课中接连不断向学生提出这些超乎他们固有水平的要求;而孩子在课堂上的任务,也仿佛只是一味为了达成我的要求而已。这不是主动地学习,不是在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教师也就没有起到“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而是在为难学生,生拉硬拽地牵着他们前进。学习的难度和教师的态度致使课堂气氛不再轻松,在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就容易“闷掉”,产生畏惧心理。反过来,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教师,使教师越发紧张急躁。一旦师生的沟通、合作出现障碍,双方的感觉都会被破坏,无怪乎教师放不开,学生活跃不起来了。

这次的评课对我触动很大。回到家,我认真整理了当时的评课记录,把师傅给我的建议又好好温习了一遍。她说:“教师要在课堂中,以饱满的精神,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亲切、开放的肢体语言,自然、透彻又不夸张的眼神„„去感染和鼓励学生,使他们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产生不断探索和进取的愿望。”其实,这些问题也好,建议也罢,以前评课时就有老师不断给我指出,可我就是没能完全领会。当时似乎明白了,过一阵子依然如故。这又是为什么呢?

怀着惭愧、苦恼的心情和强烈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顺藤摸瓜,仔细阅读了田校长那里借来的《教育走向生本》,进一步解开了“谜底”。作者指出,儿童因为爱知识才会生产知识,积极、健康的情感始终左右着整个学习过程;与成人的理性分析相反,儿童的思维是直觉式的,整体上的感悟将直接推动他们的认知;一个真正会关注学生的优秀教师,不但能从孩子的学习行为中分辨出其创造性,从他们的“错误”中提取出积极因素(而不是就孩子的回答是否与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师心意相匹配来简单地判断对或错),还能听出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顺应人“内部自然”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努力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达到“忘我”的状态,而不用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我是否被认可?我处在什么位置?我能在竞争中获胜吗”之类的问题上„„

这些重要的理念不断补充到我的认识中,一再打开我思维上的死结,使我逐渐理顺了思路,澄清了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疑问。对学生的了解,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反思力以及对“生本教育”的领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来,以前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问题,皆因打破了学生“内部自然”所固有的和谐美;原来,教育的一切智慧与激情,就是来自这既简单又深奥的四字箴言!原来,所谓的性格和思维习惯的因素都不是最主要的障碍,牢牢树立生本教育观才是真理。正如田校长指出的那样,以前,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关注学生,贴近学生。所以,我愿意也必须从现在开始重新来过,实践“生本”,使每一节课真正成为一次“生命的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空间,也使我自己真正享受教学!

2、在此次的教学改革中,老师们那充满自信的神态和拼命工作的热情,时时影响着我,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自信。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心态却如浮萍般漂浮不定。

开始看了生本课堂的教学录像后,一方面真是羡慕那些学生能有如此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哪里还有内向的学生,哪里还有自卑的学生。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也能受到这样的教育。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把这些教学改革的成功归功于人家的教学条件好,家庭教育也好上了。认为我们这里的条件无论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都是跟不上这样的教学改革的,我们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吧。有了这样的心理,平时也就按部就班的按照老路子老老实实的走,从不想有所突破。

听完了四五年级老师的课以后,心理上有了变化,通过老师们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努力,课堂也展现出了精彩,有了生本课堂的味道。老师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我这时仍就把老师们的成功归于学生年龄大,理解力强上,认为自己的学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的,我们的学生仍就需要老师的引领,于是我们三年级的课前几节上的也有些保守。经过集体评课后,领导否决了我们的课,认为我们胆子还是小,根本没有放开。于是后面我们几位老师的压力有些大,也不知道课到底该怎么上了。即使马上要上课了,我也没有充足的信心。

公开课我选了《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主要宣传学科学用科学。事先赵老师让我们自己整理出思路,然后全组的老师一起群里群策,商定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拓展点等。开始我的精力主要在理解课文上,课本剧的演出只占很少的时间,也并没有打算让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我打算亲自给他们排练,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演好。经过商定以后认为如果这样做,只有演出的几个学生能借助演出充分的理解课文,而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看热闹。只有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本剧的演出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于是我又把全班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行分好工,自己编排对话与旁白部分(课本中的对话很少),我呢就忙自己的教学流程。本来想抽空指导他们的,可是由于紧张,自己的课还没背熟,就把学生给忘了,等到忙完了自己,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轮到我上公开课了,心里非常的紧张,老怕砸了锅。事先准备的教学语言已经觉得非常熟练了,可是一到了课堂上,又忘了个差不多。心想,这下坏了,学生事先的表演我也没有指导。还不定演个什么样呢,特别是对话与旁白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各个角色也是学生自己安排分配的。当时心就慌了。可是学生课堂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史传鹏有趣的旁白,其他学生大胆而细腻的表演,都让我佩服,也觉得有些惭愧。因为事先有个学生曾问过我旁白怎么写,而我却告诉她说真正表演时是不需要旁白的。现在我非常庆幸自己忘记了指导他们,否则所有的演出都一个模式,哪里还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哪里还能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整节课我也没有说几句话。都是学生在表演评价,都抢破头的回答问题,抢不上的还唉声叹气。我激动的心情半天都没有平静下来,除了高兴还有后悔,后悔自己从来都不相信自己的学生,从来都不敢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认为宝贵的时间都会浪费在他们手里。

一件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它是否具有可行性。虽然有时旁观者清,但是对于教学改革来说,一定是自己亲自实践才具有发言权的。否则提出的观点都具有片面性,就如我没有上公开课之前的许多想法。

上完课,我突然想起了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如果老师给学生一个平台,那么学生也会给时时的老师惊喜。我们老师现在缺乏一种勇气,那就是大胆的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自由的去展现自己。老是认为学生太小,回答问题肯定说不到点子上,于是沉不住气的抢先替学生回答,本来学生还满腔热情的想表现自己,结果机会让老师抢去了,那肯定是非常沮丧的。久而久之,他们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热情,变主动为被动,只听老师讲,再也不去主动动脑思考。而老师的这种放不开手脚让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老师也永远成了他们的拐杖。当老师看到孩子们长大了,到了放手的时间了,想放手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就比如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一年及时,每到上课回答问题,都是我们老师头疼的时候,有几十个孩子就有几十只手举起来,甚至有不少孩子都着急的站了起来,生怕老师看不见他们。每个孩子嘴里还不停的大声喊着“我、我、我”。老师压都压不住,于是老师们就开始拉下脸来,用非常严肃的表情教训他们,让他们上课时安静点,认真听老师讲课。答错了问题得到的很少是老师鼓励的眼神,多是老师生气的话语:上课又不认真听,下了课也不好好学习,又回答错了吧。于是经过长时间的高压政策,原本有些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孩子上课时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甚至害怕碰触老师的目光。

两年下来,除了几个天生大胆、性格特别外向的学生外,课堂上已经很少看到其他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虽然老师也很着急为什么有些学生性格那么内向,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没有自信。可是这一现象的产生,却是与老师平时无意的伤害有莫大的关系。以前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很少去考虑这个问题,即使思考了也不大注意,因为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说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

现在提倡生本课堂,需要学生全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这一要求相对于现在的课堂表现来说,真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课堂上老师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通过各种方法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很容易,但重新建立他的自信心却是非常难。虽然难做,但是不能轻易的放弃,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一生,用几年的时间来换取一生,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

3、最近阅读了江苏丹阳六中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教育”寻觅到了教育的春天》,自己有一些感触特别是荆老师对于生本的把握,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读完之后我也试着按照荆老师的做法去训练学生,尽量的是以学生为主自学,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一点点的小困难。例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安排小组合作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往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找同学上黑板讲解题目的时候下面的同学似乎是感觉所讲的知识和自己无关,真正听进去的是少之又少,这可能也和老师安排的不到位有关,大部分同学总认为这道题目老师还会再重新的讲一遍,对于自己同学讲的题目,引起不了学生足够的重视。其实有的时候我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只是在老师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其实在学生的思想里我认为也存在着一些传统的东西。要让我们去改变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表现欲望,要看老师怎么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老师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往往这一句表扬和激励的话语会成为一个学生进步的动力。我现在在尝试着按照荆老师所说的在要求学生,但是有的时候我发现在实行的过程中真的是有些困难。我现在教的是大班,人很多我一方面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并且还要学会;另一方面我还得保证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往往有的时候会顾此失彼。有的时候一节课的内容很多往往会不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前半节课还能以学生为主,可是后半节课往往又成了以老师为主,我真的很矛盾。出现此种情况只能说明我的课设计的还不到位,备课的时候没能好好的把握,对于预习的把握不到位,今后应该努力地改进。

对于学生的训练我认为应该持之以恒,实施生本教学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尽量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不敢进度,相信学生训练到位之后我们的课堂进度就不是慢了而是有效地快!努力去做吧,过程或许是漫长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欣赏整个过程,体会中间的乐趣!

第三篇:生本课堂教学感受

“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东方广场小学朱春艳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生本教育,我听过专家的报告,观摩了专家的生本课,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我对生本的理解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生本的理解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要求教师以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干预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二、教学实践

(一)自学

在生本课“先学后做,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的理论依据的指导下,课前教师要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根据小研究的内容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小研究中不但要规定学生自学的内容,还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设计让学生思考的内容或题目。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毫无目的的浏览课本,从而浪费时间这一现象的出现。

小研究的设计是一节生本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设计小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备课的过程。教师只有先研究透教学目标,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好小研究。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认识四边形》这节课,教师应确定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类四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四边形进行分类的。那么我们可以设计小研究如下:

1、画出你想到的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标上序号和它们的名称。

2、写出你知道的图形的特点,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把上面的四边形分类,说出你的分类理由。

之所以让学生先画四边形,是让他们从思想上先对各类四边形有了记忆和初步认识,再通过找他们的特点,让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加深了,同时这些特点又为四边形的分类打下了基础。这样学生在分类时就不会太盲目。

(二)互学

“先学”不仅包括自学,还要包括“互学”,自学是学生在课前根据小研究来与课本对话的过程,而互学是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互学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小组交流:这是4人小组内的交流。每个小组中的4个同学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点、难点、把握不清的地方展开交流与讨论。这一过程的重点不在于对答案,而在于讲清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同时要收集好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到全班交流再作讨论。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交流。这一过程主要是解决小组交流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在交流时可能存在困惑或把握不清的地方,所以全班交流也是学生之间互学的很重要的环节。如《认识四边形》中,在给四边形分类时,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产生分歧,那么在全班汇报时可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最后统一意见。

这一过程是整个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郭思乐教授说:“没有学生互动的课堂不能成为真正的生本课堂。”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之间会展开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心灵的共鸣。那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做什么呢?生本课堂中的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垄断者,但也不是无所事事的,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认真聆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三)后教

根据“以学定教”,我们教什么是决定于学生的先学的。学生会的我们不必教,教后学生仍然不会的我们也不必教,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了。我们要找准时机,做到教的恰如其分。生本课堂虽然是放手让学生说,但是也是有限度的。当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偏离主题时,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立即指出,而应真诚地面对,找准时机引导、启发、疏通,做到教的及时,教的恰当,教的有效。要找准时机,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前面学生的自学情况重新备课,随机应变。生本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是我们能预先知道的,而我们要做到应对自如就应该进行更充足的课前备课。生本课堂行因

学生有问题交流而精彩,因存在矛盾而曲折,因教师适时的引导而有效,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生命之本从此在课堂上得以展现。

在生本课堂上,自学——小组学——全班学——教师教已成为主要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有着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教师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宗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课堂上教师往后退一步,多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精彩。愿我们的生本之路上增添更多的精彩!

第四篇:感受绘本魅力

感受绘本魅力

爱上绘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绘本唯真、唯善、唯美。

这次上海“走进阅读论坛,亲近母语”之行,尤其对于绘本的阅读印象深刻,绘本做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以一种审美感极强的图画、回味深长的阅读体验,新颖的阅读方式展现在孩子、家长、教师面前,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部分喜爱阅读的人们。

一本图画书,十几页,每一页简单的一两行字,看着图画,淡淡的情绪随着画面的转换逐渐弥漫,升腾,等到合上书的那一刻,你的心里已经装得满满的了。《鸭子骑车记》讲了农场的一只鸭子看到了一辆自行车,好奇心驱使它进行了一场骑车的冒险经历,遭遇了农场里其它动物的嘲笑,但是鸭子却自得其乐,最终,鸭子热情感染了动物,在它的带动下,农场里的动物们都开始了骑车的疯狂旅行。当鸭子玩累了,它突然发现了一样更新奇的东西――拖拉机。故事戛然而止,读者忍俊不禁,同时留下想象的空间。我想任何一位老师读了这个故事,眼前都会浮现班上顽皮孩子的身影,这只贪玩的鸭子简直就是那个成天玩闹的孩子嘛;任何一个妈妈读了这个故事,脑海里都会回忆起孩子曾经应为好奇而冒险的往事;任何一个孩子读了这个故事,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嘿嘿,鸭子也喜欢骑车呀!”这个故事真实地凸显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非常执著,强烈的个人主义,热情即快乐等等。童话故事就是这样,简单而神奇,有些时候,觉得简单的东西却很有力量。

绘本的味道要通过“讲”才能出来。

如果把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绘本直接丢给孩子,“自己去阅读吧!”孩子会在几分钟就把一本看完,因为绘本中的文字很少,留给他们的或许只是几幅漂亮的图画影像,一个好玩的故事。而绘本本身要体现的价值不会得以体现,所以,绘本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把图画转变成丰富的语言,深情的给孩子讲,孩子看着图画,思维却受着你的语言的牵引,他们会非常的安静,会沉浸在你给他讲故事的愉悦中,会沉迷在故事情节里,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渗透会抵达到孩子心灵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故事讲完了,也许孩子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不能立刻从故事里抽离出来,阅读的价值就在静静地享受和回味中。

因为要把绘本“讲”出来,所以读绘本就变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了。这需要老师或者家长拿到一本绘本后,要做功课,就是把根据绘本上的图画改编成生动的故事。对于绘本的解读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再创造能力,要做到故事中心的把握、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符合或者接近原著,需要教师很强的语文素养,还考验教师讲故事的技巧。所以,读绘本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绘本的要“讲出来”,所以读绘本的形式就变成不是一个人阅读了,这次学习观摩了“教师讲述大赛”和“班级读书会”,都是以一种群体共读的方式呈现,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更多的是一种聆听状态。除此之外,家庭“亲子共读”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式。

还有一点深刻的感受,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的时候,整个大礼堂十分宁静,听完《爱心树》《爷爷变成了幽灵》,我们的眼里噙满泪水,听完《鸭子骑车记》和《石头汤》,我们开怀大笑。总之觉得心灵装下了许多东西,不再空落落的,充分获得了一种聆听的满足感。

当然,阅读绘本,会给孩子老师都能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它只是阅读方式中的其中一种,与传统的课外阅读有一些区别,阅读中更注重的是情感的浸润。它在低段孩子的阅读中会降低课外识字的功能,也是对共读形式的一种挑战。如果能够将绘本的阅读和独立的课外自由阅读结合起来,我想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情趣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绘本《汪汪的生日派对》这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书籍,因为它既是一本图画书,也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数学书。本书通过加法和减法这两个主题来加强孩子们的数学思考力。

讲的是汪汪和丽丽举办生日派对的故事。通过讲各种日常生活当中常用到加法和减法的情况,让小朋友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为了汪汪的生日派对,丽丽要做很多准备:写请柬,做生日帽,做蛋糕等。但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还是决定邀请多少小伙伴。解决这个烦恼用的就是加法。利用加法,不用挨个数也能马上就知道一共多少人。还有去超市买鸡蛋的时候也是,利用减法马上就能知道哪个东西卖得最便宜。加法和减法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非常实用。

这些充弥在生活中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

如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是一个让所有的孩子感到过瘾并增长知识的故事,光看到这个书名,就会觉得很有趣。本来关于大小便的事是很难以启齿的,但是,这本书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从科学的角度来阐释了这个问题,让孩子学会以科学的眼光来坦然面对本来就光明正大的生理问题。不仅不会让孩子觉得尴尬,反而会让他们兴奋哦!

一个被成人世界隐讳的话题,在经过作者讲述故事般的陈列科学知识,经过译者妙趣横生的精心编译之后,就呈现了现在这样摆在大家眼前的别具一格的优秀童书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而再经过家长的阅读引导之后,相信孩子通过这本书,不仅获取了包括鸽子、老马、野兔、山羊、乳牛等在内的动物“便便”知识,更建立了对这件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的客观态度。

如绘本《大卫,不可以》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三、绘本阅读的魅力

(一)绘本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

目前优秀的绘本多数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不仅绘画精美,而且内涵丰富。绘本阅读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不能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来获得的。

(三)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使孩子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扩大。

四、怎样选择绘本

现在的绘本多种多样,我们要怎样来选择合适的绘本呢?

(1)故事内容方面

故事的取材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但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常情的变化,使儿童感觉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

故事的情节必须是简单而清楚的描述,让孩子想知道接着发生什么。

故事的语言浅近、具体、形象;句子单纯、短小、口语化;朗读时明快、活泼、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

(2)图画表现方面

图画要富有视觉美,要恰当地运用色彩特指,比如小白兔、红狐狸、绿草、金色的阳光等,这样故事中的形象才会更鲜明,也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画面的构图也是营造故事视觉美的一个重要手段。高低对比关系以及散点构图等,能在视觉上引起愉悦,使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上,增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幼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

第五篇:品味生本课堂,感悟生本魅力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英语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的四年级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尤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拓展部分要根椐学生的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或畅所欲言。不管多与少,对与错,重在参与,加强和关注学生的操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 本 教 育 实 施 反 思 卫固镇中学

盛建雄

教育理论

通过大半个学期不间断的学习郭教授的专著,我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即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我们要进行生本教育就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生命为本的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去逐步进行生本实践,可能我们的做法表面看上去有些和过去相同,但理念不同,用法不同就能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所以生本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什么形式并不重要。实施心得

1、讲解效率提高了。进行生本教育半学期以来,感觉到讲解的目的性增强了,让学生先学后教,使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不再像以往讲完了内容也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最需要的,也不知道哪些学生在听讲。

2、前置作业好处多。通过布置前置作业,使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知识和生活有了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了;也使得学生明白了哪些是不懂的问题,学生听讲时针对性强、专注了。

3、学生的学习能力潜力巨大,以前上课时生怕不讲学生不会,进行生本教育后,发现学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很强,有时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听众就行了。教学中的困惑

1、由于基础、家庭环境不同有许多学生厌学,不能主动投入学习,而科任老师与他们接触的时间有限,对他们了解不够,思想工作做的不够。

2、教材、配套资料与生本教育不相符,我们所用教材不是依据“学生先学后教”而编制的,所以有些内容不适合学生自学,而配套资料太多,带来了太多“杂草”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华。

3、小组合作作用有限,没有高效有序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学习水平悬殊,部分学生不思考,不动脑,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不少也是看了参考书后回答,没有自己的思想,形不成思维的碰撞。

4、阶段目标与人的发展暂时冲突,我们实施生本教学,开始阶段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课堂容量上不去”,结果处理不完半学期或一学期应学习完的内容,老师们往往既想着生本又想着如何面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结果心力交瘁,顾此失彼。

5、由于学生都是农村学生,家庭环境相差悬殊,学习条件也是参差不齐,布置的前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资源有限,知识面太窄。

6、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协调工作,目标统一;同时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成效,所以我们不能三天学“洋思”两天学“高阳”,而是要看准目标,坚持干下去。

今后的措施

1、继续认真学习郭教授的的生本理论,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2、深入了解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深入领会“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潜心研究教材,认真整合知识,真正把握知识的精髓,让学生多活动多学习。

4、大胆尝试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学习等教学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回归学习,崇尚知识,使学生大面积提高成绩,提高素质。

师德演讲稿——坚守一方净土 用爱写好师德】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来一中登上三尺讲台,圆我的教师梦。工作不满三年,在我们的一中,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象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

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象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

也许大家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当我们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我们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经,我的心一点点冷却下去,甚至有说不出的恼火、伤心。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又一次次地温暖我的心田。一次,上晚自习,我刚坐到讲台上,一位男生缓缓走上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末尾还附了一张精美的笑脸的小贴图。我莫名其妙,不知他因何事向我道歉。我笑着向他招手,他走到我面前带着歉意说:“下午上课你给我们讲周庄,说庄主是沈三万,我当时大喊了一声‘是沈万三’,下课同学们都说我看你把老师说的,脸刷得就红了,红得象苹果。我向你道歉。”一时间,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种欣慰?一种感动?说不清楚。我微笑着说:“老师早忘这事了,帮老师纠正错误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不是好事吗?老师应该感谢你才是。老师再有说错的地方,欢迎你大胆提出来,好吗?”霎时间,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惊诧和欣喜,他离开时,那眼神象是把我当作他一个亲切的朋友,再后来的课上我感觉他听得更专注了。也许大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你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 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德”。

下载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教育的感受

    生本教育的感受 2009年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株洲景炎学校生本教育的发展的新起点。 生逢其时,孩子入学前,我们家长应景炎学校之召,来校学习、听取了郭教授的生......

    感受绘本的魅力(五篇材料)

    感受绘本的魅力 冯村博爱学校:崔艳丽 人的一生中能有几次邂逅图画书?三次!初为父母,人生过半,为了自己的时候。“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语......

    发现数学之美 感受数学魅力

    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魅力 方山学校 宋宏文 数学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数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多数人心中,它也许只是“1、2、3„„”这些数字之间的游戏。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

    生本教育之我思

    生本教育之我思 吕洪杰 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是我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有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

    感受英语生本课堂的魅力(欧店杨万律)(合集5篇)

    感受英语生本课堂的魅力 ---“歇马-马桥协作区”联校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保康县歇马镇欧店中学---杨万律 很荣幸在2013年5月20日,参加了在歇马中学举行的“歇马-马桥协作区”联......

    感受生本教育 收获幸福课堂

    感受生本教育 收获幸福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推荐)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情境导入 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充分证明:高中学生阅读与鉴赏古典诗词思维活动的活跃与否,首先取决于他们对具体作品的第一感觉――听觉、视......

    感受古城魅力

    文化浸润心灵,理念升华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满载着对幼教知识的渴望和希求,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6月14至20日,在威海市教育局宫科长的组织下,在环翠区教育局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