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5篇)

时间:2019-05-13 02: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

第一篇: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

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

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依然是问题多多。诸多难题如何破解,李亮老师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度反思,值得一读。

纵观当下习作教学,“难”声四起,问题沉积。学生依然视作文为畏途,习作兴趣不振,思维迟滞,语言不过关;教师投入的精力不少,效果却难如人意。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其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最近和几位同行聊到习作教学的话题,有几点心得,写下来和大家讨论。

1.习作教材的尴尬

习作教材是尴尬的。我想,这种尴尬源自几个方面的倒置。

一是意愿倒置:“需要”与“要求”。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我们往往是先有写东西的需要,然后再开始思考怎么写,而习作教材是不论孩子“此时此刻”是否有写的意愿,“固执地”安排了一项项习作内容,而教师则往往根据教材要求,强行“激发”孩子的写作意愿。但是无论怎么激发,孩子也只是“被意愿”,与真实的创作冲动,似乎很难是一回事。

二是内容倒置:“自主”与“他主”。尽管习作教材的编写都竭尽全力地贴近孩子的生活,但是教材所面对的孩子只可能是抽象的群体,而不可能是每一个具体的孩子,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指定的、他主的内容”不太可能是完全源自自己现实的、独特的生活,即使是“半命题”“定话题”等相对宽松的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也总是被划定在某一个范围内,而一个个具体的孩子是否乐意表达,他的脑海中是否有表达这个内容的丰富素材,却仍然值得怀疑。这也是许多孩子说话假、大、空的一个原因。

三是标准倒置:个性与划一。原本每个人的表达都是个性化的,但是教材(及教学)却设定了一个基准,即必须达到这样的标准才算合格,所有孩子都必须符合这样的标准,这也许是“千篇一律”的潜在原因。

由此可见,学生的习作从想到写再到完成,整个过程似乎都是真实写作状态的倒置。那么,教师该如何认识、对待这种尴尬?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造成尴尬的远不止是习作教材自身。“教育人”本身就是一个充斥着二律背反的问题。人的自然生长与社会化教育、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等都存在矛盾和尴尬。家长、教师、政府官员、靠儿童的学习吃饭的各种从

业人员以及所谓的教育科学工作者(即整个成人社会)形成了“逼迫”儿童学习的场域,他们更在乎自己的需要,而较少考虑兼顾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而将成人放到了儿童的对立面,也就使整个教育出现了种种尴尬。

当然,习作教材的尴尬主要原因在于其滞后于生活。从习作教材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注定疏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它是一种(过去)生活的静态提取,很难保持(当下和未来)生活的鲜活。因此,我建议老师如此看待教材:

从功能来看,教材仍然只能是一个“例子”,习作教材也一样。它为教师提供的是一种素材而不是范本,真正了解一个个具体的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需求的是教师,而不是教材。因此教师更应该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尽可能地减小二者间的距离。

从目标来看,教材虽然给出了一定的预期,但由于地域差异,这种“预期”有点类似“课标”,大多是一种“保底工程”,教师需要作出因地制宜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从内容来看,习作教材的内容无法适应所有的地区,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一些命题,与当地的人情风土、文化风貌紧密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孩子的地方、校本、班本习作课程,以此来尽力缩小习作命题文化心理距离。

从方法来看,教材有必要建构一定的训练系统与框架,但是这种系统和框架绝不能束缚教师的思路。那种以知识点、能力点为逻辑起点的习作训练体系早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文章的作法在个体的意识中,往往是一种“内隐认知”,是“说不出来”的,甚至是一种直觉,是一种“重建的混沌”。

如果说当前社会的、教育的大环境造就了习作教材的尴尬地位,而教材编写者还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做出种种妥协,那么教师就需要在其中发挥自己作为课程实施与开发者的主体优势,缓解这种尴尬。

2.教作文且慢慢来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完成一项活动(如春游),就要写一篇文章;读完一篇文章,就要仿写、扩写;学习了一种文章技法就要立刻在习作中练习运用。一言以蔽之,我们很着急。

其实,这仍然不仅仅是一个习作教学的问题,而实在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

都感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都爱赶时间: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以至于成为了“急之国”?

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于19世纪末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认为中国人“漠视时间”,而几十年后中国人也感染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工业文明、现代理性追求效率、技术至上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心理病症,但也是教育的症候。

当今的教育领域充斥着这样的问题,大家仿佛都患上了一种“落后恐惧症”,什么都唯恐落后,也就什么都提前,把“起跑线”提到娘胎里还不甘心,提前识字热、幼儿园英语热……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适不适合都让孩子先学起来。一个美国的幼儿园孩子,当他画了一个圈告诉妈妈这就是老师教的“O”时,妈妈表扬了他,却起诉了老师,理由是当孩子还可以把圆想象成很多东西的时候,老师扼杀了他的想象力……中国当下这种无度提前的做法,塑造的只能是“反季节儿童”。反季节的蔬菜只是影响口味而已,反季节的儿童可就危险了。

尽管我们无法祈求习作教学能够解决普遍的社会心理病症,但我们仍然可以有自己的作为。我认为起码有两件事可以做。

一是降低起点,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课标”中将学生的写作定名为“习作”,就意味着这是学生在学习写作。因此,尤其是在习作起步初期,应从写话入手,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不要给予太多的束缚,不要只重形式与技能,而是首先要让他们想写、爱写。

二是重视过程。过分关注学生最后写成的那一篇篇文章,想要文章精彩,而不顾孩子在习作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与情感体验,是本末倒置。以人为本,而不能以文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能以文的产出为本。孩子心中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才可以做到言之有物,正所谓“情动而辞发”。

教育,是慢的艺术,尤其是语文教育,它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们似乎应找回这样的教育生态:“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语)

3.呼唤“读者意识”

假、大、空套话的习作成因,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缺乏“读者意识”。夏丏尊先生认为:“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当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以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悦,不要使读者读着厌倦。”

张志公先生对此也有过明确的阐述:“北京的老师时常出'北海'之类的题目,这当然可以。不过,为什么要写北海?写给谁看?还是不大管。我认为,不管不好。写北海可以有各种写法,要看写作的对象和目的来定。自己游了北海,游得很愉快,想写篇日记,是一个写法;游北海有所见,有所感,想写篇文章在《少年报》《青年报》,或者学校的墙报发表,另是一个写法;跟友好的国家的小朋友通信,向他们介绍一下北海的景物,又是一个写法。”学生熟悉北海,却对着《北海》发愣,就是因为写作“既无对象,又无目的,叫他从何处说起?……其结果,学生只能憋出一些话来说说”。这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定位、阅读需要、阅读期待等因素纳入自己思维活动之中的心理过程,就是所谓的“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的概念也许是个舶来品,但中国古代文人一直就在“默会”地使用。中国古代的诗人,一向重视读者,渴求知音。“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读者,其作品便无以欣赏,其价值便无以实现。贾岛《题诗后》云:“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严羽《沧浪诗话》曾评《离骚》云:“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所以,从读者的审美反应程度来评估诗作价值,正是中国古典诗论家心目中的应有之义。

可是,这种良好的传统却淹没在了我们习作教学之中。通常我们的孩子习作写完之后,除了教师几乎没有第二个读者。而即使是教师,读完以后也很难通过几句评语反映出真实多样的感受;老师费尽思量整出的评语,又往往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造成了“读者意识的缺场”。这种缺场会让孩子失去说话的对象,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训练,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语境、语感的把握。正如接

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所说,写作可以看作是作者与文本的潜在读者的对话。既然要对话,就要双方“在场”。那么,习作教学如何让读者“在场”?

一是角度的转换。是指习作教学中诸要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转换角色或角度。比如将写作主体(学生),由学校角色转换为社会角色,如公民、记者、辅导员、志愿者、讲解员、导游等;将阅读对象由强势的评判教师转换(或扩大)为一般听众或弱势的交谈对象,如同学、报刊读者,向你求教的小学生等;将写作目的由合乎规范获得高分,转换为与他人沟通,说清事实,讲明道理,便于理解和接受,对读者有帮助等等。

二是渠道的拓展。这里的渠道主要指学生“发表”习作,也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读者群”。虽然公开出版物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但这种读者群的建立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在校刊发表、在电台播出、在墙报上张贴、在学生间传阅,甚至由老师朗读,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习作”也日益被老师们接受,将学生的习作放在网上,成为一个开放的文本,接受老师、家长及各种陌生人的阅读批评。

深深感佩于江苏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这场“革命”,起源其实就是一张小小的旨在唤醒学生“读者意识”和写作热情的《班级作文报》。不夸张地讲,正是这张小皑开启了管建刚艰苦卓绝的”革命“之旅,激活了学生沉睡的写作生命;也正是从这张小报开始,管建刚渐渐找寻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职业自信、事业归属和人生价值!

4.让讲评走到台前来

从习作教学的环节来说,一般可分为作前指导(如审题、激活想象、选取素材)、学生习作(教师间或也有指导)、作后讲评。我以为,习作讲评是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把讲评请到台前来。

习作教学的公开课时常有这样的现象,两节作文课连上,教师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且从选材到谋篇到各种写作方法进行指导,甚至还可能让几个“好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直到第二节课快结束时,才让学生开始动笔。也就是说,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作前指导上。这样做弊端有三:

第一,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时,应该让他们一吐为快,不要把一切细节都说出来,否则学生习作时兴致何在?第二,过细的指导看似给学生充分的提示,但同时也给了学生过多的束缚,会产生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大同小异。第三,占用太多时间,挤占了作文评讲,使真正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

讲评实则是一种反馈,把上面这三点反过来,就是讲评的优势所在。相比之下,作前指导没有实际的“靶子”,因此它的作用更多的只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产生,教师的指导就可以戛然而止,让孩子赶紧拿起笔来写作。这样的习作,可以更好地保存学生的个性,维持一种乐于表达的心态,享受一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快意。

想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己的一段作文教学实践。其时,笔者在一所乡村小学教语文,对于习作教学也是一筹莫展,批改得辛苦,却收效甚微,尤其是刚开始习作的孩子,语句通顺都很困难。后来一位进修学校的老师指点我,我便开始尝试将习作教学重点放在作后讲评上。每一次讲评课,我在通览学生习作之后,挑选一篇中等的、具典型性的习作,请学生一字不易地抄在黑板上,然后就与全班同学一起阅读、评改、赏析:一是看看习作通不通,一字一句地诊断问题;二是看习作好不好,好在哪里,说说各自的看法;三是大家来提修改建议。

这样试了几次之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习作水平在提升,并且不是个体的,而是整体的提升。同时,批改习作也不再困扰我,“粗细”结合,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改完”全班的习作。这些方法算不上先进,但挺实用。

新课程改革以来,习作教学已经不再满足于讨论一些细节性问题,而是直接对问题的本体发问。而转向本体需要真诚:对待习作教学问题的真诚,对待语文教育的真诚,对待人生的真诚。另一方面,各种研究都开始关注课程层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教法上。转向课程,说到底就是要站在学生的发展高度,全面观照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这种启蒙给教育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人性的觉醒。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我想,只要我们的教学有方向、有标杆,并辅以开放而灵动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能破解习作教学的“难题”。

第二篇:新化教育难题破解之我见

新化教育难题破解之我见

新化上梅中学罗贵雄

我县现有中小学校及教学点500所,在岗教师9000名,在校学生15万,属教育大县,教育的成败事关新化未来的兴衰。近几年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主管部门亦是费尽苦心,多管齐下,赢得了全县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全县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办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环境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和矛盾。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构想,面对新的机遇,我县教育所面对的难题必须得到切实破解,全县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新的跨越。

一、关于师资力量仍很薄弱的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中,真正第一学历合格的教师只在七成左右,全县研究生学历教师在10人左右。当前师资最大的问题是年龄偏大,身体偏差、观念偏旧,教法偏老。教育事业本是一种需要激情的事业,但可怕的是,相当多的教师有一种很浓的身价自卑感和职业倦怠感。近几的来,尽管我县通过省级、县级招考和人才引进等诸多方式,努力在补充教师力量,但仍难满足学生对优秀教师的渴望,学校对称职教师的需求。在边远山区学校,依然存在请代课教师的现象。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强力推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

更高要求,因此,我县必须实施更开明的政策,更优惠的条件,更合理的配备,更快捷的手续,将真正有本事、有思想、有爱心的年青人吸纳进入新化教育。

二、关于学校布局不太合理的难题

据有关教育专家测算,高中学校的配置以居民人口15万到20万设立一所为宜,初中学校以2万人到3万人设立一所为宜,小学则以5000人设立一所为宜,而且要特别尊重学生及家长向往城区学校的愿望。从这个配置原理来看,我县当前中小学配置,还是有改革的必要。当前,各学校争抢生源的现象非常严重,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耗费了大量精力,丧失了教师尊严。其重要原因,是学校布局不太合理。为了真正让学生得到公平的教育,建议合并部分农村中学,强化城区中学建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向往进城就读的需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同时,为了避免争抢生源现象,还建议将城区高中组建教育集团,对教师优化组合,避免无意义的内耗。调整和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当前我县高中与乡下初中的管理机制不太科学,有的高中管辖乡下初中和小学,有的高中没有管辖乡下初中和小学,这样既不利于高中和初中的公平招生,也不利于高中、初中、小学的自主发展。建议高中与乡镇学校分离,更有利于自主办学,亦更能调动各级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三、关于教学设施相当落后的难题

我县许多中学和小学,从外观上看,似乎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房子,但是,其实很多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是很不够的。拿上梅中学举例,无法按教学大纲要求上电脑课,上实验课。特别是田径场的建设,三届校长都努力过,均难以遂愿,所以田径课多年来都只能租车将学生装到铁牛中学或新化三中训练。在东北,各高中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普遍很好,都有高标准的运动场地、实验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学生课桌都是现在化配备,电子教学使用的是电子白板,所有楼房装修一新,这一切,全是政府资金投入,不用学校自筹。而我县至今,没有一所学校有塑胶跑道,更谈不上图书馆、体育馆。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真正形成大家办教育氛围。在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要倡导和鼓励广大家长援助学校办学,鼓励企业支持教育事业,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四、关于教育环境不很宽松的难题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深感没有足够的理解环境、宽容环境和宽松环境。很多部门都可以到学校检查,到学校收费,或要求某项工作达标,但不见主动拨点钱,当校长真的难啊!而哪怕学校发生一点小事,社会往往指责学校的多,把压力全压在学校身上,可以说,少数人已形成什么都是学校的责任的惯性思维。而学校校长天天背负着因安全责任或收费不慎遭到免职的沉重压力。客观地说,近几年来,县四大家在营造教育发展优良环境上是下了很大力气的,但更恳请社会各界要充分意识到教育是利泽千秋万代的事业,真正从内心支持关心教育事业。不能让学校校长经常为一些无关教学的事应酬,陷入无限烦恼,无法集中精力办学。要给教师以足够的尊重,给教育以足够的尊严,给学校以足够的自主空间。

五、关于学校经济明显紧张的难题

当前,绝大多数高中学校负绩运转。据统计,城区学校中,新化一中负债5000万左右,新化三中4000万左右,上梅中学3000万左右。为什么会负债?以上梅中学为例,每年学费收入和财政投入共计540万元,但要发给在职教师绩效工资255万元,负债利息300万元,每年水电费110万元,办公费及试卷打印费120万元,维修费100多万元,困难学生助学金及优生奖80万元,还有老同志经费、学校基建不计,学校每年亏500多万元。

近几年来,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但是,因我县属国家贫困县,全县经济确实紧张,因此很难满足教育的需要。为了教育的发展,建议县财政还须加大教育的投入,特别是高中学校,需形成投入的常态机制,确保高中能正常运行,确保高中校长只为教学着想,不为运转发愁。同时,请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和统一高中教师待遇。当前高中教师的待遇很不统一,有的比较高,有的比较低,教师经过一比较,有时影响工作积极性,使校长压力很大。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调研,形成方案,使各层次高中形成统一的待遇,稳定教师情绪。同时,务必关心教师的成长与身心健康。要给教师创造定期赴外学习考察的机会,让教师开阔思维和眼界。要关注教师健康,当前,相当多的教师因为劳累过度,处于亚健康状态,须减轻身心负荷,提高幸福指数,增强职业吸引力。

总之,县四大家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大多数职能部门是支持教育的,作为学校校长,我从内心表示感谢。我也深知县里的难处。可喜的是,县四大家关于教育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全县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浓厚,全县学校亦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局面,我坚信,新化教育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第三篇:习作教学之我见

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之我见

宁强大安小学 张晓霞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在习作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以前大有不同,堪称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餐”与“点心”,一正一辅,互为补充

教材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8道习作“正餐”,依次为: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一个熟悉的人;写一幅选的或者画的秋天的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一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编一个童话故事;自由习作。除“正餐”外,教材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同时,“小练笔”与习作“正餐”也有密切的联系,在日积月累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贵在平时。如果仅仅依靠数得清的几次习作训练,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的习作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这一点上,“小练笔”是一个积极的有益的革新。

二、荤素搭配,花色繁多,营养全面

前些年,作文教学比较讲究限定体裁和题材。新课改的来临,给作文教学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吹走了许多禁锢和限定,也吹走了许多的抱怨和无奈。作文,重新开始恢复了自由身,并且日益活跃,越来越体现出它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从教材的8项习作训练中,就不难看出:作文教学的脸正悄悄地在改变。

(一)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

8项习作训练,涵盖了写人、事、物、活动、地方、童话等多项练习,打破了许多旧教材三年级侧重写物、四年级侧重写事、五年级侧重写人的逐级排列的顺序。而且,作文的内容与同组中的课文有关联,使得同组中的课文都成了优秀的范例;作文的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联。

(二)形式上,从呆板走向灵活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了、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他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五》这样的习作训练,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你讲我听、你指导我写的僵化局面,打破了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使习作成为一种综合性活动,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同样的,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单单是作文技巧。

(三)评价上,从一元走向多元

作文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学生写,老师批的传统格局还有很大市场。教材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把习作的实际读者,从老师扩展到学生,再扩展到父母,甚至延伸到其他人。交流的方式除了读给别人听,请别人提意见修改,还有装订成习作集或者把作品展示在教室里等。学生写作文,除了要表达内心的感受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动机是获得别人的赞同。教材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和享受成功的需要,自然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三、就地取材,自助用餐,形式自由

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三年级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或是从课文中生发出去,或是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与相应的季节等相关事物相结合,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大餐”,学生自然爱吃。至于“吃”的方式,也留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写一个吸引你的地方,可以写与众不同的,也可以和别人写同一个地方;可以 写曾经去过的地方,也可以写没去过但很想去的地方。《语文园地八》中的习作训练,更为开放,不规定内容和范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没有丝毫的学习负担,因为供选择的路多了,自然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了这道“大餐”,的确是学生的大幸,但如何用好这道“大餐”,让它发挥最佳的功效,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了。

(一)加足“作料”

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读和写的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但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如,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既然是小练笔,便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自由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等。不过,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做好预设。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会。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习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在加强多写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语言的积累。教材中多处出现读读背背抄抄优美句段的练习,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多读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二)吊足“胃口”

没有好的“胃口”,纵然是山珍海味也是枉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作文的起步阶段,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许多小手。所以,我认为: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显示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4 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化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自己小时候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模仿意识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需要处理的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殊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信任是相互的。教师的才华和责任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更应该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作文的潜能。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第四篇: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盘子;二是各地纷纷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除了普遍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还有多个城市下调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希望借此提振房地产市场。二者看似并无紧密的相关性,其实都指向同一事实:地方政府“不差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得不过上紧日子。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处于深受诟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不匹配的状态,中国地方政府手中的资金却相对充裕。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宏观税负水平、税费的顺周期特性和日益严格的征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速,动辄年增幅达到20%-3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屡创新高。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不降反增,而且,可以将增值的土地作为优质抵押资产注入地方融资平台,以获取更充裕的银行贷款。

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这种高歌猛进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过往支撑地方财政高增长的因素纷纷减弱甚至逆转。首先,最近两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转换期,与此相适应,公共财政收入不可避免地告别了超常规增长阶段。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4%,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这是多年来罕见的;陆续公布的各省2014年财政快报数据显示,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幅明显放缓,多集中在7%-8%之间,有的省份甚至不足5%,财政收入放缓在资源大省和传统产业集中的省份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房地产趋势性放缓已成定局,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面临拐点。由于人口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先期政策调控影响,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即使是在降低二套房购买门槛和降息的刺激下,也只是成交量扩大,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在不少二三线城市降幅明显。与此一致的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出现下滑。德意志银行认为,进入2015年后,房产市场低迷的效应将全面反映在中国财政收入上,并发出警告:中国将面临30余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一论点也许过于悲观,但其揭示的问题却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势在必行,却客观上暂时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难。2014年下半年以来,债务整顿力度加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证登陆续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企业债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未来一段时间处于举债机制的转轨过渡期,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偿债还款压力,其融资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在中国改革发展中,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其长久处于捉襟见肘窘境并非国民之福。缓解财政拮据,出路无非开源与节流二途。开源不应是变相加税,加重企业和居民负担,亦不应继续绞尽脑汁,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政策创新”,来提升融资能力。有专家担忧当前热议的PPP沦为地方政府新的债务工具,并非杞人之忧。可取的做法是顺应财税改革的大势,逐步提高国有资本上缴比例,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节流方向,除了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治本之策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改变软预算约束,这涉及多项改革。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这与GDP为主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未来,应在官员的经济业绩考核中,加入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政府资产平衡表的考量,关注长期债务风险,引入“债务问责”。同时,可考虑在债券市场允许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城投债违约,使“政府不救助”成为现实,消除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应该承认,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诸多改革中推进力度较大、进展较快的一项,新预算法出台、地方债清理等诸多事项都在朝着世人期待的方向迈进。地方财政拮据再次表明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诸多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除了当前正在推进的营改增等改革,还应加快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调整,呼吁多年的“理顺省以下财政关系”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改革既已起步,地方政府的拮据,切不可成为放慢改革步伐的借口,须知深化改革是闯过难关的根本途径。

第五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陇山教育学区

关于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通渭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全学区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的主要难题,加以破解,不断提高两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员的实际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党员覆盖面,建立健全党组织;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党员管理更加规范,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模范作用较好发挥。为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发展现状及确定难题

陇山教育学区辖管九年制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村级小学9所,教学点5所,教职工总数111人;下设五个党支部,党员总数32人,占所有在职教师人数的28%。其中预备

党员数4 人,退休党员数14人。从党员的分布情况来看,两所村级小学,四所教学点无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37%。四所村级小学无在职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11%。从以上数据来看,党员空白学校和无在职党员学校数占全学区学校数的48%。经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深入开展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创先争优活动破解的主要难题。

三、整改措施

1、结合学区党员分布情况,重点在校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确保完成县教育局党工委下达的党员纳新任务,分前半年(5月份)、后半年(12月份)各培养8至10名入党积极分子,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扩大党员覆盖面,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较好发挥党员模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更好发展,2、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结合“三向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3、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

作的重点。党总支将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确保工作不走样、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

4、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情制宜,根据不同职称、岗位、地域、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5、认真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会一课”和“三评”活动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鼓励党员带动教师在学习方面“求精、求深”,要坚持天天学习;在工作方面“求真、求新”,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在师德方面突出“高尚”,要为人师表,真情育人;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突出“过硬”,要锤炼业务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在工作学习中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推动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

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区党总支部书记是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动员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积极参与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创先进、争优秀,确保活动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2、统筹兼顾,务求实效。把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作为学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齐头并进,与学区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创先争优难题破解与各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整体推进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下载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我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结合临区卫......

    破解办证难题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原创于: 2013-10-14 08:29:39 标签: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

    难题破解情况汇报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工作情况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与创新,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破解销售难题

    破解销售难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市长王成长向农民征求意见。踢球山万亩优质水蜜桃基地的桃农提出:水蜜桃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年产鲜桃5万多......

    破解初中历史教学的难题(精选合集)

    破解初中历史教学的难题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十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

    破解习作教学之“难”

    破解习作教学之“难” 在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眼中,习作教学之“难”,堪称“难于上青天”。一是拿到一篇习作教材,不知道该教什么,更不明白该从什么地方教起;二是每次教学唯恐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