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备课》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备课》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在我校开展了《如何进行备课》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又一次明确了备课的重要性,结合学习内容,谈谈我对《如何进行备课》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熟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所有课程的一个总体的指导方针,课程标准直接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规定着教学实践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影响着我们每日每时的课堂生活,甚至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存态度和生存现状。
其次就是要备好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的认识教材,了解哪一些是重点,拿一些是难点,同时的还要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分布。教材内容的设定,都是经过专家们讨论、论证得出的结果,每一个学段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只有熟悉了教材,备好了教材,我们才能知道这一节课应该教那些内容,讲解到什么程度。
再次就是备学生,上好一节课就要我们去了解学生,了解的基本情况,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年龄特点,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着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想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教学所设计的起点与实际学生学习的起点相吻合。
我们还要备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适应这节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最后是备好教学流程,确定了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要经过哪些步骤和程序,如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必要的获得方法,如何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围绕教学内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对于问题的设计,在备课中要充分的重视起来,设计什么样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第二篇: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只有课前进行 “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如我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因为这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接触,本节课就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导入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引入,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学习的空间。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获得新知,发展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好教学。
1、以旧引新法
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些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宜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谈话教学法
师生谈话教学,有利于教学开展。比如一些与生活联系近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谈话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3、启发式分析法
像一些内容复杂,与原有知识联系又少的内容,像“年、月、日”、“时、分、秒”,宜采用启发式分析法。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愉快学习。
4、思维激活法
有些重要的概念、法则如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要尽量采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有限的知识水平内学习知识。
5、师生合作法
这种方法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适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老师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等,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究,不断摸索,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四、以学生为本,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让知识的教学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一个好的准备练习,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个好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而教师要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并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路的阻塞处或学生的疑惑处加以引导、疏通、启发。
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多一些时效性,进行有效备课,使我们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第三篇: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这就是有效备课。
一、备好学期计划,明确“两个目标”、“两个点”
两个目标是指所教学科的总目标(即低、中、高各段目标)及所教教材的具体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宗旨。备课前一定要掌握并理解透彻,低年级教师要做到“高瞻远瞩”,中年级教师要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高年级要做到“居高临下”各年段的知识联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备课做好指导。
两个点就是本册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后可根据本班实际,在课时比重、时间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运用哪些策略来化难为易,逐一突破,这样为教学中落实重点,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备好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是具体目标的呈现,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分配好课时比重。并研读教参上各单元的编写说明,为教案编写奠定基础。
三、备好课时计划
教案编写其实是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情与学情的预设。在新课程下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备课要求有以下设想。首先明确备课要做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测。
怎么做?--------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导入、新授、练习、板书和教后反思。开头:课序,课题,备课教师姓名
第一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
第二块:学习提纲:要学哪些知识?1、2、3、怎样去学?——采用哪些方法? 第三块: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导人新课”,导人新课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应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于漪(yi)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课的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不知深浅,课堂导入仿佛铺路架桥,能帮助学生顺利到达彼岸;学生从旧知到新知,好比爬山登高,感到困难,课堂导入恰似架梯,能搀扶学生越过艰难险阻,登上高峰。
导入贵在自然,贵在贴切,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求知热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导入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故事引入法、破题导入、迁移类推法、直接揭示教学目标法、猜谜语、预习引入等多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符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写清运用此种方法学生课前要做到哪些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种方法是如何把教材、学生、教师融为一体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的,为新授做好知识与情感上的铺垫。
(二)、落实目标,体现教与学的方式——交流预习情况,提炼学习提纲
新授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体现目标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预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前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储备)、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编排特点)、把握目标(总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案编写。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并亲身感受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学习经历,因此,编写时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哪些问题,为学生创设哪些愉快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活动运用什么学习方式,针对难点是如何破解的,写清方式、方法,探究过程预设的要具体,操作性要强。体现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怎样学会倾听,适时指导学生采纳他人意见,学会尊重他人。这样的教师备课在教书和育人方面都做到充分预设,使教学活起来,人性化,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和谐施教的原则,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上课的具体方法:通过预习你学懂了是么?还存在是么问题? 教师对问题进行梳理,留下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目标(三)、学生对问题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
1、与语言文字进行零距离得交流,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收获的是鲜活的文本语言,只有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才能真正内化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学生才会有体验。
2、语文课抓住一个“读”字,读出感情。
初读感知,了解内容;精读体会,理解内容,再读迁移,内化知识。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自有情和意,读中自有方和法,读中自有感和悟;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书读百遍,词义自现。语言有温度,文字知冷暖,情动而辞发,触情能生情。
3、刨根究底,追溯求源。
多问一个为什么?如低年级学汉字,“枯”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左边一个木字旁,右边一个古字;“从”字你是怎么记住的?两个人和在一起读从,三个人和在一起读众,“众”是什么意思?是人多的意思。中高年级的篇章,分段——按时间顺序分——为什么这样分?早上——中午——晚上(用自己的话来说)
4、习作: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我口写我心,我笔述我情。先说说你经历了一件什么样的事,然后按顺序写下来。开头——中间——结尾三段式或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写下来。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总结
1、拓展延伸总结
2、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是检验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在设计上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接受慢的学生和拔尖的学生。练习设计时要有梯度,分为基础题、能力拓展题、课后延伸题三类,使学生都能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完善认知,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四块:板书——重点突出、浓缩精华
板书展示的是一节课的精华,设计应科学合理、实用,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地呈现出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容易记住。第五块: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教学策略作出的评价和判断。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可追问自己如下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有哪些生成?师生互动设计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可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对过去教学进行察觉、质疑,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教学。
总之,教案编写形式不拘一格,不同教师教案不同,不同的学生所做预设不同。但所编教案要求符合教学规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谐实教的原则,多给学生创造活动空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第四篇: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备课是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及相关资料后,对课堂教学流程的一种预设。二次备课,从字面意思上说,是再次研读教材、课标、教参,特别是依照个人和班级具体情况之后,对某些方面的修改、完善、备注,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等做进一步调整的过程。我们还应这样理解:它不单单指第二次备课,是指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N次备课。如果非要给二次备课定个义的话,二次备课=教前备课调整+教中状况记录+教后回忆反思。二次备课是教师自我矫正,不断反思改进,完善提高的过程。今天,我们着重说的是狭义的二次备课,也就是教前对教案的自我调整。关于教后反思的要求,在下一次“课改导航”中再阐述。
为什么要进行二次备课?其一:虽然我们的集体备课融合了教研组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但一些环节的预设非十全十美。再次进行完善提升十分必要。比如问题的设置是否涵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这样设置,问的可否清楚?问题抛给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学生理解不理解?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如果这个问题学生答不上来,还应该铺设什么问题?问题有没有歧义?学生会有多少种理解?我们也许再次钻研教材之后,会有新的考量,新的预设。“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及问题设置这个环节,相应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作业的设计都可以再考虑调整,以便教案更趋于合理,使自己更熟悉教学思路,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其二: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多么充分,毕竟是停留于纸面的文字,处于设想之中,而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师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尽相同的学情,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专长也不尽相同。所以,有时候一起备的课并不完全符合自己所担班级的学情,不完全符合自己所长。这就要求教师依照本人、特别是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授课前对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案的某些环节、细节做适度的调整,丰富内容,体现风格,创设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次备课的具体方法:
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知识点、及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自己在教学过程引起足够重视、警醒。
2、“调”:调换教学内容、教学顺序的先后。
3、“增减补”:增减学习内容,增减相关练习或作业。补充教程设计,补充指导方法,补充环节过渡语,补充拓展内容等等。
4、“修订”:修订重难点、方法提示,修订不恰当的教学环节,修订问题设置。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为师者没有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收获,多一份提高。一个不愿二次备课的教师即使有20年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提升和改进。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真正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就请大家从二次备课开始吧!
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二次备课?
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应该说是一节成功的集体备课,可是,在具体执教的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有时精心设计的精彩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却显得很生涩,很混顿。为什么成功的集体备课却没有上出成功的课呢?仔细想来,集体备课的“众人智慧”要体现于动态的、生成的、具体的课堂,必须要在教师执教之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人修改”才能实现。这里的“个人修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就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个性的魅力。
那么,二次备课到底应该“备什么”?“怎样备”?才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个性魅力,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从二次备课的内容和方法这两大方面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二次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和环境,掌握学生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教师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备自己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自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因此,在备课、上课时,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体验,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经常用生动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及结束语一次次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求知欲,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活化教材,创设生动可感的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
(三)备教材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等待教师去开拓、丰富、完善、创新。在二次备课时,我们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对教材进行有效地整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性特长,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学内容。二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核心确定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结构。
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首先要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找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把三位目标落到实处。
(四)备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加强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确定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解读文本,处处体现其基本精神。
2、教师必须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原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备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恰当选择教法学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教法学法,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考虑教师自己的实际,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2、注重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要在多样化上下功夫,提高艺术性。关键在一个“活”字,尽可能体现“活”的原则。要结合学生学习需要,做到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3、探索和创新“我的方法”。
我国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法有没有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六)备教学环节
新课程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二次备课时,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具体学情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努力体现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度适中性。具体表现为:
1、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意义建构。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要设计出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的过渡语言。精妙的过渡语不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一堂课更加紧凑、生动、引人入胜,使教材平中见奇,使知识产生诱惑力,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让学生自觉地展开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3、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机智。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解决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七)备练习设计
练习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而且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补充。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多样性,要有深度广度,密度适中、坡度合理、真正发挥出练习的实效性。
(八)备教学策略。
“一切为了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此,课堂教学组织和呈现不是以固定的模式化的“东西”做为教学设计的基点,而是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基点。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时要反复斟酌,全盘考虑,努力设计出“让每一位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方案。
(1)“照顾差异”策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照顾学生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既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共同得到进步,还要保障特殊需要的学生进步与提高。
(2)“异想天开”策略。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大胆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年级学生,考虑和安排不同程序、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
(3)“超越自我”策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最难以战胜的是自己,在继承基础上,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加以创新和开发,达到借“他山之石”,攻 “我山之玉”的目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在灵活性,“忘掉从前的自己,不要关注别人如何设计”,关键是在“活”字上下工夫,“从我做起”,“设计属于我的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的内容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呢?主要从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二、二次备课的方法
1、勾画法:勾画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创新设计,以便在具体课堂教学调控过程中引起注意,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补充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具体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原教案中过简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补充完善。如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拓展、学法的指导、习题的设计等。
3、删减法:对教学设计中不符合班级学情、不够理想等旁支错节进行修枝打叉。从而使教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4、调整法:根据需要调整原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如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问题的设计及前后衔接等内容。
总而言之,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都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特长潜心钻研,虚心学习,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机智,挑战传统,大胆创新,超越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日积月累,教学中就会自然而然地透出自己的个性,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第五篇: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新学期伊始,我校推出了多项新的措施,这些举措从我校实际出发,紧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校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广大教师带着更大的激情投入新学期的工作中去。其中一项举措更是深得人心,那就是—把老师从天天埋头伏案书写教案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进行电子备课。
这一举措,能为老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去从事教学教研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教学水平。不过,纵观我们各学科的电子备课教案,却发现部分教案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个别老师只是把教案从网上随意地下载下来,待打印出来一看,才发现并不适合我们的教学,结果置之一旁,劳民伤财。那么,怎样才能切合我校实际,进行电子备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定标。进行电子备课之前,我们首先要认真地钻研《课标》和教材,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设施,以及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就实施的“快乐教学法”,想想这堂课自己应怎样备,这样就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也就是所谓的定标。
二、浏览。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之后,先不要忙着去进行电子备课。接下来,我们可以上网浏览相关的教案,学习他人的方法,借鉴他人的智慧。鲁迅曾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书是这样,进行电子备课也是如此。因此,同一篇教案我们至少要浏览三至四份,这样,看的教案多啦,我们备课时才能吸取众家之长,才能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三、撰写。浏览完几份相关的教案之后,下一步,自己就该进行电子备课啦。备课时,一定要紧扣教材特点,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快乐教学法”的理念融入其中,让“快乐起航—快乐体验—快乐分享—快乐收获”这一基本流程贯穿自己的整篇教案,努力体现“爱”、“活”、“趣”、“动”四字方针。同时,对于网上教案中的可取之处,我们要大胆地借鉴过来,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从网上机械地下载别人的教案。另外,我们备课时还要针对本班不同等级的学生,设计出难易不同的练习,也就是所谓的分层次布置作业。这样,每个学生在进行反馈练习时,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份喜悦又会促使他们带着更大的激情投入新的学习中去。
四、切磋。电子备课的初稿形成后,要与同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一同研讨。同教研组的老师们可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备课初稿中的教学设计各抒己见,直到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要认真修改自己的教案。这次修改,一定要把“达成的共识”加进去,使电子备课教案趋于完善,更有实效性。
五、反思。尽管我们电子备课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相互的切磋、认真的修改,但是,同一篇教案由不同的老师拿到各自的班级去上课,肯定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课下,我们一定要在教案的备注栏内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或得或失,都要进行认真地反思。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把这篇电子教案进行再次修改,然后交教务处统一保管、借阅,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着这样的路子进行电子备课,我坚信:我们的教案一定会切合实际,用这样的教案去上课,我们的教学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