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教学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学案教学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摘要:针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本人开展学案教学的课题研究经历,建议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采用学案教学,以改善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本文详尽阐述了学案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农村中学推行学案教学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学案教学;改善;可行性分析
学案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而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在学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尽量做到趣味性比较强,还要做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包括学习目标、教材分析、自学设计、达标练习、研究性作业五部分。自学设计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达标练习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还要有拓展性的题目。研究性作业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强调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区别及重要性。
在农村中学,生物学科边缘化严重,教学设备级教学模式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农村采用学案教学,改善农村生物教学现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学案教学的优势及在农村开展的意义
1.1优势
常规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接受情况考虑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被动,效果不佳。相比之下,学案教学则具有如下优势:
1.1.1创设了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案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对于知识的呈现尽量做到有趣容易接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层次性的设计也使得学生更加轻松的接受所学的知识。
1.1.2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学案上展示了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及学习侧重点,学生在上课以前就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上课就会很轻松。老师也不会再因为学生不了解学习内容而发愁。老师和学生都从被动的课堂中解放出来。
1.1.3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案设计除了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学习任务以外,也可以对课本上没有但对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很有帮助的知识进行补充,通过阅读学案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
1.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案教学的课堂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需要学生回答的东西很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案教学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课本及学案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研究性作业则需要学生在课后借助身边的其他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的综合能力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1.5对硬件设施要求不高
学案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观念的不同。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实验室,学案教学同样可以开展。只需要教师改变原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1.2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是,一方面,一味的强调升学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课堂形式单一,趣味性很低,很多实验也无法开展。另一方面,生源和师资质量不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死板,没有创新。加之生物又是传统观念中的“副科”,更加不被重视。长久以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丝毫改善。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本人采用学案教学,使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实验对象为某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生源来自县城及全县各个乡镇,生源质量较差。进行实验的7、8班成绩相差不大,两班班风和纪律都比较好,成绩排名在年级前8名。
10、11班各班的情况都很复杂,课堂气氛虽然很活跃,但课堂上起哄的学生也很多。班级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排名靠后。
分别在以上班级采用学案教学和常规教学,通过一学期的实验之后进行考试考查,得到如下数据:
表一:等组试验班级各班名次变化情况比较(以上次期末与此次中期考生物成绩为据)
等组实验班级
7年级7班(学案教学)7年级8班(常规教学)
前测 后测 进步 前测 后测 进步
22名 5名 17名 19名 15名 4名
表二:单组实验班级试验后各班名次变化情况比较(月考成绩及中期考生物成绩为据)
单组实验班级
7年级10班 7年级11班
前测 后测 进步 前测 后测 进步
27名 16名 11名 23名 10名 13名
从上述数据可知,学案教学的班级成绩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常规教学的班级。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学案教学巨大的优越性。
2.学案教学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是相辅相成的,不更新观念,旧的思想框架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突破;另一方面,脱离实践,不可能形成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新观念体系。思想是灵魂,关乎实践的成败。
农村教育一直止步不前,根本原因还在于落后的教育观念。片面的强调升学,教师死教,学生死学,对教育的真正目的理解不够,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教育观念得不到更新,即使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未必就能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
因此,学案教学要想在农村学校实行,首要的是转变学校管理层及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人才观、评价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首先要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再教育了解前沿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不断完善自己。当前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农村中学的老师,树立科学的终身教育观,意识到再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去参加培训,才会有效果。学案教学在农村开展才具有人才基础和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学案教学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它对于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以其电脑程序中的图像、影音、动画等系统软件将文字、意念等转化成声色的三维立体,增加立体趣味性,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针对生物课程研究生命体从元素细胞到大自然发展过程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更好的完成。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记忆
生物是研究生命个体的学科,自然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离人们很近却又很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文字信息资料记载,多数生物讲解过程学生是无法亲眼见到的,但是文字的描述毕竟是有限死板的。多数学生单从文字或者老师的口头讲解无法深刻理解课本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文字课程单调的窘境,运用图形、声音、动画以及影像等为学生编制了一个立体的世界,形象的把文本内容构制成容易理解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细胞这一课的时候,细胞本身就具有非常抽象的性质,其构成、分解、发展的实景是人类右眼无从得知的,就算搭配插图还是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讲是难以深入了解的。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转换成动画,以影像的形式向学生播放,细胞整个的构成就非常鲜活立体的展现在学生五官感觉了,通过动画、声音及实景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语言、运动等神经中枢,强化大脑记忆和理解,相关研究表明图像记忆法效果要远远大于纯文本记忆。生物课程的抽象性将要求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推动教学任务更快更好的完成。
二、散发学生思维,激发创新精神
中学生物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文本讲解、课本插图、制作挂图等方式进行课程解说,学生无法看到讲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兴趣无法被调动起来,更别提主动发散思维和创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模拟和有步骤的过程演示,每一个步骤都做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创新,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随着课堂气氛的活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中学生物课本染色体的课程讲解中,染色体有关DNA和蛋白质的构成分裂等通过多媒体把原本无法看到的染色体制作成动画影像,分成相应版块,每一版块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通过控制多媒体的放映,分段向学生讲解,联系到自身人体的构成,层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事前不要翻阅课本,讲解过程中采取全程引导式教学,通过多媒体立体的画面感让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构成问题,引起兴趣,按着多媒体的结构深入浅出的掌握好知识板块的内容。
三、模拟实验,加强操作
初中生物涉及到一些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做实验深入掌握生物实验技能,真正了解有关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切身体验生命学的特点。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运用数控化仪器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为课本上许多原本无从得知或者预见的内容变成了可了解的可能性内容,在现实中难以完成的实验都可通过计算机操作进行模拟,再制作相关的多媒体影像呈现给学生,把清晰的实验步骤与过程很好的传递给学生,令其感同身受刺激大脑增加真实感,利于了解课程实验内容。
例如:细胞分裂的过程,通常会组织学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分裂的装片,装片是现成品,是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的完成图形,并不是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只是一个片段而不是连续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真正了解细胞分裂的内涵,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面。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动态的表现出来,设计形成精子的影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细胞分裂,并且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控制画面的板块,让学生深入浅出的了解细胞的性质,连续分裂的状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再如,模拟种子发芽的实验借此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播种、萌发、长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条件,学生在未曾亲手播种观察前是无法体验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即使未曾亲自栽种试验也能够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掩饰模拟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慢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及注意事项,回家以后按照演示文稿进行试验就会事半功倍,节省栽种的失误,增加种子成活率,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媒体演示也节省了教学时间,无论学习程度如何的学生看了多媒体演示文稿都能够容易理解试验的操作步骤,教师不用一个个的辅导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应用注意要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为课题讲解打开了许多方便之门,计算机应用教学也将继续扩大深入的发展,然而多媒体应用也需要注意不要本末倒置。在学校课题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互动以更好的教授学习课本知识,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是主导。过多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会限制师生的交流互动空间,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具有多媒体无法拥有的真实存在感,更为直观的表达情感会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遵循适当原则,并且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切忌毫无选择性的完全以多媒体取代教师授课。另外,多媒体不能够取代现场试验教学。多媒体模拟试验只是让学生更了解试验的操作步骤,提高学生进行试验操作的效率,如果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模拟试验就省略自己做试验的实践则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实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科学内涵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所以要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地位,不要让多媒体主导教学,分清主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真正推动学生学习的高效率。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课堂教学特点以及多媒体的优势,设计适合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教案,推动学生学习生物科学,了解生命的真谛。明确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目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文善,张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12
[2]李五洲,普羽帆,申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登云中学517373)
第三篇:教学-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 伊正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将其应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一项工作。本文就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做探讨,包括六个方面:实验前展示步骤,试验后展示结果,便于学生对照和探究,规范实验操作方法;复习过程中使用,节约重复实验费用,清晰回顾实验;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可用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便与借鉴别人的探究内容,促进自己的探究顺利完成,少走弯路,少走重复路;现代生物新科技的应用展示,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生物学科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生进行游戏式探究和复习实验。本文的论述结论是“适时适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会优化实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将其应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一项工作。如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且使用得当,最终优化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定能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就信息技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做六个方面的探讨。
一、实验前展示步骤,试验后展示结果,便于学生对照和探究,规范实验操作方法。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前的准备和设计思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同一场战役前的战事装备和军事部署常常决定战争的胜数一样,因此,无论是验证性的实验还是探究性试验,教师要做的第一要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设计好实验思路。但就是这个过程,如果不介入多媒体的应用,就只有老师讲授、学生看教程两种情况了,这两种情况共同的特点是语言文字描述多,等学生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转化成实验材料的组合和应用,不但有难度,而且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如果老师将实验步骤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直接展示出来,用实物图代替材料描述、用箭头代表步骤、用标注框注明所要注意的事项和所需的材料量,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强调一下特别注意事项,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图一)。因为有多媒体的步骤提示,很有利于学生对照自己的实验,随时会关注到注意事项和所需的材料量,避免了步骤遗漏、材料量不准确等由于记忆失误导致的错误,减少了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操作实验的现象,实验成功率
和规范度大大提高。
图一 还原性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原理(视频截图)
图二 还原性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操作(视频截图)
许多老师以为实验步骤由老师展示在多媒体上,学生统一用同一实验方式完成实验,剥夺了学生创造性实验和多方位探究的权利,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实际上,我们要明白的是,首先要有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才会有能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否则,学生在摸索中只能按自己的方式勉强完成实验而已,即便是有了几种不同的实验过程,那也只不过是实验完成的路径不同而已,没有实质上的进一步探究,学生终究不是科学家,没有那么多的学生都能创造性完成每一个实验,否则,每一所学校就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出世,如果我们的教育过分希望由没见过导弹的学生摸索制造出导弹来,实在令人啼笑皆非、难以想象。所以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先规范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再让学生探究完成相似实验,之后学生才可能创造性地去实验研究一些现象,这就同先扶着幼儿学会走路,再鼓励他学会跑步,他才有可能练习完成跳远、跨栏等高难度项目一样。
学生完成了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吗?实验过程规范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正确吗?如此等等的问题都需要确定,但老师顾不了那么多学生、看不了那么多实验、关注不了那么多学生的每一个步骤,所以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实验者本人。所以,到学生完成实验时,老师播放实验视频(图二),请学生自己对照,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就避免了老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单方面判断学生实验情况的现象。实践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实验报告存在的纰漏,比如有的学生实验做的很失败甚至就没做实验,但通过理论推理后可以完成一份十分完美的实验报告,再比如实验报告更关注实验结果却容易忽略实验过程,这对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优良学习习惯是有影响的,对以后认真对待学术研究也是有影响的,可见,我们的中学实验教学,还担负着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的重任,来不得半点马虎。
二、复习过程中使用,节约重复实验费用,清晰回顾实验。
温故而知新是不变的真理,实验内容一样需要复习,否则,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如同竹篮打水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知识会逐渐被遗忘。实验复习最好的办法是开放式实验,即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重新操作实验加强印象,但这种方式有不好管理、材料浪费严重、牺牲学生更多的时间等不利因素。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播放实验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实验的复习工作,快速、清晰、轻松。
三、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可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加深印象。
在中学生物课程设置中,有许多实验不要求学生实地操作,比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的操作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等,一般的中学也没有硬件条件让学生完成一些科技含量太高的实验;再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孟德尔的相对性状实验”等,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增殖”等知识点又显得抽象而神秘,学生只能听老师讲,然后云里雾里自己空想一番。这类实验一般采用科学家的实验现象解说来让学生继承其实验结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同记英语单词一样地死记实验过程与结果,没有感性认识,直感空洞乏味。如果将这些实验制作成Flash、录像等多媒体视频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现象,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格里菲斯、艾弗里、孟德尔等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展示(图三),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鼓励学
图三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图片
生喜欢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有积极的作用。
四、便与借鉴别人的探究内容,促进自己的探究顺利完成,少走弯路,少走重复路。中学生物新课程设置中一个典型的内容就是大量的探究实验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时,很有必要了解目前类似探究实验的状况,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别人的探究方式及思路,有助于学生借鉴和比较,反思自己的实验不足、不成功或不同的原因,加以修订自己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帮助,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听取他人意见、综合分析团队各成员的想法,抛去唯己独尊的思想和行为。
五、现代生物新科技的应用展示,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生物学科发展情况。如今,已是生物科技迅猛发展时期,新的生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生物科技产业也得以迅猛发展,我们要想培养优秀人才,让学生不断接受新科技、了解当前生物科技发展状况是
必不可少的。这些任务的完成,除了电视及报刊杂志报道以外,教师搜集资料制作成生物科技发展课件,及时向学生展示(图四),效果会更加理想,这种方式不用学生抽出专门时间去搜集资料,可有效节省学生时间和精力。
六、有利于学生进行游戏式探究和复习实验。教师可以将中学生物实验的目的、原理、假设、步骤、结论等内容编写成简单的游戏,设定正确率与错误率统计程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实验、复习实验,提高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改革他们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果应用的好,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微观的实验世界以宏观的形式展现,使抽象的实验直观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方面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但凡事均要掌握一个度,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应当为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服务,杜绝用视频代替课程明确要求完成的学生实验,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只有适时适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会优化实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海华,邵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8期
【2】黎福祥.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实践及反思[J].《中小学电教》.2012年第4期
【3】李玉芬.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7期
【4】盛兰柱.应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生物实验课堂[J].《新课程(下)》.2011年第11期 【5】赵琴.信息技术对生物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10
图四 胚胎干细胞治疗原理视频截图
第四篇: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摘要: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解读、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导学 合作探究 主动 巩固
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教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
一、何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典例探究和课后巩固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学生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二)课
堂
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2.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课堂探究。
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使小组任务专题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学案上用铅笔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用铅笔写有利于小组讨论后再次订正),完成教师分配任务。
②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由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安排在黑板上板示、做好展示准备,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差生参与。
③展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案上及时做好笔记。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要及时质疑和补充,也可以反问追问,深层次探究问题。
④巩固提升。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应主要针对优秀生,课堂时间不足,可以在课外完成。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学后记栏目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教师课后要在此栏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为以后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案导学”教学优势
1.“学案导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
学生:(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师:(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当中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对于导学案的接触还不是非常的多,因此在这里我将粗略的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再谈谈对于导学案编写的一些个人意见及反思。
四、关于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个误区
我校开展“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一个学期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显示出它的魅力。它的优势明显: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下面就我们高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关于有效使用导学案的研究情况作简单的总结。
1.导学案变成了“习题库” 在刚刚开始接触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我对于导学案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充分把握导学案编写的几个原则,即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不自觉的就会加入很多练习。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该避免把导学案变成“习题库”,而应该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话只说一半,吊人胃口,引起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导学案之中适当的穿插练习可以起到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作用,但是过多的练习只会适得其反,是不可取的。
2.导学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是指教师运用引导式教学备课的方案,是适合学生自学的一种辅助教案,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编制出适合他们使用的、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本课重点并能指导他们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而不是换了个形式的教案。
3.导学案变成了教材的副本
其实很容易想到,导学案既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自然就不能出现那些官方的、专业的、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果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却不加以分析和解释,那么导学案的意义又何在呢?在导学案当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说的是比较直白、通俗易懂的话,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或者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之后就能解决,这样导学案的意义就能充分体现出来了。
4.导学案的检查存在问题。教师检查不及时,或是教师抽查一部分,有个别学生见有空可钻,就存在侥幸心理不写作业;或是组长检查,有个别学生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同时学生导学案的书写情况令人担忧。第一课时导学案有的学生不看书,也不动脑筋,只拿一本教学参考书,照着写完为止;有的学生什么也不看,你让写作业,那好我就在上面胡写乱画。只为写作业而写;有的学生把最后一题不愿动脑筋,直接空着;还有的学生回家写作业连书都不带。第二课时导学案有的学生不看题,拿到导学案没有认真读题就动笔写;对于开放性的题目,不会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直接空着;更有甚者经常以不会为理由不写。
五、分析原因
从现状看首先学生依然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嫌,比如拿到导学案一看题目不会做,就空着一个字也不写;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不配合,学生导学案完不成,给家长说过以后,让拿回家补一补,第二天拿来一看依然空白,这样的家长认为这是你老师的责任。其次导学案有的题目表述的不清楚,也会存在一些没有检查出来的错误。第三教师检查不到位,致使个别学生钻空子。第四教师对有一些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讲解得不到位,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还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导学案完成较好的学生要表扬,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不同的收获。
第二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多下功夫,挖掘题目内在的思想,把握和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应该由浅入深,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结合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案。我们研究小组觉得,搞好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各种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写出教案或教学思路。接着是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个人的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A.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 B.制定学习总目标及课时操作子目标 C.商讨授课思路,确定课堂结构模式 D.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
根据集体讨论结果,主编人员编写导学案,并打印。个人确定导学案使用方法。根据本班实际可以对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第三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检查导学案,使个别学生无空可钻,杜绝不写作业现象。
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第五篇:学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教学新课改已经过了二年多,课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中关注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和谐统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知情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学案导学式”教学做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引起学界和教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
一、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二)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有关概率的基本定理。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三)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
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