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思考
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思考
【摘 要】绘本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类书籍,以其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幼儿阅读之旅拉开了帷幕。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开发性思维、美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深度挖掘绘本价值的基础上,在绘本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已成为思考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结合教育经验,就幼儿绘本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绘本教学;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相对于知识而言,想象力更为重要,它以其无限性概括了世界的所有,是推动知识进化、世界进步的重要源动力。而幼儿的想象力无疑是丰富多姿的。实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与强化,对幼儿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心智思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绘本教学作为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追求幼儿全面发展下的教育改革下借助绘本教育,启发幼儿思维,激发幼儿想象力至关重要。
一、绘本教育前――利用绘本带动幼儿学习热情
深度挖掘绘本价值,进行幼儿想象力的激发是幼儿教师在绘本教育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绘本阅读教育前,可充分挖据绘本封面与扉页中蕴含的机遇,进行幼儿阅读兴趣与想象力的激发。
(一)绘本封面“猜一猜”
在绘本阅读中,最先映入幼儿眼中并给予幼儿一定阅读感知体验的就是绘本封面了[1]。而通常情况下绘本封面中蕴含了一定的绘本故事线索,或是主要人物、或是特定场景。因此,在?M行绘本教学前,教师可利用绘本封面,让幼儿根据封面内容进行故事猜测,从而提升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美国,佩特?哈群斯创作)教学中,其封面上体现的是:在一片丰收的景象里一只母鸡正在悠闲的散步,而在母鸡的后面有一只狡猾的狐狸正紧紧的盯着它。
教师提问:封面中都有那些事物?
学生答:“有漂亮的母鸡!”、“有一只狐狸!还有小红花!”、“有结满红苹果的树”……
幼儿将绘本中存在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文字等)进行了一一讲述,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幼儿事物发现能力。
教师问:大家根据图片内容猜一猜这本书将的应该是什么故事?
幼儿基于上述观察,通过联想与想象纷纷阐述了自己的猜测:“狐狸一定想要吃了母鸡,它在想这只母鸡一定很美味!”、“母鸡肯定还没有发现狐狸跟踪它。”、“我想最后一定是母鸡很聪明的战胜了狐狸,没有让狐狸吃掉它”……有的小朋友还认为“母鸡和狐狸最后成为了好朋友”。总而言之,幼儿的现象是丰富的、多彩多姿的,他们根据自身以往的阅读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对《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封面展开了现象,其想象的内容甚至远远超过了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绘本扉页“想一想”
相对于绘本封面而言,绘本扉页也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同样以《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教学为例,教师讲绘本扉页进行提炼,包括故事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地点与时间等,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微课件,并进行图片信息展示,让幼儿进行故事人物、情节与结局的猜测,从而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偶尔图书阅读兴趣。
二、绘本教育中――利用绘本开创想象空间
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空间,实践证明,好的绘本是开拓幼儿思维,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现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过遮盖图片或文字激发幼儿想象力
利用绘本“图文结合”的特点,通过对绘本部分故事情节中“图片”或“文字”或“图片的某一部分”进行遮挡,让幼儿联系上下文以及依据自身缘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可有效达到绘本教学的目的[2]。
例如,在绘本《亲爱的小鱼》教学中,当讲授到第四时,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现象“小鱼总会长大,小小的鱼缸将无法容纳它的身体。小猫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把“小猫的想法”遮盖起来,请幼儿联系前面小猫对小鱼的感情进行猜测与判断。在此过程中,幼儿根据前面的信息以及文字描述,并将自身带入到角色中,联系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相处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认为“小猫会将小鱼放归大海,让小鱼快乐成长。”、有的孩子认为“小猫可以买大点的鱼缸么?不然剩下小猫一个人在岛上多孤岛啊。”……这样的方法促进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性,并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绘本教学不在限制于绘本内容,实现了绘本教学活动的有效拓展。
(二)利用绘本留白激发幼儿想象力
在许多幼儿绘本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故事留白,合理利用这种“留白”对激发幼儿想象力,加深幼儿绘本理解能力、幼儿故事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绘本《鸭子农夫》阅读中,当幼儿阅读到“动物们一起商量帮助受欺负的鸭子”这一故事情节时,教师针对绘本中“‘哞哞!’牛说;‘咩咩!’羊说;‘咕咕!’鸡说;就这么说定了!”这段对话让幼儿通过联想与想象,对“哞哞”、“咩咩”、“咕咕”进行补白。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并补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
三、绘本教育后:利用绘本资源拓展
绘本续写、绘本仿写、绘本游戏改编等是绘本教学中开拓幼儿思维,提升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对绘本课堂教学有效的延伸[3]。对此,教师在幼儿阅读完绘本后,教师根据绘本内容创设拓展性的游戏活动,用以促进幼儿对绘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幼儿全面化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鸭子骑车》绘本故事后,提出问题“勇敢的鸭子接下来又会做哪些事情来挑战自我呢?”,让幼儿对此进行续写。而从《鸭子开发机》、《鸭子开轮船》等续写故事中,可充分感知到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绘本是幼儿读书生涯中最重要的阅读读物。绘本教育也是幼儿认知世界、感知事物的重要途径。在绘本教学中合理利用绘本资源,挖掘绘本价值,激发幼儿想象力,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梅.素质教育下如何培养幼儿绘本课堂教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赤子(上中旬),2015,16:285.[2]管筱芬.徜徉绘本读出新意――浅谈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7:51.[3]唐玮.“阅”绘本之乐,“品”故事之蕴――谈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行为品质的养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236.作者简介:
董菊英(1970.4~),女,云南保山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身心健康。
第二篇:在绘本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绘本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阅读的基础是想象力,能够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无法看到的故事,才是真正学会了阅读,而绘本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媒介。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引领学生在“倾听”“欣赏”中放飞想象,学会阅读。
一、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绘本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所描绘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
如《麦先生的旅行》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纯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从忧伤走向希望的感人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麦先生无比深沉的父爱。导入故事时,伴随一段低沉、舒缓的音乐,我先动情地朗诵了一首小诗:
我不喜欢这样的日子
真的走在流浪的街头
欢笑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不喜欢这样的日子
真的走在清冷的风里
失去儿子的痛楚已将我吞噬
我从此一无所有……
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这是一位父亲写下的诗,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音乐是流动的情感,加上我情真意切的诵读,学生的忧思情怀便在不知不觉中被催发,富有灵性的语言也油然而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孤独地走在大街上,脸上老泪纵横,内心伤痛不已。”有的说:“失去了心爱的儿子,父亲悲痛欲绝,只能在孤独的流浪中排遣忧伤。”……课堂上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这就为接下来的阅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为学生进一步想象增添了羽翼。
二、定格画面,启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字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主题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不能每幅图都像挖掘隧道一样让学生想象、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阅读效率,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也会消失。
仍以《麦先生的旅行》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体
悟麦先生的“忧伤之旅”时,我将画面定格
在“游乐场”上:“很多个夜晚,在火车靠站的地方,麦先生
都会在游乐场走来走去,嘴里哼着比微风还要轻柔的催眠曲……”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大人们一般不单独来游乐场,可是麦先生却一个人来到这里,他来干什么呢?”有学生说是来寻找往日父子相聚的美好回忆,也有学生说是为了兑现一份迟到的诺言(当初麦先生答应带儿子来游乐场,可是一直都没能实现)……然后,我接着问:“看着眼前的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些词?”学生说出了一连串的词:“孤独、揪心、触景生情、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再次想象:“此时此刻,麦先生的心情怎样?他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此时此刻,麦先生完全沉浸在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中,他轻轻地抱起泰迪熊,慢慢地放到秋千上,小心翼翼地推着,嘴里哼起了那首比微风还要轻柔的催眠曲。他似乎已经把泰迪熊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有的说:“游乐场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可是心爱的儿子已经离他而去。麦先生的心里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他轻轻地抚摸着木马,就像是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儿子。他多么希望儿子能重新回到他身边!”……学生们说得多好!他们已被麦先生的失子之痛和无尽的思念深深地感染。此时,想象的力量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了一次父爱的情感熏陶。
三、预留空白,引导想象
绘本阅读提倡“不讲完”。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故事结局;也可以采用“漏讲一个片断”的方法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还可以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预留一定的“空白”,巧妙激发学生猜想后面的情节。总之,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积极发挥想象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教学为例,在“读”完小兔子表达爱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模仿小兔子做“举”的动作,并让他们猜猜接下来大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阅读中,因为他们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和故事内容一致。当然,这种边讲述边猜想的形式要张弛有度,猜得过多,学生也会产生倦怠感。
四、仿写创编,促生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绘本阅读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以《逃家小兔》的教学为例,在“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环节,我这样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还想躲到哪儿?妈妈又会怎么做?请大家按照下面的句式创编对话。”然后,我出示句子:(1)“如果你 ”,小兔子说,“我就。”(2)“如果你 ”,妈妈说,“我就。”这样的开放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链接生活,丰富想象
绘本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展开想象,使课堂教学
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为绘本阅读注入新鲜的活力。
如教学《麦先生的旅行》时,在“忧思之旅”的总结阶段,我将师生的阅读感悟以一首小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升华情感。
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啊,是那轻摇秋千的掌心!
父亲的爱啊,是那停留舞台的身影!
父亲的爱啊,是那深情无奈的目光!
父亲的爱啊,是那走遍世界的足迹!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体悟生活中的父爱,创作生活小诗。这里我选了一位学生的习作,与大家分享。
父 爱
父爱
是那夏日里的一丝微风
轻轻拂来
清凉抚遍全身
父爱
是那冬天里的一杯热茶
细细品味
暖意涌上心头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也要多想象,多思考,不断探求新奇有效的方法来保持绘本阅读的新鲜度。只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绘本阅读才能成为学生放飞想象的磁场。
第三篇:浅谈如何让绘本在幼儿教学中渗透
浅谈如何让绘本在幼儿教学中渗透
研究发现,3-8岁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绘本成为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一种很好的图画书。什么是绘本呢?引用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的注解:‘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 图画=图画书’”。顾名思义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也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那如何将绘本阅读有效地融入幼儿园教学,为教学服务呢?
一、让绘本渗入幼儿园数学
把绘本融入数学的教学可提供儿童倾听、操作及讨论理解数学概念的机会。再配合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对孩子永远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
从绘本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获得系统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让绘本阅读渗入一日生活中。把绘本投放在数学区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开展图书交换和不定期更换活动,保证大家分享具有价值意义的绘本故事和图画书;组织才艺交流让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把绘本阅读融入集体数学教学中。①努力挖掘绘本阅读中的数学资源,分析研讨,正确定位,把握重点难点,在平时教学中开展实践,根据自己的上课体会、熟悉,进行反思分析。②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用绘本故事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境生情”使幼儿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③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善于运用绘本故事中设置的各种问题情景,让幼儿进行思考,并通过操作、实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并自己得出答案。④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根据绘本故事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二、绘本阅读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而音乐情境地创设更能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怎样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把它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呢?
(一)挖掘绘本中的亮点、表达的情感等进行活动的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
1、以情感人。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往往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动力,激发幼儿 的情感而开展音乐活动是绘本运用中的一个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题开展中,利用绘本《小黑鱼》引领幼儿通过肢体自主表现,并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理解了音乐的魔幻和趣味。使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2、以趣引人。面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关键期,三段体统一模式的歌唱活动不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有趣的人物形象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一大要素。我们巧妙地运用幼儿熟悉的动画人物多拉的探险历程而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新授活动《多拉的旅行》,使幼儿在由故事人物牵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进行音乐体验。
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谭》、《二小放牛郎》等。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能开发智力、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或者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以绘本为题材的音乐活动的出彩之处。还以《小黑鱼》为例,故事结尾大鱼又来了,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着,思考着。就这样出去又会被大鱼吃掉;不出去,难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吗?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鱼的彷徨。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敌人。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变成了无数条小鱼,大家游成了一条更大的鱼,共同赶跑大鱼。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激发幼儿合作表现大鱼,巧妙地解决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达表现这一难点问题。
3.以智育人。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蕴含一定的寓意,能够起到激励、警示等多种的教育意义。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绘本故事《我的幼儿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幼儿园中的一天,有快乐,有忧伤,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刚刚入园的幼儿坚持来园的愿望。像《小熊起床了》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边学唱歌曲边表演,使孩子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以及解决了该班幼儿冬天爱睡懒觉的不良习惯。
(二)删减、提炼巧运用
不是每一个绘本都能适合幼儿在音乐活动的使用,也不是每一个绘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绘本的另一有效运用方法就是将绘本稍作修改,使之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将绘本故事去枝强干,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活动。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使故事内容更加紧凑,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
绘本中丰富的画面是最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巧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如蝌蚪会变成青蛙的知识不再能满足中班幼儿的需要,孩子们更关注的是蝌蚪生长过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老师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创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并结合《鱼就是鱼》的绘本动画中截取的池塘里小鱼变大鱼,蝌蚪变青蛙的片段设计了一个歌曲新授活动。诙谐而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绘本画面,激发歌唱兴趣,促进歌词记忆,使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了解了蝌蚪的成长。经典优秀的绘本故事为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给老师施展聪明才智创建了平台,同时使幼儿在音乐活动开展中深刻感受到绘本的魅力。
三、尝试把绘本阅读和美术教学有机结合
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以灌输、临摹、教师示范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术活动,即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认为这样既保护孩子自尊心,又发挥了创造力,问题是孩子虽然有思想、有个性,幼儿本身却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
“怎样进行美术教学?”“如何才能让幼儿的画板而不僵、灵动、有个性呢?”
(一)摆脱传统,拓展想象空间
绘本本身的美丽色彩和人物夸张而丰富的线条,想象力丰富的情节,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教育线索,那就是绘画。《蚂蚁和西瓜》整个故事是围绕蚂蚁发现西瓜,然后要把它搬走而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件。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和生发,让阅读故事的过程,成为孩子无形中学习的生长点;教学中摆脱了传统的范例带来的统一图像标准,通过绘本阅读引发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重现。诱导幼儿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让幼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表现自己对绘画主体的感受中,充分给予了创造空间。
(二)巧妙安排,有效提升技能
教师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由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开始。按一引、二看、三画的次序层层递进的进行。①主要观察蚂蚁的姿态,解决蚂蚁的四肢绘画问题。②引导幼儿关注绘画的细微之处,通过表情的变化进一步表现蚂蚁在情境中的动态。③主要解决绘本具备的特有的漫画特质的辅助线,这是对幼儿已有绘画经验的一种提升。这三个层次的观察,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就形成了孩子不断提升自己技能的过程,也为孩子的接下来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三)科学策略,自然轻松创做 活动中以音乐烘托感染幼儿情绪体验;提供丰富的材料降低幼儿绘画的负荷。在观察和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简练的语言结合课件使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内容更直观、生动。
整个活动把绘本阅读和绘画活动有机结合,自然、流畅、层次清晰,学习策略适合幼儿的学习节奏与教师不急不缓的语言、适时的指导,组成了一幅美的图画。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快乐,也给我们的课程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
绘本阅读的利用不必要求完整的故事内容,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不需要盲目的跟风,更不需要盲目的效仿。绘本阅读是阅读盛宴中的一份美餐,读绘本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视觉的冲击,还有心灵深处的感动与收获。教师在把握好绘本内涵的前提下,有方法的引导孩子去观察绘本,让幼儿获取不同收获,有效运用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
第四篇:在flash教学中,您是怎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我认为激发学生对flash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其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flash知识和技能,才会让思维处于活跃和兴奋的状态,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才会有生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我认为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方法,强调创设合理的情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引发学生内在的情绪和情感、联想和想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使那些原先需要许多课时仍讲不清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教育资源在全世界相互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被方便地共享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后,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就要注重本身的教学态度,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学生收到教师的鼓舞,自然在想象和创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想象力教育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探讨的却是文章的主题意义、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等等,教师很大程度上是传授基础知识,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扼杀。这种教学行为其实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一种误导。
1.依据文本插图,展示学习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想象。
插图是把运动着的具体事物静止地反映在画面上,是代表某个人、事、景物的特定概念,图上的每一处,都具有视觉的形象性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如果对插图进行精心指导和启发,就找到了一把打开想象大门的金钥匙。这种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补充与丰富,学生通过插图,可进一步地创设情景或人物,并随文本内容不断地生成,从而启迪语文学习思维想象。学生也可通过插图来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有两幅插图,分别是两个骗子正在织布和皇帝穿上新装正在游行。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织布机旁的金袋子说明了什么?在游行时人们的表情是怎样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当你听到小男孩的话时你怎么想?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插图来自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师要创造机会,指导学生看图,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想象所必需的感性认识。看图的过程,是想象活动的过程,学生在看图的同时能够充分的运用大脑、眼睛等感觉器官来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感悟。应此,语文教师要利用插图打通学生的感觉通道——第二信号系统,拓宽知识领域,形成想象能力。
2.依据文本内容,做比较性朗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来源于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品味《早春》中的“润物细无声”时,我们不禁想到《在声音的世界里》中的“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这句话时,有学生质疑:作者听小雨声怎么会产生这么多感受呢?于是,我和大家一起背诵《春》中的“春雨图”,根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和“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又和平的夜”这几句话,大家便品出了前三者;又要求学生投入地背诵了戴望舒的《雨巷》,通过想象“丁香一样结着哀愁的姑娘”的“哀愁”“忧伤”“彷徨”,并联系雨季中的一些现象,便品出了后三者。教师可以由此鼓励学生多积累,储存能量;多观察,储备表象。
读书时有感情投入对激活整个大脑系统,发展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会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那样的想象似有源头的活水。如:朱自清的《春》,朗读时用轻快的语调来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早点到来的急切心情。全文用优美的笔调描绘春天的美景,能让学生想象到多姿多彩的春天。再如,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表现“我”的后悔、难过之情。在“我”毁坏小兄弟的风筝这一段,朗读时要读出愤怒、生气的语气,想象出“我”的凶悍、小兄弟的可怜的表情,为后来“我”深深的内疚与自责作铺垫。通过表情朗读,就会想象到:鲁迅先生是一个善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知错必改的人。有感情的朗读,能把分想、联想、串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
3.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想象创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神思,从而使他们很自然地理解领悟知识。教师应该从教材中的内容出发,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显出一些对文本内容情境的思维过程,以期引导学生作入情入理的思考想象。我们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予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学生“口欲言又止,手欲写又停”的境况下,从学生能够思考到的深度与广度入手,鼓励他们融入文本环境中,与文中人物对话,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意,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从文本中寻找想象的“触发点”。如张之路《领养木雕》中“我”的父母、万芳和“我”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区别。“我”的父母重财轻义,语言咄咄逼人。“我”重视友情,被逼要回羚羊时非常委屈。万芳是一个十分“仗义”的女孩子。我先避开人物性格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自愿组合成剧组来演这场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进一步发挥想象,我让学生结合语境,想象“我回到家后的情景”,给文章一个合理的结尾,写一篇小作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写得也不错。
4.激励学生换位思考,变换角色,融入情境,唤起想象。
布鲁纳肯定想象推测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性:“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试验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领导学校儿童掌握这种天赋。”这也就告诉我们:学生的想象力的激发需要教者敢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换位思考,融入角色中去,从而不断地生成出充满个性创造与智慧思维的想象力。这种想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内容拓展延伸所不可缺少的。
教师应让学生在探索内容的基础上,进入课文的角色,对人、对事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等。以课文《故乡》中的中年闰土为例,他被困苦的生活折磨得像一个木偶人。假如你是闰土,在现在的社会里,怎样能摆脱贫困?有的说闰土南下打工,反正他身材高大,有的是力气,同时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有的让闰土干个体户,从小本生意做起,发展成一家公司,打出“闰土”的品牌。有的主张生产绿色产品,或搞立体农业等等。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意多多,这样既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又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我们的教学只有唤起学生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延伸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创新精神。这更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