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考试重点
1.学习态度曲线图分析:小学的1-4年级学生对美术还普遍保持着兴趣;小学5-6年级兴趣开始下降;初中更是普遍下降;到了高中一些学生对美术已经了无兴趣,但另外一些学生则会保持和发展对美术的兴趣。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对你的教学作出积极而正面回应的依次是小学1-4年级、高中、小学5-6年级和初中,即小学5-6年级和初中的美术课是最不容易教授的。
2.课程四大要素:①目标:设定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②内容:未达成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内容③方法:根据内容编制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④评价:对美术教学活动作出评价。
3.美术教育的类型(从目标取向及教学层面划分):①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②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③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④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4.皮亚杰:0-2岁)感觉运动的智能阶段;2-4岁)前概念的思考阶段;4-
7、8岁)直观的思考阶段;
7、8-
11、12岁)具体的操作阶段;
11、12岁-青春期)形式操作的阶段。
里德:2-4岁)涂鸦期;4-5岁)线描时期;5-7岁)叙述的象征过程;7-9岁)叙述的写实过程;9-11岁)视觉写实时期;11-15岁)压抑的时期;15-18岁)艺术的复活时期。
罗恩菲德:2-4岁)涂鸦阶段,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4-7岁)样式化之前的阶段,再现的最初尝试;7-9岁)样式化阶段,形态概念的成立;9-11岁)初期写实的阶段,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11-13岁)推理的阶段,拟似写实的阶段;13-17岁)决定的时期,思春期的危及。
5.夸美纽斯:教学的出发点是感觉的世界,而不是教师和书本。在《图画中见到的世界》一书中提出:把图画有意识地巧妙地应用到语言教学中。6.赫尔巴特(德国):提出的基本观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为管理、教授和训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提出“四阶段教学法”:①明了:给学生明确的讲授新知识②联系: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③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④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习题解答、竖面作业等)
四阶段相应的学生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五阶段法”:①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②提示:讲授新教材③比较: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④总结: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⑤应用:运用得出的概论或法则解答习题或练习。
具有系统性,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教材,其指导理论也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7.齐泽克:①儿童与成人的绘画表现不同,儿童不仅画看见的东西,还象征性地表现印象。②美术教师的任务是建立创造的氛围,因此给儿童爱与安心感是很必要的。③对儿童的努力决不能耻笑④遵从儿童与生俱来的发展规则。教师应保护儿童,让他们走自己的道路。⑤无论什么场合,美术教育的方法应遵从儿童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挥独特的技术,否定固定的技术教育⑥儿童没书的第一目的是发展创造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⑦自然与人工物的复制不是艺术。
8.布鲁纳:提出“了解科目的基本结构”,根据“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区别:①创造主义的美术教育:主张以美术创作作为课程的重心。②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学:却强调除了创作之外,还必须导入美术的其他领域,即美学、美术批评及美术史方面的教学内容。
9.格内尔:提出“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DBAE特征:①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及美术创作四个学习领域②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③教学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并以个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④课程设计书面化而教学实施系统化。
DBAE理论强调通过严谨的美术课程以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
10.19世纪末亚洲的美术教学大都以图画教学为中心。亚洲各国的图画教学中加入了本国传统绘画的内容。11.山本鼎(日本):倡导“自由画教育”运动,他遵循尊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教育观念,倡导脱离临摹的束缚。他带领学生到市外去写生,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20世纪20、30年代,我过夜收到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与创造主义美术教学理念的影响,开展了一场“自由画运动”。
12.教案:
1、内容或要素:①课题;教学年级;教科书;教学时间;课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步骤;作业要求;讲评及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2、内容或问题的实例。
3、相关的原由。
第二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重点
1.美术教学论:是研究美术课教和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科学。2.美术教育的本质:
一、美术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术教育为人的发展培育健全心智。3.美术教育的原始形态:父子相传、长幼相教。
4.封建社会美术教育形式是:师徒式个人教育或画院形式的皇家教育。
5.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美术教育始于1904年,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6.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创办了多所正规的美术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美术人才,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属于现代美术教育1919-1999)7.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8.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课程以及教学物质资源与技术。其中学生是第一要素。9.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0.论述美术老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要求:
一、高尚的师德和艺德。
二、坚实的美术知识与技能。①相关的美术理论②美术技能。
三、良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四、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
五、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①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②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文明的仪表风度。
七、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11.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时数、活动要求、教材编写等问题作出的具体规定,是美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12.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
13.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14.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15.教材:广义的教材指用于学校教学的所有媒体材料,包括教科书和各种配合教科书使用的印刷资料、多媒体影像资料,以及通过网络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料;狭义的教材主要指教科书。
16.高中美术课程分成五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每个模块又有相应具体的学习内容。
17.中小学美术教学原则:视觉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8.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法或手段。
19.中小学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二、以直接感知获得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法、参观法。
三、以实践训练为主教学方法。练习法、评鉴法。
四、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欣赏法。
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留空法、发现法。
20.论述怎么上好造型·表现课教学方法是什么?造型·表现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通过随堂欣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从培养观察力入手培养造型与表现能力。
三、借助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解析绘画理论。
四、通过示范传授绘画技法。
五、介绍好工具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六、加强课堂实践巡回辅导。
七、重视学生作品评价,强化艺术个性。
21.“设计·应用”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步骤②用电教手段解剖难点③反复演示④讲清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2.欣赏课的一般教学方法:
一、看;
二、查;
三、谈;
四、写。23.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24.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和课时计划设计三部分。25.美术课时教学计划设计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课题设计。
二、课型设计。
三、三维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课外作业。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26.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前提测评或导入新课、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其中包括分析引导、提问讨论、方法步骤、布置作业、辅导练习等)和达标测评(也即结果或教学评价)等环节。
27.作业评阅应注意的问题:
一、作业不代表学生的全部成绩。
二、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28.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和要求:
一、准备阶段。
二、实习阶段。
三、总结阶段。
29.美术课程的评价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30.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什么?①三维目标是否明确,重难点是否突出②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法指道,时间是否分配合理,节奏是否紧凑③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技巧必须巧熟规范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知识,作业要良好,要有师生互动⑤教学特点是否新颖。要有创新性。
31.说课:就是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阐述自己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32.说课的内容:①说教材:主要说“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②说叫法:主要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③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④说教学组织:主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⑤说教学板书。
33.美术教学研究是一种采用教育研究的方法对美术教育现象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导致美术教育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并解决美术教育工作者实践问题的活动。
34.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比较研究。35.学教学研究范围是什么?①以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为中心进行研究②以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开发为中心进行研究③以中小学美术教学理论为中心进行研究。
36.研究的步骤:①研究课题的选定②检索文献资料③研究计划的设计与制定θ④形成并实施研究计划⑤研究结果分析和成果表述。
37.论文的基本是: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论、本论、结论、引文标注、注述及参考文献就构成完整学术论文,或学术文文本规范。
第三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重点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重点
绪论:1.美术教学论是研究美术课教和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2.美术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3公元前11世纪至771年,我国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文化教育也有极大发展。4汉代,汉武帝开始,办起了学习文学艺术的专门机构。-----鸿都门学。-鸿都门学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专科美术大学。但那时,美术教学仍然是以师徒授艺的方式进行的。5教学史界普遍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美术教育,始于1904年,以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为标志。《秦定学堂章程》第一次肯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6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章:1学生、教师、课程以及教学物质资源与技术是构成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
2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①高尚的师德和艺德②坚实的美术知识与技能③良好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④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⑤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⑥文明的仪表风度 3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第二章:1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时数、活动要求、教材编写等问题作出的具体规定,是美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美术课程标准》将阶段性目标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进行具体描述。
5《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内容作了划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普通高中为五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这是对过去《美术大纲》的重大突破。
6高中美术课程分成五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每个模块又有相应具体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1教学原则是根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即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教师的学。
2贯彻审美性原则要做到:①审美要融会于教学的各个方面,②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进行审美教育。④美育和德育相结合。
第四章:1中小学美术常用教学方法 ㈠ 以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方法。②提问法③讨论法 ㈡ 以直接感知获得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尝试法③参观法 ㈢ 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②评鉴法 ㈣ 以情景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情境法②欣赏法 ㈤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留空法②发现发。
3如何进行“造型、表现”课的教学方法:⑴ 从培养观察力入手培养造型与表现能力 ⑵借助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解析会画理论 ⑶ 通过示范传授绘画技法⑷通过随堂欣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⑸介绍好工具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⑹ 线描画 ⑺ 写生画 ⑻ 想象画、记忆画。4 指导想象画和记忆画的绘画方法是:(简答题)Ⅰ给学生明确的内容,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构思;Ⅱ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考资料,丰富视觉形象,启发构思;Ⅲ要求学生讲出自己的构思,并指导学生画出构思草图;Ⅳ辅导学生根据草图进行绘画;Ⅴ进行作业评价。4 欣赏课一般教学方法①看、②查、③谈、④写。
第五章:1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与决策。2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和课时计划设计三部分构成。3 编写教学计划的流程可归为:课题---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达标程序—教具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要求—达标测评—板书设计,这也是教案的基本内容与结构。4 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全面发展。5 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应该包括①组织教学②前提测评导入新课③认定目标④导学达标⑤达标测评等环节。
第七章:1美术见习的任务①考察学校美术教育状况增强学生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②评价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基本过程,为将来的实习做好准备。美术教育实习的过程和要求:㈠ 准备阶段 ㈡ 实习阶段①积极了解情况②认真设计教案和试教。③上好实习课④认真辅导和评改作业⑤认真开展教学评价⑥接受指导教师指导㈢总结阶段
第八章:1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①看教学目标制订情况,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②看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落实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有没有获得理想效果。2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①职业道德②文化与专业素养③实际教学能力④合作精神⑤研究的意识
第九章1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及说课小结。2说课应注意事项:说课与上课,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设计,而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地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第十章:1美术教育研究是一种采用教育研究的方法对美术教育现象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导致美术教育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并解决美术教育工作者实践问题的活动。他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相关理论、和方法技术。2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㈠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㈡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①调查研究: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美术教育的原始材料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采用技术描绘的方法来表达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②实验研究:史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认为的变革美术教育对象,从验证假设探讨美术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3 教学研究的步骤㈠教学研究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①选择研究课题②检索文献资料③制定研究计划④实施研究计划⑤研究分析与成果表达。4 学术论文的撰写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论点、选择论证方法以及执笔行文五个阶段。5.论文的基本结构:任何文章都要有个基本的“成文”结构,或者简单地说,叫行文顺序,一般有“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学术论文:则由“引论、本轮、结论”三个部分构成。“引论、本轮、结论”加上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引文标注、注述及参考文献就构成完整学术论文,或学术文本规范。
第四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1、《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2、信息传播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有几个条件: 第一,所传播的信息对接受者而言是有用的; 第二,所传播的信息应该是接受这所能理解的;
第三,接受者对信息的传播者的人格品质感兴趣或不反感,对信息感兴趣; 第四,信息传播过程较少被干扰,信息清晰、准确。
3、课堂中,信息主要是通过如下媒介传播: 声音——口语、音乐、音响; 文字——书写文字;
静态图像——照片、图画;
动态图像——电影、电视、动漫; 肢体——动作;
面部表情——眼神、面部肌肉动作; 多媒体——图像、视频和音频的作用。
4、传播媒介承载的基本意图:
发出指令——指导和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学习行为; 传播知识——获得知识,形成可以进一步生发的知识结构;
传授技能——获得完成特定行为的方法、程序和处理材料的技术和能力; 传达情感——形成喜爱、厌恶等的情感与态度;
传递价值观——形成好与坏、有用与无用等价值态度。
5、教案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它通常包括: 课题; 年级; 授课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6、教案的形式
教案形式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字式,一类是表格式。
7、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分为: 认知领域目标;(对于美术的专业知识点,美术史、美术鉴赏等掌握。)情感领域目标;(对美术作品所引申出来的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或是消极的、负面的情感的感受。)
技能领域目标。(对于美术学科不同专业的技能掌握。)
8、为了与当前的美术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我们也可以分成如下目标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习到什么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体验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学习何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形成或逐渐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它们与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1)教学重点:一次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主要精力和实践投放的位置,是学生应该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内容具有了主次关系,避免平均使用力气。
(2)教学难点:教学活动中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关系:由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再由教学重点到教学难点,构成了一根思维的链条,而且是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
10、美术课程教学一般模式
应该说,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程序或模式: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与演示新技能;布置学习活动与进行练习;展示、评价与布置。
11、美术教学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进行的评价。评价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好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学习热情。在具体的一节美术课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数:一般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五分制。
等级:可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待努力,应该避免用差和不及格这样具有刺激性的等级名称,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语:简明扼要地对学生的作业中的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表述。(1)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形成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和标准。(2)同学互相评价
同学之间根据一般性的标准和各自的喜好评价对方的作品,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从自我跳出,了解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作业的。(3)教师对学生评价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仍是学生美术方面的“权威”,所以教师的意见也具有“权威性”,教师的评价比起同学的评价更容易产生鼓励或伤害的结果,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慎重,应该更多地倾向于鼓励,而非伤害,尽量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所谓主观性,即有意识地在评价取向上以鼓励为主,所谓客观性即要准确地认识学生作业的实际状况。如果我们严格地按照客观性来评价学生,那无异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普遍的伤害。所以,教师千万别吝惜自己的表扬和夸赞。当然,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用策略的方式表达出来,像“如果画得再仔细一点,效果会更好”,“是否可以将杯子画得更大一点”„„
可以用的口头禅是:不错、很好、真棒、很有创意、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等。
12、优秀的课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 ①学生学到了特定的知识或技能; 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完成了任务;
③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产生了新的见解; ④学生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⑤极少有破坏行为出现;
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 ⑦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13、初学者应该尽量多地观摩不同的美术课,以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力。在学习、观摩其他教师的美术课堂教学时,请注意下面问题: 教师是如何导入的?
教师介绍了什么知识与技能? 教师布置了什么学习任务? 教师是如何小结的?
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如何?
14、课程的导入环节一般有几种形式?(1)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2)巧设悬念导入;
(3)利用知识衔接的导入;(4)创设情境的导入;(5)直观演示的导入;(6)调动感言注意的导入。
15、有哪些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其要领是什么?
(一)讲述法
理想的讲述应该是:①准确、清晰,具有逻辑性;②幽默、流畅、生动,具有感染力;③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敛自如;④叙述比喻、论述结合;⑤多用具体例子;⑥运用图表、视频等辅助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精讲多练”,时间放在讲重点、将要点上,以便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时间。
在欣赏为主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述可能要多点,但也要注意有所控制,而且将讲述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一次讲述的时间不要太长。讲述的量如果比较大的话,可以将其分割成几个小块,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中忌讳的是脱离具体的直观形象,滔滔不绝地讲述原理和作品。对没有多少具体形象储存的中小学生而言,这种讲述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容易导致注意力涣散。
(二)示范法
示范应该做到程序清晰,方法明确,要点突出,让全体学生观看到示范的全部过程。
教师或示范者在进行示范时,往往需要配合语言的讲述。但由于示范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操作的方法和程序,因此讲述知识一种配合,不要喧宾夺主。在师范活动中,讲述只是一种提示,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说明程序和方法。在美术的示范教学中,应该突出方法的要领和方法的程序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加以提示,同时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方法,可以采取重复示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演示法
演示与示范在直观性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实际上两者存在区别,示范是学生必须模仿的行为,而演示则不必如此。比如,教师示范版画的制作方法,学生必须模仿这种方法,制作衣服版画;教师用分别盛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玻璃杯演示间色是如何调配的,学生就没有必要重复这种行为。在介绍美术语言——点、线、形状、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基本构成因素和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组合原理时,就需要以照片、作品和实物等直观的形象加以演示。演示的时候,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照片、作品和实物等,同时还要注意其清晰性。
(四)实践指导法
实践活动的难易程度应该与学生的发展水平一致,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讲述和图示,让学生明白通过实践活动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
通过示范和讲述,告诉学生练习的要领、程序和方法。
认真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辅导与反馈。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评价的指标,因为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由于中小学美术课程无法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将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是不现实的。
(五)提问法
提问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回答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因此,存在三种提问的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向学生提问。
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主导,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教育艺术的表现,显示出明显的教学意图。
学生的提问,常常是因为好奇或者不清楚某种问题,带有自发性,也与教师的诱导和要求有关。由于性格和教育传统的原因,中国学生相对不是很踊跃,出现两极分化,喜欢提问的学生经常提问,不喜欢提问的学生往往一直保持缄默,这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六)讨论法
讨论最主要的特征是平等性和互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者,而是参与者、推动者、调控者、观察者和记录者,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思想者,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权利。
讨论一般需要预先组织,但讨论也可以是不拘形式、不拘时间、临时性的、随机的。
在美术教学中,讨论可以针对教学主题、程序和方法,应该选择具有共性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
在讨论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白讨论的主题和学习的重点。一般情况下,讨论时间不宜过长。
讨论的原则是必须根据需要,一定要追求实际效果,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搞形式主义。
(七)合作学习指导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合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互相借鉴和启发,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寻找一种张力,既将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充分融入活动,又尊重大家的意见。在合作学习中,个人必须融入集体中,合作成了这种学习活动的关键词,也是教师的指导行为的落脚点,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不易分配任务和进行管理,一般以4-6个人组成合作小组为宜。应注意同组学生之间的异质性,从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加以分组,这样会使各个小组的力量相对平衡。
(八)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
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思维止于结论、起于问题,一旦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结论,而且教师十分肯定这种结论,那么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也就不可能被激活,他们只是通过记忆被动地接受这个结论。如果教师提出的是问题,那么学生就会进行积极的思维,并努力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合作的;可以是小型的,也可以是大型的。问题的类型,可以分为没有定论的问题、已有定论的问题和对现实问题的发现与探索。
16、美术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将美术与教育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术教育。因此,美术教育可以这样理解——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当代教育观的基本特征 在当代教育中,“互动”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主动”的一方,但鼓励和唤起学生的“主动”也是教育活动的任务。正是这点构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精髓。
通过对话、交流、启发,唤醒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持续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会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者。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学会主动地学习,并通过学习实现自我充实和完善。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8、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学科本身的特征会自然地导致人的身心发生变化,如数学学习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数学的学习会影响学习者在思维和行为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美术需要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对美术学习会使得学生在这些能力上有更好的发展。
其二,有意识地运用学科本体承载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思想意识等,对学习者施以影响,如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有意识地利用绘画和工艺进行道德教育的事例。
19、什么是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什么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知识与技能,使人类的美术不断地发扬广大。这种美术教育取向是通过专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而实现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与成长是主要的观察点。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也有助于这一任务,其途径是:
(1)大多数的专业人才,都要经过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2)中小学美术教育培养的兴趣多样、认识丰富和观念开放的众多美术接受者与美术创作之间构成了艺术欣赏与生产消费的关系,从而保障了美术创作活动的持续性。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基础获得教育功效,引发学生身心发生种种良性变化。这种美术教育取向主要由中小学实施的基础美术教育而实现,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发生的身心变化是主要观察点。这种美术教育的功效包括:(1)思想道德的发展;(2)情感与审美的发展;(3)智力发展;
(4)人格与心理发展;
(5)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20、从美术教育的构成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两类,是一种更接近美术教育本质的划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美术教育的理论问题和把握美术教育的实践问题。其余的划分方式还包括:
(1)按场所划分: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指中小学、大学进行的美术教育;
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中进行的由家人、家庭教师或其他人实施的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指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的美术教育。
(2)按年龄划分——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老年美术教育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指针对少年儿童(一般指3-15岁)进行的美术教育; 成人美术教育:泛指针对成人(包括青年)进行的美术教育; 老年美术教育:大多数情况指针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的美术教育。
(3)按目的划分——职业美术教育(也称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也称基础美术教育)
职业美术教育:指大、中专的专业美术教育,学生通过美术教育,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谋求与美术教育有关的职业;
普通美术教育:指在中小学和其他场所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21、美术教学的特点
1、视觉感知特点
2、情感特点
3、技能特点
4、个性特点
5、创造性特点
6、全体性特点
22、关于评价的几个概念
评价的主体——指评价行为的实施者,具体可能是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其他同学,甚至是评价对象自己。
评价的客体——是被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其他同学,也可以是评价对象自己。
成就性评价——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完成一项需要思维、情感,甚至工具、材料介入的活动,比如撰写一篇论文、做一次实验、解释一个问题、唱一首歌或画一幅画。
真实性评价——比成就性评价更进一步,强调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技能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展览会上展示作品、在文艺活动中表演、在辩论会中进行演讲或辩论等。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进步和教学行为的缺失,通过过程中的若干反馈,及时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不断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强化。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将学习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较,评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主观评价——是指处于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一定会依据客观的事实,或者说只是选择符合目的的事实进行评价。客观评价——不完全考虑目的,而根据对象的实际成绩和表现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即努力做到“是怎样就怎么样”。
量化评价——用数字对评价对象进行衡量,并用数字现实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如百分制和五分制就是量化评价。
质性评价——通过访谈、描述、档案整理等方法,力求全面充分地揭示和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现实其中的意义。质性评价不主张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认为这种做法会歪曲和丢失重要教育信息。
横向评价——将评价对象放在一定的群体环境中,与其他人进行横向的比较。这种评价可以确定一个评价对象在一个群体中的排名,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更加自信,较差的丧失自信。
纵向评价——将评价对象的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做纵向比较,从而让评价对象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方式比较适应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
23、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
1、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2、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
3、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4、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程度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
5、多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
6、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第五篇: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具体理解:
其实质是解决语文教育的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涉及到经验;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于不同实体中的经验;不同级别的经验。
语文教学: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具体说明:其实质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的;是语言学习而不是习得;是学习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学习语言知识;师生双方,生在师的指导下的学习;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完成的(言语作品);目标导向性;是母语教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对象:课程与教学的诸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
学习方法:学习理论;观摩他人教学;反思与实验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功能:教材编写的依据;实施教学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
语文的含义
(一)由语文的由来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学科名称。
(二)从内容上看,语文包含语言与言语,涵盖了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变化结果。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指向性;调控性;评价性 依据:社会需要、实际条件、学科性质
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框架: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两条线:明线与暗线。明线: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暗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语文叫徐的基本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必须关注的长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目标。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实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通过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语文素养构成模型:
1、基础层:知识视野、智力发展、个性人格、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味、语言积累
2、动力层: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行为意志
3、实施层:语文知识、语文感悟、语文思维、语文技能
4、操作层:听说读写
韩雪屏最早提出了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她认为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其实质在与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应关注“冰山”隐匿于水中的部分,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这将是语文教育者的不懈追求。构思解释:
1、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运动系统
2、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长互生的过程
3、语文素养的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之中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注意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与体验中提升人文素质
二、语文教育要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它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
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内涵:(1)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互动性、交往性(3)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特点:课程形态多元化、课程内容综合性、课程目标多元性、课程实施的动态性、课程建设的开放性
高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广义:提供给语文课程活动,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的一切资材。狭义: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资材。
语文课程资源特点:丰富性、动态性、组合的广延性、潜在的教育性
语文课程资源种类:功能:素材性和条件性;空间:校内、校外;管理:国家、地方、校本;物理:文字、实物、活动、信息化;重视程度:显性、缄默;可见程度:显形、隐形
前人研究成果:体现说、依据说、文选说、例子说 需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教育还是教学中使用?专门编制的吗?与课程资源的关系?传递的到底是什么? 语文教材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承载、反映语文课程内容的供师生在语文教育活动中使用的一切材料的总和及所含的信息。
语文教材的概念:泛指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对社会个体的语文素养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教学需要编写制作的用于学校语文教育的有关材料,包括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音像材料等,专指语文教科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材。
语文教材的特征:丰富性、模糊性
语文教材的结构:范文系统(定篇、样品、例子、用件)、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
语文教材的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训练功能 语文教材编排模式:章节式、单元式
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历史为序、以思想、生活内容为序、文体为序、语文能力为序、语文学习活动为序
语文教科书的使用:
一、合理选择教科书(主观意趣、客观条件)
二、树立用教科书(教材)教的理念
三、理解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把握总体结构、把握体例、把握教学任务是如何在教科书中体现的、把握语文知识系统、把握范文系统、把握实践活动系统
四、灵活使用使用教科书:灵活处理教学程序、对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补充、删减和修正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 利用原则:优化性、全面性、个体性
存在问题:教科书仍是主要形式(加强培训);开发主体的单一化(培养学生);利用不充分(重视教学)
对策: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开发技能
2、注重对学生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的培养
3、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注意问题: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兼顾其他;既要重显性,又要重缄默;语文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处理教学的活动方式和技巧。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1.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二)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问答对话,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讨论法
讨论法教学是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的情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师生间、学生间讨论答辩的方式,进行多向性互动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运用、获取知识、发现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技巧、锻炼意志品格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三、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实物、教具等提供给学生观察、认识、研究,使学生从直观感知开始,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图示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用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材内容
3、依据学生的基础
4、依据教师的特点 语文学法指导
一、目标:
1、培养自学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确定学习重点的能力;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自练、自测的能力
2、培养自学的习惯:心理习惯、行为习惯
二、内容:
1、优化学习动机
2、教给学习方法:预习、听课、观察、复习、总结
3、揭示学习规律:知识与能力辨证统一、语文---思想---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形式:理论指导、范例指导、经验交流
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阅读-分析内容特点-总结-复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教读式、自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宁鸿彬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钟德赣五步三课型反刍式(总览-阅读(导读、仿读、自读)-写说-评价-补漏,(自练、自改、自结三课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交流教学技能,总结教学经验起到重要的作用。
写作教学的理念:
(一)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
(二)实现“人”“文”的融合(三)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及创新意识
(四)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
写作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素材积累
二、写作思维训练
三、想像能力培养
四、写作知识教学
写作教学的程序:
一、命题(一)命题的要求1.命题要有教育性2.命题要有计划性3.命题要有针对性4.命题要有迁移性(二)命题的方式1.直接形式的写作命题2.间接形式的写作命题(1)材料作文(2)话题作文(3)情境作文3.自由拟题写作
二、指导(一)审题指导(二)立意指导(三)选材指导(四)谋篇布局的指导(五)修改指导1.指导修改的内容 2.指导修改的方法(1)自读自改法(2)互动修改法(3)当堂修改与过后修改
三、批改(一)作文批改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尊重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二)作文批改的方法 1.批。批有眉批和尾批两种方式 2.改。改就是改正作文中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改有增、删、换、调四法。(三)作文批改的方式 1.精批细改和重点批改 2.全面批改和轮流批改 3.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 4.自我批改和合作批改
四、讲评:写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讲评,是对全班作文情况的总结、评价,是引导学生对写作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一)综合讲评(二)专题讲评(三)典型讲评(四)对比讲评
写作教学的方法:教学课型:讲练式、讲授式、演练式、评议式、评改式 写作教学模式:观察——分析——指导模式、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模式、分格教学模式、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文体中心教学模式、快速作文教学模式、重视过程教学模式、活动作文教学模式、dcc作文教学模式和非构思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相对于听说的特点:内涵更具整合性、外延更具丰富性、教学更富宽广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1.听话训练的主要内容:听话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听话的能力(语音辨识能力、听话的记忆能力、听话的理解能力、听话中的评判力)。2.说话教学的主要内容:说话的态度(诚实与礼貌,积极与自信,以及谦虚与负责任,勤于反思等)、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表情达意的发码能力、语言的监控能力)、体态语与副语言的合理使用。3.应对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中,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变化的场景,调整思维、说话内容和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话题、创设交际情境、体现交际互动、灵活及时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定义: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综合性内容和综合性形式为凭借,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形态。
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目标:强调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强调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培养;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作能力的培养;亲力亲为的实践体验。特点: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
实施:
1、准备阶段:确立主题、制定学习方案
2、实施体验阶段:收集筛选资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写出学习报告
3、表达交流与评价阶段
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个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意问题:
1、切忌依赖语义教材,应充分利用和汁发语文课程资源。
2、切忌放弃教师指导,放任学生自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3、切忌形式单一,应开展多样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4、切忌目标单一,应着眼于学生素养则整体素养提高 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知识素养:
1、语文专业知识素养: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美学知识
2、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3、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
4、信息技术应用知识
二、能力素养:
(一)备课能力:1领会课标的能力2钻研教材的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5编写教案的能力
(二)说课的能力
(三)实施教学的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书写写作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教学应变能力6语文评价能力
(四)评课的能力
(五)教育研究能力
三、道德素养
1、敬业精神
2、热爱学生 专业发展途径:学习、实践、反思 语文课程评价
功能:诊断与反馈、督促与激励、评定与选拔 种类:按评价内容:单项与综合;按评价对象:自我与他人;按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按参照标准:相对、绝对、个体内差;按功能用途:诊断、形成、总结
新理念:目的上强调发展性、内容上强调全面性、手段上强调多样性、主体上强调多元化
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考试、成长档案袋 语文课程性质(1)工具性:“工具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言是语文、语文课程的基本构成因素,语言的工具性不但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也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也就是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它主要表现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交际能力,即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并借此更好交际交流,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体现工具性注意事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开辟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2)人文性:“人文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民族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传承祖国民族文化,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文教育内容:①接受和理解语文本体所承载的各种民族历史文化信息。②体验和吸收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民族感情。③开掘汉语汉字本身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④追求自由精神和独立意识。强调个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⑤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体现人文性的注意事项:注意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不能淡化它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互相排斥,也不是各自独立地处于并重的地位,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具性着眼于,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体现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切实掌握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服务。同时,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生活的亲身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良好行为和学习方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二者本身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可偏废。语文课程应从语文课程这一特性出发,一方面要抓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方面要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走向社会生活和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