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调查及语言教学应对策略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研究及应对策略
龙东林
(新疆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五星北路西二巷28号,830063,新疆)
本文系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双语学习态度调查”(项目编号: 12CJYX12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在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母语,普通话和英语进行语言态度调查的基础上,对语言态度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对提高新疆双语和三语教学质量,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态度;中学生
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态度的表述略有差异,戴庆厦(1993)认为: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及发展前途的看法。他指出,在双语和多语社会中,当人们在使用一种语言或者接触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必然会形成对使用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认识或作出一定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通常所称的语言态度。2010年,孙丽莉和王海蓉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把语言态度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她们认为;“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言变体的感觉及评价,对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她们的研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观,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影响,也对后面国内双语教育和语言规划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语言态度,受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学校教育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双语环境中,通常会使用自己在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价值观来评价和衡量双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会从自己的生活现实,生产过程,社会需要等实用方面来认识学校教育。国内对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层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调查则相对较少。
一、研究设计:
本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研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语言态度,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母语、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以及他们对现行双语教育和三语教育认识的基本情况。以期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现状。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对新疆双语教育乃至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其中,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实现,定性研究的方式以访谈的方式实现。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含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汉语和英语学习时间等内容。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对语言态度量表中社会评价因子和情感评价因子的调查。语言态度测试量表参照邬美丽(2007)和 Kircher(2011)研究中的测试量表。研究者根据新疆具体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修订。问卷第三部分为问答题:作为定性研究的的补充内容。2.2 调查对象设计 在调查中,研究者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所民汉合校中学的300名少数民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维吾尔族占97%,其他民族包括哈萨克,蒙,回等民族。调查者在发放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年级,男女比例,语言学习水平等现实因素,最大程度保障了本次问卷调查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 实际回收问卷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4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受试者对母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存在差异。受试者对三种语言的重视程度依次为:1)汉语;2)母语;3)英语。汉三种受试者绝大多数受试者都对母语和汉语的学习持肯定态。受试者认为母语学习非常重要,不容忽视。(问题2;M=4.03)在对汉语的认知方面,受试者普遍认为学习汉语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问题3:M=4.24;M=4.16);相较对母语和汉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受试者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问题4;M=3.83)。其中只有36.1%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31.3%的学生认为一般,4.8%的被试者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或一点也不重要。
在对双语教育乃至三语教育的态度上,88.8%的少数民族中学生认为学习汉语非常重要,对学习汉语持肯定态度。85%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对现行的双语教育表示积极接受的态度。而对于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接受全英文授课(94.6%)。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双语教育持肯定态度,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近几年在乌鲁木齐推行的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成因分析
作为社会心理现象,语言态度往往常常受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学校教育价值判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新疆民族幅员辽阔,民族生活方式以杂居为主,语言环境复杂。新疆少数民族学习者会从生活现实,生产过程,社会需要等方面,对三种语言产生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语言情感。
在访谈过程中,近73%的受试者都表示汉语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同时承认在家庭和平时社会交往中,还是习惯于用母语而并非汉语。这一矛盾现象与调查问卷中的情感评价因子分析结果相吻合。
造成这种矛盾现象也直接反映了当前城市少数民族居民的复杂语言情感态度。随着新疆城市化的进程,在社会生活大环境趋同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日益方式趋同,出于民族情感,大多数少数民族居民仍然对母语持喜爱和珍惜的态度,但由于担心城市多元文化环境影响其母语的保持与传承,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担心母语交际功能的减弱和结构层面会发生过多变异。这一点在新疆以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的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热孜婉,马琰:2014)而目前新疆双语教育中,汉语教学的教学重点依然以语言的工具性为主,而对语言承载的文化内容涉及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以工具型为主,对汉语的语言认同感相对偏低。
调查研究显示,受试者对英语的语言态度在三种语言中是最低的。这一调查结果与其他专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学生在教育认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目的的差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造成这种情况的最直接原因是新疆初中双语教育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双语生高考英语成绩并不计算在内,因此双语学校对双语生的英语水平并无硬性要求,教育管理者也并未制定双语生的英语大纲,此外,从学校层面,由于双语学校的英语教师的师资不足,部分双语学校并未开设英语课程;即便开设,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这种英语教育环境下,乌鲁木齐地区初中双语生对英语的接触机会很少,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有限,从而导致对英语语言态度相对消极。
五、应对策略
作为一种语言观念形态,语言态度的变更取决于多种因素,既包括语言发展,也包括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发展其他诸多社会因素。因此,新疆的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初中双语教育时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态度,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语言态度的发展。帮助提升新疆双语教育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5.1 在双语教育方面 1)转变语言观念,树立积极的语言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普通话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担心汉语学习会影响本民族语言和精神文化的传承,部分教育管理者和和学生对汉语学习依然心存疑虑。这种心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会体现在对双语教学中有所侧重。这种心态无疑对新疆双语教育是有害的。转变语言态度,拜托双语生封闭的语言观是新疆双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保证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帮助新疆双语学生树立积极,开放的语言态度。这对提升新疆双语教学,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改革双语教学内容,增加中华民族文化内容
目前新疆双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多侧重于语言功能层面,对汉语中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相对较弱。这也是导致新疆双语生对汉语语言情感单一的原因之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在语言中加入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帮助新疆双语学生了解并使用汉语,扭转当前初中双语生单一的汉语语言情感态度,建立更为持久和科学的语言观,这对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有着重要意义。3)在双语教育中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
由于社会发展差异,汉民族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同属中华民族文化圈,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差异,双语教育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际,同是也是承载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际过程。简而言之,双语教育也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如果学生仅仅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只是具备 “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了的技能”。会对两种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众多问题。在双语教育中加入跨文化交际内容,能够有效解决双语生意识到双语交流中的“文化转换”现象,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双语交际功能的有效性。
4)以跨文化交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
不同语言文化之问的交流同时具有互补性和排他性。因此在双语教育中更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两种语言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语言态度才能保障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样,以跨文化交际为突破口,能够有效提高双语生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语言观,这对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有着重要意义。5.2 在英语教育方面
由于目前双语教育中的英语教育问题很多,在双语教育中加入英语教育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帮助实现新疆双语教育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英语作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高校教育中引起足够重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级教育部门对双语教育中的英语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提高双语学校的英语教育,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双语学校英语教学环境
新疆双语学校中英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投入不足。由于新疆双语学校英语师资短缺,近一半双语小学并未开设英语课程。即使开设的学校,由于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加上该课程无教学大纲,无考核方式,无考试要求。课程的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正常上课时间也往往被其他课程教师所占用。要改善这一现象,从学校层面需要校领导加强重视。保障基本的教学师资配备和英语课时,建立英语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才能从学校层面改善双语学校的英语教学。
2)建立新疆双语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完善考核体系。由于双语教育在新疆起步时间较晚,并且是建立在改革原新疆民语教育基础之上,部分课程的教学管理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原新疆民语教育并未开设英语课程。因此,双语教育的英语课程管理工作属于全新领域,并无先前可以借鉴的经验。虽然新疆双语生在高考时英语并不计入成绩,但是学生就业和研究生入学对英语依然存在很高要求,为了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有英语学习需求的双语生只能选择被迫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学或者参加社会上各类英语培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从长远角度来说,这种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英语脱节现象对新疆教育是有害的。
作为新疆双语教育管理者,建设新疆英语教学管理体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最关键的工作是与新疆外语基础教育专家建立适合新疆新疆双语生的英语教学大纲,并根据大纲制定英语考核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实现双语教育的初、高等教育中的英语衔接。这对提高新疆双语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有很大帮助,对改善学生语言态度也有所裨益。3)建立新疆双语生英语初等教育研究机构,建立英语教研长效机制 当前,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的英语研究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层面,针对新疆初等教育双语生的英语教育研究尚不多见。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生的英语教育必定会提上日程,针对这一群体英语教育研究,不可能仅依靠一线英语教师,还需要双语研究者,英语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共同组建新疆双语生英语初等教育研究机构,承担起这一群体的教材编写和建设工作,通过不断解决现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不断提升新疆双语生英语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科学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新疆双语教育管理部门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障新疆双语生英语教育健康发展。
语言态度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特点。对新疆双语生语言态度研究对制定得当的新疆双语教育规划和具体教学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态度不断调整语言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改革。新疆的双语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何改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需要研究者不断探索,寻找进一步改善新疆双语生的语言态度,因势利导,促进新疆双语教育健康发展。
1.Kircher, R., 2011, Attitudes, Identity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 Quebec: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Queen Mary, University 2.马依努尔·艾则孜,2013,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语言态度调查与成因分析,新西部 2013(5):p.43,49 3.孙丽莉、王海蓉,2010,多民族语言态度分析—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为视角[J],求索,2010(11):128-130 4.王远新,2012,中华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
5.邬美丽, 2007, 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6.闫新艳,2013,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2013(3):pp.17-217.7.张平,201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现状探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pp.138-139
第二篇: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重“教”轻“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
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二)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
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
“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作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2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
(三)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又如:散文诗“画房子”,“用绿色的笔画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送给青蛙作房子,用蓝色的笔画一片蓝色的天空送给星星作房子„„”有的教师只从表象的“用什么笔画什么送给谁作房子”去分析、理解原诗,而未能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即引导幼儿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思考、联想。于是仿编时,幼儿说的都是“我用绿色的笔画绿房子送给小羊”“我用蓝色的笔画蓝房子送给小兔”„„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
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甜滋滋”、“红彤彤”。(四)语言学科教学的特点不突出
1、语言课成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课。
这在故事教学中较为突出。故事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被轻视,倾听习惯的养成被丢弃,剩下的只是一个“说教”。大家都知道,幼儿优良品行的形成,凭一个故事的说教是绝对难以达成的,其价值又何在呢?
2、文学作品中的美或被忽视,或被僵化地“注入”
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较注重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存在着幼儿对审美情趣的感知,往往不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引导幼儿自身去感受、领悟的,而是教师把自己理解的“文本”,简单化地“注入”幼儿的头脑。如“老师觉得这一句很动听,很优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对策(一)加强学习,真正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首先要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根植在每一位教师的脑中。在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时,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更有幼儿,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功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其次要通过名师带徒、全员继续教育、苦练基本功等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
1、求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
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了解幼儿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儿上动真情,在为促进幼儿发展上多研究。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人,更应该叩问自己:是否把最关键的因素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了幼儿。教学中要更多地考虑幼儿能学到多少,不要习惯于考虑自己讲了多少。对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重新定位,不能只看活动顺利完成了,关键要看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多少。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呐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
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
a、与幼儿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b、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挥他们富于创造力的能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给予,幼儿接受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要摆脱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按照学习者的合理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幼儿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要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转移。c、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体系,以启发讨论、探索、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幼儿的预期性和参与性,倡导培养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充分占有资源,采取极富个性化的学习步骤、方法、途径、处理方法和结果陈述的方式,主动地内化、积极地建构学习,改变认知结构。
4、求效。素质教育的实质便是优质高效。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包括教学语言、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教法运用、检测反馈等。此外,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应注重实效。其评价的导向应该是:教师是否善于“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原有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语言教学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① 潘 洁“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2000.1.p4 ② 彭锻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对策” 《特区教育》2000.1-2.p60 ③ 赵学华 “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教学研究》2000.1.p57 ④ 冯建军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教育研究》2000.2.p35
第三篇: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
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其语言、动作比起小学生来要略逊色一些。幼儿的语言教学就比较困难,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过,幼儿天真烂漫,充满情感,其求知欲特别强,只要教师找对了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就完全可以搞好其语言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幼儿的语言教学。
一、引导幼儿识字
研究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了。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表达、学会使用语言,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将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人体五官等实物或图片配上文字,引导幼儿进行识字、积累语言。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习相应的文字,创设适宜的识字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识字。教师可以先从身边的事物教幼儿们识字,如“妈妈”“爸爸”“手”“头”等;然后再逐渐教其认识一些不切身的事物,如“冰箱”“电视机”“家具”等。总之,要采用多渠道、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识字,这样才能发展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幼儿说话
1.说准。就是能准确表达词语或画面的意思。比如,我针对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给每个小组取了好听的动物名字,每次排队时我就热情地说:“请聪明伶俐的小鸟排队。”……如果有6组的话,“聪明伶俐”这个词语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闪现6次,以后每次孩子??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我就会说:“你真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样不多久,孩子们就会准确使用这个词语了。其实语言学习是一个词语、句子信息量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孩子头脑中不断积累词的信息量,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语言运用的爆发力会很强。
2.说流利。说话要顺、不结巴,要“言之有序”。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作为教师要堪为表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二是引导幼儿向同伴、家长以及接触的其他人学习;三是向媒体,如少儿频道等栏目学习,注意模仿主持人和小朋友的语调、语速、使自己说话更动听,更流利。
3.说形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魅力。幼儿在倾听故事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经常给孩子们观察各种物体,让孩子讲他们的颜色、形状、材料、属性等等。例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就让孩子们收集各种各样的果实,让他们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等操作活动学习“绿油油”、“红彤彤”、“黄澄澄”、“酸溜溜”、“鲜嫩嫩”、“弯弯的”、“卷卷的”……等词语。然后在阅读大图书《我爱秋天的果实》时,孩子们就能很生动地理解并说出新词语了。
三、启发幼儿“写话”
写作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有人曾经说,幼儿生下来三天才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按照这样的理念,对于幼儿的“写话”训练不可不进行训练和培养。如何启发引导幼儿乐于“写话”、美美地“写话”,关键要靠教师启发引导,重点要多鼓励,提倡赏识教育。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对“写话”的兴趣不浓,“写话”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缺乏有效的“写话”指导策略。例如,人体的五官孩子们都认识,但真正有什么用处并不是很清楚,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并用语言表达。这样一来,幼儿们可高兴了,既满足了其求知欲,又培养了他们爱思考的习惯。画的创作和文的写作本来就是共通的。教师可以借鉴绘本的表现形式,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启蒙孩子的“写话”。可以让孩子们模仿绘本的样子,会写的字就用字写,不会写的字或不易表达的意思就用图画来表示。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们画画、写写,乐在其中。这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进低年级孩子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发展。
我们要引导孩子写作,而不是灌输孩子怎么写作。所以,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提问式,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不是要让幼儿们一下子就能悟出其中深奥的道理,而是要鼓励他们做一做、说一说,从中明白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从小喜欢科学、热爱科学、了解科学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书面表达,科学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第四篇:《中考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及应对策略》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及应对策略》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辨识议论文语言特色方法 2.学生掌握议论文语言特色角度分析 3.学生掌握议论文语言特色应对策略 学习重点:
1.语言特色方法的角度分析 2.掌握议论文语言特色应对策略 学习难点:语言特色应对策略 学习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考察议论文语言特色的试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屡见不鲜,虽然占分值不是太高,大约4-5分,但从阅读理解这一试题模块来说,也是不容小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从近几年议论文阅读中考命题规律来看,中考考察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特色掌握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语言特色角度分析: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三、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
1、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四、语言特色答题应对策略:
1、“某某”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某某”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答题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严密性和生动性。
严密性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性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3、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首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其次阐明词语之间的先后顺序(按时间或 逻辑顺序),强调其时间性或层次性。这类题主要考查语言的逻辑性。
4、“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首先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 义,再分析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所起的深层作用(比喻或引申)。这类题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生动性。
5、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板书设计:
附:文段解题策略示例(课件展示)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
①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征服自然,怎么叫做征服了呢?爬上去踩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二十个人准备上一年半载,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一个又一个前站营地,之后,仍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插上旗子就可以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 ②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她征服沙漠后为何还要跪下,她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
③同样的道理,登山是可以的,但登山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许我通过。”是征服了高山,而是应该感谢山允许人攀登。其实反过来想想,那么多的人不遗余力地要去爬高山,那么执著那么强烈地要去登顶,当他们抒发“壮志”的一瞬间,是不是已经被高山的魅力征服了呢? ④至于通过登山来展示人类的力量,更是大可不必。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可以只用三分钟就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长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山,可以炸平;湖,可以填满;海洋,可以当作自家后院的垃圾场;天,都可以戳个窟窿„„还有什么我们办不到的? ⑤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能说明孔武有力,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⑥从古猿到现代人,人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都是在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力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征服欲”,做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 ⑦什么是真正的力量?这不禁让人想起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断。辛德勒问纳粹军官为什么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辛德勒说不对,这不叫权力。军官很惊讶。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辛德勒告诉他,有个小偷犯了盗窃罪,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才是权力!⑧一棵参天古树,本可以用来做家具,但人们没有伐倒它;一只珍稀野生动物,本来将被投进汤锅.但人们保住了它;一块如茵的绿地,人们没有让推土机隆隆地开进;一片清澈的湖水,人们让工业的废水运离;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停下采欣赏她的神秘和美丽,并把她的神秘和圣洁代代相传„„这,才叫做力量。
1.联系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1)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2)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
分析:第1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判断词句所处位置,再结合语境,从上下文中寻找答案,语言要概括。第一句中“力量”一词的所指主要从下文的事例中领悟,所举事例都是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那么“力量”显然含有一定的贬义。第二句中的“权力”出自纳粹军官之口,也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电影片段的含义。
参考答案:(1)“力量”是指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2)“权力”是指具有主宰他人一切的绝对力量。
课后记:
第五篇: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以求能够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使他们获得更为科学的发展。早期阅读更是作为学前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有关语言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同时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三到八岁是学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前儿童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今后语言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10-01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活动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成型的书籍材料并没有考虑到实施中的具体情况。长期使用已经成型的书籍材料对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锻炼也是单一的。在学前儿童自己进行阅读的时候,便会出现无法理解书中情节、表达存在障碍等一些情况。
(二)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活动中的阅读是一种放松行为,是学前儿童一种完全自我的探索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是不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相反的,像娃娃家、益智区等区角,是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的。教师在观念上的忽视,导致了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将注意力转移,甚至是放弃阅读区的观察与指导。其实不仅仅是区域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都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的,及时帮助学前儿童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培养一种更加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改善早期阅读活动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最为主要的便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方面,都是需要教师能够进行一个很好的把控。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相关的培训,能够对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转变教学观念,能够对语言活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再将自己的教学目标紧紧地局限于识字上面,还有学前儿童前阅读技能,阅读的习惯的培养等等方面。
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强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在学前儿童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他们具体的发展特点有选择性的干预。在阅读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采用有效方法的解决,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进行阅读。
最后,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制作合适的早期阅读的材料。不同形式的早期阅读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加正确的发挥早期阅读在促进学前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实,早期阅读不是需要学前儿童这一个阶段学习到多少东西,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敏感度、兴趣的培养。同时,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对于成人的一种模仿和实践。
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区域活动,教师都应该制定规则,让幼儿能够在语言活动中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语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上,教师不应该说幼儿看不懂便放弃文字的展示,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文字的展示,给学前儿童形成一定的刺激。教师可以利用环境的感染力,将我国一些经典名著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学前儿童的面前,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一个兴趣的基础,充分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为学前儿童创造自己表达的机会
在利用早期阅读活动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学前儿童自己的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前儿童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表达。
1.小班(3-4岁)
在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未发育成熟,所以在表达上容易出现发音不清等情况,妨碍了他们进行正常的表达。所以说,进行语音的训练是进行正确表达的基础。在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规律和本班学前儿童的发音特点,对他们的语音进行示范和纠正。在进行语音训练的时候,尽量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内容和形式趣味性强。在时间方面,一般在十分钟左右,不宜过长。
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词汇量大概是1600个,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1600个词甚至更多的词来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的表达,这便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学前儿童进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的以名词为主,接着是形容词、动词。
2.中大班(4-6岁)
中大班的学前儿童发音器官已经基本成熟,能够正确的进行发音,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需要使用特定的时间进行教学。而对于那些发音不准的学前儿童,教师应该利用教育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的环节进行。
在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词汇量基本上达到了2500以上,因此,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交流的愿望。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学习到新的词汇,还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表达。
三、总结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语言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说,语言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却也是教师需要在一线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的。
参考文献:
[1]王海金.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技巧.基础教育,2011(9).[2]管颖超,刘薇.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综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