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02: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

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 作者:谢远良 专业分类:语文 关键词:关健词:阅读 教学 素质 教育 摘要: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可以看出传统教育特别强调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作用。着眼于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落实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新世纪育人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广东省兴宁市济平中学 谢远良 514587 正文: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可以看出传统教育特别强调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作用。着眼于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落实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新世纪育人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关健词:阅读 教学 素质 教育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爱学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提高语文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之中。㈠、发现法。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发现自身的能力。发现法,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调动学生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在阅读中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如教学《捕蛇者说》时,我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捕蛇者心理的语句“汪然出涕”、“熙熙而乐”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写心理的语句揭示了捕蛇者怎样的矛盾心理?学生经过深思,认识到作者柳宗元对捕蛇者心理描写的深刻性,捕蛇者深知毒蛇的可怕,所以一讲到自己从事捕蛇职业就怆然泪下,但他又暗自庆幸自己比那些遭到劫难的人们幸运多了,这就是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捕蛇者的矛盾心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自己有探索发现的能力,享受到阅读成功的乐趣。㈡比较法。比较是在脑中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异同的思维过程。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很容易发现与提出新的问题。有些课文的题材学生是熟悉的,但学生不懂得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遣词造句之妙笔。因此,上课时,先让学生取得同样题材作文,再让学生跟课文比较,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可进行习作训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魏巍的《我的老师》,让学生写出自己与老师交往的一两件事,再和文中的几件事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叙事中的抒情,是在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表现出真挚的思想感情的方法。㈢、切题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对一些揭示课文主旨的课题,主教者若能直接切入,并以之为突破口提出问题,就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问题性情景。如教学《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时,我由易到难诱导“这不是一颗流星”的“这”指的是什么?“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什么?课文从什么事写起?孩子为什么会有纯朴的念头?这样,学生很快进入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层次和中心。㈣导入法。教师在课堂中,若能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效果。我在教《宋定伯捉鬼》一文时,先让学生讲一个有关鬼的故事,学生纷纷抢讲。指名讲述后,教师作了简单的评述。然后,老师提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个有关鬼的故事《宁定伯捉鬼》,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阅读完全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于是,学生从跃跃欲试的气氛进入到饶有兴趣的新课阅读之中。㈤图示法。许多学生认为语文容易学,没有多少学头,反正自己课文看得懂,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示法,就是用图示来揭示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本知识的兴趣。《食物从何处来》一文谈异养部分,举了兔、狼、虎、细菌归根到底都靠植物生活的例子,为了正确显示草、兔、虎等动物这间的关系,我采用了图示(图略),很快使学生掌握了“异养”的定义。㈥提纲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久和稳固。教学小说之类比较长的课文,若教师只是一味地从头到尾讲授课文内容,必然会造成学生学着后面忘了前面,顾此失彼的结果。为此,我便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围绕提纲学习重要的段落,突破课文的训练重点。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归纳出整篇课文的提纲;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夸赞于勒”和“巧遇于勒”两个部分,领会作者如何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㈦实践法。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随着操作难易和情绪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学习内容越容易,激动水平越高,学习效率就越佳。为此,我常常运用列表、填图、等方法,让学生实践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列表。教学中遇到知识性强,内容又较复杂的文章时,可根据文章的材料和结构特点,教师事前设计好简明扼要的表格,教学时让学生按表阅文,理解内容,如教学《松鼠》一课,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节省了很多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填图。教学时若遇到介绍实物尤其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教师就分析课文,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教学《故宫博物馆》、《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说明文时,我便根据课文说明对象的特点,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地画出平面图,然后让学生阅读填图——写出建筑物的名称,通过动眼、动脑、动手活动。学生便理解了建筑物的建筑布局,惊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掌握了按空间顺序写建筑物的方法。㈧朗读法。兴趣是带有情感的个性意识倾向性。激发兴趣,可以借助情感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一些情文并茂的散文、诗歌就可以用朗读作为突破口,达到激发情趣作用,收到“先声夺人”效果。我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从范读入手,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天上的街市》的画面。前者使学生明确朗读的要点和标准,后者让学生读出诗味,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会学㈠培养自学能力。素质教育提倡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主动地认知,主动地发展思维,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本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从比较和鉴别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要让学生掌握读一篇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如教学《寓言二则》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并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该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①了解故事内容。②分清前因后果。③归纳故事寓意,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半独立地阅读《守株待兔》。通过扶放结合,使学生掌握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⒉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勤思善思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并大胆质疑,对大胆发问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在学生没有疑问时,我就及时引导。要求学生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来思考问题。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学生提出:为什么用“毁灭”而不用“毁坏”?因为学生能从题目和课文中去发现疑难,所以便很快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懂得了运用“毁灭”一词的妙处。又如学习《我们家的猫》一文,通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了学习这一段的方法。待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便只作相机指导。依此类推,在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了学习方法的情况下,我让学生独立地学习其它自然段。经检查,学习效果都良好。学生们都能抓住猫的性格特点分析、理解课文,并能准确地找出好词好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从而达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阅读活动中形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并使人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形成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形成能力,是“授之以渔”的做法。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预习的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复习旧课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为了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早养成,平时就要多训练。训练学生读书要求“五到”: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训练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句、段、篇的意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因为,目的明确,就可以重点阅读与目的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如,为积累知识的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的目的,可朗读;为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材料,可以跳读。⑵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阅读不是机械的活动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只有边读边思考,阅读才能有效进行。⑶边读边圈、点批、划和做摘录,记笔记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都十分有利。⑷专心阅读的习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在心理学上谓之“集中注意”,首先,我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气氛和习惯培养。①姿势端正;②。环境安静;③作息定时;④。学习地点固定。⑸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指正确的坐姿,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适度,不要边读边做小动作。㈡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地位。因此,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阅读既是认识语言的过程,同时又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反过来,头脑积累的信息、知识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还可以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关于阅读的深刻见解和宝贵经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⒈认识阅读。解决认识问题,单靠简单的反复说教是不能凑效的,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选通过认真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先通过认真阅读,能在自己的独立见识,哪怕是浅显的见识,在课堂讲评时,老师都给予肯定,予以鼓励。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阅读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如讲授《孔乙己》一文时,课前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课后练习题自己阅读,并根据课文特点有目的布置思考议题,课堂上再组织学生议论。根据小说特色,我让学生阅读时思考“孔乙已是怎样一个人”这一议题。上课时,先检查学生完成阅读情况,然后就这问题展开讨论。尽管小说人物逼真,内涵丰富,但学生起初回答得很简单、直接,大多以“好人”“坏人”作评价。经过我的揭示和引导,一个倍受封建主义毒害懒惰又自负甚至隋落到偷窃致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和以往单纯由教师分析讲评相比,学生的印象、兴趣就大不一样。通过讲评学生认识到,了解一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忽视小说的环境及矛盾冲突,简单地以“好人”“坏人”作结论,是不合切实际的;孔乙己悲剧的发生是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课后,我又结合这篇小说的学习,并要求把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相互比较。结果学生阅读情绪很高,连日常闲谈也都时时提及这些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情感阅读。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的心理反映。审美感受的最基本最显著特征是审美情感,即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情绪愉悦和精神快感。为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来触发情感共振,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如《周总理,你在那里》是一首情感浓烈,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学生情感能否调动并到位是教学本文成败的关键。为上好此课,我反复考虑,精心准备,设计了拨动学生情弦的四步骤。①选择周总理生前最后拍摄的一幅照片,挂在黑板正中,引导学生走近总理、熟悉总理。照片上的总理虽面容憔悴,头发稀疏,但双眼注视远方,炯炯有神。②老师神情肃穆,用悲壮的语气导入课文,有这样一个伟人,全国各族人民都有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夜以继日、精力过人,在十年浩劫、满目疮痍的危难关头,他废寝忘食、忍辱负重、力撑危局;他奉献一生、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把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里。联合国破例为他的不幸逝世降半旗致哀„„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③播放《周总理,你在那里》的配乐诗朗诵,让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朗诵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④布置学生“美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通过美读,使学生从字词句入手,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的感情,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由于准确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因素,学生专心地进入了审美实践,他们体会到了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的深厚感情。⒊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内,致力提高于课堂教学质量,这完全是必要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要以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其教育作用及技能的训练,确实不能满足学生“最佳”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寻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导。语文的课外阅读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作横的扩展和延伸。如课内讲读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百万英镑》;课内讲读《分马》,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暴风骤雨》等等。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作适当扩展,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显然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形成能力。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外,我还特别注重利用第二课课堂,组织自学阅读小组,拓宽阅读领域,定期交流,取长补短。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等,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都鼓励并组织学生踊跃参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㈢教给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是基本功。朗读既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又能使学生积累语言,激发感情,增强语感。读书琅琅上口,熟练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教师以有感情的朗读作为主要训练方式,在教学中加强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语气,读出文章的结构,从中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喜怒哀乐的语气,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背诵教学步骤,让学生多背:①、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②提出背诵课文的任务和要求,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如理解背诵法、分段分层背诵法、难点突破法;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背诵课文;④利用课前课后检查背诵效果。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培养学生的朗读的能力、演讲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

三、启迪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活学㈠引导学生“熟读精思”。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反复读,而且要让学生深入地想。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这一则寓言后,老师问学生,“你们读了这一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有的学生就说:“懂得了我们不要去拔农民伯伯的禾苗。”显然,学生还没有理解寓意,只从表面上理解,没有活学。例如,教师能紧扣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揠苗助长的那个人错在那里?你认为他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学生就会围绕课文的寓意积极地思考,找出那个揠苗助长的人错在何处,从而懂得一个人办事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急于求成,否则只能弄巧反拙的道理。㈡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搞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例如,在教职工生字中不要叫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像有的老师教“明”的生字那样,“明、明、明,明天的明”,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重复跟读,直至一、二十遍才罢休。这样教学,学生枯燥乏味,导致“空口读,无心记,遗忘快”。倒不如引导学生运用会意字和偏旁部首表义的规律去识记。先让学生会意“明”字有太阳,又有月亮,是明亮的“明”,然后让学生同已经学过的朋友的“朋”相比较,再叫学生一字组多词,组成“明天”、“明白”、“说明”、“文明”等词。采用此法,不但有益于识记,有利于思维的发展,而且能扩大知识面,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得活。㈢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一个人的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为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善于创造的人,首先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存疑、质疑最容易激起人的探究反射,并引导人努力去解疑,使未知转为已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于而且善于提问题,就会更主动、更深入、更扎实的学习好基础知识。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兴趣,用疑问点燃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质疑问难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从“三疑”入手。

1、分步设疑。“学贵而有疑”,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⑴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在课初,可从题眼着手,或从预习要求入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及时肯定、鼓励,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课堂设疑的兴趣。⑵做好示范。要使学生大胆设疑,教师在阅读教学法中应做好示范,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逐步形成设疑的能力。内容、结构、表达等相似的文段均可作示范,学生模仿,再让学生独立设疑,经过这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乐于设疑。⑶教给方法。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应有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科学性是指符合大纲要求,既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是从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以及本课语言文字训练要求等方面设疑。层次性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设疑过程。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要教学生科学地、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设计疑难问题。为提高设疑质量,在阅读教学中可教学生分步设疑:第一步,从本组训练要求处设疑;第二步,从课文预习提示处设疑;第三步,从重点字、词、句、段等课文内容处设疑;第四步,从课文表达的中心处设疑;第五步,从课后思考题及知识训练点处设疑。学生掌握了设疑方法,积极、主动去思考,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2、逐步解疑。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步设疑是前提,是基础,而引导学生逐步解疑则是关键,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边阅读边解疑。(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读解疑。(2)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回答,修正、补充、复述、同桌互说等,以说解疑。(3)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以议解疑。(4)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点拔、启发,以导解疑。(5)引导学生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以练解疑。⒊综合质疑。在讲课将要结束时,让学生回顾全文,看有无错漏、忽略的疑难问题,可进行综合质疑。有关课文内容或训练点方面的质疑可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内容;与课文相关的人、事、物等的质疑,引起学生的悬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装去去想,动手去查找有关资料,或课外阅读、观察、试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探索语文的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设疑、解疑、质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听、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第二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教育论文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科是基础学科,是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不揣浅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民族感情的表现。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祖国的锦绣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春和景明、烟波浩淼、岸芷汀兰的“洞庭湖”;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湖光山色、芦花摇曳的“大明湖”;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鸟语花香、眼明神爽的“五月的青岛”;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就会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还有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情操的熏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语文教师应通过教学让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这样的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种类有很多,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

创造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如,让同学们用作文题目《“0”的联想》、《“?”的联想》等,多角度地去写作。语文老师还可以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目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等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一旦冲破习惯的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初步培养。

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叶老曾说过,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评价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优劣,不是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是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以上是我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实际上语文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许多问题还有待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张仁宇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红岩溪初级中学

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再次,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

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

还有,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辩论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宣泄。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关键是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摘 要: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的内涵。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 书写能力 口语训练 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社会性的综合功能。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由于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因而容易使教学模式化。一篇课文通常是对词句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师的定势思维,为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然而,教师对教材的静态分析,容易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能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其关键是发散思维。农村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面临的是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地学习、提高的客观现实。要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性思维。一篇课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审美鉴赏,而学生则可以从多方面获取

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的思维朝着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强化自己自由意识的能力。语文的一篇课文和数学、物理等课程的例题一样,只是一个例子。在它完成了例子的作用以后,就可看成一堆训练思维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激活学生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说教师的定势思维可以快捷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话,那么创造性思维则可以激活学生的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必须将传授知识和传授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

二、注重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

文字是记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和标准,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风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国内外社会交往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使用汉字的人,应该写一手好字,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往往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表现。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文字。它不仅要求书写迅速、规范,而且力求书写工整、美观,甚至要求具有欣赏价值。学生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今后走向社会,他们在工作、学习、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方面都离不开写字。所以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书写能力,对农村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是十分必要。特别是现在农村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许多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求职打工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如果从事文秘或财会等相关专业的工作,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就会更高。因此,汉字书写训练要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对汉字书写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强调书写训练,力求达到“书写工整、规范,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三、重视口语训练教学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新的技术革命高潮的到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在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建设的新一代,不仅要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有能够在别人面前明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还要有能满腔热情地去说服别人的口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使口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机对话已经成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对口语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再说口语是最简便、最快捷、最廉价的信息传递手段,比文字表达更灵活、更及时、更直接了当,因而更行之有效,应用也更广泛。讲究口语交际的方法的技巧,用明晰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农村青年外出求职的必备素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学习的兴趣,加大课堂演练力度,让学生了解、掌握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力求使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敢说、能说、会说,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新的时代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给农村学生提供了机会,也对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五篇: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块阵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英语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英语学习打好基础;二是德育渗透。培养良好品质、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初中英语《大纲》的教学要求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等七方面的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素质,《大纲》对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作为具有思想性和实用性的国际交往重要语言的英语,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素质教育的先导

初中学生的自身学习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内部动力驱使;二是来自外部吸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兴趣浓厚,但随着内容加深,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这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之火,兴趣在平等、尊重、欣赏中更容易被激发,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最有效的方法。笔者依据教育教学的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效果。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一个“爱”字;二是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教育才能适时、适度,关键在一个“适”字;三是创建最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关键在一个“乐”字;四是以情育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炽热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一个“情”字。

二、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生动的授课语言和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初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在唱中学,在说中练,在情景中说,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规律,并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它适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在初学阶段采用表演、实物展台、图片、幻灯等,做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每节课制作课件,努力创造英语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能够直接理解英语。在课堂上运用“班班通”等多媒体手段,加强趣味性与生动性,给学生提供用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学好英语,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好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过程中,活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基本技能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各种活动。通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比如让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阅读、讲故事、演讲、书法展览,词汇竞赛,会话表演等。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所以说,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三、提高学生交际会话能力是英语素质教学的核心

在过去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英语考试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而不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检测,忽视了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哑巴英语”。实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这样使交际会话能力的培养就摆到了核心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首先让学生克服恐惧和害怕心理。在我的反复引导下,他们经常锻炼,随着对话次数的日渐增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加强,口语知识日益丰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语感也越来越好。其次在日常练习中,以各种不同角色的转换来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转换观念。由一个单词、一个问话来说明一个问题、叙述一件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环渐进。

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为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却忽视能力,因而出现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或者是纸上谈兵的学生;而素质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学可启智,学能修身,学有所成,最终使学习成为一种财富,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要多读书、多教研、多探究,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英语教师。

(责任编辑 刘新蕊)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李锦海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具体在......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在未来承担的任务跟全面,它既满足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提高......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吕其憨什么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辩证法规律进行的思维。恩格斯指出:"辩证思维不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四会市会城中学 陈洁玲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它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自我评价、良好的......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试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教育手段的传统性、学生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因此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对于知......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星子县苏家垱中学张理明 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现代化建设之急需,是基础教育改革之必然,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