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2:0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

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

摘要:新课标倡导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中,本人是在第一线的实施者之一,因此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几大特点,同时也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践发表个人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有整合性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不像从前每个目标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组合。不难发现,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兼顾每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时记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学内容有开放性 美国教育家 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胸怀。如今的时代不比从前,即便是小学生,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所以,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尽可能多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展开立体式教学,以此来强化学习,但是中心必须是课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课文吃透,让学生得到知识。3.教学方式有互动性

教学方式互动,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从前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而不喧闹,争辩而又温馨,师生间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和补充,教师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彼此间交流着情感、体验和观念,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4.教学过程有活动性

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进课程中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仅仅是一味、死板地讲课,就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课文中来,融会贯通,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

二、实践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积累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也从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注重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时给予称赞。

5.注重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参考文献:

[1]戴培军.采取多种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3(11).[1]李国忠.试论小语单元教学特点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1(01).[3]周三英.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新观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与字词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怎么教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聚焦课堂,走进文本,揣摩语言。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字,读。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些做法,仅供老师们参考、借鉴,从中受到启发,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策略一、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彰显汉字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不感兴趣,就不想学习,即使勉强的学习也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字词时,关注的是汉字词的本身,如果学生感觉很难,没有意思,就不愿意学习。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国的文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字词教学中能够渗透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讲解一些学生不知道的造字规律,学生就能感受到有意思,愿意学习。

课例三:有位教师在教学《小松鼠看错了》一课,指导学生学习‚松鼠‛的‚鼠‛字时,松鼠是一种小动物,关于词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学生会因为这个字的字形记忆有困难而出现问题。怎么有效地记忆鼠的字形呢?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忆‚鼠‛字的? 学生说,按结构记忆,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臼,下面是什么,学生就按数笔画的方法说了说。

这时,教师指导学生联想老鼠的样子来学习,上面的‚臼‛就像老鼠的头,张开尖利的牙齿,下面从侧面看,就像老鼠的四条腿,最后一笔的斜钩就像老鼠的尾巴。多么形象的记忆方法啊。

当时,我们观察学生的表情,看到很多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纷纷点头示意。感觉很有意思。他们会感觉到造字人的聪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其实,教师也教给了学生一种识字解词的方法。假如再遇到难写的字词学生也会像古人造字一样展开想象,形象记忆汉字。学生在书写时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错误。

又如,还有一位教师在上《房顶上的大蘑菇》在教学字词‚采‛字时,是这样做的。

先让学生自学‚采‛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学生说:上面一个跟‚爪‛字相似的字,下面一个木字。学生说:采:上下结构,上面是爪的变形,下面是木。教师说:采字表示什么意思呢?你们读读文章的原句。学生读后,说:采是摘、取的意思,小猴子采来大蘑菇给小兔子当雨伞。

有经验的教师知道,‚采‛字学生很容易将木字一竖与爪字中间的点连成一笔。

教师说:采表示人用手去拿取,所以上面是一个像手一样的‚爪‛,爪代表抓取或执持东西的手,手在树上。因为要摘取树上的叶子,所以下面是木。手在上,木在下。组成采。这里学生既理解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学生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接着,教师问学生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学生说:采茶、采摘、采访、采购、采取等等词语。又如,教师指导学生 自学 ‚取‛。

学生会说:我是这样学习的,左右结构,左边是个耳,右边是个又。取是拿的意思。

还有学生可能就记住了左右结构。知道了‚取‛字当‚拿‛讲。

教师又问一句,‚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耳加又组成呢?学生可能就会猜或者编,好一点的学生会拿出字典查一查。

教师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讲解了‚取‛的造字方法。‚取‛,以手取耳,古代在田间猎获兽或者战争杀敌时,一般取下左耳作为记功的凭证。所以,左边是耳,右边是代表手的‚又‛。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造字法,讲解字形、字义,使学生理解了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感受了古代造字的规律方法,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让文字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享受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

学生再学习语言文字,就不觉得枯燥乏味,也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越学越爱学,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在注重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依然可以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依照汉字的规律组织学生学习汉字。让汉字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感受、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策略

二、在阅读理解中咬文嚼字。

课例三: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有位教师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意思。

在引导学生感受石狮子‚形态各异‛的特点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四个层次:

课件出示原文:他们的样子各不相同,许多大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有的昂着头,好像在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倚在大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轻轻按在地上……

1、教师先明确学习方法:

要想读懂、读好大狮子和小狮子的形态的句子,老师有一个好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画面,你就能读懂、读好这些句子啦!我们来试试吧!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方法阅读、想象。

2、感受大狮子的形态:

① 自读想象: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想象出画面?

② 理解‚昂头长吼‛

A、你能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昂头长吼‛什么样吗?请你们做个动作体会一下!

B、出示石狮子昂头长吼的图片:多么威武啊!男孩子想象着大狮子威武的样子一起读读!

③ 读好‚低头听声‛

A、师语言渲染(配乐):桥下潺潺的溪水静静的流淌着,仿佛演奏着美妙的小夜曲,这头狮子专心的听着,好像己经入迷啦!

B、女孩子快读读吧!让我感受到你们有专心的听着流水声,仿佛己经入了迷!

④ 想象着两只大狮子不同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教师教学设计效果评议:教师通过让男女生分别读,来体会不同样子的狮子的状态,在其中抓住了昂头长吼和低头听声几个词语。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大狮子的两种不同的形态的概念。

3、感受小狮子的形态:教师采取了阅读想象的方法。① 阅读想象:指名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又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② 抓住‚倚‛‚藏‛‚按‛等动词引导想象,感悟石狮的灵性。

出示文字课件 有的小狮子倚在大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A、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倚‛:你们经常倚在谁的怀里啊?什么感觉啊?‚倚‛是什么意思啊?小狮子也像你们一样轻轻靠在妈妈怀里,B、‚熟睡‛是什么样?小狮子为什么睡得这么香啊? C、你们也想象这温馨的画面读读这一句吧啊!出示文字课件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换词理解‚藏‛:把‚藏‛换成‚躲‛好不好?(‚藏‛使人感到小狮子的顽皮、可爱,像个小孩子一样玩闹、嬉戏。)‚躲‛有点害怕的意思。

出示文字课件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轻轻按在地上……

A、做动作体验‚按‛:文中说是怎样‚按‛啊?(轻轻按)大狮子会怎样轻轻地把小狮子按在地上啊?做个轻轻按的动作感受一下。表现出妈妈对小狮子的疼爱。既不愿他淘气,又不舍得惩罚。B、体会情感:仔细读读这些文字,想象一下这些美好的画面,你体会到什么?

C、师:带着你们的感受想象着画面完整的读读描写小狮子形态的句子,感受石狮子的各自不同的样子。

教师教学设计效果评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 抓住‚倚‛‚藏‛‚按‛三个动词 采取多种方法 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去体会、感受小狮子的形态各异,能使想象更加深入,有助于 感悟石狮的灵性,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整体回顾:在整体感知石狮子形态各异的特点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卢沟桥的狮子视频,再现了石狮‚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使学生深受启发,升华了情感。、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有效训练学生表达:

本段话的最后,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石狮子的不同样子,这时,教师抓住了这个教学空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时,用上‚ 有的_____,好像_____;这种句式练习表达。进 而理解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这样设计的: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他们有的_____,好像_____ ;有的_____,好像_____ ;还有的 _____,好像。_____‛

把学习、理解、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这四个层次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 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词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通过引导想象,品味关键词语,通过 播放录像等手段,使学生入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不容易数清楚 ‛。

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有效训练学生表达,加深理解。字词教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案例四:

还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一段时,抓住了段中最关键的词语: “特别好 ”,做足了文章。

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句子。

然后问了一句:‚同学们,‘特别好 '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

学生说:非常好; 学生:十分好; 学生:很好; 学生们迅速联想到很多词语:非常好,十分好,很好,太好了,超出一般,格外,等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停留在理解字词的层面。

接着,教师又问:‚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用这个词?‛ 学生说:‚称赞别人时或者夸奖别人时‛等等; 学生纷纷说:表示强调时,赞叹时,表扬时,称赞时,夸奖时等等。

紧接着,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在这里想说明什么?他想夸奖、称赞谁什么?‛

学生再次迅速做出反应:称赞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教师说:‚你们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就能很好的表达出这种情感?‛

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

学生练习朗读时,就读得非常有感情,把作者要称赞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意思读了出来!读得非常到位。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细读下文,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特别好,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由明白一句话的意思,继而又明白了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对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准确。细细品味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字词句篇的教学,教学时,如果我们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词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进行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从理解词语的意思入手,联系生活体会用法,明白字词、句子意思,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再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再回到文章中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到篇,层层深入,再深入浅出。由语言内容到表达形式,循环往复,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规律。

策略

三、运用评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促进主动完善,自我成长。

学生的成长其实是学生的自我主动成长。实现学生自我的主动成长还要靠教师的外界强化和成长环境的创设。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它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在这方面,有些老师的做法是将评价的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的行为评价中。给学生搭设一个展示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评价平台,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主动成长。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李镗院长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课题——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形成性评价研究,他们以低年级汉语拼音、字词能力形成性评价工具的研制、实验为切入点,研究评价的方式、内容、过程,推进低年级语文字词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他们的做法对改进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有很大启发。

(一)评价标准具体化,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比如,为帮助学生明白识字能力要达到的的标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他们设计了‚你认识我吗‛的情境活动。先选取了学生的一幅绘画作品作为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练习。

在‚你认识我吗?‛的评价活动中,为了落实评价标准,使它具有可操作性,先设计了‚自主学习‛活动,这项活动中的两项任务涉及到评价的标准。接着,设计了‚过程和方法‛、‚评价与反思‛和‚主动发现‛三项活动。在‚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学习的方法。目的是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评价与反思‛中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查、反思。看自己能叫出多少个动物的名字。对自己的写字情况进行评价,看看是否写得正确、整洁,满意与否。‚主动发现‛是引导学生总结书写汉字的好方法。

自主学习: 1、小朋友,你好!动物园来了几位新朋友。仔细看看它们是谁,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这是学生字音读准确的标准及检测。)、小朋友们,请你把它们的名字写在田字格里,比比谁写得正确、整洁。(这是正确书写的标准及检测。使学生明白汉字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

过程与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你遇到什么困难?

①动物名字叫不清楚 ② 动物名字不会写 ③其他 2、在这些动物中,有些动物的名字你没有学过,你用什么办法学习呢?

①查字典 ②问同学、老师 ③自己看书学会的 ④其他(这是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自我主动学习。)、写好汉字:

写之前,请你和小伙伴商量一下,该怎样安排我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是什么?你能想办法把我写漂亮吗?那就再写一遍吧。(这是汉字书写规律的学习和指导)

评价与反思:  数一数,你一共叫出()个动物的名字?(以此来检测学生正确读音情况。)

 你对自己写的汉字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还可以 D、不满意(学习的情感态度的检测。)

 完成这次任务后,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自我评价,以成功后的喜悦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主动发现:

书写汉字时,要能把汉字写得很端正,你有好方法吗?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

——————————————————————————————

由于学生识字的内容是他们喜欢的动物,选用的这幅插图是学生美术课的绘画作品。这本身就吸引了学生。在评价反思活动中又多是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如:数一数,你一共叫出()个动物的名字?你对自己写的汉字满意吗?完成这次任务后,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等。由于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个人,就使得他们不能去被动地接受,而要对照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评价。

(二)、评价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感悟方法,体验过程 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是有机体自我调节的适应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一方面积极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另一方面使他们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促进发展。

比如 ,同音字是学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汉字学习的难点。以往怎样区分同音字,都是教师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去改正。

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们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一一呈现给他们,请来两位可爱的小动物——小鸭和小兔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由同学扮演小鸭和小兔完成学习任务。

评价与反思:、小朋友,查查你现在学了多少个同音字,把它们写一写,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用得很好?如果有问题,赶快改一改,找一找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字表中还有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呢!请你设计、整理出一个同音字、形近字表,帮助你和同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边的格式将你自己容易用错的字组成词语或造句。

作——作文 写作 作品 做——做饭 做工 做老师

又——昨天买了一件衣服,今天又买了一件。有——家里还有两件新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学习活动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①很满意()②满意()③还可以()④不满意()5、以后书写汉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给自己提个要求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评价反思中,设计了‚小朋友,查查你现在学了多少个同音字,把它们写一写,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用得很好?如果有问题,赶快改一改,找一找错误的原因。‛

目的是让学生在帮助小鸭和小兔完成任务后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在自我反思中自我矫正。

学生喜欢帮助他人,在评价活动中,教师们设计了两个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让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活动中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在他们收集的学生检测评价记录上,学生这样写道:如下:

学生一:我告诉你,错在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学生二:组词时要先知道字的意思再组词就不错了。学生三:我的办法是先区分字形,再看字的意思,不明白时可以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不但要发现其中的错误,还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方法、措施。

学生四:最好的办法是做事时要特别认真。

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收获,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帮助小鸭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会自我分析,自我矫正,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知道一些辨析的方法,还提出了学习态度的问题等等。

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知识方法应该说是鲜活的,有生成性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所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

关注学生语文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学生会给教师一个惊喜。

策略

四、开发识字资源,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课标中强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书报、影视、商标、广告等自主识字,经常和同学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

我认识一位小学二年级小同学,他认识很多汉字,阅读理解能力强,表达能力也很强。他的家长告诉我说,他从报纸上,与同事交流中得知,让孩子学习认识汉字很有好处。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识字,公共汽车站的站牌、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字、故事书中的汉字等都成为孩子识字的好教材。

家长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这个字念什么呀?这个字怎么写呀?‛学生总是等待老师教给答案。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信息社会,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现代媒体的先进性,使得学生接受信息更为快捷,更为广泛。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就会成为他们学习字词的重要资源。

儿童有学习的天性,这种天性表现在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这种兴奋的力量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在信息方面有着自己的认识基础的资源。

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是一种活性的资源具有生生不息,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在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师自己的知识,还要考虑如何利用学生的知识,即利用他们自身的教育资源。

有一所学校的老师们,他们就非常重视学生自主识字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他们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就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课题研究,开掘课外生活资源、挖掘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同时,调动家长、社会的资源,构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开辟字词教学的新途径。

我有幸认识了他们,并参与了他们的研究。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人在本质上是作为活动主体存在的。能动而现实的活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中,主体活动是在自身意识调节控制下展开的有意识的过程。人的意识作用不仅表现在在活动的目的的构想上,还表现在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活动进行的程序方式方法的设计,以及在活动的实际展开过程中对活动过程的调节控制。作为有意识的活动主体,而非盲目的或冲动的行为。

自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自主,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强化对实践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宽广,他们既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又可以完全靠自己努力去选择的学习。不管哪种学习,学生是主体,这是永恒的。

在研究中,他们强调培育学生学习选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注意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

⑴、引导性原则:教师是学生识字意识培养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识字的意识建构。不包办代替。

⑵、激励性原则:教师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讲究方法和艺术。

⑶、生活化原则:生活是学生识字的资源。教师帮助学生开发、创造生活资源。

⑷、层次性原则:针对学生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

(一)具体操作的方法: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田字格本,每天自己认识一个或两个字词,记录在本上,在每个星期的说话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名字给作业本命名。活动的名称为‚积穗成仓‛。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在点滴积累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是认为,一棵棵麦穗就好比一个个汉字。穗,相当于一一个汉字;积穗:一天认一个汉字就好比一天拾一棵麦穗,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麦穗变粮仓。

每天认识一个字词,不但要知道这个字词的读音,意思是什么,还要告诉大家你从哪里学到的,是怎么记的。在自习课上,教师采用‚我来教一教‛的方法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生由于是自己认识的,老师又让他去教同学,积极性很高,也很自豪。

例如,有个学生介绍:‚我来教大家认识‘电视’这两个字,我是从电视报上学来的。‘电’是日字中间加上竖弯钩。‘视’是分两边,左边是示字旁,右边是看见的见。电视,是我们家一件电器,他可以让我知道世界各地的事情,还可以看动画片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习,学生所认识的汉字多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学生中有的拿来了各种好看的包装纸,有的拿来报纸等等,这些都成为学生识字识词的好资源。

接着,教师又帮助学生学习边识字边练习用上这些字词进行说话。在积累与运用中感悟成功的快乐,提升自主行为。在学生互相交流字词以后,老师又相机组织他们运用词语练习说话、写话,做到又学习了汉字,又理解应用汉字,既掌握了字词的音形,又在应用中了解了意思。学生在应用词语练习说话写话时,又尝到了词语积累的乐趣、应用的词语得心应手。也更增强了主动识字的意识。

(二)实践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加,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统计,实验班级学生识字量超出非实验班级学生人均 127个。

由于有了识字的基础,教师还重视识字与阅读的结合,实验班级学生阅读能力显著增强。同样读《白雪公主》一文,实验班级学生只有几个字不认识,借助拼音能够较为流利地读下来。非实验班级学生不认识字较多,阅读较困难,出现较显著差异。

2.构建了学生自主识字体系和识字方法。

老师们在总结中发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大量汉字,发现了许多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发现广阔的自主识字的空间。如下:

(1)认识班中同学的名字,了解名字的来由。张小龙、康思源、张文慧

(2)认识教室和家中的各种物品的名称、用途。黑板、玻璃、笤帚、簸箕

(3)认识学校里、花园里各种花草树木的名字、形状。松树、杨树、柳树(4)认识自然现象的名字。下雨、下雪、刮风、白云、雷、闪电

(5)各种包装袋上的文字。方便面、大家宝薯片、口香糖、旺旺米饼

(6)认识各种动物的名字。猫、狗、鸡、鸭、鱼、老虎、大象、狮子

(7)认识各种水果名称。苹果、香蕉、鸭梨、红枣、荔枝

(8)到公园或看电视认识公园的名字。中山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

(9)认识军事武器的名称。枪、炮、军舰、潜水艇、战斗机

(10)读课外书,从书中会认识更多的汉字。学生总结、创造了许多识记汉字的好方法。如: 比较的方法。在学习木和米时,一同学说:米比木多了一点一撇。

换偏旁的方法。学到乌鸦喝水一课时,学习喝和渴时,一个同学说:我用换偏旁的方法学习,把喝的口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渴。

编顺口溜:还有一个同学编了一个顺口溜:口渴了要喝水,喝水张口喝,渴了咽口水。

换一笔或添一笔的方法:如,大与太 王与玉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好方法,增强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许多家长反映,孩子每天自己想办法识字,追着我们给买书,总想识到更多的字,积极性很高。

3.学生自主识字意识逐步增强,在识字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我听了一位实验教师的说话课,课上,学生非常活跃。当时,一个同学教同学们他认识的‚马‛和‚兔‛后,一位同学马上提出了建。

他说‚老师,我们用‚马‛和‚兔‛这两个字编一个小故事。建议立刻得到许多同学赞同。于是,学生纷纷响应,一个个生动的、富有童声童趣的小故事诞生了。

‚一天,一匹小马高高兴兴去上学,到了学校,看见小兔子正在扫地,他赶紧放下书包,也来扫地。后来,老师表扬了他们。‛

‚上课了,小马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小兔子一会儿动动手,一会儿挠挠脚,总是坐不住。小马说:‘小兔子,你要好好听讲,要不然就什么也学不好了。你妈妈花了很多钱让你到这所好学校来,你可要珍惜呀。要不然你妈妈该生气了。’‛……

那天班里开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故事会。很让我感动。学生觉得不但不用老师教他们认识很多字,他们还会主动应用汉字,把识字看作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在教师们看来,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很多汉字,而且,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

4.学生的自主,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服务意识的增强。

学生自主学习高涨的积极性,感动了老师,督促教师尽快改进方法,更新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更激发了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创造性。

在那天的说话课上,教师想请同学们介绍自己认识的字,讲一讲认识的方法。当时,教师说:今天我来当学生,和你们一起来识字。当教师准备当个小学生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您要当学生是不是也要发言呢?‛学生的话一下子把老师问愣了。

老师连忙说:‚我一定发言。‛这是上课教师从没有想到过的,也没遇到过的。好在这位教师很民主,急忙回答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确实进行了发言,课上表现令学生满意。

在诸多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论述中,教师们可能说得非常到位,理解得非常深刻。可是,到现实的课堂上,如何落实理念,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情况。有些是教师们想不到的。可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可能他们的感受会给我们很多启发,会促使教师的行为、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即我们经常说的教学相长吧。

(三)我的思考和体会:

分析教师们‚积穗成仓‛学生自主识字的做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思考。、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宝贵资源。

综观学生识字的内容,我们发现,学生所认识的字,多数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来自他们熟悉的事物。熟悉的动物、植物;身边的同学、家长;公园的美丽景色等等。丰富的生活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学生成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分心学生的做法,学生在自主识字意识引导下,自主发现生活中陌生的字词,自己主动识记字词。在与同伴交流学习成果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建构了识字的知识、认知的方法、意识的体系。在交流的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呈现出人与人情感、价值认识等多方面的碰撞。

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挖掘了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潜能。积穗成仓记录本既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教本,又是他们自主识字意识成就的代表作品。使学生能够成为并真正成为识字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杜威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和观念的问题,而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经验中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在学生自主识字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已不满足教师和书本的学习,他们运用学习的经验自己寻找识字的途径,去主动发现识字的方法。如:他们有的到商店买东西时,主动记下各种商品的名称,看电视时,注意屏幕上的汉字。看故事书时,有意记下字的音形等。正是在这种经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识字的问题,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促进了教师迅速成为教育理念的行为实践者。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学生交流的课堂上,教师考虑的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学生已经在与同伴的自主交流中完成了知识的传递。老师考虑的是如何发现学生的好方法,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独立识字能力的发展问题。凸显了教育的价值观。这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教学观。是学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师生生生情意浓浓。

师生在互动交往中增进了感情。学生以教者的身份、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合作、探讨,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有安全感。他们得到的是行为的认可,精神的满足,成功的自信。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师生心情愉快、情意浓浓。

可以说,‚积穗成仓‛这一学习、积累、交流的自主识字形式与过程,着眼于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策略

五、建立班级语文练笔积累本,强化词语学习、积累、运用。

我认识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所教的班级学生语文水平普遍较高,学生也很喜欢上语文课。我有意走访了这位教师和他的学生。他向我介绍了他的做法。

他说,他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积累并运用语言文字,在班中建立了班级作业本。以他所教班级的名称为作业本的名称。当时,他教三年级三班,就将作业本起名为三三作业。包括:三个好词,三个成语,三个好句,一篇写话或者日记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将阅读、积累和写作结合起来。

(一)具体做法:、课堂阅读学习时有意积累。

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每学一篇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细心揣摩文中的词句,如哪个词用得好,怎么好,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在反复的语感训练中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并熟记。、学习使用词语练习说话、写话。

学生摘抄词语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运用课文的用词造句方法,围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一个小话题,一件小事写好一段话。不求数量的多少,讲求用词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开展每日话题三分钟。

将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定为话题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写话交流。起名为每日话题三分钟。

在每天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请几个人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认为最得意的词句,再由其他同学评议,哪个词、句写得好,大家共同夸一夸。因为每天都抽出一节语文课前的几分钟专门进行这项训练,长期如此,坚持不懈,成效显著。

(二)操作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1.运用字词从写句子入手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培养兴趣。

他认为,学生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开始学习写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在写话时,一定要用到字词,学生写话时所用到的字词必是自己理解的词语,积累了的字词,只有积累得多,用时才方便得心应手。学习语言是积累,理解语言是为了应用。

在指导学生写话过程中,教师注意了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用一个、两个字词写好一两句话。

我翻阅了学生的积累本,看到一个同学这样写道: ‚今天数学单元测验,我考了一百分,喜悦飞上了老师的眉梢,也飞上了我的眉梢‛。老师告诉我,这是他们学习了第一课后,学生用‚喜悦‛、‚眉梢‛写出的话语。

还有一个学生用‚兴冲冲‛写到:‚放学了,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告诉妈妈:‘老师表扬我了,还发给我一朵小红花呢!’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又训练学生用

一、两个词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

例如:学习了《小达尔文》一课后,学生摘抄了几个课文中的词语,写话作业中,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今天美术课上,我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画楼房的要领,然后又仔仔细细地画了一幅高大的楼房的画。下课时,老师在我的本上写了‘非常好’三个字,还给我画了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放学了,我兴冲冲地跑回家,恭恭敬敬地举给爸爸看,爸爸也伸出大拇指夸我画得好,我心里美滋滋的。‛文中的‚美滋滋‛‚兴冲冲‛、‚恭恭敬敬‛、‚聚精会神‛、‚仔仔细细‛这些词语,都是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的。经过有意识地词语训练,他们已经能很熟悉地运用这些词语,写身边的小事,而且用得准确、生动。

到第二学期,重点训练学生围绕一个意思用上几个词写好一段话,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写好几段话。到四年级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连段成篇。这样的训练,既延续了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很自然地进行了写一段话的训练,减少难度,为学生走向成功辅设了台阶,使作文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学生对已积累的词汇、句式以及语法等语言材料的尝试性、创造性的运用。

很明显,对小学生来说,平时的词汇积累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位教师在阅读指导时,特别重视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词汇真正理解、分类积累和练习运用。

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学习、理解文章中词语运用的精当,表达方式的巧妙后,从学生个人兴趣出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这是理解和积累。而积累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学会举一反三。因此,他又强调让学生运用所选词语及写作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小事,以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勤动笔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每日一积累、一话题,天天记,天天练,训练学生养成了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不仅练就了扎实的作文基本功,也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写身边生活小事的过程中,学生从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中,品尝了生活的酸甜,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从中也学习了做人的哲理。

例如:有位同学在学习了《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一文后,写下了一双袜子的不平凡经历:‚一天,我的袜子破了一个洞,我让妈妈看了,她便扔到了垃圾箱里。我不高兴地对妈妈说:‘不行,不能扔。破了可以补一补,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接着,我又拉着她的手,求她给我补一补。------‛一双袜子在今天看来,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学生却从这件小事中学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还有一位同学把自己到医院抽血时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下来。当她感到针扎肉痛时,她想到了长大后要发明一种激光针,让所有的人不再受皮肉之痛。一根小小银针,又激发了学生远大的志向。

在夸一夸的读文评文过程中,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别人的优点,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融洽和谐的关系的形成,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民主、理解、信任与鼓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讨论与争论中,从众多同伴的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等中获取种种补益。在声声赞美中,更提高了他们的乐学精神、爱学态度、会学能力以及自学技巧。

而在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中,进一步健全了学生自身的人格,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实现了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在选词造句、连句成段的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学生在理解语言之后,他们就要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词语,写自己的生活,准确地表达思想,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要举一反三,大胆创新。恰当的运用所学词语,去表达新的生活,新的内容,这是一种尝试,这更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

字词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相信教师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大胆实践,勤于总结,勤于思考,一定能建构起个人的理解和观点,更好的为学生发展积淀智慧,创新理论。

第三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精选)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

(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

(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着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1

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一)从课堂新用语看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倡导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仅从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新的教学用语中就可见一斑。下面试析几句最常用的课堂用语。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能具体说说(或写出)自己的想法吗?”

三、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相应的对策尝试

困惑1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作为低段学生在的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1)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困惑2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境观,做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

对策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第四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

小学生,一般是六——十二岁,属童年期,正处于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大脑思维最活跃。根据儿童时期的特点,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一般来说,小学生刚从学龄前的游戏活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他们对学习的动机比较模糊,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而兴趣又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性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初步兴趣,这种初步兴趣就是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有一种很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初步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升华为热情和爱好,就要在教学活动中下工夫,要懂得童年期的心理特征,要懂得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就会丧失殆尽,更谈不上对英语的热情和爱好了。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

我认为,教师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是一名教师,而且更要注意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要使学生觉得你亲切可敬。在教学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教师是语言活动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也是关键作用。教师的思想、教学态度、性格、志趣和情感等对学生的影(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响都很大。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里要流露出安慰和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任何训斥、讥笑和讽刺都不利于双边活动的开展,还将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关心、帮助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帮助,同时鼓励他们要互相关心和帮助。使其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技能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很弱,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实物、幻灯、录音、录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英语竞赛、表演、英语歌曲、儿歌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听力、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要重视英语的基础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些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

在培养习惯方面,教师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说、敢于大胆开口,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另外,书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之一,从小学起教师就应当狠抓学生的书写教学,并常抓不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起到示范和身教的作用,教师自己的书写首先要做到工整和规范,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而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2003-10-30)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了解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要求,掌握阅读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的策略和设计;能够独立进行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重点难点:

体验性、创造性、拓展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看录像资料。

教学课时:5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一堂语文课上,有一个老师提出了“雪化以后是什么”的问题。一位学生回答说:“雪化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雪化以后是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语文教师竟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强调标准答案,僵化学生的思维,把“讲解”“分析”当作主要内容,把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却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无意义、无必要的练习中;阅读面窄,学生课外阅读受到种种限制等。

这种教学的结果不但使学生思想僵化,而且老师的思想也僵化了。语文教学强调统一答案,就会出现前面的例子的尴尬。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雪花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说,它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绿油油的稻田、忙碌的播种;对城市的学生,它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车辆、绿油油的草地,等等。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两者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工具性”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知领域,而“人文性”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阅读教学必须要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策略及意义任务

一、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非常重要。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确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一)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理解都不同,因此对文章的理解、体验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二)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很多小学班级都办“图书角”)“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常识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深加厚。

(三)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主要指超越自身的体验:即自己从原来不知到知,从原来不会到会;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等。阅读过程成为今日之我不断超越昨日之我的过程,这是创造性阅读的初级层面。

二、阅读教学的总策略

1、阅读教学的目标:注重学生的发展

① 发展学生的能力。即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各种方法,能从阅读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能迅速抓住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让学生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品位等。

② 发展学生的情感。即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启迪他们的心智,陶冶其情操,升华其人格等。

③ 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强化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

④ 发展学生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在400万字以上。”教师要鼓励、引导、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增大学生的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2、阅读教学的过程:引导亲历体验

亲历,就是亲身去经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这个特殊的过程(如朗读、默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就是“联系自身的体会”,即让学生“生活在角色的生活中”(进入角色),“感受角色的感情”。学生有了体验,才能理解,有了理解,才会受到熏陶或获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情境,再现各种场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3、阅读教学的内容:倡导全息、开放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在教“课文”,把课文当作语文科的教学内容只注重对课文所表现的背景、内容和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没有涉及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因此,必须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只把教材当作一种教学的凭借,要不断地拓展教学的内容,向生活向社会开放。(即把生活和社会的内容纳入语文课的教学)。

4、阅读教学的方式:组织互动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的对话(即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其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的过程(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感受,表达,获得共同发展)。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必须体现几个主体:文本作者的主体(作者的意图)、文本编者的主体(编者的意图)、教师教的主体、学生学的主体。我们教学不能忽略了文本作者和编者的真实意图,不能天马行空,没有边际;教师对文本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但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阅读教学课中,运用了“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教学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读”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用心灵去感悟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然后再把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倾诉出来,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第二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设计

“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主体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人类两种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知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1、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目的,学生“读”的能力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来培养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读”,如默读、朗读、轻声读、诵读、齐读、自读、轮读、接读和听读等,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每次读都有具体目标,逐步提高,最后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的目标。小学语文教材的所编选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而这些感情和人文精神必须经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性的阅读来发展感情。支玉恒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就非常善于让学生“用心灵诵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感情。

【播放支玉恒老师《匆匆》朗读教学录像】

这个教学片断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读”,加深学生了理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唤起人们对时间珍惜的感情。

2、创设情景,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入课堂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很难“入境”(进入角色),不能“入境”就更无法“入情”,这样阅读教学的目的就达不到。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创设和再现各种情景,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充当角色,就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案例】

《月光曲》教学片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师:从“苏醒”这个词你能看出“陶醉”是什么意思吗? 生:听入迷了,什么都忘了,连贝多芬走了都不知道。

师:不错,陶醉在本课中就是这个意思,一看下文就明白了。同学们,8、9两节写得最美,最动人。贝多芬的美妙琴声仿佛把兄妹二人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下面请听一听贝多芬《月光曲》,我想大家一定也会有和兄妹俩同样的美妙的感受。听过之后,一定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

(老师放《月光曲》片断。学生静静地听)

师:多么优美的曲子!大家听过之后,一定会把8、9节读得声情并茂。(学生练读,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案例】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师: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学生到前面)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你们看了以后就会懂的。现在,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团团围住,笑声)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师:“气势汹汹”这个词你们没有懂。你们应该怎么说?做什么动作?想一想。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搬到大田来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师:(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应该干什么? 生:他们应该去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上,——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可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

师: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师:杂草让稻秧发言了吗?(生:不让)这就是“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这两个教学片断,通过音乐了表演,让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3、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参见课本P117“注重阅读体验”)前边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拓展”中已经提到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教室当作主要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里,这样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挥,才能很难得到发展。因此,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应该多带学生走出课堂。

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带学生去参观被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或地区,让学生提出减少并杜绝污染的措施,增强其环保意识;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可以和学生一起到附近的居民区进行调查:人们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应该进行哪些力所能及的环保举措,口头汇报之后写一份建议书上交给少先大队等。尤其是写景物的作文课,更应该把学生带出去,去观赏、去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感情体验和心理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4、引导学生充分想像,丰富体验

阅读活动中,一方面读者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读者又不是简单的接受读物的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特别是对阅读材料中由于省略号或空白等造成的模糊现象更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 【案例】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片段(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

师:现在快下课了,各组只能给对方提一个问题。先由伽利略小组提。只提一个就得注意提问的质量了。(一共分两个组:伽利略组、张衡组)

伽组: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以后科学发达了,你最想了解哪些行星呢?

张组:我想了解金星和水星。因为书上说水星是含有水的,为什么它不可能有生命呢? 师:你怎么知道水星上有水呢?是不是因为它叫水星 张组:是。

师:这跟名字无关。古时候我们祖先给行星命名是按照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来起名的,不是水星上有水,金星上就有金子。

张组:如果科学发达了,我会了解火星。因为课文上没有明确具体地说火星上没有生物,只是说可能没有,而其他行星已经被一个一个地排除了,只剩下火星了,所以我对火星感兴趣。张组:如果以后科学发达了,我想了解星云,因为现在我们只能用望远镜来看线状的星云,我们还会发现星云礼貌是不是有生命。

师:你的眼光最远。因为太阳系知识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银河系外面还有好多其他星系,甚至比银河系还要大得多的星系和星云,他要研究那些更远的。每一个星系里都有数不清的恒星,而每一个恒星都有可能带有星星,星星的数量就更多了,所以他的眼光最远。现在轮到你们提问题。(对张衡组)

张组:我想问:当九大行星排成一条直线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加上一个可能。说九大行星像我刚才画的一样排成一条直线,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伽组:如果九大行星成一条直线的话,我想地球可能会毁灭。因为排成一条线的话,地球会变得黑暗。地球上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生物就无法生存。

这个教学片断,老师启发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更加深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造性阅读的教学设计(参见课本P119“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创造性阅读的阅读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阅读材料中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个性化的鉴赏、体验、感悟,强调各种个性化的感受、和启示的发表、交流与分享。创造性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

(一)实施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1、挖掘教材,教师创造性地运用

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了教师只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惟教材独尊,形成了“绝对化”“权威化”“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必须树立“范例式”的教材观,只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凭借,并创造性地运用。真正实现“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写法,都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花。认真地挖掘这些地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大有好处。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的闪光点、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方法有

创 :创设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他们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可以采用课件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悲惨场面,以其场面的悲壮体会平凡感情的伟大。增 :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脑、手、眼充分地动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也可以适时地插入一些小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可把课外的文字材料引入课内,起到发展语言、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目的。

组 :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对于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各有各的侧重和爱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主选择来安排活动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如你读/喜欢哪一段?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自己找伙伴来解决/学习等)挖 :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比如《大瀑布的葬礼》中写到巴西的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特别的葬礼。老师就让学生就这个“葬礼”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理解,有中式的葬礼仪式:快要断流的大瀑布下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大瀑布之墓”。前面还烧了三根香,并摆有水果。一个人跪拜在石碑前;有西式的葬礼:在快要断流的瀑布上面,一个穿黑色西装的人腋下夹着一根拐杖,脱下礼帽,低头默哀。他前面有一个花圈„„学生的这些思维,都是以生活中的经验为依据,由于教师善于挖掘,语文学习生活化了,而生活也语文化了。学生的创造性地位也得到了发展。

2、启发质疑,教师创造性地引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又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有了创新成果。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就必将为今后的发展和创新做有效的积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质疑。

(1)预留质疑的时间

教师在出示课题时就课题提问,让学生谈谈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或在课文讲完快下课时,留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在回答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广阔的空间。

(2)示范质疑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点、模糊点、高潮点、疑难点、兴趣点、感情点等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点”,在最适合的时候提问。比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开始时问学生:“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学生一定会就小屋的布置和环境来回答,诸如: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方面。这是学生的回答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如果把它放到课文讲得快要结束时提问,学生正处于思维的高潮点,答案就不仅仅停在家具的布置上,更会从人的品质和感情方面来考虑,并会根据全文的内容来做出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升华。

3、展开想象,使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保持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为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 ① 美化“语言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情感、思维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指出:“人类教育最基本的工具——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在教学《妈妈的爱》一文时,有一位老师用非常美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母爱时时、处处被我们体验,就像钻石一样恒久闪烁。我们闭上眼睛,用新地想一想,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每天从睁开惺忪的眼睛到夜晚进入甜甜的梦乡,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妈妈的关爱是我们成长中无数个第一。让我们回想妈妈鼓励我们的每一个眼神,信任我们的每一个微笑,寒夜她并不宽大但却足够温暖的怀抱,雨中用身体为我们撑起的一方晴空„„妈妈的爱是点点滴滴,无言无语,却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这样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架设了感情的大桥,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起了学生无尽的遐想,把学生带入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如身临其境,利于把头脑中积累的表象再现出来,并用语言表达想象的结果,他们的语言也是形象的、饱满的、具有创造性的。

② 找准“发散点”。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如果教师善于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机遇”来启发学生想象的发散点,就能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想法,就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索,让他们在发散思维中巩固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思维能力。比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抓住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死后人们的反应;教《迷人的张家界》可以抓住各个景点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它们形成的传说故事;教《大瀑布的葬礼》可以抓住巴西总统亲自为大瀑布举行葬礼,启发学生想象举行葬礼后,大瀑布发生的变化,教《龟兔赛跑》,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兔子失败后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教《乌鸦和狐狸》时,可让学生想象乌鸦上当受骗后,如果再次与狐狸见面,他们之间将发生什么故事?等等。进行这样的发散思维的引导,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想象力会更丰富。③ 抓住“关键点”。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设计有想象力的问题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如在教《再见了,亲人》结尾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当火车开动时,站台上会有什么情境?教《中彩那天》,讲到“你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抉择”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爸爸抽奖抽到一辆奔驰车并开走时的心理活动。这些地方都是课文的关键,学生通过想象,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锻炼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尝试错误,使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尝试错误的阅读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在顺利的思维中“设障”,人为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激发学生去探索、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独特的体验。① 预先设错。

在教学的初始环节设置错误障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不断探索。【案例】

《壁虎》教学片段(于永正)师:(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同学们,我也把壁虎的外形写下来了,请你们读一读,看看我写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小黑板)“壁虎有四只脚,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它有头、有嘴、有眼睛,还有一条尾巴。身上披着鳞片。”(学生读后纷纷举手)生:老师写得太简单。

生:老师写得不具体。壁虎的头、尾巴是怎样的?没写出来。如果把“壁虎”擦掉,就看不出是什么动物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本想把壁虎的样子告诉大家,可是大家看了却不能了解壁虎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帮助修改一下好吗?不过,要想修改好,就得了解壁虎各个部分的特点。现在大家再把第二段认真读一读。

这个教例老师用自己预先的错误启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认真阅读,积极主动思考。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的纠错过程中引发思考,体现了教师个性化的“教”与学生个性化的“学”。② 明知故错。

在教学中教师故意“犯错”,为学生营造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创造场”,就会给学生生动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回味无穷。【案例】

《草》教学片段(于永正)

(创设背诗歌的情境,老师扮演哥哥、奶奶)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哥:哪一首? 生:《草》。

哥:这一首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奶: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早上学的。

奶: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奶:我明白了。背吧!(生背)奶:“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在阅读教学中,尝试错误的方法,要求教师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精心设计,适时、适度运用,把握分寸与频率,以达到少而精的效果。

5、创设情境,使学生创造性地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语言材料特性、学生个性特征,巧妙地设置情境,从而激发学探究欲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① 再现情境。

再现情境就是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用各种形式再现出来。再现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的内容、更深刻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美丽的武夷山》《海上日出》《迷人的张家界》《西湖的“绿”》等写景的课文时,可以用假想旅游的方式,使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风景如画的山水景色中,也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渲染气氛,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情绪铺垫。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现在你是那个黄包车夫,见到鲁迅先生亲自为你包扎伤口,你会怎么说、怎么想?教学《狐假虎威》《狼和小羊》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现在你是那只老虎或小羊,你该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教学《乌鸦喝水》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你是那只口渴的乌鸦,你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呢?等等。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就能对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发展他们创造性的思维。② 拓展情境。

与某些特殊的节日相结合,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如上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以清明节这种特殊的节日来拓展情境,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结合春节,创设情境,将故事的主人公“带到”节日庆祝的现场,在盛大的节日庆典中,启发学生体会自己及故事中任务的所思所想。

【案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断(支玉恒)

师:好,今天我们学了一首诗,你们该送送我了吧?谁跟我说告别的话,用诗的语言来跟我告别行吗?(一学生举手)来,看看他诗的语言。

生:(有表情的)故人西辞电教馆„„(众笑)

师:真是西辞,因为我要回山东。从山西到山东是不是西辞呀?可以接着说。

生:酷暑六月下齐鲁,孤车远影碧空尽,唯见公路天际流。(众笑)

师:很好,很好!他知道山东可以说齐鲁,简称齐和鲁都可以。只是,那公路怎么也在天边流起来了?(众笑)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对我的深情啊!

③ 表演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这样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积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语言。比如《狐假虎威》《再见了,亲人》《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丑小鸭》等课文,故事性比较强或场面都比较感人,教师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扮演角色。如遇到说明文或科学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叙述的方法,转化角度进行表演,或新闻发布会、拍卖会、招聘交流会、广告设计等形式进行情境的表演,课堂上一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气氛。在情境的查中,还可以运用张贴图画、哼唱歌曲等形式引领学生沉浸在特定气氛中,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6、角色转换,使学生创造性地体验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一直处在学生“角色”中,就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被教育”“被接受”的消极状态中,影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有创造性地活动。而角色转换产生的积极效果往往使学生在情感驱动下,积极投入自己的体验,获得独特的、有创意的感受。角色的转换有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两种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案例】

《小猫种鱼》教学片断 师:这可就奇怪了,农民伯伯种玉米和花生都能获得大丰收,小猫向他们学习种鱼为什么却收不到鱼呢?(教师戴上小花猫的头饰)现在,老师就是这只小花猫,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我为什么收不到鱼吗? 生:小花猫,鱼不是种子,不能种。师:噢,鱼不能种。

生:小花猫,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种到地里呢? 它们会憋死的。

师:你说得有道理。

生:小花猫,鱼是动物,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它们是不一样的。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鱼是生活在水里的,离开是水就不能生存了。现在,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动脑筋想一想,我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呢? 生:小花猫,你可以自己一心一意地钓鱼。

师:对,可以自己钓鱼。

生:小花猫,你可以用妈妈给的 零花钱去市场上买鱼吃。

师:我要把零花钱攒起来买学习用品。

生:小花猫,你可以自己养鱼,等鱼长大了会生小鱼,小鱼又会生小小鱼„„最后,你就会有好多鱼吃了!师:小朋友,你们的方法可真棒。看来,我原来光向农民伯伯学习还不行,还要像你们这样,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鱼为什么不能种呢?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如果一味地靠教师讲解,就显得枯燥和乏味。而采用教师的转换角色,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思维也就十分活跃,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造性阅读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个性上,因此,教师不要受教科书的束缚,不论对教材还是对语文活动,都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处理,使教学个性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案例可参见课本P296——304的两个案例)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评价(参见课本P121:学生自习为主)

第四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备课

教师要实施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认真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备课最主要的是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一篇课文出现在为师者面前,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呢?目前的语文教学在“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统一定论,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一是立足言语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指向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课文);二是立足于言语形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指向言语形式的训练,撇开作品蕴涵的丰富内容;三是立足于言语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指向言语形式的训练和言语内容的教育。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第三种做法,在语文教育中自觉地把言语形式的训练与言语内容的教育,包括语文德育、语文智育和语文美育结合在一起;在言语形式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言语内容的领悟,无形之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这可以当作语文教学“教什么”的指导思想。

“怎样教”指的是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怎样使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和感悟,使他们在愉悦中自主地学习;怎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和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如何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要解决好“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凭借,只有把教材钻研透,才能做到创造性地运用。

钻研教材不光是钻研某一篇课文,还要研究钻研全册书、每个单元的内容,看看每个教学内容的重点、重心在哪里,以明确、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内容、结构,以便凭借教材,落实各项教学要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2、了解学生

备课中,不仅仅要钻研教材,还要认真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智力发展、课外阅读及其他语文活动等情况,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确定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的侧重点等。

3、确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熟悉《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全面、具体。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是指具体教学要求是什么,比如要求理解几个生字、生词,要求会写几个生字,要求掌握哪个句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等等,都要写清楚。

4、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发方法是顺利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出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前面已经讲过多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进行。

5、编写教学计划

熟悉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是编写教学计划的基础。教学计划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接受某一班级的教学任务之后,都应该编写出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了学期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1)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年级教学要求和本学期全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它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分析; ②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③ 各个单元训练内容、要求和安排;

④ 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⑤ 作业(包括作文)的内容、次数及其安排; ⑥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其安排; ⑦ 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

(二)课堂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计划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案”。它是学期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它们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课堂教学计划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写好教案,尤其是初为师者,更要写详细的教案。教案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见课本P296《从现在开始》案例)

1、课题

2、教学目标(目的要求)

要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必须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才会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才有依据;其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突出重点。比如知识与能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通过怎样的过程来实现,要使学生受到怎样的教育,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等都应该写清楚、具体。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为了达到教学要求而应着重指导的内容,它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我们不一定是难点,但对小学生就是难点。突出重点与实现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而突破难点则是为了顺利地达到教学要求,因此重点、难点可以直接在“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中表述。(举例:学生教材P140、143教例中的“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4、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是指教一篇课文或开展一项教学活动需要用几个课时来完成。要确定教学时间,必须全盘考虑整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内容、重点等等因素,安排好每个教学内容的时间,以确保整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随意增减时间,以免影响全盘计划。

5、教具准备

教具是指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比如卡片、小黑板、图片、挂图、投影机、标本、模型、录音带、录像带、录音机、放像机、电视机,等等。教学中,在哪个环节使用哪些教具,如何使用(包括出示时间、方法等),都要充分考虑,在教案中注明。

6、教学过程(步骤)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这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操作过程,即一节课“做什么”,“怎样做”。“教无定法”,一节课具体要做什么,怎样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步骤,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完成“感悟—积累—运用”三个层次。

l 感悟: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品词”可采用换词法、换位法、省词法、添词法等,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妙用。“品句”可用同义句替换,让学生体会效果的不同。“品读”就是对好的句段要反复地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

l 积累:把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背诵下来,进行语言积累。

l 运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造段。造段有“移用造段”(背一段文字,然后由学生加头加尾,组成另外的段落。)和“活用造段”(背一段文字,然后换掉其中的一些词语或顺序,组成另外的段落。)

教学过程虽然因人而异,但大抵上不外乎几个步骤: 第一、激趣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直接导入、复习导入、设置悬念、故事导入、谈话导入等)

第二、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弄懂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第三、初读课文,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朗读、默读、轻声读等)第四、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感受和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还要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可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比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听说读写训练,情境再现或表演等)(感悟阶段)

第五、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熟读背诵好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积累阶段)第六、练习迁移,形成言语能力:积累的言语如果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就会变成静态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促进它们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运用阶段)比如每篇课文都有新词,教师可以运用“生词——组词——造句”的形式练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又化静态的积累问积极的运用,而不应毫无意义地让学生抄写多遍生词。另外,教师还可以仿照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旧瓶装新酒;还可以让学生把“好词佳句”运用于新的语境中。比如,学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可以这样尝试运用:“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象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所表现的景象吗?”

当然不同的教师都把这些大的步骤和环节细化成了不同的过程和步骤,这正体现了“教无定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最恰当的步骤和方法,以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如下问题:

(1)区分“阅读”和“阅读教学”,不要让学生阅读教学课中只是阅读。

“阅读”的主要功能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想、陶冶性情;磨砺思维、发展智育。从“阅读”角度进行教学,其教学模式是:

①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初读,提出问题)师:请你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② 整理问题,进入重点

师:你决度哪些问题比较重要?为什么?(个人为主,适当合作,随机点拨)③ 自读自研,交流反馈

师:请你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生个别回答,互相补充)④ 再读再疑,合作解疑

师: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你在合作组中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是: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文感性经验;领悟语言规律,习得言语经验。

从“阅读教学”角度进行教学,其教学模式是: ① 整体感知课文(默读、听读、轻声读)

师:读(听)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谈感想)② 理解重点段落(理解读,感情读,自读自悟)师:你喜欢哪一个段落?为什么?

师:你读了这段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③ 感悟欣赏词句(理解读,感情读,教师随机点拨)师: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最美?为什么?想想该怎么读? 师:请你选择最有把握的一句来读。师:请大家来评一评他的朗读。„„ ④ 积累运用词句

师:这么美的段落,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师:(创设导写情境)谁能现在就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语。

(2)切忌把阅读课上成“朗读课”。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朗读”作为语言训练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很多教师把阅读课误解成了“朗读”制导课,只要学生读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于是“动笔”被封杀了,“默读”被取消了,讲解也称为无视学生的主动性等等,教师或在了;朗读技巧上下功夫,或在“感受语言形象——读出形”,“感受言语情感——读出情”,“感受言语蕴含——读出神”上倾注精力,仅仅满足于营造书声琅琅、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却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不能步入这个新的误区。阅读教学除了“读”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读与思结合

宋代的教育家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而与思结合的“读”应推轻声读和默读。② 读与说结合

如何让学生体会独特的情思呢?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只有让学生说,才能让学生充分进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与他们进行灵魂的撞击,才能深刻体会人物伟大和人格和美好的情操。③ 读与写结合

在阅读课中,让学生适当地“写”,比如按照课文句子形式仿写、写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和见解等,既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案例】

《荷花》教学片断

教师教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毫不犹豫地长,一个劲地钻,心急火燎地开„„);

第二、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代替句子中的“冒”(“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再大声朗读用心体会其间的味道;

第三、教师导语激情:是的,这就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钻出来的白荷花,想像一下,它们冒出来想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和同桌讨论,然后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小段。

(学生看了画面中千姿百态的荷花,头脑中原有的词语便被激活了,他们快速地编织语言,描绘自己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于是写下了优美的段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中冒出来,仿佛展示自己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她的花容月貌,我想对它说‘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你在碧绿的地毯上跳着优美的芭蕾舞,让人百看不厌。你能留在我们教室里吗?’”;

“白荷花荷花想看看这个可爱神奇的世界,当她看到周围的一切时,兴奋不已,或许还想高歌一曲呢。”

“白姑娘,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献给了大自然,我们喜欢你‘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这个教例中,教师使感情朗读与书面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驱动了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了他们飞扬着智慧的言语。

(给学生观看关于“阅读教学”的录像)

下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特点之研究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特点之研究 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 李兆雰 摘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实践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实践活动 洪洞一中孙婷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果很不理想,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提出的“少慢差费”现象至今然存在。这说明......

    浅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从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谈起 李钰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从新课标2001 年颁布以来,在理想与现实、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 全面提高,语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写作部分)一、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写话 1.对写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测试题 1、( )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 )。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 )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