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浙江省生物学科 01-03年度论文评比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概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情感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 了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第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第二、利用多种渠道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三、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生学好 生物学的自信心。
作
者:韦
红 单
位:杭州第十四中学 电
话:85100550------322 EMIAL:fmsong@zju.edu.cn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摘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第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三、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生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情感教学
素质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
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情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赞可夫曾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情感是思维的原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思维活动。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展开和思维活动的强度。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佩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去听课,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于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及智力发展,将起积极作用。相反,缺乏美好的情感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实践表明,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积极创设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其全身心的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因此,如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地操纵认知系统中的变量,使其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就成为现代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作初步的探索。1 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的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他的情感信息,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没有情感基础的教学活动是缺乏朝气、缺乏活力的。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的关键是教师要“捧出一颗心来”去爱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双向信息反馈。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爱”,去动学生的“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假如你对学生没有感情,厌恶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工作一经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了。所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1.1 了解学生的内心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并很好地去了解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具有个人特点和性格结构的人,努力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研究
者,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受,分担失败的忧伤,共享胜利的喜悦。
1.2 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具备了哪方面的才能都会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因此,学生具备的特长要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来。在每个人的特长领域中学生会充满自信,找到自我,他们将体察学习的乐趣,自尊感和自豪感将加强,师生关系也将变得更为融洽。1.3 教师对学生要有“公平感”
赞可夫说:“请您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侯,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公平感”还特别体现在对一些“后进生”爱的情感上。教师对“后进生”更应倾注爱的情感,更应主动热情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尽管是一点点,都要予以肯定,使之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中,才能体验到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品味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进而激发出学生尊师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才能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在这种良好的情感作用场中,如果教师能施教得法,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会由不感兴趣转为喜欢、热爱,发生情感转移,从而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绪论》课的教学。在讲《绪论》时,可对教材的内容作一些处理:从生物学的伟大成就、生物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生物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运用基因工程、物种改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口控制、癌症及艾滋病的征服、人体器官的修复及移植、克隆技术、航天育种以及现代国防战争中生物武器的运用等事实和资料,说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需要,产生了内驱力,学习有了动机,学生放眼未来,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自然而生。(2)适时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即通常说的“吊学生胃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紧迫心情,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伴性遗传时,利用“道尔顿症的发现”来导出新课,然后再介绍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皇室中流传的血友病,从而导出这种遗传
病的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这样学生就很想了解这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到底是怎么样?为什么会与性别有关?学习兴趣由此激发。(3)巧妙设置台阶。教学中有意给“后进生”设置台阶,使他们都有“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觉。例如:在进行“显微镜操作”实验时,预先对“后进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然后在实验课时,让其担任小组长,能有效地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2.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授课中如能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快乐—兴趣的学习情绪气氛之中,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2.3 注重理性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有趣”,忽视智力开发和知识的传授,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严重后果。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先用激发学生兴趣、质疑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然后结合观察或实验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经过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可把原来表面的直觉的兴趣转化为深刻的更高层次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出类似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比较、个体和群体关系、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引人思考的问题,通过知识内在的联系辨证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考虑问题,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课往往容易走上“满堂灌”的老路。这样的课当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讲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平时我们在讲授一堂课的新课内容之前一般要复习前一堂课讲的内容,这就可以叫学生自己上来讲,上台讲的同学当然神经紧张兴奋,下面的同学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起来,随着讲台上同学的讲述,一同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一旦有错,下面的同学马上会把它纠正过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复习的效果也好。另外,对于有些比较典型的,概念易混淆易错的题目,可以叫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各抒己见,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共同的探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2.5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可先讲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6 渗透现代生物学信息,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生物教育提供了更新、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选择和介绍当今生物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信息。如联系遗传知识,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关于“克隆’新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共同对这项研究的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物学学习是为了21世纪的生物学研究,也是为了明天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对我国目前生物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比,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决心,使学生对生物学的直接兴趣能逐步形成一种稳固的学习兴趣。2.7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学生在生物学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可以直接体会到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尽可能保质保量。课外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环境卫生检测、食用菌栽培、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血型测定、血压测量等活动,课外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发动全年级学生对人类性状,如头发的卷直、眼睑的单双、耳垂的有无进行调查。通过开展生物学的实践活动,学生既巩固和应用了生物学知识,培养了生物学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 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彻底发挥,最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逐渐厌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心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树立“每个学生都可成才”的观念。俗话说:没有琢不成的玉石,只有雕技低劣的玉工。从心理学角度已知:人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各有其长短。人与人之不同只是个性特点不同罢了,只要教师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方法,他们都有成功的希望。
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
3.1通过分层递进,创设目标情境感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成功喜悦,就是当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在教学设计时,以帮助学生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勤反馈的方法。这就是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挫折降到最低程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在积累成功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时,可提问学生:“同学们谁是双眼皮、谁是单眼皮?耳朵有没有耳垂?大拇指能否向后背侧弯曲?这些性状与父亲、母亲是否相同?”等等。“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学生面面相觑,议论纷纷。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节奏张驰有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良性循环中得以体现。较高的要求,复杂的问题,留待学生处于成功喜悦的亢奋心理状态时再现,这就能激励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力量时,有信心有毅力去实现使自己心理上能得到更大满足的成功。3.2 精心安排实验课,使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大都喜欢上实验课,当然原因可能有多种:实验课学生自由、轻松,没有太多的纪律约束,有的调皮生想乘机活跃一下;但多数学生可能认为:实验课使自己有了动手的机会,能显示自己特有的能力。能否达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的目的,这在于教师的组织安排。实验前教师可制定出:
1、组长负责制
2、评比优秀小组
3、强调严格按操作程序、规则进行。此外,还要激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按照人的心理因素,谁都不甘落后,谁都想证实自己是有才能的。经过多次实验可以看到:没有始终落后的实验小组。你争我赶,终于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充满情感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享受,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一种强制活动,情感是联系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纽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知识和情感统一、和谐地发展。知识是发展的基础,情感是发展的动力,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2、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3、邢改萍、李守森主编:《中国教育教学丛书》,中国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第1版
4、苏达礼著:《救救孩子素质教育的呼唤》,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5、刘永芳主编:《关注成长走进孩子的心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嘉善高级中学
张霞枫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情感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感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他断言:“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必然会大大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所起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感影响学习的动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以情感人。如通过介绍多位科学家持之以恒探索生物学真理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从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2.情感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3.情感影响学习的效率
情感有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前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积极作用,如积极、热情、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学习情绪往往能让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低沉、厌倦、悲观等恶劣情绪则阻碍学习目标的达成,效率很低。
二.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2. 创设“美感”情境 3. 创始集体活动的情景
三.情感意识培养的几个方面
1.在生物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我国从古到今在生物医学方面为世人作出很多伟大的贡献。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而且更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古代西方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我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例如学习血液循环知识时向学生介绍,意大利人哈维在中世纪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在医学、生物学方面为破除中世纪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西方医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但是,中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同样是现代医学的基础。由于经络既不是血管,又非神经,只是运行全身气血、协调全身生理机能的多功能线,以致西方300年来兴起的“现代医学”,至今仍然对经络学说知之甚少,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世界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对此作了详尽阐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同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样的对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培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讲授进化理论时向学生介绍,进化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而达尔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却鲜为人知。达尔文曾说过,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得到启迪的结果,《齐民要术》是我国北魏贾思勰于公元533年~544年写成的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此书中记载了有关遗传、变异等问题,还介绍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这比达尔文要早1000多年。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会感到我们的祖先同样了不起,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我国是研究、利用和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国家如北京鸭、中国鹅、金华猪等都是我国劳动人民育成的。我国记载和研究动植物在全世界是最早的。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值得自豪,但终属过去。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建国后取得的生物科技成果,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讲授胰岛素时介绍60年代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胰岛素,讲授蛋白质合成时介绍80年代末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RNA,这些工作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再比如,海洋藻类学家曾呈奎教授在本世纪50年代初揭示了海带的生活史,实现了海带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使我国成为海带生产大国。我国水稻杂交育种一直保持了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贡献,通过了解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献身生物科学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我国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相对落后的一面,这些介绍同样可引发学生更深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每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都是美国或欧洲国家的科学家,我国在生物学很多重要领域的研究仍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需要同学们去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重视环保的情感意识
在学习“CO2引起温室效应”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和同学们讨论起凯文主演的电影《水世界》,“极地的冰融化了,大片大片的陆地被海水淹没,四周全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供饮用„„,电影中有这么一段,这难道只是纯电影科幻吗,其实科学家已在向我们警告:极地的冰正在逐渐融化,也许这一幕不会太遥远。”听到这些同学们一脸惊恐和不解,发出激烈的讨论,我示意大家听我摆出事实和证据:“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的活动,如土地过度利用,燃烧放热,砍伐林木等都在干预气温的演变,尤其是随着科技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冰箱、空调使用的制冷剂的释放,都使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氟里昂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地球上的热量难以散发,加剧了温室效应。据气象专家考证,近一万年来,地球气温的变化尚未超过2摄氏度,但在最近2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而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海水的热膨胀与冰的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届时一些珊瑚礁岛国(如马尔代夫、瑙鲁)将遭受灭顶之灾,沿海一带地势平坦的三角洲将被海水吞没。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大自然的恩赐,而人类对自然的盲目过渡开拓和利用也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生活做起,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通过结合大家的生活教育学生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激起学生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将情感和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乐意去感知、认识、思考问题,利于认知过程的完成。对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可以再用一些具体的数据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荒漠化程度加剧的情况,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生活排出的污水、农业生产滥用农药化肥,向环境中倾倒有毒物质等,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生物教材很多知识都渗透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此时教师可指出,某种动物如果从地球上绝灭了,就不会再出现,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3.培养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意识
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轻视了德育的教育,致使一些学业上的优秀生出现了不少思想问题,如自私自利,不愿关心和帮助别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中应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讲解“器官移植”内容时,给学生介绍白血病人的痛苦无助,6岁的小意凯是西安幼儿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2002年6月,小意凯不幸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小意凯的父母为了给孩子看病四处奔走,希望找到和孩子配型一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挽救孩子生命。10月7报上登出消息《谁来捐骨髓救救这个孩子》后,短短数天,就有上千人报名愿意捐献骨髓,陕西省骨髓库也在众人的关注下,于10月24日采集了“第一滴血”开始试运行。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以3~4万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儿童,学生的心灵都是纯净而富有同情心的,鼓励大家在身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积极捐献骨髓,为广大的白血病人提供更多生命的希望。在讲述“传染病及其预防”时,结合传染病的内容,我让学生讨论“怎样对待艾滋病人”,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远离艾滋病人,有学生认为我们应将艾滋病人隔离。此时教师可及时引导,艾滋病的传染是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交流实现的,日常的普通交往如握手、聊天并不是传染途径。让学生加深了对艾滋病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我们不应歧视艾滋病人,应该同情,关心、帮助艾滋病人,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意识。
4.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高中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这些卫生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将会引起身体形态的改变和机能的变化,甚至引发某种疾病,所以生物教学中也应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同学们经过议论后指出:有很多学生有不爱吃米饭、蔬菜而喜欢零食、肉食的习惯;不吃早饭或随便应付了事;把肯德鸡、麦当劳等外来快餐当日常主食„„,对于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应该怎么做?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寻找答案,最后达成共识:我们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视如一座宝塔。要维持这座宝塔的稳定,就需摄入各种食物,并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如淀粉、蛋白质、脂类三种营养物质控制7:2:1的比例,在饮食结构及方式上要做到“三高、五低、七分饱”,三高指食物要高新鲜度、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五低指低糖分、低盐分、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刺激性。当学习“细胞癌变”这节内容时,给学生介绍日常饮食和生活环境中众多的致癌因素,如烧烤食物、腌渍食品、电脑手机辐射等,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对致癌因子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而加以纠正。
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还是完善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
主要参考书目:
《情感教学心理学》 卢家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生物学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教与学的探索》 江苏人民出版社 《自然与人》 2005年9、10月号
没有情感加温的知识是僵硬的、死板的”(马卡连柯语)。
众所周知,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教师应根据本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增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次,由于现存的高考制度,使得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好坏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只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仪器的配备、实验设施的完善),教师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依旧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在2018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确定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强调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要求教师加强对教材和《生物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及一切教学资源中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时刻注意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并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需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念的培养。面对如何解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和学者都曾有过自己的论述。其中法国教育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他的教育着作《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的思想。所谓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他主张在自然教育的青年期(15~20)即高中阶段,要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其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他认为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以及坚强的意志。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启发,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试图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来解决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三种方法:情感感染、哲理点拨和知识启发。
二、用情感感染学生
用情感感染学生就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将自己的情和他人的情相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卢梭自然教育中强调青年期要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他说孩子的第一个情感是爱自己,通过第一个情感爱自己产生的另一个情感就是爱他人,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和体会他人的情感,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道德情感同情心。生物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所以生物教学必须充分揭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活动过程,从而学好生物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情感感染学生的方法渗透卢梭的道德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例如讲“减数分裂”这节课,当讲到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胎最终形成新个体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孕妇及其日常生活的视频,视频中伴着清脆的啼哭声,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诞生了,随后老师问同学:宝宝的健康是谁给予的?大家的健康是谁给予的?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宝宝的健康是他们的妈妈给予的,我们的健康是我们的妈妈给予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感受到生物科学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人类情感,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的美丽和
母亲孕育的艰辛,领悟对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用哲理点拨学生
用哲理点拨学生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最后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卢梭反对经院主义教育,也不提倡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他强调教育应该注意学生的感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生物学需要从生物进化和生命活动内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介绍生物体,体现生命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从生命现象的普遍联系角度来介绍生物学知识,体现生命现象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哲理点拨学生的方法渗透卢梭的道德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例如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在分析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狼不仅吃羊,同时还伤害人类,但人类却不能将其赶尽杀绝,而只能控制它的数量,因为狼是生物链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这样就使学生懂得了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同时还使学生从内心中珍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用知识启发学生
用知识启发学生就是教师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生物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以达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的照本宣科以及对孩子的强制性,强调应尊重孩子的自觉性,提倡自由的发展。他主张应该按照孩子的天性,对他们进行启发式教育。生物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开辟了一些新领域(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获得了许多新成就(如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人的基因在烟草植株中的表达等),而且这些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都造福于我们人类。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知识启发的方法渗透卢梭的道德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例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课,教师在讲述血液循环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以及“干细胞工程”如何造福我们人类等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有用的,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关心我国生物资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来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是教学的一种创新,是对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呼应,不仅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然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思想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的长久过程,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具备自然教育理念,熟悉自然教育方法和目标,善于开发和利用生物教学中的自然教育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
当然,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的途径也不局限于本文所讨论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的生物建模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的生物建模探索
高中生物课程具有趣味、新奇等特性,但是也有抽象、复杂等特性,生物建模是对生物知识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模型构建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培养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建模的方式,有利于营造趣味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的模型展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生物建模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学生还可以在建模后收获喜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有利于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
在生物教学中,建模这一过程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建模背景,自主建模或者同组建模,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加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建模的过程伴随着学生的思考,学生自己提出模型构建想法、构建模型、阐述模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遇到的困难
(一)生物建模过多
生物建模的建立是为了简化抽象的生物知识点,部分教师在建模过程中,建立了过多的生物模型,让学生在进行建模时进行套用,但由于数量过多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模仿的重点,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没有发挥出生物建模简化抽象知识点的作用。教师对课程重难点没有加以突出,一味的建模,让学生找不到课程的侧重点,难以将知识吸收利用。
(二)侧重传授模型
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将模型建好给学生套用,没有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只是为学生传授建模的理论基础,没有对学生自己建模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多,没有理解学生的建模思维,无法为其指出错误,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过分压抑了学生的自创能力,没有做好知识传授和技术传授的统一。
(三)教师建模缺乏思考过程,说服力低
教师有着充足的生物知识,多年的建模经验,可以随意建模,然后对模型进行知识点讲解,但是各位学生的能力不同,有时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建模意图,找不到课程的中心点,教师的建模缺乏科学性、严谨性,造成学生对模型理解困难的局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拉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发展策略
(一)精确建模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生物课程的重难点,梳理出生物知识的主次层次,构建出自己的生物知识网。建模适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建模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在建模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建模方式掌握的不熟练,再进行新的建模,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重视建模思维
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建模,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建模的信心,与学生积极交流,解析学生的建模思维,为其建模指出不足,并为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3]。
(三)平易化建模过程
教师在建模过程中要从生活中引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从生活举例子。小草是生产者,蚯蚓是分解者,鸡鸭等家禽是消费者,这三者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教师在建模时,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联想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教师在生物建模时不仅要注重生活化模型的构建,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构建模型思维的培养,对生物建模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连接,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途径初探
让小学语文教学变的诗情画意
[摘要] 本文通过课文举例,以语文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为依据,指出具体教学方式方法,从中带动学生真切体会
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心理反应。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
魂
是的,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一、情境设置中烘托情感气氛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小学语文课本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录像片,将课文中所描绘的白雪皑皑,狂风呼啸,燕子飞舞的情景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教师配合画面内容解说:“风猛烈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真是狂风暴雪,天寒地冻,小燕子觉得冷,也觉得饿。他们在风雪中拼命地飞呀飞呀,可怎么也飞不起来,它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录像片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对小燕子的同情之心、拯救之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捕捉最能触动学生情感的文字信息,比如,“小扬科在田野里倾听各种乐声——在旅店的墙角里听着小提琴的乐声——躺在长凳上最后一次倾听林子里悠扬的音乐”。将这一组连续的动人情景配上相应的音乐,以声传情,让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的同时关注小扬科的命运,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怜惜、同情之心。结合“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手边还放着那把心爱的小提琴”的凄惨情境描写,播放音调低沉的音乐,在低沉哀婉的乐声中,学生的情绪也沉潜到人物悲惨命运中,为小扬科的遭遇鸣不平,有学生动情地说:“小扬科望着天空,仿佛在说:‘我到底犯了什么罪?’”有的学生更富想象力:“村里的人也围在小扬科身旁,流不尽的眼泪,诉不尽的哀怨,啊!都一起化为愤怒的火焰。”„„这时情境和音乐交融,激起了学生们对小扬科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切齿痛恨。音乐的渲染为课堂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也因之跌宕起伏,更关切主人公的命运遭际,学生愿意走进文本,贴近人物,用心去体味、解读课文,并能生成不可预设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画、影视、幻灯、音乐、表演等手段,将教学内容中的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课堂,设法带学生进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披文入情”,亲身体验其中之情,并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事物的声、形、色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情感波澜,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
二、引领感知中传递情感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启迪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上“文路”,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反复地、百读不厌地潜心会文。这样,学生之情才能汩汩而出,节节而拔。
(一)体味字词悟情
古人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说法,可见不起眼的字词有时是极具表现力的,因而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品读、体味关键字词,不只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能悟出其传达的神韵和情韵,更好地提升教学层次。
选入教材的文章有不少名家名作,其遣词造句自然精彩纷呈,由体味字词入手来领悟作家、作品的情感还是行之有效的。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及既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也很好地表现出绿叶的世界充满着生机活力,让人仿佛看到鸟的生命的跃动;“颤动”一词赋予静态的树叶以生命的活力,似乎能听到鸟的欢唱,感受到鸟舞动的生命。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揣摩、体味,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天堂”的美好并由衷地喜欢作者所呈现的美丽世界,深深地体察到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热爱之情。并由此启发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让美的气息洋溢课堂,愉悦学生的心灵。
(二)启发想象入情
著名画家冯冀才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写文章如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想象的功能,指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之达到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水乳交融的境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
在教学《燕子专列》时就尝试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进入小贝蒂的情感世界。文中有一段话:“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又是什么?她当时是怎么做的?”在师生间的一次次对话中,学生们感受到,小贝蒂一点儿也不在乎自己有多寒冷,在乎的是燕子的安危,在乎的是能否多救几只燕子。在学生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天寒地冻,小贝蒂又冷又饿,但还在山路上、山洞中、悬崖上一遍又一遍地寻找冻僵的燕子;路边,小贝蒂发现了一只冻僵的燕子,急忙跑上去;崎岖的山路上,小贝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多疼啊!但小贝蒂勇敢地站了起来,继续向前走去„„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们深深地体会了小贝蒂为小燕子付出的真挚的爱。想象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文本内容,便于学生入文入情。
(三)感情朗读激情
在情感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地体悟领会文本内蕴的有效措施。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蕴。而这种意蕴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尤其是文情并茂的散文和诗歌,情感朗读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所构建的情感天地、精神世界,触摸到作者的思想灵魂,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这样语文教学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每个生命个体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给养。
教学时,有多种多样的情感朗读方法,教师范读,齐生诵读,个别朗读,分角色读等,只要运用恰当,各种方法都自有其妙处。如《丰碑》一文悲壮感人,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字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首先,教师的配乐感情范读为学生做着情感牵引和情感铺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次齐读,自然高潮迭起。在学习将军神态、心理变化的几段时,则以自由读、齐读、引读等方式结合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领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诵读,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语文教学是作者、编者、教师和学生四者之间沟通感情的过程。通过体味字词、启发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给学生搭建情感交流、情感体验的的平台,营造浓浓的情感场,让孩子沐浴其中,浸润其中,更好地引领学生准确地领会教学内容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始终兴味盎然地亲近文本,研读文本,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
三、延伸拓展中促使情感升华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妈妈的账单》讲述了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学完全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一开始,学生很自豪地侃侃而谈:“我帮妈妈洗碗,碗很油,我擦了洗洁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洗干净。” 有的说:“我帮妈妈打热水。”
有的说:“我帮妈妈送伞。那天雨下得很大,我的衣服都淋湿了。”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我觉得我只是帮妈妈做了几件事,妈妈却帮我做了很多事。”
听到这句话,很多小朋友都陷入了沉思中。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只是帮妈妈洗了几次碗就这么累了,妈妈每天都要洗碗,多累啊!”“妈妈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我,而我还不肯帮妈妈,只知道玩。”“我以后要多帮妈妈做事,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儿!”„„
从这些稚嫩的声音中听到了孩子对妈妈的体贴、理解和感激,从这些质朴的言辞中读到了真情和成熟,更为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孩子们真正地读懂了沉甸甸的母爱,幼小的心灵也为母爱深深地震撼了。让学生懂得人生应以无私的心付出爱,以感恩的心领受爱,用“爱”润泽心灵,用“爱”营造生命的天堂。相信学生们会铭记这一刻,这一课,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又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我穿插引入了詹天佑写给诺索布夫人的信。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成为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情感的纽带,更能体现詹天佑那份深沉的爱。此刻,学生心中也涌动着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赞美之心,或者缅怀之情,爱国之情„„我让学生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下自己最想对詹天佑说的一句话。面对这封感人至深的信,面对詹天佑顽强的毅力,拳拳的爱国之心,面对清政府昏庸无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面对这条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铁路,学生们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詹天佑,你象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詹天佑,你留下的虽然是一尊铜像,但你留在人们心中的将是永恒和伟大!”“身挑重担压不怕,与民同甘也同苦,爱国情怀驻心间,名留史册传美谈。”“面对重重的压力,你却挺起了脊梁,面对侵略的嘴脸,你毅然出手!你是时代的英豪,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让人感受到学生喷发的激情,更体会到学生为爱国热情深深感染的激动、兴奋和自豪,对于崇高美的欣赏和折服会植根于学生心灵并享用终生。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 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抒唱学生情感的海洋吧!只要我们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真正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5年版
(2)汪潮.试论语文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基本理念.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