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校园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数字校园”的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主持人:邹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首先请让我代表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出席我们课题开题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本课题于2010年11月申报,2011年5月被列为万州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评审专家们及参与课题的教师作开题报告,请领导及专家审议并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标题:“数字化校园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21世纪的今天,人类在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化校园已从大学扩展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营建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较之传统校园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与国际接轨。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学习和利用国外中学的课程与先进教材;同时也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使我国基础教育真正“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其次,扩大我国基础教育规模,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要。社会上的各类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及互联网获得知识;数字化校园之间的校际资源共享可以大大扩充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第三,促进教育观念的变化。在数字化校园里,教育观念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新的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并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索、研究的多向交互式氛围中。第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创新。数字化校园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化为多种直观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率。师生交互式教学提供超越时空的、开放交往的环境和心理交流的可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数字化校园建设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国内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学校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教师也没能有效地利用学校数字化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只有少数教师可以自己制作课件”,许多教师还在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上课。
综上所述,“数字校园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络正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举措,更是科学技术和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十五”期间,面对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滚滚浪潮,我校不等不靠,摒弃“乡村意识”,抢抓机遇,紧跟教育形势,用前瞻性的眼光,规划学校发展的前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积极抢占信息技术教育的制高点,以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开通了“三网”(天网、地网、校园网),建成了千兆主干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建成20个多媒体双向互动教室(教室内有联通网络的计算机和与之相连的54吋彩色电视机)、6个教师备课室、1个网络中心控制室、1个多媒体演播大厅;建成了存贮量1000G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课件成品库存、影视资源库,为教师课件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影视和电子图书资料。
如何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一方面,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前的设备资源,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那么,学校千方百计挤出资金购买的设备就成了花架子;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经常使用设备资源,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就谈不上去主动研究,更加不可能去组织学生用电脑。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立了“‘数字化校园’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着力点,目的是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做到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并让优化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研究的目标:
⑴、利用校园数字化,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
⑵、通过课题研究,建立数字化校园功能发挥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把我校建设成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树立学校新形象。
⑶、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应用校园数字化设施、资源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⑷、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形成学生作品、教师论文、教研日记等研究成果。
五、研究内容:
1、“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是研究“数字化校园”功能在小学1-6年级的语文、数学、品德、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的发挥,让“数字化”与这些学科的教学得以有机整合,获得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2、研究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功能和资源功效,对数字化校园里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再加工,展开“数字校园”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研究,寻找各类信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建立校本教学资源信息库。
3、在信息时代、校园数字化条件下,探索有效应用先进的校园数字化设备的方法和选择信息资源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形式和途径。通过信息积累、案例分析、尝试实践、反思总结的系列研究,探索数字化条件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构建应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方法、人力资源、学科课程内容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学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时找到解决问题、困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应用数字化设施设备的能力,努力把我校建设成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创造科研兴教的良好校本校风。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树立学校新形象。
六、研究方法:
① 行动研究法:由校领导牵头,全校教师协同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通过学校数字化网络进行教学反思和行为矫正,逐步解决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问题。
② 个案研究法: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个案(比较成功的或遇到问题较多的),充分解剖,总结经验和规律,验证理论假设,为行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③ 反思总结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这些事实,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形成相关的结论,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④ 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数字化校园构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理性认识。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1~2011.6)撰写“数字校园的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研究方案,举行“数字校园的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1.3~2013.4)
①第一阶段(2011.3~2011.12)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对已有的课堂教学案例和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和反思,撰写相关的论文,举行开题仪式。
②第二阶段(2012.3~2012.12)着重进行课堂教学操作性研究(包括行为研究、个案研究等),积累、并反思,撰写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提供优质课观摩等,适时进行阶段性小结。进行中期报告。
③第三阶段(2013.1~2013.4)重点进行成果推广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并对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加以分析,撰写案例。
3.结题鉴定阶段(2013.5~2013.6):整理归类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专家检验 贯穿于各阶段的预期研究成果:(1)不同研究阶段实践方案及实施依据研究;(2)数字化手段与学科整合过程中的实践案例;(3)数字化手段应用前后效果反馈调查表;(4)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学校数字化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规章制度;(6)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7)教师论文、总结。
本课题组将在研究过程中,组织研究人员完成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性教育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研究体会、优秀案例、案例分析等),力图通过课题研究产生一批创新型、科研型、能力型、高品位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
八、研究措施:
1、完善校园数字化设备设施。
①继续加大投入,添置硬件、引进软件,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②制订相关计划,对研究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形式按教师技术水平层次,分批定期培训,培训手段以校本培训为主,培训内容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网络操作技术、基本教学课件制作技术、相关常用软件的应用等。
③及时收集整理网络资源,共享资源,形成校本学科资源,建设优化的学科教育资源库。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自制或二次开发教学软件等,并加以有序、分类的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优化的学科教育资源库。
2、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
组织开展“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教研组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课例,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与万州区教科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变革”相结合进行剖析,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不断学习、发现和应用数字化校园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让教学研究成为教师在校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开展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反省、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自定个人教研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4、开展教师间的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交谈、协作、帮助等。以学科组和年级组学习和综合型学习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5、研究过程有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网络上收集教育资源、学习和引进名家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作为教研常规,充分应用数字化校园的功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将本市、区级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预期研究成果:
1、“数字校园的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研究报告。
2、“数字校园的功能发挥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研究活动记录和资料文集。
3、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及学生学习成果。
4、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5、建构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的功能于学科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十、研究的组织结构与经费保障: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推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特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拟聘相关指导老师(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以本课题为总课题,学校语文、数学、体卫艺、综合等四个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教学实际向课题组申报校级子课题进行课题研究。本课题学校预算投入研究经费80000元,作为课题专项支出,将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具体如下:
1、领导小组
组长 邹 健 校长 副组长 陈远兰 副校长 副组长 王祖盛 教导主任
2、指导老师
付国宾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李楠陵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 谭 伟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 邓成林 万州区教育科研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3、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谭延安负责教学资料库建设 王勇负责学校网站建设 王祖盛负责中期自查报告
唐胜、应德艳、罗正芳负责典型案例、课例整理 陈远兰负责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情况 参研人员 全体学科教师
4、五梁、新店、大碑、顺溪明德完全小学分别分学科参加此项课题研究。(备注:课题主研人员罗列较多,结题时据贡献大小、成果多少而定。)
蒋孝平负责自制教学辅助软件
重庆市万州区高梁中心小学课题组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既顺应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体能状况总是处在相应的层面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多元化因素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至于出现了“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现状分析
小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从全体学生的基础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在作业布置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整齐划一,致使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我校是一所两轨制小学,是一所区属公办双语实验小学,近年来进行双语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周围名校林立,生源差、生源不稳定,流动性大。特别是转入学生,由于教材不同,起点不一,班级学生之间差异大,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造成了部分学生学力差,成绩低,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个性的差异,知识形成的过程。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界定 1.理论依据
(1)早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
(2)“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因此,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2.课题界定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在实处,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与提高。
3.研究盲点
纵观国内外,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的不在少数。但其实大家都是在对分层教学的课堂进行研究,而且也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其实,分层教学除了课堂上教学的分层之外,还有作业设计的分层以及评价的分层,而这些方面的分层对于两头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将在已有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全面
地进行分层教学实践的研究,真正让全体学生能够自信、快乐地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分层教学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径,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2.探索各学科分层教学作业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作业设计,让所有学生都有提高,有收获。
3.真正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专业素养,达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教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日常观察、家访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会诊等,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后,按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将学生按照2:3:5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学习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优秀的学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1)了解学生差异,进行分组;(2)针对差异,确立目标;(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阶段测试,分别考核;(5)发展性评价,促进提高。
3.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维,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课末进行教学内容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只要求优秀学生完成。
5.辅导分层:课内外辅导时,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对学困生力求做到面批面改,对优秀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
6.分类考核:单元检测中,提出不同要求,供三个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抓典型、抓全面,坚持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促进发展。
1.调查法:前期采用问卷获谈话调查的形式,做好研究前各项数据的测试,为实验做好前期准备。
2.文献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收集学习相关的理论实践资料,用好网络、媒体资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的理论培训和申报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1.确立课题,进行申报。
2.调查各班学生情况,完成调查报告。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实施方案。
4.收集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现有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提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5.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
1.分析学校目前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实验方案。2.以学期为单位,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一次,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3.根据子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子课题研究课例,及时对采集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每月进行课题研究交流2次,写出课题研究案例(反思)2篇。5.每学期对课题研究进行专题小结,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1.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汇报活动,请相关专家进行评议。2.进行课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3.结题鉴定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4.进行分层教学典型案例和课题研究成果,完成预设的课题终期成果。
七、预期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选有价值的分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汇集成册。
2.在研究过程中,语文、数学学科的优秀作业设计汇编成《双语实验小学优秀作业设计集锦》。
第三篇:历史教学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考评机制的原因,历史教学往往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中心,过多地注重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甚至有些历史教师认为德育和历史教学关系不大,使得在重知识轻能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初中生德育素质日益低下。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做了很多有意的尝试,但作为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中出现很多事与愿为的结果,我们经常会感慨现在的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家长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例如,平时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面对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不知回报,缺乏感恩的心理;在学校不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奉献精神;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作弊……在学校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仅就如何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德育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而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史料或名人名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五四运动”的传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史料,引导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者,增强中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感恩心理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如今学校教育的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过度的宠爱,有部分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近几年,中学生残忍杀害亲生父母的案例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案例不得不让人心痛和沉思,学生感恩意识的淡漠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长和老师付出关爱后,学生如果没有知恩图报的情感,则必须加强教育。例如,利用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甚至感恩自己。
三、利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之本。社会越是进步,越需要诚信作为行动指南。针对当前初中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状况,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寻找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情感进行点拔升华,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太后屠杀义和团、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蒋介石、王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等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告诉学生,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等方面,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假如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名垂青史,被后人尊敬。相反,背信弃义的小人也许会得意一时,但他们的丑行最终会遭人唾弃。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如“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四、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邓小平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目前,由于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因素大量存在,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必然对初中生产生不良影响,致使许多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目无法纪,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若不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后的社会状况不可想象。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有关法制方面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可以利用英国为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颁布的《权利法案》,让学生体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引导学生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社会上要做到知法、守法,行使自己权利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初中生时代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的良好途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在对学生传授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任务,让我们的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吸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爱祖国、懂感恩、遵法纪的合格公民。
第四篇: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传授知识、倡导学生行为文明、活动文明,营造文明风气,用高雅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确保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科学、快乐、向上的目标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可以使学校的绿化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著特点,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有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时做好教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家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了热爱学校、家乡的情感。
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意深刻、富有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育活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转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总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
第五篇:发挥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发挥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泾川一中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教育家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建设书香校园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空间。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这样的一种理念:书香校园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力举措,是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李校长的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力求通过读书让学生学会做人,通过经典诵读让师生增加文化底蕴,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让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下面将我校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汇报:(分为三个部分)
一、切合实际,明确目标
我校从2010年就明确地提出了“创建书香校园”的发展策略,并把它写进学校的发展长远目标中去。根据实际确立以下目标:
1.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
2.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的思想,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3.在校园建设中积极营造“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二、健全机构,优化管理
1.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校长亲任组长,成员由各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图书馆老师等组成。健全的组织使学校的读书工作有序地延伸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条线之中。
2.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我们学校选派了事业心强、专业技能优异的老师任专职管理员,保证了图书馆工作的质量。
三、整体规划,措施落实
创建书香校园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为了让这项工程有步骤地顺利实施,我们在2010年制定了完整的活动方案,整体规划活动的开展,在创建中不断完善做法、提高效果。
1.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我们将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学生阅读的活页:各楼层“文化墙”展示了孩子们的智慧;为学生公寓楼分别命以“梧桐阁”(取“凤栖于梧”之意)、“聚贤居”(取“聚天下贤才教育之”之意)等名字,餐饮中心命名为“毕至轩”(取“群贤毕至”之意),倾注了对学生的殷殷希望;利用学习园地及宣传栏展示学生作品,在校园草坪、石头上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2.重视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图书馆于2006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设师生书库、工具书库、学生阅览区、教师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学生自习区、学生益智游戏活动区,打印机、复印机,应有尽有。是书库和阅览、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同期开通,网站栏目合理,内容丰富,互动便捷。此外,尚朴楼设有图文并茂的汉文藏文书籍,供玉树学生阅览用。学校为每个班级创办了“悦读角”,添置了班级书橱和办公室书柜,每班和每间办公室至少有200本图书可以流动,并分别设有2名图书管理员。
3.制定“五个一”,保证学生的阅读内容
每学期第一周,年级组长带领老师从图书馆选择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图书;每月有一天为年级内班级间的图书交换日;每周有一天为班内学生图书交换时间;每天有一小时为自由阅读:分为中午图书馆开架半小时,晚自习前听写练习半小时;每日集体诵读一刻钟,早晨每班由一位学生带领全体学生诵读。
4.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教务处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每个年级都有课外阅读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
效思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课型:单周为自由阅读课,学生可在班内自主阅读,教师适当引导、解疑;双周为年级阅读指导课,老师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汇报,交流阅读体会,分享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此外,教务处加强阅读课教研,贯彻“以读为本,重在引导”,探索了“好书推介课”、“班级读书会”、“读书欣赏课”、“耀华滨海大讲堂”等几种阅读课,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方法,例如:怎样在书上画批,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怎样选择书籍,如何做内容摘要。尤其是在“读书会”、“欣赏课”中让学生放声朗诵、配乐朗读、读后演讲、展示自己绘制的插图、讲故事、小表演等形式,不仅让学生互相传递着丰富的读书方法,更让学生互相感染,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今天的展示活动中,大家将会观摩一节“耀华滨海大讲堂”,这种形式的阅读课在我校已进行70余讲,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
5.扩大阅读概念,增长课外知识。
我们还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概念和范围,把看报纸、看电视新闻、听广播、网络阅读等都纳入阅读的范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增加阅读量,训练信息摄取,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如,每天早6:3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和19:00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中国新闻”是住校学生的必修内容。
6.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校园广播站每天17:15-17:45传递出学生健康成长的声音;耀华精神宣讲团围绕校训“勤朴忠诚”,认真挖掘校本教育资源,每天中午13:30-13:35 进行“树德励行、修身立志”的宣讲;电影俱乐部每周六18:00的观影;此外,“精彩三国”、“故事汇”、“求是学社”、“话剧社”、“悦读敢悟社”、“心语社”、“《论语》小天地”、“《缤纷》文学社”、“模拟联合国”等学生社团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这些都活跃了学校的学习和文化氛围。
7.师者先行、学科引领
读书多的教师,视野必然开阔,精神必然充实,志向必然高远,追求必然执着。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教师读书习惯的养成。我们在教师中成立了图书咨询委员会,每学期购置一定量的图书资料,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并鼓励教师进图书室、阅览室每周不少于2课时。学校还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互相推荐新书、好书,交流读书心得,举办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我校在书香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努力为师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努力做到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书香的环境中培养健康人。今后,我校师生将不懈努力、不断摸索,使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释放书香的气息、挥发育人的功效,使师生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使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