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论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引言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国民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HA)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工具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和技能”。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2.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
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示意图信息意识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三、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1.信息意识浅薄
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农村里来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大学图书馆,普遍不会利用图书馆,对读者目录、工具书、计算机等使用方法不太熟悉, 大部分学生仍然倾向于从课堂和教科书上获得简单化的信息,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各类信息。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2.信息能力有待加强(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差。
大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往往局限于一种工具的使用,而且完整的文献检索概念应包括文献信息的组织和文献的查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前者,对文献信息组织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够。从而直接影响到文献检索的效率,缺乏多途径查检文献的意识和能力。(2)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不足。
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社会,人们面临着无数的信息的选择,需要个体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大学生普遍缺乏长期有效的读书计划,知识面狭窄。比较狭窄的知识面导致信息思维僵化,不能通过有效的知识联想挖掘潜在的信息需求,获得的信息往往比较浅显,缺乏深度和针对性。(3)缺乏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了解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往往缺乏批判意识,无法对得到的信息进行自主的、有效的、独立的加工。3.信息道德有待培养
网络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和提供前所未有机遇,也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很多大学生习惯于放弃思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将会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
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利用学校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从学校教育的形式看,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和图书馆教育两个方面: 1.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如果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二)利用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提高社会信息化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2.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通过健全公众网络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互联网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会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网络,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三)利用大学生自身特点完成信息素养培养
1.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信念,提高自控能力。自我学习的时候,自我教育者会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有趣,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因厌倦而迷恋网络游戏或聊天等。所以自我学习者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强化自控学习信念,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使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习惯。2.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使之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庞大信息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垃圾信息的干扰。很多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信息资源更新缓慢。这就需要自我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鉴别出信息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准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准确判定信息的价值,提高对垃圾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受信息过载现象的干扰。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必要提高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准确把握信息的内核,防止和解决信息迷航和信息过载现象。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对于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无关信息干扰,学会合理分配自身有效的注意力资源,明晰自身需要哪些信息,调整学习步调,合理思考与消化信息,做信息的主动鉴别者、吸收者,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
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普遍较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有待加强,信息道德有待培养,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是非常迫切,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灵活的、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从大学生出发,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建设校园网体系、开展相关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建设完整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同时,要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并让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授,对学生自主提高信息素养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及其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自身 信息素养意识。
第二篇:论现代秘书人才的信息素养
信息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的价值将不断飚升。正如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秘书工作既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遇到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现代秘书必须努力提高信息素养,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秘书工作,以提高为领导工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一、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
(一)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首先是在教育领域。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提出要在教育部门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资料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日本学者增田米二认为,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唯有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纷纷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内涵和评价标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1987年信息学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寻、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我国对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钟启泉、王吉庆教授全面分析研究了信息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他们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这个见解丰富了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主流思想。
(二)信息素养概念产生的巨大影响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对自身现有的素质结构、学习方式、文化传统等开始了审慎反思。伴随着这些思考,许多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新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相继产生,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亮点。
1、强化了人们的信息意识。长期以来,人们的信息意识不强有种种原因,对信息概念理解的不同以及对信息与信息素养的关系认识不清是主要原因之一。信息概念在学术界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为各界接受的定义。比如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科学家香农(Shannon)从通信的角度提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1950年,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把信息概念界定为”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把信息同物质和能量一起,看作是自然界的三大基石,我国学者沙莲香就认为:”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像集合或符号序列。“不难看出,对信息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信息意识的确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客观地要求人们必须首先对信息这个基础性概念有清晰的把握。笔者认为,香农对信息概念的定义,更符合信息活动的目的,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包含对信息概念本身的理解,也包含对整个信息活动的认识和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人们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极大地强化了人们的信息意识。
2、促进人们终身学习。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传统的学习问题提出了质疑。随着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世界软件大王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TI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等书籍的出版,反映出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名叫《走向知识化的欧洲》的文件已把知识、信息与素质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新的学科不断涌现,”信息爆炸“说明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有资料显示,全世界传递的信息量以每天近百亿信息单元的速度递增,并以15%-20%的加速度不断发展。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经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量的总和。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也做出了同样的结论:人类的知识在19世界是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番,70年代是每5年翻一番,而近十年是每3年翻一番。知识与信息伴随着商品频繁地更新换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人们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过不了多久就可能陈旧无用;另一方面,”信息超载“问题也日益严重。终身学习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并为人们所逐步接受的。终身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对信息的持续吸收和应用;它所要求的”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很大程度上也是指学习者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正因为终身学习与信息素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和引进,便很快得到教育、科技、文化界的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篇: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11数接本201120404151陈星
〔摘 要〕 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中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迎接
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强化内容广泛的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列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具有
信息素养的人。信息素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如何立足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点。它不是超前教育观念,而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
1当代大学生传统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素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养目标的教育过程,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起初,素养被认为是一种读、写与理解所必须的基本能力,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素养是借助书写在日常生活中行使职责的一种能力,即读写技能与签名能力,而传统的大学素养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传统意义上的素养教育内涵将面临新的挑战。
2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个概念,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信息素养的各种不同定义或描述。狭义的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付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广义的信息素养是关于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的能力。
目前使用最多、传播较广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所给出的,即:“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知道何时需,并拥有找到、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
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寻找信息,并如何去利用信息。他们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总能寻找到为作出决策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信息素养的内容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本质和特征,了解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方法及其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又称情报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意识术语在情报科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情报现象的思想观点和人的情报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意识表现为人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以及以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信息意识强的人,由于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够抢先捕捉良机,从而取得成功,面对缤纷
复杂的信息边界,要求学生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以信息采取积极的态度,具有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3.1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硬件环境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良好的信息硬件环境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目前教育科研网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学校,以此为基础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信息资源的机会。加强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信息中心的作用,在传统的图书文献采访基础上,加强数据库、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的建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资源。
3.2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它最初源于文献检索技能教育,通过开设文献情报检索课程,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传统教育体制下,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的教育和研究服务的,一直作为教辅机构存在,图书馆的传统教育职能是以图书馆利用为目的。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快速增长,每一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图书馆利用教育已经超越传统的图书馆职能而扩及更广的概念———知识管理,不再只限于如何利用图书馆,而且包括信息的利用与处理(表1)。图书馆将凭借其在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人才与服务方面的优势,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3.3构建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国外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六教学法”,将信息
素养教育分为:(1)定义问题———我们的问题是什么;(2)搜寻策略———我们如何发现信息;(3)获取信息———我们找到了何种信息;(4)使用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5)整合信息———如何将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创新;(6)评价———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思想也成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架构应包括: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图书馆的利用、电脑与网络等技能培训、创新信息与知识的出版和媒体呈现等。
3.4创建图书馆馆员与教师的伙伴关系
图书馆馆员在课程规划与课程整合中的作用还未被广泛接受,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实际上,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专业课教师的伙伴,这是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如何批判的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应该与教师合作,协助教师进行课程单元的设计,将信息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同步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为不同的高校设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给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课程设计及对学生信息技能进行评价的依据,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均等的信息素养教育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4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
4.1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规划中
高等学校应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等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地、科学地、合理地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并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规划。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质量。除专门培养一批专职教师外,还要大力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使其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者的角色。
4.2加大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
2002年元月,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在此之前举行过4次关于文献检索课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表明文献检索课教学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文献检索课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加大计算机检索教学内容的比重。其次,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信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贴近专业,要渗透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促进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并且应把原来只停留在本专业文献检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向其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文献检索中进行扩展,注意与具体的学科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检索技能的教育对所学的任何学科进行某一方面的钻研。
4.3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条件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受教育者要在不断的使用信息过程中认知信息,因此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信息环境的支撑。首先高校图书馆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环境,长期的文献积累和文献的序化努力奠定了高校图书馆在新经济时期的知识基础设施地位,也使其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和实习基地,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信息导航的保障。因此当前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立足培养现代人才,立足于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保障,使其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心。此外应加强高等学校整体信息环境的改善,将学生置信息“场”中,改善网络运行状况,并尽可能将现有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5信息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因素很多,而且信息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教育、熏陶。可喜的是,现在大中小学校都在研究和实践信息化教育,非常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出了很多的评价标准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相信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将来,大学生都会拥有优秀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芳芳.小学语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方法的研
究[EB].http:∥edu329.51.net/lun-liu.htm,2002.[2]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
研究成果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0,[3]李太平.信息教育———论纲[EB].http:∥/xxhlt/lt21.htm,2002.[4]钟秉林.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J].中
国高教研究,2000,[4]严丽.信息素质析义[J].情报资料工作,2003,2,[5]顾明远.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第四篇:小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小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班级:热能C103姓名: 苏光宇学号:105857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成为21世纪耳熟能详的词汇。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席卷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知识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创新将成为影响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技能。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出现以及人们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解释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虽然各个专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具体界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这些信息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
二、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对于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略懂一二的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法方
1.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做好,必须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等做出统一安排,各单位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有明显效果。实施以图书馆为主导,以文献检索课为龙头,计算机课程和教育技术课程为支撑,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机制。开发出适于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时,才能确保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
2、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水平,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师资保证
一个自身缺乏求知欲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
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只有当专业教师具备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联系和照应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做好引导者,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修养。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要全面,转变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错误的评价理念。把信息素养的中人文素养和信息伦理道德的放在评价内容的重要位置。同时要坚持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可测量性的原则、公开性的原则。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选择适当的信息素养评价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技术,如测验、调查、观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评价技术。目前较常用的有:学习契约([earning Contact)、量规(Rubric)、范例展示(Example-Presentation)、概念地图(Concept Map)、电子档案袋评价等。这些评价在不同的场合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选用。
4、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
构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使之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国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发展力度还不够。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书库、外借室、阅览室、资料室等服务方式,加强视听阅览室、电子信息资料室、光盘检索室和Internet资源检索室等新型服务方式。
图书馆必须参与,并取得合理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员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网络检索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手段和场所,图书馆里有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又熟悉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馆员,他们是教育的重要“后台”力量。如果要想使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实现在馆舍、库藏、员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重大突破。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广阔场所和多种途径。网络中心应该为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能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全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带动全校师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信息社会中信息利用的主要群体,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其成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担负起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主编.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3] 邹志仁.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8(3)
[4] 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第1期
[5] 陈娬 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
[6] 陆芳 骆雪超《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
[7] 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
第五篇:论现代秘书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
论现代秘书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熟练的工作技巧,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每一个秘书人员应该具备的,作为现代秘书,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秘书的信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秘书
信息素养
人文素养
一、引言
秘书是办公室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代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需要加级职业道德修养,社会对秘书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秘书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创新性和发展性。
二、秘书的基本概念
1.秘书的定义: 秘书是指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
2.秘书的职能:
参谋助手、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调查研究、信息督查,是秘书工作的几项基本职能
3.秘书的工作内容:
直接服从领导,服务全局员工,不管在公文处理、会议服务、后勤管理、档案管理还是组织协调、服务接待等方面的工作
4.现代社会对秘书的要求:
(1)秘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与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打交道,另外秘书职业也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和其他公司的主管部门、大客户都有联系,在工作中频繁与外界接触,这要求秘书对单位的日常工作和整体状况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秘书工作再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简单的电话接线员、接待员,以及收发、抄写的文员,工作涵盖面更广,要求更高更严,掌握简单的 秘书知识已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3)新的时代要求秘书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担任秘书的人员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应该时刻保持拾遗补缺、不断更新、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秘书的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的信息素质。秘书人员应通过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技能、强化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提升信息创新水平等途径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一)秘书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信息素养包含的内容
(1)信息意识:是指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地表现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2)信息知识:是指关于信息的理论、常识和方法。当代秘书的信息知识,是秘书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各种与秘书各项工作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3)信息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工作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对于秘书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吸取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经过合理的组织加工成适合自己办公室各项工作运用的形式,并推动办公室的各项实际工作。
(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能自觉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不得向领导者和有关用户传递各种不良信息,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5)信息观念:指秘书对信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在工作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它关系到秘书人员对秘书相关工作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二)秘书提高信息素养的价值意义 1.对秘书人员自身的价值:
首先,秘书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也就培养了他自身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且加以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
人员的信息观念不健全,其思想没有与知识经济和信息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其次,秘书在企业中秘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自身的素质及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部门或机构的形象及其竞争力。因此秘书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秘书人才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2.对工作所产生的意义: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具有资源庞大、来源广泛、处理复杂以及变动性快的特点。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就秘书工作而言,秘书工作是一项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办公手段日趋现代化。要应对这样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做好秘书工作,使之正常、有序、高效运转,秘书就必须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信息品质。只有秘书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及时过滤信息,正确把握方向,为上司做出合理的安排和部署,更好的为领导服务。
(三)现时期秘书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秘书队伍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仍然存在一些缺漏。1.比如一些秘书时代的发展脚步向吻合。一些秘书人员只注重日常的一般性事务,缺乏对信息价值认识和筛选,不了解信息技术对提高自 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大意义;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不强,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不足,甚至“老死不想‘网’来”,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秘书人员因循守旧,遇到问题仍习惯于到纸堆里查陈年老账,而不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去获取信息。
2.秘书人员缺乏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信息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紧密相连,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信息素养则难以达到真正的提高。
3.秘书人员信息技术偏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秘书不能在计算机上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表格处理等常用办公软件。有些秘书人员信息技能偏低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工作纳入整个信息化工作之中,无法在整个企业工作系统中完整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完成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这无疑对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应当重视秘书人才的信息素养的锻炼和提高。
4.一些单位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水平不高,使秘书没机会学习新信息技术。
(四)针对秘书的现状提出的应对措施 1.当代秘书必须具备优秀的信息能力。当代秘书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获取能力。秘书工作不仅要学会充分利用好组织建立的内部信息网络,还要建立并掌握自己常规的信息渠道,懂得信息获取的基本技法,善于开发新的秘书工作信息资源,并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第二,信息的检索能力。现代秘书必须学会对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的目的。网络化信息改变了我们秘书人员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信息技术,才能面对繁杂的信息社会和在网络条件下做好工作,及时提供给领导所需要的有用信息资料。
第三,信息鉴别处理能力。当代秘书要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充实秘书工作数据库;能对这些信息的意义与可 靠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给领导者参考。
第四,信息运用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的能力。集中表现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信息
2.当代秘书应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秘书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强弱。总的说来,秘书的信息知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知识。二是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常识三是一定的外语和法规知识。使用计算机网络要遵循我国现有出台的法律条文;使用各种数据与信息,要合乎国家的有关法规,尤其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防止泄密问题的发生。
3.当代秘书还需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高尚的信息道德是保证当代秘书信息行为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当前,信息传播媒体多种多样,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偏见,虚拟空间交流的隐蔽性也可能会伴生一定的无政府状态,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就很容易使人们在享受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一些与先进的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这就对秘书人员的道德责任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为提高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要进行信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秘书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信息技能。从现实情况看,信息技能是制约秘书人员信息素养提高的一个关节点。当前,秘书人员的信息技能培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秘书人员的网络运用技术。善于借助网络掌握秘书工作的实时动态信息,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宝贵资源,提高秘书工作效率,并在网络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二是提高现代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秘书人员要努力掌握每一类软件并争取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
5.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秘书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信息素养的培 养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软硬件基本建设。对于硬件的的基本建设政府部门及各单位各级领导应统筹规划,为秘书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和场所,逐步改善秘书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条件。
四、秘书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是秘书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素质的支撑点之一。没有厚实的人文素质底蕴,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会因基础不牢而后劲不足。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对秘书来说就如同车之两轮,缺一就会寸步难行。因此,秘书在努力提高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必须抓好人文素质这一基础素质建设。人文素质是我们立身做人的最基本的基础素质,是连接其他素质的纽带,并与其他素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是高素质秘书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素质。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 1.人文素养的概念
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内化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
2.人文素养包括的基本内容(1)知识和理论素养
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秘书必备的本领和基本功,是秘书人员思维飞向更高的“翅膀”,是秘书人员成长过程的“阶梯”。
二是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业务知识是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根本标志。
三是独立于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在日常工作和闲暇时博闻强记,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专业外的有关知识。
(2)人员的基本素养
一是思想政治素养。文秘人员是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领导和各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机关或领导的形象及信誉,因此,文秘人员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是很重要的。二是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文秘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爱岗敬业,难以想像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
三是心理品质素养。秘书活动是一种十分繁重的劳动,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都对秘书人员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屈辱面前保持心理平衡,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培养秘书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牢秘书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基础。
2.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充实精神世界,修养道德情操;而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人就很容易被坏的东西侵蚀、支配和利用。当前,有的秘书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考验而栽了跟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人文素质偏低、人文底蕴薄弱有关。
3.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于讲真话、低、知识贫乏,必然思维空间狭窄、目光短浅、发展受限。人文素质功底不深厚势必制约其他素质的提高,影响秘书在本职工作岗位和未来发展中继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4.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就是让秘书了解中外文化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奠定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功底,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文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和谐统一地发展。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身心素质,达到知识、品质与意志的有机统一。
(三)现时期秘书人文素养的现状 1.缺乏人文知识,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前些年,教育界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严重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的大学生绝不在少数,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如今的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作为一位秘书,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在职业技术院校,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事实上,实用技术教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如果我们仍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 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为了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专家们所批评的“工具人”,我们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上的“残疾”
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造成人格境界低下。有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差,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当然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缺乏人文现象。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导致科学技术的滥用。我们希望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4.只懂技术不懂艺术,导致缺乏创新精神
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形象思维是通过对外部形象的想象去构建心理形象。一个专业人员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即使职业技术院校并不以培养科学家和艺术家为基本任务,让学生接受人文和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针对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的应对措施 1.培养乐观精神
秘书工作压力大,时刻围绕领导转,即使在休息时间也难保能高枕无忧。什么时候需要你工作,就得什么时候到位,既紧张又受累。甚至会因过分紧张而精神忧思郁结,紧张错乱。所以文秘人员要注重培养乐观的精神。
2.热爱工作、忠诚服务
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工作。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组织纪律上,要无条件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保持平常心,不骄不躁,甘于清苦操劳。自觉做到事前参谋,事后服从。传达领导的意见要实事求是,对领导意图要认真领会,领导交办的事项要办理得及时可靠,决不能敷衍塞责,要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
3.廉洁奉公,不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私
首先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忌借权谋私。秘书人员只有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公仆意识,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其次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切忌贪图名利。无私奉献是党政各级机关秘书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尤为重要。
4.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秘书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地处理一切问题,尊重实际,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勇于创新,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创造性地贯彻领导的意图,为领导工作提供最佳服务。秘书人员只有勇于否定旧思想、旧事物,大胆提出合乎实际的见解,才能不断开创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6.严守机密,提高觉悟
守纪保密是秘书工作人员铁的纪律,办事要讲法,遵守制度,不能 感情用事,不以权谋私,要增强保密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间的不问,对经办的秘密事项要守口如瓶。要严厉制止公文旅行现象,把文件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密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7.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秘书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同时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除此以外秘书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结构。
其次,在完备知识结构的同时秘书人员需掌握新型的工作技能,如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具备现代信息的收集与应用能力.再者,秘书人员需具备善于沟通的技能,其技能有不找借口,多方沟通;抓住重点,及时反馈;建言献策,适当赞美。
五、小结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社会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对新时期的秘书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的秘书工作无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秘书人员的素养则要求的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秘书人员应该审时度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秘书工作与创新。参考文献: 1.郝懿
刍议现代秘书素质【J】
改革与开放 2010年 第158页
2.周发强
浅议秘书的信息素养及培养途径【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2卷第1期
第31-33页
3.毛新伟
秘书信息素质的特别要求及培养途径【J】
经济师 2010年第10期
第52-53页
4.杨帆
信息时代我国秘书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
农业图书馆报学刊 2009年 第21卷 第4期
第213-215页
5.王飞飞
浅析新时期秘书人员应必备的素养【J】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1卷 第3期 第2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