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合集)

时间:2019-11-01 11: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

第一篇: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

一、数据分析

(一)文献数量与年份分布

统计分析不同年份的文献数量,可以从宏观层面了解该领域研究趋势的分布特征。我国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为主题的文章最早于1997年公开发表,此后到2008年,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9年开始出现下降,2010年又开始回升,2011年开始又逐渐下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2000年的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已逐渐关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二阶段是2001-2006年的飞速发展阶段,国内学者共发表相关论文784篇,占发文总量的28.11%,与第一阶段的发文量相比,增加96.31%。第三阶段是2007-201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此时大学生信息素养已渗透到多个学科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国内学者共发表相关论文1975篇,占发文总量的70.81%,是第二阶段发文量的2.5倍多。以上数据表明,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二)刊源分析

数据显示,筛选出的2789篇论文发表在833种期刊上,分布范围较广。这与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相一致。但是,过于分散的发表现状对提高该研究影响力有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形成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期刊群,也不利于学者快速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程度和前沿内容。对发文最多的期刊以及核心期刊的研究表明,图书情报类期刊仍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关注的“主战场”,其次是教育类期刊。这说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说明高校图书馆承担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关键词分析

1.关键词共现频次分析统计与“大学生信息素养(质)”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以此分析该领域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热点。基于关键词非受控的性质,研究通过对关键词频次归并处理,形成最终的关键词共现频次。经SAT13.2软件统计分析,可知“大学生信息素养(质)”与“高校图书馆”共现频次高达318次,由此反映出在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时,专家、学者更加注重高校图书馆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大学生信息素养(质)”与“文献检索课”“现状调查”“培养策略”的共现频次也比较高,说明目前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培养策略等方面。而“大学生信息素养(质)”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共现频次只有3次,反映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虽然受到了学者的关注,但不是关注的焦点。

2.共现关键词网络图谱分析通过UCINET6.0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绘制出大学生信息素养共现关键词网络图谱,图中节点处密集度和中心位置呈正相关。“大学生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等处节点非常密集,可以代表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仍是和“大学生信息素养”密不可分的几个关键词。此外,“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信息检索”等处节点比较密集,也是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热点。

(四)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利用文献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也反映了学科的成熟水平和完善程度。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文献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越高,在本领域内的影响力也越高。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中被引频次最多的是桑新民发表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23次),其次是邹志仁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217次)。进一步研究表明,被引频次排在前10的文章中有8篇发表在图书情报类期刊上,其余2篇发表在教育类期刊上,研究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二是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三是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五)作者分析

1.核心作者分析洛特卡定律揭示了科学文献的作者与所著论文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某一研究领域,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所有写一篇论文的作者约占全部作者数量的60%左右。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作者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文数量为1篇的作者(2656人)占全部作者数量3073人的86.37%,比洛特卡定律所给的标准高出26.37%,这表明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中写1篇论文数量的作者过多;写2-7篇论文的作者数量(417人)只占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5.7%,明显低于洛特卡定律的比例标准,这种趋势说明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形成。普赖斯定律在洛特卡定律的基础上对论文的核心作者加以阐释:在同一领域中,只有发表论文在M篇(M=0.749(Nmax)1/2,式中Nmax为统计年限中最高产的作者的论文数)以上的作者才能称为多产作者,即核心作者。数据显示,最高产的作者发文数为7篇,代入公式可得M=1.98,说明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作者至少应发表相关文章2篇。据此可知,该领域共有417位“核心作者”。但是,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撰写的论文数量应约为该领域全部论文数量的50%左右。而这417位作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仅占全部论文数量的34.28%,明显低于普赖斯定律的标准。这表明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

2.作者合作情况论文合著情况能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的性质、方法、人力以及该领域的发展水平等。分析2789篇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的作者,笔者发现:独著篇数为2122篇,占文献总数的76.08%;2人合著篇数为409篇,占文献总数的14.66%;3人合著篇数为173篇,占文献总数的6.20%;4人及以上合著篇数为85篇,占到了论文总数的3.06%。可见,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合作程度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结果讨论

对1997-2014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与年份分布、来源期刊、关键词、文献被引频次、作者五个维度的计量分析,大体上描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进展情况。据此,得出以下结论。

(一)研究成果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与2007、2008年的发文数量相比,2010年后的论文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上每年在200篇以上,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表在核心期刊(含CSSCI)论文的数量(见图)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期刊分布范围有待拓展

对来源期刊的分析表明,国内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学和教育学这两个领域内,说明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和教育领域的紧密关系,但是也反映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没有与其他学科较好地融合,有待进一步的拓展。

(三)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国外与国内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这几个方面,而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相关的课程设置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相对偏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四)核心作者群尚未有效形成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中发文1篇的作者较多且与发文2篇的作者总量相差较大的现象表明:该领域多数学者只是瞬时性研究,缺乏持续的研究能力,尚未形成有效的研究团队。研究结果还表明,发文2篇是现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领域高质量研究的突破口,发文1篇的作者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争取跨过2篇的“拐点”从而扩大核心作者群体。此外,在保证研究队伍人员数量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特别是强化核心作者辐射带头作用的发挥,提升整体科研能力,加强科研队伍高水平建设。

(五)合作研究亟须加强

目前国内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领域还主要在图书情报和教育学两个学科领域,缺乏其他学科的参与和融合。多人合作、跨学科合作、跨部门合作明显偏少,与国外合作研究更是极度欠缺,因此合作研究是未来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必然趋势。

第二篇:残疾人大学生论文: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残疾人大学生论文: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目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大学生作为同时具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属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以“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为主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中的弱势地位日益明显。同时,残疾人高等教育和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作为体现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未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如何解决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难题是目前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需要集社会、政府、高校合力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现状、政府法律法规制定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探讨形成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通过社会排斥理论、就业能力不充分理论和就业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与高等教育缺乏就业指导、政府法律法规笼统不细化、社会歧视和残疾人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关,并指出制度层面的社会排斥、资源配置的社会排斥和文化认知层面的社会排斥是其深层次原因。本研究通过探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和原因,并结合发达国家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方法,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消除对残疾人大学生的歧视和偏见、加强残疾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专业的就业中介机构建设是解决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途径。

【英文摘要】At present,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eat burden to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especially the employment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ost difficult.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a special group of society, is symbol of improving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olicies.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give special and sustained attention to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observe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China’s disabled students, the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disabled students, government laws and polici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n analyzes the plight of employment of disabled students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ack of career guidance, short of government laws and policies, social discrimination and disabled students themselves.And through social exclusion theory, human capital theory to explain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eeper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China, the result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stitution, resource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social exclusion play a key role.After research of the plight of employment of disabled students and the useful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developed country, the paper show that improving of related preferential policies, guiding to the community to eliminate discrimination,enhanc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gencies are bes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关键词】残疾人大学生 就业 社会排斥

【英文关键词】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Social exclus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3-4

问题7ABSTRACT

4一、导论7-11中文摘要(一)研究背景与(三)研究现状与理

(一)(二)研究目的与意义7-8论综述8-1

1二、我国残疾人大学生现状描述11-17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概述11-13

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述14-17

17-24

17-1813-14(二)我国残疾人接受高(三)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情况描

三、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二)从社会排斥理论视角探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高校与残疾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

(四)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对残疾人大学生就

四、国外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措施借鉴

(二)国的成因18-20就业的影响20-22业的影响22-2424-27(一)国外残疾人相关政策法规24-25

外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措施25-27

五、解决我国残疾人大

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及建议27-32

业的相关优惠政策27-28(一)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二)引导社会消除对残疾人大学生

(三)加强残疾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六、的歧视和偏见28-2929-30

结论32-33(四)加强专业的就业中介机构建设30-32(一)研究结论32(二)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32(三)进一步研究方向32-33

33-36致谢36 参考文献

第三篇:信息素养----论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几周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我感觉的自己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起初自己并不知道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丰富的信息,一开始自己打开电脑就只知道聊天打游戏,根本不去关心那些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一系列信息,所以在与别人交谈之中明显发现自己的知识很不足。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逐渐的开始真正的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一些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补充自己的知识逐渐赶上时代的步伐。

这几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一开始老师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分类,信息的获取,以及一些与信息有关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上我大概的了解了信息的基本内涵以及把握了信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我想不管怎么样这将会使我更加加深对信息的热爱。我记得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过与信息有关的一名技术叫做“数字化校园”,老师以新加坡学校的例子给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到底什么是数字化校园。所谓的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如果真正的实现数字化校园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的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所以这就是信息的魅力,她在传播人,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在展示着自己应有的魅力!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最近出现了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这门专业与信息更是分不开的因为其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的,然后再通过信息的传播!所以只有掌握了最前沿的信息,才能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最近几节课老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维护自己笔记本的小妙招。我想这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现在大学生的笔记本很普及,所以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一些小问题,掌握这些小妙招,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搞定计算机的一些小故障,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计算机的不断了解,而且可以让我们省去了去维修我们计算机的时间。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小窍门可以就加大对我们计算机的维护,从而更好地让我们的计算机处于良好的状态。

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令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只有不断的对信息区加以挖掘,不断深入探讨,这样我们才可以让信息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知识。

第四篇: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创造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出发,本文分析归纳了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四个问题,并针对这四方面探讨了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引言: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技能。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必备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出现以及人们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解释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HA)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工具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和技能”。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2.大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的网络社会环境下,面对日渐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连续呈现的校园网络犯罪事件,如何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存在的缺失现象,在分析讨论信息安全素养形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探索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所谓信息安全素养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然而,从网络信息安全视角看,当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存在许多缺失现象。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差,抵御能力弱不断迅速发展应用的互联网.2.1 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包括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准则,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道德,是指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2.3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特点与类型、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式、信息的功用及效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

2.4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保证,是信息素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

二、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但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不完备,没有明确的信息素养的标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比较低。

1.课程体系不完备,没有明确的信息素养的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或师范类院校的“教育技术”及“信息检索课”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课和教育技术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文检课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查找和检索技能力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很明显单单靠三门单薄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三门课程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文献检索这一课程,即使很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多数也被安排为公共选修课,其课时数随学期其它课程课时数多少而定,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认可和广泛关注。但是在就我国现在的状况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也并不完善,对其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量与操作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至今也没有相关文件来指导和评价有关信息素养的教学与实践。

2.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

构成信息素养的三个要素(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经常被忽略。信息伦理与道德从根本上就是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的中德育教育,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对象没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意识,那么他所掌握的信息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将越大。因此,笔者认为信息素养中伦理道德的教育是根本,我们的教育应该重视它,积极地寻求一条提升信息伦理与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3、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

许多资料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部分高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伍”于新的信息素养要求。在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上有误区: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在许多教师看来,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在于计算机操作,片面追求技术的深度与广度,而不大顾及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与研究。

4、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比较低 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还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 4.l 信息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有目的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较弱,积累、管理知识的意识淡薄.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4.2 信息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对于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略懂一二的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4.3信息道德缺失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有的学生法律观念差,缺乏信息道德。如,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

三、大学生信息索养培养策略的探索

对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出路的问题探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问题,笔者针对前面论述的四大现状,大胆地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1、建立完善的培养目标体系和建立完整丰富的课程体系

1.1 制定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

由于我国的信息素养培养起步比较晚,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比较分析其发布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吸收其先进的成分,改进其不科学的成分,并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立多元的目标体系;尽量细化目标体系、尽可能做到量化。

1.2 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做好,必须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等做出统一安排,各单位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有明显效果。

我们可以仿效美国的一些高校做法,成立信息能力小组或信息素养开创性计划委员会,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可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图书馆馆长、教师和有关教学单位和行政管理单位的领导组成,共同研究信息能力的界定,开发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和项目。实施以图书馆为主导,以文献检索课为龙头,计算机课程和教育技术课程为支撑,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机制。开发出适于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时,才能确保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信息素养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分解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评价策略进行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一定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体系。

2、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水平,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师资保证

一个自身缺乏求知欲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只有当专业教师具备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联系和照应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做好引导者,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修养。

提高专业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各高校对所有教师作硬性规定,抓好持续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让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高校学生自觉提升信息素养的三个要素 3.1评价内容全面,原则要清晰

评价内容要全面,转变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错误的评价理念。把信息素养的中人文素养和信息伦理道德的放在评价内容的重要位置。同时要坚持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1科学性的原则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高校学生素养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切实可行,这里面的科学性是指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须具有比较高的结构效度:一是评价因素的确定要全面合理,每个评价因素的内涵具体明确;二是各评价因素权重的分配要合理,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1.2可测量性的原则

在确定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教育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因素分解,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层层分解直到分解成可见可测的因素。对每级指标均要规定指标的名称和内涵,并做到语言明确,外延清楚。而且评价要点必须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和可比较的特性,即必须用评价对象的外显行为来标志评价的内容,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

3.1.3 公开性的原则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3.2激励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学生自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学生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主体,对整个信息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组织和激励学生自主地对自己的信息素养进行不断的构建,以让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较快的提升。

在信息意识和信息理论道德的培养方面,激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即是在活动课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和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信息的信息需求、形成对信息的强烈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在信息能力的培养上,当代高校学生应该勇于开拓进取,积极参与各种信息技能的实践或者比赛(如网站设计比赛、程序设计比赛、软件开发比赛),比如有意识地参与班级网站、BBS的建立、积极地开通个人的主页,积极创造、传递新的信息,提高自己驾驭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鉴别信息的能力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物质保障。图书馆必须参与,并取得合理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员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网络检索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手段和场所,图书馆里有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又熟悉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馆员,他们是教育的重要“后台”力量。如果要想使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实现在馆舍、库藏、员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重大突破。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广阔场所和多种途径。网络中心应该为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能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全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带动全校师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不够理想的现状,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加以重视,寻求更好的出路。自主利用网络和其他各种媒体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即读、写、算的能力),增广自己的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理解,信息的方法和原则)、信息技术知识(如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及其未来)以及外语知识。

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学生也必须把提高信息素养作为己任,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主编.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3] 桑新民 《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 邹志仁.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8(3)[5] 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第1期 [6] 陈娬 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 [7] 陆芳 骆雪超《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 [8] 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

信息安全素养的定义来源于信息素养的概念,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素养,是人员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的网络社会环境下,面对日渐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连续呈现的校园网络犯罪事件,如何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存在的缺失现象,在分析讨论信息安全素养形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探索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1信息安全素养的缺失现象所谓信息安全素养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然而,从网络信息安全视角看,当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存在许多缺失现象。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差,抵御能力弱不断迅速发展应用的互联网.

第五篇:资讯素养教育信息研究

“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将用网络作为教育的工具,让学生在上网和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开心快乐地学习……”近日,全国500多位中小学校长齐聚深圳,探讨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信息传播的方式较之从前发生巨大改变,我们的教育是否能适应新的变化,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首先需要相关硬件设施的保障。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深圳的孩子是幸运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优越的硬件环境。在“软件”方面,深圳教师的高素质,也让深圳的教育信息化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能否让学生们具备较高的“资讯素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有学者曾对“资讯素养”作了简单描述,认为一个有资讯素养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在资讯社会中实践终生学习的人。在笔者看来,“资讯素养”至少包括以下含义:

首先,一个有“资讯素养”的人应能熟练地使用高科技资讯工具。对于这一点,笔者向来乐观。包括电脑、互联网在内的高科技信息传播介质,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今天,我们常会谈到有关“网络沉溺”等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说是网络信息传播魅力的“非正常”展现。这样的一种强大吸引力,会让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学生们主动地去亲近、喜爱它。对于电脑、网络,一些孩子常常是“无师自通”,小小年纪,就会熟练地使用QQ聊天,开设自己的博客,建立自己的主页。

对海量信息的分析、评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资讯素养的重要标尺。能够熟练地使用高科技资讯工具,表明我们具备了接收海量信息的能力,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对所接收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合理地使用它。当我们打开电脑,良莠不齐的信息扑面而来,哪些可以接受,哪些应该拒绝,对接收到的信息该如何进行分析判断,是学生们从小就须注意培养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应充分相信孩子的理性和自我把握能力)。现在一些孩子沉溺于网络,或是因为接触了一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而做出一些不当行为,同其对信息的把握和评估能力有着很大的关联。

当孩子们从小就具备了一定的“资讯素养”,“用网络作为教育的工具,让学生在上网和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开心快乐地学习”也就有了基础和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会更加顺畅。

下载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论文 一、 心得: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许多毕业生表示找到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

    信息素养论文(五篇范例)

    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前旗第二小学 张君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大量资金架设宽带,建设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电脑室、课件制作室、多媒体电教......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浅谈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浅谈摘要: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也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

    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朱晓明;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与技能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个......

    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 河北省肃宁县第三中学张艳丽 摘要:教育的信息化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任务。首先,明确思想、提高......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对于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论文结合中国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主要研究了目前大学生......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1.知识体系构成呈现实用化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倾向性的选择实用化的专业,比如: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