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高考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挥棒”
让高考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挥棒”
QMQ 今年元旦,刚毕业出去的学生回来看望我,说是看望,实属诉苦。“老师,高一的物理学咋就那么难呢?”,“老师,我的物理考试考了45分。”„„要说这些学生在初中可都是物理高手,中考还考了个A+呢。怎么回事?究其原因,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没有真正的把高考作为指挥棒来指导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
随着“普九”的完成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势在必行。初中物理教学应以高考作为指挥棒,以高中物理教学为航标,适时地将重点放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上,为普及推广高等教育奠定基础。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初中物理教学是普及物理基础知识和训练初步能力的教育;这两者并不矛盾,“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二者最好的统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巧妙地渗透高考要求,对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普及的基础上适当拔高,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让高考进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这就是新形势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由大量物理概念、定律、原理为主干构建起来的严密的理论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以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为重点。将物理基础知识划分为“知道的”、“理解的”、“掌握的”三类,而高考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分为A、B两类。在具体的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在完成普及的前提下兼顾高考要求,让学生一开始就学到较系统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机械运动一章的教学中,通过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引伸到运动的相对性,涉及到相对速度和速度的方向性,使学生对机械运动和速度的认识更完整、理解更准确;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分析特定条件和环境中的具体实例,掌握定律的适用范围,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渗透加速度的知识,明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机械能的教学中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让学生对能的概念的建立较系统完整;在电和磁及其联系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奥斯特实验和电磁感应现象指出电和磁是统一的,引导学生探索其统一的基础——磁现象的电本质等。最终要达到的要求是:不仅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还要知道它的外延;不仅能在有关问题中正确识别,还要了解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仅能叙述和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还要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例如在解题:人扛液化气瓶从三楼下到一楼,哪些力对液化气瓶做功?此题是考查学生对“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掌握,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同时也涉及到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受力分析的知识。解此题的基础上在设计“人沿斜坡推小车时哪些力做功”,引入合力做功和分力做功的知识,从而为高中学习功能关系做好铺垫。由此可见,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前提下,适当扩充物理知识和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让学生掌握尽量完整、系统的物理知识;既可分散高中物理知识教学中的某些难点,又有助于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理解、掌握更系统深刻的物理知识,还有助于学生进入高中后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原理的教学中,以较多生动的感性材料和许多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规律的提出、推导、归纳过程。要求学生清楚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含义、适用范围和条件;记住其表达形式(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掌握其简单的运用;养成根据条件和物理实事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并能对某些结论作出正误判断和区分相关知识的异同。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能力教学的重点,也是物理能力考核的核心,更是学生学习掌握的难点。从刚接触物理开始,就着手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耳濡目染,到高中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中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对简单的物理问题花一定时间引导学生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境,找出主次因素和相关条件;根据所学的物理规律和己知的数量关系,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步求解;而后再进行综合推理,并对物理结论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出规律;在以后的实际中加以应用。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以在新授课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具体物理过程中进行培养;也可在习题教学中积累总结。如“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中,先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在具体的物理问题中应用。电学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I与U成正比(R一定时)”和“I与R成反比(U一定时)”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结论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出,则得到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形成初步概括、应用能力的同时,有意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严谨、科学、有效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解决物理问题思路流畅、方法灵活、推理严密的习惯,这将成为高中学习物理的“法宝”。
实验是物理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物理学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验证物理理论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只训练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其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服务的为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次要求学生严格照实验操作规则做实验,掌握科学、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方法;还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实验仪器,了解其性能、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增加适量探索性和设计性小实验,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布置课外实验和设计,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如用实验验证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后让学生设计检验两条未知钢条是否有磁性和其磁极的情况;由串、并联电路知识设计楼梯开关、自动保温电饭锅的电路;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灵敏报警器等,为高中设计更复杂的实验积累经验。
针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要跟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相适应,首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其次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学能力。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我们有选择、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我们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并设计了一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我们直接用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我们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在总结时,要求学生做好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并教给他们总结的方法: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应加强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我们在讲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时,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物理习题。讲解例题时,应非常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做好示意图,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将物理习题由抽象变形象,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静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好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一个复杂物理问题的解决,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熟练的分析综合、数学应用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丰富的物理思想,独特的物理思想是物理学的灵魂。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欧姆定律教学中的实验归纳的思想;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代替的思想;浮力教学中近似求解的思想„„这些都是今后学习物理的关键。
让高考介入初中物理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法的指挥棒,并不是不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盲目求成,而是以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为基础,在普及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提出的更系统、更深刻、更科学的要求。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放眼未来,从更高的层次要求自己,从终身教育的高度要求学生,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第二篇:如何让教学反思促进初中物理教学
如何让教学反思促进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开始由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现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初中物理作为普及物理学尝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钻研教材,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质量。要想做到这些,教学反思就显得非常重要的。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意义,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了教学反思助推教学发展的路径。
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课堂授课,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括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授课,课后的辅导以及反思。初中物理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难度上都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所以,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精心备课和做好课堂设计的同时,及时的进行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总结优点,继续发扬,发现缺点,及时修正,这样才能让物理反思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助推器。
一、从教学思维抓起,反思教学观念
初中物理由于学科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练习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中,老师仍然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这些目标都导致教师过度的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就定格为讲―练―评的循环,其实又回到了题海战术。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知识目标的发展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物理思想,提升物理思维,让学生学会解题,学会学习,也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面对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往那些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把学生的工作也做了,对于一些知识来说,完全是可以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可以掌握和推导出来的,但是教师往往都会直接演示给学生看,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些教学思维。在学习力学知识的时候,一般教师在讲解力的产生及作用的时候,都是直接的讲授,这样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拔河比赛、网球比赛等体育运动来研究力是怎么产生的、总结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瞻前顾后,做好教学的衔接问题
升入初中之后,物理课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应运而生,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小学阶段根本都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物理知识。只有在生活中或者在小学的自然科学的课程教学中有一些肤浅的了解。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生对物理课会感觉到陌生,学习难度大。当然从现有的学科设置来看,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强度上初中物理学科都明显高于其它的学科,一时间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适应,搞不好会摧毁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有的就忽略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可能不太了解初中教材,导致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这里的衔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存在。面对初中学生遇到的学习困境,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做好初中的衔接,不仅仅需要从知识上给与关注,也需要从学生的心理上给予剖析,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提升学生的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如在学习《声现象》的时候,对于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从理论上讲授,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做好物理教学衔接,这样的效果势必会好一些。教师可以设问学生,你打篮球的时候,在运球的过程中发出了很大的声音,还有在弹吉他,打鼓的时候,发出了美妙的音乐,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这样的知识嫁接,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三、学会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中物理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所以再采取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初中物理的学习了,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破解之术,做到学会学习。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还是依然存在的,比如: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做好笔记,及时反馈;做好反思,不懂就问;搞好预习,多加练习;拓展视野,涉猎课外习题;善于总结,巧用规律等。学习物理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物理定律,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种定律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定律,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记,此时我们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定律等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另外,要努力学习,解答中做到细心细致。建立纠错本,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
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来说,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反思的过程就是优化课堂设计的再造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物理教学反思中,需要反思的内容也较多,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情、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时间上应该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无论反思什么都要紧紧围绕着教学活动,对于反思的成果要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让数学教学成为
让数学教学成为“授之于渔”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精神贯穿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将知识融会贯通。
学生学会“渔”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耐心、细心、爱心地做好“授之于渔”这项工作,使学生用更多的数学来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四篇:让错题成为教学
让错题成为教学“亮点
一、缘起
学生数学错题天天有,如何减少错题、预防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打上红红的叉,再附上“订正”。长此以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又慑于老师的权威,只好抄袭,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其实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成为教学的“亮点”。
二、探索
(一):课前——预设生成“亮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有教师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往往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
例如: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因为 6/7 和 7/6 乘积是 1,所以 6/7 是倒数,7/6 也是倒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辨析片段
生 1:我认为第 1 题是对的,应打√;比如 6/7 ×7/6 得数是 1,所以 6/7 和 7/6 互为倒数;
生 2:第 1 题是错的,应打×;因为,乘积得 1 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生 1:我还是认为第 1 题可以打√,因为得数也包含乘出来的得数;
生3:我赞成生 2 的意见,只有乘积的 1 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加、减或除出来的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不能算是互为倒数。例如刚才复习题中 6/7 +1/7 =1,6/7 和 1/7 是互为倒数吗?当然不是!
生 1:哦,我懂了。1 题应打×。2 题也应该打×,6/7 ×7/6 乘积是 1,所以只能说 6/7 和 7/6 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孤立的说 6/7 是倒数,7/6 是倒数。
师:这样理解对吗?,生齐:对!
生 4:第 3 题是对的,如 9/8 的倒数是 8/9 ,17/12 的倒数 12/17 ,8/9 与 12/17 都小于 1;
生5:第 3 题是错的,7/7、9/9、12/12 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仍然是 7/7、9/9、12/12 , 它们的倒数分明等于 1,而不是小于 1;所以这句话应改为 “大于 1 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才对。
点评:
教师预设的 3 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探讨,最后弄清楚“倒数”概念的准确内涵,起先出错的同学自己找到了错因,纠正了原先错误的判断。“错点”变“亮点”的辨析过程,多么精彩啊!
(二):课中——疏导生成“亮点”。
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但众所周知,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同样,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也往往不会一样,因为,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不可预约的错误”。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教师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
有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让学生计算:38.2÷2.7,并要求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该教师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教师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作业——比较生成“亮点”。
一直以来,对于错题,我的做法一贯都是一讲到底。讲完后,心里感到很踏实、很满足。因为觉得自己讲的那么认真,那么细致,那么卖力,学生一定都听明白了。可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讲过多遍的类型题或原题,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照旧做错。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怪现象,使我陷入了烦躁、不安和痛苦之中,并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到底原因出在哪里呢?用个什么法子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地掌握住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不断地调查思考、请教前辈,最后终于明白:是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钻研、讨论和思考。学生就好比一个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大脑这台机器中进行深加工,因此过一段时间后,就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终于找出了解决错题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自查自纠——讨论提高——总结深化”三步教学法。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简单的作个介绍,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步:自查自纠。把批改过的作业本、练习题或试卷下发后,首先让学生将出现的典型性错误抄下来,再布置学生对着答案钻研自己做错的题。要求他们通过再次钻研,能够查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是审不清题意?是粗心大意?还是定义、定理、概念不清?教育他们争取在自查中独立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和步骤。当然,这一步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在教室里不断巡回,一边鼓励学生大胆钻研,一边个别启发点拨。在自查中,学生表现的很积极,我看到他们一会儿翻书,一会儿验算,一会儿苦苦思索,一会儿在纠错本上记录。实践证明,在老师的鼓励和个别指导下,绝大多数的错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克服其在平日里学习做题中粗心大意、断章取义、审题不清等不良习惯。应该说,这是体现学为主体、解决错题的最基础一步。
第二步:讨论提高。对于一些自查自纠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解决。我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6—7名同学,每小组的组长一般都是本学科比较突出的学生,由他(她)组织和主持本小组的讨论。在讨论前,我一般都先教育学生: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会,假如你有疑问就主动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假如你会解答,那么你就毫无保留地把思路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因此,每当讨论时,各个小组都很热烈。而此时的我,也忙前跑后,一会儿加入这个小组讨论,一会儿又加入那个小组讨论。通过参与他们的讨论,使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还能不失时机地给予讲的好的同学以表扬和鼓励。实践证明,学生很乐意讨论,讨论的也很有成效,不少的疑难问题就在讨论中解决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我,获得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另外,学生在讨论中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这就更加激发了他对合作探究的热情,和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应该说,这是体现学为主体、解决错题的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步:总结深化。通过课前的批改和课堂上前二步的教学活动,老师已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及其原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走上讲台,整体上给学生来一个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在讨论:“男生比女生多4/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多少?”这道题仍不明白时,我就重点强调到:“解这类题,关键是要抓住谁做单位„1‟,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观察确定未知量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若在右边则只需列乘法便可解决;若在左边则可以考虑采用列方程或除法的方法加以解决。同学们听后都豁然开朗,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老师还要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典型错题的原因及一些解此类题型的规律、方法。当学生恍然大悟后,老师再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典型错题再练题,以求深化巩固。应该说,这是体现教为主导、巩固错题的最关键一步。
三、感悟
1、数学错题是小学生作业练习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完善,数学做错题应属于正常现象。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同理,做错题也可算是小学生的权利。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
2、数学错题是教师开发课堂教学新资源的宝贵探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研错纠错,反败为胜;也可正误对比,探悟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纠错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巧让错题“坏事变好事” ……总之,数学错题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3、智导“错点”变“亮点”是促进学生砺志成长的重要举措。
“错题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善待错题”也是促进学生“立志”向、扬志气、强意志”的重要举措之一。“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 其研究过程师生、家长均可从不同的视角参与,既可出智慧,也能常砺志,还能大辐射(指带动各学科错题的减少与师生家长成长中错误的预防等等。
第五篇: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月浦实验学校 陈志凤
关键词:生命性;物理课堂教学;活力
摘要:“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当今的物理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之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他们中一些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一、手段要多样化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我也问过一些身边的同学(即将毕业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也还是没有体会到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一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之一:“生命性”。她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命中成长最快、最 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在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在教育中还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青少年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和指导生命发展。”“重视‘生命性’,将使学校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他阐述了中小学教育如何体现“生命性”的一个初步的框架,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近几年的研究中,有许多的学校和老师积极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叶澜教授的研究被进一步深化。
基于以上教育名家,叶澜教授,以及自己查到一些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研究,我认为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忽视师生“生命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很赞同叶澜教授的思想,我认为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的生命性,特别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这一点。在此,我提出自己在理论上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算是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现在的许多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恰恰被忽视。
如果我们到初中的物理课堂去走走,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室里,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教什么,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
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最终大多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他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这正是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一个忽视生命的价值的最大弊端,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中的物理老师来说,如果一辈子,几十年一直做物理老师,其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学生一起在物理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如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像上面那样度过,看是老师是主动的在经历他的生命,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看,他只是把以前的每堂课重复一遍,只是下面的观众不同而已。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五年、十年,老师的激情被耗尽,老师开始混日子,那样会有多少学生会被耽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仅有一次。从而反映出我们不光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忽视了老师的生命价值。
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每一次的课改,都在努力改变。我想说的是,以前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天下,现在应为学生着想,但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同时,别忘了老师,课堂也是老师的生命的一部分。
二、问题的解决
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从理念上改变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涵着多重丰富的涵义。
首先,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是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物理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 3 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所以填鸭式是破坏生命本能——好奇心的最大敌人。物理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
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二期课改提出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忽视。以前的课堂目标可能没有很好重视这一点——情感目标。它是指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物理研究,而物理课堂上对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许会有意地年年过的影响。“课堂教学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
2、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物理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不是认为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
第一,把书本知识按物理学科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在教学与一个知识结构相关的内容时,又将其分成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4 的心态与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对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直到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及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群的学习、内化,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自我增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手脚眼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 5 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在物理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的生命性,同时最重要的是:“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可以看出知识的传授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是生活的艺术家,学生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是老师经历的比学生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年龄大一点。而课堂则是师生生活的第一线,也应该是师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们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生存的技能,对待生活的乐观的态度,勇于进取的精神,人生美好的回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和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留给老师的是美好的回忆,成功的体验,自己人生的丰富,对生活的更加热爱,对生命的更加热爱和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营造良好得氛围,充分体现出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最后我引用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提到的结束全文:“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参考文献:
1、徐良英 范岱年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6年1月第一版
2、徐良英 赵中立 张宣三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10月第一版
3、吴亚萍 吴如玉主编 《“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 ——教师发展·学科教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4、叶澜主编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3月第一版
网址:
1、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一》
2、叶澜 《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叶澜 《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4、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5、李磊 《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