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纸论文
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剪纸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剪纸活动中通过欣赏活动、剪纸活动、创作剪纸活动三种途径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借助剪纸活动可以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实践,直接效果表现在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合作、集体精神。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合了剪纸技艺、绘画造型、想象创造和多种审美意识,它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也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就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与途径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究。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在激发情趣,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艺术教育是孩子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它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以及很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创新表现力。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幼儿极富创造力,若能将剪纸活动融入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便能激发幼儿创新的无限可能性。
从接触我园省级课题《从活动走向课程——剪纸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到现在已经两年时间了,其间我参与了子课题“剪纸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从主题内容、幼儿兴趣、幼儿剪纸技能发展等多方面出发,以幼儿为本位,设计了一系列幼儿喜爱的剪纸活动,在活动中不仅不断深入巩固、培养了幼儿的剪纸技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对于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粗浅的想法:
一、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这五个字对于大家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字面上理解,无外乎就是要为幼儿创设轻松、适宜有趣的学习环境,而“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是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纲要》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而环境又可分为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到剪纸的孩子来说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剪纸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情境也是激励幼儿不断尝试、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组织幼儿剪纸活动时,我们可以将情境创设贯穿于整个活动,如小班剪纸活动《电话叮铃铃》中,就可以将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打电话的情节导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叮铃铃,叮铃铃,这是什么东西在响呀?原来是小猫家的电话响了!
——小兔子很羡慕小猫,也想在家里装一个电话,这样就可以和好朋友保持联系了,它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另外,还可以利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中班剪纸活动《太阳咪咪笑》中的导入方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来,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太阳)
——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情境化的导入和指引,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以及学习剪纸的兴趣等,将原本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枯燥的剪纸活动赋予了新的活力。
而另一方面,也可将幼儿剪纸技能的学习上情境化,如在大班剪纸活动《大嘴巴》的导入部分,可这样导入:
——看,今天谁来和我们做游戏?它是什么形状的?
(边对边对折)小报纸真厉害了,头都碰到脚了,还对得整——小报纸向我们鞠躬问好呢!整齐齐。
——哎呀,不好,“啪嗒”一声小报纸摔在我们的手心里了,看它背朝下,头和脚都翘到天上去了!(展示给幼儿看:单边在下,开口向上)
以小报纸鞠躬、摔跤的拟人化情境导入,很吸引孩子的眼球,一下就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通过教师的边讲解边演示,将孩子所要学习的内容很好的融入到了情境当中去,并不先将方法教给他们,而是先给他们观察的机会。
“和朋友一起分饼饼”的环节与导入部分所预设的情境层层递进,主要学习头和嘴巴的折、剪,活动中同时将小剪刀拟人化,如在示范剪嘴巴的方法时,以这样的语言引导:小剪刀看见了,和小报纸开个玩笑,悄悄爬上了小报纸的身上。从最边上往上爬,爬出小报纸圆圆的肚皮,再慢慢往下爬。真好玩,就像在走高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层层递进的情境不仅将活动各环节情境化,还将幼儿的剪纸技能的学习过程也巧妙地情境化,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探索,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带领孩子进入新奇的剪纸世界,通过角色情境的导入以及教师生动语言的引导,能够较快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快的接受学习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孩子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有趣的情境中更自由、更自主、更放松的学习,将自己探索、习得的知识一步一步的提升,将剪纸真正成为最纯粹的“兴趣”。
二、先“悦目”后“赏心”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的,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美术活动是幼儿最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在幼儿剪纸学习中,不光要学会剪,还要学会欣赏。曾经看过一本关于美术教育方面的书,书中几条有关剪纸欣赏的建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思考。
首先,剪纸活动的取材要丰富多彩,又要来源于生活,适合幼儿欣赏。我想,如我们剪纸课题组在教研时提及过的“老鼠嫁女”的剪纸作品,就可以选取适合的内容供幼儿欣赏,通过欣赏细致的剪纸作品、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幼儿带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剪纸世界中。另外,过年时的一些门饰、春联等,有一些也融入了剪纸,很精致,可以收集一些实物供孩子欣赏,一方面加深对新年气氛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的美丽印记。教师应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艺术氛围,让每个幼儿身临其境,在多通道感受中得到美的熏陶。我觉得音乐与剪纸的结合最能够让幼儿更快地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如之前提到过的“老鼠嫁女”,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可拉上窗帘,在大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的短片,或是播放一段诙谐幽默的音乐,边放映剪纸作品的图片,边配上生动的解说。
其次,很多的剪纸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潜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历史典故,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在引导幼儿欣赏时,一方面应引导幼儿重在观察,关注剪纸作品中的传神之处,另一方面,应多欣赏一些有名的剪纸,并有详细的背景介绍,以此来增长幼儿的见识,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如山东剪纸、北京剪纸等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对于不同地域剪纸的不同欣赏,为幼儿进行剪纸创作积累了更多相关的认知经验。在欣赏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成长中获得、积累美的熏陶。每个孩子剪纸能力的发展在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适宜的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获得美的感受。如教师可以直接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等,通过对能力不同的幼儿的引导,满足不同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幼儿的需要。
另外,剪纸欣赏活动的组织旨在提高幼儿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美的感受,从“悦目”到“赏心”的过程,是引导幼儿在看、听等多感官的欣赏中,将眼睛看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对美的理解,于是剪纸活动就不单单是动手操作了,而是欣赏美、感受美的心灵旅程。但欣赏活动不像实际的操作活动那样容易拿捏,教师自身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在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展示作品,还在于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美的体验,因此,在剪纸欣赏时还可以采用集体和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幼儿在轻松表达中获得美的熏陶。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交流形式,让孩子在彼此经验的互换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充分调动欣赏作品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先“学会”后“会学”
我们在设计、执教剪纸活动中思考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幼儿能不能学会”这一问题,但是随着剪纸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需要讲解的步骤也逐渐增多,这对教师和幼儿来收都是一个挑战。在我班的剪纸教学中,以前都是采用教师先集中讲解后幼儿分组操作的方式来开展的,但是当剪纸步骤增多后,教师在讲解时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孩子在记忆剪纸步骤方面就有困难了。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索求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一味遵循教师教、幼儿学的规律,显得整个活动呆板、无趣,因此,将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学会容易,会学却不简单,在这一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幼儿掌握剪纸的规律及方法,如在每次出示剪纸范例时,可引导幼儿以自由讨论的形式,思考折、剪的过程,并通过剪纸范例的外形特征等,分析剪挖时的注意点等。
在我班的剪纸教学中,我就以这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中班上学期末,幼儿学习的剪纸技能已经比较多且全面了,对折剪、镂空剪、目测剪等都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于是在每次的剪纸活动中也逐步引导幼儿思考剪纸方法,如在中班剪纸活动《小娃娃》中,引导幼儿先观察小娃娃的范例,先引导其思考对折的方法,即长边对折或短边对折,如幼儿的意见不同,则可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长边(短边)对折后剪出来的小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引导幼儿观察对折后画样及剪的方法,“都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在单边还是双边?”“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若幼儿意见不同,可通过个别尝试验证想法,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比如对折后要在单边剪,剪的时候只剪到图形交界处就可等。在多次的训练中,孩子们渐渐地能够自己找到折、剪的规律,能够主动通过自己的尝试巩固原有经验,获取新经验,在剪纸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四、先“技能”后“创新”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在剪纸教学中,技能的学习总是放在第一位的,从最初的撕纸到后来的沿线剪、目测剪、对折剪、镂空剪、画样剪等,都需要幼儿在活动中逐步掌握,而在活动中,除了让孩子墨守陈规式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以外,怎样让孩子在把握了一种技能后进行思维发散呢?
随着学期末的临近,孩子们的剪纸活动也将暂告一段落,在这一学期的剪纸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不断学习新授剪纸技能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已有剪纸技能的巩固,每每在某个活动中需要回忆以前学过的剪纸技能时,却常常迎来一张张困惑的小脸。之前我们开展过了快乐剪纸活动《小娃娃》、《电话叮铃铃》,于是在与幼儿的讨论中,区域游戏、快乐剪纸活动中又有了《小娃娃吹泡泡》和《美丽的藤儿》,在《小娃娃吹泡泡》中,幼儿先利用在报纸上画样的方法报纸剪出报纸小人,然后在空白处剪贴上大小、颜色不同的泡泡,接着添画上小娃娃五官、手里的吹泡器和背景。而在《美丽的藤儿》中,引导幼儿运用以前学习过的剪螺旋线的方法剪出藤儿,然后在藤儿上运用已有的剪花朵、蝴蝶、树叶等的剪纸经验进行剪贴,丰富藤儿的内容同时注意颜色搭配。
在这两个活动中,我们引导将“旧”的剪纸技能再次拎了起来,既引导幼儿不断巩固、复习已有的剪纸经验,同时帮助幼儿积累自主创作的经验。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这些“旧”内容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味,反而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兴趣,由于都是孩子们掌握的内容,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特别自信,思路也比较开阔。
平时我们在设计剪纸活动时,思考得更多的是和主题内容是否切合,但是在却往往忽略了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学习新的剪纸内容,这样的脚步是否太快了一些,同时,孩子在每次学习中也只能够达到“学会”而没能“学精”,没能够做到很好地融会贯通。但是如果一味地反复练习已有的剪纸技能,却又显得太机械了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思考和观察、师幼共同探讨等途径,将各种已有剪纸技能组合、叠加成“新”内容,在调动幼儿原有经验的同时,引导幼儿快乐创作、快乐学习!
五、先“巩固”后“发散”
在剪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虽说幼儿在学习每一种剪纸技能时,都有很多次的练习机会,但由于要顾及主题活动的变化和各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情况,每一种剪纸技能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此将剪纸渗透在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中也是十分必要的。1.剪纸活动在区域游戏中的渗透
在每周的区域游戏中,我们会围绕主题活动、本班幼儿的兴趣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剪纸发展情况来制定游戏内容,如在主题活动《小鬼显身手》中,的引导幼儿尝试做一次“能干的设计师”,在塑料袋上自由地剪贴装饰;在主题活动《我对你说》中,引导幼儿尝试在制作好信封之后,自由装饰信封表面;在主题活动《安全就在我们身边》中,引导幼儿在剪贴好斑马线后,自由地剪贴上马路上的汽车、路人、植物等,丰富作品画面;在主题活动《我和空气做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剪一剪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气球,并自由或规律地剪镂空花纹。自主学习的机会交到幼儿的手中是必然的趋势。
在引导幼儿巩固剪纸技能的同时,我们还给幼儿创设了展示作品的平台,如“创意秀场”,这是剪纸作品的展示平台,孩子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将不起眼的报纸、广告纸和鲜亮的彩纸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镂空樱桃、青花盘、青花瓷、百变小兔、中国馆、红灯笼、红窗花等等,为教室环境增添了一抹色彩;,在这里将展示每次幼儿活动时的操作方法及“剪折捏画”范画等,并在下方制作好六个开放式的小盒子,每个小盒子中投放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在开放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剪折捏画”的世界里,不仅有各种提示图、孩子们的精美作品,还有供孩子自由取放的各类材料,如广告纸、纸工材料、各类彩纸等,在这里,孩子们剪、折、捏、画的综合技能不断提高了,课间的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2.剪纸活动在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中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我们角色游戏中渗透的剪纸内容,就是由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生成的,如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将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在角色游戏的“美美工作室”中融入剪纸特色,设立商品展示区,为每个孩子都提供一个彩色夹子,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樱桃魔法商店”这一名称是孩子们教给我的,他们想要一个能够承载他们梦想,能够实现愿望的地方。在反复的思考后,我们将魔法商店开展成为如“点子公司”、引“帮忙公司”等帮助其他孩子解决困难或是丰富游戏材料的游戏区域,导幼儿拓宽思路,利用已有剪纸技能制作各种角色游戏中需要的东西,如拖鞋、帽子、衣服等,形成在游戏中主动思考的意识。
不断变化的游戏内容,不仅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更能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在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巩固自己的剪纸经验。
有人说,我想,精彩、用心的剪纸同样能够成就精彩的幼“精彩的游戏材料成就精彩的幼儿”儿,相信在一步步地的努力中孩子们的世界会散发出别样的光芒,收获别样的快乐!
第二篇:剪纸论文
学生一个个面露难色,表示不会剪,我吃了一惊,意识到了教学中的欠缺,显而易见,我在一定程度忽略了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扶”的太多,“放”的太少,没有把浅谈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银川市第十三中学 姚泠君
摘要: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集聚了最朴实的思想情感,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民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当前各种版本的美术教材中,都涉猎到民间剪纸的教学内容,丰富民间剪纸教学方式,对民间剪纸传承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民间剪纸的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民间剪纸 教学方式 传承创新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集聚了最朴实的思想情感,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民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民间剪纸在美术课堂中教育内容的丰富和
教学方式的拓展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当前剪纸艺术濒临失传,可以大范围的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二是有效的进行开发利用,才能使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实现美术教学与课外资源的完美结合。我所在的银川市第十三回民中学,有着浓郁的剪纸文化背景,我将教材中民间剪纸的教学内容,引申延展为“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传承”的课题来研究,在两年的研究实践中,收获了些许的成果,下面具体来谈:
一、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从剪纸的基本符号学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剪纸符号是剪纸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法,用来表现作品的完美气韵。当我们掌握了剪纸符号的剪法以后,就可以设计构图,进行剪纸的完美画面创作,这就等于给学生开了一扇窗。所以我首先,在对民间剪纸的历史,分类,风格特征等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相应简洁的追溯介绍之后,就直接从民间剪纸的基本语言(符号),即圆形、水滴形、弯月牙形、锯齿纹、花瓣形、细长线、逗点形、叶子行等教学开始,让学生临摹仔细画好并且牢记这几种基本形,同时掌握他们的剪制方法,这些剪纸的基本符号的造型,非常简练,对每一位学生造不成任何压力,学生很容易掌握,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剪纸的兴趣。
二、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教师“扶”“放”有度,教学能才深入有效的进行。
在开展十二生肖动物剪纸的教学时,第一阶段我要求学生先将纹样临摹画在彩纸背面,再进行剪制,但是学生流露出为难情绪,于是,我便很辛苦的将纹样在A4纸上打印出来,让学生衬上彩纸直接剪,学生的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很快就拥有了成就感,但这个方式毫无疑问也埋下了一个不良的习惯,即“依赖”在紧接着的教学中,接触到更为复杂的各种风格的的民间剪纸纹样,学生的临习,也只能是先打印出纹样,让学生直接剪,才能够很好的完成。学生自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且很有成就感。正当我也心满意足,沾沾自喜的时候,在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偶然的我让这部分“很有实力”的学生即兴发挥剪出十二生肖作品时,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致使后面的教学无法深入。
三、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用“剪-----画剪------剪”的模式教学,实效非常好。
1、直接剪
我们知道,很多民间剪纸艺术家,他们并没有学过美术,也不会画画,但是却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基于这一点,面对七年级刚入学的新生,我调整了教学方案,首先第一步,我让学生凭印象直接剪出生活中熟知的各种形象,学生起初自然是面露难色,我就不断鼓励学生不拘小节,剪出主要特征即是成功的作业,帮助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往往为了很好的完成课堂作业,悄悄的提前观察好所要剪得形象的特征,显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着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多种方式的灵活教学,慢慢的,学生敢剪了,对剪刀的使用也娴熟了,剪出了许多很生动的形象。
2、先画后剪
即结合美术教学进行画剪,穿插进行绘画造型的引申教学,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予以渗透融合,比如用简笔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大处落笔,细心收拾,引导学生用比例线和辅助线进行造型的方法,此时的学生因为希望自己具备抓住形象特征的能力,有学习准确造型的迫切心理,所以非常容易接受这美术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为造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在无形中不断的激发着学生自主的创造力。从生活中最常见的静物、花卉、景物开始临摹剪、写生剪。对于更复杂的纹样,如十二生肖动物及经典民间剪纸纹样的剪制,都让学生先画出比例,画出草稿再剪,通过这样的大量练习,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后面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深入开展,学生能够余出精力关注到民间剪纸新奇的构图和丰富的内涵,更深的领悟民间剪纸的审美韵味。
3、创作剪
即回归开始的阶段,以画为辅,直接剪为主。比如吉祥
剪纸,谐音寓意剪纸的教学,本身这些纹样的构图立意都非常精妙,但因为学生有了基本功,就能够快速的领悟,并且剪出。
四、在剪纸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要贯穿始终 我在第一阶段的实践中,把创作放到了最后一步,教学过程主要是大量的输灌,结果造成教学很难深入开展,大部分学生基本功扎实,却缺乏创造力!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从一开始最简单的纹样起,学生就自己创作,半扶半放,首先用印象剪,然后变临剪(放手让学生进行局部创作),第三步对临剪,第四步记忆剪,到了第五步学生的创作,呈现出了水到渠成般的流畅。我们进行了,炸油香等回族风情主题、吃拉面等日常生活主题、摘枸杞等家乡文化主题、跳大绳等校园活动主题的剪纸系列创作,这些主题意在挖掘学生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学生完全能够运用民间剪纸的创作手法去构思立意,再运用民间剪纸的基本语言去表现,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五、教学民间剪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归纳起来,有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方式:
1、小组比赛式
通常在剪纸课的前几节,我都会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的剪
制或撕制为教学内容,采取计时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快速的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工具材料的驾驭能力;
2、现场示范式
教师通过课堂上演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比如,教师示范多折剪纸,学生就能够直观感受到剪纸“事半功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临、变临学习式
比如教学剪纸十二生肖,在第一步印象剪之后,第二步,我给学生提供图片,挂在黑板上,学生对临剪,引导学生理解抓住形象主要特征的意义。第三步,变临剪,即让学生观察几分钟,然后将生肖图片拿掉,让学生凭记忆剪,记忆模糊的地方就自己随机创意剪。通过这三步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及创造能力。
4、剪纸写生
即是实物写生,如静物花卉器皿、静物、人物等,用剪纸的语言去表现。意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5、创新、临摹式
临摹不是一味的模仿,二是为了继承创新,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里成为临摹的首要基础,只有在创造力贯穿始终的基础上,在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选择经典的民间剪纸纹样,要求学生先将临摹纹样画在彩纸的背面,反复修改,尽量把形画准,满意之后,再动剪刀剪,意在使学
生完完全全的领略民间剪纸的立意与构图完美的结合的创意思维,汲取最直接的艺术营养。才能真正将临摹的意义落实到实处,总之,中国传统艺术家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有唤醒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愿望,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才能将美育和民间剪纸的传承完美结合;只有引导学生掌握民间剪纸的率真,不拘一格的造型手法,构图法则,朴素的哲学思想,新奇的创意思维等规律之后,学生就能够随心所欲的剪出自己喜欢的剪纸,真正做到传承,创新。
银川市教育学会第十八届优秀论文评选
浅谈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银川市第十三中学 姚泠君
第三篇:剪纸活动论文
剪纸活动论文
剪纸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工艺,每幅剪纸内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民众的生活情趣与情感,因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剪纸活动证明学生不仅做到“心灵手又巧”,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做事习惯,形成了刻苦勤学、团结创新的班级风气。
1、寻找了解剪纸的感染源,让学生想剪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产生“我要剪”的欲望时,才能从中学会技能,受到感染。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从而爱上剪纸艺术呢?我们找到了许多剪纸书籍,又从网上下载了五彩缤纷的剪纸作品。在班上举办了剪纸作品介绍会。学生各个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都想成为一名金剪手来打扮我们的生活。
2、提供学习剪纸的感染源,让学生会剪纸。
用剪刀、刀片剪刻出各种花鸟虫兽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进行指导,以展示图片、示范剪纸为主,手把手地教,使学生得到感染,学会剪纸。
首先从最基本的折叠图形入手,训练学生灵活熟练地使用剪刀。其次略增加难度,让学生剪刻动物题材剪纸。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下,在剪纸艺术文化的感染下,学生学会了剪纸,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在学生剪刀下诞生了,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创设剪纸活动感染源,让学生爱剪纸。学生有了剪纸的强烈愿望,也掌握了一些剪纸的方法,但如果一味地让他们剪刻而不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不断维持、激发学生剪纸的热情,拓展剪纸的功效,我们给学生不断创造新的感染源,并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如“每周一展”,即在教室内开辟“优秀剪纸展示栏”,在学生评比的基础上选出优秀作品展览、存档、编集。
剪纸活动论文
学生从了解剪纸到学会剪纸,从学会剪纸到感悟剪纸,不但深深地迷上了剪纸,得心应手地剪刻出许多优秀作品,而且也从剪纸中受益非浅。
1、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要完成一幅完美的剪纸作品,都要精心地描绘、细致地剪刻、耐心地裱帖,每一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粗心,久而久之,学生都养成了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有一位同学叫严鹏飞,粗枝大叶,做事不沉稳。但是自从爱上剪纸后,他一坐就是一小时,他剪刻的作品构图新颖,刀法流畅,一丝不苟。一年后的严鹏飞同学与开学初的“猴子屁股坐不住”已判若两人了。学期结束“剪纸标兵”评选中他荣获“金剪刀”称号。我们还惊喜地发现,这位同学的语文数学作业细心多了,做题也难得有错了。他在“剪纸心语”中这样写道:“剪纸是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它能磨练我的意志,锻炼我的细心。剪纸促使我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通过剪纸,我们更自信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严鹏飞同学只不过是一个代表,很多同学在心得体会中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我们班的学风、班风已有明显好转,作业质量提高了,期末考试比期中考试进步了许多。在班级特色文化活动中,学校的规章制度、少先队文明号要求已经不用进行空洞的说教,在剪纸的潜移默化活动中,学生已自觉地变为行动,变为我们常讨论的剪纸需五“心”了,即“耐心、细心、专心、恒心、用心”。
2、触类旁通,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学习。
学生在以剪纸为载体的感染式教育中,自求上进已蔚然成风。我们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剪纸的技能,丰富课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验。①学生们在完成每幅剪纸作品后都写“剪纸心得”,久而久之,一篇篇感悟剪纸的日记、习作诞生了,剪纸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他们有亲身实践,有真实的心得体会。②他们触类旁通,联想到学好剪纸就要认真观察,认真学好美术字,写好美术字,写好中国的汉字要有细心、专心、耐心的习惯,于是他们就能自觉地掌握好每门功课,学语文、写作更认真了。③在每年的节假日来临之际,我们总要举行了送剪纸礼物的活动。如新年到了,教师节来了,重阳节等。学生把自己亲手精心剪刻的作品送给他人时,不仅作品要精致,而且赠送时也要注重文明用语和姿态大方,说话得体,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胆量与口语交际的好机会。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学生自觉地一次次修改稿子,一遍遍练习口语,在一次次送礼物的过程中,即使在陌生人面前,他们也能做到沉着大方、胸有成竹了,综合素质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第四篇:论文 浅谈儿童剪纸
浅谈儿童剪纸
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这学期我班开展的特色活动就是剪纸。通过一学期下来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很少,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使儿童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教室的墙面可以布置一幅典型的剪纸画,新年来临之际可以在窗上添有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各种区角内也可以放置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儿童剪纸作品。平时,还可以经常带领儿童观看一些我国着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二、激发儿童的剪纸兴趣孩子在生活中也许接触最多的剪纸就是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状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刚开始我就收集了这些“喜”字,并展示给儿童看。儿童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儿童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角内剪各种各样的窗花或其他作品。
三、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儿童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儿童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一次创作剪纸的教学中,我要求儿童来画一种小动物,这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引发了许多问题。很多儿童画出来的小动物都没有典型的特征,可以说是四不象。这也就充分说明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缺乏观察。因此我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在生活周围找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然后再来进行创作。第二次,孩子们的作品着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尽管线条上还不够流畅,但是他们都能够很准确的表现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你才能够创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后,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发现,孩子们每到一处都特别留心观察。有一次我带孩子在园内散步,走着走着,几个孩子就围在操场的一个角落观察着什么,当时我也没去问,第二天,有一个孩子就交来了一幅自己创作的作品——蚯蚓。我当时十分的惊讶,询问他为何想到剪一条蚯蚓,他告诉我原来他昨天在操场上发现了一条蚯蚓,一扭一扭的,特别好玩。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会观察了。
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的教学中,孩子们在小班、中班这两年的教学中对剪纸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会剪一些最基本的线条,所以我就让他们在这基础上学习剪图形。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儿童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五、多种教育渗透在剪纸教学中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每次剪纸前,我都要求他们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么,用什么方法剪比较合适,可以添加一些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建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学会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个目的性。当他们在剪的过程中,有时也往往会出现败笔,剪出的形象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这时我会让他来想象此时剪出的形状像什么,从而再来根据这个已有的成品进行创作,完成另一幅作品。这样既没有造成儿童的失败感,还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后,我请所有的儿童都来做小老师,一起来评价他们的作品,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每到一些季节或节日,我还让儿童剪一些有关这些主题的作品,增加他们对季节、节日的认识
六、将趣味性寓于剪纸活动中剪纸活动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因此我常在剪纸教学中插入一些小插曲,增加儿童的活动积极性。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儿童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
2、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由于技能的限制,儿童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如:剪蝴蝶,其中细小的部份:蝴蝶的触角,儿童很难剪出,所以指导儿童可以先用笔画出,再进行剪。有些面积大的物体,如:衣裙、房子,可指导儿童剪装饰图形或把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3、剪纸的作品可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鞋子、服装,可以玩开商店的游戏;剪的灯笼、窗花,可以做节目装饰。儿童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激发了儿童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让儿童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儿童的创造力,并且继承里中国的传统艺术,所以,我认为在儿童园开展剪纸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五篇:剪纸故事.反思论文doc
《剪纸故事》教学反思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剪刻出人物或事物的外形,对于学生来说, 这既是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抛开对称原理,依靠视觉和感觉对人物或事物形态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刻,尽量做到自然,流畅.并且让学生注意使用剪刀及刻刀安全。
在评价作品上,我也向学生提出了我的评价方向,制作态度认真的即制作奖,小组合作愉快的即合作奖,作品画面美观的即美观奖,与众不同又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即创意奖,激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件剪纸故事画。学生贴好作品后,组内互相评价,各组再评一评,“你(你们)觉得符合哪一项获奖要求? ”,各组选出一位代表介绍自己组的作品,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比一比哪个组说的故事最精彩,这样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制作的兴趣。
最后,我对学生的剪纸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双重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对学生积极尝试剪纸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引导学生将评价的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体现个性成分.各组能否保持环境的整洁,养成好的作画习惯等。
本课的不足是:
1、不能每个组都能上台表现,讲评时间把握不好,学生说得不够尽兴;
2、画面构图不够美观.剪刻的人物太小,花纹不
3、在示范时要画大图,方便学生观察剪、刻的过程及花纹图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