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

时间:2019-05-13 02: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

第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就给我们指出了德育的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唐代文学家韩愈说的:“文以载道”指的就是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个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阅读训练,传情悟道

指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提示:课文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写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义的感人故事。我们在阅读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的基础,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后来检查阅读效果时,我发现,学生通过对课文进行一番独立品味和深入理解后,能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有的同学说:“从第二自然段„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勤俭、简朴的老人。”有的同学说;“从第二自然段„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是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说明了老人喜欢海鸥,对海鸥有着无私的爱。”又有同学说:“第四自然段让我感受到老人把海鸥看做是自己的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还有同学说:“从海鸥„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动作说明了海鸥有灵性,对老人情义深厚。也有同学说“从„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可以看出 海鸥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在它们看来,老人就是它们的亲人,不能让别人把他带走,它们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学生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老人的无私付出换来了海鸥对他的依恋,从而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寄蕴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的明确,有的含蓄。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能突出表现索溪峪的“野”的几个句子 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

1、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2、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3、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4、索溪峪的山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5、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6、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横铲一脚,将上路拦腰截断。

学生品读完这些句子,自然就体会到了索溪峪独特的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对祖国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通过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渗透德育

让学生接触一个个高尚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情操来熏陶学生。我在教《梅兰芳》一文时,我对梅兰芳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他宁愿过穷困的生活。这对视艺术为生命的梅兰芳来说,不能演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梅兰芳却能在民族存亡关头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等情节进行细细分析,使一个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的崇高形象呈现在眼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彩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林海燕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我抓住课文中林海燕几次打电话给委托她买彩票的彩民前来领奖金的话语和彩民的冷漠回话让学生对比学习,把林海燕和彩民的内心活动从言行上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四、创设意境,激发感情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一些精彩片段,作绘声绘色描绘和渲染,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再因势利导地进行点拨,就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使之入情入景,产生强烈共鸣。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讲到当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着火时,我让学生进行想象,假如是你看到你的亲人面临危险,你会怎样做?有的说:“我会毫不犹豫地去解救。”有的说:“我会不顾一切地上去救助。”接着我继续问:如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不可以去救的话你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学生的回答非常的入情入理,等学生回答完后再让学生看课文第六、七自然段,作者的内心正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一来,学生完全体会到了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着火时的感受。到讲到第八自然段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表现,我先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有没被火烧过,比如生火做饭时,或没电点蜡烛时有没因为不小心而被火烧到。让有过类似情况的同学来说说他们当时的感受。然后再来看看邱少云的表现,此时学生已经深深地体会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得坚强意志。

五、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反复品味“情”之所在

语文课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入课本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为我们渗透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的思想观点常寄蕴在某些关键的字、词、句中,含意深刻,教师的点拨,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我在教《桂林山水》时,抓住了:水,“清、静、绿”;山,“奇、秀、险”的特点,进行反复点拨、讲解、品味。桂林的水,静,“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山,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样分析、点拨、品味,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通过交流读书收获、体会渗透德育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文章主题的领会,更是为了深化学生的思想。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比如学完了《七律 ·长征》这首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红军长征的目的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经过了11个省,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我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到我们的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要把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有的说“我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感受到红军战士把困难当成平常事看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的说“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这首七言律诗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显然,学生已被红军的精神感动了。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才能同步发展,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

第二篇: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1、在导入中、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得体的导入或介绍时代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骆驼寻宝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想成功吗?一个人若要成功须具备怎样的品质?《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贬谪、戏弄与侮辱中最后屈居斗室愤然写就的,昭示世人,明己心志。

2、吃透内容,挖准教材的“亮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该让学生通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冰心的《小桔灯》,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强项令》中让学生找出董宣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不难理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对于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4、捕捉引导、适时渗透,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如学习《马说》一课,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问:“你是否想成为千里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成为千里马,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虽然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们毕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直接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更实际地面对生活。

5、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6、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在教学中,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优美的音乐欣赏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更新靠的是真才实学,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7、指导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渗透美德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树立“大语文”观,活化德育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把德育落到实处。在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生活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今年的三八节我校搞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投稿十分踊跃。“妈妈,摸着你粗糙的双脚,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劳累。这一次为你洗脚只是女儿最小的回报。”“妈妈,我爱你,今天我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为你洗一次脚。”“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有点难过。我想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用我的努力换来你的笑容的。”一份份稿件都洋溢着对母亲的爱.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体现德育教学中的知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三、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语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要做到科学。科学就是要使方法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合乎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正面引导,积极启发,长期培养。合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就要因材施教,坚持“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必须合乎这些科学性的规范。

第二、教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教授性是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要做到讲事实、摆道理,把基本的思想品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明白和掌握,明辨是非,知晓善恶,懂得美丑。这就是“教”和“授”,没有“教”和“授”,学生就无知,而无知就难于立德、立美。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在教法上有教授的一面。但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实践,即行为习惯的养成。只知不行,只说不做,是谈不上有道德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思想品德要真正确立,必须有日常的行为锻炼,通过实践,把行为习惯化,从“他律”为主变为“自律”为主。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因为是“教学”,就忽视思想品德实践;同时又不能因为是“德育”,就不进行必要的教授,二者应相辅相成。

第三,集体性与个别性的统一。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面向集体,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正确的集体舆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环境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往往互相影响,甚至模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共同能够接受的东西,要提出统一要求,统一规定,统一行动,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受到应有的教育。但是,也不能忽视和偏废个别性。个别性就是在学科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有时是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培养,有时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只有坚持因材施教,顾及到个别性,才能坚持德育的集体性。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老庄镇李沟小学:程虹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昌吉州实验小学——黄赟梅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老师们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发挥学和

教师最大的优势,上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关键词 数学课堂 渗透 德育教育

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主题图,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图。主题图中包含多个信息,由情境引发出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由于主题图的信息在呈现形式上不仅有图画,还有文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同时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仪等教育。如:在教《分类与比较》时,可由明明的话:“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这一句话对孩子品德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二、利用练习题中的信息图创编故事。

故事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位置》时,可创编《小动物做操》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育学生有秩序地站队,认真做操。做守秩序,爱学习的

文明的好孩子。再如:在教《认识时间》时,可用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朦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觉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贝贝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从而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大量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如:在教《认识图形》时,可设计摸物体,说感觉,作拼答游戏,给物体分类,抽象形状等等,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谦让、学会助人为乐,学会挑战自我。

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照片,激励教育学生。

在教《

8、9的组成》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我就采用学校开运动会时的图片和饮料图的课件展示导入。师:瞧,大哥哥跑得真快,第一个冲到了终点;跑接力赛的大姐姐跑得多辛苦呀!所以李老师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香甜可口的饮料。数一数,有多少瓶?(生:8瓶)对呀,8瓶饮料要放在一个里,可装不下,只好用两个袋子来装,该怎样分装这8瓶饮料呢?这样,既渗透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渗透了爱心教育。

五、结合国家大事贯穿主题图,向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找规律》第一课时,今年是北京奥运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所以以奥运为主题,用小朋友喜欢的福娃带领同学们逛奥运乐园当主线,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连贯起来。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时,由问题29届奥运会将在什么地方召开引入。(学生发言)首先课件出示贝贝和晶晶,了解水立方和鸟巢进行爱国教育。再由爱国、爱家的思想渗透到欣赏贝贝和晶晶布置的奥运乐园。展示主题图的时,语言感悟福娃的热情好客。在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先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如果没有规律世界会怎样?是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不是,四川地震)。最后让学生当小设计师。(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四川的小朋友多么希望能穿上一身漂亮的校服呀。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请你们帮纺织厂的叔叔阿姨设计一匹图案排列有规律的花布好吗?)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的同时,又一次向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心渗透。

六.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文理 《中华教育纵横》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7。

〔2〕杨连生,梁海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2005、2.

第四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 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将一一讲述。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载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2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贾微微 语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的心目中,要处处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汇编)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霍海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按照我国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中学各学科都要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巨大的德育功......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德育在英语课堂教学渗透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探讨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可......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内容提要: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处于改革与开放的社会中,青少年面对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的......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汇编)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德育教育这一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教学的每......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陈行小学 路海霞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