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摇鞍镇乡完全小学
张宪强
7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邢台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2天的学习生活显得是那样短暂,又是那样的充实而有意义,疲惫中潜藏动力,忙碌中蕴含收获。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其实培训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别人的经验,博采众长,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快地成长,更快地进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飞跃。特别是方老师结合实际课堂实验操作的一些具体问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非常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下面就具体谈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认真备好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好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科学课的教学,你会感到每天都是紧紧张张的。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面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2、熟悉本单元教学内容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轻松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只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知道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
二、要准备好实验材料
1、要熟悉本校仪器室里的仪器药品。
由于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仪器室管理员,因此,科学教师熟悉仪器室里所有的仪器药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时清楚的知道哪些材料仪器室里有,哪些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准备。
2、督促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科学课准备实验材料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也有学生的准备。很多分组实验材料单凭老师一人去准备是很难完成的,那不仅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而且准备实验材料全由教师代替学生准备,效果也不会很好,因为那样相反让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
3、把自制的教具和实验材料存放在仪器室里,做到资源共享。
科学课的很多实验材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些材料不管是老师自制或是购买,我们用过之后都应该主动的把它摆在保管室里,以备下一年使用。每个人都把自制的实验材料放到仪器室里,做到资源共享。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科学课按照课标规定每周三节课,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比原来的自然课多了许多,要想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除了认真做好课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之外,还必须精心的组织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设计好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想办法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想尽办法设计好精彩的导入,导入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2、掌握好实验课教学的五个环节。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这就是一种科学能力,这就是一种科学素养。科学实验课教学,如果我们都遵循“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实验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的开放式教学,主张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小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感到新鲜有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这儿摸摸,那儿摸摸,或者就算在教室里上课,面对桌上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也会一会儿摆弄这个,一会摆弄那样的,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在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科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也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样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不管是上观察课还是动手操作实验课,都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俗话说“双手越用越巧,大脑越用越灵。”只有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扎实,对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才不至于囫囵吞枣,课堂效率也才会高。
(3)要经常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课的老师应该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比如:实验中注意爱护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实验结束后把器材整理干净等等。教师也要时不时的让学生学习实验规则,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
我们的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现在的很多课堂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讨论,实际上却不知道是不是在讨论课堂问题,因此,我们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5)注重对学生课外实验习惯的养成
科学课有些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短短40分钟内完成,比如《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菜豆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的实验、种凤仙花、养蚕、记录月相、观察星座等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都很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实验的检查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实验的习惯。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还需要我们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实验科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教学在师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效果。教师应当不断地去发现,及时地纠正,使科学实验教学不断完善,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要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兴趣既是培养学生学好科学实验课的基础素养,又是引领学生驶向科学海洋的开始。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的情感价值观,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因此,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教材中配套的实验教具,还要特别注重运用自制教具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创造便利的条件,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磁铁》一节导入新课时,笔者就出示了在课前用磁铁做好的一个会跳舞的“唐老鸭”(利用磁铁能隔物吸铁的性质)、会跳高的“米老鼠”(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性质)和转不晕的“鸽子”分别进行演示。教师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米老鼠为什么能跳高?鸽子为什么转不晕?它们又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制作活动,更多地了解磁铁的性质,从中感受到探究现实的喜悦和制作的乐趣。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前的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就有了第一手资料,对实验了然于胸。像郑板桥画竹只有胸有成竹,才能画的鲜活、画的形神具备!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三、要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例如,教授《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比较容易地总结出“燃烧需要氧气和可燃物”两个条件。但是对于“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燃点)”这个条件学生不易理解。怎样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我们没有采用指令性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学生:“可燃物在氧气中会自己燃烧起来吗?”学生回答:“不会,要用火柴点”。教师引导说:“点燃火柴,除了在火柴盒上划,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呢?谁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法?”学生经过讨论,想出了用放大镜照、钻木取火,把放有火柴的铁板放到火上烤。
为了让学生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科学道理,我们变以往的教师讲解为学生设计实验。教师问“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假如缺少了一个,燃烧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吗?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物品,自己设计出实验来研究”。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有的用杯子罩住燃烧着的蜡烛;有的用火柴点燃纸片后,用剪刀剪去烧着的部分;有的把点燃的火柴插进砂土或水里灭火;有的则向老师要二氧化碳气体熄灭点燃的蚊香。经过研讨,学生们不仅明确认识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自己总结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和空间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才能体验科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在上《蚯蚓》一课时,让学生带了小铁锹自己去挖蚯蚓,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自己去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体会蚯蚓的生活环境,他们甚至还能感受到蚯蚓对植物的帮助呢。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虽然很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实验是具有探究性的,它能使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独立操作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性的验证,自主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验是具有实践性的,它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些特点,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途径,从实验事实和获得的证据出发,形成科学概念,进而上升为科学规律,编织起科学知识的网络。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汉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2(05).[2]陈小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2011(11).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 要: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毫无疑问,学好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就要打好基础,而教师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习语文的各种能力。从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写作能力来探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一、扩大课外阅读量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佳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可以不求甚解,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对于文章的把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各专业领域书籍都要读,各方面知识广泛涉猎。但基本的前提是要读健康有益的读物,例如,四大名著、国学经典、唐诗宋词等。读的书多了,或者说阅读的文字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有效增强对文章的感知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增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等。
学习语言最基础的就是要识字认字。而广泛地阅读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大部分常用字、词、句等,通过阅读,这些字在其脑中一次次重复、重组等,会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记住字、词,而且这种重复使得记忆更加持久、牢靠。这是扩大课外阅读量的又一重要作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等。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或一个时代在一定时期的思想精华,这其中既包含知识,也包含为人之道等思想精髓,如《道德经》《论语》以及《中庸》等,或是经过前人总结概括出的知识,或是作者倾尽一生之力思考而成的警世恒言。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文化、习俗以及信仰等。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时常告诉学生读书的诸多好处,让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为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也可以利用零散时间为学生朗读书籍等。
二、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贯穿人一生的能力,也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能力。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可以自由地阅读,并且享受阅读的快乐。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大部分人是不具有这种能力的。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一个章节就简单总结一下,更不用说体会字里行间的隐藏内容了。所以说,先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先要承认阅读是一种能力。教师在讲课或要求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反复强调这一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简单地读几本书就可以办到的。在一般的教学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两种类型:(1)泛读。顾名思义,这种阅读方式主要是粗略地读,一目十行,通过找到关键词、关键句,然后将全文连接起来,提取中心思想;(2)精读。这种文章通常比较短,但是并不是很容易读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慢慢品读,体味词和词、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要特别注重细节,努力去理解作者在文章背后要表达的含义。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也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有些书,只需要泛读,如小说、记叙文等;有些书,则必须精读,如诗歌、词曲以及说明文等。所以,有些书越读越薄,即只提取读者需要的信息,当然也必定会丢掉一些知识,以便节省时间读更多的书;而有些书则越读越厚,在阅读的过程中由点及面,将知识展开,因此越读越厚,这样下来读一本书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学到的内容却胜似好几本书。两种不同的方法,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只是应对不同的书籍分别对待。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需要不断地训练,持续的积累。
三、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一般来说,成为一名作家,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即天赋、训练、阅历。天赋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一般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天赋从小就开始培养,使得天赋更有效地发挥;此外,还需要后天的训练,一般是写作风格的塑造以及一些行文技巧,如各种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最后,还要有丰富的阅历。艺术源于生活,作家进行创作,一般都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还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或价值观。就算是科幻类作品,也一定不会完全脱离现实社会。以上是成为作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作为学生,要求自然不必像作家那样严格,但是给老师以及家长的启示是要培养孩子的写作技巧,让孩子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写作的技巧,学校一般都会着重教授,但是缺少在实践中教学以及让孩子在切身感受社会的过程中自我感悟。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书,多学习,感受不同作者迥异的写作风格,同时还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其走出教室去体验生活。而家长则应该让他们走出襁褓,自己感受世界,为孩子创造更多心灵碰撞的机会。
总之,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督促学生在尚有空闲的时候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实际上,读的书越多,看书的速度就会越快,因为从书中读取信息的速度更快,这说明阅读能力变得比以前更强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一个人读的书多了,在进行写作时自然会去调动相关的词句等,东一句西一句,虽然写下的是别人的,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当它们被忘记,而在模糊的记忆之上又去创造新的词句时,写作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了,这实际上就是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张洁.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D],2009.编辑 薄跃华
第四篇:科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南城中心小学
柴涛勤
当前使用的《科学》教材中编写了很多与教材理论知识紧密相联的实验教学操作内容,这些实验操作内容是由相关专家、学者精心设计的,其设计内容十分科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和借鉴性,非常适合当前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深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必要和重要性所在:即它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动脑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索科学奥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可激发广大小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尽快成为“小科学家们”和“小发明家们”,而且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我们国家能在今后培养出更多的研究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来说也是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
当前,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科学》这门课在教学和实践上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但是,瑕不掩瑜,笔者在通过与其他兄弟学校以及同行的一些交往中,也或多或少地发现了在《科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学校把它当成一门副课、有的学校缺乏专职教师、有的教师重讲轻做,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得不到我们教育工作者重视和纠正的话,势必会影响到《科学》这门课在今后的良性、健康发展。
现在,我列举我所知道的在当前《科学》教学中所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由“教育部”所规定的《科学》这门课必须由学生参与、完成的“实验教学操作”任务在不少学校的《科学》教学中沦为一个形式,变作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参与、思索、实践和科学探索,只是成为被动的“看客”和“接受者”。这种情况如若蔓延、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没有将“教育部”的关于《科学》这门课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其不利影响和危害性将不言而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实验器材的欠缺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科学》任课教师,深知不少小学在《科学》教学方面存在着实验器材的严重不足:如有的农村小学由于经费紧张没有实验室更谈不上拥有实验器材;即使有些学校条件稍好,拥有实验室也配备了相关器材,但许多器材都是90年代配备的,老化而且破损严重,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材。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许多“科学实验”教学无法展开。
2.教师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所存在的在安全和实验物品损坏等方面的担忧,导致我们的许多教师《科学》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知识灌输”和自己操作、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平时很少能近距离看到实验仪器,更谈不上亲自动手触摸仪器进行实验实践操作了(当前,只是由于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形势所迫,在某些时候,教师才不得已让学生进行某些简单实验操作)。由于学生平时进行实验实践操作较少以及教师对进行学生实验操作的种种顾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极差,而且当前不少教师课时任务繁重,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宁可选择“演示实验”也不愿让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操作。
3.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繁杂的体力劳动
大家都知道,农村小学一般都没有专职的《科学》实验员和仪器管理员,绝大多数学校多由《科学》任课教师兼任,这就导致学校往往在安排工作时没有考虑的任课教师工作量。教师若要就理论知识开展实验教学,首先要提前布置任务、准备场地、整理大量的实验器材、还要进行仪器检查、检测等工作。而且,在实验教学过程时,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教师带来新的烦恼。最为麻烦的是实验课上完后的结束工作,首先要将归还的仪器精心清理,而且实验室的清扫、整理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此外还要负责相关报表的填写,如仪器借还登记表、实验过程登记表、实验安全报告表等,这些事物综合起来劳动量大而且难以得到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认可。我个人认为由担任几个班或几个年级《科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兼实验员和仪器保管员,身上的担子是相当沉重的。
4.评价机制的影响
当前,有些学校为了在乡镇考评中排名前列,规定教师所担任学科的多少 按每学期的考试成绩排名,若排名倒数一、二的不仅在教学上受到处罚而且会在经济上受到惩罚(有时不管学生考多好,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也有可能排倒数第一)。一个乡镇只有那么几所学校,为了能留在较好的学校、享受较好的教学资源,不少教师只好一味追求分数、排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和习题答案,而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与考试无关的实验教学,这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轻视《科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从而不利于《科学》课的整体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个人认为应科学规范学科排名机制,教师学科动态测评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就评为成绩合格,合格就不受批评惩罚。唯其如此,教师才会挤时间,花精力,科学规划、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和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师考评成绩合格,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活动。
当然,“小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多方面造成的,如还有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水平、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标准等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面遇到的困难就会一定得到圆满的解决。
下面我想就推进“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1、切实提高“科学课”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全力推进“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科目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专业水平和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其次,从业教师应当时刻留意深钻教材、认真备课,透彻了解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意图和目的,从而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若如此,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从而在较为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前,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指引下,《科学》课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专业知识功底深厚、教学技术精湛的骨干教师,这为我们大力推进“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当然,作为“科学”课教育和实践者的我们,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要具有淡泊名利、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要树立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终身奋斗的高尚 情操和品德。
2、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 众所周知,《科学》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包含着语文、数学、生物、地理等许多其他科目的知识内容,单凭一张试卷的分数来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的最终评价机制是不科学的,考分高的学生不一定就具有很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因为当前“科学”科目的考试内容大多为书本中的知识、概念和一些平时做过的练习内容。而教师为应对、完成上级布置的教学任务和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就不得不要求学生在考试时死记硬背有关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而轻视或甚至放弃在考试中分值比重不大的实验探究内容。这样,就会势必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于“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实教育部门所制定的任务就成为空话。那么,如何扭转这种不利于教师、学生和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呢?就我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推进“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展开。在试卷考评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规定一个合格的波动范围,只要其成绩达到了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就可规定为合格,而且对相关学校和教师不应就成绩来排定名次,对合格而名次在后的教师也不批评、指责和惩罚。这样,教师就不会花过多精力来争高分、抢第一了。果其如此,教师就会依据《大纲》要求,重视和精心设计一堂“实验操作课”了。我想随着相关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的制定和实施,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热情和力度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也会在平时抽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索,这样就会使人人得到进行实践参与的良机而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下去,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索的欲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一定会获得全面的发展,《科学》科目在教学方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理核算小学科学课教师在实验教学操作方面的劳动量,进一步激发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操作”方面的热情
农村小学,由于在教师资源方面的不充足,常常导致一名教师身兼数职。当前,在许多农村小学,《科学》课的任课教师除要进行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要 进行实验操作、仪器管理甚至还要肩负其他科目的教学。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使得许多科学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之外无暇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当前的评价机制中也没有对这些额外劳动量的认可和评估,这无疑会导致广大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热情的降低。因此,对于这些额外劳动量的认可和针对其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在当前就显得不是没有必要了。承认这些额外劳动量并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关核算机制,势必会激发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热情,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这部分劳动操作价值的重视。而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必定会给学生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正常和良性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
4、创造条件,全面落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全面落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关键在于我们《科学》教师。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探索,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不要担心、害怕学生在操作中的失败,要多激励、鼓舞学生,努力让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其次,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身边拥有的现成材料自制一些方便、实用的教学器具来弥补实验器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此进行相关“科学实验”的探索。再次,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科学实验探究”(如教室理论讲解、实验室实践操作、校外实地考查、家庭亲自观察思考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科学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当然,推进“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举措还有很多,如制定、落实“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教材实际给每位教师和学生颁发《实验操作指导》,建设合格实验室、配置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操作人员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观点和见解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其中肯定存在着一些偏颇和不足之处,望同仁和广大教学、教育工作者不吝指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旺、关键在人。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小学《科学》课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更加灿烂。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小学美术课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现在的学生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美术课标》上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于是在美术课上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启发、体验、欣赏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因此,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