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时间:2019-05-13 02:5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第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我校自2003年以来开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深入了解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铺路石,她将引领学生找到民族智慧的宝藏,豁达心胸、开拓眼界、滋养性情,有利于成长为融汇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民族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促进其主动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此我在课堂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一、结合数学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以数学教材的体系为主线,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圆周率,然后向学生介绍,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是多少。然后向学生出示“你知道吗?”:约2000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通过这段话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时再向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圆周率的历史、古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圆周率的计算历史、祖冲之的生平及故事等。下一节课我又组织了一节汇报课,学生们个个踊跃发言,积极汇报。同学们在交流与汇报中不仅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和圆周率的计算历史,更体会到了我们古代数学家的伟大和他们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成就。再比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向学生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通过这样的介绍和研究,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数学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在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活动情感,才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找到了枫叶、蝴蝶、衣服,特别是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剪纸、脸谱、风筝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这时我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教育。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然后展示他们的剪纸和脸谱作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还是《圆的认识》一课,课的最后,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认识生活中的圆,月饼、圆月出示后告诉学生圆不仅是一个几何形体,在传统文化中圆还含有团圆,美满的美好寓意。

三、通过数学习题使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明史的传播起很大的作用。”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与古人一起经历了„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像„鸡兔同笼‟这样经典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同学们不妨上网或到阅览室查查资料,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一起遨游数学的海洋,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慧。”

这是我在教学思维训练“鸡兔同笼”时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部分数学题目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是流传于世的千古名题,如“鸡兔同笼”、“长绳测井”、“藏题诗”等。通过对此类有趣题目的解答,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结束“鸡兔同笼”这一课时以后,我又找了几个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数学题目,再加上学生们查到的一些题目,上了一节拓展课,如“一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5尺;若将绳5折测之,绳少1尺.求绳长和井深!”这样的“长绳测井”的题目,如藏题诗“李白大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花和店,喝完壶中酒。试问壶中酒,原有多少斗?”和“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每人一个多一个,每人两个少两梨,几个老头几个梨?”等,此类题目都是千古流传的古题、名题,集古文或诗歌与数学问题于一身,学生在题目的阅读理解和解题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索交流中兴趣盎然,也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丰实,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教 学 论 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大了。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总觉得经典文化教育应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和数学学科联系不大。但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感受到经典诗歌中还是有很多内容和数学有联系的,特别是数字诗歌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独特的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 教学情境的引入要具“传统味”

数学的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探索。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时是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进行引入的。因为低年级的同学年龄小,听故事是小孩子最感兴趣的事了。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受故事里蕴含的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道理。同时也为引入《分苹果》这一课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数学实践活动设计要具有“传统”特色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而数学活动在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还发现,巧妙的设计还会成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生活中的大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这一单元《拨一拨》中,学生很系统地了解了计数器。但对于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中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的表示数的方法。但我想,算盘作为一种古代发明而今天仍在使用的工具来说,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于是,我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有关的知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算盘的产生

2、算盘的发展

3、算盘的结构

4、如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调查,学生不仅了解到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器,它还享有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这种起源于古代的计算工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充分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三 利用“传统”文化巩固练习

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一定会得到很有效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巩固练习环节,传统文化的渗透更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年级上册有“1至10”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这段内容因为一年级学生可能早已接触过,但学得不是很深入,我们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在强化练习中,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一去二三里》适时组织学生诵读,通过这首“具有音乐感且朗朗上口”的诗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数兴趣和能力,为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而且还丰富了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

总之,把传统文化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的方法有很多,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更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篇: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摘要】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关系的思考,指出古诗文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诗文教学

关系

策略

一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般而言,它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未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离骚》、《登高》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表现为积极处世的价值取向;《山居秋螟》、《归园田居》则蕴涵了宁静淡怕的隐士情怀,代表了旧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过秦论》体现了注重仁义、强调德化的古代政治文化;《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道德价值判断和对英雄的审美认识;《师说》阐释了尊师重道这一优良传统;《崤之战》涉及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古诗文中蕴含的大量传统文化现象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获得各种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各种文化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深层的文化、精神文化情感。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是中华几千年的文章中的精品,完美的形式中蕴含的是最优秀的民旌文化精神。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与民旌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畅游在民旌文化宝库中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过程。我们对中华民旌以仁为本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矢志爱国的精神,敬老爱幼、诚心待人的美德,尊师重教的传统,注重慎独自爱的个人修养等文化传统的了解大都是从古诗文的阅读中开始的。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第一要善于挖掘。如前所述,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古诗文篇目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把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掘出来,并渗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不但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培养起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词人在如此江山、英雄淘尽背景下的个人境况。但对词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中的“多情”二字是否含有另外的深意,学生对此也莫衷一是。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运用评价要知人论世的原则,进行深一层次的探究,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情”二字当然不只是单指男女情感,词人在词中更多的是抒发对自己大半生来一心忠君报国、大济苍生却又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接下来的“人生如梦”所抒发的就更不只是词人的消极情绪,而是词人所体认到的那种人生尴尬。至于词的内涵所触及到的宇宙与人生,永恒与短暂的哲学命题,就更值得我们深入发掘,以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让他们在更深的层次上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二要注重熏陶。选入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古诗文,都是大师、巨匠们的心血之作,文中流淌着他们真实的感情,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思索。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应该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而不能是灌注,或贴标签似生拉硬扯。我们要注重情感与心灵上的熏陶渐染,要善于引导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我们让学生走近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陶渊明,理解什么是高洁;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总之,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体悟,并在熏陶渐染中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实现文化的传递。例如,为了使学生能深刻领悟《项脊轩志》一文中所流露的那种深情,教师可以抓住文中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这棵枇杷树是我亲手种的还是妻子亲手种的?讨论的结果,虽然两种意见参半,但有一点却达成了共识:作者正是因为触景生情,才在文末写了这么一句。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再让学生反复诵读“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就更能使学生在熏陶渐染中,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所寄托与蕴含的精神生命和文化底蕴。

三结语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就是在语文文化中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本文通过对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探求,来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使古诗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使古诗文教学成为陶冶人性、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文化过程。总之,古诗文教学应固传统文化之“根”,求新文化之“源”,立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当然,本文只是笔者对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的一点粗浅看法,论述中肯定还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及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4]杨邦俊《传统文化与语文的人文内涵》。教学月刊,2002(7)[5]储建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反思》。河南教育,2005(5)[6]杨生栋《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语文网 沈阳市苏家屯区葵松路18号青松中学 汪威 邮编110101

第四篇: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

王晓敏

关键词:传统国学《三字经》

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生字教学

课文教学

作文教学

活动中寓教于乐

内容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国学《三字经》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大放异彩,引领着华夏的民族精神,带着无穷的智慧绵延千年,为世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正文:

传统国学《三字经》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大放异彩,引领着华夏的民族精神,带着无穷的智慧绵延千年,为世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虽然有的学校也掀起了这种热潮,可我感觉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没有融入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早越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植根于新一代青少年心中,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更行之有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在生字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例如教学“孝”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了生字,还得到了一次德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在家里》一课中,因为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家庭充满温馨。由此我引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学生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还懂得了孝敬长辈的道理.二、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教学有两大目的:一是培养人的品德。中华乃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三字经》在培养人的品德方面是最好的教材,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二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指学了语文后会思考,善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把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渗入到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去。

如《四季》一课,这篇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因课本贴近生活,上课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时时闪现学生的智慧,精彩百出。由此我引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学生们学得快乐、理解得容易、记得也快速。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真把握每次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时,我就会要求学生写随笔,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一文中,我设计了一个版块“说出心中的话”:如果母爱可以用钱来衡量,恐怕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还清。请同学们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告诉大家,可以对别人的妈妈说,也可以对自己的妈妈说。通过同学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背诵 “香九龄,能温席”,这不正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取到的效果吗?

四、在活动中寓教于乐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毕竟受到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的限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通过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传统文化。本学期,我校已把《三字经》作为本校晨诵内容,为了开展好晨诵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背。背诵中积累语言。《三字经》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要求学生每节课背诵三至五句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个人积累一段时间以后,我会在全班举行背诵《三字经》的比赛活动。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背诵积累语言,为“悟”和“用”打下基础。

(二)悟。悟中领悟道理。悟是诵读《三字经》的核心。学生有了积累,还要明白这些语言中蕴含的道理,领悟了道理才可以学以致用,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悟,主要是通过每堂校本课的前十分钟的活动来实现的。每堂课的前十分钟,班上的同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大家阐述自己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

(三)用。用中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用是诵读《三字经》的实际价值。指导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之道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比如:通过“教之道,贵以专”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通过“融四岁,能让梨”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对朋友、同学互助友爱。

(四)演。在学校通知让每班准备艺术节节目时,我毫无疑问地选择了《三字经》表演,并把《三字经》编排成了舞蹈,用舞蹈来诠释孩子对《三字经》的理解,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小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是让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帮助学生丰厚文化底蕴,积累精妙语言的有效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对民族精神的领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下,通过任课教师的不懈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传统文化的文明之花就一定能开遍小学校园!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重拾中国传统节日内容,珍贵的民族文化,立足我们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曾这样分析节日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生活才有意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负载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最富有诗意的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理解文学进而理解人生、社会、生命和历史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更应该担任起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但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对这一传承的责任淡化了,甚至疏忽了。殊不知,语文教学传承着节日文化,而节日文化又促进了语文教学,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生活化,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仪式、意义十分陌生,甚至一无所知。节日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就是吃喝玩乐。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己经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我们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时要突出春节辞旧迎新和祝福团圆平安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践行文明、谦让的礼仪规范。突出清明节“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感恩思源,通过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突出端午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突出中秋节的团结、喜庆丰收的主题,了解“和”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健康人格;突出重阳节感恩父母、敬老孝亲的主题,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美德,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现有教材中尽管传统节日的题材数量不是很多,但仍然可加以发挥,抓住机会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古典文学中常涉及节日,往往节日是诱发作者情思、体验的导火索,典型的即是春愁、秋思。节日是作品的背景,因此教学可通过体验节日,进而赏析节日与诗人情感的联系。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初中生对中秋节的吃月饼、团圆含义很熟悉。教学可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热身”,引出苏轼是在离开弟弟苏辙七年后的中秋之日写的,埋下伏笔,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的?等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浓厚的团圆、事圆、人圆的意味,对照诗人现有的境遇,词作中才有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绪。

语文教材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采桑子 重阳》、《醉花荫》等诗词,都是关于重阳节的,而相对于端午、中秋、春节,学生对重阳节的认识就非常模糊,观念也相对淡薄,因为生活中,重阳节已经淡出全民节日活动的视线。那么这时,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传统节日文化,从而加深学生乃至社会对这一传统节日的从新重视。再如,在讲授现代文《端午的咸鸭蛋》、《春酒》等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文章中讲述的各地节日特色,来丰富学生对节日传统和节日文化的认识。

在教学汪曾祺《端午的咸鸭蛋》,适逢端午,家家吃粽子。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导入,引出汪曾祺在文中谈到的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习俗。在体会了作者借端午习俗抒发浓浓思乡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各地端午习俗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端午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2、将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活动中

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话题来启发学生,让节日文化走进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走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常语文活动包括辩论会、演讲会、写作等。教师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或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动口、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既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_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所注重的。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春节是亲情融融的日子,如果给远在外地没能回家的亲人打电话、发短信,你想怎么说?若是制作贺卡的话,你会写上怎样的贺词,用上怎样的诗句?再比如,举办清明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跟清明节有关的文学作品、经典名句、音乐、各地的清明风俗等,并在班级汇报各自成果,接受同学、老师的提问。在真切的节日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在每逢节日来临之际,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节日诗词朗诵会,古诗情景剧表演。如清明节“清明雨祭先烈”;端午节“粽叶飘香,怀念屈原”;中秋节“与月相邀,喜迎中秋”……学生在朗朗诗声中品味经典,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3、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为了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少的缺陷,语文教师还应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教师首先应广泛搜集一节日为题材的名篇佳作、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如丰子恺的《过年》、钱钟书的《辛巳除夕》等。其次,在课后阅读训练中增加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多设计与节日内涵有关的练习题。比如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要求学生收集、诵读有关中秋赏月的诗文,在同步训练中选择《中秋咏月诗三首》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设计与中秋节“月圆人园事圆”的精神内涵相适应的题目。

我们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憧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重拾这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立足我们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让我们的学生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透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我们祖**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的豪迈雄奇,从而培植一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肃州区泉湖学区四坝小学 毛桂琴 邮编 735000 电话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范文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吕奉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

    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科右前旗古迹小学教师:祝凤宇 目前,全国许多小学都已经将经典诵读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的尝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的尝试“生本教育”是华南师大教科所 郭思乐教授创立并倡导的。强调生命的意义,回归教育的本源。一切以学生文本,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

    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八里庄小学侯俊芬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精选5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使国学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扬,同时对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本文通过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如今,外来文化已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