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2 22: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篇: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科右前旗古迹小学教师:祝凤宇

目前,全国许多小学都已经将经典诵读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学习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数学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了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能灵活运用其古代数学知识教材,如《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圆周率的计算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我们学生重视、传承与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学习传统文化,能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状态。在科举时代,基础教育读物也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工具性和传统性。这些经验和资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帮助。在中国,“文化”亦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汇,其涵义为“以文教化”,侧重的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精神领域的活动。这一功能在今天更多的是依赖教育机构来实现。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们浸润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成为了我们德育工作永不枯竭的教育素材。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小学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即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大中华文化底蕴。

二.在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进入课堂的基础上,学校还在将中华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学生德育实践,营造校园人文氛围上做了不少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学生活动方案和效果反馈,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探究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核心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辅助学生形成道德判断力和优良品质。”课题组通过对中华传统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梳理,让学生理解和实践由传统道德和公民道德所组成的公共道德,进而培养学生解决现代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以课程教育、道德体验、管理支撑为主要发展方向。课题组全方位、多元化地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哲学思想、古典艺术、科技文明、节庆风俗、礼制典籍等等。同时,学校发挥已有的道德体验优势,在民族节日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节日所蕴涵的中华伦理观念。正如人的知识储备需要以终生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一样,人格的塑造也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即对祖国对民族的自信自豪,对家庭对社会的感恩情责任心,以及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律自立自强。这三方面德育目标的达成,则有赖于寻找到一条符合高中生成长期认知特点以及接受心理的有效实施途径。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单纯的说教和灌输都不可能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而必须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创设具体可感的体验式的德育环境,从这一角度而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的因素之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们浸润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成为了我们德育工作永不枯竭的教育素材。感恩心理,不仅仅是懂得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更包括了对自己的生命之根(家族历史)的了解,拓展开去,是对中华民族重伦理亲情的传统的认同。适合培养感恩心理的课程比如说《民族节日》这一章节,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课堂讨论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族亲情纽带的民族心理,通过课外向父母长辈了解中国人从前过节的习俗,进而学习制作一些过节应景的手工艺品或点心小吃,来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沟通。自强自立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观念中,一个人的理想人生轨迹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的实际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适合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的课程比如说《古代教育和科举》这一章节,由古人将科举入仕作为报效国家的唯一途径引发学生对今天如何做社会的有用之才的思考,实现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需求的有机融合。

三.传统文化教育课有利于展开贴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人格教育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浸润的过程,传统文化的元素充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的源泉。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利用好这武库与土壤,从学生的接受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的人格养成获得一种可持续提升力。总结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文化课程中富于生活气息的文化现象最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产生对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认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生发升华;三是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的德育活动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教育效果,并在增进亲子沟通方面产生双赢的效果;四是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制定明确的自我目标计划,使得德育目标落到实处;五是要有意识地整合社区资源,为学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我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本身就具有综合课程的特点,它融合了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的元素,但又更深入了一个层次。比方讲文学,不是条块分割地讲诗歌或小说,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立足点俯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着重的是让学生传承千百年来不息的人文火种。比方讲历史,不是单纯地讲历史上的朝代更替,而是着重于各个朝代的文化现象与特质。此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俗文化等内容更是将生活的活的细节引入课堂,在一种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情趣。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内埠镇初级实验中学

2012年10月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势在必行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埠镇中心校1.内埠镇中心校的历史背景

学校创建于1951年,办学历史悠久,学校虽然地处偏远,条件比较差,但是校园内林木葱郁,干净整洁,校风优良。

内埠镇中心校的办学思想,是“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成名”。因为本地经济条件很差,交通也不够通畅,没啥经济来源。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扔到学校,就出外打工,于是本校很多留守学生。有一年留守学生的比例竟然高达70%。很多家长都是开校时,把孩子送到学校报名,连孩子的班主任是谁都不

清楚。然后就提着包出门打工去了,电话也很少打回来,更别提管理孩子的学习和平时的思想教育。有的孩子没做完假期作业,老师就请孩子必须做好了假期作业再来报名,竟然出现了被家长谩骂,威胁,状告到上级部门的情况。更有甚者,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夫妻两地分居,有的孩子的父母就离婚了,竟然出现互内埠镇中心校是内江市东兴区比较偏远的学校,距离内江城35公里,再加上本校没有任何外来的经济资源,老师的待遇也很不好。部分老师根本不想在本地呆下去。因此部分老师的思想不够稳定,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属于散养状态。于是学生中出现了逃学,打架,上网,谈恋爱等等不正常现象。老师心里急,家长心里也急,政府更急。这个问题究竟怎么才能有改善呢?

2.传统文化的孕育过程

推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不是偶然的。这条路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是逐渐变清晰的。狠抓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校长建立了我们学校良好的人事关系,推行了“团结一致的领导集体,和谐的干群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协作的同学关系”的管理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的校园,从而达到了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本校的爱心志愿者在为贫困孩子做爱心宣传过程中,谈到了少年强,则国强。谈到现在社会不缺“人才”,而缺少真正的“人”。其中探讨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人”呢?具体谈到了孔子说的:仁(换位思考)、义(责任心)、礼(自我节制)、智(学习力)、信(诚信)这五项人的基本素质,也叫人格——做人的资格。谈到了目前离婚、重症病、犯罪人数正逐年上升的现状,并指出这正是个人、家庭素质教育的不足所引起的。朱斐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部分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老师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部分学校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很不够。

在探讨中得出,必须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指出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于三点:一是智慧的文字,要重在实践力行;二是好习惯要长时间的培养,不能中断;三是身为老师与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带好榜样。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新店中心校的推行

一.让学生学习,诵读,熟记,熟背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语句

1.背诵。理解,检查

任何活动,有了布置一定要有检查。开始,我们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背诵《弟子规》,我们学校的早上8点到8点20分,让学生大声朗读,背诵。

背下来之后要加深理解,于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或者语文老师,每天都在黑板上或者公告栏上写上一些经典句子,然后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就根据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去讲解,再结合身边每天发生的小事,让学生评论评论,理解完了再加以记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种,全班学生一起背诵。第二种,接龙比赛。第三种抢答。第四种,写读后感。第五种,学校广播里,播放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经典的诵读。

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每个班级是不均衡的。有的老师的认识也不够,因此有拖拉,散漫状态。很多人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其实啊,一个人思想不纯,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啊。大家请看,牢房里的罪犯,智商应该不错吧,可是却用那智商去犯错,去做坏事。可见,2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学校在现在的工作中,主要抓好班主任工作,非做到落实不可。

2.质疑,说服,认可

很多家长,很多学生,乃至部分老师,都认为学生到学校来,学习是第一重要的。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不重要。还有的老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孝和感恩教育,这应该是家长的事情,不关我们学校的事儿。还有的认为,古人的思想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由于种种原因,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时断时续。

针对以上的想法,大家有必要说服,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中国文化的大部分精髓,都在古代的传统文化里。在吸收的过程中,要采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辩证式的吸收方法。何况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中也提到“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而这个传统文化推行,遵照的就是“以人为本”

(2)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解决尊敬老师的问题。

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动不动就是状告啊,赔款啊,打官司啊,这些现象很容易影响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导致很多老师不敢管理学生。可是严师才能出高徒啊。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就用传统文化。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能很好地尊师重教。

(3)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解决情商问题,这是我们当前学生中很大的问题。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现在的孩子,不是独生子女,就是父母出外跟随爷爷奶奶,有点娇生惯养。很多时候都非常自我,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关心自己吗,很难关心别人。于是与父母之间的爱的纽带没建立起,与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没建立起,对人不感激,没有感动,也没有啥感悟,做事不努力等等。而这些现象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好的。如果学习了传统文化,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4)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开家长会

现在的家庭教育是一块缺失的土地。很多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可是方法不对,除了苦口婆心的数落,除了打骂,就别无他法了,于是就想推给老师教育。我校在开家长会时,就曾经给每个家长印发过有关传统文化中怎么教育孩子的篇目,重点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指导。

三,创新方法

我校不仅是早读期间读传统文化的经典,在课间广播朗诵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学校的每间教室和学校的公共场所张贴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还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1)充分利用学校每周星期一的早会集合。每到星期一,不是夏太辉校长亲自指导,就是政教主任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评价自己的行为。

(2)充分运用每个班的班会。围绕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某个内容,展开各种班会。要么是每个班的班长写计划,要么是每个班的班主任写计划。然后由学校的政教主任统一查收。

(3)开展与传统文化教育感悟的作文比赛,并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奖励。当然,我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伟大的智者们积累了许多宝贵

3的人文精神的经验。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只要我们捡起遗失已久的宝贵的传统文化,把仁、义、礼、智、信重新在我们下一代中树立起来,相信社会会越来越和谐。同时,当一个孩子有以上品德时,学习力也会越来越增强。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诵读圣贤经典,让他们耳濡目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成功的人生。

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势在必行,早进行,早受益。

附:一张一个星期的学生自测表: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班别:姓名:

小朋友:家人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们。想想我为家人做了多少?记得每天都要做哟!

注:好(√)一般(∆)差(O)

一、起床之后 不让父母着急

□□□□□□□

1、闹钟一响,我马上起床。(朝起早 父母呼 应勿缓)□□□□□□□

2、我自己折被子。(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3、向长辈请早安。(晨则省 昏则定)

□□□□□□□

4、主动刷牙洗脸。(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5、自己穿好衣服。(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

6、穿衣整洁大方即可,不挑名牌与奇装异服。(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二、力行学文

□□□□□□□

1、出门前向家人告别。(出必告 返必面)

□□□□□□□

2、路上见长辈或老师主动问好。(路遇长 急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

3、在校与同学团结友爱。(兄道友 弟道恭 事诸兄 如事兄)□□□□□□□

4、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或作笔记下课再请教老师。(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

5、老师所教内容,自己懂的如果其他同学请问要耐心讲解,别人会的而我不会,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6、说话要诚实谨慎,守信用。(凡出言 信为先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

7、不给同学起外号或说不文明语言。(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

8、赞扬别人的优点,不评论宣扬别人的过错、缺点。(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 即内省)

□□□□□□□

9、与同学互相勉励进步,同学朋友有过错,找时机悄悄地提醒。(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扬善于公堂 规过于私室)

□□□□□□□

10、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与同学不打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身有伤 贻亲忧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三、回到家 把快乐带给家人

□□□□□□□

1、一回到家,会跟家人问好。(出必告 返必面)

□□□□□□□

2、将鞋子摆好,不乱丢。(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3、把书包放在固定位置,不乱丢。(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

4、家有保姆、工人,不当少爷、小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

5、随自己能力,帮忙做家务。(亲所好 力为具)

四、做功课 不增加家人负担

□□□□□□□

1、不看电视,主动做功课,不用人催。(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

2、没有一边做,一边玩。(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3、书放正,人坐正,字写正。(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4、做完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

5、做完功课,收拾好书籍文具。(列典籍 有定位 读看毕 还原处)

□□□□□□□

6、整理自己的房间,使房间整洁、卫生。(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

7、选择益智、提升道德品质的课外书,不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各种污染心志的书和电视节目。(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怀心志)

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 让他们欢喜

□□□□□□□

1、拿拖鞋、倒茶水。(冬则温 夏则清 亲所好 力为具)

□□□□□□□

2、拿联络册给父母看,分享在校发生的事。(闻誉恐 闻过欣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

3、父母打电话或处理事务时不打扰(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六、吃晚饭 全家和乐融融

□□□□□□□

1、帮忙拿碗筷、端菜。(亲所好 力为具)

□□□□□□□

2、请长辈先用餐,自己再开动。(或钦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

3、不挑食、不多吃。(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4、夹菜给长辈。(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5、饭后帮忙整理。

七、玩游戏 兄弟和睦

□□□□□□□

1、做完功课再玩游戏。(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2、跟兄弟姐妹一起玩。(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3、不争吵。(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

4、玩别人的玩具要征得同意。(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5、游戏后主动收拾。(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八、睡觉前 让父母放心

□□□□□□□

1、睡前先将书包整理好,再上床。(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

2、小学生九点以前要上床睡觉,初中生也要尽早休息。□□□□□□□

3、睡前向家人道晚安。(晨则省 昏则定)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教 学 论 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大了。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总觉得经典文化教育应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和数学学科联系不大。但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感受到经典诗歌中还是有很多内容和数学有联系的,特别是数字诗歌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独特的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 教学情境的引入要具“传统味”

数学的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探索。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时是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进行引入的。因为低年级的同学年龄小,听故事是小孩子最感兴趣的事了。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受故事里蕴含的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道理。同时也为引入《分苹果》这一课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数学实践活动设计要具有“传统”特色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而数学活动在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还发现,巧妙的设计还会成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生活中的大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这一单元《拨一拨》中,学生很系统地了解了计数器。但对于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中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的表示数的方法。但我想,算盘作为一种古代发明而今天仍在使用的工具来说,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于是,我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有关的知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算盘的产生

2、算盘的发展

3、算盘的结构

4、如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调查,学生不仅了解到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器,它还享有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这种起源于古代的计算工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充分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三 利用“传统”文化巩固练习

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一定会得到很有效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巩固练习环节,传统文化的渗透更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年级上册有“1至10”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这段内容因为一年级学生可能早已接触过,但学得不是很深入,我们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在强化练习中,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一去二三里》适时组织学生诵读,通过这首“具有音乐感且朗朗上口”的诗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数兴趣和能力,为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而且还丰富了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

总之,把传统文化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的方法有很多,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更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篇: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肃州区泉湖学区四坝小学 毛桂琴

邮编 735000

电话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如何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好好做人,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在和谐的亲情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2、友情教育。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贞操。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诗歌教学自身不仅是审美性的,还兼有伦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第五篇: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范文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

吕奉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党和国家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指出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古诗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认为,我们不是捡回过去的所有东西,而是要面向未来,继往开来,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途径。使每一位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涵养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歌无异于是灿烂文明上的一朵奇葩。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她不仅淋漓地展示了历代作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更是形象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体会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历风雨销磨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更可以饱览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小学阶段编排了中39首古诗词和4篇文言文,此外还安排了积累背诵的古诗词若干篇,此外,《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70篇(段)。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在古诗文字词教学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古诗文中的字词是构成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深厚的文化意蕴,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教师在在古诗文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独特的魅力。如王维的《泊船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优秀的古诗文中,这种传统精神总是永远闪耀它的光芒,令我们在掩卷沉思时精神为之一振。一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也在《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千古名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三是对人民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绅在他的《悯农》中这样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宋朝翁卷也在《乡村四月》中写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朴素的语言中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艰辛劳动的理解和尊重。三是向中华民族精神致敬。郑板桥的《竹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瘦弱的竹扎根在贫瘠的石逢中,生长在陡峭的石崖上,被狂风、烈日、雨雪一次次无情地袭击着,竹子一次次被击伏在地上,又一次次迎着风霜雨雪倔强地昂起头。”使我们了解到当时诗人因为给老百姓求情救济而得罪了大官,被百般刁难,最终被罢官,但他仍然顽强不屈。两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中分别用梅花和竹子来表达自己永不屈服和不畏强权的风骨,共同表达了自己顽强不屈精神。这顽强不屈和不畏强权的风骨就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精神。因此,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如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品味诗句,领略和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容易把握古诗中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内心充满对民族精神的敬仰和向往,从而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深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情感,并从实际生活中培养尊重、珍惜劳动果实的习惯。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弘扬节日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对舶来品的外国节日趋之若骛,他们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却很少能说出秦少游笔下美丽的“七夕节”;他们对于“什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却能准确的说出西方“圣诞节”的时间。可以说这些现象的背后,显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漠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借助于古诗的学习,来进行这一环节的渗透。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写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在中秋佳节来临时的惆怅!又如杜牧的《七绝•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写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每一个民族又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这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极大程度折射出了民族生活的轨迹。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传统节日,还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给我们展示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民间传说重阳登高可以避灾,佩茱萸可以消灾除病。从这些习俗中,可以了解到先民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寄托。配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研究,学生对古诗中传统的一些风俗习惯就会有更多的了解。他们会知道重阳节不仅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还有吃重阳糕、赏菊等风俗习惯,而且还会了解到如今的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敬老爱老日;还会知道中秋节除了赏月和吃月饼,古人更有月下吟诗作画的雅兴;还会知道小年除吃元宵外还有元宵灯会;端午节除吃粽子外还有划龙舟;除夕除吃年夜饭还有吃饺子等。通过对古诗层层深入的学习,让古诗学习成为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从而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因此,在古诗的教学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中,去深深的挖掘、体味诗人隐含于节日背后的赏心悦事、痛苦忧愁,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这样就延伸了学习古诗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使学生对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也产生的兴趣。通过这些古诗文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传统文化节日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的生活中。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不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意义,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在优秀古诗文的熏陶中变化气质,提高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修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品质,重塑当代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下载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精选)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理念是: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也就包括了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要求,构成了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理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精选5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使国学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扬,同时对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本文通过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 我校自2003年以来开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同学们自己动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如今,外来文化已渗......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精选合集)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的童年是苦的,可我的童年又是快乐的,我六、七岁就又带妹子又给家做饭、做家务,父亲要做活回家了就泡好茶,给父亲一回到家就刚好喝„„,......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乾县一中陈森 摘要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的凝聚点,是永远的精神家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 赵旻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