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写字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识字写字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技能。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喜欢学汉字”、“对学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小学低年级学段识字的首要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提高识字效率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识字。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儿童化语言激趣。面对一年级学生,上课前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今天有几个生字宝宝要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但是要想和他们做朋友,必须用最快的方法认识他们才行,你们能做到吗?”然后多媒体出示带有生字的卡通人物形象,这样拉近了学生和生字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新学的生字不再那么陌生,于是想尽办法去记住生字,识字兴趣很浓,效果也很好。
2、猜谜语、编儿歌帮助记忆。在教学“尖”字时,用猜谜语的方法“上小下大”,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又可以帮助他们记忆字形。再如用“一口咬掉牛尾巴”来帮助学生记忆“告”字。“两木为林,三木为森”这些既简单又易记的儿歌对学生记忆生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识字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增强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3、探寻汉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充分利用识字课中的偏旁归类,如:带有“木”部的字都与树木有关,带有“氵”都与水有关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比、研究,并且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及规律,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提高了识字能力。
4、交流方法,学习经验。教师出示生字后,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学生有很多方法,如:熟字换偏旁(弟—第)、加一加(舌—刮)、减一减(歌—哥)、熟字加一笔(立—产)、熟字去一笔(兔—免)等等。这样在课堂上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其次,鼓励多种渠道识字。
学生对识字有了一定的兴趣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识字的途径。如街道上的广告牌、医院、商店、游乐场等随处可见汉字,随时可以识字;再如看动画片、吃零食的同时,只要加以注意,也会认识很多汉字。同时要求学生开始阅读简单的读物,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识字大王”评比活动。教师出示生字卡或一段文字资料,学生认读,评比出识字最多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积极识字的好习惯。
第三,阅读与识字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在阅读环境中识字,可以温习学过的汉字。就是一个汉字复现的过程,使识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我们在低年级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在学校也要给出一定的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且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识字阅读氛围,让他们爱上阅读,并通过阅读巩固所学汉字。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把识字作为一种乐趣去享受,我们的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而高效。
第二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写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两者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它们的任务是:新课程标准把识字和写字分为两大部分,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多识字,为尽早的进行阅读提供了条件。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字从陌生到熟悉,也会从好奇到无奇。这就需要我们在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上多下功夫,让我们的学生学好汉字,也能喜欢上汉字,进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好了生字词,再进行阅读将是很轻松的事情。而我们的汉字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汉字都凝结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情。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这就需要先做好识字与写字的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入门的时候,我们要用多种手段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汉字的结构有“六书”之说,小学阶段学习的汉字中,最常见的就是“象形”、“形声”、“指事”和“会意”这四种类型。比如:学习“象形字”的时候,可以“画成其物”,帮助学生来认识和记忆汉字。如燕子的“燕”字笔画比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在课上,我让学生们跟我一起动手画一画“燕子”的简笔画。我们一边画一边记住各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识字过程就比较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然后我们再一边写字,一边说各个部件,这样“燕”这个字就深深地扎在了孩子的脑海中了。
三年级走进了第二学段,与第一学段有所不同。在第二学段强调了“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经过两年非常辛苦的学习,学生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能先解决认字问题,尽可能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以形成初步阅读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开始阶段以认为主,在讲、用、写方面的速度放慢。这样做解决了主要矛盾,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讲、用、写也会及时跟上。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有表达的要求,去写去用。课标中多认少写的理念是鲜明的,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总之,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不是识字与阅读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机进行识字教学,有效识记生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两者的整合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让我们都来尝试着走“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之路,让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比翼双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三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 刘春玲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一年级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要求认识500个字,其中要求会写100个字;第二册会认字550个,会写字250个,这在几十年来的教学改革中是首见的。城市一年级小学生早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较多的字,从托儿所到幼儿园,识字功底就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社会的氛围,家长放学后的辅导,不能辅导的则请家教,学生要达到《新课程标准》识字量的要求,并不是难事。然而这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多数只上过一年的学前班,有些甚至连学前班都没有上过,放学回家后,家长则忙于自己的农活,有的连字也不认识,根本无暇辅导孩子。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识字及巩固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识字量,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我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识字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渠道。向课堂要效益,很多生字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加深。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以往那种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欲望。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则是很关键。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却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熟悉或不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些生活情境之中,去亲身体验感受,产生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就会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如《自选商场》识字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将有关的物品放置于教室中,让学生如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要把看到的事物进行表达的时候,就把相关词卡贴于该具体事物的旁边,进行相应的识字教学。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就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快乐。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学生都喜欢游戏,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1、找朋友。教师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
2、开火车。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说句子,3、摘苹果。在黑板上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哪个会读就摘下来并把苹果送给学生。
4、鬼兔赛跑。老师出示生字,第一个正确读出,后面学生组词,看哪一组词说得多。
5、猜字谜:教师根据字形特点来编谜面让学生猜,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字的过程,这种识字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6、设置识字“游戏礼物”。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五分钟送“游戏礼物”。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的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超越教材,走进生活,自主识字
生活是很好的识字课本,社会也是很好的识字课堂,巧妙地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是增识字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在新环境中识字
1、认识同班同学的姓名。开学初,我就把班中每个学生的姓名制成座位表贴在讲台桌上。第一次发作业本时,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的了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课余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学们的名字。没有几天功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作业本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记住了。这个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使识字效果事半功倍。
2、认识课程表。课程表中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的,由于不认识汉字,读课程表也是一个障碍。继认名字比赛后,我就组织学生读课程表比赛,看谁先会读课程表,一张课程表汉字最多也不过几十个字,大多数学生一二天下来,就基本会读了。
3、在熟悉校园环境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对学校生活感到好奇。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识字教学。带领学生认识校名、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学生发现了他们所学过的字就会很兴奋很自豪,平时经过也会不由自主地认读起来。为了创设识字环境,我们还可以将教室作一番精心的布置。可在一年级的班级里,把教室里的课桌、讲台、黑板等可视物品写上拼音及汉字,平时举目可及。教师在拼音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读,下课与学生闲聊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利用学习环境,在熟悉拼音的同时,学生就能认识多个难度较大的字,无意中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少字。
4、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和课堂外只有坚持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去做,使学生具有识字能力,又具有主动识字的习惯,既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又紧密联系生活,才能增加识字量,才能让学生有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第四篇:浅谈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识字写字,更要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我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了些体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我就是依靠各种精心设计的识字活动,培养起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中国汉字是方形的,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来说,我们的文字也是较复杂的,指导学生寻找汉字笔画的变化规律,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我不断探索和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眼看”与“手写”结合,重视观察过程。
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没有丰富的感性基础,是不可能自觉地去总结规律,从而提高识字、写字水平的。汉字字形繁杂,字义广泛,对于学生记忆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
我首先教学生学会如何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从时间先后来看一是写前观察。看范字点画形态的结构布局的特点,揣摩笔画间呼应的妙处。这种看是写前的准备,写前观察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眼中的字变成心中的字,书写起来自然就准确、顺当。二是写中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把范字点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楚,在书写时做到眼到、手到,不要写一笔看一笔。在写字练习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助于他们逐步养成严格的学风,敏锐的眼力。三是写后观察。指导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重新审视自己所写的点画、结构,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学生在这样的比较中,就能不断地提高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能力。
在教不同结构字时又有针对性的指导观察。在教独体字时我会让学生找出字的关键笔画,而教合体字时则要求学生能够注意到整个字在结构上的安排,如上下结构的字有时上紧下松,有时上宽下窄;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大小不均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划、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书写习惯。写字是识字的延伸,虽说学生能把所有生字的字形记住,但千万莫让学生草率动笔。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抓住每个字的笔画及结构的特点。然后,通过生生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加深对每个汉字的笔画及结构特点的认识,最后才让学生动笔。在学生书写时,我也会不断地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书写时出现的错误。
其次是教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学生错字主要就错在形近字、笔划多的字上,而要减少这种错误,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结构类似,部件相同的字,我便具体指导一个带动一类字,让学生举一反三,会写其他的字。对于易错的笔画或部件,则加以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学生的注意点应当落在观察老师的范写上。教师的范写是最直接的指导,针对小学生思维富于具体性、形象性及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范字,边讲边做示范,使学生对写字产生兴趣,注意笔画
书写的笔势和力度,行笔的位置,动作的快慢,收笔的方法等等。引导学生看清每一笔的运笔方法,并试着这样写。这既是指导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二、“脑思”与“手写”结合,重视思维过程。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记字、写字当然也如此。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识记生字的字形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尽管汉字的字形复杂千变万化,但只要遵循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忆字形,体会记字的乐趣。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然后帮助学生总结记字方法。学生很快就学会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学生惊喜地发现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的方法。此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如“加法”“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
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用拆部件、换部件等方法记字形,而是试着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发挥思维作用。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如编故事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把字形永久的保存在脑海中。“兽”这个字低年级学生不容易记,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头上两只角,整日田里跑,张着一大口,凶猛又可怕。” 如联系实物法,课本中“日、月、水”这一类象形字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教学“日、月、水”等象形字时,我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第一步,展示图片:圆圆的太阳光芒四射,弯弯的月亮如一只小船,小溪里的水潺潺流动着„„接着,在黑板上画出这些物体的简笔画,让这些画面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如在教“月”时,我把关于“月”的图片及简笔画与篆文的“月”、楷书的“月”放在一起,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月”与生活中的月亮是一脉相通的,他们看着图中的那轮弯月,手写着由月亮演变而来的“月”字,内心充满了发现新联系的喜悦。在此基础上,乘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绘出月亮朦胧、秀美的形象。这样一来,抽象的“月”字逐渐被学生头脑中鲜明生动的“月”所取代,而且学生今后只要一想到月亮的外形,就很容易联想到“月”字的写法,这就达到了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比强制性的让学生机械记忆“月”的字形,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教学“鱼”字时,我首先让学生想想鱼的外形,其次让学生说说这个“鱼”字的每一部分像什么?(“刀”是鱼的头,“田”是鱼的身体,“一”是尾巴。)一条活灵活现的鱼儿便出现在学生眼前,这个字也轻易被学生记住了。“鱼”字的造字特点诱发了学生们对生活实际的联系,既使他们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学生在写字时也写得特别认真,同时这些字也不容易写错。
有时候一个汉字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就让学生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识字也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同时这一环节也为正确的写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口说”与“手写”结合,重视表达过程。
表达是小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因为表达要经过几个过程。首先,表达要以观察为基础,没有观察得到的表象,表达就无从进行。其次,表达要有思维的基础,没有头脑的加工、整理,表达就不可能全面、有条理。最后,语言是表达的外显形式,有了观察的思维的基础,还得看你能不能说出来。因此表达得不好,未必就是掌握得不好,但表达得好,则肯定掌握得好。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学生。
⑴说字形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说。例如分析合体字“秋”,学生会这样说:“‘秋’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火’,‘禾木旁’加‘火’合成‘秋’,‘秋天’的‘秋’。”上下结构和包围结构的字亦是如此。
⑵评价
主要对其他同学说的记忆方法、书写的字,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评说。这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还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表达出来。在教“田野”的“田”字时,有的学生认为“田”字像窗户,而有的则认为“田”是由“口”和“十”组成的,原本我并未意识到这种识记方
法有何不妥,没想到马上有一个小朋友举手指出他这样的识记方法容易把笔顺写颠倒。说明这个小朋友不但听得很仔细而且还善于分析,虽然目前班中的小朋友还不可能人人都象他那样善于分析,但学生听的过程、比较整理的过程、表达的过程都是学习,这样同一个字反复作用于大脑,印象自然深刻。
⑶说写法
说一说这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这些关键笔画从哪里起笔又从哪里收笔,每一笔的粗细是否一样,每个字的部件写在哪里,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些不仅是指导书写的过程,同时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四、“评”与“改”结合,重视互动。
对写的评、改,这一环节应贯穿整个写的过程,是写的延续和提高。同时评和改也是相伴相随的。教师要创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自评就是让学生及时拿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及同学的字作比较,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发现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及时修改。培养学生诚实勇于改正的品质。互评就是让同学之间互相评,当然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如结构是否合理、关键笔画是否突出等。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在范写的时候,有意把字写得不够漂亮,让学生来评老师,给老师提出修改意见。这时教师再虚心接受建议,即时改正。老师知错就改的勇气和惊人的进步为学生做了榜样,也增添了他们的信心。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好点评。点评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如写字姿势、握笔资势、字的位置、字的结构、字的笔画等。教师的点评可以是针对个别的,也可以是针对全体的,视情况而定。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恰当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委婉指出,帮助其改进。为了提高评的效果教师可以奖给做的好的学生小星星,还可以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得的星星多。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写字的质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就在评与改中不断地完善提高,与此同时还强化了学生识记的准确性,提高了学生写好字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生字,主要不是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师授之以鱼,同时更授之以渔,在识字写字课上,教给
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习客体变成学习主体,通过“眼、脑、口”三者与“手”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具三美:音美、形美、义美。所以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汉字的审美特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将着重通过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通过写字训练的经常化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美育中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识字任务,更能提高学书写水平,促进其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曹杰
语文的教学任务,一般的看法是: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来看,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又要重视语文素质的培养,在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语文情趣等方面有所提高,训练学生把知识转换为适应于新世纪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重在感染、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训练的全部活动中去,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如在词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以从词语具有的形象化特点入手。人们在交际、交流思想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通常就有一定的、相应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抓住它的感情色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这个辨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教育的过程。如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一文,开头第一句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一词,《现代汉语词语》解释为“只,不过”的意思。放到句中即为“东京也不过是这样。”联系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个词的表达作用:鲁迅满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请,飘洋过海去日本留学,但到东京看到的,却是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终日赏花跳舞的情景,他极其失望,于是发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感叹。“无非”一词的失望意味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的情感教学是建立在对字、词、句、段的钻研分析把握之上的,各种情感的交织、汇总、升华,也只可能源于对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理解、掌握。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对字、词、句、段等进行仔细推敲。如汉字的音、形、义其内涵就是很丰富的。而句段则有的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有的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构思特点,因而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对于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甚至作为思想教育的突破口。另外从整体上去领会,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就能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如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应领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哪一种呢?是“愤”。其凛然的正气,悲愤的心境,形成了他演讲悲愤的基调,悲愤的语言,可谓色彩鲜明、爱憎强烈。教师在教学时则应进入角色,充当演员,以现身说法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爱与恨,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要象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上,而要让他们对之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究,有所领悟和发现,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这样,才会有个性的张扬,才会有创造思维火花的迸溅。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可以通过讲述与文章有关的人物故事、成语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也可以从寓言、格言入手,让学生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进行阅读。还可以由幽默、笑话切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还可以选取图画、录像、音乐等特殊媒体,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增强他们阅读的敏捷性,感悟文章的妙处。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要重视作文教学,并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作文中大胆地写“我”,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及喜怒哀乐,写我最想说、最想做的事,并有别于他人的见闻感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也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心底里真正喜欢作文。
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由作文,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弘扬个性。“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等,只有让他们大胆地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我手写我心”,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自觉地把写作当作一项必备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语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普遍得到了重视,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无疑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就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观念,变一味地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与练习”的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进行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变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是有独特性,新颖性。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
在平时的语文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排疑解难,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新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他们学会举一反三,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他们注意特殊用法,调动知识储备,产生顿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引导他们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引导善于通过画面,把握意境,进行创造想象,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积极挖掘语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课堂教学本身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和教室时空,而成为封闭式的教学,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室外、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将生产和生活实际引进课堂,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开设多种活动课程,为学生创造实际观察、参与实践和运用知识分子分析具体事物的场所,让所有学生都来参加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应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学习和实践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脑力、体力劳动。它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心障碍,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因此,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加强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极大地改变他们意志力弱、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完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以及知、情、行、诸方面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