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现在的课堂,对原来地理课单靠讲述进行“满堂灌”的现象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达不到学习的真正效果了,现在更多的要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地理课堂活跃,高效,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一、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课堂
我们的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听课成了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否有思考,有想法不是重点,甚至被忽略,而这样的效果很是一般,初一地理的第一章有一定的难度,以往也是一遍讲完不懂,再来一遍,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加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总结提升、当堂检测这几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自学有一定的要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作为对新学课本内容的知识准备,为以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帮助,互动探究这是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过程,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作为一参与着,在困难问题或知识时起到点拨的作用,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自己主体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取得很好的效果,我把这一很好的学习方法也加以引用到地理课堂上,用小组讨论比较方式,开展课内外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的话题,充分利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读、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启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形成他们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新意。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内容,而是教学中从教给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从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综合分析能力和对比能力等。从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已有地理语言和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利用各种景观图片,让学生多看多讲,增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课本资源和生活中很容易获得的或熟悉的资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分析和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四、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自己读书,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教材、有目的地读书。教材的结构是两部分组成,正文和非正文,而非正文又主要包括各类地图和图片、活动及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关键就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在我们刚学习初中地理的第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中就可以进行使用教材的指导,让学生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认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正文、地图和活动都要重视,更要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让学生认识到该节教材中哪些正文、地图、活动是重难点,对每节教材的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使用教材和有目的的读教材。
五、运用多样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时,可从疆的右边想象,“三山夹两盆”,三横为三坐山,两个田为两盆地。又如绘简单的地图,把我国三级阶梯画出来,第一、二级的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及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关系,学 生记忆起来简单直接,容易接受。
或运用一定的空间位置顺序来记忆。如我国的陆上14个邻国,东朝鲜,北俄罗斯和蒙古,西北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南印
度尼泊尔和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韩国和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样记忆省时,不易遗忘。
教学的过程中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如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印度乞拉朋齐,那么,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我们可以结合地图,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它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可以加深这一内容的记忆。
六、教会学生课堂发问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给学生发问的空间,引导他们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出发,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让他们会提出问题,对陌生的地理事物提出疑问。例如,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为什么会我们在吃中饭时美国人酣然入睡,为什么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澳大利亚人却在夏天里。
通过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做好课堂教学的反思是我们今后更好指导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篇: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的主人,真正的让我的角色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今天“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观念和方法也要随之转变。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我的课堂教学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让位给学生。
在给七年级带了一段时间课以后,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特别多,地球有多大,地球有多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等等问题,但是往往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同学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答案,其中就有个别的答案是正确的。一方面我看到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于是我利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要求每位同学在每节课上课后的五分钟里介绍一个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是任何国家的任何地理知识。后来在此基础上,我把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变成了学生介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新闻的时间。这样做无形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自己讲地理知识的时候前期要去查找资料,设计讲解的内容,对学生也是一个提高,甚至有时候老师自己也得到了知识的补给。学生自己讲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起到激发上课兴趣的作用,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地理教学。
二、每堂课前让学生画地图。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课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地图的教学完成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地图的判读规则和规律外,还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的方法,使地图成为学生生活中获取知识、把握知识的良师益友。而面对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怎样帮助学生把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表现出来,并且让学生通过死地图看到活的地理事物,除了加强平时的练习,我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轮流画版图。从七年级刚刚开始的简单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线图、南北半球形态图、亚洲轮廓图、欧洲轮廓图、美国轮廓图、俄罗斯轮廓图等;在学习专题地图的时候练习画专题地图,如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天气简图等;到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时,锻炼学生画中国轮廓图、各省轮廓图、气温降水分布图、长江黄河流域图、交通线路图、工农业分布图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版图练习,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识图、用图的能力,把空洞的地理事物用地图表达出来,使得地理的学习更 加有趣,更加的实际化,真实化。
三、地理教学中设立专题课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是它的显著特征,也是一门动态的学科,更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世界上的任何时候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型活动都与地理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一个事件,无论是政治事件还是军事事件都发生在地球上,都有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理教学不应该也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的教学上,更应该关注我们生活的地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每当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就会组织一节关于热点地区或者热点事件的专题课堂,这样的专题课堂可以是学生自己通过调查而设计的也可以是老师自己搜集,调查而设计的课堂。专题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教材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放眼世界,了解当今世界的热点,让学生积极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专题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来了解地理知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地理,来发掘地理知识综合性和专业性;专题课堂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任何的一个热点的来龙去脉都是需要去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学生在准备课堂的时候是需要一个前期的资料整合的,这样在整理和学习当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专题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专题课堂往往以区域地理为主线,讲解一些区域的军事地理知识,这样就会有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领土问题和边界问题,如南海之争、中印边界问题、中俄黑瞎子岛的变化,这样的专题课不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还能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当然专题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讲解老师补充,也可以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讲解、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专题地理课堂是对地理教材知识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四、积极地去创设室外课堂。
地理学科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对于农作物和各类动植物的陌生程度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各个区域的植被代表,农作物我们只能通过课本插图和网络图片来认识,即便是这样我们的学生还是有一部分不知道当地的主要农作物长什么样,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这样的地理学习是空洞的,理论一定要和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是真正的为学生所有,知识才能把学生武装起来,所以室外课堂是将地理知识从课本到实际的有机联系,同时也是学生感知环境、关注环境进而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针对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室外课堂也要经过认真的选择,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课堂活动题目再结合当地的条件进行筛选,比如在进行城市和乡村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周末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去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异同,回到课堂以后让学生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样的差异,各自有什么样的优点,在课堂上将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绘制本校或家庭所在地社区得简图,只要体现出地图的三要素位置没有错,就是好图。这样的室外课堂特别多,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喜欢的,充分的挖掘地理课的室外实践活动对于地里的室内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艺术地教学,是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困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思想,真正的让地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学科。
第三篇: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浅谈(写写帮推荐)
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情境”,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展现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主宰者。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序高效。个人认为具体措施有以下两点:
(一)新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人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这样,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我县工业园区招工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充分体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把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主交流,相互探究,既活跃了课堂又锻炼了能力,还提高了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效。
安仁一中段贻安 2103年3月21日
第四篇:浅谈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浅谈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摘要:本文以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从课堂教学导入切入,剖析了当前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教学的时代背景,提出有效的地理教学的概念,分析其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归纳总结几种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关键词:教学导入
有效性
课堂教学
长久以来,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门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地理学科教学一直受到了“不讲理”的评价与各种诟病。有老师甚至这样形容:每一堂地理课,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穿行,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这样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也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这种“不讲理”的地理课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导入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一、何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
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有效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尤为重要。目前,在学术界,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持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观点的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有目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第一,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第二,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教学是以提供或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的;第四,有效教学是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结合点为学习内容的;第五,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
价标准的。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对一堂课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导入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导入”应该是教师通过有效地、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在课堂的开始就得到充分热身的导入。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第一,有效的教学导入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第二,有效的教学导入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的教学导入是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之间的共鸣点为基础的;第四,有效的教学导入是具有很强导向性的。第五,有效的教学导入注重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
二、几种常见的有效的教学导入。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说明有效教学导入的几种类型。
1、本土化的教学导入.
学生之所以在导入环节就对课堂失去兴趣,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课堂导入与学生的生活无关,勾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这也与“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违背。本土化的导入贴近生活,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笔者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这一章结合成都市实例,进行导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整个章节的导入时,笔者运用了成都市给我们日常生活所提供的种种服务的图片,交通的有:火车北站、地铁1号线、公交车;餐饮的有学校门口的徐老八和怪味面;学习的有我校成都七中;娱乐休闲的有欢乐谷;文化底蕴的有武侯祠、锦里等等,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在生活的熟悉感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抱着极大地兴趣投入课堂的学习中。
2、热点事件教学导入。
热点事件往往是近期内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高中学生,他们的信息同步率基本上和普通大众无异。对于当下的时事热点,他们同样
很关注。例如黄岩岛事件、神州9号、欧洲杯等等。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候,也常常运用切合教学内容的时事热点进行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地理校本选修课《人与自然——地缘政治学》的导入时,笔者运用最近沸沸扬扬的黄岩岛事件的始末视频作为导入,随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激烈地讨论,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时候,运用全球人口突破70亿作为引入,成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中,笔者运用成都今年的城市热点“北改工程”作为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观察,从成都市内部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思考:“为什么要北改?”“又该如何科学北改?”两个问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被调动之后,开始新课学习,学生保持了非常高的课堂专注度。
3、趣味至上教学导入,趣味至上的教学导入是指趣味性强,但同时兼顾学习内容的导入。简而言之,就是趣味性突出的导入,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的短短2、3分钟的时间内,思维活动和注意力的集中度都提升到一个适宜学习的程度,那么“幽默风趣”的教学导入无疑是不二的选择。
例如,在进行《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时候,为了将这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显得更加的有趣味性,笔者运用了热门节目《壹周立波秀》2012年关于人口话题的一小段视频,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的“调侃”与“讽刺”下,人口话题变得不再严肃,不再啰嗦,反而在一次次笑声中,课堂的氛围被成功营造,学生的学习状态被成功激活。
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班级实际和自身风格创造出更适合自己教学的、原创的趣味性导入,那样的效果不言而喻。当然,古人云:“君子善假于物也”。借用幽默的视频、笑话也很不错,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4、情景创设教学导入。
情景创设式的导入一直是各位教师多年来推崇的导入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的一开始,通过教师的有效设计,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情感、思维引入到特定的场景之中,这种思维活动本身就极为符
合人的认知规律,在未知或者情绪活跃的情境中,人的好奇心,或者情感上的共鸣会完全被调动,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中,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重现传奇海难泰坦尼克的场景,将学生引入到海难的情景中,去思考:“泰坦尼克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呢?”学生的回答很多,思维很活跃,有的说:“水推的”,有的说“风吹的”,还有学生说“太阳晒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已成功被调动,此时已经是“学生要学”,一堂有效的地理课就成功了一半。
5、文化底蕴教学导入。
文化底蕴式的教学导入,是一种走“小清新”路线的教学导入。看似文艺,易得学生喜欢,其实操作难度系数不低,而且教学效果不一定达到,在这里提出旨在供大家探讨指导,以待完善提高。个人认为运用诗词当中的地理现象作为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地理之美,培养审美情操。
例如,笔者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时,运用戴望舒的《雨巷》作为导入,让学生体会梅雨的缠绵、寂寥之美。进而追问为什么雨巷的雨不是倾盆大雨,不是一场阵雨,而是绵延不绝、寂寥如丝的雨?进而进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
个人认为要运用文化底蕴式的导入,教师个人的文学修养和美学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师个人的气质是否文艺也会给导入加分。他对教师的朗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如果在特定的地理知识点,教师又非常有积累的情况下,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6、视觉冲击教学导入。
与文化底蕴导入相对,视觉冲击教学导入是一种相对重口味的导入。地理学科本身都是和图分不开的,而地理图片本身就具有图片所具有的一切特质。那些美得让人震撼,或者罕见得让人震撼的图片,总是能够在上课之初,让一片喧闹的教室归于宁静,这个时候,就该教师入戏了。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震撼效果所
带来的视觉冲击,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我想着这是任何老师所乐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找到这样的材料,一般来说在自然地理部分这样的图片比较多;而在人文地理部分,主要集中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部分的一些人地关系矛盾激化的反面的图片或者视频。
例如,在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课,教师可以运用世界和中国著名山川的美丽图片制作短片,配上音乐,一定能够让学生震撼;在学习必修二第六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中日本人屠杀海豚的片段,一定会让学生在视觉和情感上受到双重震撼,当学生内心悲天悯人的同情心被勾起的时候,人类天生的改变世界的基因就开始“表达” 了。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因为他们需要了解更多,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了血红色的海水,因为他们听到了海豚那一声声悲惨的哀鸣,因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要改变世界!
以上就是笔者对有效的教学导入的一些看法。个人认为终归到底,教学导入还是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思考:什么是他们最想在地理课堂上了解的?能够做好这一点,你的教学导入必定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地理课堂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4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4 [3]周慧《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6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浅谈
论文题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浅谈工作单位:阳春市第五中学
作者姓名:曾庆飞
论文类别:初中
论文科目:地理
联系电话:1362241950
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浅谈
摘要:地理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同学们更深感受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探究与实践
初中地理的学习不仅对我们平时的生活有用,而且也必然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结合我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而传统教学方法表现这些概念、过程和原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一内容时,因为这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二维动画可先建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型,再附加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边讲解边组织教学,克服七年级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追踪最新的地理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鼓励学生要特别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节目,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当今的社会三大热点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税利的眼光捕捉到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地理背景和原因,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老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书目
[1].教学论(美)布鲁纳 著,姚梅林,郭安 译/2008年0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李家清 主编/2009年0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3].课程与教学论 张华著/2000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4].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万千教育)(美)沃尔什(Walsh,J.A.),(美)萨特斯(Sattes,B.D.)著,刘彦 译/2009年0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