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教论文-信息技术下 感受英语的魅力
信息技术下 感受英语的魅力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她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颇具模拟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见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以前的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录音机+听力磁带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对课堂讲授形成了有益的补充,推动了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但现在,PPT和多媒体等超文本的使用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信息量,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究竟具有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多种情景,沟通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常常会表现有陌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障碍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索。生动的情境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形象化,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借助于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加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能更好更快的理解,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好的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近似真实或虚拟仿真的语言环境,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多媒体能将录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使原本陌生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以次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B Shopping一课。用多媒体把米老鼠到蓝猫商店“购物”的情境制成动画,播放购物时的录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英语。当学生通过操练,建购了语言知识后,再给学生提供几组不同的购物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对话自由购物Can I help you?I’d like„,please.How much is it? „ yuan, please.Here you are.在鼠标的点击之下,一件件商品被买走,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欲望,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对教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辅助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如: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I like„”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学生到教师家做客地实况录像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I like some milk.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未学先知的效果。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习新内容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习课文时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情绪高涨。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的限制,知识重点、难点往往不易解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这是因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图形处理的能力很高超,把这一特有功能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 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
例如在教授介词用法和词组搭配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词组设计成情景方式,通过动画进行情景组合,使学习过程有动、有静、图文并茂,从而使学生感性地认识了英语。教低年级学生几个方位介词:in、out、on、under、over和含有这几个介词的词组。为了增强形象性,把抽象的逻辑概念具体生动化,我设计了一个flash动画,画里的主要演员是一只活泼好动的小蜜蜂,主要活动场 2 所是一朵美丽的鲜花。在花朵的旁边是写有这几个介词的按钮。当鼠标单击in时,小蜜蜂会钻进花芯里;当点击out时,它又会从花芯中钻出来跳舞;当点击on时,它停落在花瓣上;当点击under时,它藏到花瓣的下面;当点击over时,它又悬停在花朵上方飞动。一段简单的flash动画,把几个用语言不容易解释清楚的方位介词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美妙的画面又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和美的享受,使记忆活动变得轻松而深刻。
又如:在新授clock, pencil-box, cup等词时,运用多媒体点击一下,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小闹钟摇摇摆摆地走上台说道I’m a clock.tick-tock tick-tock.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clock..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掌握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掌握了What’s this? It’s„的句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
三、创设英语活动情景,激发情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激发情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内容,并使其记忆长久。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包括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联系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比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Can I help you?” 时,我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个情景:(1)一个学生帮助一位老爷爷过马路。(2)小猴子到小猪的水果店去买香蕉。(3)一位外国游客到香格里拉饭店登记住宿。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 3 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Thank you.” 和“You are welcome./My pleasure.”等句型和单词,用到现在情景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是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联系。
1、利用校讯通及时向家长反馈情况。
用校讯通向家长发布学校通知,将每天的家庭作业发送给家长以让其辅导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同时将班集体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发给家长交流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所在学校及班级的一些情况及要求,便于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及班级管理水平。
2、建立班级群,加强交流与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绝不仅仅局限于家长会。为了及时与家长沟通并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我申请了一个班级qq群。由我班的家长委员会委员长任管理员,邀请全班家长及各科老师加入,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方便多了。家长和老师讨论的最多的还是关于自己孩子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方法指导等。而我的英语教学也在和各位家长不断的良好的沟通中越发顺畅了。
总之,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出发,把电化教学放在英语教学系统的整体中,使其和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眼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努力发挥电教的优势,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4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2]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 [3]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目标和方法》
优秀论文集
第二篇:感受英语的魅力
感受语言的魅力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具有无限的魅力。现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就是让学生更早感受英语这种语言带来的魅力。
从朗读中感受英语的魅力,英语中有重读、停顿、语调、节奏等等。每一项都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学习。
一、重读(Stress)
不同的词汇音高的变化构成了音调,其中音高较高的位置即是重读位置。在英语的使用中,有这样的规则:实词,即名词、实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疑问词、感叹词等一般都重读;而虚词,即冠词、介词、连词、助动词、情态动词等都弱读。但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往往根据实际的交际需要改变重读的位置。一般来说,语句的重读处即此句的重点或想强调的地方。说话者往往利用的重读来传递出不同的语义信息。
例如:a.Lucy went shopping with Lily last night.意为:“露西昨晚和莉莉一起去逛街”,强调是露西而不是别人,和莉莉去逛街。
b.Lucy went shopping with Lily last night.强调露西昨晚和莉莉,是去逛街,而不是去做其他事。
c.Lucy went shopping with Lily last night.强调,露西昨晚是和莉莉,而不是别人,去逛街。
d.Lucy went shopping with Lily last night.强调,露西是昨晚,而不是其他时间,和莉莉去逛街了。
在交际中,对此类重音的着落点要细心观察,仔细领会,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含义,清楚对方的交际意图,在交际中才能更顺畅地沟通。
二、停顿(Pause)
它是一种语音分隔符号。按照停顿所产生的作用分为: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其中,生理停顿是为了方便呼吸换气,使说话人更好的进行下一句话;而语法停顿,是一种为了区分语义、划分意群,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明了,更能突出重点而刻意地进行停顿,例如:I am a student;强调停顿是指为了更加地突出重点,不按常理,在原本就需要停顿的地方,拖长停顿时间或在原本不需停顿的地方,也停顿,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这种强调停顿常被用在各类球赛、朗诵、演讲等颁奖,宣布获奖名单时,例如:Today, the winner is----John。从停顿时有无声音发出又可把停顿发为:有声停顿和无声停顿。有声停顿经常伴随着“m”、“um”、“well”、“you know”等语气词。有声停顿一般被用在说话者在即兴发挥、即兴组织语言时,一时语塞,想不出好的言语来接下面的话的时候。
有时,在不同地方停顿会产生不同的意思,甚至产生误会。例如:A.Sally said her pen friend is done for.B.Sally said her pen friend is done for.A句意为:“Sally说她的朋友已经不行了”;B句意为:“Sally的笔友说Sally 已经不行了”。很明显,不同的停顿产生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所以,在交际中,要注意停顿的使用。
三、语调(Intonation)
语调由音高和音调的变化共同形成,语调可以表示人的不同情感态度以及兴趣喜欢。在一般情况下,降调表示:确定、坚定、命令;升调表示:请求、疑问、期待和怀疑;降声调表示:轻蔑、讽刺和保留。
语调的使用往往能改变句子的字面意义。例如:“Who are you?”
这句话如果用陈述语气,即降调,则是它的字面意思,即询问来人的身份; 若先升调后降调,并强调、重读“are”,表示对说话者的轻蔑和不满,有“你以为你是谁呀”的隐藏意思;
若使用短降调,则表现出说话人的愤怒。
在交际中,使用正确的语调能发出悦耳动听,耐人寻味的话语来,使交际更顺畅地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节奏(Rhythm)
节奏,一般出现在诗歌或者歌曲当中,但是在谈话中若采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能形成节奏。节奏的运用可以起到烘托情境、直抒胸臆、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的效果。
例如:I am a person love lonely.此句如果按照原本的读音规则,只重读person、love、lonely,就会显得硬邦邦,毫无感情可言。而若采用轻重轻重的读法,一片孤独的深情就一览无遗。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魅力,用心去感受每一种语言。我所教授的班级很多学生的口语不好,因而有时我会找一篇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跟着练习,学习语调,重读、停顿等。学生通过学习,朗读水平有所提高,而且爱学。
第三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尤以其含蓄深远的古典韵味最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建筑特点、建筑风格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直至汉朝,中国造园艺术一直处在萌芽期,期间主要是皇家苑囿,造园的主旨、意趣很淡漠。到魏、晋、南北朝时,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宋朝时,造园艺术进入高潮。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得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随后的元朝,却一直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到明、清时,造园艺术再次达到高潮。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 活动。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书。
悠久的历史给中国园林艺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痴迷于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
形、地貌。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
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
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
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且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如拙政园的小沧浪,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 “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
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
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
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
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
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2、强调意境(主要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如同中国古代的诗词,有着深远的意境。景与境就是这种园林造景艺术中不同的两个空间范畴。景是实物空间,由建筑、山石、水体、树木所构筑而成,是有形、有尺度、有比例的,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而境是景所带来的思想空间,是无形的、无限的,无比例、无尺度的,由景物而产生的想象空间。其中植物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景是物质的,而境是精神的。
中国园林的意境,即突破小空间,进入大空间。中国园
林的建筑,其审美价值不在本身,而在于能使大的视野由小变
大,丰富人的审美感受。比如窗户。西方教堂的窗不是让人往
外望的,因为它高于人的视平线,主要作用在于透过暗淡的光
线,造成一种神秘、崇高的气氛。而中国园林的窗则是为了使
人接触大自然。例如,园林中常见的“亭”,结构很简单,屋顶,加上几根柱子。没有墙壁的阻挡,能更好地把外界无限的景物吸收进来,突破有限,进入无限,让游览者心中涌现一种人生感、历史感。比如“兰亭”,亭子本身并不怎么出众,可是《兰亭集序》明确指出“眼观宇宙之大,俯察品内之盛”,在一个小小的亭子里,让人接触到四面八方的自然景物,感到一种生机,从而引发人生感。《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即是以广阔的空间包含人生感悟而形成独特的意境美的。
“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结语:悠久的历史,独树一帜的风格,充满诗情画意的设计,以及含蓄深远的意境,赋予了中国古典园林无尽的魅力。尽管很多人已经游览过多次各古典名园,却依旧在探索,试图揭开中国古典园林的那一层层神秘美丽的面纱。时代在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却不会被取代,而是被人们珍藏,并不断给予现代园林师无尽的灵感。参考文献:彭一刚编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萧默编著《建筑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
肖英编著《传统文化建筑》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8
周维权编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论文网在线
第四篇:走进信息技术国培 感受信息技术魅力
走进信息技术国培
感受信息技术魅力
睢县董店乡皇台中学
皇甫倩泽
在这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聆听了许多专家和教授的报告、名师示范讲课,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培训不仅使我更新了信息技术观念,扩充了信息知识面,丰富了信息技术理论,同时也使我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听讲座和学习交流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观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通过培训,对信息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说实话,以前我没有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成一回事,通过这次培训,我重新认识了这门学科。专家们对理论的精彩讲解和一线教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堂使我不仅有了观念上的改变,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2、通过学习,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
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评点。每位教师都把平时的教学片断、点滴经验或是心得都放到这上面来,相互传阅、学习,这其实是最好的、最有效、最实际的学习。因为这些东西也许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这里集中了这么多种处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
3.通过培训学习,明确了努力方向。
通过培训学习,促进了专业发展,努力争做科研型老师。两个月来的信息技术国培研修,对我们既有思想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这是我们汲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的两个月,也是促进我们专业化的发展的两个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
①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机房操作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培训使我收获了知识,更新了理念,提升了技能。从内心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因此,国培之后,我将继续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不断学习,积极研讨,结合实际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得心应手,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第五篇:南京之行,感受英语魅力
南京之行,感受英语魅力——
《第十六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随着火车的渐渐入站,进入我眼中的南京阴雨连绵,空气中弥漫着这座历史名城博大精深的气息,“现代与经典”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小学英语教师齐聚东南大学,共赴这一教育盛会。
我作为新西关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有幸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的第十六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聆听了林丽,顾洁,田湘军,鲍当洪,主维山,朱悦等老师的课和著名特级教师沈峰和朱善萍等老师的报告,感受着大师们的魅力课堂,享受着三天华丽的视听盛宴。回想这短暂的观摩学习,几位名师驾轻就熟的课堂技巧和扣人心弦的精彩报告还历历在目。
记得刚入会场时,空中就一直弥漫着一首歌---《飞得更高》。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歌词,敲打着我那颗疲惫抑或可以称之为在麻木中沉睡的心灵。是啊,我恍然大悟,身为人师的我一直在忽略着那日益增高的教育的地平线。也正是抱着这种时时都可能会掉队的危机感,我对每一老师的课和教授的报告都认真听,用心体会。
此次研讨会,各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名家的研究领域和风采,而他们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热情、执着、专注和感悟给我们与会老师带来深深地震撼。很多老师地精彩演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朱悦老师充满生机和活力地为我们演示了Sam和Bobby的故事,两首chant运用得惟妙惟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和表演。顾洁老师大气、幽默,课堂开放、自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基于学生的成长”。注重文本的泛读,朗读,精读,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主维山老师不愧于“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以其纯正流利的口语,亲切自然的教态,多才多艺且精湛的教学技艺赋予英语课堂新的生命和活力,展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完美结合。特别是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布置不同任务——读、唱、跳和画,进行分层学习,使每个孩子都有选择性地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田湘军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所有听课老师和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层层递进be going to的时态用法,融合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式来表演和运用,让他们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英语。道不尽,说不完,给予我们无限思考和启迪。
而每个中场休息,我们也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地进行讨论,并将自己深刻的感受发到,就在即将离开这座历史名都的那天让我又体验了一把惊喜——我中奖了,在短信抽奖中,我有幸获得了二等奖,可以得到任意两天的学习光盘。
在这次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中,我们感受到名师们不一样的教学风采。就像沈峰老师在讲座中说的:英语教师的风格形成与风度品质、特长与个性、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语言素养、教学能力等相关,而我们最可以通过修炼改变的是风度品质和语言素养,要注重语言的互动和运用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全身心投入,基于学生的成长,与学生一起入情入境,心中有爱,真情交流!
总之,这次的南京之行给我的感觉太多太多,也太触动我的心灵了,它充满着意外、惊喜和满足,更让我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我一定要把这几天丰硕的成果带回去,带给在期待中等我的孩子们,让他们也和我一样:感受英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