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郑重红5篇

时间:2019-05-13 02:0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郑重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郑重红》。

第一篇: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郑重红

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

三明市第六中学 郑重红

摘要: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使教师成为一个教书“匠”。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维,有所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创设悬念引入课题、课件的使用、分层次教学、更好使用教材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背、记、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 轻过程、重结果,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中

化学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在包含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咸豆浆会凝聚而甜豆浆却不会凝聚?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 ?”接着讲“好,我们学了今天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学习以后,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如,在教学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她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二、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

课程内容的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给予解决,但用所学过的技能和知识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2.1.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的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如讲《盐》一节可以这样引入这样的问题:“酸的溶液由于含H+而显酸性,碱的水溶液由于含OH-而显碱性,正盐的组成中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既无H+又无OH-,但它们的水溶液并不都显中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 问题揭示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思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教学难点很容易予以突破。

2.2.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

例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教师用滴管向酒精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熟话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反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们气氛十分活跃, 议论纷纷 ,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从而主动地探究问题。

2.3.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并用于认识或解决新事物。如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子分子。这类悖论的形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三、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正确理解分层的含义并在教学中体现

了解学情,合理分层。通过摸底考试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在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学生:此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好,对化学极有兴趣,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和自学能力强,视野开阔,能将学到的基本原理“迁移”到各种作业题中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等生” 是学科的带头人、骨干力量。B组学生:这类学生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较差,学习上不大用用心,这部分中等生是本学科的主要力量。C组学生:这类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在班里虽然占少数但兼顾转化好这部分学生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分层教学的成败。根据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变化,随时对各组学生进行组类相应的调整。让学生知道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调整,把他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3.2.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设标,教师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哪些学生应掌握的和应了解的,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确定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在课堂上必须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各层次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和评价功能。例:初三化学“化学式和化合价”这一知识点。低层目标:记住化学式的内容,大致了解其表示的意义;常见元素中氧和氢的化合价;能说出简单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中层目标:不仅要记住化学式化合价的内容,知道其表示的意义,还要学会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懂得给出元素及其相应的化合价写出其化学式;高层目标是:熟记其内容,理解其实质,能进行较复杂、综合应用。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反馈。按照不同标准分层测试,结果按很好、较好、再努力三等,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所得。半年以后,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证明设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显着提高。

3.3.合理设计课堂练习

同一练习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如:教学《氧气的制法》后,做课本第70页第3、4、5、三道习题时,要求优生三道题都完成,要求中等生完成4、5两题,要求后进生只完成第4题。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先进行如下设计:

A组学生:火柴头上粘的是红磷还是白磷,如果是红磷,它的着火点很高,为何一划就着火?(提示:在划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组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迷信中的“鬼火”走得越快“追”得越紧的现象 C组学生:回答燃烧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灭火有哪些方法?

四、取舍或调整帮助教师更好使用教材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删减、替换、扩展、调整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体取舍;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删减;对教材的使用目的和教学要求作宏观的调整或者对教材进行整体补充。

再细一些,教师可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局部内容进行补充、删减、替换、扩展、调整等。4.1.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即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呈现的拓展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

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补充的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B补充的内容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c不能单纯为了考试的目的而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能补充大量的复习题和模拟考试题;d补充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e一般情况下,补充的内容不宜作为阶段性或期中考试的考察内容。

4.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人性化的选择。我们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时,不能盲目删减。一般来说,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对教材内容的删减不应该影响教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B.教师不能根据主观臆断或个人偏爱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C.删减内容的比例不宜太大,否则应该重新选择教材。D如有可能,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删减哪些内容。E不能一味为了考试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F对教材进行删减的同时,要考虑如何进行补充。

4.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在一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减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口头讨论、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4.4.替换教学和活动

过多地删减或补充内容可能影响教材的整体结构。在没有必要进行完全删减或补充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局部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单元的阅读篇章还可以,但阅读理解练习题设计得不合理,那么就可以自己设计练习题,替换原有的练习题。

4.5、调整教学顺序

虽然教材内容的安排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顺序是不可调整的。首先,难和易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其次,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现有水平、接受能力等,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可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在进行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探究式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也更能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它激发了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求知识,对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3edu教育网《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把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

第二篇: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中

化学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在包含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如在讲《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这节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咸豆浆会凝聚而甜豆浆却不会凝聚?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 ?”接着讲“好,我们学了今天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学习以后,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又如,在讲《乙醇的氧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教学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她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二、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 课程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给予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如讲《盐类的水解》一节可以这样引入这样的问题:“酸的溶液由于c(H+)>c(OH-)而显酸性,碱的水溶液由于c(H+)

2.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

例如《钠》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教师用滴管向酒精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熟话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反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们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从而主动地探究问题。

3.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并用于认识或解决新事物。例如,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子分子。这类悖论的形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三、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正确理解分层的含义并在教学中体现

所谓分层,并非简单的依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A、B、C 层,而是通过调查、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及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A 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良好习惯的养成),B层(学科成绩中等,学习兴趣不稳定,智力水平一般),C 层(学习成绩好、意志力强、学习兴趣浓)。层次的划分不向学生公布,只是作为教师在提问、练习、作业中给予不同评价的依据。

2.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设标,教师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哪些学生应掌握的和应了解的,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确定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分三层,第一层的学生只要求能掌握本节的要点,如定理、性质、简单的解题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点及应用的思维方法,并能完成一些复杂的应用;第三层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相融合,可以灵活应用,并有一些创新思维。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反馈。按照不同标准分层测试,结果按很好、较好、再努力三等,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所得。半年以后,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证明设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显着提高。

四、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落实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培养后进生学习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化学教学。例如: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二氧化硫的性质等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了实验的重复,减少了有毒实验对学生身体的侵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微观世界宏观化,同时方便了人们获取更新的信息。

以上是我在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在进行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探究式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也更能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它激发了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求知识,对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课堂常规教学中落实探究式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常规教学中落实探究式教学

闵希海

内容摘要:作为数学教师应彻底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方面多动脑筋。本文着重从五个环节,就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常规教学中落实五段式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培养;探究式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还应体现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理念。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还应彻底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常规教学中落实探究式式教学,从而逐步培养探究能力呢?就如下方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必须精心创设情境,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创设一些情景悬念,启发学生把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实际和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探究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陶冶情操,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单纯的数学问题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因此,老师可以从实际中的热点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给出一些生动具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究的思维习惯。数学教师若经常开动脑筋,设法寻找恰当的生活例子,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探究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提高探究效率,加强师生合作

现代课程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个体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可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1(1)创建有效的课堂提问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发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主动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思维,同时也能暴露问题和误区,如忽略题目的隐藏条件,忽视变量的范围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他们思路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强调,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3)倡导相互间的争论

争论是一种形成学生求异思维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和异议,善于探究解题途径。它包括同学间的争论,师生间的辩论,如此举动必然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时也促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和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

(三)、发挥教师的才能,点拨到位

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它是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排斥老师的知识传授。在数学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长久,可利用情境创设,恰当构建探究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时,才可能成为探究式学习。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指导有时会加速探究进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这种必要的引导,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或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合理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它好比是精彩文章的点睛之笔。当然教师的指导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既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四)、正确地进行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是一个带有导向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动力。为 2 此要有效实施评价策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价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功能,即通过评价考试,测验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诊断功能,即通过评价来了解诊断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但两者相比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使学生产生激励效应,从而更自觉地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探究成功者,会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能顺利如愿,对于遭受挫折的同学,老师不能简单予以批评责备,而应更多的予以关怀和鼓励。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并纠正错误,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也应得到及时的表扬鼓励.(五)善于组织探究形式,提高探究效率

数学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讲究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1)利用教材,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2)故意示错,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智力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3)抛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应当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和思索。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不断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将是每一位老师的美好愿望。

第四篇: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无锡外国语学校

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

无锡外国语学校

李 莉

至从2002一轮课改开始,教材里就提出了“活动与探究”这个栏目。针对“活动与探究” 就需要实施探究式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探究式教学?活动与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有效地进行活动探究呢?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今天谈论的话题是《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有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那么教学中如何具体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目前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地开展地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探究式课堂教学也作为改革的一大亮点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一段时间来在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竞赛中似乎不开展“探究”的环节就不能算是好课的现象。但回头认真分析这些“探究”的环节,会发现有些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时还存在一些误区。1.停留在形式上的探究

目前探究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形式上的探究。具体表现为:(1)套用格式化的探究。如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认为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这样的环节教学就是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错误的将探究式教学变成固有的环节去套用,对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把握不准,缺乏探究的真正的内涵。(2)明知故探的探究,即不需要探究的过程其实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将探究变成了验

证结论的过程。如:探究干冰的成分是什么?天然气中主要的物质是什么?这样的探究就没有实际意义。(3)教师精心设计刻意安排的探究。如:“引导”学生们“探究”米饭和米到底有什么区别。这种追求形式化的课程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有“为探究而探究”的倾向。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这些课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谈不上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何况,对于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米饭和米,有探究的必要吗?此类探究课主要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以上列举的这些探究形式,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至当问到什么是探究时,学生会回答“就是假装不知道!”的笑话。

2.缺少深度和思考价值的探究

由于探究教学的不固定的因素多、随意性强,较难控制和把握,使一些教师不敢引发深度思考,生怕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法收场,进而不敢涉足于深层次的探究。例如:在一次《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在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在交流汇报时,该组负责小组长说:“老师,我们实验结果是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老师感到意外地说“不相等吗?你们可能弄错了。”敷衍、搪塞过去了事,而不是诊断、纠错,引导学生了解是什么原因引起实验测定前后质量不等,课后该组学生心中仍存质疑。此时教师应留出时间和学生共同探讨找出不等原因。3.学生思维受教师诱导限制的探究

有时教师为了按照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教师首先将整个探究过程设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进行限制性的探究。例如,探究膨化食品包装袋里填充的物质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氢气等多种气体。此时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多种猜想,不是逐一排查而是轻描淡写的说不可能是稀有气体、氢气,只可能是氮气、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学生设计实验确定是氮气还是二氧化碳。至于为什么不可能是稀有气体、氢气也不作以解释。诸如此类情况的探究完成后,学生心中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只是重视了学生的正确猜想,对不可能的情况弃之不顾,也不做出应有的合理解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的案例,我认为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方案 1.利用好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而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及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首先要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由于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不以“传授”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通过探究,让学生逐渐养成学、思、悟、用四者相结合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课堂上利用专题的探究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很好的专题探究。需要2节课的时间。上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你知道地能产生CO2的反应有哪些呢?

学生会说:“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甲烷燃烧、酒精燃烧、蜡烛燃烧、呼吸作用、碳酸钠和稀盐酸等”。

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个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

学生都会说出:用碳酸钠和稀盐酸最好!且分析原因是因为不要加热耗能、所得气体也纯净。并能指出不用其他反应的原因。

然后教师再反问:用碳酸钠和稀盐酸是最好的吗?接下来指导学生做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2)石灰石和稀盐酸3)石灰石和稀硫酸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反应的快慢及能否彻底反应,确定出石灰石和稀盐酸才是最佳的试剂组合。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反应就停了;而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冒几个气泡就不反应了。只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始终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过程中不是像书本上一样,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推理探究得出结论。

确定好反应的药品后,再引导学生依据药品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确定出反应的发生装置。

接着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组装发生装置: 学生开心地讨论、动手组装出多种装置。

教师将各种不同的发生装置汇总。让他们指出各套装置的优缺点、及相应的用途。(不对之处教师只需作相应点拨)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才能、动手能力及交流表达能力。达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目的。

案例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书本上用的是红磷燃烧法。在一轮复习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已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有能力解决较难地问题。故教师可以提出“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学生们开始了系统地的探究。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

案例3:浓盐酸挥发性的探究。在讲述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时,怎样通过实验证明瓶口冒出来的“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学生根据物理学知识和盐酸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多种连老师都不一定想到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案例4:有关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探究。教材上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演示实验验证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但由于有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这样的生活事实作为基础,且每个学生都喝过碳酸饮料。使得同学们积极的发散思维得以展开,设计的方案着实让教师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很多方案体现了理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思想。所以作为教师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课堂上应充分地留出时间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

……

通过课堂专题探究,并进行实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又留有思维的空间,并能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尽其能、显其志。学生的一些创意不可谓不新。实际上,所有专题探究的解决的方法,所有设计的每一个方案,无不蕴藏同学们的聪明和睿智。

(要有效地实施探究

再如.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这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或啃过一些的苹果放在那儿,过一会儿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有了探究的浓厚欲望。

从同学们的生活中切入,选择同学们在生活中熟视无睹、但蕴涵着丰富化学知识的苹果生“锈”作为探究的情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体味“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做到这一点,就能真正感受“万变不离其宗”的涵义。

(2)还可以从教材的实验素材中发现探究内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科学方法和实验融合在一起,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探究、操作、发现、体验和感悟的机会,所以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内容。例如:在探究教材上“酸雨的危害”时,利用采集的酸雨分别与大理石、铁片和菠菜叶这些熟悉的物质反应;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认识到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然后告诉他们:2007一年内无锡的雨水总量中76.4%都是酸雨。学生感到很震惊、心灵受到震撼,体验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再如学习2单元空气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空气是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也是风。生6: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入车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从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中,学生知道了空气确实真实存在着,不再认为空的玻璃杯没有任何物质。

然后再引导: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生1:有氧气。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有二氧化碳。石灰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质,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和作用也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生3:空气中还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生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或饮料,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开启包装的饼干过几天会变软等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经验中,学生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要有效地实施探究 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应坚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探究问题、采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在提出了探究问题后,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假设和猜想。如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部分学生会盲目地猜想到与金属和酸的多少有关,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指出金属和酸的多少是决定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与反应的速率无关。使学生明确猜想的方向,甚至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金属和酸的多少不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当学生继续猜想出影响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因素分别可能是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酸的浓度以及金属的接触面积后,让学生设计完善的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可见,有探究深度的问题、符合实际的猜想,周密的实验方案,正确的实验操作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5.及时反馈课堂的探究效果,使探究的有效性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便于教师全面掌握课堂动态,利于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的形式主要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模式。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表现以及探究能力的发展尚受到课堂容量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能力的差异也使得课堂探究的空间和机会不再均等,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个体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也难以充分关注,更难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怎样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呢?那么及时的反思与交流就能够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缩短个性差异。例如:探究《鸡蛋壳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等学生做完实验后。

师:有哪些同学没有看到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分别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用的是浓盐酸,可能是挥发出的氯化氢将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中和了。生2:我所取用的石灰水可能已变质,因为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很多的白色物质。

生3:我放的鸡蛋壳太少,可能产生的气体太少,影响实验现象。

生4:我用的盐酸浓度可能太低,没看到有气泡冒出。生5:我在盖玻璃片时没放好,大量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

接着教师给与肯定说:各位同学分析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总结保证该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刚才提出的几种可能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开阔、更敏捷,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也变得更多、更灵活。可见,反思和交流是整个探究活动中不可少有的环节,是知识、能力升华的阶段,也是丰富和完善思想的必要过程,这一环节的缺失,会造成整个探究活动有效性急剧损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为此环节留下足够多的时间。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操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即探究)中学习化学,与传统的“听化学”、“读化学”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不可能用过多的文字讨论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只能在各个单元中结合课题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同时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中也能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优良素质和智慧,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不求问题过大,只求内容真实;不求问题过多,只求问题解决精准;不求浮于表面,只求实事求是。

(以上是我对探究式教学个人理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教师多加指正)

第五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如何科学实施探究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运用最多的,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强调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并且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与失败逐步走向正确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探究情境中去,当学生进入探究过程,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绝不可名曰“探究”,实则“放羊”。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能否有目标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学生能否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去探究,学生探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二、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目标、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一堂数学课,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探究:

1、通过“引导”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乐究”。

教师首先要创设探究情境,“引”学生“质疑”,也就是说要“奇思妙想创情境,千方百计激兴趣”,进而明确探究目标和方向。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高涨状态,脑海中的疑问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激趣生疑,由疑引思”。抓住学生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好表现的特点,以“趣”、“疑”来做好引导的文章,精选素材,诱发探究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2、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使之“善究”。

探究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实际素材和各种工具、使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使用的工具、素材上,放在学生运用的方法及学生呈现的思维方式上,而不是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得出正确标准的答案”上。好比“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

3、鼓励支持、评价反馈,激发学生成就感,使之“好究”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同样,当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消极等待、观望时,教师要给他们以启迪和信心,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及时评价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手段。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总之,要让学生爱好探究。

三、把握好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才使得科学探究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而展开,才使科学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学科探究能一步步走下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过程,学生要在通常的已习惯的实践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也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提出问题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猜想并不是胡猜乱想,它是要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对问题的解决提出预见性的思考,对科学探究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如在《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室前方挂了一串串联的小彩灯,并在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后,让同学们猜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猜想假设,提出八、九种假设: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流逐渐变小(因为每个用电器都消耗电);从电源正极开如电流逐渐变大(因为电流最终回到了负极,负极“存”了许多电);电流的大小与用灯泡的发光有关(灯光较亮的通过的电流大,较暗的通过的电流小);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就像水管中的流水一样,入口多在出口就多大)等等,还有许多很有创意的假设,每个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假设时,都简述的自己的猜想理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简述理由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自己猜想的评价,是自我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并不是也没有“胡猜乱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对众多的猜想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实验,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应将方案的设计变成更加具体的要求,如:列出实验中要用的器材、仪表;画出实验装置图或实验电路图;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等,这样学生就好完成一些。

4、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不是游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着学习任务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某些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引导,这样可能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畏惧感,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在数据记录时,一定要尊重实事,如实记录,同时,对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应及时的指出纠正,以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

5、分析与论证。对于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不去分析,就不会有结论,科学探究也只能是半途而废。教师应引导学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分析自己测到的数据,还应主动的关注别人的测量数据,认真比较,全面分析,才能排除误差带来的影响,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6、评估。这一环节是我们以往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学生评估在实验操作中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如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交流与合作。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激发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欲望,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表述欲望。交流过程中,要新生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但也要坚持原则,不随风倒,不人云亦云。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这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间有分工又合作,要群策群议,充分调动各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的聪明才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不能只强调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应全面的锻炼自己,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培养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应该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进行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既要了解探究式教学七个环节的内涵,又要意识到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做到创造性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目标服务,为教学服务。

下载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郑重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中郑重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淡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

    浅淡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 作者: 印来平单位: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433014 【摘要】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式教学学生课堂活动范文

    探究式教学学生课堂活动 任务内容章节学生负责人组织学习该章节内容: 一、由一名学生将本章节的基础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并且标记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考重点)。 二、由另一名......

    浅谈品社课堂专题探究式教学

    浅谈品社课堂专题探究式教学 品社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本呈现的是几幅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专题探究式教学便......

    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

    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 摘要: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新课标......

    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问题教学设计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是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利用图书馆、网......

    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已引起专家、学者和广大体育教师的普遍重视,本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