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比
不 要 沉 默 郭溪三小 金晓
【背景】
在农村教育线上工作了十年,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那么几个沉默内向的孩子。有的在校内沉默,在校外却活泼可爱;有的无论在哪里都沉默不语,甚至沉默到不与他人交谈,达到自闭的地步。导致孩子沉默内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个体发展倾向、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关。有的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喜怒哀乐得不到充分发泄,便将心事压抑在心里;有的孩子胆小怕事,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挫败,惧怕在人前大声说话;有的孩子则因为家庭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封闭性格,不愿与人交谈或交往;还如缺乏家庭温暖、对孩子心理需要的忽视、过多的拒绝、责备、恐吓等,都会引起孩子性格上的异变,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发现在农村,沉默内向的孩子很少在学习成绩或才能上有突出表现。不少沉默内向的孩子甚至从入学开始就被冠以“弱智”的名号,以下案例中的林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案例描述】
镜头一:初见
一年级开学的时候,林拉着母亲的手,战战兢兢地站在教室门口,她的母亲这样介绍自己的女儿:“老师,我家这个孩子就是笨一点的,书不会读没关系。”我愣了一下,哪有这样介绍自己孩子的。我拉着林走到她的座位上。她始终低着头,下课也不出教室门,不与其他同学说话,放学的时候我发现她尿裤子了。
镜头二:沉默
刚教汉语拼音的时候,为了打好基础,每天我都要将课堂上掌握较差的学生留下来补习。第一次留下林的时候,我坐在她旁边。让她跟着我读拼音。可是我努力了很久,她就是不张嘴。我让学生教她,学生说:“老师,林都不读。”这样几次尝试补习,林总以一副沉默来回应,我无奈放弃了对她的补习。
一、二年级的学习,她的语、数等各科成绩几乎为零。
【此时的林是这样的胆小沉默,我几次找家长谈话,家长总是一句:“我的孩子就是笨点的”。难道林真的是智力低下吗?还是林的沉默内向造成“弱智” 的假象?我很遗憾我没有深入去调查了解,只是要求家长不要再当面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这样会打击她的自尊。】
镜头三:遗忘
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林的父亲怒气冲冲地跑到教室把另一个学生贾川豪痛骂了。我赶紧跑到教室了解情况。原来,一直以来贾川豪都欺负她,每天在她的衣服上画画。终于演变成现在这样。送走了她父亲之后。我与林进行了谈话,她依然很沉默。我说:“林,贾一直都欺负你吗?”她点点头。我说:“为什么都不跟老师说呢?”她沉默。我说:“是不敢吗?”她轻轻点点头。我说:“林,下次有人欺负你,你会第一个告诉老师吗?”她又点点头。我接着说:“你说贾为什么老是欺负你?”她沉默。我说:“林,你太胆小了,你总是低着头,这样别人就以为你好欺负了,知道吗?”她点点头。我拍着她的肩膀,说:“把头抬起来,让别人看到你不是好欺负的,这样别人就不会欺负你了。”
【或许潜意识里,我已经认同了她母亲对她的评价:“就是笨点的。”所以我在学习上从来不要求她做到与大家一样。这实际上就是对她的冷落。她也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原本就没有的自信与勇气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了。】
镜头四:转机
有一天放学,我经过她家附近,发现她与隔壁几个邻居玩得很开心,而且声音很大声,一改学校里沉默、怯懦的样子。第二天,我一进教室门,就把事情与全班同学说了一番,我说:“林本是开朗活泼的,为什么在学校里这样胆小呢?”我说:“每个人身上都是有优点的,林也有许多优点,但一直没有被我们发现。昨天,我发现了她身上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开朗活泼的一面,我相信,林身上还有更多的优点是我们没有及时发现的。”林似乎更怯懦地低下了头,我鼓励大家说出你认为林身上的优点。片刻后,班长举起手来,说:“林非常遵守纪律。”于是又有人说:“林很宽容。从来不生别人的气。”„„许许多多的优点从学生口中出来了。一个绝好的让林融入集体的机会来了。于是我又对大家说:“一个拥有这么多优点的人难道会没有朋友?”大多数同学举起了手,表示愿意和林成为朋友。之后的几天,我安排了几个比较细心的女孩子多与林说话,与林交朋友,及时了解她们相处的状况。为了保护林被唤醒的自信,我经常与 2 她谈话,并开始适当地帮林补习。
【我很庆幸我没有延续我的错误,及时给了林肯定。让林感受到老师没有将她遗忘。】
镜头五:蜕变
同学主动地向她表示友好,老师明显的关怀,如春风细雨渐渐滋润了她的心灵。她开始有所转变,变得爱说话了,爱笑了,见到我也开始轻声问好,这些源自内心的改变,更激励了她在学习上渴望有进步。几次补习之后,她都主动把作业交给我检查。有一次我检查语文背书情况。最末时,我问:“还有谁没背?”“都背了。”全班齐说。突然,一个很小的声音说:“林还没背。”“她不会背的,她不用背了。”一个声音冒出来。其时林早已主动背过给我听。我看着林沉默地低着头,突然不想为林辩解,我说:“林,你真的不会背吗?如果你会,你就背背看,这是证明自己的好机会。”林犹豫地站了起来。她当然会背了,而且很流利。这是她第一次在课堂上站起来。我看到她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之后我听到更多对于她的进步的肯定声:作业天天按时完成;音乐课上大声地唱歌了,音乐老师夸她声音甜。
毕业典礼之前,我布置了任务:希望全班同学都在毕业典礼上表演节目,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完美句号。毕业典礼那天,学生搞得很热闹,节目也很丰富,有小品表演、唱歌、跳舞、诗朗诵,还有击鼓传花等传统节目。终于轮到林那一组了,共4个人,表演唱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没想到小组成员将两个话筒都对准了林,教室里很安静,林的歌声有怯懦,但却响亮。我享受地听完她美妙的歌声。全班同学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林笑了!一个星期后的毕业考,她的语文得了73分。这个分数虽然在班级平均分以下,可是是她小学阶段得到的最高分!
【随着林的成长,她的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她渴望融入集体,渴望得到肯定。当她终于被大家“认识”,被肯定之后,她想进步的愿望化为实际行动。逐步形成了推动她成长的动力。】
【反思】
林的小学生活一路走来,老师与同学对她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表现 3 在她的内心世界上,就是她开始敞开心扉接纳他人,并逐步自信起来。这种影响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从原来的孤单离群,到后来拥有自己的朋友。表现在成绩上,就是从原来的0分变成后来的73分。这中间有她自身的不断渴望进步而付出的努力,也有老师与同学给予的及时而持续的关怀带来的动力。从林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该承担起的责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巨大能量。对于沉默内向诸如林这样的孩子,我深有感触:
一、沉默者——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我们老师习惯于关注班级内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包括最活泼机灵的孩子以及那些爱调皮捣蛋的,经常需要思想教育的孩子。而对于那些在班内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有他没他几乎对班级没什么影响的孩子常常忽视掉。因为他们几乎不影响班级纪律,我们常常不用批评或教育。然而也几乎没有表扬与关注。这就是一种冷落。久而久之,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就变得越来越沉默。于是一些不良的心理就会出现,比如自卑、压抑、恐惧等。林的沉默,一开始源于她内心的自卑、对陌生环境的畏惧。她从小就被父母亲视为“笨小孩”,以致她从小就认为自己是“笨”的,内心极度自卑。所以才会有镜头一和镜头二中出现的那一幕。从林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如果我从一开始找出她沉默的原因,积极引导,耐心关怀,她就可以更早地打开心扉,融入集体之中。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不负责任的将她遗忘了。所幸在她还没离开小学校园之前我弥补了自己的罪过。
二、沉默者——更需要爱与肯定
1、沉默的孩子需要老师的爱与肯定。我觉得只爱优秀生的老师是狭隘的;爱优秀生也爱后进生的老师是可敬的;爱每一个孩子的老师是伟大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无论什么时候,老师的爱给学生带来的力量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沉默的孩子,老师的爱要更“多一点”,更“明显”一点。四年级时,我在课堂上充分地肯定:林身上有许多优点。对林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2、沉默的孩子更需要来自同学的爱与肯定。林的沉默很多时候是因为在校园里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没有倾吐的对象。胆小的她从不主动找人说话,即使有人找她说话,她也不一定立马就张口说话。然而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 4 友情。所以当她得到了同学的肯定,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后,她不再孤独,变得开朗、勇敢、自信,甚至敢于去展示自我。这就是友爱的力量。
3、沉默的孩子最需要家庭的爱与肯定。父母给孩子最基础的爱是能给孩子以健全的身心。但林的母亲显然做得不够好。她太早给自己的孩子冠以“笨孩子”的帽子。这是遗憾的开始。
三、沉默者——成绩不是唯一
育人先育心,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人。我一直知道成绩不是唯一,但我差点就因为林的成绩而忽视了她的存在。这是许多老师都会不经意犯下的错。只有从内心树立起这个观念,认清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把握好教育的方向。成绩不是唯一,但是一个孩子拥有了健全的心理,有了来自各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就会产生进步的愿望。这钟愿望一旦产生,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激励他去奋斗。这种力量不仅仅会让他的成绩进步,也会让他从各个方面都产生积极效应。
四、沉默者——我不要沉默
乐群好交是孩子的天性,离群独处绝非是他们的本意。沉默内向的林,内心是厌恶自己的胆小怯懦的。我总能看见她偷偷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活蹦乱跳的同学。她也渴望自己能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融入集体。因此多开展活动、抓住机会让沉默者融入集体是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第二篇:2011年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比
2011年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比
学 科:学前教育 学 校:矾山镇中心幼儿园 姓 名:陈小玲 案例题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幼儿园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在我国,目前更是急需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并最终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以及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
关键字: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理论
实践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求内涵
我国的《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教学作为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有着特定的专业素质结构的要求,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要达到的内容。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要达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一个优秀或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主要有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在这样的要求下,幼儿园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知道,环境对于需求有重要的影响,任何需求不可能脱离层次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孤立存在。本文从新课程背景的角度出发,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信念、自我发展需求和意识四个维度对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求内容进行分析:
(一)专业知识
早在1986年,舒尔曼(Shulman)就曾对教师知识进行分类,并普遍被人们认同。他把教师的知识分为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其他内容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教育目标的知识七种类型。随后也有许多学者对教师的知识类型提出了自己的分类研究。如埃尔贝滋(Elbaz,1993)指出教师知识的五种分类: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学科知识、课程发展知识以及教学知识。德里尔(、乞nDriel,1998)将教师知识分成一般教学知识、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的知识、学科与媒介的知识、关于目标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知识等。虽然不同学者对教师知识的分类不同,但都会包括四种重要成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以及关于情景的知识。②因此,总结诸位学者的观点,本文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
(二)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重要特质之一。我国学者强调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严密逻辑结构的划分,旨在构建起教师能力的完整结构。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更加关注体现教师专业特性的特殊能力。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学监控能力。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三)教育信念
从内在产生过程来讲,信念是指人们对基本需要与愿望强烈的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识,从外在表现来说,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对相应目标事物所具有的坚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教育信念是积淀于教师个人心底并支配着教师的行为的价值观念。它是内隐型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行为得以表现出来而并未被教师个体所觉察。教育信念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对基础教育作用的认识,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育目的的认识。正确的教育信念可以激发教师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会使教师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以实现与其基本需求和欲望相应的目标。
(四)自我发展需求及意识
自我意识对人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对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不断得以修正和加强,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成长的主观动力,使教师真正成为一名“自我导向学习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从结构上看是指:(1)专业自我的意向,就是对作为教师的专业自我观察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2)自我价值感,也即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及其进而产生的对自我的价值感。(3)自我期望,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职业生涯和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从时间维度看,其内容至少包括三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过程的规划意识。同时,还包括自我反思学习意识,即“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组织方面
1、形式化的培训及教研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全体教师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培训流于形式,内容不够丰富,效果不明显,培训中理论指导过多,实际操作内容欠缺,培训时间短,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需要。
2、不合理的评价标准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活动及工作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在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更好地教书育人。传统的教师评价是基于“工具人”的假设: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外部的奖惩与压力能够激励教师去改进教学、提高专业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不符合人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完全压抑,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对于教师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来。要相信人是能自我激励的,外部的强化只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要靠教师自身的内省。因此,怎样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怎样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是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过去缺乏生涯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标,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等问题往往不太清楚,有的教师甚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这种状态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工作态度比较消极被动。当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没有办法克服困难。而如今,教师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教师必须也应当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有所了解,并且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这需要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生涯发展的历程,并通过适当的生涯辅导与规划,确立适当的职业发展目标,使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顺利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二)个人方面
1、教育信念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教师的专业理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对教育事业没有很高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将近一半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现状不满意,这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专业知识有待丰富
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不足。虽然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牢固,但新课程改革覆盖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课程目标以及教材等各领域的知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低。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缺乏,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较少。有些教师不明白什么样的研究才是自己需要的研究,什么样的研究才是适合自己的研究,什么样的研究才是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并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4、自我发展意识有待促进
就调查情况来看,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都有待加强。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反思什么,何时以及如何进行反思不甚明确。其实反思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是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评价,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对之前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会对未来的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自觉反思是自我发展意识的体现,当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后,才会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使自己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建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努力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求。只要是利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求、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我们都有理由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措施,将资源调整到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中去。根据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本论文的学科性和专业性,认为应制定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以实现增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水平的目的。在制定和实施专业发展计划时,必须坚持在关注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坚持观念先行、行动实现、外部支持三个原则。
(一)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意识
1、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这显然与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这样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发展方向,教师应该知道仅仅满足于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相符的。有鉴于此,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应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加注重自我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就必须更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被认为是某一阶段的学习,而是必须通过终身的生涯来进行。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存方式。人们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能完成,教师应更具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终身教育中,每个人时而是教师,时而是学生。”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首要问题是学习。同时,教师职业的特性也决定了教师尤其需要学习,“只教不学”的传统教师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因此,为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实践首先要观念先行,教师应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动力。
2、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包含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信念以及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等多个方面,而在其中,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前提和动力。有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教师刁‘会积极主动地去发展。
因此,我们应把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综合标准,要改变传统的专业发展评价方式,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意识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评价中来,将其设计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评价的一个方面或指标。首先,要给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教师自由发展,建立激励机制,要以教师发展为本,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育人的使命感。其次,要用综合的评价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要相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感。这样的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会给教师一种自信的感情,会让教师有被尊重的感觉,因而教师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价值,有成就感,从而满足教师的自尊需求,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二)创新专业发展模式,建立共同愿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观念确立以后要有行动的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所有的目标必须也只有通过行动来得以实现。
1、专业发展模式要与教师学习风格相匹配
成人教育学之父诺尔斯认为,与儿童的学习行为相比,成人学习行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成人学习者从依赖型转变为自我导向型,自主性很强;经验性,在学习过程,较儿童而言,成人学习更能运用已获得的大量生活经验与经历,能将这些经验融入到学习中;角色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而学习;时效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强调运用的即时性,而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储备;问题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更多的强调为解决现时出现的问题而学习,与生活实际、工作要求等密切联系。
教师作为成人,对于学习和发展有自己的计划和需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教师的学习风格也各不相同。和学生一样,教师在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偏爱,但是作为成人,教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了解得更多,比如有的教师喜欢自学,有的教师喜欢教学观摩后加以评析。因此,运用成人学习理论,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风格;二是要根据学习风格的差别制定不同的专业发展计划。比如有的教师是自主学习者,那么专业发展的个别指导模式就最适合于他们的学习,而有的教师比较欢迎大家到他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观摩,喜欢与别人分享课堂上的内容,并在评析中加深自己的印象,对这些教师来说,教学观摩与评价模式是最好的选择。
2、专业发展模式要以学校的整体学习目标为中心
专业发展模式要以学校的整体学习目标为中心是指以学校的整体学习目标为中心而不是以个别学习者的特征选取专业模式。如果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在专业教育研究者的指导或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以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如果目的在于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方法,及学科最新发展知识,则可以采用培训或采取个别指导性的阅读的方式。此外,学校的领导者应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助他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与教师交流他们的教育信念,定期沟通教育理念,汇集成一个共同愿景,让教师参与到制定学校计划中来,这会使得共同的目标更易达成。
(三)、开发教师团队隐性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调查发现,教师对于目前采取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较为反感,原因在于这类方式更多的注重显性知识的传播,而少有隐性知识的内化与教师的需求相脱离,这样的方式无法深入教师的内心,无法激起教师内心的情感,无法使教师产生共鸣。因此,针对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弱的问题,需要不断转化教师团队隐性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隐性知识最早由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外)提出。他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俩iro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①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可以通过群化、外化、融合、内化的方式相互转换的。教师的隐性知识是在教师经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存在于教师头脑之中,其自身也很难清晰表达,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认知、情境知识等等。由于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而且比较偶然、比较随意,很难捕捉,人们更多地只能通过领悟获得,例如通过师传徒授、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有老师这样说:“热心的老教师不仅仅会从教学上指导你,在管理学生的方法上,也会告诉你怎样跟学生打交道,就是任课老师也难免会有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这有教育理念包含在里面,有助于教学风格的选择和形成,而这些只能靠隆漫体验和领悟。”
因此,除了促进教师教研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培训外,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在介绍、交流、分享、提问、探究的过程中使其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使教师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得这些方法和技能,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在具备了较强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之后,教师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学习,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良性循环。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核心,归根到底是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才能的提高,认识、发现和显现每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隐性知识才能,交流和分享同事们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丰富有效的营养。因此,显现和表述隐性知识是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关键。
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学习化共同体中,教师尤其应重视开发教师团队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比如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分享个人间的隐性知识,使之得以传递。很多学校为了帮助新教师取得成功,都采取了新老结对,由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从而使新教师较为快速地习得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成功教师的经验等。现实和虚拟的学习型社区,为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于少数学者、专家的力量,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要依靠广大教师本身,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心揣摩,认真思考,在不断的交流对话中,使大量宝贵的隐性知识得以开发,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此外,根据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诸种因素,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从各方面关心教师学习和生活,如一些个人方面的因素:教师工资待遇,个人基础以及家庭方面的因素等,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提供良好的支持性条件。参考文献:
1、高志敏等著:《成人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4、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
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或者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中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案例研究是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可以对现行的理论、政策和措施提供反馈,也可以从学校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发现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见解,从而找到改进学校工作的新的生长点。不同的研究者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有不同的话语系统。高等学校理论工作者擅长的是概念的演绎和理性的思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最适合于他们自身用于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是案例研究。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
三、如何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
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答好题的基础。(教学案例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育理论有关,);其次是解题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答好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教师角度,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最后是掌握答题技巧,这取得高分的手段。(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要寻求理论上的支持。)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博客评比方案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时总结、反思教学经验,激发教学灵感。同时也为了将教育教学博客群体,建设成为交流先进教育理念、研讨教学问题、重塑研修文化的重要阵地。特拟定容桂街道中小学教师博客评比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中小学教师博客评比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丁云峰
副组长:李万全梁振强曾爱辉
成员:喻新平柯华坤黄志海林志伟杨旗敦
二、实施办法及具体要求
1、参赛对象:要求40周岁以下在职教师全员参加,建立教师博客,各中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与,教师参与面不少于50%.。
2、评比内容:以“网络读书心得、网上师徒结对、网络教研、网上家校联系、网络教学反思”五个主题建设情况进行评比。
3、评比时间:2011年12月26日
三、报名方法:由教师自主报名,参评教师需填写好“教师博客申报表”
四、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12月20日
五、评比方法:
1、博客内容:
(1)每月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不少于6篇,访问量和评论数较高。(30分)
(2)重视文章质量,注重原创,杜绝在网上下载内容。文章内容应以教育教学实践及反思文章为主,以及读书随笔、生活随笔、兴趣爱好类的文章。(50分)
(3)网络中的转载文章与教育教学有联系,有帮助,有启发。(10分)
(4)博客中有一定数量的图片,对版面、文章能起到美化作用,博客版面设计、链接等项目健康向上。(10分)
2、由评委对每位教师的博客进行评分,最后进行汇总,根据评分情况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4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4
一、何谓教学案例?
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叙事的一般特征。它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方式和结果。包含着大量的理论成分和现实因素,具有很高的讨论价值。案例描述的是教学的具体情境和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与效果,包含着特有的教学理念、具体的处理方式,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1、在事件中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干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美国研究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三、教学案例的主要形式
1、叙述型
2、片断型
3、比较型
4、图表、数据型
四、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策略
1、整体阅读、摄取信息
2、联系理论、对号入座
3、针对信息、具体分析
4、语言表述、全面准确
五、教学案例列举
(一)教学观、学生观
案例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倪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之一:十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十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1
案例
2、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芬,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案例
3、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一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案例3。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一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案例3分析: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做“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力,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案例
4、新华中学的王老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臵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育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第三次练习:选两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难的)做尝试练习。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思考:
1、请你指出该活动的设计思路。
2、在你的教学中,能否借鉴这种设计思路?举例说明。
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在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活动思路设计的关键点:一是道路的名称“勇敢者之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二是由学生自己新手布臵,这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性的尊重,从教师的尊重中,学生会获得尊重。三是练习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升级,避免了学生望而却步的现象,学生在渐进的成功中自信心增强。
案例
5、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负的知识或问题。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
6、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张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分析: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蔡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案例
7、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
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臵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析: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臵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臵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臵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臵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案例
8、王同学期中考试数学得了50分,虽然在全班的名次有所提前、但还是不及格,王同学申请重考,过几天后,王同学再考这张试卷得了80分,李老师在王同学的报告单上填上了数学80分,并给出了激励性的评语。请你对李老师的做法谈谈看法。
分析:李老师的做法是对的。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理由是:
1、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激励他们的学习不断改进老师的教学。
2、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
3、评价时,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评价标准要分层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关注发展过程。
案例
9、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倪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之一:十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十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
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
10、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海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激,那种心情真是比死海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分析: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去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案例
11、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案例11: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
分析:优点:“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的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案例11分析:不足:
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
3、主观心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
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
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