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2: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灵台一中

熊学海

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周校长提出了“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下称“521”教学法)并在全校大力推行。经过一年多来在物理教学中应用“521”教学法的实践,我觉得该教法可操作性强,符合我校实际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现就一年多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521”教学法的过程进行总结与思考,以期对我校的物理课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基本情况。

1、“自主阅读”必须建立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之上。“自主阅读”是“521”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完成,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必须进行预习,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中,对本节课的学到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进行记忆和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可与“基础检测”环节穿插进行。“基础检测”题目以学校统一订制的配套练习上的“新知导学”部分题目为主,检测完成后教者统一订正答案或者同桌交换核对。教师在实施这两个环节中的主要作用检查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把“自主阅读”落在实处,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所在,帮助个别学困生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是“521”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一般这一环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最后全班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再形成统一的结论。这一环节必须突出“合作”与“探究”两大主题。“合作”是指在学习小组内各成

员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在同一问题的解决上各抒己见,各取所长;“探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讨论、分析和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统一的结论,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注重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是营造探究式教学条件,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

3、“拓展练习”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所选练习题目一定要做到“精”和“准”,即习题必须紧扣课本内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个知识点配套一个拓展题目,题目要有代表性,难度适中。具体操作中可让一两名学生上台板演,以便于发现问题并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渗透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力戒从头到尾地包办解答,对于个别困生,教师可单独进行点拨指导。

4、“新课导学”是教学连续性的重要保证,这一环节不仅在教学中扮演着“下集预告”的角色,而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在该环节使学生明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内容,布置课后的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具体到记忆哪些内容,理解哪些概念,会进行哪类计算等等。

5、“强化训练”和“新课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知识巩固的必要

环节。这两个环节是安排在课外进行的。“强化训练”主要以课本后习题和所订配套练习习题为主,要有甄别地布置,难度过大的题目要坚决舍去,也不能搞一刀切,可根据学习的实际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不同的题目,做到既让学习吃得饱,也要让其吃得了。“新课预习”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必须布置明确,检查到位,不能走过场。这就要求教者在课余要多进教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521”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几点思考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是成功实施“521”教学法的基本前提。

“521”教学法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了冲击,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重在强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以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教学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探索、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2、高标准、高起点的备课方式是是成功实施“521”教学法的重要保证。

任何优秀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学中把各个环节都落在实处才能体现出其成功之处,“521”教学法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备课堂,还要备课前,备课后。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方

法。要精心编写导学案,比如在“自主阅读”中,学生阅读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合作探究”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式的条件?在探究中,如果学生脱离正确的方向,教者如何来进一步的引导?在课后的“强化训练”中具体布置哪些题目?不同层次的学习各做什么样的题?“课前预习”的效果如何检查?课堂中的“五步”如何取舍?与课后的“两段”怎么衔接?是按课时“循环”还是按知识板块来“循环”?

3、班级内建立互助合作型的学习小组是成功实施“521”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521教学法”一些基本环节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所以,要成功实施该教学法,在班内必须建立起互助合作型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整个高效课堂的载体,每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学习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任务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门专门技术,它以学生为中心,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能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物理教学进行评价。本文以《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教学任务分析技术如何具体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实施。

关键词:任务分析;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36-4 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以经验为基础,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教学设计与教学心理学相脱节,几乎成为教师们的教学习惯和普遍现象。但是,要对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只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教师必须深入、系统地研究教学心理规律,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十年的探索研究表明,教学心理学是开启教学智慧的金钥匙。

教学任务分析理论作为教学心理学的一部分,最初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今已成为教学设计中的一项专门技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进行了教学任务分析技术培训,并将这门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有效地帮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使教学行为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物理教学进行评价。[1]

实际上,虽然对一线教师进行的教学任务分析技术的培训越来越多,但并未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教师还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教学习惯,离实践应用的学科化和系列化更有一段距离。本文拟通过一个教学案例,说明教学任务分析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期盼能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教学任务分析理论和方法

教学任务分析从任务分析演变而来,是基于学习心理学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加涅(r.m.gagne)。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认为,教学是为学习的发生创造外部条件,不同类型学习的外部条件一旦被阐明了,那么教学方法的设计便有了可靠的基础。依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是加涅的教学论的灵魂。[2]

20世纪后期,教学任务分析思想有很大发展,如乔纳森等三人系统地总结了21种已得到认可的任务分析方法[3]。可见,任务分析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有多少学习理论就会产生多少相应的任务分析方法。笔者在对众多专家和学者的“任务分析”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教学任务分析采用如下过程:

(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课时的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3)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层级分析,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分析使能目标和子目标,分析学习的条件。

(4)安排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案例与分析

下面以高中物理选修3-5(粤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为例,说明教学任务分析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施。

【教材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须的知识,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主要是在前面动量定理的学习和理解中引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演的方法,得到系统中各物体的动量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动量守恒定律[4]。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系统的内力和外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运用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图式(物理意义、表达式、适用条件);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图式(物理意义、表达式、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图式。

【学习层级分析】(如图1所示)

【学习类型和学习条件分析】

学习类型: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和理论推导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因此,本课主要属于规律课(习得)的学习。

学习条件:

(1)必要条件:

①理解和掌握系统、内力、外力、合外力、动量等概念,其中“力”是学生的起点知识;“合外力”“内力”和“外力”是“力”的下位概念,不难学习,难点是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区分和计算。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且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

(2)支持性条件是:获得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流程】

回忆原有知识→引入新课→实验探究→理论推导→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1.回忆原有知识

(1)教师提问:①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的表达式、性质和单位如何?②动量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如何?式子中“f”指的是什么力?

(2)系统、内力和外力。

教师由动量定理的复习中引出“系统”概念: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由系统的受力情况区分“内力和外力”。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引出问题作准备。

2.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动量定理ft=p′-p=mv′-mv,当一个物体f合=0,p'=p动量不变,那么当一个系统,其合外力f合=0,系统的总动量是否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合理外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门计时器两个、滑块两个、交流电源等。

实验情境:如图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滑块1和滑块2,滑块1以速度v1碰撞静止的滑块2,碰后滑块1的速度为v1′,滑块2的速度为v2′,比较碰撞前后滑块1和滑块2组成的系统总动量。

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领悟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4.理论推导

问题情境: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且v2>v1,当第二个小球追上第一个小球时两球相碰,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证明两球碰撞前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的动量之和。

设计意图: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再通过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动力学观点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领悟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5.得出结论

综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再进行合理外推,可得出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3)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6.巩固应用

(1)关于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受到弹力作用,动量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做加速运动,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

d.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恒定,动量守恒

设计意图:针对动量守恒定律适用条件进行检测评价。

(2)a物体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与静止在同一水平面的b物体相碰,碰后a物体继续沿原方向运动,但速度减为原来的一半,已知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2:1,则碰后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a.1:1 b.1:2

c.1:4 d.2:1

设计意图:针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检测评价。

7.课堂小结

系统: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

内力:系统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外力:外部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m1v1+m2v2=m1v'1+m2v'2。

定律成立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反思,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成效与反思

本课是一节物理规律的习得课,与传统教学做法不同的是,教学设计时进行了详细的教学任务分析,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规律习得的方法,理清了教学的程序,明确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规律的习得过程以科学取向教学论为指导,流畅自然,逻辑性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时先通过典型碰撞情境,借助气垫导轨、光电门(测定速度)等实验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相等的结论,再通过两球碰撞的理论推导,进一步论证碰撞前后总动量不变,从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式多样化,较好地整合了多媒体和先进的实验资源,问题和问题情境设计针对性、思维性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也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笔者尝试运用教学任务分析优化教学设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发现恰当运用教学任务分析,能较好地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给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清晰的“技术路线”。并且由于任务分析方法能够基于学生的起点能力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物理学习兴趣。

第三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知识中迷失了方向,而且其思维被禁锢在了单纯的知识层面上,大部分学生除却借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物理学习之外,毫无思考的积极性。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由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一方面借助问题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激发其物理探究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W 问题教学法 问题情境创设 提问

常规意义上的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教学所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并采取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推及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落实到三个环节: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提问;问题思考。在本文中,我主要从这三个环节入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落实问题教学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纵观当前所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该版本的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每一节新课导入部分都设置了相应的情境,如此,使得物理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枯燥、乏味。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借鉴教材情境的创设,在上课之初,就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既然物理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对于物理认知有限的高中生来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很好地拉近他们与物理的距离,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下,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在组织“直线运动”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开往北京的动车运行情况,以此创设情境:有一辆开往北京西的动车,途径济南要停车,停车和离站都可以视为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以图像形式展现),那么请问该动车在济南停车浪费了多少运行时间呢?生动直观的画面和生活问题自然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创设实验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丰富的问题,而且在直观的实验下,学生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实验是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我在组织“折射率”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将一个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液体,(该液体的折射率与玻璃的折射率相似),接着向将大烧杯遮住,向其中放入一个小烧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大烧杯,探究其中装了什么东西。在学生讨论之后,我用镊子将小烧杯从大烧杯中取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的时候,我们无法清楚地看到小烧杯呢?如此,在实验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折射率”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法中教师的提问与传统的按照教材习题提问的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生成中自然而然地采取多样的方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诸如现象类、概念类类、规律类等内容,那么,如何就这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来进行提问呢?就现象类物理知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问题:1.这是什么现象?2.产生该现象的条件是什么?3.该现象在生活中有何体现,如何将一些现象运用到生活中呢?应用这一现象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我在组织“光的衍射”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按照以上的方式提出这样的问题:1.衍射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2.衍射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光的衍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三、学生解决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由此,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借助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问题之外,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此学生才能准确把握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会采取诸如类比法、推广法、追问法等方式。以类比法为例,在教学“电场”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定,将学生已经学过的重力场内容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在重力场和电场的类比,探究电场力做功是否和重力做功一样都与路径有关系,电场力和重力是否有着更多的联系?或者电场这一节的内容可以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进行类比,如此可以在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所学到的旧知迁移到新知学习之中,提高其新知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借助直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诸如类比法、推广法等来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培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2]张秀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5.(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临汾一中)

第四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华亭一中物理组 连自强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更透彻的掌握相关知识点,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主动学习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教学法无论对于老师,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而言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首先,问题教学法对于老师而言,它是让老师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点从任意一个思考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创设性教学,把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路人作用,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枯燥的知识点面前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自主思维,这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要掌握好课本里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理念,当然这个掌握不仅要求我们记住它,而且要求我们能理解它.所以问题教学法在这门学科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相关知识点巧妙科学的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主要知识点就是强调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想让学生对其更深层次理解的话,就应该提出更生层次的问题,比如,小明用拳头打了小强的胸口,小明一点事没有,小强却疼得送医院了.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为什么一个疼一个不疼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承受力上面来思考,虽然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拳头所能承受的力量要远大于胸口所能承受的力量,所以才会有如此的结果,更深层次去理解掌握它.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推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鼓励质疑

小时候我们看过《十万个为什么》,说明小时候我们都会主动提出各式各样的的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增多,而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其实主要的责任还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主动提出问题,创设和谐、公平、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大家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让大家把所有想到的问题提出质疑,看时提出的多,实行评分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之一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动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列出从相关的例子,看谁举出的多.然后从更生层次来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比如,在马路上自行车与汽车相撞,为什么自行车被撞坏了而汽车却安然无恙呢?这到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让他们产生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使他们明白,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才构成物体的动量,只考虑速度是不够的,也要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来,这样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动量的概念.2.正确引导的质疑方向

通常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是庞大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逻辑能力要求很高的物理学科而言,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就能让他们想象出无数种可能,把他们的思维模式引导到相关的问题上来,鼓励他们提出正确的质疑,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双主体”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但没有消弱,反而提高了.应为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提出科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方向非常关键.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在问题教学方法中,就体现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双主体“的密切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关键的时候给与引导,给与点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是想了师生互动.在这种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大大的转变了,变被动为主动,整个课堂就是他们自主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明这一教学方法很有现实意义的,以后我会一直把这种教学方法传承下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物理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邹勇.浅谈高一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高中物理论文,2010.【2】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几点.教育探索,2010(2).【3】张妩雯,郭怀中.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行为策略及应用.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05(10).

第五篇: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素养,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认识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而,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获颇丰。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关键因素

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既具有知识形态特点,又具有学习手段特征。写作具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独特作用。因此,笔者在学习和借鉴前人体裁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尝试写作教学新模式,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研读范文,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写作是一项要求更高的技能,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并且对英语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美国作家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中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

高中英语新世纪教材的内容涉及现代生活、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国际文化、全球信息、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在写作教学方面还介绍了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因此,笔者依据课本编写体例,以课本中相关话题为写作教学的主题,力争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比如:高中英语新世纪S2A Unit 3“On friendship”中的主题词块有:go for,feel at ease,zero in on,give and take,light up,tear down等,而值得诵读的段落为Learn to listen and talk。在阅读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领略作者如何开门见山引出主题,在广义的论述层面对课文中所叙述的“友谊”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先后对两个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并在细节理解层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与学习语篇中的“it”句型、强调句、动名词等,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文用词精准、段落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以及说理透彻等特点。

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涉猎报刊及多媒体资料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加强素材积累。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2.示范分析,强化篇章意识

写作受社会情景制约,成熟的体裁有特定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教材文本通过不同体裁来体现不同的文本结构。记叙文在表述中要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明文需要根据说明的对象来安排不同段落说明不同的特点或形状。议论文是以现象、论点、论据、结论等段落组成的内容相关并为主题服务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在选择特定体裁的文章作为范文进行分析时,把语篇分析教学纳入写作教学中,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语篇有一个完整的“图式”,并对语篇知识(文章的宏观结构、段落发展方式及连贯性)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具备相关性印象。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段与段之间以及句内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篇的能力。

3.独立成篇,挖掘写作潜能

在学生开始动笔写作之前,笔者经常安排课内几分钟时间启发学生剖析题目,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如何开篇布局,如何拓展论点、论据,需要用哪些句式等,指导学生将知识形象地与写作紧密结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施展自己的才华。比如在教学中笔者请学生根据以下内容进行习作前的讨论:

上海市正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下图为某学校两个学期用水,用电,用纸的情况。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以“How to build an economized society”主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想法。

笔者先请学生根据文章的类型,采用头脑风暴形式讨论并制定写作提纲:

第一步:开门见山,点明图表所反映的主题。(topic)

常用句型有:①From the above chart,it can be seen that...②As is shown in the graph...③The chart sh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第二步:结合生活实际,如何建设节能型城市。(examples or illustration)

可以用连接词,阐明必要的理由,注意层层递进。

①表列举:for example,for instance,firstly,secondly,at last,finally,for one thing,for another等。

②表递进:besides,in addition,moreover,what’s more,furthermore, meanwhile,not only...but also等。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illustrate how to build an economized society.①turn off the lights and all the other electric facilities.②turn off the tap after it is used and reuse the waste water.③save the paper as soon as possible.④spare every efforts to save energy.第三步,归纳总结和发表评论。(comment)

常用句型有:

①In a word/in short/in summary/generally speaking.②Obviously,if we want to...It is necessary...有了这些写前阶段的准备,接下来的写作阶段将不再是让学生们头疼的问题了。

4.同伴互批,提升写作能力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写作的整个过程,所以往往忽视作文评改的意义,这使得教师的辛苦工作化为徒劳。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方式,先让写作者自行修改一遍(或写二稿),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再由教师来评价。这样,即可减轻教师负担,又可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查错和修改:

①所写文章是否切题

②要点是否全面,有无遗漏

③条理是否清晰,内容是否连贯

④在时态,语态,名词单复数方面,主谓一致方面有无错误

⑤习语,固定搭配方面是否符合英语思维

⑥大小写,单词拼写,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笔者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以下互评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

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在不断修改中形成了新的思路,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学会了运用写作技能恰当灵活地处理素材,同时,也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这样,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对作文进行反馈,并针对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

二、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关键因素

1.要组织学生研读范文

阅读范文是体裁教学的出发点,是探讨与语言运用相关的文化和情景语境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体裁能力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对范文的阅读,示范分析,协商写作和独立写作,学生才能掌握某一体裁语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最终达到独立创作的目的。

2.要组织学生分析语篇

通过体裁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解析语篇的组织模式,了解语篇所具有的宏观认知结构。

在写前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整合词块和文本进行分析,使学生体验到词汇、句子、篇章结构合而为一的整体教学。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范文,引导学生相互协商,对类似体裁的语篇结构及写作技能进行分析。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觉应用于实践。

3.要组织学生协商讨论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讨论,不仅可以集思广益,锻炼思维,而且有助于开阔思路,培养提炼观点的能力,扩大词汇量,加快写作速度,同时还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4.要组织学生同伴互评

写作是一个情感与思想交流的互动过程。写作的互动性表现于从作者到读者,又从读者到作者的角色交替。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做到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反馈的不断循环,并且在写作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反思与体会

体裁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分析范文,共同协商写作,独立写作和同伴互评等环节,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和判断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参与意识、交际能力及学习成绩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笔者在把体裁教学法运用于写作教学中也存在以下困惑,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首先,该方法虽然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但是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容易加大教师的工作负担。另外,因为该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基础,所以对学困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不大。因此,如何改进写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应菊红.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10).[2]沈惠红.高中英语课堂写作法探讨.教学实践,2011(4).[3]刘丽娜.用体裁教学法培养大学生的语篇写作能力.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4]李红英,蔡慧萍,罗毅.基于过程:体裁教学法体验英语写作评改方式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1(8).[5]孔繁华,霍艺红,勒豫霞,等.高中英语过程写作行动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4).(作者单位 上海市虹口鲁迅高级中学)

下载“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案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精选5篇)

    导学案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 实践与反思摘 要: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在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次目标教学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通过对物理课程采取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创造性等将起到十分积......

    高中物理教学思考2000

    高中物理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行,高中物理教学不再以以往生涩难懂的形象呈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新的课堂标准要求师生以一种全新的状态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

    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问题教学法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良好学习互动,同时还有效提升......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真实的具体的场景,让学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切实的体会文本,加深......

    体验式教学在零售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体验式教学在零售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具有注重教育个体、强调亲自参与、形式多样等特点。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阳金香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