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高考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创新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创新教学
钦 州 市 大 寺 中 学 蒋 丽 梅
[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也给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的教育改革找准了制高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及资源等学习环境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探索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认知观念已是迫在眉睫。本文试从分析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网络课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着手,提出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知热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创新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能力的目的。并指出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值得思考之处。
[关键词]局域网
物理教学
创新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环境的网络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资源变得更丰富、更立体、更易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使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然而,在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借鉴教育理论,结合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育技术资源,进行网络环境教学,既是顺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潮流,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成为我们改革教学模式的一个课题,为了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我们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开展“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工作。
二、高中物理教育现状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越来越多的高中物理教师正密切地关注未来高中物理教育的走向,新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就足以引起每一位一线高中的物理教师的重视,审视如今的高中物理教育现状:
从学生方面来看,高一物理课本给出了一个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表达简明而准确,是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如同压缩的饼干,虽然营养丰富却让学生感觉难以咽下,许多学生的脑子里物理就是远离生活的一些枯燥的概念、规律和难解的习题,尚未领悟到物理思维的严密、流畅、深刻之美就早已对其厌倦。因而,真正喜欢物理的同学是不多的,除以上原因外还有学生在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物理内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农村高中,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作业负担过于偏重等等都是致使学生厌倦学习物理的原因;其次是学生感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学习好像完全不一样,经常有学生对教师说:“我初中的物理学习成绩都和很不错,但到了高中就完全不行。”主要是跨度太大,台阶太高。学生要在不做任何思想准备就能跨过这台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迫于升学而强制学习。另外,在多数学生心中,考试成绩也就是判断自己物理学得好,物理成绩低,就认为自己物理学得不好。
从教师方面看,尽管大部分教师正努力更新陈旧的教师观念,并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中。但是受传统习惯,教材内容,班级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应试的压力,特别是高考指挥棒的存在许多教师无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其次是大量作业的批改,任教班级过多,以及对差生的辅导几乎耗费了教师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恰恰需要教师“功在课前”。由于都没有充裕的精力和时间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好大量的课前准备,因此学生也无法在课堂上顺利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即使是开展了也是流于形式,并无实际意义。对于物理教师用的“复习—新课—巩固—作业”的教学模式的教师仍然占大多数,他们认为采用这种四段式教学模式是将知识顺利传给学生最稳妥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有些私立学校没有实际器材更是如此。至于学生获得了多少除知识以外的东西,他们用什么方法学习,是怎样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思考什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等等就无暇顾有了。
另外,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周围学校的校长绝大多数都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以及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数为指标来评估教师的业务能力,一些教师为名誉进行考分的拼杀,导致了对学生“过分负责”的“高压”行为。学生们在激烈的竞争下把对自己成绩的不满变成对教师要求的敌视。师生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烦琐的而效果又不佳的教学活动中。缺少必要的师生交流,师生关系紧张,疏远甚至扭曲,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迫切希望能够有一种力量把师生们从烦琐复杂的机械劳动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平等而又真诚地对话,让老师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需要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内存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个性化教育”理论的提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堂中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在网络的氛围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是大势所趋。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
情景导入—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总结评价—分层提高
1、情景导入:教师用生活中的事例,自然现象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在短时间顺利进入情景,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渴求获得新知识。
2、自主探索:教师提供接近学生认知发展的学习材料或实验器材,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实验器材或网上查询资料开展学习活动。
3、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间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人机交流,同时加强针对性辅导,学生针对个人学习结果通过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协作学习。
4、评价总结:教师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适时评价,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5、分层提高:教师设计开放性练习和利用超级链接,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方式和相关内容。
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利用网络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那么,如何运用网络课从事物理创新教育呢?下面就浅谈一些教学研究中的体会。
1、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已成客观趋势。而网络课中的创新教育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创新力量的教育。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能唤起学生的主导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作为21世纪的灵魂工程师,网络课中时刻牢记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应该紧密结合 “学生主体观”,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网络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强烈的创新欲望。
2、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现实生活中不少在校学生缺乏创新欲望。这些学生习惯于顺其自然,从来不习惯于多思考,也不敢标新立异,只愿模仿,依葫芦画瓢,不会另辟蹊径。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学习时只当“搬运工”,把老师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从黑板上搬到笔记本上,再从笔记本上搬到作业上,考试时再突击背过,满足于考试及格不挨老师和家长的埋怨即可。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应试教育的副产品。可喜的是随着网络信息公路的迅速形成,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已成为可能,以网络资源优势启发、诱导、发挥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已成必然趋热。
3、运用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创新行为
(1)运用网络环境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创新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文字引发想象,从而在头脑中设立了一个抽象的学习环境,往往脱离实际。而在网络课中,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而且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中学的物理课《分子热运动》这一章中,按常规教法一般来讲都较抽象、枯燥、乏味,所以学生除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外,也很难从中获得什么乐趣。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优势来辅助教学情形就不同了。网络资源由 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有视觉感知带动想象,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不仅能很快地抓住实质,而且还留有广阔的创新性思维空间,由被动型学习转化为主动型学习,创新行为也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2)运用网络环境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创新性思维是形成创新行为的前提,而提出问题则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激发学生创新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
4、运用网络环境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1)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占有和利用信息,对于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信息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由于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一般采用讨论、探索、协作等方法。这些方法自主性强、选择面宽,因此,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离不开知识,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新性,更谈不上创新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
基于互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安排方面有主动性,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的交互环境,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主动追寻的乐趣,成为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种以供借鉴:
①自主学习、个别辅导模式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集成化的学习环境,比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辅助学习工具、实践环境、演示环境、师生交互环境等等,这些学习环境使学生完全有条件并且能够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而网络环境下的个别辅导则是指学生在自行建构知 识意义的过程中教师的一种引导。这种辅导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的要求。
②讨论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讨论主题的需求,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通过讨论学习,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③探索学习模式
互联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确定一些适合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并在整个过程当中对学生不能解决目的地疑难问题给以启发和提示,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④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程度,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诚如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网络环境中资源的迅速沉淀,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学习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是21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
因此,运用网络资源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的特点,设置学习的能力阶梯,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学生会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学得的知识既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学知的过程富有创新性,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就不会墨守成规。
5、激励学生的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新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新潜能的教育活动。其 终极目标是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特长,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新者。而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新经验、持怀疑态度,不太关心细节和实际而具体的事物,对于理论观念及符号转换很感兴趣。
恰当得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和思维过程,形成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捕捉学生思维中创新性因素的闪光点,可激励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鼓励学生运用网络中有价值的资源批驳老师的观点等。
四、体会与思考
1、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如果说过去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采取班级集体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在今天有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个性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就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如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比传统手段教学更赋予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做实验的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复式教学。在解题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能有效地使学生领悟题目所设计的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从中领悟到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成为教育软件的编制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2、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机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计算并非无所不能。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它能将物理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并且能够为学生的一些需要提供一些帮助,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 力上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想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也经常会产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这些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通过交流来解决。因此教师不能因为计算机的出现而放弃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憎爱分明的交流,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热爱,这些是在任何时候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再者,计算机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到恰到好处。有时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件器材就能让学生明白道理,就无须用计算机来演示。总之,只有巧妙地将传统教学与计算机手段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更扎实,更富有成效。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策略,决不仅限于上述几方面,很多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网络教学增强网络资源应用的灵活性、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切实强化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协作、不懈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41.[2]胡在芳 孙军业 困惑及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234.[3]王 坦 合作学习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4]陈光全 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N].教师报,2002.3-31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创新
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物理;教学
当今社会的信息发展正以“2的指数方”的速度传递着,学 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而 发生着改变。而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而设置,这些年江苏省从教育厅到市教育局一直在这方面有着持续的投 资,省四项配套工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学校网络电脑室的普及化 配置、电教馆对教室多媒体系统的配置、电脑教学多媒体 电脑、电子白板的配备为现代化教学插上了翅膀。
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形成主要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 模式等将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我的教学活动也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中改变着。一个活动 的学习环境具备着充分的活跃性、灵活性。
一、学习准备的灵活性
课题的提出就是学习材料准备的开始,学习活动的公布就同 时激发着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公布于个人教学博客,开放于本班的全体学生,学生每天在教中通过互联网访问教师博客 明白后面的学习内容(通常以一周或一单元的活动提纲,附带活动 计划的初排)。这就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时间、空间。我校是寄宿与走 读混合班配备。很多学生通常是周一到周五全在学校,周六、周日 在家休息,因此有不少的学生自主体验、自制学具、自主查阅网络、书籍、杂志等学习资料的时间、空间就显得不足社会体验间断性 较长。而教师通过教学博客的引领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在周五回 家之后打开电脑就看到教师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在周末的时间利 用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活动、调查、设计、探究等。学生在无意识中 形成要求学好的意识、获得成功的激情。学生的自主性在准备阶段 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 可以充分、快速地展示班级内80%以上的学生的动态过程,最大化地激起学生的参与度。具体措施视频交互系统可实时记录各 小组的学习过程,教师及时剪辑出有代表性的视频留于学生互动 时播放介绍或与学生的讨论。(在过程中可不涉及具体学生,主要 是分析、指明问题所在并进行强化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充分考虑各类
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动向。活 动单的设计、活动的预设必须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的可活动性、活动的实效性、能力的形成行为 为准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活动单的设计应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完成指标;(2活动设计要有梯度,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层次中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兴趣,而不能 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设置过多思维转换。如,物理密度的应用对学 生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 以发展,是活动单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3)层次渐近性原则。我的 设计以三个活动、三个层次为活动指引。活动一,密度的测量、鉴别 物质。(以实验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活动)活动二,密度公式的推导、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小组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共识后班级 讨论巩固学习方法活动三,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解决 问题的兴趣。(教师引导并做好归纳分析工作,为学生形成整体知 识系统服务)。
对于学生在实验室必须做的实验,可将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录下,将录像汇编和分析。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回放实验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辨析自己在实验中的错误,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个别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也会找到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网络跟教师交流分析一些特殊情况,从而达到师生共进、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查表,收集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上传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课堂上重点突破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将学生上传的资料不断归类整理,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生实验误区资料库,这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并最终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我们教师的角色,是通过对实验录像进行精心的汇编,引导学生去辨析实验的错误,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有的学生可能对电流表的读数存在困难,我们先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并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然后在屏幕模拟演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及读数方法,学生通过两三次的练习读数,都能基本上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有关其它的较精密而能见度较低的仪器读数教学也可以仿效之。有的学生连接电路有困难,就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实验全过程的视频,借助网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寻找连接电路过程出现的错误。
三、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媒体运用要适时、适度。活动主体的引入 可多运用一些演示工具PowerPoint、电子白板等!实验展示可运用 实物展示平台进行多角度观察;一些无法操作、微观、宏观的现象,可通过网络查阅、大学、研究院所的网络显微镜、网络望远镜让学 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社会资源的搜索、运用。学生 小组活动可利用小组视频进行必要的实时抓拍。学生的小组展示 活动可运用视频教学系统对全班学生进行同步分析展示。白板操 作系统可以给予学生以黑板的书写流程,又可以给予学生结合实 例分析的图像、声音等多方面的共同分析。生动形象地将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于整个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展 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最后网络计算机 系统还为我们的课堂及时反馈提供了好的平台(如,极域电子教室 系统既可以随堂练习,又可以作为课堂综合性反馈,它既可以对学 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选择题、填空题,又可以对学生创 新能力进行评价:调查、解答题)
四、知识巩固的灵活性
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学校在网络媒体的运用也有着充分 的联系,一节课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是无限的。如何将 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充分调动起来、从网络游戏转换到网络学习中 来,这些就需要学校的网络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学习活动中体现,表 现出比网络游戏更有吸引力的魅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就要 不断深化、细化,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网站moodk 教学平台的开发、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学习网站的收集、可视化实 验的网络体会、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网络学习与学校学习的结合 考核等等。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全面、具有挑战 性。对教师来说网络的学习、运用也需要向着专业化方向前进。
网络多媒体的使用注意事项:(1)多媒体是为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将学习活动的可视化程度提高,而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系统而去使用。(2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完全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在课堂中 随时调用部分媒体,如遇到争论性的问题,有时教师也无法给出比 较好的答案时,可以开启网络电脑即时搜索相关资料、师生互动讨 论解决。这样可避免学生遗留问
题的遗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 及时思考。(3)学生使用电脑意识的培养:目前学生使用电脑的意 识主要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个人空间的设计(与学习无关)。因此针对这些教师能进入学生中去,并作出正确的引导 是教师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学生对于当前学习中 的知识、问题、课题的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等,共同提高学习、探 示他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中的困惑的时间、空间。我每周都 在周一晚自习时间利用网络将在校学生与部分在家的学生联系在 一起讨论上一周的学习活动,效果很好,学生也乐意参与。
在当前的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容 忽视整个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更不能无视开放性学习、无视学生所 处的环境。而应该更加关注学习开放的环境中如何利用好现代化 的教学设备、手段搞好教学工作,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俊.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总复习[J].宁夏教育.1985(05)
[2] 董树岩.集思广益 解疑析难——推荐《高中物理疑难解析》(新编本)[J].物理教师.1988(04)
[3] 范安生.也谈高中物理必修教学、复习的探索[J].物理通报.1995(04)[4] 马利萍.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2)
[5] 张世瑜.巧做高中物理课内外小实验[J].物理通报.1998(02)
[6] 何文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2(05)
[7] 肖洁.如何确定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8]
《新编理科王·高中物理》疑难选析[J].高中生.2004(16)
[9] 张广业.“等效电源”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4(20)
[10] 谭文彬.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接轨”难问题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06)
第三篇: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初步确立了一个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这种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浏览网络----发现问题----网络反馈----提出问题----利用资源----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网上测试----课题延伸”10个环节。论文从教学计划到课堂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从研究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步的研究确立了方向。
关键词:网络环境 物理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学校的课程计划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施;学校的教育管理要以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学校的教育评价要以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指标;教师的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去体现;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约有三分之二在课堂上渡过。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堂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和学生是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的因素。多年来,通过课堂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以全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当今世界,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己成为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战略措施。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之积极、自由、主动地获取知识,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能力和素质。从教育心理学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真正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来获得,即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掌握;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中处于平等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并有与教师一起进行较好地沟通的权利。
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各学科尤其是高中物理的教学。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 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向往已久的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发展出一种有可能适应新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科学研究,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如何看待科学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原理、理论等,不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固有规律本身,而是科学家提出的被科学界所承认的一种较好的模型或假设。正如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厄恩斯特·格拉泽斯费尔德所说,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我们能够以很大程度的准确性预测物理现象,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创造的关于现实的图景与实际的外部世界是符合的。”既然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群体经过社会性建构的结果,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要经过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经学生个体重新建构之前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其合理性不是外在的,不是由科学家、课本和教师的权威性赋予它的,因而,知识是不能用权威的方式传授的。
2、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装入学生头脑中的过程。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第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是简单的提取。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系统知识,它指的学生全部生活经验的积累,其中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这些经验不仅构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且决定着新知识的意义。所谓建构实质上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生命体成长的过程。信息的提取也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因而有意义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解释
由上述建构主义对学习过程的解释可以推论,既然学习者不是带着空头脑来装知 识,由于学习者的原有经验不同,建构方式也因人而异,即使在同一学习情境中接受同样的新信息,不同学生也会获得不同意义或解释,即取得不同的学习结果。而且,学习结果与课本或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也是由差异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发现的大量错误概念或称为相异构想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而,传统教学认为可以通过文字或语言准确无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一种误解。从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不同学生理解的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将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的理解,这是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网络教学环境的营造
(一)硬件环境
网络教室配有1台教师机,63台学生机,教师机通过LanStar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管理学生机,所有电脑均连接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学校校园网为学校加强科研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与国际化教育接轨创造了条件。
(二)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库。网络资源库内有:多媒体素材库、网络课件库、教学资料库、智能题库、虚拟实验室、教师个人专辑。
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资源保证。教学软件均镜像在光盘镜像服务器上,学生在课外时间可自由地从网络资源库中打开自己需要的教学软件内容进行补充学习。此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从web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料库中获取教学资料,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室从因特网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或者在因特网得到其他重点中学老师的指点。
在校园网中,网络课件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站上可利用科利华备课系统自带的功能制作教案和教学演示系统,也可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课件,多媒体素材库方便地提供众多制作课件所需的各种素材。
学校校园网的信息平台还为教师提供讨论教学模式、教学经验、课件制作经验等信息交流的场所,学生可通过访问网络资源库得到教师的教案和网络课件,进行有选择地预习、补习自己的功课,或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信息平台上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四、网络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
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但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网络教学 3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
(一)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
2、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
3、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
4、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
1、具有开放性;
2、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3、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4、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那么,如何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呢?
(二)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具有交互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这就要求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必须是开放的,要营造适合于网络教学的信息教学环境,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不同学科的教师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放呢?
(三)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现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作了精密的安排,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的因素,要使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时间具有“开放的教学时间”。那么,如何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时间与现行课堂教学时间的矛盾呢?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如何评价一堂网络教学课,什么样的网络教学课是好课?显然,评价网络教学课不能用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开放的教学评价”,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呢?或者说,有没有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呢?以上这些问题是急需探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2)张建伟、陈琦:《简述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5--163(4)P.H.Scott,H.M.Asoko,R.H.Driver,Teaching for conceptual change:A Review of strategies.Connecting Research in Physics Education With Teacher Education.ICPE.1998.(5)“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6)郭玉英:《建构主义与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4期。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五篇:高中物理创新教学初探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初探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初探
吴作远
(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摘 要:拥有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大胆创新正是教师需要让学生领会的。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索
一、利用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要抓住这
段宝贵的时间,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受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时要打破一个鸡蛋,如果学生把鸡蛋握在手中,鸡蛋很难打破;如果用手指捏,就很容易打破了。学生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教师就在此时引入课题,传授知识,这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
二、利用创新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支持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鼓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探究课题的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来进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只是照着书上做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进行探索性实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考与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中进行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李黎。创新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策略[J]。学园,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