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行星运动”的拓展学习
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行星运动”的拓展学习——“九天揽月”Webquest 网站教学设计 引言
目前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时紧,内容多、知识难度大等困难,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应用迁移,更难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当在教学完“行星运动”这一章节后,总带来无尽的遗憾,学生们总是对卫星是如何上天、阿波罗登月计划内容充满好奇,而许多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知识又不能在课堂上多讲,在一些故事的背后,有着太多的好的教学素材,这些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习,才能更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网络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拓展学习,将信息技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我们设计本Webquest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实践目的和意义。物理知识拓展学习的探究式学习网站设计 网站名称:九天揽月(适用年级:高中年级)● 导言
1970年,一曲令多少中国人自豪的'东方红'告示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了太空。如今,神舟又从太空遨游归来,她唤起多少炎黄子孙新的期盼:何时能从月宫传来'中国人一小步…'的喜讯。人类正在建立太空站,有朝一日移民月球、定居火星……。
自古人类就幻想能登上月球,早在十九世纪,儒勒.凡尔纳就'登陆'了月球,他在科幻小说中描绘用大炮就将人类送上月球,这一梦想终于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火箭替代大炮而美梦成真。你知道多少人类关于登月之旅的信息呢,登上月球需要怎样的历程?是否想过运用所学的点滴知识也来试着扮演一下科学家,设计一次登月之旅。● 任务 任务描述:
你们的任务将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物理、生物等知识和你们所了解到的有关于月球探险的信息相结合,设计一次登月旅行。你们小组需要多人分工负责,建议有下列角色:
1、“历史学家”:航天登月飞行的资料研究。
2、“物理学家”:航天登月飞行的原理研究。
3、“生物学家”:航天登月飞行的生命研究。
4、“计算机专家”:计算、模拟等。小组成员在收集数据和资料时,请及时做好自己研究的记录。最终在递交一份小组登月计划的同时,每位“专家”都必须完成有关专题的简要的研究报告。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请思考下列问题:
1.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问题。在你们所能获得的相关科学数据条件下,请思考从发射到返回,整个过程中飞行器的速度变化问题。
2.飞行速度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要求问题。据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请思考目前常人登月旅行的可能性。
3.根据你们所收集与研究的结论,还能提出更有新意的登月方案吗? ● 过程与建议 1.首先,你们需要从老师、同学、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有关知识。
2.行动时,在小组成立之后,请及时商讨研究计划,每个成员都应有明确分工和任务清单,将小组的计划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参考,在听取意见后并作修正。3.研究小组要对研究过程规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截止期限,以便督促每个成员按时完成计划。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计划,最好在一学期内完成。
4.网站上提供大家交流的场所,请及时将你们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会在网上与人交流,大家对你们话题的回复可能会对你们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大有帮助。
5.网站上也提供很多相关的资源链接信息,大家可以充分运用好搜索引擎来查找所需资料,同时,也别忘了将你们千辛万苦查找到的好东西放到网站上,来个“我来推荐”,“有福同享”才能将网站的“相关资源”栏目成为一个专题资料库。6.在综合了小组成员的所有报告内容后,根据研究计划,以自已所特长的方式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形式上可以有:演示方稿、网页作品、科幻类形式的文学作品、电脑动画作品等等),并将你们的成果上传到网站上让大家共享。[说明]:网站内设有一个论坛,指导教师与学生可共同进行讨论。● 相关资源
推荐书目:推荐网站:推荐文章:
[说明]:网站内设有基于自身数据库的站内搜索引擎,资源数据库的链接信息的添加工作设计成基于web形式的登记操作,简单易行,由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动态向库内添加,形成不断扩充的相关信息源。● 评价
在完成这个“九天揽月”WebQuest项目后,小组成员必须做到: 能够就自己在小组所扮演的角色递交出一份较有见解的研究报告。
通过研究之后,能够除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之外,对天体运动、航空航天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能够为自己的研究报告进行答辨。●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远离地球的同步卫星飞行速度比低轨道的资源卫星那个速度慢?为什么? 2.同步卫星速度远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它又为什么不会落下来?
3.同步卫星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小,而它又是远离地球的;要将卫星送入绕太阳轨道,需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此时卫星更加远离地球,而第二宇宙速度远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如何理解上述结论?
4.发射卫星费用巨大。但世界各国竞相发射,为什么? 5.….[说明]:网站内设“交流与讨论”和“问题探讨”栏目,提供师生网上交流,并且,在交流区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可确认人精华问题而被选入“问题探讨”专题,形成一个本网站的专门问题库,启发同学们思考。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创新
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物理;教学
当今社会的信息发展正以“2的指数方”的速度传递着,学 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而 发生着改变。而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而设置,这些年江苏省从教育厅到市教育局一直在这方面有着持续的投 资,省四项配套工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学校网络电脑室的普及化 配置、电教馆对教室多媒体系统的配置、电脑教学多媒体 电脑、电子白板的配备为现代化教学插上了翅膀。
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形成主要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 模式等将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我的教学活动也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中改变着。一个活动 的学习环境具备着充分的活跃性、灵活性。
一、学习准备的灵活性
课题的提出就是学习材料准备的开始,学习活动的公布就同 时激发着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公布于个人教学博客,开放于本班的全体学生,学生每天在教中通过互联网访问教师博客 明白后面的学习内容(通常以一周或一单元的活动提纲,附带活动 计划的初排)。这就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时间、空间。我校是寄宿与走 读混合班配备。很多学生通常是周一到周五全在学校,周六、周日 在家休息,因此有不少的学生自主体验、自制学具、自主查阅网络、书籍、杂志等学习资料的时间、空间就显得不足社会体验间断性 较长。而教师通过教学博客的引领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在周五回 家之后打开电脑就看到教师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在周末的时间利 用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活动、调查、设计、探究等。学生在无意识中 形成要求学好的意识、获得成功的激情。学生的自主性在准备阶段 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 可以充分、快速地展示班级内80%以上的学生的动态过程,最大化地激起学生的参与度。具体措施视频交互系统可实时记录各 小组的学习过程,教师及时剪辑出有代表性的视频留于学生互动 时播放介绍或与学生的讨论。(在过程中可不涉及具体学生,主要 是分析、指明问题所在并进行强化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充分考虑各类
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动向。活 动单的设计、活动的预设必须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的可活动性、活动的实效性、能力的形成行为 为准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活动单的设计应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完成指标;(2活动设计要有梯度,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层次中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兴趣,而不能 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设置过多思维转换。如,物理密度的应用对学 生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 以发展,是活动单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3)层次渐近性原则。我的 设计以三个活动、三个层次为活动指引。活动一,密度的测量、鉴别 物质。(以实验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活动)活动二,密度公式的推导、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小组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共识后班级 讨论巩固学习方法活动三,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解决 问题的兴趣。(教师引导并做好归纳分析工作,为学生形成整体知 识系统服务)。
对于学生在实验室必须做的实验,可将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录下,将录像汇编和分析。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回放实验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辨析自己在实验中的错误,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个别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也会找到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网络跟教师交流分析一些特殊情况,从而达到师生共进、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查表,收集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上传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课堂上重点突破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将学生上传的资料不断归类整理,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生实验误区资料库,这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并最终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我们教师的角色,是通过对实验录像进行精心的汇编,引导学生去辨析实验的错误,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有的学生可能对电流表的读数存在困难,我们先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并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然后在屏幕模拟演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及读数方法,学生通过两三次的练习读数,都能基本上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有关其它的较精密而能见度较低的仪器读数教学也可以仿效之。有的学生连接电路有困难,就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实验全过程的视频,借助网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寻找连接电路过程出现的错误。
三、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媒体运用要适时、适度。活动主体的引入 可多运用一些演示工具PowerPoint、电子白板等!实验展示可运用 实物展示平台进行多角度观察;一些无法操作、微观、宏观的现象,可通过网络查阅、大学、研究院所的网络显微镜、网络望远镜让学 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社会资源的搜索、运用。学生 小组活动可利用小组视频进行必要的实时抓拍。学生的小组展示 活动可运用视频教学系统对全班学生进行同步分析展示。白板操 作系统可以给予学生以黑板的书写流程,又可以给予学生结合实 例分析的图像、声音等多方面的共同分析。生动形象地将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于整个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展 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最后网络计算机 系统还为我们的课堂及时反馈提供了好的平台(如,极域电子教室 系统既可以随堂练习,又可以作为课堂综合性反馈,它既可以对学 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选择题、填空题,又可以对学生创 新能力进行评价:调查、解答题)
四、知识巩固的灵活性
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学校在网络媒体的运用也有着充分 的联系,一节课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是无限的。如何将 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充分调动起来、从网络游戏转换到网络学习中 来,这些就需要学校的网络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学习活动中体现,表 现出比网络游戏更有吸引力的魅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就要 不断深化、细化,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网站moodk 教学平台的开发、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学习网站的收集、可视化实 验的网络体会、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网络学习与学校学习的结合 考核等等。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全面、具有挑战 性。对教师来说网络的学习、运用也需要向着专业化方向前进。
网络多媒体的使用注意事项:(1)多媒体是为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将学习活动的可视化程度提高,而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系统而去使用。(2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完全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在课堂中 随时调用部分媒体,如遇到争论性的问题,有时教师也无法给出比 较好的答案时,可以开启网络电脑即时搜索相关资料、师生互动讨 论解决。这样可避免学生遗留问
题的遗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 及时思考。(3)学生使用电脑意识的培养:目前学生使用电脑的意 识主要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个人空间的设计(与学习无关)。因此针对这些教师能进入学生中去,并作出正确的引导 是教师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学生对于当前学习中 的知识、问题、课题的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等,共同提高学习、探 示他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中的困惑的时间、空间。我每周都 在周一晚自习时间利用网络将在校学生与部分在家的学生联系在 一起讨论上一周的学习活动,效果很好,学生也乐意参与。
在当前的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容 忽视整个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更不能无视开放性学习、无视学生所 处的环境。而应该更加关注学习开放的环境中如何利用好现代化 的教学设备、手段搞好教学工作,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俊.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总复习[J].宁夏教育.1985(05)
[2] 董树岩.集思广益 解疑析难——推荐《高中物理疑难解析》(新编本)[J].物理教师.1988(04)
[3] 范安生.也谈高中物理必修教学、复习的探索[J].物理通报.1995(04)[4] 马利萍.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2)
[5] 张世瑜.巧做高中物理课内外小实验[J].物理通报.1998(02)
[6] 何文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2(05)
[7] 肖洁.如何确定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8]
《新编理科王·高中物理》疑难选析[J].高中生.2004(16)
[9] 张广业.“等效电源”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4(20)
[10] 谭文彬.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接轨”难问题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06)
第三篇: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初步确立了一个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这种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浏览网络----发现问题----网络反馈----提出问题----利用资源----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网上测试----课题延伸”10个环节。论文从教学计划到课堂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从研究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步的研究确立了方向。
关键词:网络环境 物理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学校的课程计划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施;学校的教育管理要以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学校的教育评价要以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指标;教师的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去体现;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约有三分之二在课堂上渡过。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堂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和学生是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的因素。多年来,通过课堂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以全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当今世界,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己成为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战略措施。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之积极、自由、主动地获取知识,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能力和素质。从教育心理学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真正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来获得,即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掌握;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中处于平等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并有与教师一起进行较好地沟通的权利。
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各学科尤其是高中物理的教学。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 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向往已久的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发展出一种有可能适应新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科学研究,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如何看待科学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原理、理论等,不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固有规律本身,而是科学家提出的被科学界所承认的一种较好的模型或假设。正如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厄恩斯特·格拉泽斯费尔德所说,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我们能够以很大程度的准确性预测物理现象,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创造的关于现实的图景与实际的外部世界是符合的。”既然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群体经过社会性建构的结果,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要经过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经学生个体重新建构之前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其合理性不是外在的,不是由科学家、课本和教师的权威性赋予它的,因而,知识是不能用权威的方式传授的。
2、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装入学生头脑中的过程。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第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是简单的提取。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系统知识,它指的学生全部生活经验的积累,其中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这些经验不仅构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且决定着新知识的意义。所谓建构实质上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生命体成长的过程。信息的提取也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因而有意义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解释
由上述建构主义对学习过程的解释可以推论,既然学习者不是带着空头脑来装知 识,由于学习者的原有经验不同,建构方式也因人而异,即使在同一学习情境中接受同样的新信息,不同学生也会获得不同意义或解释,即取得不同的学习结果。而且,学习结果与课本或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也是由差异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发现的大量错误概念或称为相异构想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而,传统教学认为可以通过文字或语言准确无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一种误解。从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不同学生理解的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将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的理解,这是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网络教学环境的营造
(一)硬件环境
网络教室配有1台教师机,63台学生机,教师机通过LanStar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管理学生机,所有电脑均连接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学校校园网为学校加强科研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与国际化教育接轨创造了条件。
(二)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的核心是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库。网络资源库内有:多媒体素材库、网络课件库、教学资料库、智能题库、虚拟实验室、教师个人专辑。
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资源保证。教学软件均镜像在光盘镜像服务器上,学生在课外时间可自由地从网络资源库中打开自己需要的教学软件内容进行补充学习。此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从web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料库中获取教学资料,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室从因特网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或者在因特网得到其他重点中学老师的指点。
在校园网中,网络课件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站上可利用科利华备课系统自带的功能制作教案和教学演示系统,也可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课件,多媒体素材库方便地提供众多制作课件所需的各种素材。
学校校园网的信息平台还为教师提供讨论教学模式、教学经验、课件制作经验等信息交流的场所,学生可通过访问网络资源库得到教师的教案和网络课件,进行有选择地预习、补习自己的功课,或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信息平台上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四、网络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
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但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网络教学 3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
(一)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
2、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
3、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
4、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
1、具有开放性;
2、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3、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4、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那么,如何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呢?
(二)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具有交互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这就要求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必须是开放的,要营造适合于网络教学的信息教学环境,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不同学科的教师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放呢?
(三)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现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作了精密的安排,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的因素,要使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时间具有“开放的教学时间”。那么,如何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时间与现行课堂教学时间的矛盾呢?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如何评价一堂网络教学课,什么样的网络教学课是好课?显然,评价网络教学课不能用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开放的教学评价”,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呢?或者说,有没有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呢?以上这些问题是急需探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2)张建伟、陈琦:《简述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5--163(4)P.H.Scott,H.M.Asoko,R.H.Driver,Teaching for conceptual change:A Review of strategies.Connecting Research in Physics Education With Teacher Education.ICPE.1998.(5)“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6)郭玉英:《建构主义与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4期。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五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及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
yoyo
摘要
自计算机和Internet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以计算机和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迅速覆盖了全球范围内几乎各个领域的研究平台。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如何把握住契机,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理论,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健康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有关的意志、态度、心理等非智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联想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阐述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文交互式学习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通过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变革,为传统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这样我们应该设计出的教学系统要能够让学生超越自己局限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并给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传授知识,采取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同一种进度、同一种方法对全班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老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概念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点。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教学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主动建构,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并加以掌握。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交互式语文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老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老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老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学生学为中心”。那么,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老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老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角色定位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如下: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者。老师首先应掌握交互式教学系统中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其次,老师应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查阅、复制、学习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融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
四、网络环境下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以信息化为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中教学共享资源丰富的特点,注重知识“框架”的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设计的知识“框架”的引导下,通过老师指定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知识,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通过学习论坛将阅读收获的结论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相应地,老师也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个别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个别式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难度和教学重点。在网络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件及老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进行。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拟定某些问题,同时提供问题探索的信息资源,老师给予适当的启发与提示后,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进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要点。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老师所拟问题的分析;学生搜集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学生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将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学生对结论进行反思。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们组成若干协作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使学生个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五、小结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拓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既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