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分析
为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课堂的综合性、多样性来加强学习活动的兴趣,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多种学科的氛围内,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教材的基础上,穿插了音乐、舞蹈、语文等内容,上了一堂美术课。
在一年级上册的《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于课堂中,我制作了一些相关的教具。课中内容是以旅行——参观——总结为线索,为每个学生做了一个手环,分为红、黄、蓝、紫四种颜色,把学生打扮成了一位花姐姐的样子,坐上火车去旅行。还制作了有关海底的模型,播放热带鱼的录像,并且画了一幅海底世界的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喜欢热带鱼,能扮演成热带鱼,他们会更高兴。心里想到这一点,我给学生做了小皇冠,让他们扮演角色时用。教师的教具做的有意思,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下试举上课中过程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以教师说要带同学们出去旅游拉开序幕。学生和教师扮演坐上火车,在火车上教师弹琴,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在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中,来到了我们目的地——海底世界。同学们看到了海底中的热带鱼,表现的很兴奋,高兴地鼓起掌来,并你一言我一语谈起来:
1.我喜欢黄色的鱼;.我喜欢这条鱼的花纹;
3.我喜欢条形状的花纹;
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拿起笔来,要画出美丽的鱼。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为下一步练习画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片段二:学生画出了各自心中最美的热带鱼,并把鱼贴在了海底中。以互评的形式组织学生小结所画的鱼,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所喜欢的鱼,并且说出为什么?学生们兴致很高,踊跃发言:
1.我喜欢这条鱼,花纹好看,像我的一件毛衣;
2.我喜欢这条鱼,颜色丰富,色彩鲜艳;
3.这条鱼的形状我喜欢,而且色彩像真的鱼一样;
4.我的鱼贴在了前面,张老师你能把你画的鱼送我一条
吗 ?
5.热带鱼,真美丽,我们大家都爱你;
6.热带鱼,真美丽,你的色彩像彩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不仅看到别人画的热带鱼,而且还能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对热带鱼的形状色彩的感觉和喜爱之情。对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给以鼓励,同学们表现的很活跃,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片段三:教师引导学生扮演自己画好的热带鱼,同学们很高兴,将画好的热带鱼贴在了已经准备好的皇冠头饰上。他们变成了一条条热带鱼,开心极了。大家都站起来了,老师弹琴,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跳舞,学生们把自己真的扮成了一条热带鱼:“热带鱼真美丽,满身都是花花衣,我要和你比一比,看谁穿的最美丽……”课堂气氛非常好,我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位老师,和同学们融在了一起,边唱边跳,真的像是一群热带鱼欢聚在一起玩,唱,跳,开心的不得了……
从上面的片段中,可以开出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发言,富有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这也正是上一节课的关键。
一、玩中学习
从上面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的年龄小,在有限的 40 分钟内,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也看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高,而且表现欲望,创造性都表现的很突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兴趣的重要性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启发学生,引起兴趣,这是学生所需要的。我也发现孩子们有了兴趣,做起事情来,非常认真。老师并不需要为课堂纪律所烦恼,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带动他们围绕兴趣进行学习。
三、引导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讲过过多的关于本课的内容。而是看录象、欣赏动画,并且伴随优美的歌声,来认识我们的朋友——热带鱼。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坐火车去一个又好看又好玩的地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学生分别扮演了导游和参观者的角色。
3.大家一起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师生共同来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在教学中,学生由有趣——乐趣——志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推行中,使我获得了一个任何时候也无法相比,充分发挥的空间。老师对每个学生应充分了解,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艺术课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多学习素质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改革的内容,让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永联第二小学
杨明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
[论文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欣赏、分析作品,从优秀作品中寻找优秀品质,吸收到自己的身上,学习绘画技能与技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论文关键词]欣赏教学审美教育课堂文化
[正文]
小学美术新课改当中明确了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术欣赏课堂更加要提高欣赏课课堂文化的品质,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对美好的事物都是喜欢欣赏的儿童都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从小,孩子都色彩鲜艳的物体都会很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但是在欣赏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是,儿童往往被鲜艳的色彩给迷住了,而忽略了画面本身的内容。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所以,老师就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发现作品中的美,如何做系统的欣赏。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欣赏课是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特殊而复杂的精神活动。对一个学生来说,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接触和谈论艺术是不可避免的事,我们不能期待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但是要他们懂得去欣赏艺术欣赏美是很有必要的。美术欣赏课不仅是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内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表现出来的形象美,形式美,色彩美,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美术欣赏课培养和造就有个性人格、有创意思维、有文化、有艺术修养的优秀学生。并且让学生完成对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的飞跃。美术欣赏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里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向往真善美,自觉放弃假恶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审美和创造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不仅仅使学生的人格发展得到了促进,更在人文主义,民族精神传承上得到了精神上的提高。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心灵上得到的陶冶、感情上的升华,有时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心灵的成长更重于身体上的,在欣赏的同时,大家在一起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体会到了相互学习,合作努力的快乐,为今后的社会成长奠定了一定的有利基础。
三、欣赏教学改变了旧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照章宣读,以课本为经典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长期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又怎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品味呢。所以,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就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带领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这样就不仅仅是欣赏书中的作品了。还有现在多媒体的应用,让我们的美术课真正的丰富了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作品,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名家画作等等。这样,学生在开拓了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准。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样,美术教学上才真正的做到了改革,才真正意义上的使学生学会了创作,学会创新,这才是当代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第三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综合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一)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假设
1、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 „„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即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
2、莎士比亚在《风月通鉴》中曾经写道:人们齐心赞赏新玩具,不理会他们是用旧物捏成,宁愿歌颂镀金的劣货,不愿欣赏盖了灰的金泊。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青田县山口镇中心小学一到六年级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美术课堂教学及美术兴趣活动课为载体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2014.9-2014.10(1)组建课题成员(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2014.11-2015.06(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3、总结成果阶段:2015.07-2015.09(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三)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现场观赏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
五、研究内容
1、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和与研究。在实践教学中提倡要注意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欣赏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发学生智力。
3、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视多媒体等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
4、在直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探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
5、美术第二课堂的确立。如: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校园文化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家庭美术学习氛围的创造;
六、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反思。
我们所提出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一)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同时也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时会埋没了部分学生个体的创造思想。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会忽略作品的背景及创作的社会生活。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 “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如何将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还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其效果的显著,特别是对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语言,受到了学校各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方面
1、逐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小学生自身要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审美知识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努力把这些基本的审美知识弄清楚了,才能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音乐、舞蹈、歌剧等等,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观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欣赏课在教学时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联想,补充了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运用提高美术欣赏评价的能力。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通常的美术欣赏可缺少切身的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因而在校园宣传窗开辟美术欣赏专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和有关美术方面的录象等等。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的欣赏评价的能力。
美术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3、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我们的学生由于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和绘画水平也各不相同。课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画画习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当我发现有个学生的造型能力比较弱时,我不会对他的作品,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更会让他因此厌恶绘画。所以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只要完成事物的基本形状便可。除此之外,我还会再找一些简单易学的图片资料,让他欣赏、临摹。这样他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绘画领域也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片天空。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对他的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造型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我不仅要耐心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还要提供一些适合他的图片资料,拓宽他们的思维。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也注重增强学生绘画的灵活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画大,或适当的画一些弯曲幅度特别大的线条。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也能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这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4、渗透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界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自我提升鉴赏能力打下基础。美术鉴赏活动是对美术作品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通过外在的现象、色彩等画面因素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作用于人的可感因素共同传达着丰富的信息。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层次异常丰富且有一定深度,鉴赏者因个人阅历、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鉴赏者主观上的好恶、艺术上所持观点及与原作者创作时想法的差异也影响着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及鉴赏者的差异性要求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重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学生的一些观念,培养他们勇于开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格及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精神。并且结合每个人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美术作品作初步的评价,老师所要做的是继续丰富充实他们的经验世界,并且给他们一个衡量艺术的天平。在我们创造的这个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自我感觉到了对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鉴赏能力,这为深层次的鉴赏做好铺垫。
(二)教师方面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并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尝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上好小学的美术欣赏课。
1、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涵盖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是科学等学科;而且欣赏课可以欣赏的作品种类繁多,如国画、油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园林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必须博览广学。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平时就注重广泛收集查阅资料,对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的生平、主要事迹等都要进行认真的提取、融于作品介绍之中,在此基础上,若能在教学时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将更能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欣赏课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引言所带出的艺术魅力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的办法之一。“万事开头难”,一堂出彩的美术欣赏课,首先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到所要欣赏的作品上来。在此,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句开场白上进行仔细推敲,既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与所要欣赏的作品联系起来。所以,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美术及美术教学能力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同时也必须精心准备教案,并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积极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在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时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这节课,我们将有一个机会去了解我国的稀世珍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以及规模宏大、被世界称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另外我们还将欣赏到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欣赏、分析,去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去认识祖国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这样启发,使学生对新课和教师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可以增强学生们求知的愿望。
3、改变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优化欣赏课的办法之一。通常的欣赏课,全靠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呆板,效果并不佳。现在,教师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一系列的新教学措施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例如:让课堂与平时相结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在业余课后自行搜集美术资料;可以这样来操作:让学生任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要求学生加上自己对这幅画的简单评语或是自己的理解,内容和形式可以不限。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学会自己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对美术欣赏产生一定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一举两得。另外在学生为美术作品写评语时,必然会使学生的审美与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一通过评价美术作品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美术学科课程标准》
2、《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吴春林
3、《多媒体扩展美术课堂》 白丹
4、《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5、《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 郝德永
西安教育网
6、《对视觉图像传达背景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思考》
李力加
八、研究体会
通过研究,我们更清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加入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第四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如何有效性——在课堂中实施有效对话法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如何有效性——在课堂中实施有
效对话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在“对话”中建立在处于平等地位进行多维度的交流关系,学生、教师和作品三者间彼此的精神敞开而达到的心智启迪的这一基础上的欣赏教学形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从对作品最初的直觉印象到对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需要进行有效的对话引导,帮助他们有效的欣赏美术作品。
关键词: 师生 文本 对话 自主 欣赏
一、学生与文本(作品)之间感受式的对话
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美术课有着很强的直观和指导向性,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可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信息沟通。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都可以让让学生直接接受到视觉冲击,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在艺术课本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在文本、插图、范画中吸收养分,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人手一本的艺术课本中的资源。
如执教《彩色的乌鸦》本课中,让学生边阅读彩色乌鸦的故事(文学作品)边欣赏精美的插图的环节。通过阅读文字的内容,通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初步感受精彩的文章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有效的欣赏文学、连环画后发现“乌鸦都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颜色”是错误的观点。并渗透“答案是多元化,只要言之有理”的这个道理,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对话
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的对话也是深浅不同。所以教师应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在认识的过程发现各有千秋,相互提出问题,学会从相关的事物中找出差异性,不相关的事物中找相关,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对话,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式的对话。
在安排学习任务环节中,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相互学习,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彩色的乌鸦》的作业练习中,让学生有 4种不同形式的作业选择,分别是:
1、选择一只静态的乌鸦造型进行绘画表现;
2、选择多只不同动态的乌鸦进行黑白线描画;
3、喜欢色彩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色系(红黄渐变、黄绿渐变、蓝绿渐变)领取乌鸦的底稿。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连环画临摹。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
三、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式的对话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如在执教二年级第八单元《飞呀飞》的这课中,通过学生们自主讲述飞天的由来,让学生们理解古人用飞天表现超脱凡尘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设立交流空间,提高审美能力。欣赏感悟后的交流环节,是师生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飞天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飞天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和评述能力。
1、有目的的欣赏作品。(1)、欣赏《敦煌》片断时,带这问题:飞天美吗?美在那?(2)学生谈对飞天的描述(他们课前收集飞天由来的材料)。学生1说: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学生2说: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学生3说:优美的飞天形象,欢乐的境界,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学生4说: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
2、在对比中欣赏作品。比较古今中外的飞天图,欣赏外国飞天的图片让学生做比较分析和观察丝带飞扬的动态线条美。进一步感受丝带摆动的幅度大它飘扬的曲线就有动感,相反摆动的幅度小丝带飘扬的曲线就比较没有那么动感了。(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丝带的变化)
3、欣赏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主题: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1)、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飞天动作的表现就是靠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灵动轻盈的身躯,才显得飞翔与空中的人形是这样自然生动。师问:同学们假如你可以飞翔,你会怎样飞?(2)、请每位学生演示(用不同的力气摆动丝带),通过学生演示可以让同他们更深刻地理解。(3)、演示后让全班的学生通过对观察丝带的摆动画出线条。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就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很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引导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等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伊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纪台镇吴庙小学 主讲人;孙建德 2012年3月9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教师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
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我们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