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二班张建洛新的体会
2013小学语文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国培二班
张建洛
2013年的秋天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小学语文国培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精彩的专题讲座,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又有了全新的理解。
各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师学习后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国培”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内容的特点。小学语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列举了大量的课堂实例,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教学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了自己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例如,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我们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深刻领悟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洛新中学2010(精选)
洛新中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补 充 计 划本学期我们在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开展的前提下,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毕业班工作,三是“自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洛新中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补充计划。
一、借教育局师德师风大讨论这一东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以冯书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侯方为副组长,江学伟、冯新科、杨波、郭玉峰、李德厚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领导小组。
2、采用集体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确实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为专门的集中时间,认真学习,记好笔记,写好心得。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抽出1个小时自由学习。
3、扎实开展师德大讨论工作。在学习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并围绕教育思想、专业精神、组织观念、从教行为、工作方法、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
4、召开师德师风宣誓大会,邀请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让教师进行宣誓、承诺。
5、落实“明星教师”评选计划,按照洛新中心校制定的《明星教师评选方案》推举出我区2011年明星教师,真正让有功者光荣、自豪,起到榜样、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关于毕业班工作,我们从两方面做起,一是确立目标,二是明确措施,工作计划《洛新中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补充计划》。我们的最低目标是:中招完成升学指标,四率考核进入全县前六名。我们的措施包果以下几方面:
1、分层包干,落实责任,加强责任意识。侯方、冯新科分别负责两部任务的完成,四个班主任负责每班任务的完成,各课任教师负责所教学科及承包学生任务的完成。具体任务为:两部各负责学校升学总指标的一半,并完成四率考核目标;班主任完成本班升学指标及四率考核目标;课任教师所教学科不能成为拉腿科,学科入围率居全县中游以上,承包学生升学人数完成分配数额。
2、总结反思,查找不足,调整战略思路。从上学期质量检测成绩情况看,有两班三学科需要引起注意。两个班分别是九一和九三班,这两个班入围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九一班与期中考试相比有大幅下滑。这两个班都是今年新调来的教师当班主任,可能对我们这里的教学环境不太适应,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四个学科分别是语文、英语和九一、九二的物理。这三科中最差的是语文,学科入围率全县排第十四位,倒数第一,创了我校考试成绩之最。查其原因,既不是差在教学水平上,也不是差在努力程度上,而是差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其次是英语,学科入围率全县第九,中游偏下,这与学生基础有关,这一届学生英语在升班时是最差的一科,这一次考试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与期中考试相比尚有所进步。另外还有九一、九二的物理,与另外两班差距较大,这与焦秒云老师第一年教毕业班教材不太熟悉有关。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小组研讨矫正、领导座谈帮扶等方法积极予以解决。
3、制定下学期毕业班工作计划,使毕业班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保证毕业班工作的高效性。
4、召开毕业班工作会议(2月25日—农历正月二十二),分析中招形势,明确中招任务,公布工作计划,研讨教学方法。
5、制定中招奖励方案,激励毕业班教师工作积极性。
6、利用报告会、家长会、宣誓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关于“自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成立“自合学习”研究会,培养一批教学改革骨干,然后由研究会人员带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
2、3—4月为教改活动月,采取互听互评、集体研讨、骨干带头、重点突破的方法,使教学改革工作实得到效性开展。
3、5月份为总结上升阶段,教师每人写一篇教学改革体会和感受,计划在5月下旬举行一次“自合学习”成果展示会,借以促进我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第三篇:大语文新的体会
让语文回家
——解读乐陵实验小学语文大课堂
王娜杨盘小学
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地处鲁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乐陵县实验小学,自2005年以来,开展语文大课堂教学实验,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目标、大课程、大教材、大课堂体系,使语文教育走向朴实、简约,回归生活。而作为乐陵本土刚参加工作的一员,很荣幸参加这次的大语文培训,以下就是我的几点感触。
一、改革愿景——让语文回家
李升勇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始终是同祖国语言和文学创作的特点相伴而生的。汉语言及文字的突出特点是形象表意。中国古典文学的突出特点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乐府,不仅充满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还合辙押韵,语言美、节奏美、形象美、琅琅上口,极易背诵。扎根汉语言和文学创作土壤的传统语文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了许多精华。表现在:
(一)以典型范文为基本教材和主要学习内容。中国历代语文教材,特别是蒙养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等语文教材,都是经典范文。《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许多名篇被选入教材。
(二)以熟读和背诵为基本学习途径。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读书有声,抑扬顿挫书声朗朗。
(三)以学习者自悟为主。正如刘勰所说:“披文以如情”,“披情以入境”,体味感悟,出乎意外。
(四)教学以点拨为主。从孔子的“杏坛”、齐国的“稷下学宫”到南北朝的“书院”,以及遍布乡里的私塾,其语文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同读、共同讨论问题,辅以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概括了古代语文教育传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让语文回家,意味着让语文教育反扑归真。“反朴”即让语文教育返回到语文固有的面目上来,“归真”,即让语文教育归到固有的规律
上来。以此为“原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而不是“离经叛道”、“离家出走”。
二、上下求索——走“回家”之路
语文改革总的路径是: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基本依据,拓宽课程范畴,拓展教材内容,扩大课堂范围,使课程与课堂有效结合;引领学生鉴赏各种文体,用生活诠释文本,用文本提升生活,使文本与生活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自主写作,使语文教育走向朴实、简约,让教育回归于生活。
(一)构建大课程体系
将学生生活的所有空间都变成教育的空间,将教材定位为:文本+生活;将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整理形成三大课程体系:1.基础性课程:包括字、词、句、诗文经典、朗读;2.文本性课程: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大系列;3.实践性课程:经过开发、实践之后进行筛选、合并,确立了20种实践性课型,分别是观察课、朗读课、时政课、礼仪课、民俗课、名画课、名曲课、戏曲课、影视课、经典课、历史课、地理课、规划课、科普课、体能课、家政课、棋艺课、文学课、特长课、书法课。
各种课程协调统一,课内与课外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结合,积累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二)拓展教材内容
将教材向其他学科内容延伸,向参考资料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延伸。用文本拓展生活,用生活诠释文本。把教材分为文字版、电子版和生活版三种形式。文字版教材又包含生字、成语、名言警句、文本阅读、美文背诵、经典诗词等内容。其中文本阅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选自全国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另一部分选自选自各种书籍报刊中的精美时文。
(三)拓宽课堂范围
将“书本的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将“学校课堂”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的课堂。凡是生活所能触及的空间都是课堂。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与灌输,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分享智慧。
如对成语的学习与积累,课堂上只是展示,更多的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二年级的一个孩子学习了“人山人海”这个成语后,在跟
着妈妈去逛刚开业的超市时,自己悟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回来在日记本上写下“超市内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的句子;有个孩子学习了“不出所料”之后,自己在阅读中进一步领悟到成语的含义,就到学校告诉老师:“我昨天看一本故事书,猜到后来可能是怎么的结局,结果不出我所料„„”
三、三大“拐点”——为“回家”护航
“拐点”乃探求路上的关键点,最能引发量变到质变的要害部位,抓住它,突破它,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乐陵实验小学的语文大课堂改革,选准并较好地突破了三大“拐点”。
(一)周目标导航
乐陵实验小学的改革,首先在学习、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发现了课程标准的缺陷,认为知识、能力目标中缺少了兴趣的提法。如果只有知识和能力,而没有兴趣,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内驱力;过程、方法目标中缺少了习惯的培养,因为学习成长是一个艰苦缓慢的过程,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的结果是良好习惯的形成。如果不能内化成习惯,再好的方法也只是工具,永远也不能变成品质,无法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过程体系,不是专指教材中存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待学习、事物、生活、自然、人生的态度与情感,最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完善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目标实施重心上移,由课堂目标上移到周目标,即把整个小学阶段的内容,分别分解到每个年级,然后分解到每个学期,再分解到每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具体做法是:依据课程标准,把学期的总目标分解到周,按照基础性课程、文本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具体落实各项学习目标。积累性课程如字词、成语、经典等,由小组负责过关检测,班级负责展示性检测或抽查。文本性课程分课内和课外两种情况,一个学期每组主要精读两篇,然后依次到课堂上展示交流。实践性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课前收集资料(观察),课堂展示成果。
(二)前置性学习
周目标的确立,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必须自主独立地去面对一切,什么时间学,怎样学,学多少,都由学生自主决定,不受教科书和课堂的限
制。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前置性的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是随机的,思想是多元的,对文本的解读是个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前置性学习,包括拓展阅读,搜集相关资料;标画字词,准备检测内容;分析文本,梳理多元话题;联系实际,预设流程和问题;整体把握,预设语言和升华。另外,文本是固化的生活,所表达的多是成年人的观点,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老师就要提前找到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老师还要明确阅读要求,预设学生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等。
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则依据周目标要求,采用三步阅读法(第一,用生活解读文本,再现文本生活原景;第二、用文本拓展生活,学习积累文中的知识;第三、让文本服务生活,体会作者态度与情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分层次完成任务。
(三)学习型组织
如何监督、保证前置性学习的效果,仅凭教师一人是很难完成检查和指导的任务,尤其是当前班额远远超出常规(甚至是90多人的超大班额)的情况下,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教育势能场,就成为乐陵实验小学开展“语文大课堂”改革的关键。
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将个性不同、情感各异、知识水平和文化积淀各不相同的四个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明确分工又团结合作的集体。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合作。我们以往所见到的小组合作通常是为了解决老师提出的某一问题进行的临时合作交流,这种合作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人员是流动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少实效。而乐陵实验小学的学习型组织,则是有目的、有预设的、有精心准备的一种组织,目标性强,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就是完成周目标的学习要求,并要将前置性学习的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展示;成员也是固定的,分工明确,有首席发言人,有补充者、质疑者和记录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习型组织的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激励,有自己的组织名称,有自己的组约、组训、主旨,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另外,他们还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学习文化等。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有效保证了前置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加强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语文“回家”——让教师上路
传统的课堂多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这看似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则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严重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乐陵实验小学的大课堂改革,通过周目标导航,以前置性学习为基础,以学习型组织为保证,以课堂栏目展示为途径,真正让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主体,这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历经3年多的改革之路,乐陵实验小学的老师们经历了“深怀疑虑——半信半疑——深信不疑”的心路历程。教材的外延和内涵,等于生活的外延和内涵。我开始走进学生,走向生活,不再满足于只作教书匠„„
2011.12.19
第四篇:读新教育有感(张建兵)
读《新教育》有感
张建兵
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真正的看一本书,但是当我拿到《新教育》这本书,看了序言后,一种震撼、一种敬佩油然而生。瞬间领略了朱永新教授作为教育者的执着、博爱、坚韧、谦虚、智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的强大力量---使命。也正是因为使命的感召,才有了“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样响亮的口号。也正是因为使命,朱永新教授播下了爱的种子,并在很多地方收获了美丽的花朵。我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为如今我在感觉上有点职业疲倦的迷茫时刻,指明了方向。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是我从朱教授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详解:
一、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这还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一理念,首先可以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醒,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小小图书推荐会,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这三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
二、学理想课堂,创优质教学
我认真学习新教育所阐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联系的、延展度)使理想课堂达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种境界,体会师生
生命的深刻共鸣。)同时,新教育还研究出《有效课堂的教学框架表》都给了深刻的启发。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以前新课改送倡导的三个维度整合,也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优质教学”,即,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争取像新教育所讲的创造自己的理想课堂。让师生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三、做“科研”型教师,促“专家成就”型名师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朱永新教授称这些教师都是一本大的巨作,每一部巨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论。书中告诉我们成为一名名师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后,你抱着自己积累的教学日记时,你就成为了一位名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 “认真教学”的深刻含义(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名就是每天在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创新的太少。在认真方面下的功夫太少。)
总之,读完朱永新教授的这部著作,我更加坚定的认为:“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实现梦想。谁不懈追求梦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梦想。
第五篇:二班暑假读书体会
《舒克和贝塔》读后感
河盘桥小学二(1)班 王宇轩
指导老师 盛红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舒克与贝塔》。这本书讲述了两只小老鼠——舒克和贝塔的冒险故事,我看得津津有味。
故事开始的时候,两只小老鼠过着悲惨的生活。一只靠偷吃为生,另一只被猫咪欺负。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善良和智慧,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了幸福。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要像两只小老鼠学习,自强不息,让全家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唏里呼噜的生日礼物》有感
河盘桥小学二(1)班 盛锦秀
指导老师盛红娇
在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唏哩呼噜的生日礼物》,讲的是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
小猪唏哩呼噜粗心大意,做事情马马虎虎,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总是丢三落四,忘这忘那的。想想自己,也经常像小猪一样。我爸爸总是责怪我,我心里很难过。看了这本书,我就有很大的启发。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些坏毛病,做一个聪明伶俐、做事认真的人,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做一个爸妈喜欢的好女儿。
暑假读书体会
河盘桥小学二(1)班 李子诺
指导老师 盛红娇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其中一篇《踩着面包走的女孩》让我印象深刻。
书中讲了一个叫英格的小女孩,她为了不弄脏衣服和鞋子,把面包踩在脚下过沼泽地,因而受到惩罚,变成一块石头。后来,她听到许多大人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教育他们要爱惜粮食。英格的心震颤了。她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不该用脚去踩面包;不该不爱惜粮食!于是她下定决心,改正了错误。最后英格从一块石头又变成了一只小鸟,飞回光明温暖的世界了。
当我读完这篇童话后,想到自己平时也不爱惜粮食。吃不了的随手倒掉,不对胃口的就偷偷扔掉,从来没有认识到这样是错误的。现在想想真是惭愧。我决定要向英格学习,知道错误后立即改正,争取做一个爱惜粮食、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我还想把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并让大家也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