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郑县阳春中学 王 连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能力接受水平等角度出发,制定适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各学生对于各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同,在初中的教学中,特别是理科的教学方面,尤其是要注意这一点,给予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辅导,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化学教学 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的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倡导分层教学。什么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所以在班级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探索分层教学的奥义,熟练运用分层施教、分层提高并对学生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分层,有目的性的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在对学生授课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 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学习情况、学习特点以及智力因素等不同的情况将学生进行隐性的分组。
2、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开始之前把这个期望目标转达到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妄自菲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
二、分层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实现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的根本是强调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教师的教学要遵循从个体实际出发的特点,因材施教。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科学的逻辑系统的顺序来进行,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层次,让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领悟,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能够巧妙的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知识系统掌控不同的教学进度,把教学的基础建立在学生都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分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东西可学„2‟。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时要注意分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动手动脑思考,有所收获,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从不同的深度进行解答。例如:在讲到硫酸的时候,需要检验so42-,那么在提问时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问检验so42-需要加入什么?对于成绩中等的同学可以问加入什么试剂?会出现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而对于那些对优等生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假如有一部分白色沉淀被溶解了,那么该沉淀中可能会有哪些离子?通过不同层次的提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提问要分层,练习的设计上也要有层次,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总体分为三大部分:
一、以落实课本基本知识为基础,巩固所学;
二、以独立完成练习为主,增加自学比例;
三、以发挥潜能为主,向更高方向挑战。在分层练习中,教师要督促学生的自主性,多引导学生去读懂教科书,多找一些适合不同组别学生练习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感受到成功。
3、分层讨论。在一个班级内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肯定不同。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就可以根据分层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讨论任务。例如: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放上两只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有质量相等的足量稀盐酸,这时天平两边保持平衡,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问如果此时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6g的氧化钙,想要让天平保持平衡,那么此时应向右边的烧杯中 加入哪种物质?对于成绩中等的同学可以问为什么加入该物质?它会有哪些反应?而对于那些对于优等生可以问他们可不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物质使天平保持平衡?会有哪些反应?
4、分层辅导。在中学的班级教学中,由于人数较多,成绩好的学生并不多,而课堂的时间又有限,不少学生的问题往往会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教学中实施分层辅导,即通过“教师—学生—学生”的辅导方法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辅导学优生,并帮助他们成为助教,由助教辅导学困生,由此帮助教师分担部分辅导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帮助他人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期初就给他们制定相应的指标,如果达成指标给予共同奖励,为达成则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次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峰.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方九义.“分层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24). 〔3〕尹菊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42).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浅探
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浅探
在传统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显性分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习积极性,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另一种选择。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的尺度法,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相应“层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组内。
一、学生分层
所谓学生分层,就是根据班级学生对英语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兴趣等进行比较,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A层主要是那些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B层则是那些成绩一般、思路不是很活跃的中等生。C层主要是那些基础差、习惯差、自觉性差的学困生。我对分类的结果原则上不在全班公布,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同时,这个分类是动态的,让A层次的优生感到有压力。B层次的中等生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迈入A层生的行列;C层次的学困生觉得只要通过努力,有希望向B层次甚至A层次迈进。通过这样的分层,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二、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作业分层
要让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是很难的,因为英语学习跟其他课程学习是一样的。作业不仅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作业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强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常常为统一而繁多的作业所累,C层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如拓展题之类的太难,做不出来;A层学生又会觉得一些例如抄写之类的作业太简单,没有必要做。这样统一布置作业的后果就是没有办法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目的。要怎样进行作业分层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面向三个层次,将练习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其中必做题可以是直接运用题、基础练习题或简单综合题,而选做题可以是一些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通过这样分层,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因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评价分层
目标检测是对学生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的一项活动,以测试、竞赛、表演为主要手段,不同层次学生检测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例如,单元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
实行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同分不同值。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假如教师通过听写的形式来检测Unit5 Topic2 SectionA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可做如下设计和评价:选择10个主要单词和4个主要句型听写,满分为100分(大约每个7分),对于C层学生写对一个得10分,对于B层学生写对一个得7分,对于A层学生写错一个扣10分。按这种方法计算,A层学生得70分要写对11个(只能错3个),B层学生要写对10个,C层学生要写对7个。
初中英语词汇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努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词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精选)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本文是我经过三年的尝试,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在此不才的我把这些做法变成文章,与同行们一起探索。具体做法主要先根据学生的情况,然后进行分层建组,再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交流、分层评价。这一做法使各个层次学生整体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的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从1998年开始,开展目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许多差距。尤其是目前深化目标教学,落实分层教学,加强化学学科素质教育已达成共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进一步结合学科的特点,推广和深化目标教学,如何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升上初三的学生,由于他们智力因素、性格因素、各科基础因素,使得学生无论学习也好,各种能力也好都自然分层,“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只能抑制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更好、更强,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则更差、更弱,产生厌学情绪、向“坏”的方向转变也就顺理成章的事了。要做到各层学生兼顾,实行分层教学进行施教无疑是一种好的做法。我将化学分层分组全面竞赛的量化管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们相互制约、彼此配合又相互促进。
二、实施过程
为了使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特征,内容可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态度,主要的兴趣和爱好,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技能和技巧,意志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的发展,身体发展,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家庭和同龄人的影响,各学科的原有水平,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等。据此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的实际可能性”,然后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使我们的教学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我主要以省课题组编写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指导”为参考资料,下面是在施教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1、分层课堂教学
分层课堂教学是根据常规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分层实验、教学评价等。
(1)、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地学生的没层次,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相应的学生使用。例如,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达纲目标”、“提高目标”、“高水平目标”。其中“达纲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是全班学生必须达到的。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放在基础较差的那一“层次”的学生使用。并强化这一层次的学生落实达纲目标。“提高目标”重点供达纲后的中等生使用,而“高水平目标”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使用。重点拓宽优等生的知识面,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的初中《化学》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分层教学目标:
“达纲目标”:
<了解>①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及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②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③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
<掌握>①碳单质的可燃性;
②碳单质的还原性。
“提高目标”:
①过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加深对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及运用。
②用所学的知识及提供的材料,推断判断某物质中是否存在单质碳。
③杂质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初步计算。
“高水平目标”:
①从失氧得氧的角度来分析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堆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央还是一氧化碳的讨论。
(2)设计分层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能直接反馈教学目标落实得如何。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及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让优等生或中等生回答,如果问题太容易,没有给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开拓。所提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如果问题太难,他们会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心态,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提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让他们作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要求学生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的提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①氯酸钾(KClO3)在催化剂二氧化锰(KCl)作用直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2);
②氯酸钾有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分层的课堂练习(或辅导材料)
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强化,教师应该分层次提供课堂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让全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掌握知识,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成绩。我们在教学中以省课题组编写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指导》为参考资料,其中“基础性材料”供达到大纲基本要求使用,即是全体学生都必须使用的,并着重要求后进生应重点完成好这一材料;“提高性材料”供中层以上学生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后,进一步学习使用权。“高水平材料”供优等生学习使用。
又如刚刚讲授完有关根据化学为方程式的计算,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如:
①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抽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
CaCO3+2HCl=CaCl2+H2O+CO2↑
已知含碳酸钙100克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②100克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③用100克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升?(已知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谋为1.977克/升)
(4)设计分层的实验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做学生实验时我也根据情况把实验分面几个层次,比如人教版《碳与碳的化合物》这章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先叫学生预习相应内容,并把要完成的实验告诉给每组学生:最低层次(也就是全班同学要完成)要按照课本里安排的实验内容完成,中间层次学生要自己设计能方便放入酸液的另一个套装置,优生则设计一套能控制反应进行的装置。自己设计的装置能在实验室里做出来。做完实验后还要求中层以上的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把鸡蛋(完整的)放入醋酸中反应,观察有什么现象?如果有气泡产生,你猜是什么气体,应该怎么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第二天到课堂上不单中间层次的学生,其他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现象应该怎么样,想验证他们自己做的现象是否正确,经过我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各层次的)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增强也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就连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设计分层的教学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将给教学以正确的方向,老师通过教学评价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更恰当的因材教;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可促珨我自己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学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
①课堂提问上,多提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必要时作适当的提示,让他们都能作答,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激励,增强今后的学习信心。
②单元测试的命题上,多出些基础的、中层生都能完成的题目,以便函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测试完,对80分以上的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对取得有进步的学生,哪怕是进步1分或者是2分的学生,也应大力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更应该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测试取得更大的进步,向高一层次的目标递进。
(二)活动课的教学
1、分层次的情感交流
正如列宁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推动学习的动力,而且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情感障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环境、思想、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消除对学习的障碍。特别是后进生,更应该跟他们谈心交朋友,拉过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克服学习的自卑心理。对于中等生、优等生,在跟他们谈心过程中,应以鼓励学习为主。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傲心理,并激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2分层次的活动课
为了使活动课能适合不同特征的学生活动我们应该事先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分面不同的组(即不同的层次),再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例如,我们可以把基础比较差、学习化学兴趣低的同学归为同一组(即同一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的活动内容,重点放在辅导基础知识和趣味化学实验以及参观、访问等等,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参与、活动,认识到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好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成绩中等、有学好化学兴趣的这一层次的学生活动内容在安排适量的趣味化学实验的同时,重点放在如何巩固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通过讲座、讨论等活动形式,帮助他们如何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如何把知识进行归内、总结、对比;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等。通过基础知识的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等,旨在促进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优等生,其活动内容,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为主,也是化学竞赛选手的培训,为参加每年举办的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做好准备。通过指导自觉和解题能力的专题讲座,指导他们掌握知识的规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计分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保证达纲目标的落实。因为达刚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方针和中学教学计划制订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中学化学提出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中学化学教材编写和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学生使用,都要保证达纲目标的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高一层次的目标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一步得到最佳的开拓。如果盲目、片面地追求“提高目标”或“高水平目标”的落实。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出现反常现象。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2、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做到有针对性地调节、矫正和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受社会、家庭等影响的。在某一阶段,如果学生的家庭出现问题。学生的思想、学业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表现为上课精神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成绩发生明显的下降。原来较高层次的可能会滑向低一层次。如果此时老师还是用较高的层次要求学生,就会产生吃不下的现象,反而对学习造成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存在原困难和障碍。并动态地给学生分“层次”,动态地给予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利于教学的进行。
3、给学生的分层要采取隐蔽的分层的方法。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在给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时,不要明确告诉学生,只是做到教师心中有数,特别针对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个自尊心特别强,又死要面子,如果告诉学生则会产生优生自傲,差生自卑的现象,少数学生则会对着干,反而向坏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三)实施原则
1、可接受原则。
在一个班集体中,个性的差异(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存在的普遍性要求分层教学从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安排教学评价,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实施自我完善与发展。
2、期待性原则。
有目的地、明确地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合适的要求、希望,并有具体指标,并且不断检查、督促、表扬、鼓励,可以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愿望和学习需要,可以促使学习后进的学生,最终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和优生超大纲学习。
3、递进性原则。
学习发展是个秩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只有遵循两个序列:一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序列,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这样教学才能由低到高秩序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老师要飘扬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实际出发,鼓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特别是要采取小步反馈、及时评价,给学生创造不断进取的情境。
4、反馈性原则。
分层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获得教学的信息反馈。不少差生他们一旦问题积累,甚至脱节,要补救过来亲非易事。对此,如能飘扬教学目标采用及时反馈,加强个别辅导,给予第二次教学的机会,及时矫正和巩固所知识,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情况就大不一样,学习效果的提高将更为迅速。
第四篇:浅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浅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教学论文
五台二中
杨美玲
【论文摘要】:由于全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针对初中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改进教学方式,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教学,来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
【论文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例如,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家中是否配备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对计算机是否具有兴趣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和发展存在不同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保证每位学生有所收获,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挖掘潜能,发挥水平,促进成才,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原因
1.因为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些小学就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有碰过电脑。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学,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等于比前者多学了4年电脑,那么差异可想而知了。
2.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了,成为了一个“电脑小专家”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4.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好的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顺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或者对电脑并没有什么兴趣,接收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这一现象,如果仍是用老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差生则会认为讲解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以至丧失了学习兴趣,越学越差,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恐惧心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成了势在必行的方式,由此笔者想到了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
1.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即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2.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3.重视中学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三、分层教学的实验
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
首先,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
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
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需要以下四方面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练习输入数字是为了以后学习智能ABC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在做比如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
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此,笔者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高层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跃了许多。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2.《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 3.《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孙建国,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4.《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钟和军,2001.6
第五篇: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浅探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浅探
摘要:游戏教学法因其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故能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值得应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常用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之中。小学生喜欢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自然会有良好的效果。
一、游戏教学的概念
游戏教学就是以学生在学习上所体现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好表扬的心理作为游戏教学的依据,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环境,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说到底,游戏教学其实是游戏者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完成一定的游戏任务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相比于那些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上更具效果。以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等。其教学过程单调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游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去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英语的特点。游戏教学法所涉及的游戏必须是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是具有英语特色的游戏。
三、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一)巧用游戏引入新课
学生上课的情绪往往会受到上节课或课间活动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课前英语情境的创设,可尝试在课前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用游戏组织课堂。由于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游戏形式又深深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游戏作为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纽带,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运用游戏突破重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其难以理解与掌握,仅仅通过教师的反复教读、再三叮咛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此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就能达到强化突破重难点的效果。
(三)巧用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
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结构并很好地使用它,就必须让学生反复地复习巩固,而复习课的内容往往也是枯燥无味的,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如果巧妙地将复习内容与课堂游戏相结合,就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对复习内容充满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游戏教学的意义
(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相反的,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只能让他们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课堂气氛僵硬,教学效果较差。
(二)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个人都是各种能力组合而成的个体,大脑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运作的,体现了智能的多元化。小学英语教学的游戏教学法通过针对不同智能特征的学生展开不同类型的游戏,在倡导个性化教学的今天是十分有意义的,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三)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
近年来,有效教学概念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即凡是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游戏,其内容必须要带有一定的信息,且是学生未知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应在游戏前让学生对与游戏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操练,然后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运用操练过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游戏,并在游戏前做好道具、知识、心理等多方面的准备;在游戏开始前还应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要求及规则。
(二)注意游戏的操作时间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游戏时间的长短不仅要参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教学内容加以安排。游戏时间的安排必须合理,不可太短也不可太长,时间太短,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扫兴,而且也达不到游戏“运用语言”的目的;时间太长,则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很难再开展类似的游戏活动。
(三)注意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性
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保证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性,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游戏的要求及规则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
(四)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公平性
孩子好胜、喜欢被表扬的性格是天生的,游戏的竞争机制无疑给了学生一个被认可、表扬的机会。因此,游戏的公平性原则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很在意游戏的结果和教师的评价,一个不公平的游戏结果会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还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去维护游戏的公平性。
(五)注意游戏后的总结
在课堂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总结,可以帮学生复习知识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总结游戏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为今后课堂游戏的开展累积经验。
六、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明确游戏教学的意义,设计好教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突破重难点,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