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青花瓷

时间:2019-05-13 02: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鉴赏青花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鉴赏青花瓷》。

第一篇:鉴赏青花瓷

鉴赏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周杰伦的这首《青花瓷》不禁让人想起了我们的国粹之一青花瓷。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更代表着中国古代工艺水平的高度。

古人的诗句中有好多都是赞美青花瓷的,比如: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等等。可见青花瓷的地位与魅力。那么作为国粹的青花瓷该如何鉴定和欣赏呢?

我觉得关于青花瓷的鉴定,可以从器形、纹饰、胎体、釉面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鉴定即可,毕竟我们不是关于青花瓷鉴定方面的专家,也没有更具体、更深层次的知识作为支撑,只能简单的鉴定一下。

因为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所以就以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为例谈一下简单的那四方面的鉴定,以此类推,其他时代的青花瓷也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鉴赏了。在器形方面宣德青花瓷的造型凝重敦厚,制作精致。底足多为圈足,以浅圈足为多,盘、碗等器的底足多有棱边感。后仿者底足处理的过于圆滑,足端滚圆,无棱边感。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遒劲甜畅,内容题材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以龙纹威猛雄健,为明清两代之最。还有一些特征性画法,例如笔画相连的回纹;蕉叶中经用较粗双线勾成,不到叶间相聚成三角形状;莲瓣边框不填色,而莲瓣满色等。现代仿品多笔法呆拙,全无自然豪放甜畅之感。胎体方面胎体坚致细白,大器多为厚胎,盘底为光滑无釉的白砂底,没有旋痕。后仿器的胎体处理生硬而显得娇柔造作,砂底处常见清晰的旋纹。琢器的胎体一般分段横接而成,虽然制作精细,仔细观看仍然能看出衔接痕迹。清代所仿扁壶则采用对开模制,前后台模而成,因此在器身两侧可见或摸到拼缝痕迹。现代仿品的器身则没有横向的衔接痕。釉面上多橘皮纹是宣德青花瓷的突出特征,釉质肥厚细润,釉面多白中泛青,在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水绿色的积釉。有的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呈乳浊状。琢器的器里釉汁流淌不均,可见垂流痕。清代仿宣德器中,特别多乳浊现象。雍正时仿宣德器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无层次,橘皮纹过于规整,也不自然,现代仿器的釉色过深,釉层却薄,有的没有橘皮纹。关于欣赏,主要从款识与图案来说一下。

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

2、吉言款: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3、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

4、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

5、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此外古代陶瓷款识,也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根据款识,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此外青花瓷图案也有好多种,1、狮子滚绣球: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

2、象驼宝瓶: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3、三阳开泰: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4、连年有余: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

5、和气生福: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是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6、喜从天降:喜蛛,一种长脚的小蜘蛛。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征“喜从天降”。

7、金鱼数尾 :金鱼,亦称“金鲫鱼”,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青花瓷作为我们中国的国粹之一,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一起去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参考过的资料:《青花瓷收藏鉴赏百科 》出版时间:2009-03-10 出版社:华龄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 》出版时间:2005-05-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第二篇:青花瓷鉴赏

明清青花瓷鉴赏

唐莉

101301313 摘要:青花瓷是中国的代表形象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更是到达了制造艺术工艺的顶峰。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其中南京博物馆中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关键词:青花瓷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青料

图案纹样

绪论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一、明清青花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二、明清青花不同时期的特点

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嘉靖的时间最长,早期青花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

明末天启时由于政治动荡,陶瓷业也萧条冷清。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康熙时间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等。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

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清朝后期朝后期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①

三、青花的实例分析

结合明清两朝不同时期的青花的装饰、用料特点。可大致总结为:明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反映了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顺治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胎色较白,釉厚而不匀,缩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喜饰一圈酱釉,造型古朴。② 南京博物馆中藏有清代青花缠枝花卉纹香炉,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四季花卉纹瓷碗,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青花龙纹瓜棱形瓷盖罐,青花山水人物纹敞口尊和明朝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婴戏纹瓷碗,宣德缠枝莲纹盘,永乐一束莲等精美的青花瓷。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③:器高48cm、口径5.5cm、腹径28.5cm、底径16.5cm。,元末明初文物。由江西景德镇窑烧造。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腹部以较大的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中国历史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整器瓷胎质地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青花系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整器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通体所绘青花纹饰层次多样,其中上、下分别绘饰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很好地为腹部主体纹饰---萧何月下追韩信而服务,使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瓶中所绘人物生动的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芭蕉、山石等补充显得错落有致。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宜人漂亮,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给人以爱不失手之感。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纵观整器的文化内涵,梅瓶的主体内容定格在“韩信”和“萧何”的形象上。韩信头束发髻、身着长袍、手持马缰,徘徊在河岸边,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水思绪万千、犹豫不决,若登船渡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将随波而去;若勒马回头,虽有大将之才也无施展之处,是去是留,难做决定。他的马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心意,低着头,无精打采地溜达着。再看河中,一叶轻舟缓缓飘来,向岸边靠拢,船头伫立着一位艄公,他手持木桨,在月光下打量着岸上的渡客,心里可能正在嘀咕着:“都三更半夜了,这位客官到底过不过河呢?”画面的另一边,萧何头戴的冠冕因急行而略显歪斜,须髯逆风飞扬。他深知,在楚汉战争的重要关头,只有留住韩信这位足智多谋的贤才,才能完成兴邦大业。整幅画面将萧何求贤若渴、策马狂奔、心急如焚的焦虑;韩信壮志未酬、犹豫不决的愁凝;艄公疑惑不解又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清代青花把莲纹瓷盘④。盘口外撇圆唇,平底矮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口沿内外双线青花弦纹,盘内青花双圈饰缠枝西番莲纹,外壁四周饰缠枝西番纹。足部削足露胎。有淡黄色护胎釉。足内籇书“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发色淡雅,有层次。“一把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青花瓷的主流纹饰,深受人们的喜爱。盘芯的把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盘芯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少。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用料烧纸讲究,可以说代表着这一时期中国的光辉形象。

中国青花瓷收藏鉴赏全集(典藏版)2010年6月1日出版 作①者:张浦生 吉林出版社

②《现代快报》 2010年03月26日 作者: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③《国宝档案》 2011年0906期

④《常德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作者:王家年

第三篇:青花瓷鉴赏1

青花瓷鉴赏

姓名:李烈文

学号:5702109055

班级:材料092班 摘要:陶瓷古老而又年轻,高雅而又朴素。通过对青花瓷的工艺制作,历史发展,瓷面文化惫班和艺术价值的理论分析,以达到初步鉴赏的结果。关键词:青花瓷 寓意

鉴赏

1、青花瓷寓意

青花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品种之一。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青花瓷器里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是体态圆润的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粹的文人气质。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把青花瓷的寓意已勾画出来,其歌词为:“ 素胚勾勒出宵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植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宜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宵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怜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 自顾自美丽” 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主人公幻想成为一名制作青花瓷的匠人,在给瓶身上釉时不由自主被女子的容貌深深吸引,窗外天色阴翁大雨将至,对岸江水涛涛,仿佛回至前朝,回到绝世女子的那个朝代,花前月下,女子莞尔一笑,蛊惑了在梦中游离的主人公,于是期待再次相遇,在梦中重逢。主人公在落款时也不忘女子的芳泽,笔锋一转,画面来到江南小镇,忽来的骤雨谊染了无法圆满的结局,女子的背影在雨中消弥,纵有万语千言也硬咽难诉,欲说还休。

2、青花瓷的制作及特点

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青花瓷是应用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拭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河南省巩县唐代大黄堡窑出土有点彩、条彩青花器物,有些青花还添加黄彩。大部分窑温偏低,胎釉结合稍差,同样器物在江苏省扬州市也有出土。而扬州还出土了部分胎釉结合较好,青花发色明艳,青白分明的青花瓷残件,器形有碗、盘、壶、枕等,较为成熟,但窑址内此品种发现很少。根据这些资料来看,唐朝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和结合的产物。因为一是其纹饰装饰上充满中亚、波斯风格,而蓝色也正是其地圣洁崇高的色彩。二是唐青花同时出土于河南和扬州,而扬州在唐代是一个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也能印证关系。三是青花的品种有精粗之分,说明可能有档次关系或存,有一个渐进发展关系。四是青料均为西亚波斯地区传来..五代以后至宋初巩县窑逐步衰弱,唐青花品种自此消逝。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元代青花瓷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色彩鲜艳、构图繁密,采用多屋装饰,当时青料是进口的。花纹以人物故事、鱼藻纹、缠枝花居多,尤其是叶子在绘制时呈葫芦状。

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 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明代永乐、宣德是我国青花瓷制作的黄金时代。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构图较元代疏朗,花纹以瓜果、缠枝纹、束莲为多..成化起用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当时很少厚重、大器件产品制作。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整的波浪纹。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正德、嘉靖起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泽浓艳。嘉靖帝尊崇道教,图案花纹以云鹤、八卦、八仙等为多见。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 荷花鹭鹭”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 捉迷藏”、“放风筝”、“斗抽抽”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清代民窑青花瓷画的轨迹与明代颇有暗合之处,清早期笔势硬挺,不论精粗,大多笔力劲润,铁划金钩,爽利流畅,早期偏晚至中期则趋于润滑圆满,唯气势稍逊,晚期则多笔力呆滞,垂暮老笔,了无生气,光绪一朝,似有回光之兆,然而转瞬而逝。清早期一般用狼毫或兼毫,线条一气呵成,然长线多有接笔,雍正以后,狼羊毫兼用,笔速放慢,晚期青花,勾勒渲染,狼羊毫兼用,分水随意,时有弥漫患散者,粗者也有似一笔点染法为主,然而绘画者往往神不守舍,气散神飞。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料,色泽鲜艳青翠,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康熙青花浓淡有层次,且有指印纹。器行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为主。图案花纹以龙、凤、缠枝莲、山水、花卉居多。民窑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如岁寒三友、米拜石等,也有西厢记、三国演义等故事内容。总的来说,清代瓷画,顺治时期,精粗不一,粗者居多,然而气沉韵厚,主题突显,康乾至雍正,由粗放向精致秀润转化,视觉冲击逐弱,器物远观不如近玩。乾嘉以后,瓷画生气渐失,萎靡之感更盛,构图繁琐散乱,突出华饰,堆砌硬造,某些俗物几不能赌。

清代瓷画题材,早期除延续明代绘画题材外,出现一批贴近生活的题材,如渔家乐、耕织图、好古图、捕鱼图等,人物故事题材十分流行,刀马人物亦盛行。吉庆图案的出现远超于明代。经常出现的植物纹饰有牡丹、芍药、西番莲、菊、松竹梅、海棠、灵芝、万年青、月季花等。动物纹有编、龙、凤、鹤、狼、狐、天禄、虎、鹿、松鼠、兔、鸡、犬、鱼等,人物纹饰基本与山水庭院场景结合,衣饰表现清晰,厅堂建筑变为主要衬景,体现了高士生活的周教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梅妻鹤子,体现传统故事的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等,体现现实生活的十八学士,四妃十六子等均频频出现。

清代中期以后,瓷画题材重复,以缠枝莲、折枝花、吉祥图为大宗,可赏可玩之处愈少。清代青花色泽可分四期,顺治一朝幽蓝与灰蓝兼有,前者一般在细瓷上。康熙至雍正朝,瓷绘发色由粗转精,由灰转正,特别是康熙中期以后所用的翠毛蓝、彩分五色,可称青花发色的极致。乾嘉之际,青花发色浓艳、沉着、有些兰艳泛紫。道光以后,青花瓷色泽漂浮无根,正色极少。只有光绪时期细瓷青花花色尚可远观,近看则亦是无木可缘,乏善可陈。雍正青花的色泽幽静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晕散现象。图案花纹除缠枝莲、云龙、龙凤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团花、竹石、三果、花鸟为多见。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朝区分。中期以后偏于青亮而无晕散感。除了制作碗、盘外,还生产印盒、水盂、笔筒、笔插等各类文房用具。图案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凤、缠枝莲外,以串枝莲、三果、要戏、松鹤、竹石为多见。当时除了白地青花外,还盛行豆青地青花、黄地青花、天蓝地青花、仿哥釉青花等。至嘉庆时青花瓷质量有所下降,但当时上的青花器仍与乾隆相仿,青花色料较浅淡。光绪初年曾大量烧造官窑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发。总之:

A、唐代青花:大多以中锋用笔,少有侧锋,运笔速度较缓,提按有力,线条厚重、不浮,有些图案似以秃笔所为。画面安排突出装饰性,多用连续纹样,目前尚未见人物、花乌、山水纹样出现,一般为较简单的花叶图。此时期所用钻料呈色淳正,颜色蓝艳,为进口料。

B、元代民窑青花:一般泛指当时所产中小型器物,其用笔一般使用中锋,线条有粗细之分及粗细线并用者,均十分劲道,有弹性,似以狼或兼豪所为。画面安排普遍着重装饰性,折枝花卉大量出现,有菊、桅、梅、竹、蕉等题材,人物故事及动物纹样也十分成熟,但基本无多人物场景的出现。出现模印刻划与青花组合装饰手法青花瓷色泽多淡雅,有些卵白釉下青花瓷则显灰暗涩塞。青花浓重处往往有铁锈斑泛出。

C、明代民窑青花:总的来看其用笔规律从早期的劲挺厚重走向软弱,从粗壮走向劲细,从自由走向拘谨,从犀利走向回滑。同样是中锋用笔,由早期的一笔点染至天顺成化转成勾勒谊染,弘治正德后泛用此法,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但也有不少作品主题不显,凌乱有加。晚期以后笔法两极分化,细路民窑勾勒谊染十分到位,形正色美。另一类笔法荒率,渲染如泼,气韵不收..明早期用笔劲毫态意,气势如虹,中期以后似用羊毫,润中带刚,晚期又用硬毫,细劲横陈,以短毫分水,青色弥漫..万历时期出现一种特殊的硬笔瓷画,出现于瓶、炉、堆、盘等器物上,开淡描青花之先。明代民窑产品的青花色泽除早期洪武一朝多较灰涩外,永宣后一般均较为稳定、深沉,其中精者明亮青蓝、微泛紫光。中期后用陡塘青,精者平衡淡雅,粗者灰暗不清,带有杂质。晚期青花精者幽者可爱,掺回青者蓝艳泛紫,粗者则青色狼籍,深浅不分。

3、青花瓷的发展演变

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到底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论。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至于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

瓷。到了两晋以后,开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今天我们所说青花瓷,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清代是青花瓷走向衰落的一个时代,只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工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一次回光返照,乾隆以后几乎不见精品,之后再也没有辉煌过。

4、鉴赏青花瓷

作为鉴赏我们必须把明清时期的皇帝都记住。明前期的皇帝,“洪建永洪宣”即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宜德;“三代正景天” 即正统、景泰、天顺,“ 成弘正德续”是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成化瓷在明代是最突出的。“中晚嘉隆万”是嘉靖、隆庆、万历,“ 泰昌天启崇”,即泰昌、天启、祟祯。清代有10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是以清三代的瓷器为主。下面我们按时代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因为明代开国的皇帝朱元璋定年号为洪武,所以洪武时的青花瓷叫洪武瓷。由于元末的战乱,明开国初在瓷器生产上没有太大成就。元末明初多事,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恐于瓷业无暇顾及,所以瓷器生产多于继承少于发展。此时的青料都是国产的,呈色的基调是淡蓝色,但由于质量与提纯不是很好,所以淡蓝之中泛灰暗的色调。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已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名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名于世。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出神人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钻,属于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到青花瓷的制作方法。

而作为鉴赏常常采用“九方五法”。“九方”是指胎、型、釉、彩、绘、足、款、社会和神。“五法”是闻、问、望、切、听。在九个方面中,我们着重介绍第四方面就是彩。而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该洲老先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二十几种。青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差异为鉴定青花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鉴定者对青料来源、品位、发色、呈色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是鉴定青花的基础。什么是发色?什么是呈色?这两种色是怎样的关系,受什么条件的制约?发色是青料在焙烧过程的化学变化,呈色是青料烧成后所呈现的直观感受。呈色的色调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第一是发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釉里面的胎子,胎子发黄,发白,松软与坚硬都对青花有一定影响。釉子质量的好坏、颜色和厚薄都对呈色有影响。发色的制约因素第一是青料,第二是施用技术,第三是焙烧温度。施用技术就是在画的时候,画功怎么样。如果蘸的颜料都一样,画线用力均匀,青花烧出来后就是一个颜色,否则青花就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再一个是焙烧温度,应该是1260度。同样的青料,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发黑;温度过低,有点发绿。还有一点特殊的情况,就是单纯的青花瓷,它的发色、呈色都一样时,如果经过二次焙烧,即再进一次炉后,颜色要比没进二次炉的深,像后来的青花红绿彩、豆彩等。再说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响,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纯,第三是配制。在说成分问题时,青花瓷成分主要是氧化钻,它发出的颜色是蓝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锰,还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简称氧化铁。钻的含量越高,蓝色就越正,含量少就发灰。锰含量高时,青花就蓝中泛紫或蓝中泛红。氧化铁含量高时青花的发色就发黑。

因为苏料有它这个特殊的艺术效果,到了明正德的时候,就开始有人仿制。明代的后期、清代、民国,一直到了今天,都有人仿制。那么,对于这个苏料到底怎么样来断定它,就三点。第一,就是看这个黑斑的斑痕是不是自然。这因为没有这个苏料了,那么钻斑就出不来,怎么办..就用笔往上面点,用一些黑颜色的料往上面点。点出来的话你看着就不自然。第二,就是这个黑斑是不是深人胎骨,也就是说这个黑斑是在它的表面呢,还是深人到了胎里面了。第三,看迎光侧视有没有锡一样的颜色。这三点请大家能注意。因为后来没有这个料,即使你再点染,说实在的你也达不到当初那个效果。成化时期的瓷器,大多数青花的艺术效果是淡雅柔和、缥缈脱俗的这么一种风格..这种淡雅沉静的风格是后人喜爱成化瓷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这个时期所使用的青料的名称叫作平等青,也叫坡塘青。这种青料产于江西瑞州。产生这种平等青青花艺术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种青料的含铁量少,而锰的含量相对来讲比较多发色稳定,或者趋于稳定,没有飘浮感;呈色是蓝泛青灰..这个时期瓷器的胎子是洁白的,釉儿是,用平等青就可以画出比较细的纹饰来了。所以色泽显得谈猫、柔和,给人一种云遗雾障、若隐若砚的缭纱的感觉,使人感到这个成化瓷有一种神秘感..这就是成化青花先的魅力所在。说实在的,成化民窑器精品比官窑器还难得,尤其是后面这个款子,写的是“大明成化年造”。它的字体比较潦草,也不规整。成化瓷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很重要。在瓷器鉴赏当中有一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也就是对于瓷器来说明朝最好的就是成化瓷,清朝最好的是雍正瓷,这就足以证明陶瓷界对成化瓷器的重视和珍爱。正是由于成化瓷器受到了后代人的青睐,所以从嘉靖的时候就有人仿制,以后历代均有仿制,一直到现在。其中以清雍正时仿的最精细,他们在葩、形、釉、彩、绘、款儿等各个方面都很注意,都追求成化的风格,效果相当不错,几乎可以乱真。雍正时的瓷器有写“ 大明成化年制” 款的,那是仿品不能叫研品。因为它外边是粉彩,粉彩是康熙时才有的。它的款子写得相当漂亮,但是与真的成化瓷一比,它的破绽就出来了。明中期的平等青有三点: 第一,关于刚才讲的气泡问题。第二,胎色。由于烧制的工艺不同,胎色也不同。一般讲,明代的胎色是肉红色,清代的是青白色。你对着阳光看,胎子厚的看不见,薄的完全可以看见。凡是明代的里边泛的都是肉红色,清代的是青白色,这就是明代瓷器和清代瓷器胎色的不同。第三,关于内折角。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时候积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现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仿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第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淡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第二,明代虾青色的线有些窄,而后仿的比较宽。

正德一朝的瓷器生产还是继承了成化的遗风。从青花瓷来讲,正德前期的瓷器与弘治瓷器基本相似,只不过正德时期的黑斑显得更多一些,平等青也没有了。此时又出现了两种新的青料,一种叫回青,另一种叫石子青。据说回青产于西域,具体是哪儿不知道。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一共占了99年,将近一个世纪。在明瓷器史上又是一个突出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文饰也增加了。民窑的精品和官窑器基本相似,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回青。回青是正德时期出现的,据记载,回青是进口青料。回青中的氧化锰含量很高,而氧化铁的含量很低。回青的特点是“散而不收”,就是花色散,所以它必须与石子青配合使用。石子青的特点是花色“沉而不亮”,不散。把散与不散的混在一起使用,呈色就有一点青中泛紫。但是据历史记载,配料比率是不同的,分为上青、中青、下青三个等级。上青主要用于混水,颜色清亮..中青用于设色,则笔路分明。这是一种新的瓷器绘画技法,叫“ 双沟填色”,是成化时期出现的。就是先画两条线,颜色较重,再在两条线间添上较浅的颜色。到了景德镇就叫“ 混水”。成化时期由于“双沟填色” 的绘画技法刚出现,所以还不成熟,那时的双沟填色填的几乎与勾勒的颜色一致,有时分不清。到了隆庆时期,技法与配料都已经成熟,画的最好的是隆庆朝时期的。隆庆时的选料、精炼的技术都很纯熟了,所以青料的花色是纯正稳定,呈色是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它的线条非常流利自如,轮廓线与填色的色调非常协调,修胎也很规整。釉色是白泛微青,釉层微厚,釉面细润,光洁平整。器足内是六字双行的“ 大明隆庆年造” 楷书款,中锋运笔,顿挫有力,结构庄重严谨。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陈德富.《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陈文平.《中国古陶瓷鉴赏》..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 [4]傅正初.《瓷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第四篇:教你如何鉴赏青花瓷

教你如何鉴赏青花瓷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式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式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据其款式的形式种类可分为纪年款、嘉靖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几类。

纪年款 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有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于明永乐年间出现,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

嘉靖款 笔划粗重,劲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恭,嘉靖款杂‛五句话。康工整,青花颜料明丽;雍正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中藏秀。‚宣德款正德款熙款字体款楷书苍嘉靖、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亦有英文款如‘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

吉言款 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长命富贵‛、‚福寿康宁‛、‚万福攸同‛等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其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其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古今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瓦’即陶,比喻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故‘玉’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博古图、暗八仙等。其中‚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年代的重要依据,可从历代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上来鉴别其时代、窑口。

(307LJ1 张雪女)

第五篇:选修论文(青花瓷鉴赏)

低调的华丽——明代青花瓷碗的欣赏

【摘要】

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瓷器在中国也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青花瓷是一种工艺复杂、手艺精湛的一类瓷器,而近些年也被各种物件的设计者们所青睐,不论是在手机、服饰、家居装潢当中,我们都看到青花瓷已经作为一种主流元素融入了我们生活。我今天介绍的是明代民窑青花瓷碗的独特韵味,从碗壁上青蓝色的纹饰上,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他们独特的青花瓷工艺。

【关键字】

瓷器

青花瓷碗

明代

【译文】

Chinese porcelain in the world has a unique position, and porcelain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possible-there are.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a kind of process complex, craft exquisite class of porcelain, yet in recent years were all sorts of thing designers of consumers, whether in the mobile phone, clothing, household decorate center, we se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has been as a mainstream elements into our life.Today I introduce is Ming dynasty people kiln blue-and-white placing unique flavor, from bowl wall green blue grain, we also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at people's life and their uniqu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processes.青花瓷有着独特的青蓝色纹饰,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清新淡雅的一笔,不奢华,但却有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而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我们了解到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作为走向成熟期的明代,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产出的青花瓷在后世都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下面我介绍是明代民窑的青花瓷碗。(1)鱼纹青花瓷碗

这是一口洪武时期的碗,碗口胎质偏黄,青花发色偏黑灰,碗上的鱼呈现是生动的跳跃状,鱼的线条优美顺滑,一条在鱼尾处呈倒钩状,画笔变得细腻灵活,如现实生活中鱼儿在水中游水嬉戏似的自如,另一条呈现的则是平静的状态,尾部微微上翘,颇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两条鱼一个活泼跳跃,一个安静游水,形成了相应的画面感。而在中国古代,鱼是“余”的象征,老百姓逢年过节贴窗花,都爱使用鱼这一吉祥的动物,寓意年年有余。在这只民窑早的碗上,我们也同样看到这种美好心愿在传递着。(2)仕女协童踏青图碗

这是万历年间的一直人物碗,这种风格在碗类中并不多见。青花发色纯正,人物占了碗面的较多数位置。我们可以看到碗面的仕女颇有窈窕淑女的味道,发饰全部盘起在头顶,衣服呈现出流线型,画法精致,一笔到位,裙摆轻轻的摊在地上,显得稳重大方,却又不失可爱俏皮的味道,披肩的颜色与裙子颜色不同,更突出了是女的身材。值得注意的是,仕女面部微笑,嘴角上扬,此时的心情应该是轻松的,看起来踏青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件幸福快乐事情。(3)缠枝莲纹碗

这只缠枝莲问碗产于洪武时期,青花发色偏黑,整幅画布满整个碗壁,而且主要采用的是线条画法,虽然很多旋转,弯曲,但是从颜色的深浅我们得知制作者在制作时笔法非常数练,下笔轻重不一,而且有一气呵成,给人一种丝滑柔顺质感,实属不易。专家在鉴定这只碗时也不禁大呼,画中有种行走如飞的感觉。莲在当时也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画手法。

介绍了上面三种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人物的青花瓷碗,我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反映,给更是一种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这并不只是放进窑内烧一烧就可以达成的,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青花瓷很美,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将其运用于生活当中的简单原因,而这也仅仅是中国瓷器的冰山一小角,但我们真正走进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更多的不可思议在等着我们。

下载鉴赏青花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鉴赏青花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五篇)

    明代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现代意义上的青花瓷器,作为一种成熟的单独的瓷器艺术品种,只是元朝末期景德镇在引进波斯技术和青料的基础上烧出的。但真正占有突出地位的,是在明朝。以......

    中国青花瓷范文合集

    中国青花瓷内容摘要:中国的英文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充分的说明了陶瓷在中国的地位,它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青花瓷作为瓷器中的精品,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据......

    教案:青花瓷

    教案:青花瓷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来设计和装饰青花瓷。 2、欣赏青花瓷,观察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美。 【活动准备】各种青花瓷、蓝色记号......

    青花瓷教案

    赏玩青花瓷 谈桥中心小学 沈芳添一、教学目标: 1、 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造型美、花纹美、色彩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2、 了解青花瓷的纹饰的种类、含义、布局,......

    青花瓷教案

    2010年——2011年学年度下期献课教案 课题:青花瓷 授课者:闫晓萍 教学目标:1、感悟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了解青花瓷带给生活的美。 2、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基本掌握拓印的技巧和花......

    《青花瓷》教案

    《青花瓷》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青花......

    《青花瓷》教案

    《青花瓷》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初步围绕着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设计运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做一做“青花瓷”,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

    《青花瓷》教案

    芮城县小学音体美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教案 12课青花瓷 永乐联校 永乐示范小学 刘雯钰 教学内容: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12课 青花瓷 教材分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