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五篇)

时间:2019-05-12 23:3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第一篇: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明代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现代意义上的青花瓷器,作为一种成熟的单独的瓷器艺术品种,只是元朝末期景德镇在引进波斯技术和青料的基础上烧出的。但真正占有突出地位的,是在明朝。以下分年代描述其特征。

一:洪武时期

元朝的统治时期并不长,不到一百年,便被雇农出身的朱元璋推翻了。朱元璋上台第二年,就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宫廷和上层人物烧制青花瓷器。官窑垄断着生产青花的最优质青料与瓷土,并限制着民窑青花的品种与样式。洪武青花与元青花大致相似,即一般的清华色泽偏于暗黑,器型上大致相同,在图案装饰上,趋向于多留空白地,同时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装饰也不如元代规矩。瓷器的底足较大而露胎,表现出明初的风格。

二:永乐、宣德年

永、宣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七下西洋足迹远至南洋、西非、地中海、东非一带,带回了烧制青花所必需的苏麻离青色料。这时的青花瓷器,胎质和釉料都很精细。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和纹饰丰富多彩,创造了青花生产的黄金时代。在永、宣青花中,有一类明显地带有伊斯兰特色。这类青花的造型和纹饰源自或摹拟西亚伊斯兰地区的陶、铜、金、银、玻璃等器,甚至某些器物本身就是为适应西亚地区的需要而特制的,也可能是阿拉伯商人直接来景德镇定的货。

在制作风格上,永、宣青花瓷器倾向于清新流丽,多精致的器物,如永乐青花压手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1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造型上,除传统器型外,还有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如抱月瓶、天球瓶等,一些器物明显地带有伊斯兰艺术风格。

永、宣瓷器在图案装饰上更显秀丽、典雅。“回回花”的装饰几乎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总以西番莲为底衬。在纹样布局方式上,几何式的环带、开光、分段切割、多角对称的处理手法,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完全是西亚美术装饰的传统形式。

永、宣瓷器的胎、釉技术较前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丰厚,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之一。这一特点与前面所述的“苏麻离青”有关。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就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搞,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黒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却又相映成趣,被视为无法模仿的永、宣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

明朝永乐年间,官窑瓷器上开始落年号款识。但真正大量书写并成为定制是在宣德朝。宣德官窑瓷器上的款识为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两种。字体都为晋唐小楷,工整、舒展,笔画圆润而遒劲,不会有侧峰劈尖的笔画。“德”字多不写中间的一横。款识的部位多样,有的“遍器身”,一般的多位于底足中心或圆器里心与口边。

三:成化、弘治年

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瓦剌入侵,皇位争夺,加之景德镇灾荒频仍,给官窑瓷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一时期,以民窑瓷器为主,但这些瓷器一般质量不高,画法潦草,胎体多瑕疵。因此价值不高。

成化、弘治、正德是明朝的中期阶段,此期的青花瓷器以成化青花为代表进入了一个创新阶段。成化四年,景德镇官窑复烧。成化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成功烧制。青花瓷器以青色淡雅著称,后世的仿作被称为“仿成化淡描青花器”。

成化官窑以玲珑、精巧的小型器物为特色,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但在民窑中有

些形制稍大的罐、瓶等,这些瓷器最大的特征是多以长蕉叶为辅纹,以人物画为主题纹饰。

在颜色上,成化青花以淡雅柔和为主。由于改用国产青料,不再出现黑斑,所以可以精细地描绘写生画面。成化青花不但画工精细,而且风格上完全摆脱了异域情调,采取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题材。画法上,成化多为双线勾勒填色,笔法为双勾平涂,简洁朴拙。

成化民窑器或无款识或为“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造”,字体较草,结构中宫紧,笔画劲健,顿挫分明。外圈或外框画得也不整齐。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只有一种字体,似为一人所写。

弘治皇帝尚节俭,多次下旨减少官窑烧制数量,因此弘治朝数量较少,并且在风格上与成化年完全一样,因此经常成、弘并提。

正德一朝只有十余年,且江西宁王叛乱给官窑烧瓷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数量不多,风格多仿前朝。青料采用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料,色泽蓝灰,与亮青釉相衬,洁净素雅。青花器以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作为图案的主题,这些文字既有经文,也有阿拉伯谚语。

四:嘉靖、万历年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近百年,处于明朝的中晚期阶段。此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其工艺水平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阶段。与历代名瓷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1此期青花瓷器完全取代一色釉瓷器,成为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且生产数量巨大,流传较多。2大量出口,名扬天下。3官民竟制,水平相差无几。4花纹样式繁多,构图繁密饱满,风格热烈奔放。5大型器物大量出现

嘉靖青花以进口回青和国产石子青料配合使用,对青料的提炼特别讲究。由于回青料含铁量低,含锰量搞,故青花呈色幽青深翠,蓝中泛紫,既不同于明早期浓重深沉的色调,也有别于明中期柔和淡雅的蓝色。器型以大瓶、大罐、各式葫芦瓶和方形器最具特色。因嘉靖笃信道教,所以带有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出现。款识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

隆庆一朝较短,故传世青花相对较少。提梁壶是其典型物。此朝由于选炼和配料的技艺更加精湛,故呈色稳定,蓝中泛紫。纹饰流行团龙、团凤图案。款识一改前朝的“制“字为“造”字。字体中锋运笔,笔画工整挺拔。

万历一朝将近半个世纪,官窑烧造量十分可观,流传量也十分巨大。此期的呈色较复杂:前期使用回青,青花色调蓝中泛紫;后期改用浙料,青花色调深蓝明快;另外,还有一部分青花的色泽为蓝中显灰。万历朝的器型丰富,新出现了壁瓶、筒瓶等。装饰题材更是多样,主题庞杂是其最大特色。万历晚期出现了淡描青花,它以浙江青料淡描淡染,色调清雅,别具韵味。款识出现了私家款、堂名款等。

五:泰昌、天启、崇祯年

这三朝为明朝的“多事之秋”,内有阉党乱政、农民起义,外有满族犯边。官窑基本停烧,但民窑瓷器由于需求大,发展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青花瓷器技术达到顶峰时期。明末青花的色调多种多样,既有淡描,也有纯正艳丽的色泽,还出现了青翠色调。纹饰上,有的直接源于万名版画题材,所画人物粗精皆有,已具有了向清代青花过度的特点。

明青花瓷器的简单鉴定

造型:造型师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首要体现,是当时的生活习惯、审美风尚以及技术条件的产物。如永宣中的波斯式样,嘉万朝的道教风格。因此必须牢记其形象特点。对于仿制品,则要注意,真品器物线条圆润舒展,饱满自然;仿品的线条感觉生硬、局促、板滞。

除整体特征外,还应把握细如口、腹、底等细节。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特别是永乐,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相应地底心凸起。明中后期不注意修胎,瓶、罐等大件琢器多在腹部留有接痕。

纹饰、色彩、画法:纹样比造型更具时代特征,如永宣的牵牛花和海水江崖,正德的回文,嘉万的花卉捧寿字和道教图案。色彩与画法也有不同特征,永宣青花因使用进口料,色调不稳定,只适宜画图案。成化瓷器纹样简单疏朗,色彩淡雅,画法简捷,叶只有阳面,花只有正面,人只画单衣。嘉万的五彩用色很重,以至于今日五彩上会出现蛤蜊光泽。

材料、工艺、胎质:材料是鉴别的最重要因素。明代官窑用麻苍石,胎质优良。嘉靖中期后,改用其他石料,所以嘉靖后至万历胎质又显粗糙。直到明末采用祁门石,加之工艺提高,胎质逐渐显精细。检查胎质主演通过底足露胎处观察,还要以手体会颗粒的粗细,并可采用掂重量、听声音等方法。

款识:明代的款识,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说,且多用楷书款,款题某某年制或某某年造,还有一些特例,如宣德的“德”字心上无一横,万历的“万”字有羊字头与草字头的不同情况。

底足:用来检查胎质,是断代的参考,明代官窑器的底足均为整齐的平切釉底圆足。永乐足内墙多向外稍撇,明末民窑瓷器盘、碗底部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

釉面、釉光:因调料的工匠不同,配料、上釉手法有别,所以釉层的厚度、白度、稠度、与胎体的结合程度就有不同。明瓷器釉子肥厚,他别是成化瓷器,釉面不但极为肥厚而且细腻滋润,给人以如同油脂般的感觉。釉色上,官窑瓷器上,如果其中的氧化铁淘洗不净,烧成后往往会呈现出青蓝色。永宣年间的瓷器就已经淘洗的较干净了。成化时,淘洗得非常干净细致,加上胎体白,因此不但不发青,还发粉白色。万历时,又发青灰了。天启后,由于技术提高,淘洗得十分干净,釉面虽还有发青,但已十分纯净滋润了。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发展了元青花的技术,并不断加以改进,使其在明末清初达到巅峰,并在康雍乾时期继续发展。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有关青花瓷器的研究方兴未艾,更多的人将从中了解到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篇:青花瓷鉴赏

明清青花瓷鉴赏

唐莉

101301313 摘要:青花瓷是中国的代表形象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更是到达了制造艺术工艺的顶峰。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其中南京博物馆中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关键词:青花瓷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青料

图案纹样

绪论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一、明清青花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二、明清青花不同时期的特点

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嘉靖的时间最长,早期青花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

明末天启时由于政治动荡,陶瓷业也萧条冷清。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康熙时间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等。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

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清朝后期朝后期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①

三、青花的实例分析

结合明清两朝不同时期的青花的装饰、用料特点。可大致总结为:明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反映了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顺治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胎色较白,釉厚而不匀,缩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喜饰一圈酱釉,造型古朴。② 南京博物馆中藏有清代青花缠枝花卉纹香炉,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四季花卉纹瓷碗,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青花龙纹瓜棱形瓷盖罐,青花山水人物纹敞口尊和明朝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婴戏纹瓷碗,宣德缠枝莲纹盘,永乐一束莲等精美的青花瓷。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③:器高48cm、口径5.5cm、腹径28.5cm、底径16.5cm。,元末明初文物。由江西景德镇窑烧造。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腹部以较大的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中国历史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整器瓷胎质地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青花系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整器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通体所绘青花纹饰层次多样,其中上、下分别绘饰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很好地为腹部主体纹饰---萧何月下追韩信而服务,使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瓶中所绘人物生动的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芭蕉、山石等补充显得错落有致。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宜人漂亮,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给人以爱不失手之感。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纵观整器的文化内涵,梅瓶的主体内容定格在“韩信”和“萧何”的形象上。韩信头束发髻、身着长袍、手持马缰,徘徊在河岸边,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水思绪万千、犹豫不决,若登船渡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将随波而去;若勒马回头,虽有大将之才也无施展之处,是去是留,难做决定。他的马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心意,低着头,无精打采地溜达着。再看河中,一叶轻舟缓缓飘来,向岸边靠拢,船头伫立着一位艄公,他手持木桨,在月光下打量着岸上的渡客,心里可能正在嘀咕着:“都三更半夜了,这位客官到底过不过河呢?”画面的另一边,萧何头戴的冠冕因急行而略显歪斜,须髯逆风飞扬。他深知,在楚汉战争的重要关头,只有留住韩信这位足智多谋的贤才,才能完成兴邦大业。整幅画面将萧何求贤若渴、策马狂奔、心急如焚的焦虑;韩信壮志未酬、犹豫不决的愁凝;艄公疑惑不解又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清代青花把莲纹瓷盘④。盘口外撇圆唇,平底矮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口沿内外双线青花弦纹,盘内青花双圈饰缠枝西番莲纹,外壁四周饰缠枝西番纹。足部削足露胎。有淡黄色护胎釉。足内籇书“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发色淡雅,有层次。“一把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青花瓷的主流纹饰,深受人们的喜爱。盘芯的把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盘芯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少。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用料烧纸讲究,可以说代表着这一时期中国的光辉形象。

中国青花瓷收藏鉴赏全集(典藏版)2010年6月1日出版 作①者:张浦生 吉林出版社

②《现代快报》 2010年03月26日 作者: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③《国宝档案》 2011年0906期

④《常德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作者:王家年

第三篇:鉴赏青花瓷

鉴赏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周杰伦的这首《青花瓷》不禁让人想起了我们的国粹之一青花瓷。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更代表着中国古代工艺水平的高度。

古人的诗句中有好多都是赞美青花瓷的,比如: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等等。可见青花瓷的地位与魅力。那么作为国粹的青花瓷该如何鉴定和欣赏呢?

我觉得关于青花瓷的鉴定,可以从器形、纹饰、胎体、釉面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鉴定即可,毕竟我们不是关于青花瓷鉴定方面的专家,也没有更具体、更深层次的知识作为支撑,只能简单的鉴定一下。

因为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所以就以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为例谈一下简单的那四方面的鉴定,以此类推,其他时代的青花瓷也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鉴赏了。在器形方面宣德青花瓷的造型凝重敦厚,制作精致。底足多为圈足,以浅圈足为多,盘、碗等器的底足多有棱边感。后仿者底足处理的过于圆滑,足端滚圆,无棱边感。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遒劲甜畅,内容题材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以龙纹威猛雄健,为明清两代之最。还有一些特征性画法,例如笔画相连的回纹;蕉叶中经用较粗双线勾成,不到叶间相聚成三角形状;莲瓣边框不填色,而莲瓣满色等。现代仿品多笔法呆拙,全无自然豪放甜畅之感。胎体方面胎体坚致细白,大器多为厚胎,盘底为光滑无釉的白砂底,没有旋痕。后仿器的胎体处理生硬而显得娇柔造作,砂底处常见清晰的旋纹。琢器的胎体一般分段横接而成,虽然制作精细,仔细观看仍然能看出衔接痕迹。清代所仿扁壶则采用对开模制,前后台模而成,因此在器身两侧可见或摸到拼缝痕迹。现代仿品的器身则没有横向的衔接痕。釉面上多橘皮纹是宣德青花瓷的突出特征,釉质肥厚细润,釉面多白中泛青,在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水绿色的积釉。有的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呈乳浊状。琢器的器里釉汁流淌不均,可见垂流痕。清代仿宣德器中,特别多乳浊现象。雍正时仿宣德器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无层次,橘皮纹过于规整,也不自然,现代仿器的釉色过深,釉层却薄,有的没有橘皮纹。关于欣赏,主要从款识与图案来说一下。

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

2、吉言款: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3、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

4、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

5、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此外古代陶瓷款识,也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根据款识,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此外青花瓷图案也有好多种,1、狮子滚绣球: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

2、象驼宝瓶: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3、三阳开泰: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4、连年有余: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

5、和气生福: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是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6、喜从天降:喜蛛,一种长脚的小蜘蛛。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征“喜从天降”。

7、金鱼数尾 :金鱼,亦称“金鲫鱼”,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青花瓷作为我们中国的国粹之一,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一起去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参考过的资料:《青花瓷收藏鉴赏百科 》出版时间:2009-03-10 出版社:华龄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 》出版时间:2005-05-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第四篇:青花瓷鉴赏1

青花瓷鉴赏

姓名:李烈文

学号:5702109055

班级:材料092班 摘要:陶瓷古老而又年轻,高雅而又朴素。通过对青花瓷的工艺制作,历史发展,瓷面文化惫班和艺术价值的理论分析,以达到初步鉴赏的结果。关键词:青花瓷 寓意

鉴赏

1、青花瓷寓意

青花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品种之一。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青花瓷器里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是体态圆润的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粹的文人气质。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把青花瓷的寓意已勾画出来,其歌词为:“ 素胚勾勒出宵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植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宜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宵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怜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 自顾自美丽” 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主人公幻想成为一名制作青花瓷的匠人,在给瓶身上釉时不由自主被女子的容貌深深吸引,窗外天色阴翁大雨将至,对岸江水涛涛,仿佛回至前朝,回到绝世女子的那个朝代,花前月下,女子莞尔一笑,蛊惑了在梦中游离的主人公,于是期待再次相遇,在梦中重逢。主人公在落款时也不忘女子的芳泽,笔锋一转,画面来到江南小镇,忽来的骤雨谊染了无法圆满的结局,女子的背影在雨中消弥,纵有万语千言也硬咽难诉,欲说还休。

2、青花瓷的制作及特点

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青花瓷是应用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拭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河南省巩县唐代大黄堡窑出土有点彩、条彩青花器物,有些青花还添加黄彩。大部分窑温偏低,胎釉结合稍差,同样器物在江苏省扬州市也有出土。而扬州还出土了部分胎釉结合较好,青花发色明艳,青白分明的青花瓷残件,器形有碗、盘、壶、枕等,较为成熟,但窑址内此品种发现很少。根据这些资料来看,唐朝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和结合的产物。因为一是其纹饰装饰上充满中亚、波斯风格,而蓝色也正是其地圣洁崇高的色彩。二是唐青花同时出土于河南和扬州,而扬州在唐代是一个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也能印证关系。三是青花的品种有精粗之分,说明可能有档次关系或存,有一个渐进发展关系。四是青料均为西亚波斯地区传来..五代以后至宋初巩县窑逐步衰弱,唐青花品种自此消逝。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元代青花瓷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色彩鲜艳、构图繁密,采用多屋装饰,当时青料是进口的。花纹以人物故事、鱼藻纹、缠枝花居多,尤其是叶子在绘制时呈葫芦状。

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 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明代永乐、宣德是我国青花瓷制作的黄金时代。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构图较元代疏朗,花纹以瓜果、缠枝纹、束莲为多..成化起用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当时很少厚重、大器件产品制作。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整的波浪纹。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正德、嘉靖起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泽浓艳。嘉靖帝尊崇道教,图案花纹以云鹤、八卦、八仙等为多见。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 荷花鹭鹭”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 捉迷藏”、“放风筝”、“斗抽抽”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清代民窑青花瓷画的轨迹与明代颇有暗合之处,清早期笔势硬挺,不论精粗,大多笔力劲润,铁划金钩,爽利流畅,早期偏晚至中期则趋于润滑圆满,唯气势稍逊,晚期则多笔力呆滞,垂暮老笔,了无生气,光绪一朝,似有回光之兆,然而转瞬而逝。清早期一般用狼毫或兼毫,线条一气呵成,然长线多有接笔,雍正以后,狼羊毫兼用,笔速放慢,晚期青花,勾勒渲染,狼羊毫兼用,分水随意,时有弥漫患散者,粗者也有似一笔点染法为主,然而绘画者往往神不守舍,气散神飞。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料,色泽鲜艳青翠,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康熙青花浓淡有层次,且有指印纹。器行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为主。图案花纹以龙、凤、缠枝莲、山水、花卉居多。民窑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如岁寒三友、米拜石等,也有西厢记、三国演义等故事内容。总的来说,清代瓷画,顺治时期,精粗不一,粗者居多,然而气沉韵厚,主题突显,康乾至雍正,由粗放向精致秀润转化,视觉冲击逐弱,器物远观不如近玩。乾嘉以后,瓷画生气渐失,萎靡之感更盛,构图繁琐散乱,突出华饰,堆砌硬造,某些俗物几不能赌。

清代瓷画题材,早期除延续明代绘画题材外,出现一批贴近生活的题材,如渔家乐、耕织图、好古图、捕鱼图等,人物故事题材十分流行,刀马人物亦盛行。吉庆图案的出现远超于明代。经常出现的植物纹饰有牡丹、芍药、西番莲、菊、松竹梅、海棠、灵芝、万年青、月季花等。动物纹有编、龙、凤、鹤、狼、狐、天禄、虎、鹿、松鼠、兔、鸡、犬、鱼等,人物纹饰基本与山水庭院场景结合,衣饰表现清晰,厅堂建筑变为主要衬景,体现了高士生活的周教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梅妻鹤子,体现传统故事的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等,体现现实生活的十八学士,四妃十六子等均频频出现。

清代中期以后,瓷画题材重复,以缠枝莲、折枝花、吉祥图为大宗,可赏可玩之处愈少。清代青花色泽可分四期,顺治一朝幽蓝与灰蓝兼有,前者一般在细瓷上。康熙至雍正朝,瓷绘发色由粗转精,由灰转正,特别是康熙中期以后所用的翠毛蓝、彩分五色,可称青花发色的极致。乾嘉之际,青花发色浓艳、沉着、有些兰艳泛紫。道光以后,青花瓷色泽漂浮无根,正色极少。只有光绪时期细瓷青花花色尚可远观,近看则亦是无木可缘,乏善可陈。雍正青花的色泽幽静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晕散现象。图案花纹除缠枝莲、云龙、龙凤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团花、竹石、三果、花鸟为多见。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朝区分。中期以后偏于青亮而无晕散感。除了制作碗、盘外,还生产印盒、水盂、笔筒、笔插等各类文房用具。图案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凤、缠枝莲外,以串枝莲、三果、要戏、松鹤、竹石为多见。当时除了白地青花外,还盛行豆青地青花、黄地青花、天蓝地青花、仿哥釉青花等。至嘉庆时青花瓷质量有所下降,但当时上的青花器仍与乾隆相仿,青花色料较浅淡。光绪初年曾大量烧造官窑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发。总之:

A、唐代青花:大多以中锋用笔,少有侧锋,运笔速度较缓,提按有力,线条厚重、不浮,有些图案似以秃笔所为。画面安排突出装饰性,多用连续纹样,目前尚未见人物、花乌、山水纹样出现,一般为较简单的花叶图。此时期所用钻料呈色淳正,颜色蓝艳,为进口料。

B、元代民窑青花:一般泛指当时所产中小型器物,其用笔一般使用中锋,线条有粗细之分及粗细线并用者,均十分劲道,有弹性,似以狼或兼豪所为。画面安排普遍着重装饰性,折枝花卉大量出现,有菊、桅、梅、竹、蕉等题材,人物故事及动物纹样也十分成熟,但基本无多人物场景的出现。出现模印刻划与青花组合装饰手法青花瓷色泽多淡雅,有些卵白釉下青花瓷则显灰暗涩塞。青花浓重处往往有铁锈斑泛出。

C、明代民窑青花:总的来看其用笔规律从早期的劲挺厚重走向软弱,从粗壮走向劲细,从自由走向拘谨,从犀利走向回滑。同样是中锋用笔,由早期的一笔点染至天顺成化转成勾勒谊染,弘治正德后泛用此法,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但也有不少作品主题不显,凌乱有加。晚期以后笔法两极分化,细路民窑勾勒谊染十分到位,形正色美。另一类笔法荒率,渲染如泼,气韵不收..明早期用笔劲毫态意,气势如虹,中期以后似用羊毫,润中带刚,晚期又用硬毫,细劲横陈,以短毫分水,青色弥漫..万历时期出现一种特殊的硬笔瓷画,出现于瓶、炉、堆、盘等器物上,开淡描青花之先。明代民窑产品的青花色泽除早期洪武一朝多较灰涩外,永宣后一般均较为稳定、深沉,其中精者明亮青蓝、微泛紫光。中期后用陡塘青,精者平衡淡雅,粗者灰暗不清,带有杂质。晚期青花精者幽者可爱,掺回青者蓝艳泛紫,粗者则青色狼籍,深浅不分。

3、青花瓷的发展演变

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到底产生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论。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至于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

瓷。到了两晋以后,开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今天我们所说青花瓷,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清代是青花瓷走向衰落的一个时代,只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工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一次回光返照,乾隆以后几乎不见精品,之后再也没有辉煌过。

4、鉴赏青花瓷

作为鉴赏我们必须把明清时期的皇帝都记住。明前期的皇帝,“洪建永洪宣”即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宜德;“三代正景天” 即正统、景泰、天顺,“ 成弘正德续”是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成化瓷在明代是最突出的。“中晚嘉隆万”是嘉靖、隆庆、万历,“ 泰昌天启崇”,即泰昌、天启、祟祯。清代有10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是以清三代的瓷器为主。下面我们按时代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因为明代开国的皇帝朱元璋定年号为洪武,所以洪武时的青花瓷叫洪武瓷。由于元末的战乱,明开国初在瓷器生产上没有太大成就。元末明初多事,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恐于瓷业无暇顾及,所以瓷器生产多于继承少于发展。此时的青料都是国产的,呈色的基调是淡蓝色,但由于质量与提纯不是很好,所以淡蓝之中泛灰暗的色调。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已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名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名于世。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出神人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

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钻,属于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是把坯拉到青花瓷的制作方法。

而作为鉴赏常常采用“九方五法”。“九方”是指胎、型、釉、彩、绘、足、款、社会和神。“五法”是闻、问、望、切、听。在九个方面中,我们着重介绍第四方面就是彩。而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该洲老先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二十几种。青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差异为鉴定青花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鉴定者对青料来源、品位、发色、呈色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是鉴定青花的基础。什么是发色?什么是呈色?这两种色是怎样的关系,受什么条件的制约?发色是青料在焙烧过程的化学变化,呈色是青料烧成后所呈现的直观感受。呈色的色调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第一是发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釉里面的胎子,胎子发黄,发白,松软与坚硬都对青花有一定影响。釉子质量的好坏、颜色和厚薄都对呈色有影响。发色的制约因素第一是青料,第二是施用技术,第三是焙烧温度。施用技术就是在画的时候,画功怎么样。如果蘸的颜料都一样,画线用力均匀,青花烧出来后就是一个颜色,否则青花就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再一个是焙烧温度,应该是1260度。同样的青料,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发黑;温度过低,有点发绿。还有一点特殊的情况,就是单纯的青花瓷,它的发色、呈色都一样时,如果经过二次焙烧,即再进一次炉后,颜色要比没进二次炉的深,像后来的青花红绿彩、豆彩等。再说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响,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纯,第三是配制。在说成分问题时,青花瓷成分主要是氧化钻,它发出的颜色是蓝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锰,还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简称氧化铁。钻的含量越高,蓝色就越正,含量少就发灰。锰含量高时,青花就蓝中泛紫或蓝中泛红。氧化铁含量高时青花的发色就发黑。

因为苏料有它这个特殊的艺术效果,到了明正德的时候,就开始有人仿制。明代的后期、清代、民国,一直到了今天,都有人仿制。那么,对于这个苏料到底怎么样来断定它,就三点。第一,就是看这个黑斑的斑痕是不是自然。这因为没有这个苏料了,那么钻斑就出不来,怎么办..就用笔往上面点,用一些黑颜色的料往上面点。点出来的话你看着就不自然。第二,就是这个黑斑是不是深人胎骨,也就是说这个黑斑是在它的表面呢,还是深人到了胎里面了。第三,看迎光侧视有没有锡一样的颜色。这三点请大家能注意。因为后来没有这个料,即使你再点染,说实在的你也达不到当初那个效果。成化时期的瓷器,大多数青花的艺术效果是淡雅柔和、缥缈脱俗的这么一种风格..这种淡雅沉静的风格是后人喜爱成化瓷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这个时期所使用的青料的名称叫作平等青,也叫坡塘青。这种青料产于江西瑞州。产生这种平等青青花艺术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种青料的含铁量少,而锰的含量相对来讲比较多发色稳定,或者趋于稳定,没有飘浮感;呈色是蓝泛青灰..这个时期瓷器的胎子是洁白的,釉儿是,用平等青就可以画出比较细的纹饰来了。所以色泽显得谈猫、柔和,给人一种云遗雾障、若隐若砚的缭纱的感觉,使人感到这个成化瓷有一种神秘感..这就是成化青花先的魅力所在。说实在的,成化民窑器精品比官窑器还难得,尤其是后面这个款子,写的是“大明成化年造”。它的字体比较潦草,也不规整。成化瓷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很重要。在瓷器鉴赏当中有一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也就是对于瓷器来说明朝最好的就是成化瓷,清朝最好的是雍正瓷,这就足以证明陶瓷界对成化瓷器的重视和珍爱。正是由于成化瓷器受到了后代人的青睐,所以从嘉靖的时候就有人仿制,以后历代均有仿制,一直到现在。其中以清雍正时仿的最精细,他们在葩、形、釉、彩、绘、款儿等各个方面都很注意,都追求成化的风格,效果相当不错,几乎可以乱真。雍正时的瓷器有写“ 大明成化年制” 款的,那是仿品不能叫研品。因为它外边是粉彩,粉彩是康熙时才有的。它的款子写得相当漂亮,但是与真的成化瓷一比,它的破绽就出来了。明中期的平等青有三点: 第一,关于刚才讲的气泡问题。第二,胎色。由于烧制的工艺不同,胎色也不同。一般讲,明代的胎色是肉红色,清代的是青白色。你对着阳光看,胎子厚的看不见,薄的完全可以看见。凡是明代的里边泛的都是肉红色,清代的是青白色,这就是明代瓷器和清代瓷器胎色的不同。第三,关于内折角。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时候积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现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仿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第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淡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第二,明代虾青色的线有些窄,而后仿的比较宽。

正德一朝的瓷器生产还是继承了成化的遗风。从青花瓷来讲,正德前期的瓷器与弘治瓷器基本相似,只不过正德时期的黑斑显得更多一些,平等青也没有了。此时又出现了两种新的青料,一种叫回青,另一种叫石子青。据说回青产于西域,具体是哪儿不知道。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一共占了99年,将近一个世纪。在明瓷器史上又是一个突出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文饰也增加了。民窑的精品和官窑器基本相似,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回青。回青是正德时期出现的,据记载,回青是进口青料。回青中的氧化锰含量很高,而氧化铁的含量很低。回青的特点是“散而不收”,就是花色散,所以它必须与石子青配合使用。石子青的特点是花色“沉而不亮”,不散。把散与不散的混在一起使用,呈色就有一点青中泛紫。但是据历史记载,配料比率是不同的,分为上青、中青、下青三个等级。上青主要用于混水,颜色清亮..中青用于设色,则笔路分明。这是一种新的瓷器绘画技法,叫“ 双沟填色”,是成化时期出现的。就是先画两条线,颜色较重,再在两条线间添上较浅的颜色。到了景德镇就叫“ 混水”。成化时期由于“双沟填色” 的绘画技法刚出现,所以还不成熟,那时的双沟填色填的几乎与勾勒的颜色一致,有时分不清。到了隆庆时期,技法与配料都已经成熟,画的最好的是隆庆朝时期的。隆庆时的选料、精炼的技术都很纯熟了,所以青料的花色是纯正稳定,呈色是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它的线条非常流利自如,轮廓线与填色的色调非常协调,修胎也很规整。釉色是白泛微青,釉层微厚,釉面细润,光洁平整。器足内是六字双行的“ 大明隆庆年造” 楷书款,中锋运笔,顿挫有力,结构庄重严谨。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陈德富.《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陈文平.《中国古陶瓷鉴赏》..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 [4]傅正初.《瓷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五篇:教你如何鉴赏青花瓷

教你如何鉴赏青花瓷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式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式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据其款式的形式种类可分为纪年款、嘉靖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几类。

纪年款 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有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于明永乐年间出现,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

嘉靖款 笔划粗重,劲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恭,嘉靖款杂‛五句话。康工整,青花颜料明丽;雍正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中藏秀。‚宣德款正德款熙款字体款楷书苍嘉靖、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亦有英文款如‘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

吉言款 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长命富贵‛、‚福寿康宁‛、‚万福攸同‛等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其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其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古今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瓦’即陶,比喻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故‘玉’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博古图、暗八仙等。其中‚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年代的重要依据,可从历代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上来鉴别其时代、窑口。

(307LJ1 张雪女)

下载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修论文(青花瓷鉴赏)

    低调的华丽——明代青花瓷碗的欣赏 【摘要】 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瓷器在中国也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青花瓷是一种工艺复杂、手艺精湛的一类瓷器,而近些年......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范文大全]

    黄 萍1,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7;2.安徽三联学院 艺术系,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篇章,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它特定......

    明诗鉴赏

    明诗鉴赏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

    明式家具鉴赏

    《明式家具鉴赏》心得体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对世界的影响都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文化方面。而对于中国传统的家具,在学习这门课程前,我这方面的知......

    鉴定师张笑千谈元、明、清各时期青花瓷发色特征

    鉴定师张笑千谈元、明、清各时期青花瓷发色特征 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公司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4年后,当该烛台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时,以203......

    庄志明书画作品鉴赏

    庄志明书画作品鉴赏 庄志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太原市民间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主任。现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艺术影视及作......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心得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心得 这几周上了一节有关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的通识课,在老师的穿针引线的指导下,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欣赏了很多好听的,耐人寻味的歌曲,知道了许多......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 心得

    从小时候的儿歌捉泥鳅外婆的澎湖湾,再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可以说,音乐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而我也从小就觉得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我爱音乐,有时候甚至白痴的想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