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2:2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地理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包括抽象的自然地理规律的形成。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可以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革命,其继承和丰富了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根据我这几年地理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利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表现手法形象化、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面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想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地震和火山”这一环节时,我首先提出相关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了一段有关地震和火山爆发的视频,使学生通过声、色、图像等的渲染,很直观地了解地震和火山爆发形成的原因及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严重灾害,而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用自制的幻灯片来演示“ 地震的形成和火山的爆发”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既充分理解了地震和火山产生的原因,又为在实际生活中防震、抗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我们通常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因为地图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如何掌握好这些地图的内容、发挥好它的作用,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地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片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直观图像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世界陆地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的特点”时,假如按课本照本宣读,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制作相关幻灯片,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教学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认识器官的限制,只能观察到此时、次地的情景,只能观察到肉眼看见的客观事物。对于微观现象,却无法观察和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模拟显示,使学生观察那些经过微观的客观现象,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展示的地理现象,并把具体图景生动地再现学生眼前。例 2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运动”时,由于既要考虑地球的公转又要考虑地球的自转,因素太多,而且要有丰富的空间现象能力,教师讲起来困难,学生听起来也很吃力。我采用“地球—太阳系”FLASH动画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整个过程,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地球运动的规律,使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了地球运动与产生的地理意义。因此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超越时空的限制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从“教书匠”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而学生要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主动地位,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级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级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地址:湖南省江华县东田中学邮编:电话:

作者:邓小军

425500 ***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级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始,作为农村中小学,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正确地实施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尤为显得重要。

中学初中阶段地理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时空跨度也比较大。既有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也有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同时还包括抽象的自然地理规律的形成。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可以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革命,其继承和丰富了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根据我这几年地理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效果:

1、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这些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学生不可能都去过,而我们也没有条件带学生去实地考察,如果仅仅依靠语言来描述,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容易疲劳。然而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景观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地理事实信息,促进学生经历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认识器官的限制,只能观察到此时、次地的情景,只能观察到肉眼看见的客观事物。对于微观现象,却无法观察和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模拟显示,使学生观察那些经过微观的客观现象,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展示的地理现象,并把具体图景生动地再现学生眼前。比如板块运动的情况,可用一组图片对比,将各板块位置的相对变化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动态。如果设计成示意动画,让各板块缓慢的移动起来,这样更生动,更直观。季风的形成过程——南北不同性质的气团的移动,相遇后它们位置的相对变化,锋面的形成,暖气团抬升后成云致雨等,通过动画可以得到很形象的说明。季风区雨带的位置移动规律,黄土高原的风成说等等,都可以通过动画得到形象的诠释。地球自传的同时绕着太阳公转,这里有运动的叠加,初中生一般难以在头脑中想象清楚,但是运用动画进行教学,问题迎刃而解。

3、改变授受局面,增强学生参与性

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如在《地形图的判定》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知识,都说太难。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设计了一个手工制作游戏,把塑料泡沫做成山的模型,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标注等高线,再用平面图进行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4、便于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便于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大洲和大洋”一课时,我们使用了多幅地图,它们是分别以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和南极洲为中心的地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深入把握大洲大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另外,我们设计了动画:在地图上,轮船从一个大洲航行到另一个大洲;飞机从一个地方飞到 3 另一个地方。设计相应的问题是:轮船经过了哪些大洋,穿过了哪些海峡或运河;飞机飞过了哪几个大洲,哪几个大洋,飞行的方向如何。我们还设计了关于大洲大洋相对位置的表格,要求学生填写。这样围绕同一问题,先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然后实践运用,最后列表归纳。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通过多途径学习地理知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使地理课堂具有层次感和生动性。在这里可以看出,多媒体提供丰富信息,以及快节奏的信息供给能力,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相比的。

5、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外,还要在课堂完成大量的板书、板图,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图文结合一些图形的变化过程用语言来描述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在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又能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即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即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果,减轻了学生负担。

以上仅是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它的运用当然远不只这些。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在地理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要充分发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过于依赖多媒体。

在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不管从什么途径和什么方式,只要搞到了课件,就觉得万事大吉,好像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学过程中的一切。4 这样就忽视了“人的作用”,我们应始终清醒的认识到,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答疑解难,言传身教,智慧火花的闪现等永远是重要的,是不能被代替的。学生的阅读、思索、感悟和探究,更不能被代替。而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像板书、板图、地球仪的使用等等,仍有它们自身的优势,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新的技术手段和传统优秀方法的完美结合,应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课题。

2、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机灌”代替“人灌”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地理教学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改革”,学生喜欢听的就是一堂好课。因此让多媒体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成了“看戏”者,课堂成了“满堂看”。整节课都不用手板书,全在屏幕上切换,教师完全被机器取代,颠倒了主次。

3、部分课件华而不实,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少教师在上过多媒体教学后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上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表现得极为活跃,但课后检测时却发现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没能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课件的制作过分注重观赏性,华而不实,导致学生上课时如同观看电影或动画片,难怪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来的扎实。

4、教师可能出现忙于点击课件而疏忽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情况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教学设计,也必然伴随着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及自然、得体的态势语(教师的态势语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都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教师准确传递教学信息,并随着教学情景与学生的感情共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确,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 5 多媒体课中,师生间这些情感的交流已被渐渐地忽略了。甚至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模仿电视台综艺类节目,将欢笑声、掌声都一起设计好。这不仅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违背了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从“教书匠”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而学生要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主动地位,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索

摘要

教育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这对于充分认识农村学校美术自身发展的特殊 规律,探索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 创境激趣 实践 评价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美术课过于注重于美术专业性质,偏重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滋润,更谈不上“以学生 发展 为本”,割裂了美术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现实社会 中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做为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师,在近些年的美术课改实践过程当中,我始终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能愉快、有效地接受美术教育,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熏陶教育。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适应新实际需要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

一、自学释疑,提倡自主探究。

自学释疑是调节教学的基础环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则是这一环节的关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节教学所倡导的“教会学生自学,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与其相一致的在教学中,学生从生疑到释疑,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一)、创境激趣,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的良好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愿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各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肯定因为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动力源。学生的自学探究可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形式。

如:我在设计七年级《戏曲美术》一课时,就事先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去搜集一些有关脸谱的资料。有的同学在字典里找到关于脸谱的名词解释;有的学生在课外书中了解到戏曲在中华民族的渊源;有的学生穿了有戏曲人物的衣服;还有的学生从网络下载了许多有关不同类戏曲人物的图片介绍。通过他们的自学、查找与搜集的过程,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把学

生的理解和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帮扶释难,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学能力,还帮助学生有了一个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交流,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释疑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会”和“会学”的好办法。

(二)自学探究、引导发现。

针对中学生独立追求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常常会留给学生充分观察和 分析 事物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并发现其中的特点、规律等。如在《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中,我先放映了一段光影效果比较明显的电视剧《橘子红了》以及一些素描作品,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进而引导他们说出影片和素描作品的不同表现方法和相同之处,学生会发现这些都是光对物体产生作用的效果。又如:在我设计的校本课程《几何纹样具象造型》一课的教学中,从很多同学都玩过的拼图导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玩过什么样的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增强价值观。这时教师在适时的传授一些基本的技法知识,这样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发现”后学到的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这既是学生自主探究成果的一个小结,又是为后面的教学作了一个理论铺垫。

二、训练操作,加强动手实践。

训练操作是调节教学的重点环节、中心环节。训练操作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实践”。通过实践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

(一)、创设愉悦课堂氛围,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目的任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人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与尝试

课前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愉悦的学习状态下,把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后,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基本的造型要素与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学生学得投入,而且也不容易忘记。如我在讲授《生活中的线》一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都参加过体育活动吗?你所熟悉的体育活动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举不胜举,我又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项?你还会熟练的做一遍吗?”学生说:“会,”“走”„„在操场上的一切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后再在课堂里让同学们描述有那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黑板上画出概括情景,引导学生是用什么样的线能表现情景,总结自然界中代表性的线,这样完成这节课的作业会很轻松。这种探究与尝试的过程是学生群体与个体思维的交互发展,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三)、大胆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但到了高年级,表现欲望至少减半,初三的学生表现欲望更少。什么原因呢?据我了解,许多学生都因为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几乎被完全占据,这样一来,他们哪还有激情,哪还有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游戏、比赛、表演、编故事,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自己动手与同学帮忙相结合,自己动手与教师参与相结合,让多变的学习方式,来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年级欣赏课《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以及我设计的校本课程《几何纹样具象造型》一课的教学中,分组学习提问,评选优胜小组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么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征;步骤不但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易拉罐的世界》一课中,教材中用易拉罐做,学生可以用各种材料制作,有玉米杆、竹子、泡沫、还有废旧纸盒、旧挂历纸等。通过合适的连接或插结方法制成,效果也很好,而且别有一番地方风味,很有特色。

三、反馈矫正,注重交流评价

反馈矫正是调节教学的关键环节。调节教学重在调节,要求课堂及时反馈矫正,努力克服学生的 学习负积累,优化高效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在运行反馈矫正这一环节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向交流、自主评价。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过程。

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手段。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情感体验、交流个人见解、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敏锐的洞察学情,对教学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调节改进,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既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也是学习过程的落脚点。学会自主评价就是学会学习。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因此评价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愿望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也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自主评价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欣赏自我,从而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驱动力。

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 发展 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当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方法。因此我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取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学生的自评要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评自己通过本次作业,理解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点能否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互评主要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方面去评价,要求学生在互评时用:理解,基本理解的词语去评价。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作业的创新方面去评价,用:有想法、有个性、有新意等词语去评价。最后三种评价综合起来,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学生虽不成熟或不周密却经过自己大胆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宜珍视其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热忱期待而挥洒自己探索求真的激情。

四、延伸迁移,拓展实践空间

延伸迁移是调节教学的发展环节。延伸是知识的拓展,迁移是知识在新条件下的灵活运用。教育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使学生受到不间断的 艺术 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材于课外”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努力把美术课堂教学向课外、校外,向生活实践“迁移”。可指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室、互联网来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积累,增长学生的见识。“迁移延伸,开拓时空”打破了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校内与校外的界限,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好美术、用好美术成为可能。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具有美术潜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他们都具有这种天赋。在同一片蓝天下,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美术教育的权利。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则应该竭力去开发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材料、手段进行造型表现,同样属于美术范畴。这对于充分认识美术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探索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大学一毕业就离开了家乡,从遥远的东北来到我们**六中工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唯恐自己教不好,学生不满意。但是,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特别是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刻苦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成绩。现把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向领导老师汇报如下:

一、学会怎样与学生沟通

我们都知道,师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无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你,并从内心深处对你产生很大的抵触感。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我有意识地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平等与换位思考

说到平等,实际上师生间本来就是平等的,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也尊重教师,而谈话之间的平等就更重要了。最好能以朋友的身份使学生能倾诉苦恼,教师才能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我解决了不少学生的思想问题。当然,这种朋友关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往建立起来的。这种方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我首先都是让学生感到平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并不是一味的批评、说教,而是真正的想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五班有位姓王的男生,他的日常行为并没有太多的不对,只是很少和同学进行交流,并且该生的服装也不同于其他同学,很少穿校服,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一开始时,我也曾试过要严格的说教,甚至用学校的校规校纪进行处罚,但这些方法收效不大,没有真正的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果太过激,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伤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和课下的接触,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朋友式的沟通也很平常,我想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在有一天正巧单独和他相处的时候,对他的一些日常行为进行一些沟通,并说明如果老师处在他这个年龄,作为一个学生,将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才是首要的任务。经过这种平等的朋友间的交流,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陆续的解决了其他一些同学的思想问题,我想每个学生并不是不想和学生、老师交流,从他们心底还是希望进行这种沟通。

(二)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其实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家庭之间应该是充满爱的。一个班也是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光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对后进生更需要加倍关怀,使其感到,这个任课教师,这个班集体有爱,这种爱的存在也许会变成后进生成长的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的动力,去自觉的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的方向前进。只有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才会有收获。

例如,六班有位女生,平时很爱动,也愿意和外班的其他女生在一起玩。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成绩也比较差,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她还是很聪明的,也有上进心,只是爱玩,所以,我时常找她谈话,多以鼓励为主,增强她学习的兴趣。现在她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认真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备课中更要作到精细。第一,将课堂的每一环节,甚至是每一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如学习目标、自学测试、释疑点拨、当堂作业等;第二,分层次备课,即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的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第三,与其他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第四,二次、三次备课,通过加强备课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重视课堂教学

1、培养信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促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2、角色扮演。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有两三个后进生围在一位中等生的周围听他讲题,我上前问他们讨论什么问题?需不需要我的帮忙?我意外的是,那两三位后进生竟然都希望由那位同学为他们讲解,后来我问他们原因,回答是: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数学语言,有时候,同学之间比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他们的讲解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理解。受此启发,我采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来讲解一个题目或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提问,同一个题有多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办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而不是教师一讲到底,剥夺学生的学习探索机会,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会充分准备,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或者是表达不好而字斟句酌,反复

练习,表现出色的同学鼓励他们,这样的活动虽然组织起来要花费一些精力,但效果很好。

3、设计情境,在讲解“证明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时,我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用一根足够长的绳子沿赤道缠一周,若把绳子放长1m,问此时绳子和地球间的缝隙是能让一头大象钻过还是只能让一只老鼠钻过?顿时,课堂上讨论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来交流的欲望。

4、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舵,如果教学目标把握不好,就会降低一节课的效率。然后分组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再由学生一个个展现本组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学生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多尝试、敢于想像,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地课堂氛围中生活成长。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融洽地师生关系中学习,尝试体验创造的快乐,养成一种乐观向上、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5、当堂检测,课堂上学习一直像竞赛考试一样紧张自学后,要检测自学效果,把学生做错的题集中后,让会的学生更正,然后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四、充分利用错题本

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找出问题,建立错题档案,让学生建立错题本。并且充分利用。将每一次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讲,个别出问题个别讲。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日日清,周周清。

五、个别辅导,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转变后进生,形成一个浓郁的学习气氛,转变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优生带后进生,实行“兵教兵”,并且验收成绩。对后进生有帮助,对优生也有促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格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同时,注重优生培养,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省数学竞赛中我区初三过100分共11人,其中我校占7人,孙风萧同学获全区初三级部第一名,包含初四在内是全区第三名。我相信,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注重教学反思

诚然,上好一节课重要,但无论怎样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反思,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偏差与不足,是否和我的引导思路明确有关?……反思让我在失败中前进,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老教师学习,需要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注入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深深感受到正是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在**六中这个大熔炉里,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再次感谢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培养,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将一如既往,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六中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媒体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媒体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满足学生在听觉、视觉上的需要。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一改沉闷、单调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直观地揭示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率的课堂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用多媒体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利用图片、视频创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文化,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和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常有很多反映异域风情的课文,由于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常常使学生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利用多媒体展示离学生生活遥远的风土人情能很好地辅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时,由于文章著作年代较早,学生往往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不了解,而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口述父子间的感情,无疑太过苍白,如果能用多媒体播放父子两人在车站分别的场面:肥胖的父亲是如何蹒跚的爬上站台的,再搭配上感人的音乐,学生很快就融入到父子之间的感人情境之中了。

二、利用多媒体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这不是靠简单的“说”就能实现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得熏陶,逐渐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例如在学习古诗《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春江夜景,然后再引入古诗《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去朗读诗词,体会古诗意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在实践中,经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普遍反映自己被优美的曲调、古诗的美感所打动。可见,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理解文章的主旨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咀嚼,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展开想象力进入到作品的请境内,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很多时候只需要播放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就可以,这就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给师生的交流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例如在学习课文《雷雨》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雷雨》的部分片段,引导学生寻找网络上的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等资源,利用互联网深入研究课本,通过网络讨论、课堂讨论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性格与情感。在网络环境中研读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查找、分析、整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网络、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信息技术贯穿到课堂教学上。

四、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活力,减轻教学压力

课文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课程,分析一篇课文常常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另一方面,传统语文分析课多是由教师领着学生去解读课文,不少学生觉得枯燥无比,这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又起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使得课文分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图形、视频等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把往事、古人与现实结合起来,即使是大篇幅的段落,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也变得很容易理解,这就节省了大量的分析时间。原本一潭死水般得语文也变的生动起来,尤其是有景观描写的文章,寥寥几幅画就能生动地表现出大量文字才能描绘出的景物,代替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丰富的教学手段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五、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课必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使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不管教授什么内容,都盲目的去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少教师课件做的越来越漂亮,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却起到了“喧宾夺主”的反作用,学生的注意力被艳丽的画面吸引,课堂学习效率不升反降。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做成课件,对于那些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展示的,不必用多媒体去展示,要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2.课件预设性太强,限制了课堂的灵活性

多媒体课件一旦完成制作,就有了固定的程序。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去体验和理解文本内容,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一步步根据固定的程序去展示课件,不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去调整程序,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既定的程序中,限制了学生灵活、开放的去学习,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3.师生忙于多媒体操作,交流减少

多媒体是师生交流的媒介,但实际上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更关注去一步步地操作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反馈信息。学生更多的去关注课件内容而忽视教师的语言传授。课件的内容表达固然直观,但由师生亲自去朗诵、表演岂不更好?

综上所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教学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应避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活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多媒体教学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及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探索 广西桂林全州县城关完小 马祖斌 【提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论文

    论文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热情活泼,精力充沛,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这一时期,是初中生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生理和心......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实践与探索(最终5篇)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实践与探索 集美区实验幼儿园蔡爱卿吴晓青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更强调整体观,强调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对幼儿教育各要素进行多样......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 长宁实验幼儿园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迫切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

    新课程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语文教育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受......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开展,2009至2010年连云港市陆续进行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适应高考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适应高考的思考与探索 实施近两年的高中新课程,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作为一次改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