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

时间:2019-05-13 02:0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

第一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

摘要:本着《高等教育哲学》所提出的以生命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彰显出了作者的人本精神,本文通过阐释“生命论”之蕴涵,分析其对现行高等教育理念的启迪,希冀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学人生命意义的彰显。

关键词:生命论,以学生为本;

“生命论”是作者张楚廷先生的生命与心灵深处对话的产物,是一个颇具思想深度的大学人。本着对高等教育生命性灵的呵护,进行的一次人本主义思想之旅。它饱含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把握、成竹在胸的俯瞰、鞭辟人里的论析和细察入微的识见.反映了作者对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本质有通透的认识.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真谛有深刻的领悟。显露了作者的锐敏与智慧、圆通与成熟、深悟与大哲。这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分析、领悟与裁度。尤其是。“生命论”所彰显的“大学要倍加重视自觉自为的生命,寻求大学人精神生命的完满”这一思想主旨,对当下大学所呈现出的生命意义日渐消解、衰微的症候(如大学精神缺失、大学理想黯淡以及大学信念迷失等)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而言。无疑颇具反思性和启迪性价值。大学是育人心智的地方,她更关注入的学识修养、人格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或者说更不主要追求授人于一门技能。如果过分关注现实功利,就很可能会牺牲精神教化和生命关怀这一长远追求。守望一种超越世俗的乌托邦精神,则更能回到“以人为本”这一大学精神旨归。张楚廷先生的力作《高等教育哲学》所彰显的“生命论”能给予我们某些重要的启示。

一、“人”的本体论: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 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点是什么?以发展知识、追求真理为基点?以发展任的理智为基点?还是以国家社会利益为基点?这就涉及到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问题。高等教育哲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客观上位我们提供了如何正确看待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高等教育实践的一般性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指导。但是,高等教育教育的“内核”——即哲学基础是有个性差异的,具有不同“内核”的高等教育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张楚廷教授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的论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 提出了强烈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质疑。他认为,虽然布鲁贝克把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与大学确立自己地位的两种途径看作诗同一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学的本性肯定是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大学的功能、作用、地位并不能完全取代对本性的确认。而且。他通过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亦伟大的教育哲学家)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对教育本性、教育原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指导就爱偶遇方法进行考察,并对既有哲学的考察和对数种不同类型大学诞生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基础”的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不完全有效。

但是,作者的睿智在于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怀疑的层面,而是用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来分析高等教育哲学。他深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在追寻一个怎样的社会更有利于人,其核心就在人的发展、人的个性、人的

自由、人的尊严、人的解放、人的幸福、人不再被异化。作者认为高等教育是人的特殊生命活力的进一步腾升和上扬,进而提出“以生命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并以此为依据来关照高等教育可能的范围、程度、目的和方法等。

“以生命论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作者的理论著作的始终,也贯穿于作者的理论著作的始终,也是贯穿于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他认为生命具有多样性,因为高等教育也应该具有多样性;生命有美有善,大学也有美有善;“人具有超越本性”而“高等教育就秉承了人类的这一本性”。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更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本性和相关的使命”,不仅仅满足于“对口”与“适应”,而是要实现理性的超越,挖掘人的生命中的无限潜能,“大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超越意识与能力来体现自己的超越性”,大学的本领在于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感觉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自由的生命性的集中表现,所以,作者认为大学天生对自由教育更为眷恋,自由教育就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和谐整体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自由教育的重视不是基于功利而是基于人本身。作者基于“生命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认为,大学的学术自由的权利是大学天生就具有的;因为生命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所以,大学的课程就要具有人文性„„张张楚廷教授并将自己的这部著作比作是一组颂歌组成的专场演出,它“包含了超越颂、自由颂、灵魂颂、真理颂„„它的序曲则是生命的颂歌,它的尾曲便是人的颂歌”。[1] 生命作为世界存在的基础,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最高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无疑,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使命。以生命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哲学高度通观、理解和诠释高等教育的独特视角,它把人看作是一个有理智、有情感、有趣味,健全而完整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学习机器或者政治工具;它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替身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这在当前高等教育人文失落的今天,无疑是一剂清醒剂,也无不体现作者和谐丰满、蕴含人生大智慧的教育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

张楚廷先生的“生命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点给了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启迪,“生命论”实际上就是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点,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进行教育。在张楚廷的生命哲学中提到,“鸟类叫后代飞翔,虎狼叫后代奔跑,它们都在叫,却都不是教。惟有人有教,但人类的教也起源于人这种生命的生物本性,这与动物似无两样,但这种生物本性区别于一切动物本性的根本之所在,正是人知道教可以发展人的本性。“动物终身为本能所支配”,“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生物”,而人因为教育而成为人,发展人,“人的目的是‘做人”,还不只于此,其目的“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过自由人的生活”,使人“各方面都得到完全的自由”。[2] 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至今没有最后的结果。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 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在哲学史上.提出“人是目的”命题的最初意图是为了反对把人当作神的奴仆和玩物.而近现代教育哲学家,如杜威,一再重申“人是目的”.则是为了反对人的物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批判继承,是针对当今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人的物化的

弊端并基于教育的本质而提出的。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3]。虽然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但“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没有教育的本体功能,也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两者的关系是承续关系、因果关系,不是教育的平列的两种功能。社会功能是本体功能的社会呈现形式”[4]。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同题恰恰是没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其表现主要有:1.“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其弊端是只关注社会和教育的需要,而没有看到学生的需要,忽视学生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2.“精英教育”的理念。其具体表现是应试教育,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在评价人的时候,唯“分数”论。3.“教师中心论”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只是配合被动地听。从张楚廷教授以人为本的理论看来,这些都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方式

在高校高等教育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工作者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高等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根本需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使得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一方面,高校工作者面对的是理性的大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趋于成熟,形成一个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群体,而且这些大学生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高校工作者需要立足于国家、民族、社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的环境和所经受的教育背景的差异会使大学生在生活经验、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上会存在各种障碍,这时高校工作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规劝、经验传导和真诚帮助。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发展问题当作工作的中心和动力源泉,把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发展学生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和自强意识。

(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通过高等教育,学牛除了掌握相当的科学知识外,并且形成根植于高校人文精神背景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会在长期内导引学生的行为方式,可以说基本上就决定了学生以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发展的关注,使学生能够积极承担历史责任、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强调人性化教育

高教实现人性化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志趣,尊重学生的追求和创造。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交流和开展学生工作时,应该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把学生的反馈意见当作重要的工作考核标准。其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建立起辅导员、家长、学生多方位的一线调研机制,经常流动调研,并以调研结果来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第三,高校还要注意建立并完善以下几种机制: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以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助学机制等。高校是社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能够把学生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就能够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培养出一代一代有理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就是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最终的价值体现。

(四)突出学生本体,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高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管理工作应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和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构建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才能适应新形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提倡引导激励式的管理方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更多的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改变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无条件服从的管理模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及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及其自身素质来为自己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2]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4,119,501.[3] 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 [4] 孙喜亭.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61.

第二篇: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没有教不出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老师要表扬,会表扬。恰如其分的表扬能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引领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表扬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有一双赞美的慧眼,有一颗适度的宽容之心。要一改挑剔、批评的态度,多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尽量地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是进行表扬的前提。表扬必须实事求是

。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要力求客观、公正。对是对,错是错。不夸大,不缩小。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

表扬要力求公平、一致。对不同的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暂差生,只要任何学生有着相同的良好表现,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体现教师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表扬应该适时、适度。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表扬也应该有个度,太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浮躁的心理,表扬变成了一种公式,这样的赞赏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表扬不能太廉价,也不能太过度。表扬要讲究方式、方法。公开表扬和私下表扬要双管齐下。对一些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学生行为,应有意识地公开加以表扬。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在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因为这会使他避开被议论、被嫉妒的境地。表扬不要随便把学生进行比较。这是一种并不高明的教育手段。表扬的语言要随机应变,含蓄又不失具体。

二、力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营造课堂人文环境。要尊重学生,乐于接纳学生,给他们以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和你“交流”,主动地想“说”什么。只要是学生真诚的、发自内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都要尊重理解,并且让他认识到是有价值的。如果老师放不掉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或者固守着自己的“权威”,学生说的不符合自己事先拟定好的“标准答案”,就加以否定,甚至给以批评,那么交流是很难进行的。

要让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人生的美丽在于个性的独特性,只有承认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差异,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走上自己的人生旅途,展示辉煌的一生。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针对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鼓励质疑问难。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

三、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相信学生,尽量给学生机会。新课程不但从理论上提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教材内容减少、难度降低,目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大空间。教师要甘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舍得给学生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挫折承受力差,所以要帮助学生增强挫折承受力。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不退缩。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发现弱点,力争改进;发现优点和长处,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都要生存,必须从过去的精英教育真正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三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问题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问题

“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其底线体现在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迁就他们,也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要从关心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善意地指出他们缺点错误,多和他们谈心,让学生从灵魂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会关爱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直至公正地对待我们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各类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总之一句话,“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比较适合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快了健康地学习。

第四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班主任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理念

论文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特征,高校班主任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维护学生权利,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以学生为本

受时代的影响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五个显着特征:一是主体意识增强,关心国家和学校的大事,能主动参与班级的活动,在活动中自我表现意识强;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无论在兴趣爱好还是个人品性方面都力求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特征;三是知识信息量增加,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受外来信息的影响较大;四是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渐强,在社会活动中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个人利益;五是心理情感脆弱,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应对社会变化的心理承受力不强。

针对大学生上述素质和心理特征,高校班主任工作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以学生为本,首先明确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作为消费者进入学校,班级管理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和心理服务;其次,它更加关注学生的权利,即学生具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和安全保障等权利,班主任应当更多地维护学生的这些权利;再次,它提出了班级管理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以学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强调在工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这并不排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机统一的,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其教育对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初级文化群体。有时,一句通俗实在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人情入理的个别交谈,或许能攻克一个多年不化的“顽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往往会让某个学生倍受感动,从而“浪子回头”……班主任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才能让学生吐纳真情,了解学生尤其是有情感和心理困扰学生的真实情况,教育中才能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正人和树人的工作。正人,就是把人的思想拉人正常的行动规范,从而正常而又理性地对待一切问题。树人,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因此,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学生交往时,不是一时一事的谦恭如朋,不是矫柔造作,而是一而贯之,出于一种性情和赤诚。换句话说,教师要俯下身来和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从教学中双向互动,到感情上畅然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在新的教育形势面前,班主任如何摆脱“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影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应当充分考虑的问题。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不仅是人的意志、行为的动力,而且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激发和调剂功能。作为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并“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

二、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首先是尊重学生。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教师的角度看,优秀学生固然可爱,教师也容易做到对他们的尊重,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受到尊重。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当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应尽量用谈心、交换意见、正面教育、鼓励改正的方式代替批评;当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关心我”,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坚持发挥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其在有些方面能够“大有所为”,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强调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但这并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面面俱优”。相反,这“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缺乏“天赋”,而其他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

其次是理解学生。班主任应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他们交往中,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任何学生都不要求全责备。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只有理解他们,才能真正地与他们达到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再次是宽容学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学生的现实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正确面对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总用一副严肃的面孔去说教学生,而应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他们,给他们自我改正的机会。因为宽容是一种力量,它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战胜自我。即使学生表现出不当的言行,教师也应竭力淡化学生的问题,甚至通过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来减轻他们精神上的压力。

三、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发挥个体特长。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建立中,必须注意健全班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选用好班团干部,树立班团干部的竞争意识,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一个得力助手。选用好班团干部,不仅能使班主任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往往采用指定班干部的做法,结果个别班干部不仅不热心工作,而是处处表现出自私性,不仅管理不好别人,连自己也管不住,在同学中失去了威信。针对这种情况,应运用民主方式,让学生们参加竞选,然后根据竞选人演说,结合现实表现,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这样选出的班干部不仅乐意干,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号召力。当选者自我加压,大家监督,不称职者随时更换,学生中表现突出的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竞选活动,向现任班干部挑战,通过淘汰机制使班委会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同时,这样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特别是提高了语言即兴表达和工作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欲选出真正优秀的干部,必须在竞选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哪些学生具有管理、组织能力,适时地做好他们的动员工作。选用的班干部不一定是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只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长便行,以达到人尽其才之功效。这样的班委会既是班集体充满活力的领导核心,又是班主任的一个智囊团。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

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就是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围之中,班级的环境就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氛围。一种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前所述,教师与学生对个别同学“歧视”是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这类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帮助时,要师生协调,建立一种利于他们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

要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分担他们的痛苦,宽容他们的失误与过错。分享成功与快乐是容易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应重点注意分担他们的痛苦,宽容他们的失误与过错。学生因家境贫困而生活拮据,或困惑感情困扰而内心痛苦,或困一时不慎而出现失误,或者有了过错,他们的内心已经是非常不安甚至伤心。这时候,如果不注意工作方法,雪上加霜,那将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脆弱的心灵是最容易接近的,如果这时候能够真诚地安慰他们,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共同解决难题,他们的心就会与班主任紧紧地相连,教育效果就不言而喻了。让学生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而自豪,和他们共同承担痛苦,这会使学生们受到莫大的激励。

组织有益的班级活动是创造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班风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集体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情感奠定基础;才能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凝聚力;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班级与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有计划的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第五篇: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讲座

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茂名市第十九中学 彭耀梅

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课改现在已经到了深入推进阶段:一直不断坚持和完善课程标准,继续加大课堂改革,大力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中,我们的崔老师更是一直用心的热情的引领着我们去迎接这一改革的潮流,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掌握了很多新教学理念。我们是非常感激的。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就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发表一下我的见解,如有不到之处,请同行们多多指正!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要求他们:

一、会学

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学生会不会学习?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成败的试金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我们如果片面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课堂上“老师问多些,学生答多些”这样的层面,学生的学习也还是被动、消极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多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灵感和问题参与课堂教学;

2、多留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3、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威力。我们学校近年来招的生源比较少,现在初

一、初二每个班才40人,这样的小班化教学环境很容易开展小组学习,因此我校目前正在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验。通过小

组协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到《礼仪展风采》时,课前把学生分组,分别查找:握手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着装礼仪、拜访礼仪、待客礼仪、称呼礼仪、见面礼仪,后让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很好的拓展了课本知识。

二、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友好、民主、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反之,思维会受阻,学习效果差。因此,我们要学会: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下功夫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可请学生当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知识抢答比赛”、“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于这种方法相当欢迎,为了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每个人都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

2、把课堂生活化。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情况,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如讲到我们的消费者权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食品安全事件”;讲到精神文明建设时,让学生讨论“小悦悦事件”、“雷锋精神”;讲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时,让学生讨论“钓鱼岛事件”,等生活、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教”是针对学生们的“学”。我们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具体我们对自己应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会教

1、能结合教学实际,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都能很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记得yun亮老师在上《合作!竞争!》时,他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几个问题和情境,如:一个班级中的同学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班里的小刚想竞选班干部,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应该怎样去竞争?等一系列班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董岸平老师在讲“如何合作”时候,让两个学生拿毛巾蒙着脸体验当盲人,两个学生体验做瘸子,然后让学生们一起合作走到某一目标地。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值得让我们感动和学习。

2、有“师问”转变为“生问”。过去,学生怕问、不会问,学生唯师,唯书。在课堂上,设置学生提问环节。如果学生的问题难到了老师,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3、关注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改“一言堂”为“众言堂”。

我们学校落后面比较广,因此校长要求我们关注学困生,而且给了硬性指标:平时测验要及格率为80%。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困生提供更多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如我们可以让小组组员轮流发言,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评价鼓励那些不善于动手和动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你能说,说出来就是进步!”、“你还能说得更好!”、“我知道你能行!”„„。

4、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新课程标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引领学生做有道德的公民。

如在讲初二法律《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课中,我问:你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多人答的竟然是“金钱”,虽然我心里很不同意,但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通过展示一个通过充满激情的视频播放——叶挺将军《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就这样,我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心灵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一个人的尊严比生命和金钱更重要!

二、创新教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许,应该从我们老师自己开始。江湖不是有传言吗?“政治老师一回头,全班同学都梦游”,我们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利用教材,创新教学思路: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一教师在设计《学会合理消费》时,用了这样一个视频导入《等咱有钱了》:山珍太腻海味太腥专吃国家保护的,满汉全席开两桌,吃着一桌,看着一桌;劳斯来斯买两辆,开着一辆,拖着一辆;私人别墅两栋,一栋住人,一栋养猪;皮尔卡丹两套,一套窗帘,一套抹布 „„通过这样的幽默诙谐的导入设问:这样的消费合理吗?为什么?很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回归现实生活,激发思维潜能

教学要融入生活,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如在上述的《学会合理消费》设计

中,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模拟旅行,根据行程,层层设问:旅游要做什么准备?你会不会在旅游景点买特产或纪念品?参观名人故居时,大家都去买吃的、喝的,你会怎么做?你在吃饭时看大家都在用一次性的筷子,你会怎么做?然后进一步深化问题:你平时是如何使用零花钱的?通过分析、总结自己的消费的经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消费行为。

3、创造探究条件,引导学生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借鉴“知行合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如上教师在组织《学会合理消费》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回顾旅途前后过程,请你总结我们要避免那些不合理消费?树立那些正确的消费观?请制定我们的消费宝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消费宝典。最后,师生交流,制定成班级消费公约,来指导全班同学的消费行为。这样的课,也许消耗的课时多点,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教师的智慧。

最后,我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习得知识扩大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谢谢!

下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读张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理念研究论文5篇

    摘要:小学教育工作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地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跟不上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推陈出新的教育模式才能......

    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科学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的实践和思考 问题的提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讲到底,满堂灌,把“学堂”变......

    以学生为本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精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计划”教育工作计划(推荐)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基础,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德建设主题教育讨论稿 吕家岘小学 金亚丽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

    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工作总结 (500字)(小编整理)

    教育科学系“以学生为本”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六届三次教代会精神,深刻理解院党委书记孙德彪关于“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讲话精神,进......

    关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理念.

    关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理念 论文 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特征,高校班主任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 教育 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教师为......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毕业论文提纲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吴海波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