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差异性教育
浅谈新课程改革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差异性教育
胡银根
摘要:
差异性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合适自己的体育锻炼。关键词:差异性 分层教学 评价
差异性教学的意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其实差异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所以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创造性,体育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
一、差异性教学的目的 1.使所有学生得到提高
差异性教学就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合适自己的体育锻炼。避免了有些学生由于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和信心。2.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运动水平提升的喜悦,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每个学生都有了练习的目标。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大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使教师全面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水平段的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布臵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和随机应变能力。不同水平段学生的教学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挑战,增加了教师对学生教学的难度。因此,使我们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差异性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分类建组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力素质和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参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并根据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因素确定申报哪一类(分 a、b、c三类),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在每一类中适当搭配若干学习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便成为一个合作学习的群体。小组的合理划分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这样划分的好处便于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便于同组间公平竞争,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各类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在自己小组中讨论交流,较为优秀(a类)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来提高口头表达思维的灵活性;中等生(b类)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生(c类)在讨论交流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求知欲望。长期下去,各类学生都能熟练地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愉快地学习,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了的问题。2.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练习并注重层次和梯度。3.教师的教
面对差异 分类施教
孔子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人的自然素质、潜能与环境熏陶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教育方法用于不同人的身上,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中只有适合这种教育方法的那个人,在他身上所起的教育效能是最理想的。针对学生的差异,我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了分类训练,精心施教、异步达标的方法。即课堂上设计的练习题分 a、b、c三类,一是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的覆盖面多少,思维成分多少;二是体现在质的方面:如:知识的深度、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具体操作时,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同一练习题对三类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进行有层次练习,在基本题、综合题的基础上设计一定量的延伸题,a类学生全做,b类、c类学生做基本题和综合题,鼓励b类学生力争选做延伸题,做对的给予表扬、鼓励。答错者,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启发,使其弄懂。
为了让学生在适应性领域去发展其特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是独具特质的生命体,又是合乎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把 a类学生放在首要位臵。在校内利用自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室,做一些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按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等顺序写出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对写得好的同学在班里宣读,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校外联系实际,提高能力。如:学过二氧化碳灭火原理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用碱面、醋酸仿照课本中的原理自制灭火器;学过碳酸钙的性质,回家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做“鸡蛋游泳”游戏等,让学生积极参加时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从a类中选拔“壮苗”成立班级化学奥赛小组,使学生人尽其才,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确保所教班级年年有参加各类竞赛的“种子选手”亮相夺牌于高层次的赛场。由于辅导方向对头,措施得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开发,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现,特长生的培养取得可喜成果。
采取“教师集体教、分层教、个别教”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着重于②③类的学生,实施中速推进,兼顾①④类的优差两头,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例如篮球教学:我们对①类学生实施多练少讲,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4.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是差异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各水平段的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各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练习,发现新问题,及时矫正。教学过程中,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再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例如,在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时,由后进生计算:完全电解72g水可生成多少g氧气?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他们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的理解,由中等生计算:在实验室用“绿色氧化剂”双氧水(H O)的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收集0.67L氧气,问至少需要双氧水多少g?(标准状况下O 的密度为1.429g/L)这有助于巩固他们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能力。让优等生自主探究并完成计算题: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克装入大试管后,给试管加热至完全反应,待试管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固体质量减少了4.8克。试计算:(1)在标准状况下,制得多少升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29g/L)(2)残留固体物质为多少克?其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有多少克?让他们在探究中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使他们在探究中得到满足感,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参与,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的效果。都能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不断调控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最终形成最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5.个别辅导
学生练习时,要做好课堂巡回指导,及时反馈信息,在巡回指导时我们教师最常用的就是个别辅导。在学生练习时,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及解决的话会使我们的学生水平提升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教师一发现就应迅速解决,而且是面对面地进行,这样学生的运动水平才会提高,因为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建议,从而使学生能正确的练习。教学系统中的观察和思维,是教学心理结构的最基本层次,它对应的教学基本行为是探索和研究。教学过程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遵循着“观察”和“思维”两个教学心理层次。问题设臵的层次化正是在这一动机指导下提出的。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臵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时,在课前布臵开放性问题,①何谓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什么?④如何防治酸雨?让后进生做①,让中等生做②,让优等生做③、④。在“总结课”时,小组成员分别将其题目答案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收集信息,最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论,教师归纳总结。此种设计不仅使问题层层深入,便于理解,还使各层次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6.评价
合适的评价也是差异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在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后,还必须进行知识的巩固练习和运用,只有经过反复联系和应用,新旧知识才能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将零散的知识融入学生认知体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对优、中、后进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训练,所谓多层次,就是坚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设计好三份分层联系题。第一组题按该课时的最低水平层次要求来设计,一般是直接模仿例题的“基本题”。此组题要保证所有学生都会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完成理解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二组题来源于例题,但它是形式与例题不尽相同而解法大致一样的“变式题”,进行这类题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深化所学的知识,逐渐形成技能,完成理解、运用层次的学习任务,要求中、优生都练习,并鼓励后进生参与练习。第三组题是把新旧知识混合编成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使知识类化,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完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此题组要求优生练习,同时鼓励中等生也参与练习。在设计习题时,组与组间的梯度要小,台阶要密,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下都能上得去,并且要上得轻松,上得自如,做到有梯度无难度。实践证明,“分层目标评价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学法的教学策略。
三、差异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原则和方法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1)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2.动态管理
学生分层后的教学使教师的管理范围加大,一个时间段内不可能做到全员管理,所以课堂的不稳定因素也加大了。而进行假如了动态调控的管理后,学生则进行自我选择,然后自我管理或相互协作管理,使教师的管理更加合理、有序。3.学生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势必会出现好与差的区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心态一种考验,也对家长提出了要求。我们应在客观的情况下让学生或家长了解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什么是学,能得到有用的东西,并且自身不断进步就是学。4.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能简单、马虎应付一下了,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5.评价方法
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必须进行不同标准、有针对性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自己是否得到了进步。另外教师在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主观评价,使学生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便于学生对自己制定后阶段的练习计划。
四、总结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化学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差异性教学与“因材施教”、“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2)、(3)、(7)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习化学的方法。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为此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一些化学家不畏困难危险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讲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后,讲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化学,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重要。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也可以,操作步骤7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过氧化氢制氧气,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常温可行节能源,操作安全又简单:“查装定收”只4字。”
再比如: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较难理解,我将之归纳为“构成物质有三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原子是根本,3条路径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这3类,都由原子直接构。”“非金属原子先组合,构成分子种类多,多数物质分子构:双原子分子单质,非、非组成的化合物…”等等。
二、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例如,本学期我开的组内公开课《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学生动脑、动手,气氛严肃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炼铁的原理是还原时,我让学生书写出换一种还原剂氢气或炭粉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每一章都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过关复习作业,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五、不足与反思。
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三篇:化学新课程改革呼唤“网络教学”新课程
精品论文荟萃
化学新课程改革呼唤“网络教学”
佛山市南海区金沙中学化学组 巨爱侠
摘要:要使化学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本文阐述了网络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可以凸现化学课改的先进理念,实现课改目标的。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网络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它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须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便积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由于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由此带来了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等诸多便利。目前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应用网络教学不断深化和推动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成为业内人士面临的崭新的课题。网络与网络教学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的持久性与共享性,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实用工具。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直接工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区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如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分头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在此同时进行系统整合、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之间能够体现真正的合作发展。网络教学实例剖析
南海区桂城中学黄晓斌老师关于《苯 芳香烃》的化学网络教学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课前,老师先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好了九个小专题,分别是:“课程简介”、“学习目标”、“学习指导”、“网上探究”、“交流园地”、“学习资源”、“随堂检测”、“扩展学习”、“相关链接”。使九个专题逐级晋升,环环相扣,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个性出发,照顾到了各层次的学生。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浏览网站中的“课件使用”和“学习目标”,明确课件的使用和学习任务。接下来,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要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还需要探讨哪些问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并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性总结,形成不同的探讨子目标。例如,苯分子的发现,苯分子式的确定等等。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网上探究”栏目,学生根据目标,在网上收集有用的材料自己学习理解。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交流园地”栏目,老师、同学之间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既学到了正确的知识,又体验了获得知识过程的喜悦。老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做到了既能放开学习,又不迷失学习方向,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与调控作用。
下一环节,即引导学生转入“随堂检测”,学生通过做网上提供的自测题,通过人-机对话,自我评价、巩固、完善知识,消化知识。对于捷足先登者,老师指导他们进入“扩展学习”和“相关链接”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既拓展他们的视野,又进行了知识的延伸。网络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落实化学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制订 3.1促使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统治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直接传递与接受的关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伙伴、辅导员、研究者和学习者,学生有着自主学习的权利。有人这样说:“在学习网络里,每个学习者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同时是其他学习者的老师。或者说,在网络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学生和老师的区分。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多重的身份,他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求索者,又可以是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分享者”。
3.2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而网络教学就能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结构多元性、开放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学习方式也从线性转向非线性。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充足的信息,学生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设计的网页,以及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老师的个别辅导,来学习、巩固、自我评价反馈消化知识。这充分确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网络教学由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发展到网上的师生交互、学生与电脑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由于网络讨论组的实现使这一交互得以广泛的应用)三位立体的交互模式,可以实现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中的电脑平台,学生之间交流知识、互帮互学,有利于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协作学习,这克服了大班教学的种种局限。网络里,教师在BBS上和学生处在更加平等的地位,教师也可以同时与更多学生(如果教师的速度足够快,可以同时与十几个学生)讨论不同的问题,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可以让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为您服务
精品论文荟萃
参 考 文 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2)
2、钟志贤。21世纪学习理论[J]教师博览。(2000.4)
3、陈颖健、[日]日比野省
三、跨世纪的思维方式[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用心 爱心 专心号为您服务
118
第四篇:转变化学教学观念,迎接新课程改革
转变化学教学观念,迎接新课程改革 安徽省肥东一中
许克敏
231600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1、课程体系的变化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六个模块。新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容量要比以前大得多,如何处理好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价值取向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是在知识经济到来、国际经济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酝酿和展开的,它重视人的价值和发展需要,强调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明确要求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 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评价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的唯一依据,一好百好,不关注学生的情感。这种评价模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团结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积极关注课改动态,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分析,猜想、验证、归纳。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即使再精心设
计,充分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会很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内容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评价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2、在科学探究体验中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探究性问题以及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以及讨论活动,解决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程理念认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生成性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
4、关注个体差异,评价多元化和多样化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所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来的。它强调评价应该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动态过程,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它强调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育起辅助作用;它主张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尊重学生个体与个体差异,注重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过程,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许克敏.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10,(2):176-177.[2] 刘天华.关注教学动态生成,激发课堂生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5,(7):54:57.[3] 翟菊红.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1.
第五篇:说说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反思
说说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反思
长阳弓
2013.8
关键词:创新,实验.实践
摘要.新课程重视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捕捉疑问未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力求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终生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往往要求我们的老师带动学生对平常的实验具有细微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质的性质差异,或者察觉出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通过这样的洞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奥妙或者奇异,洞察能力来源于化学教师对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组合的启发,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化学信息,实践的体验.创新点: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在化学课堂的完美结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现的完美体验者,微型实验和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体现
我在上新课标的第一堂课化学课的时候对学生说 :“恭喜你们成为我们第一批使用我们 这种教材的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那我们就是实验品了,你就是实验老师了”。.我就说
“非常对:,我就是实验老师,可你们并不是实验品,新课程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我们化学需要化学实验来更直观的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彰显化学学科的魅力。”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相信我们都能顺利的接受新的命题,并保质保量完成,话虽然是这样说了,但是说时容易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有较大的变化,在课本排版方面也有很多新颖的方面。觉得新课程的编排更丰富多彩,其中特别是必修2的对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定义我觉得比以前的老教材更简洁明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了。新教材编排的时候.把元素周期表放在教材中间,我们在教课的时候更为方便新教材在排版上我认为更为华丽,对于加强化学学科的魅力更明显了。过去的课堂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是教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老师做演示实验,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旁观者。现在的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新的课程标准要的是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比如说钠与水的实验,我在教室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后,学生觉得有很多的疑问,为什么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呢?为什么会变成小球四处游动呢?那小烧杯上面冒的白气是水蒸气还是生成的气体,溶液怎么会变成红色呢?学生要求再做一遍,我就让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讲明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让他们自己动手,观察后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加以补充。再觉得还需要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提问,或者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这样,我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同学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先是学生会好奇,钠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物质呢?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呢?经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做实验,通过用镊子取,知道钠保存在煤油里,用小刀切割,了解钠质地柔软,再通过自己动手做钠和水的反应,然后会自己分析实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设疑,而后再向老师提问,解决自己的疑惑,更进一步去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关于钠的甚至是其他碱金属的性质,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来, 使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又比如说我在做完铝箔的燃烧实验后,下了课我正准备离开教室,一位同学看到我带有镁条,就说老师把镁条燃烧看看现象,我就让他自己做了一遍,他非常的兴奋,自己做了一遍,还用手把燃烧后的氧化物捻成了粉末,比较直观的了解了镁和氧化镁的性质。然后比较镁和铝箔燃烧的现象对比,知道了镁的性质比镁更活泼。从要他们学习,变成了他们主动的要学习化学。在不经意间就使他们学习到了化学知识,从单纯的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体现化学学科的魅力,让我们的自然科学大放异彩。
.新的课程改进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课本变得更让学生有很多的自主参与的时间,先不说实验方面,就是以前让我们让学生填的某些物质的递变规律,比如说卤素的熔沸点,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等都有现成的表格,这样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方便了很多,让学生参与课堂,让他们在化学课堂中感受化学的魅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口才犀利,目光明锐的新型人才。而不是唯唯诺诺,只知道执行别人命令的应声虫,这就需要我们的化学教学中循循善诱,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新课程重视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捕捉疑问未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力求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终生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往往要求我们的老师带动学生对平常的实验具有细微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质的性质差异,或者察觉出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通过这样的洞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奥妙或者奇异,洞察能力来源于化学教师对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组合的启发,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化学信息,实践的体验.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也爱给学生谈一些人生的哲理,让我的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交给他们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我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化学,以便他们了解一下学习化学的乐趣以及,化学知识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远离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和场所,比如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小孩子特别容易 被汽车尾气侵害,造成铅中毒,这样学生在身处危险环境时能用已有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脱离险境。
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高效方便地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如引流作用,过滤功能,搅拌原理,压强利用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学生体会到,化学部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常识,有助于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保护自己的健康.从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规定一课时的类容,我们要两课时才能完成,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进度造成了影响,其次就是我们一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往往学生在上了课之后,由于间隔时间较长把前面的知识忘记了,这样我们就得在其他时间再来赶进度,当然,办法永远比问题多,我就抽了些晚自习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比如说家里可以用醋和鸡蛋壳做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还可以做甜酒,了解多糖的性质,还有家里酿制葡萄酒,等等,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做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希望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知识技能,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我的学生爱上化学,使我们的化学学科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