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

时间:2019-05-13 02:3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

第一篇: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

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

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桥梁课,是正确认识口腔疾病,进而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也是正确认识口腔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进而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大量的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口腔组织微观形态的描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大体形态、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增强学习者的感官印象,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验课上观察的切片是某种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有时并不能代表此组织或器官的全貌,如一张取自多形性腺瘤局部的切片,镜下可见肿瘤有被膜,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肿瘤被膜完整;②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在观察过程中通过形态联系其功能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更有利于对口腔组织结构及疾病的本质的掌握;③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进一步验证理论课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釉柱排列方向与牙体备洞的关系。

本套数字切片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实验教程的内容,涵盖了目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所需的基本病理切片,安装浏览软件后,学生可以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模拟显微镜下观察,放大或缩小组织,并可以进行标注。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是根据实验课的具体情况安排的,本课程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应按各院校的具体教学大纲执行。

目 录

实验一 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实验二 釉质

实验三 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实验十一 牙周组织 口腔黏膜、唾液腺 龋病

牙髓病、根尖周病 牙周病 口腔黏膜病

口腔颌面部囊肿、唾液腺及颌骨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

实验一 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目的和要求] 掌握神经嵴、鳃弓、咽囊的概念及其在口腔颌面部发育中的作用及相关畸形;面部、腭、舌的发育过程及常见发育畸形的发生背景;颌骨的发育过程;成釉器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形态分化和细胞分化特征,牙板的结局;牙本质、釉质、牙髓的形成;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形成。熟悉牙发育早期原发性上皮板的形态,牙发育的同时相伴随的部分牙槽骨、颌骨的成骨特点。了解乳牙恒牙替换及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实验内容]

1-1 人胚第5周(头部冠状切片)-牙发育的早期征象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首先观察上颌、下颌、舌的大小及部位,侧腭突的发育情况,口腔与鼻腔是否相通,再观察口腔黏膜,注意上皮的形态特点。观察原发性上皮板的部位、形态、上皮的分层特点及其与其他部位口腔黏膜的关系。

高倍镜观察:原发性上皮板处上皮细胞的层次,细胞形态及排列密度,注意上皮板下方的结缔组织有何变化。

1-2 牙胚蕾状晚期、帽状早期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头部主要解剖结构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上颌、下颌、舌、鼻腔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大小、相互关系。上颌和下颌发育的情况,是否有骨的形成,下颌软骨的位置及形态;注意牙蕾的位置,重点观察蕾状期成釉器的外形,注意成釉器深面的结缔组织的变化,成釉器与牙板及口腔黏膜的关系。牙胚发育的各部分如牙板、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牙胚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颌骨、腭、舌、口腔黏膜的发育情况等。

高倍镜观察:蕾状期成釉器的细胞形态、细胞分裂情况、深面结缔组织细胞有无排列上的变化等。帽状期成釉器的外釉上皮、内釉上皮、星网状层的位置及细胞形态;牙乳头的位置及细胞构成,细胞形态特点,纤维成分的多少等;牙囊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1-3 牙胚钟状晚期(牙硬组织形成早期)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成釉器的形态,内釉上皮(或成釉细胞)的排列及形态,外釉上皮的排列(注意其中包绕的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星网状层细胞,颈环,牙乳头(注意其中的血管及纤维),牙囊。如观察的切片为乳牙胚,观察恒牙胚的位置、发育状态及其与乳牙胚的关系,牙槽骨的发育情况;如观察的切片为牙硬组织形成期,则观察釉质基质、牙本质基质、前期牙本质,注意其染色特点及从牙尖或切缘至牙颈部的厚度变化等。

高倍镜观察:构成成釉器的内釉上皮、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和中间层分布及细胞形态,如为硬组织形成期,再观察成釉细胞的形态、釉质基质的形态;牙乳头的细胞形态特点,有硬组织形成者注意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牙髓的血管及纤维;牙囊的细胞形态;牙板的形态(注意此时的牙板与帽状期相比有无形态变化,恒牙板的位置)。

1-4 乳牙萌出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乳牙牙尖突破口腔黏膜而萌出,乳牙釉质因脱钙留下空白区,乳牙根的形态,上皮根鞘的形态及位置,牙槽骨的形态,牙板断裂所形成的上皮珠,恒牙胚的位置及所处的时期。

1-5 乳恒牙替换切片

【该切片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乳牙与其后继恒牙的位置关系,注意其各自与口腔黏膜、牙槽骨的相对位置。乳牙牙根的吸收情况,恒牙牙冠及牙根的发育状态。

高倍镜观察:乳牙牙根的吸收陷窝,破骨细胞(破牙细胞),吸收区软组织有何变化。

实验二 釉质

[目的和要求] 掌握釉质的分布部位、厚度和表面形态,釉质磨片的各种断面,釉质磨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及其临床意义,釉质结构与釉质理化特性、功能的相关关系。熟悉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的成因。了解釉质的超微结构,牙磨片的制作过程。

[实验内容] 2-1 前牙纵断磨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釉质生长线,注意其形态、走行特点(在牙尖部与牙颈部不同); 后牙窝沟形态;釉质牙本质界(注意是否为直线,形态特点)、釉板形态及贯穿深度。

高倍镜观察:釉柱、釉柱横纹的形态;直釉、绞釉的分布特点;窝沟底部和近牙颈部釉柱排列方向;釉板的结构;釉梭(在牙尖部易观察)的形态。

2-2 后牙纵断磨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参见2-1 前牙纵断磨片 2-3 牙冠横断磨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的分布与形态;釉质牙本质界的形态;注意有无釉柱横断区;注意区分釉丛和釉梭。

高倍镜观察:釉柱横断时的形态特点(鱼鳞状);釉柱、釉板、釉丛、釉梭的形态。

2-4 新生儿上中切牙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未成熟釉质的分布。

高倍镜观察:釉柱的排列及釉柱的横断面形态。

实验三 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目的和要求] 掌握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的基本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联系其临床意义;牙本质的反应性变化。熟悉牙本质的超微结构。了解牙骨质、牙髓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内容] 3-1 前牙纵断磨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釉质牙本质界;牙本质小管及其走行方向;球间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牙本质死区、托姆斯颗粒层等的分布位置及形态,注意分析造成牙本质反应性改变的可能原因;部分切片可见透明层;牙骨质层板;细胞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的分布特点;釉质牙骨质界的形态并注意牙骨质与釉质的连接特点;部分磨片可观察到牙本质生长线。

高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形态及方向、牙本质小管的分支;球间牙本质、托姆斯颗粒层、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态;牙骨质层板、牙骨质陷窝及小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穿通纤维。

3-2 后牙纵断磨片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观察内容同3-1 前牙纵断磨片 3-3 牙冠横断磨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及釉质牙本质界,牙本质生长线的形态及走行特点。高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球间牙本质、牙本质小管横断时的管间牙本质和管周牙本质。

3-4 后牙纵断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3-5 牙髓HE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3-6 牙髓银染色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釉质是否存在、釉小皮的形态;牙本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小管、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前期牙本质的分布及形态;髓室、髓角、根管的形态,分析继发性牙本质和(或)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对髓腔形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的分布,牙髓的血管;牙骨质层板及细胞。

高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及其方向、牙本质小管分支;球间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前期牙本质的部位及形态、染色特点,注意其中牙本质小管的走行,前期牙本质与钙化牙本质交界的钙化前沿处是否可见钙化小球;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髓中的无细胞层和多细胞层;牙髓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髓中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牙髓银染色观察牙髓神经为黑色并且多数伴血管走行,呈束状或游离存在;牙骨质层板及细胞;穿通纤维。

实验四 牙周组织

[目的和要求] 掌握牙龈的组织学特点;牙龈和牙体附着的关系;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联系,包括主纤维束排列及走行特点;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骨新生和骨吸收的形态特点。熟悉牙龈部分纤维束的排列及走行方向;龈谷的结构特点;牙周膜中各种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了解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生物学特征的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4-1 前牙唇舌向断面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牙龈上皮的分布;龈沟底的位置;牙龈及牙周膜主纤维束的排列和分布方向,注意有无越隔纤维;固有牙槽骨中的束状骨、层板骨及哈弗系统的结构;松质骨中骨小梁的方向;通过牙槽骨进入牙周膜的血管;牙周上皮剩余。

高倍镜:牙龈表面上皮、沟内上皮、结合上皮、釉小皮、牙周上皮剩余的形态;各组牙周膜纤维;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及束状骨的形态,有无牙槽骨的新生及吸收,形态特点如何;牙周膜中其他细胞成分如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等。

4-2 磨牙近远中向断面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越隔纤维和牙周膜纤维的根间组,其他组纤维的观察要点同前牙唇舌向切片。

实验五 口腔黏膜、唾液腺

[目的和要求] 掌握口腔黏膜(包括上皮、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及唾液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被覆黏膜、咀嚼黏膜和特殊黏膜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各种腺泡和导管的结构特点;肌上皮细胞的特点。熟悉口腔黏膜的功能;唾液腺(包括大唾液腺及小唾液腺)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分布。了解口腔黏膜、唾液腺的功能。

[实验内容] 5-1 唇部组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皮肤:观察皮肤中表皮的细胞层次,真皮的乳头层和网状层,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注意表皮的厚度、色素及皮肤附属器的分布。

唇红部:上皮的分层,固有层乳头及其血管。注意唇红与皮肤及口腔黏膜的过渡,其上皮的厚度、乳头层的高度、乳头层内血管的分布、黏膜下层有无小唾液腺或皮肤附属器。

唇黏膜:上皮分层,注意有无角化、钉突的形态;黏膜下层中小唾液腺的类型。

5-2 软硬腭黏膜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软硬腭黏膜组织学上的异同点(角化层、上皮钉突、固有层及黏膜下层);

高倍镜:细胞间桥和透明角质颗粒,注意上皮层内有无非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细胞内有无黑色素颗粒 5-3 舌背黏膜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舌背黏膜上皮:注意有无角化,有无黏膜下层,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的形态特点。

轮廓乳头:该乳头的形态特点,环形沟,味蕾,味腺的开口及味腺的形态、腺泡性质及分布位置。

5-4 腮腺 【江苏省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腺小叶轮廓,腺泡和导管的分布。

高倍镜:腺泡的结构、形态特点,腺泡细胞的形态,胞浆内有无分泌颗粒,闰管、分泌管及小叶间排泄管的组织结构。

5-5 颌下腺

【江苏省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腺小叶轮廓,腺泡和导管的分布。

高倍镜:腺泡、导管的结构,注意腺泡的种类及所占的比例,混合性腺泡主要由何种腺泡细胞构成,半月板由何种腺泡细胞构成,半月板的形态特点及位置。

5-6 舌下腺

【江苏省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腺小叶轮廓,腺泡和导管的分布。

高倍镜:腺泡、导管的结构,注意腺泡的种类及所占的比例,混合性腺泡主要由何种腺泡细胞构成,半月板由何种腺泡细胞构成,半月板的形态特点及位置。

实验六 龋病

[目的和要求] 掌握磨片下早期釉质龋的病理变化,牙本质龋和牙骨质龋(磨片及切片)的病理变化;熟悉釉质龋及牙本质龋、牙骨质龋的病变进展过程,牙本质龋的分层;了解龋病的超微结构变化,牙髓对龋病的反应及转归。

[实验内容]

6-1 早期釉质龋磨片(平滑面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龋病的轮廓。

高倍镜观察:病损体部的典型变化(纹理清楚),暗层、表层及透明层的位置及形态变化。注意表层不易分辨,有的病变无透明层,有的病变分层不典型;病变中色素沉着的特点。

6-2 早期釉质龋磨片(窝沟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窝沟周围釉质的变化,注意有无典型早期釉质龋的分层变化;釉柱及釉柱横纹、生长线有无变化,有无暗层、透明层,其外形与平滑面龋有何不同;窝沟底部及深部牙本质有无变化;龋与釉板的关系。

高倍镜观察:同平滑面龋。

6-3 龋洞形成后磨片(牙本质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龋洞处牙本质的颜色改变,裂隙形成。

高倍镜观察:深部有无透明牙本质形成,髓腔有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6-4 牙本质龋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龋洞的外形,细菌侵入层的病理变化如牙本质小管扩张、串珠样结构、坏死灶的形态,裂隙的方向;牙髓有无变化,有无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其位置与龋病的关系。

高倍镜观察:扩张牙本质小管中的细菌。6-5 牙颈部龋磨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6-6 牙颈部龋切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龋洞处牙骨质有无剥脱,其周围牙骨质和深层牙本质有无结构的改变。

高倍镜观察:患牙的牙髓状况如何。

实验七 牙髓病、根尖周病

[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型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熟悉常见牙髓变性的病理变化;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发展过程。了解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内容]

7-1 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有无牙本质龋(扩张的牙本质小管,坏死灶等),龋洞是否已与牙髓相通,龋洞底部或穿髓孔附近有无修复性牙本质;牙髓中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是局部性的还是全部牙髓都有炎症细胞浸润,有无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观察:牙本质龋的部位,牙本质小管扩张、裂隙等;牙髓组织炎症的部位及性质,炎症细胞的种类及形态;邻近炎症区的成牙本质细胞有无改变;牙髓与龋洞相对应的部位有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炎症区的血管及牙髓细胞的改变;根髓有无变化。

7-2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观察内容基本同急性浆液性牙髓炎,不同的是牙髓中出现化脓灶。注意观察该部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有时因切片制作时脓液流出而形成空腔。

7-3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龋洞的大小;牙髓是否已经暴露,穿髓孔的大小;暴露牙髓与龋洞的关系。

高倍镜观察:增生牙髓中有无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的种类;有无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有无成纤维细胞增生;增生的牙髓表面有无上皮覆盖;髓室底及根髓有无病理性改变;根尖牙周组织及牙槽骨有无改变。

7-4 牙髓的空泡性变和钙化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及牙髓其他组织中有无空泡形成;冠髓及根髓中有无钙化,钙化物的形态特点如何(真性髓石或假性髓石,弥漫性钙化)。7-5 根尖脓肿和根尖肉芽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一侧为根尖脓肿,另一侧为根尖肉芽肿。牙体、牙髓组织的情况,重点观察根尖附近的脓肿和肉芽肿的形态特点。

高倍镜观察:肉芽肿中有无上皮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的种类与分布;血管扩张及增生肉芽肿周围纤维包绕情况;牙周膜与牙槽骨的病理改变。

7-6 根尖囊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牙体组织的情况;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病理改变;囊肿的位置及构成特点,有无内容物。

高倍镜观察: 囊肿壁的构成(纤维组织囊壁及上皮衬里),注意纤维性囊壁的厚度,其内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有无胆固醇结晶形成;囊肿内衬上皮的类型,有无增生,上皮钉突的形态如何,表层是否角化,有无透明小体形成,上皮的延续性如何;囊腔内容物的特点,有无细胞及细胞种类。

实验八 牙周病

[目的和要求] 掌握慢性牙周炎在活跃期和静止期的病理变化(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周组织的修复现象。熟悉边缘性牙龈炎、增生性龈炎的病理变化。了解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 实验内容 ] 8-1 边缘性牙龈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唇(颊)侧及舌侧牙龈炎症的部位及范围;龈沟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增生情况;结缔组织固有层炎症浸润情况。

高倍镜观察:沟内上皮增生程度,表面上皮是否完整,上皮钉突是否增生,是否出现网眼状增生,上皮内及网眼内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的种类;结合上皮在牙体组织上附着的位置,有无钉突增生,上皮内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固有层结缔组织的变化,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种类,浸润的深度,牙龈中的胶原纤维束有无变化;牙槽嵴顶有无变化。

8-2 慢性增生性牙龈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区分牙龈表面上皮和沟内上皮;表面上皮有无点彩,上皮有无增生;沟内上皮形态变化;固有层的病理变化。

高倍镜观察:牙龈表面上皮和沟内上皮的增生情况,上皮细胞有无核分裂,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缔组织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种类,结缔组织有无水肿,胶原纤维有无变化。

8-3 慢性牙周炎(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有无牙石及牙石所在部位、范围;牙周袋的深浅;结合上皮的改变;牙周袋周围炎症的范围;牙槽嵴的吸收情况。

高倍镜观察:牙周袋内衬上皮的破坏和增生,钉突延长相互交织成网状,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的范围及种类;结合上皮的附着部位,有无增生,是否出现钉突;上皮深部结缔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胶原纤维的变化,炎症细胞浸润范围及炎症细胞的种类、分布;牙槽骨有无吸收(有无吸收陷窝及破骨细胞)及吸收的类型;牙周膜厚度有无变化,主纤维束有无破坏。注意炎症区周围有无修复现象,牙周膜中有无变性如出血、钙化等。

实验九 口腔黏膜病(3学时)

[目的和要求] 掌握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如过度角化、棘层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上皮下疱、溃疡等;掌握常见口腔黏膜病如口腔白斑、红斑、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天疱疮、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念珠菌病、肉芽肿性唇炎的基本病理变化。熟悉其他常见口腔黏膜病如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理变化;口腔白斑,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组织学鉴别要点。了解艾滋病的口腔黏膜表现;常见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内容]

9-1 白斑,上皮单纯增生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9-2 白斑,上皮轻度异常增生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9-3 白斑,上皮中至重度异常增生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上皮表面是否平坦,有无过度角化,是过度正角化还是过度不全角化;颗粒层细胞是否明显;细胞层次有无增加;棘层是否增生;基底层是否完整;基底膜能否见到;上皮钉突是否延长;固有层有无炎症细胞浸润。

高倍镜观察:角化的性质;颗粒层细胞是否明显(透明角质颗粒的多少);棘层细胞有无细胞间桥,细胞大小是否一致;基底层细胞有无分裂相及分裂相在上皮中的位置;基底膜是否完整;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的范围和细胞种类。注意观察有无上皮异常增生及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

9-4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9-5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上皮表面有无过度角化及角化类型;颗粒层是否明显;棘层是否增殖或萎缩;上皮钉突是否延长,有无锯齿样钉突;基底层是否明显;固有层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带。高倍镜观察:基底细胞有无空泡性变,有无液化变性,基底膜是否清楚,上皮内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带中的细胞种类,近上皮处有无胶样小体,血管有无变化,固有层有无噬色素细胞,黏膜下层有无炎症细胞浸润。

9-6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上皮表面有无过度角化及角化类型,有无角质栓形成;颗粒层有无变化;上皮厚度有无改变;基底细胞有无空泡或液化变性;基底膜是否清晰;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是否波及黏膜下层。

高倍镜观察:基底细胞有无液化变性,基底膜是否清楚;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细胞种类,近基底膜处是否能见到胶样小体,是否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是否有嗜碱性变;胶原纤维及血管有哪些变化,深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特点如何,是否有灶状浸润。

9-7 寻常性天疱疮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组织中有无疱形成,疱的位置在上皮内还是上皮下,疱内有无内容物,疱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是否清楚;固有层有无变化。

高倍镜观察:观察棘层细胞之间所形成的疱或裂隙所在位置;疱底(近基底膜处)有无基底细胞附着在基底膜上;疱或裂隙与棘层细胞的关系如何,周围的棘层细胞有无松解,疱或裂隙内有无脱落的棘层细胞,其形态如何;固有层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的种类如何。

9-8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组织中有无疱形成,疱的位置在上皮内还是上皮下,疱内有无内容物,疱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是否清楚;固有层有无变化。

高倍镜观察:观察疱是否位于基底层下方,上皮是否全层剥脱;疱底有无基底细胞附着在结缔组织表面;固有层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的种类如何。

9-9 肉芽肿性唇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黏膜固有层内是否有结节性病灶,其分布如何。高倍镜观察:固有层血管周围是否有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结节样聚集,是否有多核巨细胞;固有层是否有水肿,是否可见较多肥大细胞。

9-10 复发性口腔溃疡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黏膜上皮是否完整,炎症累及深度。高倍镜观察:炎症细胞类型,内皮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情况。9-11 白色海绵状斑痣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上皮厚度是否增加,表面是否高低不平。

高倍镜观察:棘层细胞体积是否增大,层次是否增多。棘细胞是否出现空泡性变,胞核固缩或消失。

实验十 口腔颌面部囊肿、唾液腺及颌骨疾病

[目的和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一般病理学特点及分类,常见口腔颌面部囊肿如含牙囊肿、鼻腭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和黏液囊肿的病理变化;掌握慢性唾液腺炎、舍格伦综合征、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病理变化;掌握颌骨纤维结构不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变化。熟悉其他口腔颌面部囊肿的病理特点。了解颌骨巨细胞肉芽肿、巨颌症的病理变化。

[实验内容] 10-1 含牙囊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囊壁上皮衬里的上皮类型,上皮的厚度,有无钉突;结缔组织囊壁部分有无炎症细胞浸润。

高倍镜观察:囊肿内衬上皮的类型,有无角化,有无钉突,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次有多少,是否在不同部位有不同上皮类型;结缔组织囊壁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细胞的种类,近上皮处炎症明显时上皮有无变化。

10-2 表皮样囊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囊壁形态、厚度及角化物。

高倍镜观察:囊壁内是否有皮肤附属器;衬里上皮的层次和分化;炎症反应。10-3 甲状舌管囊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囊壁上皮衬里的类型,是否存在不同的上皮类型;结缔组织囊壁内是否含有甲状腺组织。

高倍镜观察:囊肿内衬上皮的类型,有无角化,有无钉突,结缔组织囊壁内甲状腺组织的形态是否正常。

10-4 鳃裂囊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囊壁上皮衬里的上皮类型,上皮的厚度,有无钉突;结缔组织囊壁部分有何变化。高倍镜观察:囊肿内衬上皮的类型,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次有多少,是否在不同部位有不同上皮类型;结缔组织囊壁有无大量淋巴细胞存在,是否形成淋巴滤泡。

10-5 黏液囊肿1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10-6 黏液囊肿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组织中有无囊腔形成,在何部位,是否内含囊液,囊壁及囊液中是否有炎症细胞,囊腔有无上皮衬里,囊肿邻近有无小唾液腺组织。

高倍镜观察:观察囊壁的组织构成,有无上皮衬里,囊壁中血管是否丰富;囊内有无囊液,其中有哪些细胞成分,注意有无泡沫细胞。

10-7 慢性唾液腺炎-颌下腺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腺小叶的轮廓是否依然可见,注意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无增生,小叶内唾液腺组织有无变化,如腺泡有无萎缩,导管及周围组织有无增生,组织中及导管内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有无淋巴滤泡形成。

高倍镜观察:腺小叶内炎症细胞的种类、浸润范围,有无淋巴滤泡形成;腺泡破坏的情况;结缔组织及导管增生情况,导管周围有无纤维围绕,导管内有无炎症细胞,有无分泌物潴留;组织中有无血管增生和扩张。

10-8 舍格伦综合征-唇腺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腺小叶的轮廓是否依然可见,小叶内正常组织是否被淋巴组织代替,程度如何;各个小叶内的病变程度是否一致,病变较轻的或病变初期、后期的小叶内腺泡及导管各有哪些变化;有无增生的上皮岛,有无纤维组织增生。

高倍镜观察:病变腺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初期病变淋巴细胞的分布特点,腺泡是否有破坏;后期腺泡破坏程度,导管有无增生,上皮岛的形成情况,构成上皮岛细胞的形态及其他形态学变化;淋巴细胞浸润的范围,有无生发中心形成。

10-9 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10-10 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是否见许多不规则骨小梁,其形态轮廓如何,厚度如何,相互是否连接,是否有层板结构;病变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之间的界限如何。

高倍镜观察:增生的纤维组织中,细胞大小是否一致,有无异型性;骨小梁与纤维组织的分布关系如何,注意骨小梁的形态,构成骨小梁的是否为成熟的骨板,骨小梁周围有无成骨细胞围绕。

10-11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表面是否完整,是否有缺损。注意黏膜下小唾液腺的腺小叶结构。周围的表面上皮是否有假上皮瘤样增生。是否有粘液池形成。

高倍镜观察:腺导管上皮是否有鳞状化生,并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是否有核分裂。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如何,是否有核异形性或间变。腺体内炎细胞浸润情况。

实验十一 口腔颌面部肿瘤

[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见牙源性肿瘤如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腺样瘤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常见唾液腺肿瘤如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口腔其他常见肿瘤如牙龈瘤的组织学特征。熟悉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实验内容]

11-1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11-2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镜下标本一般是囊肿的一部分囊壁组织。首先观察囊肿壁有上皮衬里的部分,观察上皮的厚度,上皮表面平坦还是波浪状,有无角化,上皮有无钉突;囊壁结缔组织中有无蕾状上皮团及子囊,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如果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上皮的形态与无炎症区上皮有何不同。

高倍镜观察:观察无炎症区囊壁上皮表面有无角化,角化类型,表面有无波浪状表现,有无颗粒层细胞,棘层是否明显,细胞形态有无变化,基底细胞形态、排列特点,细胞核染色特点,上皮中有无细胞分裂及分裂细胞在上皮中的位置;炎症区上皮延续性有无破坏,上皮及上皮细胞形态有无变化,炎症细胞种类;结缔组织中有无蕾状上皮团,构成蕾状上皮团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有无子囊及子囊内衬上皮的特点。

11-3 成釉细胞瘤-滤泡型 【南京市口腔医院提供】 11-4 成釉细胞瘤-丛状型 【南京市口腔医院提供】 11-5 成釉细胞瘤-棘皮瘤型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肿瘤由上皮性团块或条索构成,其间有多少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注意上皮团块或条索的周围细胞形态及排列的方式,中心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方式以及中心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如鳞状化生、颗粒细胞变、囊性变等;结缔组织中的变化如囊性变,血管扩张等。

高倍镜:肿瘤性上皮团块或条索外周细胞的形态,是否为柱状或立方状,细胞核的位置是否为远离基底膜;中心细胞的形态,有无突起,细胞间距离,排列特点,有无鳞状化生或颗粒细胞变,注意颗粒细胞的胞浆颗粒及细胞核的形态及位置;与上皮团块或条索邻近的结缔组织有无均质化,间质中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有无血管扩张,有无残留的骨小梁。

11-6 成釉细胞瘤-单囊型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重点观察与实性型成釉细胞瘤的区别;囊壁内是否有瘤细胞浸润。11-7 牙源性腺样瘤 【南京市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肿瘤由片状排列的上皮细胞构成,注意肿瘤细胞排列方式的多样性,如腺管状、花瓣状、条索状、团块状等。注意肿瘤细胞之间有无嗜伊红均质物及钙化物沉积;肿瘤间质的多少;肿瘤有无被膜,有无囊性区域。

高倍镜:肿瘤中腺管样结构的形态特点,构成腺管样结构的细胞形态,注意其细胞核的位置,腺管样结构中的腺腔是否为真正的腺腔,其内有无分泌物,有无其他组织。其他区域的肿瘤细胞形态及排列特点,注意花瓣样结构中细胞的排列及嗜伊红均质物的分布;肿瘤中的钙化物的形态及染色特点;间质的量及分布。

11-8 多形性腺瘤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注意肿瘤的多形性表现,区分上皮成分、黏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组织及各种成分的镜下特点。注意肿瘤性上皮细胞的排列方式;肿瘤有无被膜,被膜中有无肿瘤细胞生长。

高倍镜观察:肿瘤中上皮成分的形态特点,注意腺管样结构的细胞形态,内层细胞的形态与外层细胞形态的区别,导管结构以外的细胞(肌上皮细胞)形态特点(可出现胞浆透明细胞、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等)及细胞排列方式;导管细胞及肌上皮细胞有无鳞状化生;黏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组织的形态特点及二者的区别;肿瘤间质的组织类型;肿瘤被膜中有无肿瘤细胞生长。

11-9 Warthin瘤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肿瘤有无被膜;区分构成肿瘤的主要组织成分即上皮成分和淋巴样组织成分,注意上皮成分的性质,细胞排列特点;肿瘤中有无囊性区,有无囊内容物。

高倍镜观察:构成肿瘤上皮成分的形态特点、细胞层次、细胞排列,淋巴样组织的分布及形态,有无淋巴滤泡形成。

11-10 基底细胞腺瘤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肿瘤有无被膜,管腔形态特点。

高倍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注意腺管样结构及管腔内分泌物。11-11 黏液表皮样癌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肿瘤范围,有无被膜;肿瘤细胞排列方式,注意肿瘤细胞团块中有无囊腔样结构,囊腔内面有无细胞衬里,有无肿瘤细胞构成的乳头样结构突入囊腔内,细胞形态如何;其他区域的肿瘤细胞形态及排列特点,肿瘤的生长方式如何,是否侵犯正常组织,肿瘤间质的多少。

高倍镜观察:观察囊腔样结构,囊腔的大小,内衬黏液细胞的形态,胞浆是否丰富,染色是否透明,胞核的位置、形态;囊腔内壁有无乳头突入囊腔,乳头表面衬覆的肿瘤细胞的层次和形态,囊腔内有无黏液样物质及脱落的肿瘤细胞;观察囊腔外围的肿瘤细胞如表皮样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在可能的情况下分辨中间细胞。根据细胞成分及形态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

11-12 腺样囊性癌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肿瘤有无被膜,肿瘤组织的生长方式,有无浸润神经,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筛孔样,条索样,腺管样或实性),间质的多少。

高倍镜观察:筛孔样结构的细胞形态特点,筛孔内容物的结构,注意筛孔之间有无小导管样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层细胞与外层细胞形态有何不同;浸润神经的肿瘤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肿瘤中有无实性团块,团块中心有无坏死。注意肿瘤细胞有无异型性,核的大小及形态、染色特点、核分裂是否常见。

11-1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是否存在肉芽肿结构。

高倍镜观察:是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或弥漫性浸润;是否有血管增生。

11-14 纤维性龈瘤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11-15 血管性龈瘤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肿物表面上皮是否完整,有无溃疡,肿物内主要组织成分如何(纤维性,血管性),组织间有无炎症细胞浸润。

高倍镜观察:肿物组织中的肉芽组织(增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或纤维组织的形态特点,血管是否丰富,炎症细胞的种类及分布;表面上皮有无增生。根据切片确定牙龈瘤的组织类型。

11-16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上皮增生的外形,纤维血管束的表现。11-17 鳞状细胞癌-高分化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11-18 鳞状细胞癌-高至中分化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提供】

低倍镜观察:肿瘤有无被膜,与表面上皮的关系,肿瘤组织的生长方式,有无浸润等

高倍镜观察:肿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及病理性核分裂,细胞间桥及角化珠等。体会不同分化程度的组织学表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解:

1,、唇裂 :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2、口凹 :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

3、面裂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4、牙胚 :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牙胚的分化○蕾状期

○帽状期

○钟状期)

5、牙囊 :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牙乳头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6、蕾状期 :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 20 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

7、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8、游离龈 :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9、腭裂 :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

10、釉板 :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11、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

12、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 13 畸形中央尖 :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 14双生牙 :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15.融合呀:为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导致两个牙融合两牙的牙本质相连。16.结合牙:两个牙沿根面经牙骨质结合,牙本质不融合。

15、Turner 牙 :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16、氟牙症 :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17、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18、龋病 :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19、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20、获得性薄膜 :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21、过度角化 :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22、棘层松解 :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23、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疱 :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24、溃疡 :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25、丘疹 :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大小为 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

26、龈袋:又称假性牙周袋。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增大、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龈袋。27.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28.骨内袋: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29.角化不良又称错角化,为上皮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填空;1.牙周膜的功能:支持功能、感觉功能、营养功能、形成功能。

2.涎腺功能:消化功能、润滑,保护和防御功能、抗菌功能、内分泌功能。3.【平滑面龋的四层结构,从外到里】1.表层2.病损体部3.暗层4.透明层

4.慢性牙髓炎的分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5.牙菌斑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其致病性主要通过菌体内毒素、细菌酶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与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等直接破坏牙周组织;并通过细菌抗原成分活化宿主的多种防御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的免疫反应,导致牙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6.牙源性鳞状细胞瘤来源:牙板上皮剩余或serres上皮剩余。一,【 如何鉴别釉质浑浊症和氟牙症 ? 】

釉质浑浊症 氟牙症

形状; 白色 不透光的混浊斑块 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 矿化程度;釉质矿化不全 釉质表层过度矿化 对称性; 无 有 压面特征; 为局限性的圆,椭圆形斑块。不规则凹陷 二,【简述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

因为菌斑中可积聚酸,这些酸足以使釉质脱矿。菌斑中的细菌可将糖代谢转化为酸,酸是局部 PH 明显下降,当 PH 下降至临界值以下时,可造成弪磷灰石中的钙丢失,晶体溶解。当菌斑中的糖消耗 30~60min 以后,PH 上升至中性 PH 附近,过多的离子造成菌斑中矿物离子过饱和,釉质发生再矿化。因此,随着菌斑内酸性环境的反复改变,在唾液—菌斑—釉质界面上不断发生脱矿再矿化。但是,在有龋活动的口腔内起始 PH 较低,产酸后 PH 的下降会更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菌斑—釉质界面上 PH 低于临界点,菌斑中造成压面上矿物离子丢失,这种情形持续发生,使脱矿大于再矿化。最终导致彻底脱矿和釉质龋的开始。三,【 简述口腔黏膜分类及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按所在部位和功能分为三类,即咀嚼黏膜,被覆黏膜和特殊黏膜,口腔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呈指状相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而且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被覆黏膜包括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的所有黏膜,其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黏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平坦,结缔组织乳头短粗,且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特殊黏膜即舌背黏膜,与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都不同,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乳头,且黏膜上皮内有味菌。

四,【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排脓途径? 】

答:病理:早期脓液聚集在根尖周,患牙浮出感,咀嚼痛,随脓细胞增多,炎症向根尖周牙槽骨蔓延,形成局限性牙槽突骨髓炎。排脓:(1)脓液通过骨髓腔达到骨外板并穿破骨密致达骨膜下脓肿,最后穿破骨膜突破黏膜或皮肤排脓,突破口常靠近唇颊侧牙龈(2)根管粗大及根尖孔也较大的牙经龋洞排脓(3)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也可经深的牙周袋排脓。

五,【根尖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 答:早期,根尖组织在根管內病原刺激物得作用下,根尖周牙周膜出现血管扩张,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慢性炎症细胞侵润,病变范围较小,局限在根尖周牙膜。病原刺激继续存在,炎症范围逐渐扩大,根尖周组织结构破坏,伐之以炎性组织,即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散在侵润。炎性肉芽组织周围纤维细胞增生,限制炎症向周围扩散,这是机体对病原刺激的防御反应。肉芽组织中可见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呈灶性分布。

六,【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

答:病因:主要病原菌是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厌氧菌,存在于龈沟或牙周袋深部。发病时数量增多,毒性增强,发生于营养不良及口腔不洁的儿童。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炎症变化,病变表面有纤维性渗出及组织变性,坏死。结缔组织纤维性水肿,內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侵润,为密集的炎症及组织坏死区,病变表层为细菌螺旋体。七【,简述牙周袋的发展过程及进展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

答: 发展过程:(1)始发期:龈沟区的沟內上皮与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龈沟液渗出增多。(2)早期病变:结合上皮出现以下细胞为主的大量淋巴细胞侵润。结合上皮开始增生,临床表现典型龈炎表现(3)病损确定期:主要为慢性龈炎表现,上皮大量淋巴细胞侵润形成较浅牙周袋(4)j 进展期:出现牙周溢脓,牙松动等典型牙周症状。进展期病理变化:(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2)牙周袋內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3)沟內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侵润。(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顶骨吸收明显(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周袋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致牢固的附着。

八,【总结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鉴别点? 】

答:(1)白斑:大体观: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坏,边界清楚,与黏膜平起成略为高起,舌舔时有粗糙感,分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均质型表面平坦,起皱,呈细纹状或浮石状,非均质型白色病损中夹杂有结节疣状溃疡或红斑样成分。镜下观: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单纯性增生主要变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顶突可伸长课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完整,固有层,黏膜层有淋巴浆细胞侵润。(2)扁平苔藓:大体观: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似滴了一滴牛奶。皮肤病变特征为圆形或多角型扁平丘疹,中心凹陷,由鲜红色-褐色班。镜下观:白色条纹处,为上皮不全角化层,发红部位上皮表层无角化,血管扩张充血。基底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使其细胞排列混乱,界限不清。黏膜固有层有密集淋巴细胞侵润。PAS 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电镜下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肿胀,胞浆內出现空泡,半桥粒数量减少。(3)慢性红斑狼疱: 大体观:皮肤外露部位出现蝴蝶斑,口腔部位多发于唇颊黏膜,为红斑样病损特征。可有糜烂,出血或结节,陈旧性病变可有角化萎缩,病损周围呈白色放射性条纹 镜下观:上皮层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可见角质栓塞或角化层剥脱;棘层变薄,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膜不清晰;下结缔组织內有 T 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侵润,cap 扩张,管腔不变,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PAS 阳性,管周淋巴细胞侵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增厚。

九,【涎腺多形性腺瘤的 ” 多样性 ” 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其病理变化】。

答(1)继发性改变多样性(2)排列结构多样性(3)细胞形态多样性(4)组织结构多样性

肉眼观察:多呈不规则结构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白色条纹可见囊腔形成,囊腔內含透明黏膜,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多数周围有厚薄不一的完整包膜,少数观察:肿瘤细胞的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基本结构,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发生玻璃样变。十,【简述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 】

答: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呈圆形或结节状。平均直径 3cm,质地中等硬,呈侵润性生长,一般不活动,向表面突出不明显。无包膜,肿瘤突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內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导管上衬上皮细胞呈立方状,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浆少,通常透明,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较大深染。变异肌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梭形不规则形。两种细胞排列成管状,筛状和突性结构。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分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1)腺性筛状型: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PAS 染色弱阳性(2)管状型:主要特点是以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PAS 强阳性(3)充实型:细胞较少,胞浆少,嗜碱性,核分裂浆较多,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课变性坏死。肿瘤间质常有玻璃样变,易向神经、血管和骨呈侵润性和破坏性生长,术后有复发。

十一【,简述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 】 牙本质主要由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图周间隙。细胞间质包括;①管周牙本质②管间牙本质③球间牙本质④生长线⑤托姆斯颗粒层⑥前期牙本质。十二,【试述口腔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 】 口腔黏膜上皮是外胚层分化来的复层磷状上层,自基膜起,由深至浅共分四层;基层,棘层,粒层,角化层或表面层。构成上皮的细胞有四种,即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和麦克尔细胞,后三种细胞都属于非角质形成细胞。十三,【试述牙髓组织结构细胞成分和功能? 】

① 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周围,是柱状并紧接前期牙本质排列形成一层呈极性分布的终 末分化细胞,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②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主要细胞呈星形,有胞 质突起互相连接。核染色深,胞质淡染,均匀,主要功能是可增生,分化新的成纤维细胞或牙本质细胞。③组织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周围,形态不规则,有短而钝的突起,胞核小而圆,染色深,功能是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④树状突细胞位于牙髓中央区的血管周围和牙髓的外周区,如成牙本质细胞周围,有 3 个以上的胞质突起,直径可达 50mm,具有提呈抗源,免疫作用。⑤淋巴细胞,主要的免疫反应细胞。⑥其他,如血管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施方细胞等。十四,【以平滑面龋为例简述秞质龋的病理变化!】平滑面龋:常发生于牙邻接面,两牙接触点下方,早期表现为灰白色不透明区,表面无缺损,时间稍长,由于色素沉着,此白色病损区,可变为黄色或棕色,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周围釉质变为灰白色,表面粗糙,最终可形成龋洞。

早期釉质龋未脱矿的磨片,在光镜下结合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及显微放射摄影术观察,其病损区可区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在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是龋损引起的最先观察到的组织改变。这是由于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有脱矿,导致晶体间微隙增大,而且这些空隙较大,当磨片用树胶浸封时,树胶的分子足可以进入该孔隙。又因为树胶的折光指数为1.52,与釉质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1.62)相似,故在光镜下呈透明状。

(2)暗层:此层紧接在透明层的表面,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该层孔隙增加,约占釉质容积的2%~4%。这些孔隙中,有些较大,有些则较透明层中者为小。该层由于一些小的孔隙不能使分子较大的树胶进入,而为空气占据,空气的折光指数为1.0,它与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1.62)相差较大,故显混浊的不透明区。

(3)病损体部:这是病损区范围最大的一层,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靠近暗层。又因该层孔隙均较大,能为树胶分子进入,故呈现较为透明,其中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清楚,关于它的解释尚不太清楚。(4)表层:在龋损区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层,而且较之深层呈放射线阻射。而病损脱矿主要发生在表层下,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釉质表面与其深层的结构成分不同,因其矿化程度高,含氟量高,镁的含量较低,故有抗酸力强的特性。表层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来自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以及与深部病损释放出来的矿物离子在表层的重新沉着有关。

十五,【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1、用氟化物防龋,龋的始发与釉质羟基磷灰石晶体溶解破坏有关,氟离子进入磷绘制晶体与氢氧根等置换,结构更加稳定。

2、窝沟点隙容易积聚食物细菌称为龋好发部位,可以早期窝沟封闭。

3、釉柱排列方向:手术时劈裂釉质尽量与釉柱排列方向一直,制备洞型尽量不保留失去牙本质支持的悬空釉质。

4、釉质酸蚀修复牙过程中溶解的是釉柱中心,对于无釉柱釉质尤其是乳牙进行酸蚀时适当延长时间。

十六【牙本质结构异常】大部分为遗传因素,但一些影响钙化、钙代谢的环境及全身性的疾病也可导致。1.局部因素:如Turner牙、放射治疗2.全身因素:牙本质形成的缺陷症、牙本质结构不良、环境或系统性因素、其他矿物质缺乏,药物,如化疗制剂。

十七、【牙本质龋的四层及特点】1.透明层:牙本质龋最深层、最早期出现的改变,光镜下呈均质透明状,小管结构不明显。电镜下见矿物盐晶体为针形或方形,电子衍射显示其为白磷钙石或磷酸八钙,管间和管周牙本质有无机盐溶解现象。

2.脱矿层:光镜下此层呈呈现黑色,脱矿后的牙本质由于色素易于沉着而呈淡黄色。电镜下见牙本质小管形态比较完整,小管内无细菌侵入,管周和管间牙本质磷灰石数目减少,胶原纤维结构基本完好,管周可见比正常牙本质中大的晶体,表明有再矿化现象发生。3.细菌侵入层:位于脱矿层表面,光镜下可见牙本质小管扩张,排列呈串珠状,细菌侵入小管,有的小管为细菌所充满。电镜下见小管壁脱矿而软化,管间牙本质脱矿,胶原纤维变性,管周牙本质破坏,小管相互融合形成液化坏死灶,坏死灶和牙本质小管可见细菌,细菌可呈不同程度的变性,部分区域仍可见小管周围晶体发生再矿化,晶体由原来针形变为多边形片状。

4.坏死崩解层:龋损的最表层,光镜和电镜下见此层无正常牙本质结构保留,牙本质完全崩解破坏,只残留一些坏死崩解组织和细菌存在。

十七、【为什么是透明层】透明层:光镜下见此层位于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电镜下见透明层的羟磷灰石晶体在25-30nm之间(正常为35-40nm)。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出现脱矿,导致晶体间隙增大,当磨片用树胶浸封时,树胶的分子足以进入这些空隙,由于树胶折光指数与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接近,故在光镜下呈均质透明状。

十九、【简述急性牙髓炎病理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答:病理(1)牙髓血管扩张充血。(2)血管通透性增加。(3)液体渗出。(4)组织水肿。(5)纤维蛋白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6)炎症加重,成牙本质细胞变性坏死,局部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肿。(7)炎症扩散,形成多处小脓肿,牙髓坏死。临床:1.呈自发性痛、阵发性痛和放射痛2.疼痛不能定位3.冷热刺激疼痛4.夜间痛

二十、【上皮性根尖肉芽肿转变成根尖周囊肿的方式】:1.增生的上皮团中心部分由于营养障碍,液化变性,渗透压增高吸引周围组织液,进而发展成囊肿2.增生的上皮被覆脓腔,当炎症缓解后转变成囊肿:3.增生的上皮包裹的炎性肉芽组织也可以发生退变、坏死形成脓肿。二

十一、【牙髓充血】)生理性:发育期月经期妊娠期牙髓等。病理性:牙髓炎早期病变,大多由深龋引起,细菌或代谢产物经牙本质小管缓缓轻微刺激牙髓,使对应牙髓组织成充血。去除病因可恢复正常。【临床】主要表现牙本质过敏,对酸甜冷热刺激敏感,尤其是冷刺激,出现一过性疼痛,范围局限,无自发痛。【病理】肉眼见牙髓红色,镜下牙髓血管树枝状,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组织水肿。

二十二、【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的变化】。①、上皮基底细胞消失,②、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③、核浆比例增加,④、上皮钉突成滴状,⑤、上皮层次紊乱,⑥、有死分裂相增加,⑦、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⑧、细胞多形性,⑨、细胞核浓染,10、核仁增大,11、细胞黏着力下降,12、在棘细胞层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二十三、【白斑概念及病理变化】指发生在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的病。【临床】白斑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黏膜平齐或略搞起,舌头舔有粗涩感。分均质型与非均质型。非均质型较均质型恶性程度高。【病理】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或混合角化。棘层增生,钉突增长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

二十四、【红斑】(erythroplakia)指口腔黏膜上出现鲜红色,天鹅绒杨斑块在临床上及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病。【病理】上皮萎缩,大多为原位癌或已经突破基底膜的早期浸润癌,少数为上皮异常增生。表面上皮由不全角化覆盖,钉突之间上皮萎缩变薄,结缔组织血管扩张充血。

二十五、,【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临床上可分为六个亚型】:

• 盘状红斑狼疮(DLE);• 深在性红斑狼疮(LEP);•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红斑狼疮综合征(LES);•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病理】上皮表面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见角质栓塞,棘层变薄,有时见上皮钉突伸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皮下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官腔不整,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

二十六、天疱疮分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性天疱疮。【病因】自身免疫病,上皮细胞间的桥粒为抗原。【病理】棘层松解,上皮内疱形成。产生天疱疮细胞。上皮下黏膜固有层可见中等程度炎症细胞浸润,为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二十七、【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病变:上皮细胞水肿,一部分上皮糜烂、溃疡、结缔组织中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

二十八【牙源性囊肿的病理变化】:发育性***、炎症性*** 肉眼:肿物单囊或多囊,囊内含黄白发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有时较稀薄,呈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镜下: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 ①较薄,厚度一致,约5-8层,无上皮钉突;②上皮表面常呈波状或皱褶状,表层角化;③棘层较薄,常呈细胞内水肿;④基底细胞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栅栏状排列,核着色深且远离基底。

纤维囊壁:较薄,含有子囊和(或)牙源性上皮岛复发率高,大于20%,术后需长时间随访观察。

二十九【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follicular cyst)指囊壁包绕一个未萌芽的牙冠附着于牙颈部的囊肿。【临床】多发下颌第三磨牙区,多数为恒牙,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未萌出,缺失或错位x线检出。【x线】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囊腔内含未萌牙冠,少数大的有多房性改变。【大体】囊壁薄,囊腔内含牙冠,囊壁附着牙颈部,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仅由2-5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无钉突,囊壁内炎症不明显,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大量炎细胞浸润。【来源】一般发生在牙冠形成后,缩余釉上皮和牙面之间液体积聚形成囊肿。

十、【黏液囊肿】常发生于下唇黏膜。

1、外渗性黏液囊肿(mucous extravasation cyst)通常是机械性外伤致涎腺导管破裂黏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粘液池为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或局限,无衬里上皮,邻近涎腺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2、蕏留性粘液囊肿(mucous retention cyst)涎腺导管堵塞粘液蕏留导致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变。囊腔内含有浓稠粘液物质,衬衣假复层,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细胞。

十一、【成釉细胞瘤】分类:1.实型成釉细胞瘤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角化成釉细胞瘤。2.骨外或外周型成釉细胞瘤3.促结缔组织增生型细胞瘤。

十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又称Pindborg瘤。】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广,下颌是前磨牙和磨牙区多见。患者无特殊症状,仅见颌骨逐渐膨胀。X线照片表现为不规则透射区内含大小不等的阻射性团块,常与未萌牙的牙冠部相邻近。

肉眼见变区颌骨膨大,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实性。可见埋伏牙,镜下见肿瘤由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并常见清晰的细胞间桥。纤维性间质常见退变。上皮细胞排列呈片状或岛状。瘤细胞边界较清晰,胞质微嗜酸性。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清楚。有的胞核较大,有时见双核或多核。核多形性明显,但核分裂罕见,这一点可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有时瘤细胞胞质透明,呈灶性聚集。肿瘤组织内常见一种特征性圆形嗜酸性均质物质,分布于细胞之间,特殊染色(如硫代黄色T、刚果红等)证实这种物质为淀粉样物质。淀粉样物质内常发生钙化,钙化物呈同心圆沉积 三

十三、【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病理变化: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扁平上皮,常由5∼8层细胞组成,一般无上皮钉突;

②上皮表面呈波浪状或皱褶状,表层角化多呈不全角化; ③棘细胞层较薄,常呈细胞内水肿;

④基底细胞层界线清楚,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⑤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合并感染时,增厚的囊壁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可发生不规则增生,出现上皮钉突,角化消失;

⑥纤维组织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岛。三

十四、【牙瘤区别】

1、混合性牙瘤(complex odontoma)肿物内牙体组织排列混乱无典型牙结构,生长有自限性。预后好。

2、组合性牙瘤(compound odontoma)x线显示数目不一形态不一牙样物堆积在一起。镜下由许多牙样结构组成,结构不同正常牙,但是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排列正常。

第三篇:口腔组织病理学心得体会

口腔组织病理学心得体会

对于口腔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学习口腔临床课程的基础,是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课程连接的桥梁。

而最基础的课程,则更需要牢牢的掌握,这就好比是一栋大楼的地基,如果基础不够扎实,何来万丈高楼?

口腔组织病理学以形态学为基本研究方法,是对口腔领面部组织结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形态学描述,是一门具有明确实践性的学科。对于这样一门有实践性的学科,实验课当然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验课上观察组织结构,会在镜下观察磨片和切片,这就对磨片有要求了。磨片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对于本次实验制作磨片,我有很深刻的体会。开始磨的时候,方法不怎么对,磨的不平行,所以,怎么磨都是一个楔形,有部分很厚,有部分又很薄,我都不敢磨了,一磨牙片只会越来越小,不变薄。结果上实验课时,跟人一比,才知道什么叫差距。后来我又把牙片拿回来磨,这当中当然少不了耐心加细心,特别是在抛光的时候,磨一会再漂洗一次,而此时的牙片是非常薄的,这就要求动作非常的轻柔,不然很容易将其损坏。经过后来的细心磨片,牙片做的还勉强过得去。

通过上实验课,才深刻明白了实验课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观察切片,让我学到了很多,加深了对更多知识的理解,比如何为扁平苔藓,何为白斑,过度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如何鉴别等等。很多知识,书本上的文字和现实活生生的看到是两回事,在书上只是抽象的描述,没有亲眼看到,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出到底是怎么样的。就拿第一次实验课来说吧,那次课是张老师上的,老师边给我们复习书本上的知识,边问我们这个是什么结构,那个是什么结构,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课我以前没上过。太恐怖了,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搞得云里雾里的,书上的和实物是不一样的,没有实践根本不行。同时,也明白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是随时间遗忘的,如果课后不进行复习,那么实验课老师讲的什么你根本不清楚,哪里还能挺明白老师所讲的结构特点?

对于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我觉得老师各方面做的都挺好,特别是实验课的时候,哪个结构不会看,请教老师的话,老师会不厌其烦给你讲。而且特别欣赏张建老师的讲课,在课堂上,她会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上那些文字。配合图片的讲解,会使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很多,具体很多。等老师讲完课,再指着图片让同学们进行回忆,该知识点一目了然。

老师已经做的够好了,如果真的要我提出点什么的话,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老师的教学起到一定有用的反馈作用。建议如下:

一、实验课时老师抽人回答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害怕老师抽人回答问题,所以,一旦老师爱抽人回答问题的话,我们会特别集中精力听讲,不然老师抽到自己而自己要是不会的话,岂不丑大了?上课时抽人回答问题可以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实验课后,交代好下节课要看什么内容,好让同学可以在课后有个复习的方向,不然下节课听课时,又云里雾里的听不明白。

三、实验课上课之前,可以进行小考,这样可以督促同学们课后复习,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本次实验课的学习,而且,若同学们平时看书看得多的话,那考试时就不会显得那么仓促了。总之,课前进行小考的好处很多。

四、正如张建老师的授课,结合图片对知识进行讲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授课方法,希望这种授课方式可以得到推崇。当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很多人背书很困难,但是看电影的话很容易记住,所以我觉得人对图片的敏感度远远高于文字。

第四篇: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 问答(详细)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名词解释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

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面裂的形成背景: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颌裂和腭裂。颌裂的形成背景: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腭裂的形成背景: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

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案要点:(1)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可形成分叉舌(bifid tongue)或舌裂,罕见。(2)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此区的舌乳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称为正中菱形舌。以前认为是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正中菱形舌与局限性慢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3)甲状腺早期发生过程中,在甲状腺始基形成的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的下降过程中如发生停滞,则形成异位甲状腺。如在下降过程中只有部分甲状腺始基滞留,则形成异位甲状腺组织。(4)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直至甲状舌管到达甲状腺的位置时,甲状舌管仍保持与口底区上皮的联系。此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如甲状舌管未退化,其残留部分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第二章 牙的发育

一、名词解释

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3.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4.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5.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7.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8.引导管: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二、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答案要点:(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包括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及其形态特点;(3)牙体组织形成。包括冠部牙本质、釉质的形成;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发生,牙骨质的发生;(4)牙的萌出。包括萌出的组织学变化、结合上皮的形成等。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答案要点:牙胚包括成釉器、牙乳头、牙囊,其中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及其它牙周组织。

3.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答案要点:钟状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卵圆或扁平状,称为中间层。在钟状期早期,细胞核居中,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数量不多。到晚期,细胞间隙增大充满微绒毛,上述细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及糖原沉积。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

4.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答案要点:牙形态的异常常由牙胚的形态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改变所致,如临床常见的畸形中央尖、牙内陷、牙根弯曲;牙的数目异常可能主要涉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牙蕾形成的数目的异常所致。

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答案要点:釉质的基质由成釉细胞分泌,主要的有机成分未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釉基质很快矿化。小的磷灰石晶体,其直径和长度迅速增加。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短,细小如针形,而且稀少。在成熟的釉质中,晶体的体积增大,呈板条状,数量增多。釉质的矿化方式是,一方面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如此反复交替,使釉质最后达到96%的矿化程度。在釉质形成到应有的厚度,釉质进一步矿化。牙本质基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主要为胶原纤维和非胶原蛋白;牙本质的矿化由成牙本质细胞控制,其中罩牙本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泡内晶体成簇地分散在突起的周围和牙本质基质中。晶体继续长大并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而髓周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成牙本质细胞不再产生基质小泡,牙本质基质是以形成各种的晶核进行矿化。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

第三章 牙体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2.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在发育完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

3.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有报道指出埋伏牙也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

5.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6.管周牙本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7.罩牙本质: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9.(牙本质)透明层: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μm。

10.托姆斯粒层: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11.死区: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为死区。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狭窄的髓角。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

二、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形态为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走行方向反映了成釉细胞形成牙釉质时向后退缩的路线。此路线不是径直的,因此釉柱彼此横跨缠绕,其长度大于相应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在窝沟处,釉柱由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呈鱼鳞状。意义:釉质龋的发生可沿釉柱的排列分析进展,所以平滑面龋和窝沟龋的形态也不同;釉柱的走行方向还与牙体治疗的窝洞预备方法有关。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答案要点:电镜下釉柱横断面呈球拍样,有一个近乎圆形,较大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釉柱由有一定排列方向(即择优取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所组成。牙釉质中的晶体是全身各种矿化组织晶体中最大的,宽约40~90nm,厚约20~30nm,而长度较难确定。

晶体在釉柱的头部互相平行排列。它们的长轴(C轴)平行于釉柱的长轴,而从颈部向尾部移行时,晶体长轴成一角度,至尾部时与釉柱长轴呈65~70°的倾斜。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称为釉柱间隙,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即所谓的釉柱鞘。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答案要点: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此种连接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地结合。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 of Retzius),低倍镜下观察牙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答案要点: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三大类。釉原蛋白在牙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非釉原蛋白可能有较广泛的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生长形态的作用;蛋白酶类主要在成釉细胞的分泌期降解牙釉质蛋白,在牙釉质成熟期分解晶体之间的釉原蛋白等基质蛋白,有利于成釉细胞对它们的再吸收,为牙釉质晶体的进一步生长提供空间。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要点:(1)牙髓神经在根髓及冠髓的形态及分布特点;(2)神经感受器的特点如只能感受痛觉;(3)神经的其它功能如调节血流、调节成牙本质细胞对伤害的反应或成牙本质细胞的代谢的作用、引起痛觉过敏和启动创伤愈合。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答案要点:生物学特点:抗吸收、一生中不断形成。功能:牙的切缘和咬合面受到磨损时,也可通过根尖部继发性牙骨质的形成而得到一定的补偿。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病理性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均可由于继发性牙骨质的沉积而得到修复。在牙髓和根尖周病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

第四章 牙周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点彩: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点彩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但在炎症水肿时,表面点彩可消失而变为光亮。

2.主纤维:牙周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

3.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在光镜下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电镜见有基底膜将细胞与牙周膜的基质分开,相邻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含有张力微丝和大量的核糖体。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

4.束骨:由于有大量的外源性胶原纤维的埋入,所以固有牙槽骨又称为束骨。

5.(牙槽骨)穿通纤维:邻近牙周膜侧的固有牙槽骨呈板层排列,其中包埋了大量的牙周膜纤维即穿通纤维,其走行方向与骨板垂直或有一定角度,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比牙骨质中的穿通纤维粗 1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答案要点:分组及各组功能见教科书相关内容。

2.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 答案要点:(1)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齿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2)无角化、无钉突复层鳞状上皮,电镜下张力细丝、桥粒较少;(3)结合方式为结合上皮形成许多半桥粒,使细胞与牙面紧密附着;(4)随年龄增长,结合上皮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是牙周组织中结构上薄弱之处。

3.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要点:(1)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2)临床上利用上述特性可使错合畸形的牙得到矫正治疗。如加一定强度压力于牙上,一定时间之后,受压侧骨吸收,牙的位置随之移动,而受牵引侧骨质增生,来补偿牙移去后所留下的位置。

4.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答案要点:成纤维细胞:形成、更新牙周膜纤维;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成骨细胞:形成牙槽骨;破骨细胞(破牙骨质细胞):吸收牙槽骨(或牙骨质);上皮剩余:正常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刺激时增殖,可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的来源。

5.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答案要点: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称龈谷。在前磨牙区龈谷底形如楔形,在后牙区变为低平)。由于该处不易清洁,易形成茵斑和牙石。龈谷易受到炎症刺激,牙间区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第五章 口腔粘膜

1.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答案要点:(1)上皮的细胞种类:角质细胞和非角质细胞;(2)分布或排列特点:角质细胞形成上皮的结构,典型者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化层;非角质细胞有黑色素细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层,郎格汉斯细胞分布在棘细胞层和基底层,梅克尔细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层。

2.口腔粘膜的功能。答案要点:保护、感觉。

3.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案要点:(1)概念上的区别上皮肤表层称表皮、深部称真皮和皮下组织,而口腔粘膜相应地称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2)皮肤有皮肤附件,口腔粘膜有相应的小涎腺;(3)口腔粘膜上皮无皮肤表皮中的透明层。

4.试述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细胞大小的区别;(2)角化的区别;(3)桥粒的区别;(4)张力细丝和膜被颗粒的区别;(5)钉突长短的区别;(6):固有层纤维的区别;(7):有无粘膜下层的区别。

5.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结构蛋白有细胞角蛋白、桥粒蛋白等。细胞角蛋白突变可导致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发生,桥粒蛋白的改变可导致天疱疮的发生。

6.口腔粘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答案要点:叙述光镜下和电镜下的结构特点及组织成分。

第六章 涎腺

1.比较三种大涎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

答案:首先,表现在各涎腺组织所构成的细胞类型不完全相同。除新生儿腮腺中可见少量黏液细胞外,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而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舌下腺是一种黏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的混合腺。此外,在腮腺可见典型的皮脂腺结构或含脂肪之导管上皮细胞团、亦见有少数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和晶样体结构,而颌下腺和舌下腺较少。其次,表现在腮腺闰管长,有分支。而颌下腺闰管比腮腺短,分泌管则较腮腺者长分泌管多,舌下腺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部分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在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淋巴组织。

2.比较浆液细胞与黏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答案:根据光镜下浆液细胞主要含酶原颗粒,黏液细胞主要含黏原颗粒;电镜下浆液细胞主要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黏液细胞主要含高尔基复合体等亚细胞结构,说明浆液细胞主要分泌酶等蛋白质,黏液细胞主要分泌含碳水化合物的黏液等功能。

3.比较闰管细胞与纹管细胞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答案:根据光镜下细胞形态和电镜下超微结构说明闰管细胞可能分化发挥干细胞作用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或纹管细胞,纹管细胞具有转运水和电解质、参与唾液代谢并为代谢提供能量等功能。

4.涎腺上皮细胞再生的组织学表现 答案:涎腺实质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再生能力,涎腺部分切除数周后再生明显。一般情况下,再生过程中的组织按照胚胎发生模式进行,表现为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实性上皮蕾、分枝状上皮条索以及最终形成的排泄单位。再生中的涎腺组织有时呈非典型性表现,增殖的未分化实性上皮蕾类似于基底细胞腺瘤或其他未分化细胞构成的肿瘤,但是再生的组织保存有正常涎腺腺小叶的结构。导管阻塞引起的萎缩后再生由残存涎腺导管干细胞完成,所形成的结构与大鼠颌下腺正常胚胎发育期间具有高度增殖活性的终末小管、腺泡前体细胞和腺泡细胞相类似。

第七章 颞下颌关节

1.试述髁突表面区由表及里的分层及组织学特点。

答案要点:(1)纤维性关节表面带;(2)多细胞带;(3)纤维软骨带;(4)钙化软骨带

2.试述关节盘各部分的组织学特点。

答案要点:(1)前带、中带、后带、双板区;(2)各部分的纤维及血管分布特点

第八章 牙发育异常

1.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如何?

答案要点:病因:局部因素:感染、创伤、放射治疗、特发性;全身因素:⑪ 环境/系统因素, 先天性(感染,如风疹、梅毒;母亲疾病,过多氟离子等)、新生儿(新生儿溶血病,低钙血症,早产/产程延长)和出生后(严重的儿童感染,特别是病毒疹,儿童慢性病,营养缺乏,癌症化疗,过多氟离子);⑫ 基因性因素

病理表现:釉质形成不全临床表现为表面出现窝状、沟状凹陷,或整个釉质厚度降低,凹陷的分布、深度呈现出显著的随机性,磨片检查显示釉柱数量减少,方向异常,柱间质增宽,釉柱横纹和生长线明显,釉丛和釉梭数目增多,一些病变无釉柱。釉质矿化不全临床表现为白色不透光的斑,由于色素沉着而呈浅黄色、棕色等,矿化不全釉质的有机基质大部分为酸不溶解,故在脱钙标本切片中能被保存。

2.斑釉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如何?

答案要点:在牙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经摄入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矿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斑釉牙。

临床表现:病变轻者釉质上出现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或条纹,中等程度者病变区呈黄色、棕色、黑色,可伴有程度不同的釉质形成障碍,牙面上出现不规则的凹陷,重度者窝状凹陷相互融合,牙正常形态丧失。

3.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如何? 答案要点: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病理表现:罩牙本质结构正常,其余牙本质内牙本质小管数目减少,方向紊乱,形态不规则、管径变大,存在无小管的牙本质区;牙本质基质呈颗粒状,并见小球间钙化;髓腔表面见少量不典型的成牙本质细胞,可被包埋在有缺陷的牙本质中;髓室、根管部分或完全消失,牙本质中可见含血管的组织,为残留的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组织;釉牙本质界呈直线状。

第九章 龋病

1.何谓龋病的三联因素学说?

答案要点:20世纪60年代初,Keyes提出了“三联因素”学说。其主要观点为: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宿主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即龋病发生要求有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适宜底物、敏感的宿主,在三种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龋病才有可能发生。

2.请说出四种主要的龋病病因学说及其主要论点和缺陷。答案要点:化学细菌学说:龋病是由寄生于牙面的产酸细菌与口腔内的碳水化合物作用产生酸,酸作用于牙,使牙中的无机物溶解,以后蛋白水解酶溶解有机物而使牙结构崩解。

蛋白溶解学说:龋病的早期损害首先发生在牙体的有机物部位,微生物产生的蛋白溶解酶使这些部位有机物分解,从而无机晶体相互分离,造成结构崩解,形成了细菌进入的通道,继之细菌产酸,使无机盐溶解。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龋病造成的牙组织的破坏是从釉质中的有机物开始,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分解釉质中的有机成分,形成酸离子、胺、氨基酸等衍生物,这些产物具有螯合特性,可和钙离子螯合,形成可溶性的钙螯合物,造成无机成分的脱矿,龋病病损形成。

三联因素学说: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宿主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即龋病发生要求有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适宜底物、敏感的宿主,在三种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龋病才有可能发生。

3.菌斑中的主要致龋菌有哪些?牙面不同部位的主要致龋菌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目前已明确,与龋病密切相关的细菌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等,链球菌属包括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轻链球菌等,乳杆菌属包括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等,放线菌属主要为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等。

变形链球菌具有选择性地黏附于光滑面的能力,导致平滑面龋的产生;乳杆菌可能与牙本质龋的关系更密切;放线菌更多地涉及到根面龋。

4.试述龋病的分类。

答案要点:根据病变进展速度分类: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 根据龋病受侵袭部位分类: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龋 根据龋病与治疗的关系分类:原发龋、继发龋 根据龋病的病变深度分类:浅龋、中龋、深龋

根据龋病累及的组织分类: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

5.早期釉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有哪些表现,成因如何?

答案:光镜下观察釉质龋磨片,最早显示为病损区釉质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龋病继续发展,病损区呈三角形,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由里向外一般可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透明层:光镜下见此层位于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电镜下见透明层的羟磷灰石晶体在25-30nm之间(正常为35-40nm)。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出现脱矿,导致晶体间隙增大,当磨片用树胶浸封时,树胶的分子足以进入这些空隙,由于树胶折光指数与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接近,故在光镜下呈均质透明状。

暗层:光镜下见此层紧接于透明层表面,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电镜下见暗层中一些晶体的直径达45-100nm,较透明层晶体显著增宽。暗层不仅由于脱矿产生一些新的小孔,而且由于透明层中较大的空隙经再矿化而形成一些微孔,一些小的空隙不能使分子较大的树胶进入,而为空气所占据,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羟磷灰石晶体折光指数相差大,故使暗层混浊而模糊。

病损体部:光镜下见此层范围最广,靠近暗层,较为透明且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正常釉质更为清晰。电镜下见此层晶体直径可减小至10-30nm,晶体外周和核心有矿物质的进一步溶解。此层脱矿程度较为严重,空隙较大,树胶分子可以进入,故此层显得较为透明,釉质横纹和生长线较为明显的机理不明,未见肯定的再矿化证据。

表层:光镜下见位于龋损的最表面,相对完整未受影响,在深部的病损体部衬托下呈现放射线阻射像。扫描电镜下见表层中有许多小孔,釉柱头部晶体有溶解,透射电镜下见部分羟磷灰石中心溶解,晶体间隙增大,但也可见晶体直径大于正常釉质,达40-75nm,证明有再矿化的存在。病损区完整表层的出现与再矿化现象有关,再矿化的离子可来自表面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质,也可由病损体部脱矿后释放出的矿物离子在表面重新沉积。

6.试述脱矿与再矿化在釉质龋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由于釉质中有机成分只占1%,无机成分主要由羟磷灰石晶体所组成。因此釉质龋的发生本质上类似于一个酸对磷灰石腐蚀的晶体物理化学过程,即脱矿的过程。晶体溶解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再矿化现象,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当脱矿产生或外来的钙、磷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或pH上升,就趋向于晶体的结晶形成和生长,相反pH下降则可导致晶体的溶解。龋损表层和暗层中观察到的比正常晶体大的晶体,则是再矿化的重要证据。

7.牙本质与釉质龋有哪些不同?

答案要点:牙本质有机物含量多,主要为胶原,因此,其龋损过程除了无机晶体的溶解外,有机物酶解破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牙本质全层均有牙本质小管,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牙本质龋因沿牙本质小管进展,故发展较快;牙髓和牙本质为一生理性复合体,因此在牙本质龋损的同时,还伴有牙髓组织包括牙本质细胞的一系列防御反应的出现(牙髓反应和修复性牙本质)

8.窝沟龋与釉质平滑面龋的进展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平滑面龋和窝沟龋的病损均呈三角形,前者三角形的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后者三角形的底部向着釉牙本质界,窝沟龋的病损底部较宽大,病变进展在釉牙本质界所累及到的牙本质区域较平滑面龋大,很易造成大面积的牙本质病变,再加上釉质在窝沟底部较薄,窝沟龋病变很容易进展到牙本质,故与平滑面龋比较,窝沟龋进展快,程度严重。

9.试述牙本质龋、釉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各层的表现。

答案:光镜下观察釉质龋磨片,最早显示为病损区釉质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龋病继续发展,病损区呈三角形,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由里向外一般可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透明层:光镜下见此层位于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电镜下见透明层的羟磷灰石晶体在25-30nm之间(正常为35-40nm)。

暗层:光镜下见此层紧接于透明层表面,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电镜下见暗层一些晶体的直径达45-100nm,较透明层晶体显著增宽。病损体部:光镜下见此层范围最广,靠近暗层,较为透明且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正常釉质更为清晰。电镜下见此层晶体直径可减小至10-30nm,晶体外周和核心有矿物质的进一步溶解。表层:光镜下见位于龋损的最表面,相对完整未受影响,在深部的病损体部衬托下呈现放射线阻射像。扫描电镜下见表层中有许多小孔,釉柱头部晶体有溶解,透射电镜下见部分羟磷灰石中心溶解,晶体间隙增大,但也可见晶体直径大于正常釉质,达40-75nm,证明存在再矿化。

牙本质龋在病理形态上是一个累及范围较广的三角形病变,尖指向髓腔侧,底向着釉牙本质界,由病损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和坏死崩解层。

透明层:牙本质龋最深层、最早期出现的改变,光镜下呈均质透明状,小管结构不明显。电镜下见矿物盐晶体为针形或方形,电子衍射显示其为白磷钙石或磷酸八钙,管间和管周牙本质有无机盐溶解现象。

脱矿层:光镜下此层呈呈现黑色,脱矿后的牙本质由于色素易于沉着而呈淡黄色。电镜下见牙本质小管形态比较完整,小管内无细菌侵入,管周和管间牙本质磷灰石数目减少,胶原纤维结构基本完好,管周可见比正常牙本质中大的晶体,表明有再矿化现象发生。

细菌侵入层:位于脱矿层表面,光镜下可见牙本质小管扩张,排列呈串珠状,细菌侵入小管,有的小管为细菌所充满。电镜下见小管壁脱矿而软化,管间牙本质脱矿,胶原纤维变性,管周牙本质破坏,小管相互融合形成液化坏死灶,坏死灶和牙本质小管可见细菌,细菌可呈不同程度的变性,部分区域仍可见小管周围晶体发生再矿化,晶体由原来针形变为多边形片状。

坏死崩解层:龋损的最表层,光镜和电镜下见此层无正常牙本质结构保留,牙本质完全崩解破坏,只残留一些坏死崩解组织和细菌存在。

10.牙本质龋透明层的形成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由于脱矿后溶解的钙、磷离子向周围扩散,加之成牙本质细胞突起输送一定量的钙、磷离子,而在脱矿深部区域相对pH又较高,这一微环境有利于矿物盐的重新沉积,从而使小管发生矿化而闭塞,形成牙本质龋透明层,这种生理性改变从本质上是有助于暂时阻止外来刺激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使龋进展变缓。

11.在牙本质龋治疗中,脱矿层和细菌侵入层各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脱矿层因无细菌侵入而在龋治疗的窝洞预备中可以加以保留,由于细菌侵入层内已有细菌存在,在临床窝洞制备时应彻底清除该层组织,以免今后发生继发龋。临床上可用碱性品红染色来区别此层和浅表的感染组织。

12.试述牙骨质龋的进展过程。

答案要点:始于菌斑下,早期病变为表层脱矿。病变开始时,牙骨质表面菌斑下由于细菌产酸使pH降低,牙骨质发生脱矿,脱矿后释放的无机盐离子可重新沉积于牙骨质表面,唾液、菌斑中的矿物离子也可在牙骨质表面沉积,造成表层矿化相对增高。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细菌产生的酸及代谢产物沿穿通纤维向深层进展,继而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使有机基质溶解,病变沿生长线和层板状结构向牙骨质上、下扩展,牙骨质有机和无机成分进一步破坏,造成牙骨质剥脱,最终牙骨质结构崩解,龋洞形成。

第十章

牙髓病

1.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形成条件及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牙有大的牙髓孔,髓腔开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

组织学特征是: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或突出龋洞外。无上皮者表面为炎性渗出物或坏死组织覆盖。有上皮者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

第十一章 根尖周炎

1.阐述急性根尖脓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排脓途径。

答案要点:早期脓液聚集在根尖周,患牙浮出感,咀嚼痛,随脓细胞增多,炎症向根尖周牙槽骨蔓延,形成局限性牙槽突骨髓炎。脓液:(1)穿破牙槽骨骨髓腔达骨外板,形成骨膜下脓肿,此时疼痛加剧并伴有全身症状,脓液突破骨膜在粘膜或皮下形成脓肿。最终突破粘膜或皮肤,在粘膜或皮肤上留下瘘口。(2)根管粗大者脓液通过根尖孔径龋洞排出。(3)脓液经牙周袋排出。

2.简述根尖周炎的免疫病理特点。

答案要点:根管内的细菌及细菌代谢产物、局部坏死组织,均有抗原性。某些根 管治疗药物经与蛋白结合也具有抗原性。这些抗原均可引发根尖周免疫应答或变态反应。根尖周炎症组织中存在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均参与了免疫应答。此外,根尖周组织中检测到IgG、IgA、IgM、IgD、IgE等免疫球蛋白。

第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

1.牙龈炎与牙周炎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主要在于牙龈炎(慢性)一般不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结合上皮不受炎症破坏;而牙周炎的特点是沟上皮、结合上皮的炎症性破坏,导致牙周袋形成,并且有牙槽骨的吸收。

2.慢性牙周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案要点: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3.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叙述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答案要点:慢性牙周炎形成的4个期:始发期、早期病变、病损确立期、进展期及其病理变化。

4.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解释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症状。

答案要点: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炎症导致的牙周组织破坏,结合上皮与牙体剥离并且向根方增殖。牙槽骨吸收:多种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导致破骨细胞活跃,吸收牙槽骨。牙周溢脓:牙周袋的化脓性炎症。牙松动: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破坏,合并的咬合创伤等使牙周膜纤维破坏,产生牙松动。

5.概述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与全身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答案要点:牙周炎可能成为某些全省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某些全身病可加重牙周炎的发展(如骨质疏松症、艾滋病等)。

第十三章

口腔粘膜病

1.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病理表现上有何异同?

答案:(1)肉眼观察三者的异同之处;(2)组织学表现上的异同之处,包括角化特点,上皮增殖或萎缩的特点、基底细胞及基底膜的特点、固有层及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

2.口腔粘膜病与皮肤病有何关系?举例说明。答案要点:口腔粘膜和皮肤在组织发生和组织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口腔粘膜疾病同时伴有皮肤相应的病变。如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也可发生在皮肤或者二者同时存在。

3.口腔粘膜常见的疱性疾病有哪些?各有哪些病理学特点?

答案要点:疱疹性口炎、天疱疮和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病理特点:(1)疱疹性口炎:上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和网状液化,上皮内形成疱。气球状细胞的胞核内有嗜伊红性病毒小体,也叫病毒包涵体,其大小为3~8μm,多在水疱的底部,网状液化是上皮细胞内水肿,最后细胞壁破裂,形成多房性水疱,陈旧水疱中残余的细胞壁完全消失,多房水疱则变为单房性水疱。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有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刮取早期水疱的底部细胞做涂片,巴氏染色,可见毛玻璃样核、多核合胞体及核内包涵体三种变化。(2)天疱疮:主要为棘层松解、上皮内疱形成。泡多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之间形成,基底细胞附着在基底膜上形成所谓的绒毛。泡内见松解、脱落的上皮细胞,称天疱疮细胞。(3)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形成上皮下疱,基底细胞变性,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晚期黏膜固有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根据上皮剥脱后结缔组织表面无残留的基底细胞层,且上皮层内无棘层松解,可与寻常性天疱疮进行区别。

4.癌前病变的概念。口腔有哪些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1)癌前病变的概念:是较其相应的正常组织更容易发生癌的、发生形态学改变的组织;(2)白斑、红斑;(3)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上皮异常增生,包括①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②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③核浆比例增加;④上皮钉突呈滴状;⑤上皮层次紊乱;⑥有丝分裂相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⑦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⑧细胞多形性;⑨细胞核浓染;⑩核仁增大;①①细胞粘着力下降;①②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并不是以上12项均出现才诊断为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5.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案要点:固有层有弥漫性或灶性炎症细胞浸润,主要见于血管周围为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结节样聚集,有时结节内有多核巨细胞,类似结节病的组织表现,在结节中心部位无干酪样坏死。

第十四章 “颌骨疾病”参考复习题答案

1.试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伴有明显骨吸收和死骨形成的化脓性病灶。死骨主要表现为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细胞。死骨周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使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小块死骨可从瘘管排出,大块死骨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围绕。病变周围有时可见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伴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死骨摘除后,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分化出成骨细胞,并形成反应性新骨。

2.试述家族性巨颌症的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肉眼见病变组织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质软易碎。镜下见病变处骨组织被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成纤维细胞较多,有明显的核仁,纤维纤细,排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内含细小的嗜酸颗粒。血管丰富,壁薄,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呈袖口状沉积,多核巨细胞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内。有新旧出血及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巨细胞减少,同时可见新骨形成。

3.试述颌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肉眼见病变部位骨膨胀,剖面显示骨密质变薄,界限不清,骨髓腔被灰白色结缔组织代替,从质韧到砂砾样逐渐移行,可有出血或囊性变,囊内为淡黄色液体。当含有软骨时,表现为界清淡蓝色半透明物质。

镜下见疏松的细胞性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骨组织,其中见形态不一的编织状骨骨小梁,彼此缺乏连接,无层板结构,纤细呈弓形或分枝状,类似O、C、V、W等英文字母的形态。小梁的周围往往缺乏成骨细胞。骨小梁之间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或呈旋涡状,成纤维细胞大小一致,呈梭形或星形。病变富于血管,有时还可见到骨样组织、软骨岛、破骨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或黏液变等继发性改变亦可出现。

4.试述郎格罕斯细胞增生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1)分类: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2)病理变化:病变由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及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其它炎症细胞组成。朗格汉斯细胞多呈灶状、片状聚集,细胞体积较大,不具备树突状突起,胞浆丰富,弱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分叶状,具有特征性的核沟和凹陷,核仁明显。单骨性嗜酸性肉芽肿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见,多呈灶性或聚集在血管周围,也可弥漫散在。在汉-许-克病可见大量吞噬脂类的组织细胞称为泡沫细胞,多见于坏死区周围,而嗜酸粒细胞较少。偶见病变侵犯牙髓。在勒-雪病,朗格汉斯细胞大量增生,出现较多异形核及核分裂象,但无泡沫细胞。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D1a抗原、S-100蛋白和HLA-DR等。电镜下朗格汉斯细胞的胞浆内可见特征性的朗格汉斯颗粒,又称Birbeck颗粒,呈杆状,有界膜,颗粒长0.2~1μm,宽为40nm。表面有规律间隔的横纹,一端膨大呈网球拍状。病变内还可见数目不等的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第十五章

颞下颌关节病”

1.何谓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答案要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以分为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等。TMD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病因复杂。

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其中12%-59%的有自觉症状。关节区疼痛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自发痛或开口时痛,约40%的患者有咀嚼痛。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有杂音,可为弹响音、破碎音或摩擦音。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等。

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镜下的主要病理改变。答案要点:主要表现为关节盘和髁状突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镜下见关节盘病变部位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溶解断裂,嗜碱性变,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增多。髁突软骨的表面出现胶原纤维间水肿、松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纵裂和横裂,软骨可沿横裂剥脱。胶原纤维可发生变性,为弥漫的无结构的均质样物。髁突的骨密质和骨小梁中的骨细胞可发生固缩,有的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纹理明显,骨小梁出现不规则的微裂,甚至崩解。

4.何谓骨关节病?

答案要点:骨关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变性性关节炎,其骨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后,继之以邻近软骨、骨的增生、骨化。

5.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特点。

答案要点:肉眼见关节面软骨损伤,在应力作用下关节承重部位软骨剥脱,暴露的软骨下骨可发生反应性增生,骨小梁增厚和骨质象牙化。髁突前斜面可出现骨赘性唇状突。镜下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和退行性变,以及关节软骨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包括滑膜在内的增生性改变。

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类风湿性关节炎始于青壮年,女性居多,病变常双侧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以手足小关节受累最常见。患者除病变关节红、热及梭形肿大外,可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临床起病隐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累,有明显的晨僵现象,活动后关节僵硬逐渐减轻。

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

答案要点: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滑膜、关节软骨和骨、以及关节囊组织和关节周围的支持组织,其主要特点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血管炎和类风湿性小结。

8.髁突肥大增生与肿瘤的鉴别。

答案要点:髁突肥大增生在临床表现主要为髁突大小超出正常,且无明显的肿块,生长有自限性,在组织病理上仅为骨组织及纤维软骨组织增生。

第十六章

涎腺疾病

1. 舍格伦综合征和慢性涎腺炎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答案要点:舍格伦综合征为自身免疫病,其病理学变化表现为病变主要从涎腺小叶中心开始。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且形成滤泡。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上皮团片内可有嗜伊红无定形物质。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唇腺变化与大涎腺相似。

慢性涎腺炎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症细胞;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可见鳞状化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舍格伦综合征与慢性涎腺炎之间的鉴别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早期涎腺组织内浸润的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尤其CD4(辅助/诱导)阳性T淋巴细胞多;病期长的患者,B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增加,偶见B淋巴细胞恶性淋巴瘤;导管上皮细胞多有异位性MHCⅡ型(HLA-DR)抗原的表达。

2. 坏死性涎腺化生和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答案要点: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因受物理、化学或生物性损伤,使局部缺血而发生坏死性炎症,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误认为黏液表皮样癌。

坏死性涎腺化生病理学变化表现为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粘液外溢形成粘液池;腺导管上皮呈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片取代,易误认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粘液表皮样癌。但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较一致,无核异形性或间变。腺体内有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 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答案要点: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其肿瘤构成细胞均为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所形成的管状、筛状和实性结构有重叠,病理学容易误诊。但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相比,具有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低转移潜能等特征。细胞形态缺乏异形性、核分裂象和坏死;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其中条索状结构有的呈同心圆状,肿瘤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溪流”状,小导管样结构内衬单层立方细胞。

4. 肌上皮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功能特性及同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变化的关系。

答案要点:Batsakis等认为肌上皮细胞在涎腺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肌上皮细胞来源于外胚层上皮,但是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它具有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的双重特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透明肌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黏液样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等变异肌上皮细胞,同样具有双向分化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既表现为间叶性的成纤维样和黏液软骨样形态,又表现为上皮性的浆细胞样和上皮样形态,既分泌酸性粘多糖,又分泌基膜蛋白,既表达角蛋白,又表达收缩蛋白和波形蛋白等,使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多形性特点。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

1.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病理性囊腔和结缔组织囊壁构成。囊腔内含各种表现的液体、半固体物质;囊壁的囊腔面多有上皮衬里(上皮的种类多为复层鳞状上皮,也可为其它类型上皮);结缔组织囊壁多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其中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有的出现腺体组织。

2.叙述含牙囊肿的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肉眼见囊壁较薄,囊腔内有牙颈部附着于囊壁的牙冠,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仅由2~5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约40%囊肿的衬里上皮可发生黏液细胞化生,少数情况还可见皮脂腺细胞;某些病例的衬里上皮还可发生区域性角化,一般为正角化;纤维囊壁中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岛。

3.叙述腺牙源性囊肿的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衬里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为无明显特征的上皮,但在相当区域内,复层上皮的表层细胞呈嗜酸性立方或柱状,常形成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含不同数量的纤毛细胞和产黏液细胞;在衬里上皮内常可形成隐窝或囊性小腔隙,内含黏液,形成黏液池,内衬这些小腔隙的细胞为类似于表层的嗜酸性立方细胞;衬里上皮可发生局灶性增厚,形成类似于发育性根侧囊肿和成人龈囊肿中所见的上皮斑。

4.叙述根尖囊肿的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囊肿大小和囊壁厚薄不一,可附着于患牙根尖。多数情况下,送检物为散碎囊壁样组织。镜下见囊壁的囊腔面内衬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厚薄不一,上皮钉突因炎性刺激发生不规则增生、伸长,相互融合呈网状,上皮表现明显的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炎性浸润致密区常导致上皮的连续性中断。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也混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泡沫状吞噬细胞。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沉积。胆固醇晶体也可通过衬里上皮进入囊腔,涂片镜下为长方形缺一角的晶体。有时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透明小体(Rushton body),为弓形线状或环状的均质状小体,呈嗜伊红染色。

5.叙述鳃裂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

答案要点:常位于颈上部近下颌角处,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好发于20~40岁的年轻患者,肿物柔软,界限清楚,可活动,无明显症状,继发感染时可伴疼痛。少数情况下双侧颈部可同时发生囊肿。囊肿内含物为黄绿或棕色清亮液体,或含浓稠胶样、粘液样物。组织学上,90%以上的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可伴或不伴角化,部分囊肿可内衬假复层柱状上皮,纤维囊壁内含有大量淋巴样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第一鳃裂囊肿的囊肿壁内缺乏淋巴样组织,与表皮样囊肿相似。

6.粘液囊肿的分型及组织学特点。答案要点:外渗性黏液囊肿和潴留性黏液囊肿;前者的组织学变化特点是黏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内,黏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或局限,没有衬里上皮。邻近的涎腺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后者的组织学特点是囊腔内含有浓稠液物质,衬以假复层、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细胞。部分潴留性黏液囊肿衬里中可见嗜酸性上皮细胞。

舌下囊肿是特指发生于口底的黏液囊肿。组织学上,它可表现为外渗性黏液囊肿,也可表现为潴留性黏液囊肿,但大多数舌下囊肿为外渗性囊肿,因此无上皮衬里,少数潴留性囊肿可内衬立方状、柱状、假复层柱状或复层鳞状上皮。

第十八章

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什么是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组织学类型?实性/多囊型在此基础上可能有哪些变异?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治疗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1)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2)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角化型;(3)单囊型的I、II型肿瘤仅表现囊性或囊腔内生长,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故单纯刮治后一般不复第III亚型因其纤维囊壁内存在肿瘤浸润,局部侵袭性可能类似于实性型成釉细胞瘤,因此其治疗原则应与后者相同。对术后患者作长期随访。

2.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与牙齿发育的关系。

答案要点: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主要来自于牙板及成釉器上皮及其残余;牙源性间充质来源的肿瘤主要来自于牙乳头和牙囊;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混合来源;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伴有牙硬组织形成。

3.牙源性腺样瘤的组织学特点如何?

答案要点:镜下见肿瘤上皮可形成不同结构。(1)结节状实性细胞巢,可形成玫瑰花样结构;(2)腺管样结构,立方状或柱状细胞形成环状的腺管样结构,胞核远离腔面(3)梁状或筛状结构;(4)多边形、嗜酸性鳞状细胞组成的小结节。小结节内鳞状细胞核呈轻度多形性,细胞间见有细胞间桥和钙化团块以及淀粉样物质沉着。(5)肿瘤内有时还可见发育不良的牙本质或骨样牙本质。肿瘤间质成分较少。4.试述各种牙源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答案要点:按可能的发育畸形(错构瘤)、良性、良性伴局部侵袭性、恶性进行归纳。

5.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病理学特点。

答案要点:病变呈囊性,衬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核远离基底膜,其浅层由排列疏松的星形细胞构成,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相似。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影细胞灶,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邻近上皮基底层下方可见带状发育不良牙本质。有些病例中见有广泛牙齿硬组织形成,类似于组合性或混合性牙瘤。

第十九章

口腔颌面部其它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1.何谓乳头状瘤?

答案要点:乳头状瘤是一组局部上皮呈外生性和息肉样增生形成的疣状或菜花状外观的肿物,但不包括纤维上皮增生。

2.乳头状瘤与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寻常疣的关系。

答案要点:乳头状瘤是一组病变,通常为一临床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种: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寻常疣;尖锐湿疣;免疫缺陷患者的乳头瘤和乳头瘤病。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寻常疣是乳头状瘤的主要类型。

3.试比较各种血管瘤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答案要点:血管瘤是一种分化较成熟的血管构成的血管畸形或良性肿瘤,属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病变,根据其临床表现、血管口径大小及结构特点,通常有如下几种:(一)毛细血管瘤;(二)婴儿血管瘤;(三)海绵状血管瘤;

(四)分叶状毛细胞血管瘤;

(五)动静脉性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由无数密集的分化成熟的毛细血管组成,管壁菲薄,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血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血管之间有少量纤维性间质。

婴儿血管瘤是毛细血管瘤的不成熟型,增生期病变显示实性褐色小叶,界限清楚,但没有包膜。镜下表现为内皮和血管周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块,细胞含有丰富的胞浆和增大的细胞核,两种细胞共同形成具有小圆腺腔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似小叶状排列,由纤细的纤维性间隔或正常组织分隔。

海绵状血管瘤镜下由多量薄壁血管构成,血管腔大小悬殊,不规则。管腔相互吻合,腔内充满血液。管壁内衬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管壁外一般无平滑肌纤维。血管内可以见到血栓形成,并可进一步机化和(或)钙化。

分叶状毛细胞血管瘤早期病变与肉芽组织相似,许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在皮肤表面,常有糜烂并被覆结痂。间质水肿伴有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发育完全的化脓性肉芽肿呈息肉状,显示分叶状形态,由纤维性间隔分割病变。每个小叶由被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组成。晚期纤维组织不断增加,纤维性间质增宽,毛细血管小叶变小,最终发展成纤维瘤。

动静脉性血管瘤主要由厚壁血管组成,被覆单层内皮细胞。与厚壁血管混合的有薄壁扩展血管和不等量的粘液。尽管厚壁血管类似动脉,他们缺少发育良好的内弹力膜,更可能是扩展的静脉。

4.何谓龈瘤?试比较不同类型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答案要点:龈瘤是指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少见的新生儿龈瘤除外,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三型,即血管性龈瘤(肉芽肿性龈瘤和血管性牙龈瘤)、纤维性龈瘤和巨细胞龈瘤。

血管性龈瘤病损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牙龈瘤。病损表现为质软、红紫色包块,常伴有溃疡和出血,出血可以是自发性或轻伤之后。组织学上,化脓性肉芽肿和妊娠性龈瘤的特点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

纤维性龈瘤为有蒂或无蒂包块,质地坚实。颜色与附近牙龈相同。纤维性龈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组织学上,纤维性龈瘤由富于细胞的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炎性细胞多在血管周围呈灶性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巨细胞性龈瘤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较为少见,以30~40岁多见,部位以前牙区多见,女性较男性多见。包块有蒂或无蒂,呈暗红色,可发生溃疡。病变发生在牙间区者,颊和舌侧肿物与牙间狭窄带相连形成一种时漏状外观。镜下见,富于血管和细胞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巨细胞灶之间有纤维间隔。病变区与覆盖的鳞状上皮之间也有纤维组织间隔。巨细胞数量多,大小和形态不一。巨细胞周界清楚或与邻近巨细胞或与周围的单核间质细胞混合不分。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病变内偶见少许骨小梁或骨样组织。

5.口腔粘膜色素痣的临床病理表现。

答案要点:口腔粘膜色素痣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为单发,少数可累及两个以上的部位。病变大多数不超过0.5 cm,高起或不高起粘膜表面,20%表现为无色素性。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牙龈、腭,其次是颊、唇粘膜、牙槽嵴和唇红部。镜下根据痣细胞的部位可分为交界痣、粘膜内痣、复合痣。交界痣痣细胞局限于上皮结缔组织交界区。皮内痣或粘膜内痣痣细胞位于结缔组织内。复合痣痣细胞同时存在于上皮和结缔组织内。

6.口腔癌的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口腔癌的临床主要表现。

答案要点:口腔癌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酗酒,烟酒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

口腔癌早期经常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出现红色病损、红白相间的病损或者白色病损。多数患者就诊时为局部晚期症状和体征,粘膜增生、溃疡和疼痛。耳部的牵涉性疼痛,口臭、语言、张口和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和疼痛、出血、消瘦、颈部肿大是常见的口腔癌晚期的症状。

第五篇:《病理学》实习指导手册

实习一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

【基本要求】

1、熟悉大体标本及切片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2、掌握肥大、萎缩、各种变性的概念,形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熟记化生概念。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心2/心7,心脏)

病理诊断:心肌代偿性肥大(高血压心脏)

Compensatory 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观察要点: 心脏体积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左心室壁增厚,约2.4公分(正

常约1公分)

小小思考:长期高血压病人为何会导致左心室肥大?

2、(组1/组11,肾)

病理诊断:肾压迫性萎缩(肾结石所致)

Compression Atrophy of Kidney

观察要点:肾切面见肾盏内有多个褐黄色结石,肾盏明显变大,肾实质明显

变薄,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明显。肾门脂肪组织增生。

3(组13/组14,小儿肝)

病理诊断: 肝细胞水肿 Cellular Edema of Liver BR>观察要点: 肝稍肿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稍外翻,组织失去光泽

并苍白混浊,犹如经开水烫过。

4(组2/组7,肝)

病理诊断:肝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 观察要点:肝轻度肿胀,包膜紧张,边缘钝,切面见肝实质隆起,间质(血

管及结缔组织)下陷。

小小思考:1.肝脂肪变性是怎么产生的? 2.肝为何会肿胀和颜色变黄

5、(组2A/组7A,肝)

病理诊断:肝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 观察要点:为肝脂肪变性标本,部分用苏丹III染色呈桔红色(脂肪着色)。

6、(组15/组16,脾)

病理诊断:脾包膜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of Capsule of Spleen

观察要点:包膜明显增厚,灰白色半透明。

二、示教实验性肝细胞水肿 由老师具体安排

三、切片标本

1、(43号,肾)

病理诊断:肾细胞水肿 Cellular Edema of Kidney

观察要点: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境界不清,胞浆内布满伊红色微

粒,核无改变,肾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不整。

2、(3号,肝)

病理诊断: 肝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 观察要点: 肝细胞肿胀,胞浆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些细胞核

被空泡挤至一侧。部分肝窦变窄。

3、(33号,子宫颈)

病理诊断: 子宫颈粘膜柱状上皮及腺上皮鳞状化生

quamous metaplasia of cervical epithelium

观察要点: 子宫颈粘膜由柱状上皮披覆,其中可见少部分为鳞状上皮所代

替。宫颈腺体增生,大部分腺上皮为鳞状上皮所代替。

四、切片示教

1、正常肝组织(作比较用)

3、玻璃样变(肾小球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肾细动脉玻

璃样变)

五、小小习题

1、熟知萎缩、化生、肥大、增生、适应和变性的概念

2、玻璃样变性和玻璃样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3、化生组织有什么特征?

实习二 细胞、组织的损伤和修复

【基本要求】

1、掌握坏死的概念、坏死的形态特点及结局

2、熟记机化的概念

3、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组3,肺)

病理诊断:肺干酪样坏死(干酪样肺炎)

Caseous necrosis f lung(caseous pneumonia)

观察要点:表面高低不平,可见整个肺叶几乎实化,切面除肺尖有小部分肺

组织略近正常外,大部分质松脆,乳黄色,似干酪(因固定致灰

白色,呈豆腐渣样改变),部分液化排出形成一些边缘不齐的空

洞。胸膜增厚,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病灶。(结核病灶)

2、(组5,脾)

病理诊断: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

Coagulation necrosis of spleen(Anemic infarction of spleen)观察要点:脾切面有两个似楔形病灶,色灰白,质实,尖端向脾门,基底向表面,病灶周围可见出血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3、(组4,肝)

病理诊断:肝液化性坏死(阿米巴性肝脓肿)

Liquefaction necrosis of liver& bsp;(Amebic hepatic abscess)

观察要点:肝切面有两个坏死灶,其中央溶解液化(切开时液体流出而形成囊腔)。其中一个病灶已向膈面而穿破。囊腔内壁附着破棉絮状的组织。(为未彻底坏死组织)

4、(组6,右足)

病理诊断:右足拇趾干性坏疽 Dry gangrene of right hallux 观察要点:右足拇趾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足背及小趾侧也可见黑褐色坏死区。

小小思考:什么叫坏疽?坏疽可分几种?

5、(034,胆囊)

病理诊断:胆囊坏疽(坏疽性胆囊炎)Gangrene of gallbladder 观察要点:胆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并见多个灰黄色和黑色病灶,粘膜增厚变黑。

二、切片标本

1、(4号,兔肾)

病理诊断:凝固性坏死(早期)Coagulation necrosis of kidney 观察要点:肾组织内见一个楔形病灶,病灶内结构破坏,细胞核浓缩,碎裂甚至溶解消失。肾小球、肾小管轮廓尚存,病灶与正常

组织交界处可见充血出血及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区域。

2、(50号,淋巴结)

病理诊断

坏死 Caseous necrosis of lymph mode

观察要点:淋巴组织中可见多个病灶。病灶中央轮廓消失,呈一片无结构红染颗粒状物质,见核碎片。

3、(5号,子宫颈)

病理诊断:子宫颈肉芽组织 &nbs Granulation tissue of 观察要点:

① 镜下无子宫颈组织

② 观察肉芽组织中各种成分

1)新生毛细血管:大部分向表面垂直生长,内皮细胞肿胀,有的排列成实心条棠,有的形成裂隙或围成管腔。

2)纤维母细胞呈梭形,椭圆形或多形性,胞浆丰富,核椭圆或梭形,染色浅,有的可见核仁。成熟时即称为纤维细胞,此时细胞呈梭形,胞浆减少。核长梭形,染色深,不见核仁。

3)各种炎细胞:本片以中性白细胞(胞浆粉红,核分叶状)及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小,胞浆很少,核深染)较为明显。

③ 尚无疤痕组织形成

小小思考:

1、肉芽组织可进一步发展成何种组织?

2、肉芽组织有哪些重要作用?

三、切片示教 核碎裂

四、小小习题

1、坏死和自溶的区别

2、一般坏死和凋亡的区别

3、脂肪坏死常见于哪些疾病,有什么形态特征

4、萎缩和增生、增生和肥大有何区别

5、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区别

6、再生和修复的区别

实习三 局部循环障碍

【基本要求】

1、掌握充血的形态表现(尤其淤血)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血栓以观察进一步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梗死的形态特点。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循9,阑尾)

病理诊断:阑尾充血 Appendical hyperaemia

观察要点:阑尾表面小血管扩张充盈,(因福尔马林固定后血液呈黑色)与正常阑尾比较,血管明显易见。

2、(循1,肝)

病理诊断

(槟

榔肝)Congestion and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

观察要点:于肝切面上可见分布之暗红色斑点或条纹(因固定致黑色),斑纹间为黄色,呈红黄相间的网络状花纹,有如槟榔切面。

3、(循2,心脏)

病理诊断:心内膜血栓形成(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ndocardial thrombosis(sub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观察要点:主动脉瓣心室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灰褐色赘生物(血栓),质松脆。

4、(循3,脾)

病理诊断:脾贫血性梗死(凝固性坏死)

Anemic infarction of spleen(Coagulation necrosis)观察要点:脾切面上端有一楔形病灶,其周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包裹。

由表面上,病灶向内凹陷。

小小思考:梗死的形成有哪些条件?

5、(循7,小肠)

病理诊断:小肠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ion of intestine 观察要点:部分肠段色暗红(因固定致灰黑色)污秽,失去正常光泽

小小思考:肠梗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发生出血性梗死,有什么危害性?

6、(循8,肺)

病理诊断:肺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ion of lung 观察要点:肺下叶大部分呈暗红色,失去海绵状结构,与正常肺组织分界较不明显。

7、(循01,心脏)

病理诊断:心内膜血栓形成合并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心肌梗死)

Endocardial thrombosi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Subacute bacterial enddocarditi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观察要点:主动脉瓣心室面见数个大小不等灰黄色赘生物(血栓),左心室壁有一个似三角形的灰白色病灶。

二、切片标本

1、(1号,肺)

病理诊断:肺淤血 Congestion of lung

2、(2号,肝)

病理诊断:肝淤血 Congestion of liver

观察要点:中央静脉和肝窦高度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肝索离散,大部分肝细胞萎缩,甚至崩解消失。

3、(29号,静脉)

病理诊断: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观察要点:标本取自静脉腔内血栓的一部分,由深红色(堆积的红细胞)和浅红色(血小板小梁)两部分相互交错组成。血小板小梁纵横交错,粗细不等,边缘有许多白细胞,小梁间为纤维素网,其间充满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本片纤维素不易看到)。

4、(48号,中静脉)

病理诊断: 血栓机化与再通

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观察要点:血管腔被血栓堵塞,近管腔内壁的部分血栓被结缔组织代替,并形成大小不等的裂隙,有些裂隙内面被覆有内皮细胞,形成新生小血管,有些小血管腔内含有红细胞。血管的中膜与外膜无改变。

三、病例讨论

孙xx 男,24岁,工人

现病史: 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破,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但 此后左小脚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2个月前又疼痛肿胀并达到膝关节周围,经治疗有所减轻。4天前左下肢肿胀,并有发冷发烧。

体检:

除发现左下肢有浮肿外,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3月20日午后2点4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至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时50分死亡。

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明

解剖记录摘要: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疤痕,剖开左腿间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左腿静脉,大部分变粗,大部分变粗变硬,自腘窝至卵围孔一段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较紧密,并且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一处呈灰白

色(机化),镜下可见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即在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有少数几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即可见少量血小板小梁。靠血管 壁处已开始发生机化,即有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

肺: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支内为均匀血凝块样的团块所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较粗糙,较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镜下见大部血凝块是由纤维素网及红细胞构成的,仅极少处可见有血小板小梁,左肺,较小的动脉分支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镜下结构于上述相似,但靠近血管壁部分已有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向凝血块样物质内长入(开始机化)

思考题:

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

2.各级肺动脉内有血凝块样物质是什么 ?

3.左肺较小的动脉中血凝块样物已开始机化说明什么?为什么未发生相应部分的肺梗死?

4.上述病变有什么关系?

5.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

四、小小习题

1、熟知淤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的概念

2、血栓与血凝块的区别?

3、常见栓塞类型是什么?有何特点?

4、出血性梗死的条件是什么?

实习四 炎 症

【基本要求】

1、掌握炎症的变质和渗出过程在大体标本及切片标本上的体现。

2、掌握化脓性炎的病变主要特点。

3、掌握常见炎症细胞(如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炎2,阑尾)

病理诊断:化脓性阑尾炎 Suppurative appooendictis

观察要点:阑尾肿胀变粗,浆膜面及系膜可见灰黄色渗出物被覆,部分呈黑褐色。

2、(炎04,小儿心脏)

病理诊断:化脓性心包炎 Purulent pericarditis

观察要点:心包膜壁层增厚,粗糙不平,并见灰黄色渗出物被覆,脏

层明显增厚,表面被覆灰黄色渗出物(因固定,脓性渗出物凝固呈脑回状)。

3、(炎05,肾和肺)

病理诊断

脓肿 Multipic abscesses of kidney and lug

观察要点: 肾和肺的表面及肺的切面均可见多个灰黄色及黑褐色的坏死灶。

小小思考:本例肾和肺的病变如何产生?

4、(,肝)

病理诊断:肝多发性脓肿 Multipic abscesses of liver 观察要点:同学自行描述

小小思考:本例肝病变如何产生?

二、切片标本

1、(6,阑尾)

病理诊断: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观察要点:病变阑尾各层的结构尚可辨认,部分黏膜上皮及腺体坏死并明显脱落,阑尾腔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及少量纤维素渗出。阑尾各层和系膜见小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浆膜层扩张小血管内可见中性白细胞靠边现象。

2、(8,皮肤和肌肉,肺)

病理诊断:皮肤及肌肉多发性脓肿/肺脓肿

Multipic abscesses of skin and musclc

观察要点:皮肤组织和肌肉层见小血管扩张充血及多个病灶(应注意勿将皮肤附属器官误认为病灶),病灶内含大量中性白细胞,部分已坏死崩解,有些病灶内含有细菌团(蓝紫色),有些病灶外围有纤维组织包裹。

(肺脓肿请同学自行描述)

三、示教

1、嗜中性白细胞

2、嗜酸性白细胞

3、淋巴细胞

4、浆细胞

5、单核细胞

四、小小习题

1、熟知渗出、渗出液、糜烂、溃疡、瘘管、窦道的概念

2、渗出液有哪些积极和消极意义

3、脓肿的主要大体和镜下形态特点

4、肉芽肿的概念和其大体和镜下主要形态特点

5、在下面的框中画出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

实习五 炎 症

【基本要求】

掌握纤维素性炎和一般慢性炎的形态特征。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炎3,心脏)

病理诊断:纤维素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Rheumatic Pericarditis)

观察要点:心脏增大,心包膜增厚,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其脏层和壁层均有灰褐色绒毛状物被覆。

2、(炎4,喉、气管)

病理诊断:喉、气管的假膜性炎(白喉)

Pseudomembranous larynx and trachea(Diphtheria)

观察要点:在会厌、喉及气管内被覆一层不完整的灰褐色膜样物(假膜)。气管的部分假膜与组织分离。

3、(炎9,肺)

inflammation of&nbp;

病理诊断:慢性胸膜炎 Chronic Pleuritis

观察要点:胸膜明显增厚,部分有纤维素披覆,部分脏层与壁层胸膜因纤维组织增生而粘连(有些在剥离脏器时撕破)。

4、(炎11,胆囊)

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 Chronic Cholecystitis

观察要点:胆囊增大,切面可见囊壁明显增厚,呈灰白色,粘膜粗糙。

小小思考: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有何症状?

二、切片标本

1、(7号,心脏)

病理诊断: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观察要点:心外膜增厚,表层为粉红色并呈条索状,片块状或细丝状,交织成网的纤维素,伴有中性白细胞浸润,深部已经机化。(片中成堆紫蓝色颗粒状物为细菌团块)。

2、(9号,胆囊)

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观察要点:粘膜上皮轻度增生,部分为复层柱状上皮,固有膜内有一些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肌层因纤维组织增生而离散。外膜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明显增厚,并见多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三、切片示教 异物巨胞,郎罕氏巨细胞。

四、小小习题

1、一般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在病变上有哪些区别?

2、举例说明慢性炎症肉眼上的特点

3、在下面的框中画出异物巨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病理资料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原 理: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在组织制片

以对某种物质的抗体进行结合反应,然后以用适当的方法去

显示抗原抗体结合的信号以证明其存在的技术。

2、基本方法: 是将特异性抗体与切片组织发生反应,然后根据标记物的要

求以适当方法显示,如酶反应显色、荧光激发、交体金显示。

〖电子显微镜技术〗

1、电子显微镜有数种类型,如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分析电镜和超高压电镜等,一般诊断病理所常用的为透射电镜。

2、电镜最大的优点是分辨力高,其最大分辨本领可达2Å,为光学显微镜的1千倍和人眼睛50万倍,因此,能在放大物体的同时,观察到其微细结构。

3、电镜最大的缺点是因分辨力高,但观察面积较局限。无法观察组织结构等大范围细胞的排列,相互关系,最好同时配合光镜使用。

实习六 肿 瘤

【基本要求】

1、掌握肿瘤观察方法,如何确定为肿瘤,进一步辨别良性或恶性肿瘤?是原发瘤或转移瘤并确定肿瘤的诊断名称

2、熟悉肿瘤一般形态结构,生长方式及转移规律

3、掌握上皮组织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瘤19,皮肤)

病理诊断:乳头状瘤 Papilloma

观察要点:整块组织为一肿物,表面呈乳头状突起,棕褐色

2、(瘤27,皮肤)

病理诊断: 皮肤癌 Carcinoma of Skin

观察要点: 皮肤表面有一半圆形7cm3.5cm肿物,表面呈菜花状,色灰白(粉红色为红汞着色所致),部分出血坏死,切面可见灰白色瘤

组织浸润皮下脂肪层。

小小思考: 与乳头状瘤有什么不同?

3、(瘤4,阴茎)

病理诊断:阴茎癌 Carcinoma of Penis

观察要点:阴茎龟头部有一菜花状肿物,除红色为红汞着色所致外,其余 色灰白,有出血,坏死。切面见灰白色瘤组织向深部浸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小小思考:此瘤以何种方式生长,具备哪些恶性肿瘤的特点?

4(瘤17,甲状腺)

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 nbsp;Thyroid adenoma

观察要点:甲状腺切面见一龙眼大圆形肿物,有完整灰白色包膜,其周围甲状腺组织因受压而致密。

小小思考:

1、此瘤以以何种方式生长?

2、具备哪些良性肿瘤的特点?

5、(瘤7,卵巢)

病理诊断

腺瘤 Mucinous cystadenoma of the ovary

观察要点:肿物发生于卵巢(表面附有输卵管),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薄,内面光滑,囊腔内含灰白色浓稠粘液。

6、(瘤5,乳房)

病理诊断:乳腺癌 Carcinoma of breast

观察要点:在乳头下方有一个4cm6cm肿物,局部皮肤呈橘皮状外观,乳头下陷,切面肿物呈灰粉红色,可见坏死出血,癌组织向周围浸润。

小小思考:

1、此瘤以何种方式生长?

2、具备哪些良性肿瘤的特点?

7、(瘤08,乳房)

病理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

Carcinoma of breast and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axillary lymph nodes

观察要点:标本为乳房的一部分,切面见灰白色(部分因坏死呈灰黄色)肿物向周围组织浸润。其旁为取自患者腋窝的脂肪组织,其内可见肿

大的淋巴结,部分呈灰白色,质地和染色都与乳房内肿物相似。

二、切片标本

1、(44号,皮肤)

病理诊断:皮肤乳头状瘤 Papilloma of skin

观察要点:肿瘤组织由过度增生的鳞状细胞组成,呈乳头状结构,细胞的层次仍与正常表皮相似,表层角化物质增多,乳头轴心由结缔组织及血管组成。肿瘤细胞异型性不大,基底细胞排列整齐。

2、(10号,皮肤)

病理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ma of skin 观察要点:切片中间可见一段正常皮肤组织(注意认识皮肤附属器),病变部分突出皮肤,其表皮过度增生,并见增生的瘤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向深层浸润,形成多数大小不等的形状不规则的癌巢。癌巢的外层有相当于基底层的细胞,胞浆少,核呈梭型,染色较深,有的呈栅状排列,其内为相当于棘细胞层的细胞,胞浆丰富,核较大并染色较浅,有的细胞可见细胞间桥,有的癌巢中央可见伊红染层状的角化物(角化珠)。肿瘤间质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3、(13号,结肠)

病理诊断: 结肠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colon

观察要点: 切片一端尚可见正常的结肠粘膜,另一端为瘤组织已浸润肠各层。瘤组织呈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并呈多层排

列,核肥大,且大小不等,核染色深浅不一,核仁较明显。肿瘤间质为结缔组织及血管(多数扩张充血),伴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三、小小习题

1、病理中的肿瘤分化意义是什么?

2、肿瘤细胞异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肿瘤有哪几种转移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4、如何区别良性瘤和恶性瘤?

5、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有何区别?在下面框中画出核分裂或病理性核分裂的主要形态表现。

【病理资料】

肿瘤的概念

人类发现肿瘤已有3000年以上历史。不仅人类患肿瘤,动物和植物也有肿瘤。直到19世纪应用显微镜后,才建立了目前肿瘤学的框架。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肿瘤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肿瘤是一种细胞的异常增生。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一致。上皮性恶性肿瘤称为癌,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90%以上。癌变是一个复杂、多阶段过程。多数癌肿可能从单个细胞演变而来。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癌症是一组疾,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它处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实习七 肿 瘤

【基本要求】

1、掌握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形态上鉴别。

2、掌握癌与肉瘤的鉴别。

3、认识转移瘤的特点。

【实习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瘤3,皮下)

病理诊断:皮下纤维瘤 Hypodermic fibroma

观察要点:标本为皮下肿物的一部分,其大小约5cmx6cm,色灰白,呈多结节状,有明显包膜,切面见编织状条纹。

2、(瘤23,子宫)

病理诊断:子宫平滑肌瘤 Uterine leiomyoma

观察要点:于子宫底部肌层内有一个4.5cmx4cm肿物,表面光滑,切面见编织状纹理,呈灰红色。

小小思考:此病属良性还是恶性?

3、(瘤2,皮下)

病理诊断:皮下脂肪瘤 Hypodermic lipoma

观察要点:皮下有一大小约8cmx9cm的肿物,表面呈分叶状,色黄,有明显包膜。

小小思考:脂肪瘤与脂肪组织如何区别?

4、(瘤29,肠系膜)

病理诊断: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 &nbs Mesenteric cavernous hemangioma

观察要点:标本上方见切面为1.2cmx1.5cm肿物,并有不完全包膜及大小不等的血腔,其间有薄的间隔,类似海绵。

5、(瘤25,皮下)

病理诊断:皮下纤维肉瘤 Hypodermic fibrosarcoma

观察要点:皮下有一个约5cmx4cm肿物,色粉红,均质如鱼肉状,末见编织状条纹。

小小思考:与纤维瘤如何区别?

6、(瘤9,卵巢)

病理诊断:卵巢良性畸胎瘤 Benign teratoma ovary

观察要点:肿物发生于卵巢,鹅蛋大,圆形囊状,单房性,内壁呈颗粒或结节状,粗糙不平,内有毛发,皮脂,牙齿。

7、(瘤6,肺)

病理诊断: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lung

观察要点: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球状病灶,有的从表面可以观察到,色

灰白。

小小思考:肺转移瘤是通过什么途径转移?

8、(瘤,睾丸)

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 Seminoma of the testis

观察要点:睾丸肿大,切面见睾丸已全部为灰红色肿物浸润,其中可见坏死

&n sp;灶

9、(瘤,肠系膜)

病理诊断:肠系膜淋巴管瘤 Lymphangioma

观察要点:肠系膜增厚,表面结节状,切面见海面状大小不等腔隙(腔

内液

体在切开时已流出)

10、(瘤,肾上腺)

病理诊断

胞瘤 Neuroblastoma of the adrenal gland

观察要点:切面上可见肾脏与主动脉间有一灰红色肿物肿瘤组织已浸润肾

门和主动脉。

11、(瘤,骨)

病理诊断:骨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bone 观察要点:(自行描述)

二、切片标本

1、(11号,肿瘤)

病理诊断:纤维瘤 Fibroma

观察要点:肿瘤由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组成,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互相编,纤维细胞细长,核呈梭形,色深染。肿瘤间质为小血管。

2、(12号,肿瘤)

病理诊断:纤维肉瘤 Fibrosarcoma

观察要点:肿瘤组织呈编织状,排列不规则,细胞成分多,胶原纤维

少,瘤细胞弥漫分布,核肥大且大小不等,多为圆形或梭形核染色深浅不一,可见较多核分裂现象。肿瘤间质为小血管。

小小思考:与纤维瘤(11号片)比较有何不同?

3、(45号,乳腺)

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Fibroadenoma of breast

观察要点:肿瘤由增生结缔组织和腺管构成,由于致密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

压迫腺管,致腺管变形,变为弯曲而狭窄的分支状裂隙。

三、示教切片

(1)脱落细胞涂片

(2)病理性核分裂或核分裂

四、小小习题

1、癌和肉瘤在镜下和肉眼有何区别?

2、肿瘤有哪些转移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3、精原细胞瘤是什么性质的肿瘤?

4、何为原位癌、癌前病变及癌前疾病?

5、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有何关联?

6、如何区分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

下载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