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时间:2019-05-13 20: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第一篇: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上海、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比较与借鉴

一、上海、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一)上海

1、基本情况

 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达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GDP约达1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力争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 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十大领域。

2、亮点

 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上海注重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应用的融合,涵盖数十种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新媒体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上海在全国网络视听服务市场的份额达到70%左右,网络游戏服务市场份额近50%,动漫产业产值达5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其他在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等领域都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

 金融创新形成新的文化金融服务产业 第一,创新银行信贷投向引导机制,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从事中小文化企业担保服务的专业机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第二,创新文化产业项目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融资机制,创设了全国第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第三,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全国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产业创设了投融资新渠道和产业资本退出通道。第四,创新文化金融消费服务方式,东方文化卡作为全国第一张“一卡通”式文化金融消费卡,引导和创造了市民消费需求。

平台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

建立和运行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促进委员会及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支撑文化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按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口径,2010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势上升,进出口总额达到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进口52.9亿美元,增长21.3%;出口97亿美元,增长8.8%),实现贸易顺差44.1亿美元。

 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2011年市级授牌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89个,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已达52个,其中2011年89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约为780亿元,同比增加20%.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张江文化产业园累计引进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文化类企业380家。就产值而言,张江拥有全 国网络游戏产业20%的份额,动漫产业占上海的70%,数字内容产业占全国的10%。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在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杭州

1、基本情况

 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3%,占全市GDP比重12.03%。

到2015年,文创产业力争实现增加值1400亿元,在GDP中的比重力争达14%左右。

 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

2、亮点

 着力打造动漫产业

以打造“中国动漫之都”为目标,成立了动漫游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和市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国家广电总局命名杭州滨江(高新)区和中国美院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教学研发基地并成功申办了中国首届国际动漫节。自2008年起,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总额为1.52亿元,其中安排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到2010年,动漫产业原创作品年生产能力 超过25万分钟,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大幅提升,成为全国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 创意人才培养和聚集

以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制定实施杰出人才培育计划、全球引才“521”计划等多个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培养、大力引进、营造氛围和完善机制等措施汇聚一大批创新与创意人才,吸引一批业内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其中,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

 推进品牌建设

依托企业、院校和社会团体,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营造创新创意宽松环境,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以阿里巴巴集团、华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等企业为引领,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大力培育中国国际动漫节、创博会、西湖创意市集等会展和活动品牌;加快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中国 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打响一批行业品牌。依托众多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会展品牌与行业品牌,打响“杭州创意”整体品牌。

 促进资本与文化无缝对接

设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的风险资本投向初创型文化创意企业。2007年以来,政府共对全市1360个文创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带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目前,广厦集团、中南集团、太子 龙集团等一批本土知名民营企业已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一批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来杭投资。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置力的共同作用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

(三)南京

1、基本情况

 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65亿元,增幅达39.5%,占GDP比重达到4.3%。

力争到2015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全市GDP的5%以上,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方阵。

 发展重点

未来5年将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培训等,拓展壮大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

2、亮点

 30多项政策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南京先后发布施行的文化产业类政策规划就超过33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南京市还组织编制了《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了“5+1”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颁布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修订)》等6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平台搭建

2009年8月,南京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正式成立,全年免费为南京文化产业园区提供招商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创意产品和重点文化项目提供宣传展示、协调运作、招商推介、成果转化等各项服务。

“文交会”为南京市文化企业搭建了展示和融资平台,第五届文交会现场交易金额突破5000万元,订单交易额达6亿元。

 民营资本活跃

2009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130会员单位中有105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81%;南京动漫行业协会86会员单位中,有68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79%。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中,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占一半以上。

(二)上海、杭州、南京三地的借鉴意义

1、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

着力推进文化兴旅,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深度和空间布局上的互动发展,将沉积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科技文化示范园区和科技文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撬动多元化投资主体 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建立成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产业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适合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文化企业和项 目信贷融资评估机制。

3、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培育和奖励制度 整合全市各项人才引进政策资源,下大力气引进掌握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的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

4、塑造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以产品、企业、园区、名人为支撑,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扩大资本聚集、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和利润增长等多重文化产业品牌效应。

第二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其次是就业人数不平衡。77个集聚区的总就业人数为15.53万人,其中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30000人)、泰晤士小镇(15216人)、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10000人)、天地软件园(9000人)、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7000人)、SVA越界创意产业园(5000人)等6个园区占了总就业人数的49%。

三是经济效益高度集中在少数园区。77个园区总收入672.8亿,其中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140亿)、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120亿)、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35.7亿)等3个园区就占到园区总营业收入的43%。

四是区域分布不平衡。95%的市级创意产业园区集中在中心城区,城、郊园区在租金上差异显著,最高租金(12.15元/平方米/天)与最低租金(0.45元/平方米/天)相差27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心城区利用老厂房改造不同,郊区的创意产业园区多为新建。转型需要迫使企业家自发探索新模式,园区建设更遵循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市政协认为,对那些需要大空间,对成本敏感的产业,或者需要与长三角市场对接的产业,郊区可以提供更多选择。

建议

产业政策要体现“设计之都”理念

论及产业园区发展,市政协的报告首先明确了三个观念:一,园区是企业的园区,而非政府的园区;二,园区的意义在于营造产业共生环境,而非单纯让企业扎堆;三,园区发展要整合社会资源,不能单纯依赖政策布局。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更细致的操作建议。

加强准入和评估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有相对严格的准入机制,项目立项前,需由专家把关评审,确认符合条件后再挂牌。市政协建议,今后将园区运营管理者的职业认证纳入到立项前评审。因为园区运营者是战略管理人才,充当着“舵手”角色,他们的个人经历、职业背景和决策思路对于园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上海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信息、统计、年审网上报送系统,有些区县还创建了集聚区发展评估体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区的经营情况。但这些年审或评估架构,有的是企业自行上报,有的是政府执行操作,尚缺少第三方客观、公正的评价。市政协认为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

纳入城市发展主体框架创意产业在上海始终处于“任何部门都能管,任何部门都管不好”的状态。市政协建议将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纳入城市发展主体框架进行设计,从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方位来构建创意产业的政策体系。

作为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所授予的“设计之都”,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应体现“设计之都”理念,在战略层面明确产业导向,引导政府资本、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投资方向、投资趋势和投资重点,向有利于以“设计”为理念的重

第三篇: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上海创意产业考察报告

创新思维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培训班第三学习小组

6月28日至7月8日,新津县“创新思维和国际化水平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上海黄浦区委党校举行,在为期十天的学习期间,上海市委党校的教授给我们讲授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涉外礼仪、国际化都市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等知识。此外我们还考察了浙江奉化滕头村新农村建设,上海田子坊文化产业创意园、8号桥、外滩、宝钢等在城市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中富有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每到一处,大家在认真聆听介绍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就自己的工作与先进地区进行比对,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想法进一步深入了解的相关情况,与授课指导专家进行探讨交流,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真正达到了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特别深的感受是上海作为全国创意产业发展最早的城市,在创意产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市场运作等方面有许多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的首发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自发地形成了四行仓库、田子坊等一批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到90年代后期八号桥、张江高科技园等一批新型都市产业园兴起,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04年11月,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成立,在市委宣传部和市经委的具体指导下,专门从事全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推

动工作。同年12月,首届创意产业论坛举行,标志着上海开始着力发展创意产业。

2005年,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之后,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启动,《上海市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正式出台,提出打造“创意上海”,建设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中心的目标。随后发布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中,将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明确定为五大类,即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创意,既体现了扬长避短的原则,又注重了与上海城市转型的需求及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相适应。

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增加值114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7.7%,从业人员95万人。目前,上海已建成并挂牌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6000家,吸引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从业人员12万人,累计吸收了近百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建设。2010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依琳娜•博科娃女士向上海颁授了“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铭牌,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

二、考察园区及企业情况

(一)田子坊文化产业园区

田子坊文化产业集聚区起始于1998年,位于黄浦区西部。它是一片保留完整的历史街区,是文化创意者的乐园,其核心区“三巷一街”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园区具有五大文化特色。一是建筑文化。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和现代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不仅有典型的江南民居、花园洋房、老式石库门和新式石库门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记录了上海开埠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特质的空间意向表达。二是文化艺术。这里既是艺术家的生态社区,也具有海派文化特质的艺术消费区,入驻了众多有较强参与性、体验性、观赏性的文化项目。三是里坊风貌,至今仍保存着率真的里弄生活,是展现上海海派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文化湿地”,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生活的“活化石”。四是时尚文化。拥有众多个性化商铺,出售的多是设计师的最新原创作品,基本形成了以旗袍、围巾、高级成衣等为代表的特色产品。五是休闲文化。在这里云集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味美食。

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占总量的69.7%,其他相关产业63家,占总量的14.7%,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占总量的15.5%。入驻企业包括:美术业(画廊)、出版业(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零售)、影视业(电影后期制作)、会展文化业(展览服务)、创意设计业(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形象设计)、文化相关产业(琉璃艺术品制作、老相机制作、摄影作品制作、陶瓷艺术品制作)。代表企业有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陈逸飞工作室(原“逸飞旧址”,现“逸飞环境建筑设计”公司)、陈海汶摄影工作室(上海老相机制作中心)、尔冬强艺术中心、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麟研部建筑设计咨询、家具之美(SQ DECOR)、“妩”围巾、金枝玉叶、金粉世

家服饰等。创意设计类外籍人士、海归派投资企业占较大比例,据统计,外籍和海归派投资者共有72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占总商户的19.6%。

(二)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

8号桥位于建国中路8~10号,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这里曾是旧属法租界的一片旧厂房,解放后,这里成为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所在地。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原企业重组,留下了这七栋旧厂房。

2003年下半年,在市经委和卢湾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上海华轻投资有限公司、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旧厂房实施开发、改建、招商、管理,历时一年,把凝聚着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老厂房变成了吸引创意人才、激发创意灵感、集聚创意产业的新载体。目前,8号桥已有境内外近百家著名设计公司和著名品牌落户,成为顶级品牌展示和信息发布的平台,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产业创意化、创意产业化,不但保护了老工业建筑、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历史风貌,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在8号桥已成为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新地标、上海七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

一、上海三家信息化示范园区之一。

(三)世博会中国馆+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构思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气势之恢弘、造型之雄浑自然不必多说,有镇馆之宝之称的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令每位亲临现场的游客为之

惊叹。而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动态影像就是由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意、制作的。

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目前人员规模达到2200余人,在北京、上海、香港、伦敦、东京等地设有10余家分支机构和办事处。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视觉技术及服务企业,水晶石数字科技致力以数字化三维技术为核心,提供与国际同步的全方位数字视觉服务。水晶石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三维可视化的开发和应用服务。同时,由水晶石策划开发的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更是本届上海世博会一大亮点。网上世博会是通过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将实体世博会的精彩内容,特别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和展馆的精彩场景呈现在网上,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营造一个访问者和实体世博会进行互动的网络平台,是信息化时代世博会展览方式的重要创新,实现了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联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世博会理念,被国际展览局评价为“世界展览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创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三、体会与启示

(一)高度重视,长远考虑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萌芽出现在2002年,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节能、低碳、环保等一系列行业特性,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海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最初面对产业结构升级、老旧厂区改造等工作时,市政府并没有急功近利地单纯性的用各种经济指标对产业的发展进行衡

量,更没有将闲臵厂房拆除,重新规划、开发房地产等“短、平、快”产业项目,而是高瞻远瞩地选择了发展在当时看似属鸡肋地位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几年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步的发展壮大,每年的增加值能够占全市GDP的8%左右,稳定的财政贡献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一个个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当地文化的新名片,对文化品位的提升、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社会效益的丰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提早谋划,科学推动

2005年,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依托工业设计等方面在国内的固有优势,将“十一五”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确定为五大类: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做好发展方向定位。其次是根据市场和自身特点进行中后期开发利用。在入驻企业的选择上,各园区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特点,不惜以降低租金的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招商引资。最后是做好后续宣传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市委宣传部和市经委的支持下,上海市相继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创意产业研究所等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由这些机构与各创意产业园区管理者相配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论坛、会议、沙龙、笔会等各类活动,并利用各类节日,开展庆祝活动,打造一批形象工程以进一步扩大园区影响,提升知名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首先,政府在闲臵厂房和土地的开发上,大胆采用了BOT(建设-

运营-移交)投资模式,有的甚至采用了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其定义为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上海通常合约为15年),许可其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投资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减少政府直接投资,缓解财政负担,规避政府各种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刺激私营企业加强管理,控制造价,有效地减低项目建设费用,缩短建造期。

其次,现阶段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采用完全民间资本投入,整体包装、改造、招商,以企业招引企业、以企业服务企业、以企业管理企业的模式,标志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从传统的政府派出管委会管理运作的“政府主导型”转化过渡到“市场主导型”模式。

(四)依托高端,辐射发展

纵观上海市各个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核心技术、知识、人才和企业为依托,从而带动整个园区发展,并向周边产生辐射效应,例如田子坊就聚集有有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陈逸飞工作室(原“逸飞旧址”,现“逸飞环境建筑设计”公司)、陈海汶摄影工作室(上海老相机制作中心)、尔冬强艺术中心、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麟研部建筑设计咨询、家具之美(SQ DECOR)等代表企业。这些企业在业界和全世界都有较高的影响力。据统计,田子坊吸引外籍和海归派投资者共有72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

港等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占总商户的19.6%。此外,在水晶石公司的影响下,在其周边也逐渐开始集聚一些广告公司、数字制作公司、外包服务公司等。由此可见,优秀的人才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和吸附影响效应是十分巨大的。

四、关于我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包括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与录像、电视与广播、软件设计、互动休闲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与古玩、工艺、时尚设计等13个行业(英国分类法)。目前,这一分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我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资源禀赋独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较好条件。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各地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已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浪潮中的主打产业。我县已处于工业发展的中期,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而且必然,目前成都创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无一个郊县真正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及早谋划将占据先发优势。具体建议如下

(一)实现文化创意与现有产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必须着眼于现有产业基础,以利于推动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通过设计、研发、管理经营等营运方式,不仅卖产品和设备,更卖理念、卖创意、卖设计、卖增值服务。以国际名校赛艇赛为例,作为新津在西部乃至全国

知名的活动,一年一届中仅两三天热闹一下,非常可惜。如果以赛艇赛为基础,依托水上运动项目的规划建设,注入水文化创意元素,建设水上运动乐园、特色水产园、河鲜美食城、水文化博物馆,举办国际赛艇小姐大赛、国际赛艇摄影大赛、国际钓鱼大赛等水文化创意会展系列活动等,可以大大提升水上运动产业的附加值,构建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态。

(二)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规划。

在旧城改造和场镇改造中,全县要注意对具有一定规模、具备一定特色的居民区、老场镇等建筑或建筑群,通过“功能”臵换等方法,因势利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减少建筑物破坏度,降低建设成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速度。如针对新津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遗存多等特点,因地制宜,借助林盘古镇民风古朴、历史厚重和环境优美等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完美融合。

(三)突出重点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突破

按照“集中资源、选择重点、优先发展、实现突破”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新津优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别是:

一是文化休闲娱乐业。新津作为成都的南大门,独具特色的山水资源、文化底蕴、区位优势,为新津优先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提供了天然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已建成的花舞人间、在建的亚特兰蒂斯、即将开建的宝资山文旅、在谈的新平古镇宽窄水巷、规划中的宝墩遗址保护利用开发等文旅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和闻名全国的河鲜美食,为新津优先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生态文明与幸福文化创意产业。新津在成都乃至西部率先提出了建设幸福新津的目标,获得全国绿化县,已通过全国生态县的技术核查,在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中注重生态文明与幸福文化建设,涌现了诸如袁山社区、月花社区、水乡兴义等在有一定影响新农村示范社区(镇),在生态文明与幸福文化方面,新津应该做出独具特色的创意文章来。

二是会展服务产业。近年来,新津已先后举办国际新材料论坛、国际有机峰会等高层次会议,近几年一批星级酒店和大型文旅项目将建成,如果我们能利用新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影响力,争取一些国际国内的大型高层次会议和会展在新津举行,将极大地推进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冯仲祥、杨黎、陈弘、宿应其、宋永利、蒲富平、简世明、徐萍、胡涛云、刘丽萍)

第四篇: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前言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之一。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渗透性、带动性和辐射性对于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激发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集聚创新要素,建设创新型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推动作用。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发挥上海在区位、经济、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上海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

上海创意产业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以及城市功能加快转型的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上海创意产业正处于全面启动、提升功能、形成集聚的快速发展期。2005年也是上海创意产业国际交流活动广泛开展的一年,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会继续扩大,功能水平将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意设计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核心内容;在产业布局上,功能定位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将进一步形成。总之,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发展规律,突出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业内涵,在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载体建设的同时,注重产业的提升,完善市区两级政府的引导协调机制,加快培育各类市场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更多投资者、企业和机构参与创意产业发展。

第一部分 总 论

一、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实现了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的统一,呈现全面、协调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2006 年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创意产业发展

2.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迅速

3.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4.成功地举办了多次重大活动

5.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

二、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在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和大力参与下,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宏观导向上,形成了一批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2.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了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模式

3.在推进机制上,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运作机制

4.在对外交流上,上海创意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创意产业在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

1.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聚焦。

2.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还需加快培育。

3.各类创意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力度还需加大。

四、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恰逢其时。从2006年的情况看,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十分有利的环境。

五、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和关注重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本市现代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的总体目标,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将紧紧围绕今年全市中心工作,进一步突出“创意设计、自主创新”的功能定位;突出政府引导、活动引领、市场运作的推进模式;突出创意、创新和创造联动的互动机制。

从产业发展走势看,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总量将进一步增大。

第二部分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概况

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构服务的运作机制,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下,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创意产业园区36家。

第三部分 上海创意产业2005年大事记

附件 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十大看点1、1月8日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成立,作为推进全市创意产业的专业性机构,成员单位涵盖1300余家创意领域企业、机构和个人。

2、4月28日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举行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仪式,包括“8号桥”“田子坊”“时尚产业园”在内的18家园区名列其中。

3、8月2日市长韩正、副市长胡延照等赴“8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调研,对上海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4、8月17日由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发起组建的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成立。

5、8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陈良宇及殷一璀、范德官、王仲伟、周禹鹏、胡延照等市领导赴“8号桥”“田子坊”“时尚产业园”等创意产业集聚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布署本市创意产业发展工作。

6、11月28日,由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编制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发布。指南将上海创意产业分为5大类、38个中类和55个小类,首次明确了现阶段上海创意产业的基本分类和发展重点。

7、11月30日至12月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经委等十二个政府部门指导支持、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五家单位主办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在杨浦区“海上海”创意园隆重举行。活动周包括两大主题论坛、三大版快、23项活动,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参会国家和地区最多的综合性创意产业盛会。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

8、11月30日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举行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活动,“海上海”、“2577创意大院”、“创意联盟”等18家园区名列其中,使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36家。

9、12月6日由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卢湾区政府主办,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承办的“上海创意之窗”在淮海中路香港新世界大厦建成,该平台为创意产业永不落幕的集展示、交流、发布、交易为一体的新平台。

10、12月15、16日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南南合作特设局等组织举办的“联合国创意产业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来自亚、非、拉及欧美1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20多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2

第五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翁旭青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系,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杭州城市软实力的体现。目前,杭洲市八大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部分创意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创意人才等问题。政府部门应对出版市场进行全面整合,尽量减少垄断性保护。同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大专院校的文化产业学院、院系、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着力培育创意人才、设计人才、策划人才、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等。商业金融机构也应改变过去向大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支助,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及对于创意产业无形资产重视不够的现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关键词]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文献标识码] B

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2009年,杭州市获得了“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荣誉称号。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高峰会”上,市文创办获“2009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在2009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上,杭州市被评为“2009支持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模范政府”、市节展办被评为“2009中国动漫游戏行业——全国促进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信息服务业

以电子科技为主的文体休闲娱乐市场健康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逐渐形成。目前杭州市围绕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国家级基地的集聚与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等信息化建设。杭州已经拥有一批如“阿里巴巴”等以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文化商务产业。2008年,在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浙大网新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和软件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61亿元,同比增长47.2%,占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1.8%。2009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一枝独秀,以49.6%的增速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目前杭州集聚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在《互联网周刊》组织开展的“2009网商城市竞争力排行TOP100”评比中,杭州得分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二)动漫产业

目前,杭州拥有5个国家级动画基地、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5家动漫企业,正在逐步形成了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导向作用明显的杭州动漫产业格局。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杭州动漫产业依旧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动漫游戏产业的营业收入达15833万元,其中衍生产品收入1620万元,相当于上年同期的近两倍。2009年杭州市生产原创动画片35部、1477集、27409分钟,产量超

过广州、长沙、深圳等城市,首次跃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动画片共8部,推荐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一。西湖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园区创税1344.09万元,同比增长97%。在国家广电总局2009第一批推荐的10部国产优秀动画片中,浙江中南卡通集团的《天眼神牛》和《郑和下西洋》,浙江华人卡通集团的《绿树林的故事》榜上有名,杭州获推荐的动画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国际动漫节有78万人次参加了包括动漫产业博览会、动画片交易大会、动漫高峰论坛、“美猴奖”大赛、动漫人才招聘会等20多项活动。动漫节累计成交额达65亿多元人民币,其中签约项目35个,成交额达55.3亿元人民币;现场交易额近10亿元人民币。

(三)设计服务业

随着杭州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的有机更新,带动了杭州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和环境规划设计、园艺设计、城市色彩设计等新兴设计业态的兴起。杭州具有发展设计服务业的优势,杭州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已处于全国一流水平。2008年,以建筑装饰业、工程勘察设计、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和广告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设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71亿元,同比增长21.7%,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12.9%。杭州设计服务业可以带动工业产品附加值增加,提高杭州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2009年上半年,杭州设计服务业实现增幅16.3%。467创意联盟自成立以来,主要吸引动漫设计、旅游产品设计、建筑景观设计、软件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企业,现入驻企业近70家,拥有设计人才1200余人,创地方税收201万元。

(四)现代传媒业

2009年上半年,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书报刊印刷和图书报刊批发、零售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传媒业实现增加值2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占文化创意产业比重为8.6%。杭州拥有电视台2座22套节目,广播台9座18套节目,电视、广播人均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8%。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184.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96.43万户,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西湖之声继2008年、2009年后,第三次蝉联“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广播电台”荣誉称号。西湖之声总监孙俊明荣获“2010中国传媒创新人物”奖。西湖之声品牌栏目《金手指乐翻天》同时获得“2010中国最具创新广播电视栏目”奖。继获得“2010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称号后,交通91.8又在第三届中国传媒学院奖评选中获得“2010营销传播机构奖”。

(五)艺术品业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西泠印社为主体的美术教育研究力量,为杭州发展艺术品业提供了强大的学术与人才支撑;浙江画院、杭州画院等众多艺术单位和众多艺术家,形成了强大的艺术品创作和生产力量。2008年,以工艺品制造、文物及文化保护、其他文化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品业,实现增加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6.8%,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4.1%。按照市场规模、成交份额、质量水平和辐射力综合评估,杭州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排名第三位的艺术品市场,但是对照北京、上海国内一流艺术品大市,杭州还有不小的差距。

(六)教育培训业

教育培训越来越被认作是一种个人对事业的投资行为。“按揭、零利率、分期付款”,这些房地产行业最为热门的字眼,如今在杭州的高端教育培训业也开始悄

悄流行,这让许多在校、在职的学员放下后顾之忧,开始了对自己教育“投资”的历程。积极依托在杭高校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坚持高起点、差异化、多元化,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2008年,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教育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业,实现增加值105.09亿元,同比增长16.2%,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18.1%。

(七)文化休闲旅游业

旅游产业是杭州文化产业的主体,2008年,以娱乐健身、旅游休闲、美容保健、文化创作与表演、群众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3.39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2.3%。在文化旅游方面,杭州市涌现了宋城集团、金海岸等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了《宋城千古情》、《西湖之夜》、《印象西湖》等一批优秀的旅游文化产品。另外,杭州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日渐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也显著提高。一批新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纪念馆、博物馆等也开始进入规划和建设,成为杭州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2009年上半年,文化休闲旅游业以27.1%和16.3%的增幅位居八大行业第二位。

(八)文化会展业

杭州会展也发展迅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网商大会、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西湖国际烟花大会、西湖艺术博览会等一批富有特色的重大会展。2008年,以会议及展览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会展业,实现增加值8.25亿元,同比增长11.6%,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1.4%。第三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博览会,展场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家数达500余家,为期四天的展会先后接待参观人数达30万人次,其中专门来杭寻找商机的专业观众达10万多人次,仅主会场实现贸易成交额达2.5亿元,意向成交额达3.5亿元,重大产业项目落实资金达16亿元以上。杭州文博会已经成为继中国国际动漫节后,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会展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融资难

由于受国际环境及纸张、采购节目、工资等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代传媒业2008年增加值增幅比上年下降19.5个百分点。出版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迫在眉睫。2009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融资迈出了坚实的开创性的一步,“宝石流霞”债权基金运营于2月3日顺利结束,29家文创企业6000万元贷款全部解保,坏账率为零;贷款企业整体业务发展迅速,其中有12家企业获得了商业银行共3560万的跟进债权融资,2家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共4260万的股权融资。但这些都只是融资开端,由于创意产业版权价值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商业金融机构偏向于向大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支助,对中小企业冷眼旁观;只注重有形资产,对于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不是很欢迎,这些现实问题还是存在的。

(二)部分创意产业政府保护严重,竞争能力不强

与广播电视业不同,出版业作为一种垄断性资源,不是依靠广告盈利的,而主要依赖财政补贴,因此,长期以来地方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相当严重。目前杭州市的出版单位的性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各不一样,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同,各主管部门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级别隶属关系。各单位产业市场化发展意识不强,把出版业当作安排冗余人员、发表论文的“后院”,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经营效益低下。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出版业市场进行全面整合,减少对其的保护力度,促使其竞争力提高,以达到整个行业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三)缺乏创新创意人才

从目前从业人员构成情况来看,杭州文化娱乐业从业人员3.4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82人,只占27.9%,而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端人才只有10%。文化创意类毕业生中,真正能发挥创意作用的很少,中高端创意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吸引人才有两个途径:一是引进人才,从国内外引入创意人才;二是培养人才,派文化创意从业人员去国内外培训,提升其创意技术和能力。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大专院校的文化产业学院、院系、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着力培育创意人才、设计人才、策划人才、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即所谓的“新媒介人”阶层,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文化公司经理等

下载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 、杭州、南京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与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意见(精选合集)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文化建设实际,特......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007 07-26 来源:新浪财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紧抓奥运机遇,推动人文奥运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以其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而随着我......

    浅析发展丽江文化创意产业

    浅析发展丽江文化创意产业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发展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一举措,结合实际,推进丽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抓住机遇......

    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精选5篇)

    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出炉” 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至此,文化产业跃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

    文化创意产业

    4072班 3114144007 康文航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简析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而创意却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