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效能经开提速跨越发展
注:5月6日,管委会召开了“效能经开”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张宁主任就“效能经开”建设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请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
打造效能经开
提速跨越发展
——在效能经开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张 宁
2010年5月6日
同志们:
自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实施一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分别是2007年的法治政府、2008年的责任政府、2009年的阳光政府以及2010年的效能政府,这是基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适时推进政府自身变革,依次递进、改革创新治理方式的重大战略选择。近期,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依法治 1 市、制度创新暨效能昆明建设工作会议”,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了新的安排和部署,把政府自身建设四项制度和制度创新提高到建设“效能昆明”的高度,深刻地体现了全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市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大法治政府四项制度的落实力度,巩固延伸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成效,健全完善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具体措施,推进落实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目标任务,并做好各项制度实施的衔接工作,是当前经开区统领其他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经开区实际,党工委、管委会认为,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省市的有关精神,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实施“效能经开”建设,借势提速经开区的跨越式发展。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效能经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效能,简单地说就是绩效和能力。效能经开,就是经开区社会治理的行政绩效和行政能力,体现为经 开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
“效能经开”是创新完善经开区社会治理模式的客观需要。自2008年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实施实体化管理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压力骤然加大,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两个街道办事处交由经开区托管,管辖范围从55.7平方公里扩展到156.6平方公里,经开区从单纯的工业园区转型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全区社会事务大量增加,群众生存发展的压力巨大,社会和谐稳定形势严峻,而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业却深受规划和土地供应制约。另一方面,与此相应的是,社会治理的主体——管委会,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行政成本大幅提升,“小政府、大服务”的特殊管理体制备受挑战。如何提高我们的行政绩效、行政能力,切实解决好工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满足全区企业和广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已是当前经开 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效能经开”,创新完善实体化背景之下的社会治理模式,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客观需要。
“效能经开”是解决经开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区的跨越式发展面临许多难题,例如:工业项目受规划、土地制约,落地推进困难;土地收储和征用阻力巨大;农村无序建房、违法加层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城中村改造推进迟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管委会行政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仍需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干部队伍作风和整体素质存在疲软的一面等等。这些难题阻碍了我们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如何破解?只有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建设抓起。“效能经开”建设就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个好的抓手。
全体干部职工务必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学习和领会“效能经开”的本质和内涵,以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全身心投入效能经开建设,群策群力,创新治理模式、破解发展难题,4 闯出一条经开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效能之路”。
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效能经开建设 制度是一种程序和规范,是一切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更是效能经开建设的核心。制度到位,工作的目标任务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制度缺失,工作的目标任务就一定不可能到位。行政绩效要通过制度来实现,行政能力要通过制度来提升。制度本身的供给程度和科学性,客观地反映着效能水平的高低。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规定:“经开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示范区”,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制度创新,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绩效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等等方面大力实施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制度创新体系,全面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成就斐然。但是,创新没有止境,任何好的制度本身也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发展。在全区处于跨越式发展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来推动发展,提升效能呢?重点应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招商引资、扶持工业 5 企业做大做强的制度体系。
去年,我们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今年的发展形势已经不同于去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更加繁重,市场形势和金融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去年政策基础上进行的调整是否适应今年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接受实践检验;不同政策之间的兼容性如何,是否存在相互抵触的制度性摩擦,同样需要接受实践检验。政策的不断完善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就是提升管委会在全区经济活动中行政效能的过程。
二是要探索园区建设、项目推进的新的工作机制。去年,我们在河道治理中推行“河长制”,今年又在道路建设中推行“路长制”,实现了基于信息平台管理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如何把这些制度进行整合,建立更加职责明确、推进有力、便于操作、富有效率,并且是相对成熟的综合协作机制,急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6 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通过综合制度创新加以解决。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征地拆迁阻力较大,征地拆迁补偿和群众的期望之间矛盾突出,失地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等关乎生存发展的方面缺乏制度安排,群众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未来预期相对悲观。于是导致,农村无序建房、农房加层没有得到较好的遏制,城中村改造推进缓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难度较大等。这方面的创新不是乡镇或某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全区上下、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来构建全新的制度体系从而加以解决的。创新,就要体现在解决复杂问题上;效能,也要体系在复杂问题的最终处理效果上。
四是如何结合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的要求,不断完善管委会“小政府、大服务”的治理模式。
实践证明,“小政府、大服务”的治理模式,对于国家级经开区来说是精简高效的、是适应经开区发展的治理模式,是举办国家级经开区的一项重要成果。但 是,在实体化管理的背景下,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管委会的构架,理顺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管委会和两个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施了两个认证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改进管委会和各级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等,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制度创新,就要与诸如此类的、关乎经开区可持续发展的宏观问题相对接,把解决此类问题作为衡量制度创新、效能建设是否具有高度和水平的重要准绳。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创新路径,但是,还远远不够,四项制度只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国家级经开区来说,我们应该具备更为长远的眼光,具有更加壮阔的雄心。而当前要做的是落实好上级的要求,打好基础,为经开区未来的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如何持续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效能经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作风和组织保障。
制度创新、效能建设,作风纪律是前提。2006年以来,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以抓机关工作作风为切入点,以身作则,严格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机关的 作风纪律建设。先后出台了机关作风纪律监督和考勤制度管理细则,使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会议签到、日常考勤监督检查和开展机关作风问卷调查,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机关作风和纪律的根本性好转,干部职工队伍整体作风在转变,服务企业的意识在增强,“人人都是投资软环境”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得以加强,在机关内形成了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也要看到,在整体作风转变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个别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任责的意识不强、协作意识差、服务不到位、工作姿态不理想的问题。这就需要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创新管理监督机制。重点是要不断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观念,始终保持思想领先、改革当先、创新抢先、发展率先,承担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开区跨越式发展的重任;要从严管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加强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职工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真正把严格 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落实到干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重实绩不图虚名,鼓实劲不尚虚荣,求实效不务虚功,使广大干部职工把心思全部用在想干事上,把所有本事放在会干事上,把实际行动落在干成事上,确保各部门工作体现出“效能经开”的良好形象。
制度创新、效能建设,组织建设是保障。要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领导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区部分基层组织仍然存在着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组织领导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能力不强,少数基层组织作用发挥较差,部分领导干部宗旨意识薄弱、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严重影响了我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要深入研究、制定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手段和平台,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要把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各部门“一把手”作为关键,建设和完善适应经开区跨越式发展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真正年富力强的干部放在一线锤炼,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凝聚基层组织和干部职工的智慧与 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组织和干部职工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组织和干部职工的潜能,进一步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制度创新、效能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干部队伍是制度创新、效能建设的主体,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风状态,直接影响到跨越式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教育、提升素质、完善制度、检查落实”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作风、纪律和效能。要继续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重点是加强政治理论、都市经济、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知识解决问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自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要不断加强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要创新学习培训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考察、轮岗交流、基层锻炼、互相学习、压担子等多种途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经开区“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要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通过效能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以严厉的问责机制狠抓工作纪律,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形成“严谨、务实、紧张、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要重点加强作风纪律监督,经常开展目标责任督察,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警示警告和诫免谈话,以干部的作风转变促进工作效能的进一步提升;要建立完善目标绩效考核机制,重激励、严考核、硬约束,做到层层有目标、个个有担子、人人有压力,真正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狠抓落实、干事创业上来,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正、纪律严、善攻坚、创新型的干部队伍;要强化政治思想建设,统一认识,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工委、管委会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保证政令畅通。
六是“效能经开”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最终目标。
建设“效能经开”,是全面完成“两年大跨越”目标任务的一个抓手,也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发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的助推器。任何创新,只有与目标紧密 结合才会具有顽强生命力。四项制度如何衔接,新的制度如何兼容,点上的创新如何汇聚成面上的效能,并最终体现为推进全区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效能经开”建设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效能经开”才有生命力,才能切实地推进全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今天,把问题提出来,但解决问题要靠大家,要靠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胜于个人的聪明。我们反复强调“发现问题是水平、正视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成绩”,问题大家都看得见,是否敢于正视,如何加以解决,考验着每个干部职工,考验着我们是否能够实现经开区的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效能经开建设的各项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主要领导是效能经开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效能经开”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子系统,部门的创新意识如何、创 13 新举措是否得当、创新成效是否显著,关系到效能建设的最终成效。因此,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创新的第一责任人,作为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的职能职责,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创新和效能建设工作规划,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力度,形成推进“效能经开”建设的整体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创新,带头讲效能,当好帅才、做好榜样。
2.用目标倒逼管理,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衡量效能优劣。效能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目标任务的落实上,要加强对目标任务的管控,通过经常性的督查督办来倒逼管理方式的改进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创新和效能都要经受目标任务是否落实的检验。
3.问效与问责相结合,加强对部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正负激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完善问效机制、强化问责机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用严格的监督检查来确保问效的客观公正,用高强度的激励手段来确保问责的落实。在问效与问责中,尤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对那些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推进不力、毫无新意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撤换;要大胆启用那些善于团结带领他人、14 善于激发和汇聚集体智慧,自身创新冲动强烈、点子办法多样、敢于干事、善于干事、勇担重任的年轻干部,让他们成为制度创新、效能建设的中坚力量。
4.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以“效能经开”提质全区软环境形象。“效能经开”建设必须有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宣传部门要针对制度创新、效能建设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工作方案,加强与媒体的互动,广泛宣传报道经开区制度创新、效能建设的最新成果,在广大市民群众中、在投资商中树立“效能经开”的品牌,从而全面提质全区软环境形象,抢占经开区在全市、全省跨越式发展中的制高点。
同志们,“效能经开”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开区正处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特殊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通过“效能经开”建设全面提速全区的跨越式发展。谁拥有了制度创新的优势,谁就占据了发展的先机,谁发挥了最大的效能,谁就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二篇:提升行政效能推进跨越发展
提升行政效能推进跨越发展
--访县地税局党组书记 局长
2012年,全县地税系统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大力强化依法治税,全力提升工作标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实现地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40%增长目标,地税总收入达到xxx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xxx万元。
一、立足大局,提升效能,全力支持跨越发展。坚持以“立说立行抓落实、问责问效转作风”为主题,认真研究运用税收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做好政策创收、管理增收、综合治税促收“三篇文章”,努力优化地方税收结构。坚决依法落实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类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坚决兑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 1
及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低收益、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二、突出中心,加强保障,着力加快跨越发展。认真落实《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坚持提高收入质量与防范执法风险并举,建立从征管基础、税源控管、税款征收、纳税服务到收入核算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风险防范机制。严格落实《收入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全面推进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和纳税服务三个重点,持续提升“基层单位、基础征管、基本技能”建设水平,努力实现“控管手段更强、税收服务更优、作风形象更好”的工作目标,着力提高地税部门执法透明度、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社会综合治税的严密度,为推进xx县崛起振兴注入动力、增添活力。
三、抓住重点,精细管理,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坚持“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征管原则,全力推进对房地产、建筑业税收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餐饮业和娱乐业税收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重点税源进行实时监控,强化对高利润、垄断性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税收征管;认真组织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挖掘税收潜力,实现税源
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重点税源税收贡献率。
四、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大力服务跨越发展。坚持以“提升行政效能、提升行政执行力”为目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一个声音、一个调子,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合力的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深化纳税服务措施,加强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继续以“征纳共盈”纳税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地税局长服务日”活动,建立纳税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及应用机制,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服务。
总之,地税部门将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坚定不移的积极融入到全县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热潮之中,选准切入点,找准结合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2020年经开区效能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XX经开区效能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效能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紧紧围绕XX经开区中心工作,提升行政服务效能,锤炼过硬作风,树牢为民、创新、发展理念,为XX经开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锤炼过硬作风,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全面提升效能建设水平。
一、强化政治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的关键,切实抓实抓好,时常提醒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岗位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做好效能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学习《2020年XX县效能建设工作要点》和《2020年全县效能建设考评实施办法》,抓好相关制度学习,深刻领会其实质内涵,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政治责任,转变工作作风。
二、健全制度体系
成立以县委常委、工委第一书记为XX经开区效能建设
工作第一组长,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纪工委书记为副组长的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和效能办主任,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和信息员,按照上级关于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和要求,为效能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定期召开效能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效能建设工作任务,确保效能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办文限时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机关效能制度体系,加强考勤管理制度,严防迟到、早退、工作日饮酒等现象,严格请销假制度、值班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政运转效能,提高办事效率。
三、推动政务公开
充分利用“阳光村务”监督作用,加大对
“小微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推动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常态化、长效化。与各区直部门保持沟通,对需要公开的村级事务,及时督促人员对平台信息进行更新,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对重大村务决策、村级财务收支等村务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动员群众关注,保障群众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加强监督检查
加大对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问题的督查力度,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效能建设系列活动,制定印发《XX经开区开展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
查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做好监督检查。对效能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同时抓好机关内部效能建设的日常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完善明查暗访方式方法,开展不定时、全覆盖暗访。规范效能投诉办理流程,做到效能投诉件件有着落。
第四篇: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效能 促进教育教学跨越发展
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效能 促进教育教学跨越发展 ——大悟县实验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应用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年轻气盛、极具活力的初级中学,成立于2007年8月,由原寄宿中学、礼山学校初中部和二郎中学合建而成。目前占地面积5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3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93人,初中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人数2500人。五年来,已为上级学校输送生源4000多人。
近年来,我校以完善教技装备及配套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与使用效能为目标,不断推进管理的规范化、使用的正常化和效能的最大化,从而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层次。
一、健全组织领导,保障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质量
一直以来,我校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育技术装备上大手笔投入,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与配备基本达到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学校也每年都要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部署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保证了教育技术装备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1、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达标 ①建立了领导小组
为了让这些装备建设配备好并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我校成立了一个由校长任组长、分管科教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科教处主任和各专用处室的管理员为组员的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管理与监督,从而保证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质量。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召开相关会议,组织相关活动,制订出学期工作计划,并从建、配、管、用、培、研等方面对一学期的工作作出评估总结,从而不断提升科教工作的管理与应用水平。
②配备了管理人员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是否到位,使用效能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无和管理者的水平。为此,我们为每个专用的功能室配备了专职的或兼职的管理员,如实验室配备了3名专职管理员和29名兼职管理员,网络教学室配备2名专职管理员,图书室、体卫用品室、艺术装备室各有1名专职管理员,等等。还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相培训,取得了相应的管理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③制订了工作计划
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期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制订出本学期的教育技术装备计划,确定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如制度的完善,装备的摆放、清理、修缮及数量,课时计划,等等,从而确保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一线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服务。期末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学期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下一学期的努力方向,以期扬长避短,稳步提高工作质量。
④落实了专项经费
经费是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前提条件。每年年底,科教处都会拿出一份下一教育技术装备的经费预算报校长办公会议,便于学校未雨绸缪,早作安排。比如去年,学校同意在2012年底,再投入20万元,用于改善我校教师的办公电脑,做到办公电脑的笔记本化,现在正在落实。此外,学校每年均会有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更新与维护损坏的教育技术装备。
2、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合理 ①专用教室的设置
2007年我校创建之初,即组建了部分实验室,几年的扩建与完善,我校现有电子备课室1间,24平方米,计算机8台;生物实验室1间,60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间,40平方米;物理实验室1间,60平方米;化学实验室1间,80平方米;化学器材室、药品室1间,80平方米;美术室1间,80平方米;音乐室1间,80平方米;舞蹈室1间,80平方米;固定多媒体教室36个;多功能教室1个,120平方米,学生用机143台;演播室1个,60平方米;广播室1个,1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50平方米,80座;共有藏书70000余册,生均28册。图书馆实现微机化管理,并按规定配备了必要的工具书及教学参考书;订阅报刊杂志种数为131种219份。各专用教室设置均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备。另外,学校还建有校园监视系统和校园广播音响系统。
②设备器材的配备
2007年,我校创办之时,对所有专用教室的仪器、器材和药品进行了搜集整理。近年来又多次添置了一批仪器、器材与药品,更换了各实验室的橱柜,使之更趋实用和美观。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
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具备了一流的硬件之后,如何很好地管理好它,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就是接踵而来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把建设一支与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1、外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因我校专兼职的管理员没有一个是相关管理专业毕业的,所以学习培训对他们来讲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近年来,我校有三位教师通过了省市教育主管单位组织的实验教师培训,取得了相应证书。图书馆管理员中有两位教师通过了孝感市勤工俭学办组织的图书管理员培训,也获得了相应得证书;网络管理员参加了锐捷网络培训,获得了合格证书。各种外出培训学习,不仅增长了管理员的见识,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应用水平。
2、不断学习,把握管理标准
要管理好各专用教室,就要知道要管些什么和怎么管理。每学期初,我们在调整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的同时,就要求小组所有成员熟悉自己的管理职责,通晓各项规章制度,确切知晓自己该管什么,该怎么管。我们要求他们建立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相关的档案建设。我们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设备购置、验收、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帐、物、卡相符。实验室、图书馆(室)、音体美器材室等都建立了完整的岗位责任、管理、使用、安全防护、卫生等各项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
3、加强考核,促进管理常态
建立了对各专用教室及其管理人员的每学期考核的制度,并把它与各种奖惩挂钩,要求各管理员对专用教室的管理做到常态化。特别是资料的收集整理、仪器的维修与报损、各种台帐记录等,我们都要求及时更新,准确反映这些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的科学使用是适应教育教学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良好渠道,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打赢教育质量攻坚战的重要条件。
1、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更无从说起有效教学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也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了转变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这些新装备的效能,我校多次聘请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和我市的一些应用教育技术装备的专家来我校作相关的专题讲座。
2、培训促进媒体使用
计算机是使用率最高的现代教育装备之一。此前,我校相当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老师举办了《利用FLASH制作课件》的讲座;县教研室李老师作了《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和《PowerPoint 2003使用技巧集锦》的讲座;本校计算机房网络管理员刘老师作了《如何在电脑上制作教学示意图》的讲座。我们还举办了两期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教技室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期班级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另外,我们还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抓住孝感市教育局和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各种网络课程培训的契机,保质保量完成规定课程。通过培训,我校老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培训促进实验开出
理化生实验室也是学校的“老三室”之一,它们的充分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前,部分老师认为:做分组实验不如做演示实验,甚至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为了争抢教学时间,曾经随意剥夺过学生的实验机会。学校管理层注意到了这一严重状况,强烈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后果,着手与理、化、生老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首先是组织大家学习,转变老师的观念;其次是与孝感市的先进学校的理化生教研组进行对口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我们基本解决了实验与课程、时间与效率的矛盾。学校也因势利导,适时提出相关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考核检查。现在,老师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有规定的,必须做;无规定但能做的,也要尽量做。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实验的高开出率就不再是什么突出问题了。
四、组织各项活动,拓展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阵地
课堂上,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课外,它们又为我校的师生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舞台。学生的课外活动得到了有效保证,从而也为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拓展了阵地。
1、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荣誉度。我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藏书丰富,生均图书册数达28册,环境舒适,学生自主学习异常活跃,生均借阅6册,是我校装备建设的一个亮点。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校定期举办读书比赛活动,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获奖的学生奖励优秀图书。相关活动的开展及师生在活动中的良好发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科技培训
我们利用这些装备设施,开展了科技条线的培训,获誉众多。我校有一个面积达12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该教室除了保证信息技术100﹪的开课率外,还积极开展对学生的科技培训,主要有青少年电子技师培训、航模培训、普及型机器人培训及科技创新制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我校学生每年获得省市各个级别的奖项多达50多人次,辅导教师也有多人次获省市级奖项。
3、比赛竞技
我们利用这些装备设施,组织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技术比赛,成绩喜人。在我校教技室的精心组织下,每年我校均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各种比赛中获奖。2010年,孝感市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大赛中,沙夕岗老师的论文获一等奖;2010年,孝感市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中,冯雪菊、陈露两位教师的课件分获孝感市一等奖;2009年,我校网站在孝感市教育系统门户网站评比获得二等奖„„
综上所述,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在建、配、管、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上级要求,对照兄弟学校的先进做法,我们还存在着不少差距,比如在硬件建设方面,还需建造艺体馆等,在软件建设方面,如何进一步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尚待不断努力。我们决心通过这次验收,进一步寻找差距,制订出更加详尽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第五篇:凝神聚力提效能 服务发展新跨越
凝神聚力提效能
服务发展新跨越
——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暨法治工商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源超
(2012年1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暨法治工商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交流各地经验,表彰市州工商局目标责任制考评先进单位、全省工商系统岗位能手和依法行政、法治工商建设示范单位、“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部署2012年工作。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作工作报告。
一、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显著成效,开创监管服务新境界起步良好
2011年,全省工商系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动员令,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五个更加”要求,强化“两个第一”工作理念,突出“开创工商监管服务新境界”的奋斗主题和“三最一高”目标,自我加压,跳起摸高,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打开了新通道。省局制发了《关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以全心、全程、全面服务,大力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得到李鸿忠书记等省领导批示肯定。黄石、襄阳等地争取政府牵头成立“市场主体增量行动”领导小组;荆州、黄冈、咸宁等地把“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考核范围。2011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8.32万户,比上年增长24.7%。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19.05万户,比上年底净增31.36万户,增长16.7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063户,比上年增长33.88%;新登记私营企业6.26万户,同比增长22.15%;广告业经营主体突破1万户,广告经营额突破50亿元。
1.政策试验,强化引导。省局出台了试行注册资本“零首付”、债权转股权登记、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制定了支持“两圈一带”战略实施、促进大别山和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与黄石、黄冈、恩施、仙桃等市州政府签订了局市合作协议。联合省政府研究室开展了市场主体发展专题调研,提出做多做活市场主体的政策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武汉市局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2.分类扶持,催生助长。采取引导创业发展一批、服务招商落户一批、治理无照转化一批、指导转型升级一批、扶持上市带动一批、帮扶改制助长一批、服务融资壮大一批、规范经营搞活一批等措施,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编印了“工商登记前置许可参考目录”,试行“一人审查核准制”,下放内资股份公司登记权,提高网上登记和年检率,实行“四减五制三集中”无障碍服务措施,提升市场主体准入和服务效能。恩施州局、仙桃市局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十堰市局开展了市场主体增量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鄂州市局开展“优质窗口服务、优化登记效能、优良工商形象、优美工作环境”创建活动,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3.优化服务,做大做强。一是融资助企。加强股权出质、出资和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登记指导,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村镇银行、股权基金公司。省局、省个私协协调工商银行湖北分行安排个体私营主体贷款额度100亿元。荆州市局指导福娃集团“福娃”商标质押获得8000万元贷款。黄冈市局联合工商银行举办了个私经济融资推进会,随州市局争取市政府召开了动产抵押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工作会议。全省工商系统办理股权出质3512件,融资586.58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427件,担保主债权金额362.97亿元;新登记小额贷款公司57户,注册资本35.59亿元。二是商标兴企。积极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示范企业,总结推广宜昌市局发挥参谋、指导、协调和保护四个作用的经验,完善争创驰名商标联系点制度,加大“名标”发展指导力度。全省新注册商标 14484件,新增驰名商标27件、地理标志11件、著名商标124件;全省已有注册商标95853件、有效著名商标828件、驰名商标90件、地理标志41件。许多市县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政策意见,有的争取把商标战略纳入了政府目标考核范围,荆门市局成功举办了首届鄂中商标广告展示会。三是合同帮扶。优化合同指导服务,发布了合同信用调查报告;指导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6.95万份,制定发布合同示范文本17种,推行示范文本178.5万份;调解合同争议1667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79.76万元。四是服务强农。推进农村“七有”工程实施,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促进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商标发展,维护农村市场秩序,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全省千人以上行政村“七有”覆盖面达到76.7%。
(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采取了新措施。全省工商系统突出“名优保护”、“民生保障”、“公平促进”三个主题,加大“市场秩序优化行动”实施力度。
1.打出专项整治“组合拳”。一是打假冒,保护名优。开展了侵权假冒“双打”行动,串联“保障节日消费安全”集中执法行动、“市场秩序优化”百日集中整治和“净化市场环境”百日执法行动,结合“一打四保”、节日市场、建材市场、成品油市场、“红盾护农”整治展开,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17万件。省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双打”行动先进单位,宜昌、鄂州、孝感等市局被国家工商总局表彰为“双打”行动先进集体。二是防风险,保障民生。把“食品安全”作为第一风险点,加强专项整治。重点强化乳品、散装白酒、食用油市场监管,清缴彻查非法食品添加剂;积极履行省政府赋予的现场制售食品监管新职责,严厉打击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共查处食品经营违法案件13725件,案值3401.61万元。十堰市局约谈大型超市零售商、供应商负责人,强化经营者食品安全自律。三是出重拳,促进公平。开展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治理商业贿赂和打击招商加盟商业欺诈等执法行动;与有关部门联手开展“拍卖行业”、“违法广告”和“打击传销”整治行动,查处案值1000万元以上的违法拍卖案件5件;取缔传销窝点952个,遣散传销人员14344人次,解救受骗人员985人次;查处广告违法案件3923件,全省广告平均违法率、五类重点广告违法率大幅下降。随州市局开展广告监管“亮剑”执法行动,集中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省局制定了直销监管工作意见,建立分工科学、上下协调、无缝衔接的直销监管机制,得到国家工商总局肯定。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暑期集中行动,查处黑网吧522个,没收违法工具1172台。
2.探索市场监管新机制。省局积极推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工商牵头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监管响应制度,制发了工商所网格化市场巡查规范,出台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指导意见。襄阳市局探索巡查痕迹化管理,孝感市局试行电子化巡查,潜江市局实行效能巡查、三长(局长、科长和所长)督察。省局依托所属的商品质量检测机构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制发了工商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开展了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达标创建活动,推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和食品安全监管公示制度,加大食品经营户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全省工商系统组织商品质量抽检16.11万批次,其中:抽检食品2.9万批次,是上年的3倍多;抽检农资3419个批次、其他重要商品13084个批次;组织工商所快速检测11.6万批次。宜昌市局将食品安全监管、市场巡查和12315行政执法等工作体系,与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对接,依托社区管理和群众监督,促进问题早发现、快处理,受到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肯定,荣获首届“全国食品安全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各地推进监管方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宣传引导、行政指导、信用约束、沟通协调、业主自律、社会监督等方式,实施综合监管。省局全面开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组建了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并推动组建全国首家省级食品流通行业协会,重视发挥各类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3.探索专业化执法新模式。按照 “一支队伍办案”思路,逐级设立了经济检查机构,初步形成了以经检机构为主干,系统上下联动,个案突破与类案指导相结合,各业务机构协同作战的专业化执法体系,得到国家工商总局肯定。襄阳、荆门、孝感、潜江、神农架等地工商局办案数量和案值比上年大幅增长;黄石、宜昌、咸宁等市局大要案件查办力度明显加大,鄂州、咸宁、黄石、潜江等市局人均办案量持续攀升。全省工商系统全年共查处经济违法案件12.1万件,案值16.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7%和34.57%。
(三)维护消费者权益体现了新力度。围绕提振消费信心、净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深入实施“放心消费保护行动”。
1.消费维权教育更有影响力。积极开展“3·15”纪念活动、年主题宣传、维权典型表彰、维权成果展示、消费警示发布、侵权案例曝光、消费调查和消费评议等活动,提升了消费者维权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
2.维权网络体系更有渗透力。制发了12315工作规范、12315“五进”实施方案和基层维权网络规范化建设意见,省局与市州局12315指挥中心实现视频通话、数据共享和“一屏式监督”。全省城镇社区和行政村累计设立消费维权站3.27万个,创建省级“12315维权站示范点”100个。黄石市局通过12315“五进”软件平台,实现维权站示范点与工商所对接,高效处理申投诉。荆州市局与市电视台合作开办维权“三剑客”栏目,精心打造维权品牌。恩施州局实现村村有维权站,农民消费纠纷基本不出村。仙桃市局争取政府批转“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方案,推动建立了消费纠纷调解协议司法效力确认机制。全省工商系统全年处理消费者申诉9.47万件、消费者投诉2.99万件,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6亿元。
3.消费侵权查处更有惩戒力。建立了消费者申诉举报数据分析、申诉举报转立案查处制度,突出建材、家电、手机、服装、母婴用品等重要商品,突出虚假欺诈、不平等格式条款等重点问题,开展维权执法行动,共查处消费侵权案件2.97万件,案值5635.16万元。在全省推行“食品购假工商先赔”制度,已先行赔付1484件、金额12.87万元;立案查处1409件,案值29.3万元,得到国务院食安办充分肯定。
(四)自身建设构建了新格局。一是以实施市州县工商局新“三定”为契机,构建新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一个窗口许可、一张网格监管、一条热线维权、一支队伍办案”的服务监管体系,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工商督察体系,市县工商局领导班子得到调整优化。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争取经费支持,稳妥落实规范津补贴政策,人员经费水平稳步提高,财务保障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二是以实施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标升级工程为重点,加强基层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召开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创建了一批规范化建设达标工商所,省局认定AAA工商所28个,基层基础设施、工作生活环境和干部精神面貌有新的改善。天门市局筹资900多万元,全面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省局制发了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公开招录和遴选公务员和工作人员515名。组建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展了岗位资格等级考试认证制度试点,分级评选表彰了一批登记注册、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消费维权和法规工作能手。全省工商系统共举办培训班1354期次,培训干部1.16万人次,完成了国家工商总局部署的网训任务。省局分级分类制定能力席位标准和组织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等作法,分别得到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三是以依法行政为主线,积极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制定实施了法治工商建设指导意见和全省工商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举办了 “劲牌杯”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和 “工商法制大讲堂”;制定了行政指导考评办法、行政执法案件(卷)质量评查办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试行办法,修订了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为规范,完善了工商所法制员制度和涉嫌犯罪移送、疑难案件合议制度,深化落实行政执法“三制”,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仙桃、潜江、天门市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四是以创先争优为载体,持续强化作风纪律建设。扎实开展了“强化责任心、强化落实力”为主题的队伍作风纪律整训和治庸问责工作,积极参与“三万”活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统筹推进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六型机关”、“党员示范岗”、“三满意”、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五是以督察督办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抓手,推动全省工商系统执行力提高。围绕干部队伍作风纪律、重点工作落实等事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明察暗访、交叉督察、专项督察,全年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系统性督察7次,问责追究1346人次。武汉市局探索数字绩效管理,完善去庸提能、奖勤罚懒机制。六是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了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组织评选廉政教育优秀教案,深化岗位廉政教育,延伸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了制度廉洁性评估和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完善源头治腐工作机制。在工商所统一配备了纪检监察员。通过行评“回头看”,持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一年来,全省工商系统各级后勤中心、宣传中心、工商干校、信息中心、消委(协)、个私协会、广告协会、商标协会、工商学会、广监中心、质管站、信用促进会、小额贷款公司协会、食品流通行业协会等单位,紧紧围绕全省工商系统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一年来,全省工商系统“十二五”奋斗主题和目标已经形成共识,工商改革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主要工作指标比上年明显增长,有的实现突破性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工商系统努力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全省工商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工作落实不够、效能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地方履职不到位、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突出;有特色的亮点工作、创新措施还不多;新“三定”实施后,有些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运行机制有待优化。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把握“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工作的基调,奏响工商部门服务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强音
今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湖北加快构建战略支点、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全国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求继续抓住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实现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以跨越式发展服务全国大局,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基调。李鸿忠书记指出,湖北之稳,不同于全国之稳,我们肩负构建战略支点的特殊使命,在发展上必须快于、重于、优于其他地区。国家工商总局将“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作为今年工作的主题。全省工商系统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在把握大局中认清使命,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
——要稳神提劲。一是稳服务发展之神,坚持“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工商部门的第一要务。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深化“市场主体增量”、“市场秩序优化”、“放心消费保护”三项行动,服务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意义更重要、任务更艰巨。要紧扣“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主旋律,赋予各项行动以新的内涵,实现“三项行动”逐步深入、拓展推进,追求主体发展环境更优、市场监管更有效、消费维权更有力的成果。二是稳依法履职之神,强化“第一责任”。监管执法是工商部门的第一责任,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面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双重期待”,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责任更加重大。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增大贡献,是事关工商部门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三是鼓足干劲,不断开创监管服务“新境界”。省局提出的奋力开创“工商监管服务新境界”的主题和努力实现“三最一高”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的工作部署,而是全省工商系统“十二五”时期的奋斗主题和目标,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扬的干劲,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省局正在研究拟订工商部门围绕“五进”(“五进”就是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抓服务、促进发展新跨越的意见,2012年将以1号文件印发。以此作为统领全省工商系统新一年重点工作、创新工作和亮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向全省工商系统发出动员令,向党委、政府和市场主体、人民群众作出承诺。——要定心加力。各市州县工商局新“三定”已经基本实施到位,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已经告一段落。我们要定下心来,加力推进各项服务、监管、维权、执法工作,积极防范市场秩序风险和工商履职风险,提升业务建设水平。引导广大工商干部集中精力履行岗位职责,有效杜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市场监管事故发生,以无懈可击的监管强度、更加高调的执法声势、更加主动的服务姿态,充分展示工商部门的职能作为、过硬素质和良好形象。省局要在业务研究指导的专、精、深上下工夫,加强工作谋划和督办,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给予基层及时有效的权威指导。市、州、县工商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创造性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上下工夫,创特色、出亮点,提高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力争各项工作进入全国工商系统的先进行列,进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先进行列,进入各级各项评选表彰的先进行列,把工商部门打造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想得起、离不开、信得过的市场经济卫士。
——要创新增效。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增强工商履职效能、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实效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充分运用工商职能,提高服务和促进全省跨越式发展效能的新举措。要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提供差别化服务,在服务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上加强探索;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区域性重点违法活动的分析研究,在找准症结、摸清源头、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定位精准、源头治理、有效杀伤的“靶向式”整治方式,提高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抓住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契机,争取将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融入社会管理体系,更广泛地利用社会管理力量、管理平台和联动机制,提高监管维权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行效能,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的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配合监管的作用。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商业务的深度融合,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强化软件开发和应用,夯实数据基础,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信息化工具,强化工商部门提能增效的技术支撑。要在谋划工作的同时策划宣传,积极打造、不断亮化工商监管服务品牌。
2012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部署,突出开创工商监管服务新境界的奋斗主题,围绕“三最一高”目标,继续深化“市场主体增量”、“市场秩序优化”和“放心消费保护”三项行动,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着力强化监管执法职能,着力夯实消费维权根基,着力强化自身建设保障,以服务全省跨越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宽准入、优服务、强保护,促进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最优地区
市场主体的跨越式发展是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将“坚定不移地做多做活做强市场主体”作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根本性措施。在我省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向自主增长转变、全省市场主体正在进入增量提质上升通道的关键时期,全省工商系统要按照最大限度做多增量、做活存量、提升质量、增强能量的发展思路,把繁荣“草根经济”与强壮“支柱主体”结合起来,把促进市场主体个体发展和集群发展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做多做活做强市场主体。力争今年市场主体总户数增幅达到8%以上,其中私营企业总户数增幅不低于10%;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增幅不低于10%。
1.强化政策支持。坚持凡是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就大胆放、大胆试、大胆扶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政策争取和政策落实力度。综合汇编市场主体发展政策,优化准入向导服务。按照李鸿忠书记提出的“宁愿政府麻烦,不让企业费事”的要求,以“简、快、优”为原则,推进行政审批职能、事项、人员“三集中”,完善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精简内部审批环节和手续,健全完善“一个窗口许可”机制,推行表格一次发清、受理一次审清、咨询一次讲清、材料一次收清等“四清”服务,打造市场主体准入便捷通道。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竞赛,实行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月度通报制度,探索市场主体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推动政府主导、工商主抓、部门联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
2.优化分类扶持。完善“八个一批”措施,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准入、成长、成熟全程服务机制,根据市场主体不同发展周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对新生期市场主体,强化政策引导、登记指导、办事向导、创业辅导等催生助产服务;对成长期市场主体,强化商标培育、广告宣传、融资扶助等保育助长服务;对成熟期市场主体,强化打假维权、信用提升、市场拓展等维权保障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所需的要素汇集衔接,增强市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股权出质、出资、动产抵押和商标专用权质押指导服务,引导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公司及典当、拍卖等融资服务机构,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增加商标总量,提升商标质量。分级建立商标战略示范城市、示范企业联系点,完善示范梯队建设,放大创建和示范效应。开展“注册商标规范使用年”活动,提高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培育发展商标集群,开展著名商标培育与认定工作,按照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调整争创驰名商标企业联系点,创建一批更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促进结构调整。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服务“千亿元产业提升计划”、“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支持网络经济等新兴业态和新兴主体健康发展;大力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加强广告业发展统筹谋划,进一步研究支持全省广告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推动湖北广告创意园区建设。合理引导企业组建集团、兼并重组,争取上市。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参与淘汰落后产能、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把好登记准入关。二是壮大个体私营经济。把突破性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促进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着力点。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创业就业。积极扶持民间投资创业、支持小微主体转型升级、促进私营领军企业培育,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全覆盖。三是促进外资入鄂。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支持外商以股权出资、出质和拥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作价出资等方式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四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我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总目标,完善与工商职能相关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体系,积极服务“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大别山和武陵山“一红一绿”两个试验区建设、荆州“壮腰工程”、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各项发展战略的实施。4.支持“三农”发展。进一步加大主体活农、商标富农、合同帮农、红盾护农、维权安农等强农惠农服务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年底前实现全省千人以上行政村“七有”全覆盖。开展“合同服务三农”活动,引导一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行一批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办理一批涉农动产抵押登记、指导签约一批农超对接合同。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保夏种、保秋播”系列行动,扩大农资商品质量监测范围和数量,建立农资商品信息库,完善不合格农资及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推进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二)打假劣、保安全、防风险,实施市场秩序突出问题“靶向式”整治,建设市场经济秩序最优地区
强力推进“市场秩序优化行动”实施,连续开展“净化节日市场环境”等系列主题“百日执法行动”,系统上下联动,各业务条线协同作战,综合运用工商职能,打好“组合拳”。将专项整治行动与常态化监管措施有机结合,更加有效防控和应对市场秩序问题,为全省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以解决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为主攻方向,实施“靶向式”整治。借鉴医学上的“靶向治疗”思路,瞄准违法活动源头、多发部位、易发高发对象等重点“靶位”,实施精准打击的“靶向式”整治。一是以农村市场、节日市场、批发市场、现场制售食品门店(摊点)等为重点靶位,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以食品质量抽检和市场清查为主要手段,及时发现和清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安全“一季一整治”效能。强化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监管,责任到人,逐户清理规范,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全面推行《湖北省现场制售食品行为规范》,引导和督促经营户落实自律制度。建立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一季一考评”机制,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二是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权假冒案件高发地和商标印制企业等为重点靶位,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深化“双打”工作,多渠道搜集、深挖侵权假冒线索,完善预防、监控、整治制度及措施,不断提高整治的准确性和威慑力。“315”期间,各市州工商局要开展“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曝光典型案件,扩大打假声势。三是以公用企业、垄断行业、大型零售商为重点靶位,依法治理强制交易、限制竞争、商业贿赂、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工作措施,建立行政指导、专项检查、违法查处、企业自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有效互动的反垄断执法机制。四是以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式居民小区等为重点靶位,严厉打击传销。健全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防范和打击传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无传销社区(乡村、县市)创建,定期排查与联合集中整治相结合,做到动态监控、严厉打击、有效遏制。健全落实工作台账、分类监管、日常检查、行政指导、诚信守法经营承诺、违法案件报备等监管制度,从严监管和规范直销行为。五是以医疗服务、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广告为重点靶位,强化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加大广告监测力度,拓展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对重点媒体广告违法行为实施动态监管,推进虚假违法广告联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出台进一步加强广告监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广运用广告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广告市场主体和监管对象数据库,规范广告行政审批行为。六是以黑窝点、黑网吧等为重点靶位,大力整治无照经营。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共享信息,联合执法,创新管理,突破难题。研究拟定治理无照经营控制目标,遏制增量、减少存量、消除隐患,做到可控有序,力争主城区、县城及中心集镇重点行业、高危行业的无照经营基本消除。
2.以改进监管方式为提效之策,深化监管创新。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实现高效能监管的重要措施,不断改进监管方式。一是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整合食品流通许可、食品安全电子监管、食品质量监测、舆情监测、经营者自律、食品购假先赔、食品违法行为查处等职能、制度、机制,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在食品总经销、总代理和大型批发经营户中推广应用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进、销、存管理。完善食品购假先赔制度,将工商先赔与食品市场主办者、食品经营者赔偿有机结合,提升赔付到位率。二是健全完善商品质量监测机制。制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建立与质检、商务等部门互动的联合执法机制,实行重大商品监测信息向党委、政府报告制度。建立食品质量监测信息季度评析制度和监测不合格食品清查追查综合执法机制。省局全年组织食品质量抽查1万批次,市县局食品送检、抽检1万批次,工商所散装食品快速监测10万批次。突出家用电器、低压电器、建筑装饰材料、通讯器材、农资、成品油、天然气(液化气)、汽车配件、服装、母婴用品等重点品种,全年抽检重要商品不少于1万批次。三是建立“名优保护”工作机制。以打击“傍名牌”为重点,建立完善挂牌服务、双向联络员、定期走访、联络沟通、行政指导、跨区域维权等名优保护制度,建立行业协作、区域协作和信息网络平台,实施索证索票备案、联手打假维权、部门执法协作等监管措施,形成常态化、综合性、系统性的打假维权行动机制。四是探索建立市场秩序分析及管控机制。实行市场秩序定期分析制度,及时综合专项整治、市场巡查、质量监测、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等监管信息动态,研判监管风险隐患,实施动态化管控。完善工商所网格化市场巡查规范,总结推广基层市场巡查方式创新经验,着力解决基层市场监管薄弱问题,切实提高市场巡查效能。五是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将其作为工商部门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建立“一库两平台”的目标任务,建立“经济户籍库”,完善信用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信息互通和集成,建立完善“综合业务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确定监管任务,配置执法力量,采取监管措施,实施信用激励和惩戒。依法公开信用信息,优化信用查询服务,满足社会征信需求。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农资经营主体、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和经营主体诚信自律建设,推行大型超市、批发市场信用等级公示制度。联合省文明办开展文明诚信市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认定活动;开展新一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活动,完善认定公示体系,合理设定评价参数和标准,引入第三方评审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向省政府、国家工商总局推荐一批诚信企业典型。六是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落实省局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实施指导意见,建立网络经营主体经济户口、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平台,依法处理网络商品交易申(投)诉举报,维护网络市场经营秩序。
3.以强化专业化执法办案为基本途径,提升执法权威。坚持积极办案导向,完善“一支队伍办案”专业化执法机制,在发挥经济检查机构执法办案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工商监管执法的有力拳头。进一步健全完善案件线索分析、查办指挥、疑难会审、分析报告等机制建设,力争在案源案件研发、办案协作、大要案件和新领域案件突破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推进执法办案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常态化办案培训、案件研析、模拟办案、跟班学习、案例评选制度,培养一批依法行政意识强、执法办案业务精的专业化人才。
(三)扩内需、护民生、促和谐,探索消费者权益社会化维护,建设消费环境最优地区
积极服务扩大内需,更加关注民生,主动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放心消费保护行动”,提升消费维权效能。一是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开展 “3.15”消费者权益纪念日和年主题宣传,组织“百万消费者评诚信”活动,深化维权教育,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引导经营者履行消费维权社会责任,防范消费风险。二是健全消费维权机制。完善12315申诉举报体系建设,加强市州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一屏式”集中监督,确保12315业务平台在线率达到100%、12315系统数据完整率不低于98%、消费者申投诉调处成功率、满意率不低于90%,提高“一条热线维权”效能。落实省局关于12315消费维权网络“五进”工作实施方案和“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探索基层群众自助维权与工商行政维权对接调处机制和消费纠纷当事人、工商调解员、维权志愿者“合议庭”调解机制。全年新创建100个省级12315维权示范站点。积极推动基层维权网络与城乡社区管理平台的对接,加强消费维权与社会管理联动,促进维权监督社会化。在开展合同行政调解的同时,探索引入仲裁机制处理合同纠纷,联合仲裁机构在省局成立合同争议仲裁中心,提升合同纠纷处理效能。三是加大侵权查处力度。强化12315申投诉数据综合分析,针对质量安全、虚假欺诈、强制消费等重点问题,开展公共服务行业、建材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以通信、房屋买卖、物业管理、供电(水、热、气)等行业为重点,开展不平等格式条款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消费侵权行为。
(四)打基础、强保障、利长远,增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工商系统自身建设水平。
1.扎实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坚持把法治工商建设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这次会议还将对法治工商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全省工商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法治教育培训,加强和改善依法决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推进行政指导与各项业务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全省工商系统法律援助中心,强化法律支持保障,不断把法治工商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
2.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全省工商系统各级领导班子配置,增强领导班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务科学发展、支持改革创新、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落实全省工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效能较高的工商人才队伍。坚持全员培训和分层分级分类培训,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继续举办优秀所长培训班,适时组织干部巡回培训,推行岗位资格等级考试认证制度,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全面开展人才库建设,有序实施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层监管执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基层一线监管执法力量,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充分盘活优化人才资源,为全省工商系统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3.扎实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规范促发展,确保按期完成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标升级工程三年规划任务。省局再认定一批AAA级工商所,并对各地认定的AA级工商所检查验收。适时召开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标升级工程促进会,表彰奖励一批省级达标升级单位。
4.扎实推进“四创”活动。把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六型”机关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抓机关带系统、全方位服务基层的重要载体,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把创建的各项要求贯穿和落实到机关建设、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提高全省工商系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七一”国家工商总局将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总结表彰,省局也将适时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队伍作风纪律整训和治庸问责活动成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加大工作督察力度与频次,探索建立干部绩效管理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执行力、落实力和创造力。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引导广大工商干部遵循“政治坚定、忠于职守;执法为民、高效服务;依法监管、公正维权;严守禁令、廉洁勤政”的工商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培育工商文化品牌,建设工商人员共有的精神家园。
5.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为不断开创工商监管服务新境界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实施细则。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深入推进工商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及实施办法,以落实风险迹象管理和预警提示制度为抓手,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继续推进具有工商特点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措施,规范权力行使,最大限度遏制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
今年是我国、我省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全省工商部门服务新发展、展示新作为的重要一年。全省工商系统要坚持开创监管服务新境界、实现“三最一高”的目标不动摇,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工商履职水平,为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