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高院2009年工作报告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2010年1月21日在吉林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 文 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9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全省法院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公正高效办案,和谐司法为民”的实践载体,紧紧围绕“奋力推进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跨进全国法院系统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过去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和经济社会矛盾大量增加及其在司法领域的突出表现,省高院以“三保”为中心任务,转变司法理念,调整司法政策,指导各级法院能动司法,增强为大局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立足保增长,制定了《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等16份司法文件,要求各级法院从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正确把握和处理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了省信托公司、吉林铁合金公司等一批事关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案件,跟踪协调并保障了兰宝公司的破产重组和复牌上市。全面实施“暖企工程”,对受到经济衰退直接影响的企业慎用司法强制措施,尽最大努力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就依法经营、完善监管、防范风险等涉企问题,加强与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的联系合作,并主动建立企业联系点642个,为企业提出各类司法建议800多条。
立足保民生,完善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和弱势群体优先保护机制,在劳动争议、企业破产、征地拆迁、涉农案件的审判和执行中,注重保护劳动者、企业职工、房屋所有人、失地农民和受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创新权利救济机制,依法审理涉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劳动与社会保险案件12659件。制定了《关于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为我省这一惠民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司法支持。
立足保稳定,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全面落实维稳和平安建设措施。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和高压态势,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稳妥处理群体性诉讼案件315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矛盾不激化、纠纷不升级。
法院工作涵盖方方面面,现分解为十个方面逐项报告。
一、以保障人民群众诉权、方便当事人诉讼为根本职责,认真做好立案工作 全省法院深入推进立案窗口建设,实现为涉诉群众提供诉讼引导、查询咨询、法律释明、立案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及时立案,共受理一审民事、行政和刑事自诉案件151461件,立案审查当天受理率达到91.2%;对不属于法院管辖或因司法救济途径所限不能做到“案结事了”的矛盾纠纷,主动请示党委、协调政府、联系社会组织,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社会手段妥善化解。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共实施司法救助7242件,缓减免诉讼费4330万元。
加强立案阶段的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创新诉外调解机制,在全省大部分基层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室或诉前调解组,对一些事实清楚、诉求简单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托社会调解机构进行诉外调解;通过立案调解与诉外调解的“无缝对接”,使3万多起纠纷未进入审判程序就得到解决。
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后,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省高院积极应对,确定了三个审判业务庭、35名法官专职负责民事申请再审审查工作,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全部予以立案,符合再审条件的依法裁定再审,全年共受理民事申请再审案件1329件,审结1312件,裁定再审411件。
二、以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建设平安吉林为指导方针,认真做好刑事审判工作 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7383件,判处罪犯24865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的占18.2%。重点打击了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深入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了严厉打击涉毒犯罪、涉农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专项行动;依法惩处贪污、受贿、渎职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审结910件,判处1246人。
坚持以宽促和,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抗。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依法从宽处理;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依法从宽裁量。加强人权保护,对53名论法无罪和无确凿证据认定有罪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加大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调解和执行力度,尽可能使刑事犯罪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得到应有的经济赔偿和精神抚慰。
全面推行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公示、听证制度,对涉黑涉恶罪犯、严重暴力罪犯、累犯和犯罪集团首犯、主犯等依法从严掌握,对确有悔改表现以及老病残妇等服刑人员依法从宽审批,共办理减刑、假释案件9449件。
三、以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为价值追求,认真做好民事审判工作
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66151件,涉诉当事人和直接利益关联人超过一百万人。审结148646件,其中审结金融借贷、债权债务、涉外和涉港澳台等案件73153件,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审结权属争议、民事侵权等案件30116件,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审结赡养、抚养、继承、离婚等案件42497件,依法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审结涉军案件1636件,依法保护军队、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方针,遵循依法、自愿、公平的原则,实行全员、全面、全程调解,全省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结案率达到60.5%,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案结事了、息诉宁人。积极推动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使大量民间纠纷以非诉方式得以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以保护人权、支持管理、构建政府与公民和谐关系为主线,认真做好行政审判工作
2009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全省法院以此为推动,进一步加大诉权保护力度,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395件,同比上升13.8%,其中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商税务执法、治安处罚、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公民基本权益的案件占80%以上;审结3215件,判决撤销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裁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422件,占一审行政结案的13.1%,依法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行政执法权威,判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有效、驳回行政相对人诉讼请求1631件,占一审行政结案的50.7%;办理行政机关申请非诉行政执行案件3461件。注重运用协调和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行政案件协调解决比例达到25.2%。
为了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依法行政,省高院试行了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去年首次向省政府提出了行政司法审查情况报告,通报了2008年行政诉讼的总体情况和案件特点,并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司法建议。
五、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为载体,认真做好执行工作
为有效破解“执行难”这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省高院把2009年确定为全省法院的“执行年”,全面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全年共受理申请执行案件65210件,执结52228件,执结标的总额144.8亿元,执结率为80.1%,同比提高3.6%。
扎实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高质量地完成了集中清理2007年12月31日之前的执行积案的各项任务,全省有财产可供执行的7807件执行积案全部执结,执结标的额37.69亿元;对由于历史原因和当事人主客观因素形成的83838件无财产执行积案进行了逐案清查,并严格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结案标准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我省清积活动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与其他5个省市并列全国第一,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大力推进执行创新、监督管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形成了覆盖执行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完备制度;科学界定执行实施权、监督权和审查权,并由三个部门分别行使,实现了执行权的分权制约;推动构建执行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
六、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第一政治责任,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全省法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信访积案化解提速年”的部署,着力化解涉诉信访突出问题,全年涉诉信访共8792件,同比下降6.6%;其中新发生初访3373件,同比下降9.5%;来省进京访数量明显减少,缠访、闹访已不多见。
实施息访工作“一把手”工程,各级法院院长亲自审阅群众来信,亲自包案处理信访,亲自接谈处理重点案件,全省法院院级领导直接处理信访案件5860件,95%以上的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并化解了10余起有重大影响的极端访、激烈访和群体访案件。
探索建立涉诉信访终结机制,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涉诉信访案件审查甄别工作,依法审慎确认无理访案件,对确属无理访的移交有关部门和地区妥善处理,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七、以提高审判工作质量、规范司法行为为着力,全面加强审判管理和审判监督工作
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效果和严格规范司法行为,构建了审判管理规范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形成了审判管理的“吉林模式”,为全国法院审判管理改革积累了经验。集中开展“细排查、严清理、速审结”专项活动,无法定事由超审限案件全部审结,案件超审限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健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共评查案件6249件,对党委、人大批转批办案件、当事人重复上访案件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进行了重点评查,对“问题案件”逐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追究责任。
坚持依法纠错、维护公正的原则,切实加强审判监督工作。虽然每年经过再审改判的案件仅占全部生效裁判的0.2%,但对当事人而言,错案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为此,我们在狠抓一审案件质量的同时,拓宽审判监督渠道,强化审判监督权力,对确有错误的裁判坚决改判或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全年共审结各类再审案件2334件。
通过加强审判管理、强化审判监督,促进了全省法院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的全面提高。2009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66858件,审执结234833件,结案率为87.9%,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8.7%,同比分别提高1.5%和1.2%;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为91.3%,二审案件维持率为76.3%,同比分别提高0.5%和3.7%。
八、以抓基层强基础、实现全省司法事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层法院建设
在去年的人代会上,针对代表们反映的基层薄弱问题,我们郑重承诺要切实加强基层法院建设。一年来,我们把基层基础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在省委组织部和省编办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全省法院人才战略五年规划”,继2008年为基层法院增员161人之后,去年又为基层法院选调大学生194人,面向社会招录193人,进一步缓解了基层法院缺员断层、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时改善了基层法院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着力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选派3500多名基层法院院长、庭长和审判骨干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法官学院、省高院和其他机构组织的专项培训;继续实施人民法庭庭长三年“普训”计划,对全省人民法庭庭长进行了集中培训;从基层法院选调186名法官到上级法院挂职锻炼或短期工作。
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装备项目补助资金新建、扩建了14个审判法庭和48个人民法庭,为39个基层法院建设了科技法庭或网络信息平台。去年,随着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央增加了基层法院的办案经费,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也加大了对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力度,使基层法院人均办案经费较2008年提高了61%,基本保障了审判执行工作。
九、以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弘扬新风正气为重心,突出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和法院文化建设
全省法院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法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能力作风建设和法院文化建设,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法院的院风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一年来,在审判任务十分繁重、执法办案压力凸显的形势下,广大法官始终保持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共有56个集体和115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2个法院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名法官被命名为“全国审判专家”,1名法官荣膺“全国优秀女法官”称号,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法庭翟树全法官当选“感动吉林”人物。
继续狠抓司法廉政建设,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经常性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司法作风大检查活动。严格落实下级违法犯罪上级引咎辞职的问责和追究制度,省高院一位副院长因其主管部门的一名中层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主动辞去副院长职务。全面推行廉政监察员制度,配备廉政监察员547名,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实施直接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38件,对违纪违法行为果断、严格、从快处理,共开除5人,辞退1人,撤职6人,调离审判执行岗位5人。
十、以强化法院的人民性、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为核心,积极构建以接受人大监督为主渠道的监督体系
全省法院坚持把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作为保持人民性本质的根本途径,更加自觉地把法院工作置于人大监督之下。省高院积极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认真办理省人大常委会和内务司法委员会批办批转案件38件,妥善处理人大代表关注案件67件。在全省法院开展了“千案观察庭审听证活动”,5215名各级人大代表应邀观察了1357件案件的庭审和听证,36名人大代表应邀列席了相关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其中79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应邀观察了省高院22件案件的庭审和听证,4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应邀列席了省高院的审判委员会。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拓展了人大代表监督的渠道,既为人大代表了解法院工作、履行监督职责创造了条件,也对维护司法公正、改进法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意见,不断加强司法民主。依法支持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对确有错误的裁判坚决依法改判,共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455件,改判92件。扩大对新闻媒体的开放,对重大案件和热点案件审理、重大司法政策措施出台等情况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既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省高院成立了监督与咨询委员会,聘请45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委员,创新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方式。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法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些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省高院有10余项工作跨进了全国法院系统先进行列,并分别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介绍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各级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位代表对法院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全省法院向各位代表和各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深深感到,与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司法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司法的要求,司法能力与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正的要求,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与公正廉洁司法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少数法官作风不正、行为不端、个别法官徇私枉法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治。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提升,随着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的大量出现,各类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我国已超乎预想的提前进入“诉讼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供给之间的基本矛盾更加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人民司法事业的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010年的主要任务
2010年,全省法院总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关于政法工作的统一部署以及本次会议对法院工作的要求,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平安吉林建设等政法重点工作为统领,全面做好法院各项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创造更加优良的法治环境。着力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牢固树立能动司法理念,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服务。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开创振兴吉林新局面提供更加主动、高效、有力的司法服务。突出加强我省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投资拉动、开放带动中涉诉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依法保障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加强对经济社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前瞻性研判,及时提出防范应对建议。
第二,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人民性教育,确保法院的每一项司法政策、每一次专项活动都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创新司法为民机制,进一步推进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制度化、长效化、普遍化。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加快建立执行救助基金和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努力缓解特困申请执行人和刑事被害人的生活困境。加大国家赔偿案件审理力度,依法保护赔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牢固树立公正廉洁司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继续开展“审判管理年”活动,加强审判绩效考评和质量评查,增强法官公正高效办案、和谐司法为民的自觉性。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制度,依法推行立案、庭审、听证、执行全程公开和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布。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完善惩防体系,强化监督机制,实行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案件查处同步推进,坚决严厉惩治以案谋私、以权谋利等徇私枉法行为。
第四,牢固树立和谐司法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依法严惩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平安。深入推行“全员、全面、全程”调解工作制度,推动构建诉调对接机制和“N+1”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畅通申诉再审渠道,扩大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涉诉问题的空间,努力减少涉诉信访,力争实现涉诉信访积案当事人90%以上停访。
第五,牢固树立科学司法理念,大力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技强院方针,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法院管理的全部过程,提高办案质效和管理水平。注重高新技术在探知法律事实、研判法律证据、确定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案件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积极探索网上立案、网上调解、远程取证、远程审判、电子签章等办案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履行好人民法院职责,完成好今年重点工作,加强法院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根本保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决定和实施意见,切实抓好法院党建工作,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在法院系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实施;以党建带队建,突出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法官骨干队伍建设和基层法院队伍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人民法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政法各部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认真履行国家审判机关的职责,为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广东高院工作报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12-01-15 10:47:00 ――2012年1月15日在广东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郑 鄂
各位代表:
我向大会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是全省法院实现整体工作争当排头兵目标的冲刺年。我们按照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的要求,以公平正义作为法院工作的生命线,组织全省法院开展“奋力实现排头兵目标”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省法院的表率作用和指导监督职能,推动了全省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全省法院办案质量、效率、效果取得持续进步。201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55341件,同比下降1.29%,其中新收1000031件,办结977311件,案件结收比为97.73%。取得了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实际执行率上升,以及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生效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信访投诉率下降等“三升三降”的可喜进展。
——争当全国法院整体工作排头兵的目标基本实现。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全省法院争当排头兵的18项主要质效指标全部达标。尤其是一审服判息诉率、民事一审调解撤诉率、实际执行率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4.23、18.36和15.10个百分点,反映办案综合质量水平的涉诉信访工作领先全国,人民群众来访从2008年的51496人次下降到20298人次,减少60.58%。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法院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全省法院整体工作满意率为95.1%。
——省法院对下指导监督的职能逐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诉前联调工作,社会对诉前化解矛盾纠纷认同度不断增强,使法院的审判质量效率进一步改善,服判息诉工作得到强化。全省法院一审收案增幅初步回落,一、二审案件质量不断提高,使省法院再审审查、执行监督案件明显下降。省法院全年新收各类案件15156件,结案15472件,案件结收比为102.08%;未结1189件,同比下降17.94%;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2.93%,同比提高26.86个百分点,为省法院实现职能转变,强化对下级法院的指导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紧紧围绕公平正义,依法履行各项司法职能
依法履行刑事审判职能。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90433件,判处罪犯108099人,同比分别增长8.59%和4.54%。针对我省社会治安现状和群众关注的重点,突出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共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一审刑事案件32144件,判处罪犯43605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占29.45%。突出依法打击各类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民生的犯罪,共审结黑社会性质组织、危险驾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等一审刑事案件1157件2143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突出依法打击各类群体性经济犯罪,共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网络诈骗等一审刑事案件579件705人,维护了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安全。保持对职务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共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一审案件1278件1635人。正
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依法从严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抓好对从轻、减轻、免于刑事处罚的准确适用,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率从2008年的10.53%提高到50.20%。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依法对不构成犯罪的69名被告人宣告无罪。对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犯罪案件,积极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进一步化解积怨。
依法履行民商事审判职能。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517750件,同比下降7.76%,解决诉讼标的1230.90亿元,同比增长14.97%。依法妥善化解婚姻、继承等家庭纠纷矛盾,注重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共审结此类一审案件54513件,同比增长3.34%。依法妥善应对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的房地产案件新情况,平稳处理相关房地产买卖合同、按揭合同纠纷,共审结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一审案件11970件。依法妥善审理中小企业融资难导致的纠纷,引导规范企业融资,推动民间借贷合法化、规范化,审结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案件29917件。深圳中院一审审结全国首例证券公司破产案——大鹏证券破产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依法审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保护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共审结此类一审案件15012件(约占全国的1/4)。依法审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纠纷案件,维护公平交易投资环境,共审结此类一审案件7471件(约占全国的1/3),审结海事海商一审案件662件。
依法履行行政审判职能。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0729件,同比下降1.30%。注重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省法院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有关通知,在深圳等七个市(区)联合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纳入依法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机制,合力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开展国家赔偿审判,对46件受到国家机关职务侵害的案件当事人决定予以国家赔偿。依法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4624件,其中准予执行13615件,不予执行1009件。
依法推进执行工作。共执结各类案件244806件,执结标的462.14亿元。继续深化主动执行改革,强化主动调查取证和查控财产工作,建立劳动争议等案件的快速主动执行机制。全省90%的法院成立了执行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对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建立了首批专门处理执行突发事件和疑难复杂执行案件的执行法官专家库。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借助媒体曝光“老赖”,形成打击赖债行为的高潮,加强对被执行人融资、经营、出境、高消费等活动的限制,有效促进了案件执结率的提高。如影视界名人邓某某作为案件被执行人赖债不还,在进行高消费行为时被广州中院依法当场司法拘留,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大力推动建立执行征信系统,与银行、工商、户籍、房屋、车管等单位共享征信信息系统,压缩失信空间,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破解执行难有了新进展,尽管全省法院执行案件数量较大(约占全国的1/9),但执行信访数量却大幅下降,由过去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成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
二、紧紧围绕发展大局,着力彰显司法服务职能
积极服务幸福广东建设。省法院出台了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的15项措施,要求并指导全省法院不断提高能动性,依法服务转型升级,促进富裕广东建设;依法保障社会民生,促进民生广东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促进平安广东建设;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广东建设;发挥规范指引功能,促进法治广东建设。广州、深圳、珠海法院针对南沙、前海、横琴的开发建设,开展了提供司法保障的相关专题调研。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积极履行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职能。举全省法院之力,联动推进“平安大运”建设。深圳中院依托龙岗法院成立了“大运法庭”,设立大运会诉讼服务中心,依法及时审理涉大运案件。加大司法建议工作力度,及时将审判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漏洞、问题反映给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提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和建议,全省法院共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1655份。针对我省加油站资质出租引发较多纠纷的情况,省法院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的司法建议得到了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推动未成年罪犯改造,深化少年审判机制改革,在全省法院建立起单独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指导序列,潮州市建立了华南地区首个全国性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积极探索推动社会延伸保护、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加大司法宣传力度,各级法院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活动4386次,开展法律咨询、校园普法等各类活动1520次。
积极推进大调解格局建设。强化诉调对接,推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有效对接,依法对非诉讼调解进行司法审查和确认。基层法院全部设置了诉前联调工作室,在立案阶段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联调化解矛盾,共受理纠纷72977件,成功调解53288件,约占3/4,有效发挥了从源头化解矛盾的作用。省法院以保险纠纷案件为突破口,联合保监局制定指导性意见,推动金融、保险等商事案件以调解方式解决。
积极拓展司法便民服务。构建以纠纷分流、矛盾化解为特色的“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促使矛盾纠纷尽可能在立案阶段得到化解。积极推行网上预约立案、预约开庭、预约查档和电子送达等便民措施,在立案大厅设置案件查询系统,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向社区派驻“社区法官”、聘请“社区法官助理”、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措施,把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强化司法救助工作,积极开展对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司法救助,为22778件案件中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减免金额达767.27万元。
积极办理再审案件。认真应对《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带来的省法院再审案件大幅增加的压力,精心组织清案工作,追求案结事了,集中清理超过18个月的再审积案。重视以调解方式结案,妥善化解了多宗缠诉、缠访案件。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各级法院审结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案件451件,其中依法发回重审33件,改判95件,维持原判225件,撤回抗诉、民事调解、行政和解等其他处理98件。
三、紧紧围绕自身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创新
认真抓好已有改革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对我省法院近年来创造的主动执行、执行指挥中心、系统党建工作指导、人大代表联络机制、隐性司法等改革创新品牌,着重抓落实、抓推广、抓完善。继续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全省家事审判合议庭扩展到15个法院,中山法院等试点单位引入人身安全保护令、探视抚养档案、心理指导矫治等新形式,促进婚姻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继续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研发了量刑规范化办案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统一了刑事案件量刑标准。稳步推进依法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确保规范透明,共办理此类案件64944件。
积极推进小额速裁审判改革。为提高审判效率和减轻当事人诉累,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逐步扩大小额速裁程序试点,对事实清楚、适用法律简单、争议标的不大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实行一审终审,并简化诉讼程序,快立、快审、快执,促进纠纷的快速化解。对适用小额速裁程序的案件,一律免收诉讼费,共办理此类案件1517件,结案1502件,结案率99.01%,其
中调撤率达99.53%。
全面深化司法公开机制改革。省法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及16个配套实施办法,率先将我省司法公开示范单位由最高法院指定的5个法院扩展到全省。建立司法信息公开申请、举报投诉和责任追究制度,尊重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落实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公开”的规定,逐步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案件审限对外公开。利用门户网站、微博、手机短信等新载体推进司法公开,省法院和部分中院、基层法院开通了官方微博。深圳中院运用微博直播庭审,促使一部分案件在庭前调解撤诉,创造了司法公开促和解的经验。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全省共有3787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96773件,一审案件陪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摸索启动业务分类指导、人员分类管理改革。针对全省法院长期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省法院实行分片分类指导,各业务部门成立分片联系指导小组,深入对口法院实地指导。立足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制定了《广东法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探索建立管理、审判专业、审判辅助和司法政务等人才分类管理模式。在法官断层问题突出的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打破以审判庭为单位管理的格局,试行综合审判机制,努力解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
着力完善审判管理改革。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08工程”全面完成,四级专线网络全线开通,科技管理手段直达人民法庭,通过网络实现了庭审直播、远程提讯,实现了对办案流程的实时监控。制定了全省统一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建立案件质量评查专家库,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特邀评查员。首次组织中院的资深法官对省法院各业务部门的680件案件进行了评查;全省法院共评查案件2851件,对其中有问题的4件案件予以整改。实行由审判管理部门归口负责审批审限延长、超审限预警和通报督办制度,审限内结案率提高到99.53%。明确以卷宗归档作为结案依据,统一办案效率考核标准。强化“判前辨法析理、判后释法答疑”工作,全省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提升到87.68%,进京访的案访比保持全国最低水平,省法院的再审审查收案同比下降40.22%。
四、紧紧围绕树立司法形象,扎实抓好队伍建设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落实全国政法机关“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全国法院“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广东省情和法院实际,深入推进“群众观点大讨论”,着力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政治方向问题,组织10名优秀法官组成“群众在我心中”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法院巡讲25场。努力创建广东法院“三联三化”系统党建模式,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省法院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法院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党委和上级法院对党建工作的双重管理体制,增强法院党建工作的科学性。省法院首次建立班子成员参加中院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中院班子的组织和作风建设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以基层建设为重点,增强队伍整体司法能力。继续抓好由中院统一用编、招录、分配、待遇的“四统一”招录试点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初任法官到基层法院任职,在基层任满五年后再回中院工作。对部分招录人才困难的欠发达地区法院,取得省委组织部支持,调剂录用了44名应届大学生。省法院出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教育培训干部规划,面向基层组织了各类业务培训约110期9100人次。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办案经费保障的帮扶力度,统一采购囚车120辆,调拨给107个法院,加强了基层物质装备保障。珠三角地区与欠发达
地区法院结成50对帮扶对子,在物质支援、智力帮扶、文化共建上取得了积极效果。
以文化建设为主线,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出台《广东法院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强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结合岭南文化精髓,发展各具特色的法院文化,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圳南山区法院建成国内首个“法律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当事人和群众参观1.3万人次。4个法院被确定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有3名优秀法官被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3个立案信访窗口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出了6个“全国模范(优秀)法院”、9名“全国模范(优秀)法官”、10名“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大力宣传林保南、陈光昶、罗仰龙、曹林等法官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关键,提升廉洁司法水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司法廉洁的各项法规、文件的学习,全面落实党廉工作报告、第一责任人述责、考核、监督检查,强化廉政责任。开发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网上申报、动态管理,全面落实了法官的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任职回避制度。省法院设立的两个司法巡查组,在全面完成对中院巡查的基础上,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和党廉工作专项巡查,并对12个基层法院直接巡查。鼓励和支持各级法院自查自纠,全省法院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1件26人,同比分别下降54.05%和43.18%。
各位代表:2011年全省法院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省委的正确领导、省人大的依法监督、省政府和省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理解和帮助。我们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全省法院共邀请17136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百案释法答疑”、“百场征求意见”活动5608场,征求到意见、建议153条,认真办理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的建议和省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结回复率为100%。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广东法院不断改进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工作的监督、理解和支持!
全省法院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审判执行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认识、研判还不够深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案结事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一些司法改革创新措施落实不到位,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审判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在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争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认同上还做得不够;四是极少数法院工作人员司法不公、违纪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五是案多人少、法官断层、人才流失、经费不足等仍然是制约法院科学发展的难题。为此,我们将立足自身,积极争取各方的支持,尽最大努力予以解决。
2012年,全省法院工作总的目标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领潮争先,当好法院科学发展排头兵。总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最高法院和省委的重大部署,在履行司法职责上创新,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在服务大局上创新,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在审判管理上创新,进一步提高公正司法水平;在司法保障上创新,进一步改善法院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能力作风上创新,进一步造就一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司法队伍。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履行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审判职能,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优质司法服务。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创新司法服务大局的方法,狠抓司法办案第一要务,提高办案质效,全力维护公平正义。推进诉讼诚信和社会诚信,凸显法院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创造稳定和谐的司法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推动全省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当好排头兵起步年”活动,进一步更新观念,找准突破口,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着力破解全省法院在服务科学发展和加强自身建设中的难题。三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在司法服务民生上实现新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干警的群众观点教育,通过上下级法院队伍交流、锻炼,开展法官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等活动,主动听取基层群众呼声。密切与群众的感情,办理好涉民生问题的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让司法贴近百姓,更加惠民生、暖民心。四是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在审判管理科学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继续落实裁判文书上网等公开举措,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向社会公开诉讼流程,借助社会力量监督审判管理、廉洁司法等制度的落实。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法院工作百场评查”、“改革创新百场座谈”活动。五是进一步深化法院文化建设和干部培训,推动队伍形象呈现新风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融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岭南文化特色的广东法院文化,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和深度,以文化建设促进队伍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2012年,我们将继续认真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正廉洁、开拓创新,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更加公正、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附件: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有关用语说明
1.案件结收比:是指法院在某一统计周期内,办结的案件数量与本期新收案件数量之比。基于审判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在某一统计周期内,办结案件还包含了上一周期结转的案件,故结收比可能高于100%,特别是在新收案件减少而对旧存案件的清理力度较大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相对于以往的结案率而言,案件结收比作为一项新统计指标,能有效反映结案进度是否与收案进度基本保持一致,以此衡量审判工作是否均衡、良性发展。2.进京案访比:是指全省法院一审案件收案总量与进京上访案件数量的比率,能够综合反映全省法院办案的质量和效率。我省法院的进京案访比为550:1(全国平均值为200:1),保持全国最低水平。
3.群众观点大讨论:最高法院于2011年7-9月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了“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国各级法院干警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改进司法作风,切实把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各个环节。我省法院开展了以“视人民为亲人,做人民好法官”为主线的深化群众观点的大讨论活动。
4.任职回避:2011年2月,最高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
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正式颁布施行,其中规定: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如有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不得继续在法院领导岗位和审判、执行岗位工作。我省法院已全面完成113名法官的任职回避工作。
5.司法巡查:2010年10月,最高法院颁布《人民法院司法巡查工作暂行规定》,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司法巡查制度,由上级法院派出专门工作组,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暗访、案例剖析等方式,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司法业务建设、司法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巡回检查。
6.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调查:法院审判工作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为检验我省法院整体工作争当全国法院排头兵的成效,2011年8月,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开展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针对全省21个中级法院和128个基层法院,以随机抽样方式,发放问卷25000份。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广东法院整体工作满意率为95.1%,处于优秀水平,对省法院党组提出的“三项硬要求”工作思路给予高度评价,满意率达96.3%;调查的10个具体项目中,人民群众对审判结果、主动执行、司法公正等6项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对司法效率、司法作风等4项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最高法院领导和省领导对此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同志批示:“人民群众满意度连年提高,是广东省高级法院和各级法院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坚持司法为民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高效便捷司法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必然结果。望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始终坚持司法为了人民,司法依靠人民,司法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向人民群众交出更加满意的答卷。”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批示:“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作衡量法院工作是否成为排头兵的标准,这本身就是法院为人民的理念上的升华,应当继续坚持,做得更好!从问卷调查中看到广东法院在全国争当排头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感到十分高兴,希继续努力,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更大贡献。”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朱小丹同志批示:“省法院争当全国法院排头兵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可喜可贺。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建设一心为民,人民满意的人民法院。”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同志批示:“广东高院每年在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代表对报告的通过率、满意度不断提高,特别2011年达90%,这实不容易,折射法院各个方面的进步,希继续努力,为建设和谐广东、幸福广东多作贡献。”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同志批示:“省高院工作令人鼓舞,争当全国法院排头兵的目标催人奋进,报告阅后使人充满信心。政协委员十分关注法院建设和发展,请组织有关届别委员阅读报告内容,建言谋策,支持法院建设更上一层楼。”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以及**、梁伟发等省领导也分别做了批示。
7.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2011年初,按照最高法院部署,省法院下发《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法院开展此项活动。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全省法院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并对400名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公开曝光。公布名单后被执行人仍不履行债务的,采取由人民银行录入征信系统限制贷款、工商机关限制信用等级、法院限制高消费、公安机关限制出境和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车辆、发改部门限制项目审批等多项执行措施,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债务。
8.大运法庭:深圳市龙岗区法院地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赛场所在地,该院在省市两级法院的指导下,组建了“大运法庭”及专门合议庭,集中审
理大运会期间发生的,当事人为大运会官员、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或代表团工作人员的刑事、民商事及行政一审案件,为大运会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
9.诉前联调工作机制:2011年2月,省委政法委做出部署,在村(居)级重点搭建综治信访维稳平台,镇(街)级以司法所为基础继续抓好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县(区)级以法院为基础建立健全“诉前联调工作机制”。全省各地普遍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法委牵头、综治办协调、法院为主、多方参与”的诉前联调工作机制,省法院先后与省综治办、省司法厅、省工商联、省妇联、省保监局等多个单位联合会签了相关意见。各基层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了诉前联调工作室,对起诉案件进行甄别分析,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开展诉前联调,有针对性地联合公安、检察、司法、国土、劳动等相关部门以及工商联、保险等行业或社团组织,共同化解社会矛盾。诉前联调立足基层,方式灵活、简便,不收任何费用,方便人民群众就近、高效、低成本解决矛盾纠纷。通过诉前联调工作,使一些纠纷矛盾在诉前就得以化解,进入法院诉讼环节的案件数量有所减少。10.隐性司法:是广东法院对法院司法宣传工作重要作用与自身特征的全新定位。如果把法院对个案的裁判当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司法,宣传工作就是一种隐性司法,它通过教育、说服、引导等方式,让人民群众相信法律、相信法院,增强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和谐。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案件大省和媒体大省,加强法院宣传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11.小额速裁:指法院为方便群众诉讼,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争议金额5万元以下的简易民商事案件实行快审快结的一种审判方式。由于我省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民事一审收案数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不断增长。最高法院下发《关于部分基层法院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省法院确定了广州番禺、深圳罗湖、佛山禅城、东莞第一法院四个基层法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2011年5月1日正式启动。7月,经最高法院同意,将深圳市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市各基层法院。小额速裁程序大大简化了庭审程序,缩短了庭审时间,使结案周期一般不超过7天,很多案件当日受理、当日调解结案、当日履行完毕。
12.百案释法答疑、百场征求意见:继2008年开展“百庭观摩”、2009年开展“百场见证执行”、“百场走访下基层”、2010年开展“百案调解”之后,全省法院2011年开展了“百案释法答疑”、“百场征求意见”活动。两项活动旨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面案件矛盾及当事人的疑虑,监督法官执法办案情况,便于其了解法院和法官为化解社会矛盾、定分止争所付出艰苦努力及面临的困难。在活动中很多代表、委员纷纷主动帮法院做当事人的解释说服工作,许多原本对法院的裁判不理解、缠诉不休的当事人当场表态服判息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在2011年9月召开的全国法院监督联络工作会议上,省法院作为全国定向分级联络制度实行较早、效果突出的三个高级法院之一,作了专题经验介绍。
13.系统党建工作:省法院于2011年2月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法院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建立法院系统党建工作的双重管理体制,实现了地方党委对党建工作进行统筹全局的领导,法院系统对党建工作开展自上而下的指导,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建立了统一的党建工作台帐制度,通过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建立党建工作网络、明确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等措施,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法院党建工作新格局。建党90周年前夕,最高法院对100个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我省5个法院、5名个人获得殊荣。
14.“三联三化”系统党建模式:“三联”即省委组织部与省法院联合发文共同推进全省法院党建工作,上下级法院联动抓好系统党建,法院党组与同级党委党建部门联手抓好机关党建。“三化”即系统党建科学化、双重管理精细化、党建目标标准化。
15.综合审判机制:指在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法院,保持法院现有机构建制不变的前提下,在内部管理上打破审判人员分庭管理以及案件按刑事、民事、行政类归口审理的格局,构建以主审法官为中心、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的审判运行体系,将三类案件随机分配到若干个由主审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组成的审判组,实行综合审理。2008年以来,省法院在阳西县、连平县等法院试点综合审判机制,成效显著。2011年,省法院明确推广“阳西模式”并扩大至13个基层法院试点。综合审判机制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实行,它有效整合审判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办案力量不足问题。
16.优秀法官林保南、陈光昶、罗仰龙、曹林:林保南,湛江市坡头区法院院长,20多年来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执行工作中屡创奇迹,执结标的金额近亿元,执结率近100%,成功化解了多个群体性纠纷。2008年,最高法院授予其“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2011年11月,“林保南法官工作室”在坡头区法院成立,取得了积极的社会评价。陈光昶,省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审判员、第四合议庭审判长,先后承办了阳江“3?26”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等一系列重大、复杂、疑难案件。2005年以来,共审结刑事案件400多宗,结案数在全院名列前茅,无一超审限、无一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错案。2011年当选省直机关“十位模范共产党员”,并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罗仰龙,梅州丰顺县法院汤南人民法庭庭长,20多年扎根基层,承办的2000多件案件无一件错案,基本无上诉。近五年承办的570件民事案件中,调解撤诉540件,调撤率94.7%,被称为“贴心法官、调解能手、灭火干部、放心庭长”。被省纪委确定为全省纪律教育学习月典型人物。曹林,深圳罗湖区法院执行局执行二科科长。10年来共承办执行案件4000余宗,执结率平均达95%以上,执行到位标的近8亿元。善于化解疑难棘手案件,提出诸多执行新模式。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在全省法院执行系统尚属首次。
17.“法耀岭南”微博:为加强司法公开,方便网民了解法院工作情况,2011年12月8日,省法院官方微博“法耀岭南”落户腾讯微博(http://t.qq.com/guangdonggaofa),成为省法院与网民直接对话、互动,收集网民意见、建议和诉求的重要渠道。作为省法院司法公开和官方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该微博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发布热点信息、庭审网络直播等活动,并对公众关注的一些法律问题及时解答,服务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官方微博的开通,将原有的司法公开单向性途径变成了双向性、互动性途径。截至2011年12月31日,该微博发布信息255条,粉丝数量达37092人。
18.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主要数据:201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刑事、民事、行政一审和二审案件,以及再审、再审审查、国家赔偿和执行等各类案件1055341件,同比下降1.29%,其中上年结转案件55310件、新收案件1000031件。共办结各类案件977311件,案件结收比为97.73%,解决诉讼标的金额1230.90亿元。全省法官年人均结案94.88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90%,尚有未结案件78030件。全省法院办结各类案件总数约占全国法院的1/11。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约占全国法院的1/10;审结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约占全国法院的1/12,其中审结一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约占全国法院的1/4,审结各类涉外、涉港澳台民事纠纷案件约占全国法院的1/3;审结各类行政案件约占全国法院的1/15;执结各类执行案件约占全国法院的1/9。
第三篇:2012吉林工作报告
2012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日王儒林做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组织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跨上历史性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这是我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8%。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620.1亿元、850.1亿元,分别增长34.3%、41.1%,增幅创分税制改革18年来的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现全年减排目标。
――内生增长动力切实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41.7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20.5亿美元,增长30.9%,实现四年翻一番。投资、消费需求的强力支撑,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粮食产量跃上新的阶段性水平。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达63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65.7亿斤,占全国增量13.3%,连续两年保持每年60亿斤以上增量,提前一年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目标。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10元,分别增长15.5%和20.4%。“八路安居”工程实现从城镇到农村、矿区、林区、垦区全覆盖,48.11万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68.87万户城市居民受益。全省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超过3162万人次。
一年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全省发展、改革、民生、稳定的大局,突出重点任务,强化推进措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力度。坚持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努力促进“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围绕推进工业化,制定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一汽大众MQ200变速箱等一批项目启动和建成投产,推进“双百”技术创新工程,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650个,多产业支撑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在汽车产业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食品、装备制造、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高速增长,对工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质量兴省活动,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4件,国家质检中心增至13个。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旅游总收入增长26.8%,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围绕推进城镇化,推动长吉一体化,莲花山区域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九台空港、卡伦新城等节点城镇建设顺利推进,区域信息共享取得进展。中部城市群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县城、特色小城镇建设明显提速。开展了城乡双向一体化、土地增减挂钩等试点。编制完成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及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增加粮食高产作物播种面积,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实施玉米膜下滴灌110万亩,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棚膜蔬菜、林蛙、食用菌等园艺特产业,启动人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我省获准起草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畜牧业稳步发展,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壮大,销售收入增长18%。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老龙口水利枢纽投入使用,哈达山水利枢纽并网发电,引嫩入白、大安灌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全线启动。西部土地整理和中东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进展顺利。接续实施了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深入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导向,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6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52个,竣工投产1980个。长春轻轨4号线投入试运营,长春地铁1号线等项目开工。吉林至草市、通化至新开岭、营松高速抚民至靖宇段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250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气化吉林”和“数字吉林”工程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吉林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和“双十”、“双百”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发明专利1168项。4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吉林)基地启动,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空间、光电技术等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落户吉林。组建了人参、镁合金、动漫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能源汽车和碳纤维产品下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长春中俄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单位。
(三)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医保“议价谈判”率先在全国实施。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集安益盛、吉林永大成功上市,吉视传媒首发申请获批,盛京银行长春分行、华夏银行长春分行、安盟(中国)财险吉林分公司和安邦人寿吉林分公司、一汽汽车金融公司运营。吉林银行多元化经营和社区银行建设已见成效。新批8家村镇银行,86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新注册成立16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和11家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75.1亿元。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顺利推开,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全部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启动,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省重点发行单位、出版单位、市(州)本级电影公司、电影院完成转企改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省首个国家级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中朝罗先经贸区规划框架协议签订,珲春至罗津港二级公路整修、高效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实施。中俄朝三国环形跨国旅游投入运营。中俄珲卡铁路口岸千万吨国际换装站奠基,中俄合作开发扎鲁比诺港改造工程稳步推进,与滨海边疆区的合作初见成效。成功举办第七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十届长春农博会、第八届长春汽车博览会等展会和首届中国民营经济(长白山)研讨会。组织赴粤闽和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取得积极成果。全省引进外省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2%和18.8%。
(四)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个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25万人,公益性岗位稳定在11.86万个,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省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艰苦岗位津贴补贴分别提高22%、38%。增加市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分级职务工资,兑现人民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完成提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分别达88.3%、85%,比全国平均高28.3、25个百分点。将51万名关闭破产国企和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有序推进,解决了44.9万名厂办大集体职工和21.06万名“五七家属工”参保续保问题。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全省242万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700万元。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达到105%。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民生项目及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设备安装都实现或超过预期目标。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化解高校债务29.3亿元,增加省属普通高校编制7206名。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特岗计划、硕师计划成效显著。影视、戏曲、歌舞等创作生产水平整体提升,长影世纪城二期工程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创建计划生育幸福家庭活动经验在全国推广。大力支持国防和驻吉部队建设,随军家属就业、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掀起双拥共建新热潮。民族宗教、地方志、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援建黑水任务基本完成,援藏工作扎实推进,援疆工作深入开展。
(五)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吉林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全省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8.3%,命案侦破率达到92.4%。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位居全国第2名,逃犯撤网率达90.8%。完善“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边境地区保持稳定。实施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化解矛盾成功率达到98%。监狱布局调整和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着力解决征占地补偿、企业分离办社会、军转干部安置等10个方面突出问题,全省信访总量、集体访批次分别下降21.6%和18.1%。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态势。在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全部独立设置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为载体,组织开展乳制品、食用油、病死畜禽、小作坊与食品摊贩等11项专项整治,完成为期两年的药品安全整治任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校车安全管理得到加强。积极应对日本福岛核泄漏环境应急事件,有效维护了环境安全。
同时,加强政府建设。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7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566件。制定政府规章8件。全年公开政府信息55.6万件,授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1.1万件。积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对1699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认真整改发现的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在46个省(中)直部门深入开展群众评议软环境和政风行风工作,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直通车”办理。省政务大厅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结率达到99.3%。全省政务大厅基本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有效地强化了对服务行为的监督。
这些成绩令人振奋、来之不易,是吉林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拼搏进取的结果,凝结着各个方面的心血和付出。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老同志,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中直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省人大、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新旧矛盾交织,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难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困难较多,资金短缺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缩小城乡差距任重道远;物价总水平仍呈高位,稳控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维稳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和公共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争取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
二、全力推进吉林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既面对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下行明显,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外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稳增长力度加大,蕴含着新的机遇。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有利于我们争取到更大支持。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时期,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累积的投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强劲;我省外贸出口依存度不高,对国际市场波动敏感度较低。我省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坚实基础。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把握形势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注重协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抢抓新机遇,以更加十足的劲头应对新挑战,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开创新局面,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着力扩大内需,着力优化结构,着力加强“三农”工作,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加强节能减排,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这些目标,是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本着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的。既与“十二五”规划有序衔接,又充分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影响;既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又充分考虑“两个同步”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既准确判断我省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实现的可能,又体现全力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争取更大空间、创造良好条件。实际工作中主要指标力争超额完成。
(一)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立足我省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远没有完成的实际,坚持把投资作为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00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50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工业围绕培育增量、优化升级,集中力量实施长春大成20万吨秸秆制糖等251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推动一汽通用年产20万辆轻型商用车等项目达产达效。突出抓好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水利工程54项,引嫩入白、大安灌区竣工投入使用,完成哈达山水利枢纽主体建设,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继续做好赤松核电项目。开工四平至长春改扩建、通化至梅河等高速公路以及长春地铁2号线、丰满大坝重建、敦化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继续搞好吉图珲客专等在建铁路项目,力争通化机场竣工通航,吉林绕越线、松原绕越线高速公路以及哈大客专、通化至灌水、和龙至南坪、平齐线郑家屯至满汉营铁路通车。实施好“气化吉林”工程。适应蒙东煤炭基地建设和运输需要,抓紧推进长春-长岭-乌斯台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突出房地产投资重点,加快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性住房供给,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千方百计落实建设条件,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坚持开源节流挖潜,严格依法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土地高效有序利用。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继续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总部合作,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作用,提高融资能力。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切实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全面启动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全程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网络实时预警纠错,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着力增强农村消费能力。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升级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加快实施“金土地店店通”工程,构建一个省级服务中心、32个县级网络平台、4000户农家店网络终端。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批对接”,鼓励引导城市超市和连锁店向农村延伸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讯等服务型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网络营销、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广告业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以肉类、食用油、蔬菜、饮品、酒类等商品为重点,建立完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安全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工商直接对接,引导零售商和供货方建立战略联盟。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让百姓放心消费。推进长春市、吉林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强化物价调控,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增加生产供给,降低流通成本,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经济自主协调增长能力。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扬长补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使经济尽快走上自主协调增长的轨道。
进一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转变,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加大扶持力度,实施长春一汽丰越20万辆轿车、四平专用车基地建设及百项重点零部件项目,力争全省整车产量达到180万辆,省内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进一步提升。着力提高石化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确保吉化40万吨ABS、32万吨苯乙烯等项目竣工投产。抓好定向技术攻关,加快汽车化工专用料和车用化学品园区建设,推进汽车与石化产业融合发展。搞好中新食品区建设,推动长春大成百万吨化工醇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积极支持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生产、出口基地。继续抓好冶金、建材、纺织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碳纤维、生物质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加强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推进人参、矿泉水、鹿、林蛙、油页岩开发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地理省情监测,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搞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现百种重点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坚持质量兴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鼓励自主品牌加快发展,打造驰名商标。继续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开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行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增私营企业1万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加强工业生产组织,搞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调节,强化煤炭保障,挖掘用电潜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6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总产量力争再创历史新高。立足抗灾夺丰收,针对今年春旱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奠定粮食生产的良好基础。扎实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启动实施种子产业振兴、重大技术推广示范、全程农机化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创新等十大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收益。推进我省作为东北区域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等机遇,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15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2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任务,提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西部土地整理,实施好中东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二是优化提升畜牧业。启动实施现代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进20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新建、改扩建项目。落实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和国家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政策,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推进“草变肉”工程,不断优化畜禽结构。三是努力提高蔬菜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研究制定加大投入、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支持发展蔬菜生产,新建蔬菜棚室5万亩,完成全省百万亩棚膜蔬菜生产任务,逐步提高冬春蔬菜质量和自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增加政策补贴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同时,广泛开辟转移增收、财产增收等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和基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得到更多收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农民达到370万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努力壮大现代林业和水产业。五是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继续组织开展县(市)工业集中区综合评估,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开发区序列管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强化带动能力。启动实施县域“三化”统筹试点,落实下放用地、企业所得税审批权限等,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全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重点抓好120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和3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完成大岭汽车物流园区路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物流仓储区启动使用。大力发展与粮食增产相适应的现代粮食流通,推进东北亚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启动建设白城内陆港物流中心。搞好长春净月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加快建设长春、吉林、延边3个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深入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加快重点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立文化旅游区。推动支持各航空公司加大航线开发力度,不断增加旅游航线。促进旅游与文化、工业等融合发展,创新旅游项目,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扩大中俄朝环形跨国游、跨境自驾游参游规模,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广告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突出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
(三)突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环保,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能减排环保作为调整优化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跟踪落实前三批、启动实施第四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汽车零部件、农作物育种、医药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新组建3-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3-5个企业院士工作站,扶持建设100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1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启动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省光机所、应化所等科研机构、吉林大学等高校作用,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人才兴业,实施“双百千万”人才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大力引进域外人才,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人员到生产一线推广技术、开发产品、领办科技型企业。
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节能,组织开展2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100个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对100户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监测,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组织推进吉林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城市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污染减排,完成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加快建设燃煤电厂脱硝设施,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抓好伊通河、饮马河、条子河、招苏台河等主要支流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成10座垃圾处理场,启动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已建成环保设施稳定运行。作为国家第二批9个试点省份之一,实施长吉一体化区域和重点流域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治理。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行节约用水,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抓好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实行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搞好西部盐碱地改良、中部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创建2-3个绿化美化标准县,绿化村屯1475个。加强森林和生态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林副产品,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加快城镇化步伐。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着力提高质量,推动城镇化迈出更大步伐。一是加快长吉一体化。推动重要节点城市发展,建设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8大功能区,滚动实施百项重大基础设施、百项重大产业项目,促进生产要素融合和产业链接发展。实施长吉人口管理、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一体化,建立两市人口互通管理系统,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住房保障待遇互认。推动金融、电信等同城化发展,不断扩大区域信息共享,促进长吉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统筹推进、融合互补,加快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二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农民覆盖,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进入城镇就业创业的农村劳动者,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服务。城镇就业农民工可按照企业职工或从事个体工商户政策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城乡一体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在方式、标准和程序上做到统一。三是加强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推动。把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与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是实施好新的户籍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贯彻落实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以稳定居所、稳定职业、稳定经济来源为基本的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限制。进一步创新人口管理方式方法,继续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人口有序转移。与新的户籍制度相适应,积极研究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城乡社会保障衔接、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性住房平等待遇等方面配套政策,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五)深化各项重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开展粮食直补担保贷款试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铺开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农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启动实施九台市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实验区。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办法,选择2-3个市县先行试点,逐步推行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顺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医药卫生急救体系、应急体系、传染病防治体系、大病救治体系、信息化体系和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切实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三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实施金融创新拓展计划。抓好100户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300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争取新上市企业不少于5户。推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新增注册基金或基金管理企业20家。加快信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吉林股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运营,吸引省内优质企业挂牌交易,拓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埠金融机构。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提高融资担保能力。支持吉林银行继续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上市经营条件。稳步推进省农联社和县级联社改革。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力争达到350家。有效防范和化解县级融资平台风险。四是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制范围。推进部门预(决)算、行政经费等信息公开。搞好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努力创新机制,坚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五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分类工作,清理规范事业单位,确保在年底前完成各项改革准备工作。六是深化完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源配置,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搞好厂办大集体改革,进一步论证完善方案,适时启动实施。同时,妥善解决好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改革遗留问题。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流动、整合步伐加快,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聚集各方面生产要素,在机遇互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利中推进共同发展。继续加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积极开展对朝、对俄在交通设施、资源开发、跨境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加快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争取中俄珲卡铁路口岸国际联运稳定通行,推进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恢复开通,支持珲春-扎鲁比诺-釜山、珲春-扎鲁比诺-新泻航线持续运营,推动做好恢复图们江出海航行权工作。加快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建设,力争年底前通关运营。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搞好与中央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切实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办好第八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十一届长春农博会和第九届长春汽车博览会等各类展会。着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推进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出口优势产业群。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用保险、用汇等方面困难和问题,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加强外派劳务和承包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秩序,降低经营风险。
(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中确定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繁荣。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省图书馆新馆、省京剧院大众剧场建设,对外开放省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开展省演艺中心筹建前期工作。搞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实施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推进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加快发展吉林特色文化产业。搞好规划布局,实行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建设,实施100个重点文化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歌舞演艺、动漫与创意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商业街建设。制定实施松花石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松花石产业基地。依托我省旅游资源、科技教育、汽车发展、农业生产等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发文化衍生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精深度和附加值。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着力把吉林歌舞、“二人转”、吉林影视、吉林期刊、吉林图书、朝鲜族歌舞等独特优势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吉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州)、县(市)文化行政管理主体整合,上半年完成文化广播出版部门组建,实现市(州)、县(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县(市)设立互联网信息中心。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支持长影改革发展。吉视传媒在主板市场上市发行,加快吉林出版集团上市步伐,组建吉林期刊集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七)继续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坚持不懈地把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落实到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更多地兴办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今年要全力办好十二个方面民生实事。一是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以上,免费就业培训80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个,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努力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省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15%;将“老工伤”、“五七家属工”、厂办大集体职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城市月人均243元、农村年人均1259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政策性报销比例不低于75%。四是扎实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35.38万套,全面完成煤矿棚户区和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五是深入推进“暖房子”工程。新增供热能力6000万平方米,改造撤并小锅炉房1000座,改造陈旧管网1000公里,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300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老旧小区环境1000万平方米。建成调峰锅炉房20座。启动多热源联网运行试点工程。六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标准,开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新启动实施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再实现3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七是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车辆统一管理,努力保障交通安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启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项目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配置项目。八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启动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四年促进计划。增强农村院前急救能力,保证每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有一台急救车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20种大病新农合报销比例,继续免费为农村贫困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再建设100个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小屋”。九是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2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4000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立贫困村、民族村屯、边疆哨所书屋400个,向全省农民工提供生存技能和保障类图书200万册、期刊200万份。完成420个自然屯、109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提速度、广普及、降价格为目标,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20万户,实现农村300个行政村通宽带。十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体系。新建60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和1300个大型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快速检测室,设立60个县级食品安全监督举报中心和622个乡(镇)监督举报站,实现乡镇以上大型农贸市场本地检测、监督举报全覆盖。十一是继续搞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二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优援。新增5万个视频监控探头,达到全省县(市)以上大型超市、商场、医院等单位监控无死角。
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向边远山区和落后地方倾斜,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推行劳动者培训、鉴定、就业(创业)一体化模式。加强面向地方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紧缺性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规范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搞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和“兴边富民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延边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好宗教工作。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积极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搞好边境设施建设和边境管控,抓好双拥共建,巩固和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搞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吉林创建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等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提高监狱监管改造能力,积极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继续加大信访资金投入力度,妥善解决重大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力度,抓好基层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严厉打击、严厉问责,实行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社会手段并重,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体制和部门协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集中行动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增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搞好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推动管理创新,不断改进服务,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搞好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许可项目清理,进一步减少投资、社会事业等领域审批项目,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构建全省统一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决策听证、实施效果评估等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继续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面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作风转变、推动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切实维护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畅通。完善政府立法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步伐,不断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好《行政强制法》贯彻实施工作。强化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评比考核,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工作的有效衔接,防范和化解行政争议。
(三)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强化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注重运用网络问政、在线互动等方式,汇集民意民智,倾听百姓呼声,为民排忧解难。重视搞好微博客的规范运用和管理,推进设立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微博客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和应对能力。加强软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活动,严肃查处破坏软环境案件。
(四)加强廉政勤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好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公开。严格规范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勤勉尽责,争先创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振兴吉林、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努力做出无愧于全省人民的实绩。
各位代表!
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拼搏进取,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吉林省政协常委会2011年工作报告
吉林省政协常委会2011年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1日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 林炎志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政协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吉林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吉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政协及其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切实履行政协职能,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推进吉林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推动解放思想的成果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紧密结合政协工作实际,举办省政协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开展专题调研,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服务转变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目标服务的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措施更加着实,为进一步团结合作和履行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以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为重点,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全面振兴献计出力
常委会坚持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把为编制全省“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作为重点任务,组成4个调研组,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经十届十次常委会议协商讨论,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对我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建议案》。《建议案》提出,以落实“三动”战略为重点抓好投资拉动、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发展民营经济、以“三化”融合为重点推进城镇化、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重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重点推进生态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省委书记孙政才对《建议案》作出批示,要求在研究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参考。我们通过主席会议和专题座谈会,分别听取省发改委、能源局、农委、水利厅、国土厅、住建厅等
部门的工作情况通报,就谋划“十二五”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我们与辽、黑、内蒙古三省区政协共同举办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发展论坛第六次年会,就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全面振兴向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四省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省政协协助省委、省政府邀请全国政协领导出席第六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配合全国政协领导和有关专门委员会来我省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保护、推进建筑节能等专题调研,积极反映需要国家给予支持和帮助解决的问题。一年来,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就促进我省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贯彻实施《禁毒法》、反渎职侵权工作、加强口岸建设和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和委员视察,就《吉林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等4部地方性法规、条例进行立法协商,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许多意见已被党政有关部门采纳。常委会组织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对省直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工作检查以及行风测评活动,推动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治和建设,有效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三)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协助省委、省政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主题,选取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城镇农民工自身发展与权益保障问题、全面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等4项课题,同省级民主党派联合进行专题调研和抽样问卷调查。经十届十一次常委会议暨资政会协商讨论,形成《关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几个问题的建议案》报送省委、省政府。王儒林省长对《建议案》作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省政协的建议,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的力度。省委副书记巴音朝鲁出席这次常委会议暨资政会并讲话,对政协委员情牵民生、心系和谐的参政热情和建言质量给予充分肯定。我们以界别为组织形式,集中就食品安全、“暖房子”工程、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召开3次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将委员们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社情民意》简报报送全国政协办公厅和省委、省政府。一年来,省政协共收到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462件,编报社情民意信息125件,其中省委、省政府领导对27件社情民意信息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办好民生实事。去年我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政协4位副主席分别带队奔赴第一线,组织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和灾后重建工作,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展现了同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促进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合作共事
常委会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积极促进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合作共事,广泛开展团结联谊和对外交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我们同省级民主党派联合开展调研,认真办理党派团体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到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调研走访,召开省政协与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为他们履行职能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组织民族界委员围绕“团结、进步、发展”
主题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考察,组织宗教界委员开展“看发展、看变化”活动,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密切同港澳台侨同胞的联系,鼓励和支持港澳委员来我省投资兴业和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协助省政府有关部门举办了第六届海外华人华侨恳谈及项目对接会和吉林——台湾企业洽谈对接会,成功接待了菲律宾菲华商联总会、闽台总商会和全国政协华侨界委员考察团。我们征集和编印《吉林工业奠基石》、《吉林人民与抗美援朝运动》等史料专辑,举办《东北的沦陷与抗战》历史图片展,扩大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着眼于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助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制度建设。按照全国政协部署,我们对全省贯彻中央《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了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这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巩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继续加强自身各项建设。以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委员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组织委员活动组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组织驻白山、松原、四平的省政协委员赴辽源、通化、白城进行异地视察,开展了提高委员主体意识征文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涌现出一批履行职责表现优秀的政协委员和委员活动组。我们以“强素质、作表率、创一流”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服务型、务实型机关建设,省政协机关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积极配合的结果,是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以及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2010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政协委员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差距。在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建设方面、在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界别优势方面、在提高协商建言质量和民主监督实效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人民政协服务转变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今年的政协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一年里,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目标,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协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作出新贡献。主要工作安排是: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积极开展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和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引导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组织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下一步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上来,确保省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在人民政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言献策
坚持科学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最紧迫最重大的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共同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献计出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的发展变化,选取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以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认真组织协商讨论,通过常委会议等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以专委会为依托,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情况,组织好委员视察、专题议政、协商恳谈和委员建言活动,加大相关提案办理和督促检查力度,为党政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发展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奠定群众基础。
(三)继续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推动富民进程
改善民生、加快富民、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们的最终价值取向和根本奋斗目标,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常委会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和组织委员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为加快推动富民进程建言献策。要重点围绕扩大社会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困难群体扶助、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实施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等问题,采取相关专委会联合、各级政协组织联动、各党派界别参与的方法,共同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讨论,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四)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根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重要任务,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要支持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参加全省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和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挥政协委员中民族、宗教界人士的独特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要关注和及时反映不同阶层的愿望和诉求,协助省委、省政府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引导全省各阶层人士共同致力于吉林的全面振兴。要大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进一步密切同省政协港澳委员的联系,不断扩大同港澳台侨同胞的交往,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积极作用。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努力把握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健全完善各项经常性工作的制度和机制,探索运用新的工作方法,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保持政协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要注重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优势,探索专门委员会工作新思路新方式,增强政协机关的政务性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各位委员,回顾过去,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做出了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展望未来,吉林全面振兴正开启新的征程,人民政协事业正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在中共吉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高院申请书
申 请 书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证据技术中心:
根据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的拍卖公示(2015101号),贵中心就古交市某公司位于古交市大川西路及金牛西大街的房地产进行委托拍卖。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执业过程中能够按时,达标地完成各项委托的拍卖标的,从未出现过违法违规的现象,我公司符合此标的的报名条件,专此申请接受贵中心委托。
特此申请
山西大合德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7日
申 请 书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证据技术中心:
根据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的拍卖公示(2015103号),贵中心就
1、运城市铁路北36162㎡的土地;
2、稷山县粮食局第四家属院门口北门面房一间;
3、稷山县粮食局第四家属院2单元的单元楼房产;进行委托拍卖。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执业过程中能够按时,达标地完成各项委托的拍卖标的,从未出现过违法违规的现象,我公司符合此标的的报名条件,专此申请接受贵中心委托。
特此申请
山西大合德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