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真老师--《亲子共舞--谈教育(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3:0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淑真老师--《亲子共舞--谈教育(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淑真老师--《亲子共舞--谈教育(最终版)》。

第一篇:孙淑真老师--《亲子共舞--谈教育(最终版)

《亲子共舞—谈教育》

分享人:(台湾)孙淑真老师

内容:《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因材施教》

今天,咱们这里,又有幸邀请到了一位从事蒙氏教育多年的老师来给大家分享:《亲子共舞—谈教育》这个话题。孙老师學歷: 美国德州農工大学幼儿教育硕士。美国蒙特梭利0—3岁,3—6岁,6—9岁,9—12岁AMS国际合格教师。

經歷: 拥有十六年的幼儿园长,托儿所所长的一线工作经历。

拥有二十年的幼儿园蒙特梭利教学咨询顾问经历。從事: 上海蒙特梭利進修學院 AMS蒙特梭利國際講師

蒙特梭利教育機構 幼兒園輔導顧問

现在,咱就欢迎孙淑真老师来给大家进行专题讲座,请大家欢迎!

(鲜花和掌声)孫淑真:

亲爱的朋友们午安: 亲子共舞—谈教养 内容大纲: 一 认识自己的气质.二 了解孩子的气质.三 与孩子共舞—因材施教.首先抛一个问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认为教养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为何这么想?(请回应,谢谢)

***等待家长回应***

谢谢大家的回应。每个人都是一位教养的科学家及艺术家,孩子们有福了!

个人认为教养是科学的—因孩子们的发展有共通性,如身体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动作的发展 智能的发展…等等都有一定的阶段和顺序.教养也是艺术的—因着每个家庭文化的价值观和理念而有着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教养既是科学亦是艺术,成人必需了解孩子的发展任务和规律,认识正确的教养对待态度,学习合宜教养技巧,与孩子共同成长因材施教,成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我深信教养是成人必修的学分,且要陪孩子共修的功课.(同时也丰富提升自己)我认为教养的过程是成人陪孩子一起成长如同一起跳舞,有进有退,有各种舞步和风格,所以我喜欢把教养视为成人和孩子共舞,舞出自己的风格和舞曲.孩子如此--家长困惑 许多父母都会发现,家中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质都不一样。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每个孩子就展现着不同的特性:有的孩子爱哭,有的却总是笑嘻嘻的;有的动个不停,有的却很安静;有的生活很有规律,有的却不按牌理出牌……,这与生俱来的特性,称为「气质」。

父母两人的基因结合有数千万种型式,生出来的孩子本来就各具特色;再经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孩子们又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先天与后天的互动之下,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了。

您认为孩子现在给您那些方面的困扰?(请写下来,等会可以对照一下是否是这些因素所引起)1.不能安静听话.好动,坐在凳子上不停的晃来晃去.2.做一件事,手一会儿摸这一会儿摸那.3.做某件事时好像很投入, 连叫几声都无反应.4.天生叛逆对着干, 要他做这却做那.5.要他安静背个诗,记个字词都要花好长的时间,好困难.或边背边跳, 躺在地上打滚.先把困扰写下来,慢慢的,随着分享看看是否会迎刃而解。每个孩子各如其面,独一无二.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在教养上方能因材施教.说说何谓气质----译自英文字temperament,1956年美国Thomas和Chess两位儿童发展学家在纽约长期追踪及观察研究一群婴幼儿后,发现人与人之间除了生理上如高矮胖瘦、及智能上的个别差异外,每个人也具有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气质」.气质:俗称性情,是一种人格的原型,孩子对于外界或内在刺激的一种反应的行为模式.它与智力及将来的成就无关,也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往往对婴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基本上,气质本身并无好坏或优劣之分,但不同气质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不同气质的父母互动之下,常会导致不同的待遇!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父母常常从好言提醒---生气责备---进而大声训诫---甚至惩罚等。父母的目的,不过是想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而已;但是当这种管教方式不断重复,而儿童由于先天气质无法完全约束自己时;惩罚最后以失败结束,反而强化了他不顺从的行为,也易导致父母的负面情绪介入,如厌烦、过度干预、斥责、排斥,且因而加重儿童的反抗心理。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为了息事宁人、或是不知如何处理当时状况,不得不向孩子退让,或是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形成另一种恶性循环。

您的孩子具有那些天生气质呢? 如何了解? 没有立即改变气质的妙方,不过要先了解孩子的气质,才能事半功倍。父母除了多接受专家学者的意见外,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体会与孩子间的互动技巧,并适时地修正。

孩子的气质密码—请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孩子。

活动量—指在一天的时间中动作的快慢与活动量的多寡.观察重点:

洗澡——静静玩水?泼得到处都是? 穿衣——安静让人穿?喜欢动来动去? 吃饭——一直在吃动作很慢?离开座位到处乱跑? 外出——安安静静?跑来跑去? 睡觉——睡得平稳?翻来覆去? 规律性—指反复性的生理机能.观察重点:

排 便——是否有固定时间? 物 品——固定位置?随便乱放? 吃 饭——肚子饿的时间?进食多寡? 功 课——是否按时写功课? 睡 觉——每天就寝时间?起床时间?睡眠长短? 趋近性——对陌生人,新地方,新事物的反应情况.观察重点:

陌生的大人——接近?观望? 陌生的小朋友——很快熟稔?害羞退缩? 陌生的地方——接受?拒绝? 没吃过的食物——接受?拒绝? 新的玩具——接受?拒绝? 适应性—在趋避反应之后一段时间的适应情况.观察重点:

食物——很容易接受新食物?吃不惯不同口味? 地方——马上接受新环境?需一段时间适应? 保姆——马上适应?需发一段时间? 朋友——马上接受新朋友?需花许多时间? 计划改变——马上接受?生气不接受? 情绪本质—在一天中行为表现愉快不愉快,友善不友善的比率.观察重点:

洗澡洗头——喜欢?不喜欢? 吃东西——开心?不高兴? 独处——自己玩很快乐?闷闷不乐? 见到陌生人——快乐?生气? 不舒服? 上学——很快乐?讨厌或排斥? 注意力分散度—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而改变他正在进行的活动.观察重点:

吃饭——乖乖吃完?边吃边玩? 身体疼痛——易受安抚? 持续注意疼痛? 活动或游戏——专注?易受外界干扰? 上课——专心一致?心不在焉? 听故事——融入情节?东张西望? 坚持度—正在做或想做的某件事,如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仍然继续维持原活动或放弃此活动.观察重点:

学习新事物——遇困难持续做?遇挫折放弃? 工作——会做完?做一半? 看书——专心看完?看几分钟就跑掉? 游戏——中断后仍会完成?玩一下就不玩? 看电视——专心看某一节目?不停转台? 反应强度—对于内在和外在刺激所产生反应激烈程度.观察重点:

物——强烈表达出喜欢或讨厌?温和表示? 肚子饿——烦躁不安?平和说出? 身体不适——大声哭且持久?小哭一下? 遇到困难——大声哭闹?小声抱怨? 情绪表达——很兴奋?毫无表情? 您可以慢慢的观察了解,做个参考。

父母与孩子如何相互对待,一起翩翩起舞呢?(知己知彼 —与孩子共舞)当急惊风遇见慢郎中;当活泼儿碰到安定儿;当快乐公主对上忧郁王子(哇!)以下为针对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情绪本质、反应强度、敏感度(反应阈)、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等九种不同气质分项的孩子提出一些教养建议。活动量向度及教养原则 活动量大

正向: 精力充沛,对周遭事物勇于探索,即使在单调的情况下也能活力充沛。

负向: 常无法完成社会性活动或赋予的任务,可能被误认为是多动儿。老是动个不停,令人烦.教养原则:

1.避免摄取可乐糖果之类的食物,会让孩子更兴奋.2.随时注意活动中的安全性.3.提供适当场所让孩子尽兴的活动发泄过多的体力,避免焦躁不安的现象,每天有固定的运动,每次以20-30分为主.4.生活有规律的安排, 如此较不会让孩子无法控制。5.对孩子的活动适当的接纳和约束,避免过度唠叨或放任,适当的给予规则.6.陪同静态活动,培养兴趣.需慢慢培养静下心的习惯,初期父母要耐心陪伴,慢慢即能养成习惯。7.应有包容的心:了解孩子并非故意跑来跑去,一有好的行为则立刻鼓励。活动量小

正向: 会静静的做自己的事,不吵周遭的大人.负向: 做事慢吞吞的,看起来懒懒散的,可能被认为懒惰.教养原则:

1.鼓励动态活动,以促进体能、速度、协调能力及身心均衡发展.2.亲子共同参与体能活动.3.提供固定体能课程或户外活动机会.规律性向度及教养原则: 规律性高

正向: 照顾者知道他的作息,容易安排事情.负向: 假如所处的环境无法依规律进行时,会有情绪反应.教养原则: 1.事先做告知的动作.在约定时间上如果有变动,一定要事先告知,2.接纳他的情绪,给予时间调适.3.要言出必行.4.安排好规律时间很重要, 因为只需要把时间安排好了,孩子即OK.规律性低

正向: 生活上或照顾他时偶尔没那么有规律他也无所谓.负向: 照顾者无法知道他的需求不易安排事情.教养原则: 1.订下作息表,调整作息时间,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做到就给予鼓励,让其生活慢慢规律化。趋近性与趋避性及教养原则 趋近性

正向: 对第一次接触的人,事物 ,情境都能接受.很容易从好的环境中获益.负向: 大胆接近,即使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易接纳.教养原则: 1.应教导分辨情境之状况,以避免危险.例如:不要单独和陌生人接触,并不随便告知地址电话;提醒危险地区,如只能在此范围玩,如果大人看不到你会担心。2.外出前须先叮咛,并能随时给予有效的适当的限制.趋避性

正向: 对陌生的人,事,物和情境都有所警觉,不易发生危险.负向: 退缩害怕,不容易接受改变,可能错过很好的机会.也会被误认不礼貌.教养原则:

1.给予足够的时间接触新事物不要操之过急.2.凡事应尽量提早使之接触以便熟悉新的人,事,物,而不致于陌生.等熟悉后鼓励孩子多尝试.3.进入新环境前须采取循序渐进之逐步方式.4.常给予机会教育直接指导和示范.有时父母觉得很困扰的是孩子「不叫人」,不出来和别人打招呼,父母千万不要责骂,而是多提供接触的机会,并采渐进式的方式,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要鼓励与称赞。适应性及教养原则 适应性高

正向: 对任何人、事、物马上能学习,容易进入情况,与照顾者的关系 非常和谐.负向: 不好的事也全然接受,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教养原则: 1.加强是非对错的观念.什么环境、事物对他都不困难,也都易接收,父母则需协助把关,以免孩子好坏不分。适应性低

正向: 需发一段时间才能接受新的情况,比较不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负向: 在照顾上有任何变动都很难适应,因而可能被标签为〝难带养型〞.需花较长的时间接受新事物.教养原则:

1.父母要有更多的等待、耐心,千万不要与他人相比较.2.在环境要变动时应提早告之,给予时间适应新情境之变动.3.在适应过程更要适时鼓励,协助困难之克服.4.平常多提供接触新事物新环境的机会.5.事前预习与事后复习.反应强度及教养原则 反应强度强

正向: 有任何需要一定会马上意识到,并作反应.负向: 情绪一来肢体动作大,大哭, 不讲理,磨人的,吵闹的,容易招来别人对他的强烈反应且让人困扰.教养原则:

1.情绪反应强的孩子有时生气起来就拳打脚踢,或伤到自己,故父母应有一致的教养态度,不妥协不合理之反应,以避免乱发脾气.2.防止自伤行为及适当处理当时情况.且不要随孩子的情绪起舞.3.教会正确地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对周遭环境的理解.反应强度弱:

正向: 情绪平稳,易相处.负向: 他的需要可能因为表现的不够清楚而遭到忽略.教养原则: 1.随时细心察觉需求,避免其内心之落寞感.2.适时给予关怀,协助多以语言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或学习画出来.坚持度及教养原则 坚持度高:

正向: 会尝试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很执着.负向: 一定要把事情完成,不希望被打断,配合度低.教养原则: 1.遇有坚持时,宜先客观判断其合理性.且养成事物做好但不要求完美.2.不合理之坚持时,宜先转移注意力或解适原因.3.温和坚持到底勿动怒,事后再给予简洁地说明.4.需中断正在进行的事物时要事先提醒,避免抗拒之情绪。坚持度低

正向: 容易被说服做别的事.负向: 学习有困难时容易放弃.教养原则: 1.对于遭遇挫折容易放弃之个性要给予协助而避免斥责.2.引导循序渐进之难度及分段逐一完成要求学习的项目.故应协助看到困境时与其规划分段,并给予解决困难的成功经验.3.协助达成目标,并多鼓励其坚持到底的行为以强化自信心.鼓励更是此种小孩碰到问题时最大的支柱。运用小技巧 调整孩子的坚持度.(1.分段 2.告知 3.奖励)情绪本质及教养原则 情绪本质正向

正向: 天天快乐,人见人爱.负向: 不易看见其内心的不愉快,隐藏了真正的问题.教养原则: 1.常与孩子心情交流.孩子情绪本质好,是父母最开心的事,任何事均乐观面对,但也不要因此而轻忽了与孩子的心情交流,以免孩子碰到无法承受的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2.危险意识的提醒仍是重要的。情绪本质负向

正向: 常常忧郁有心事般.负向: 不易被取悦不易亲近.教养原则: 1.应坦然接受而不可迁怒.2.多鼓励正向情绪表现.多接触快乐有趣的事物.3.以幽默的方式多鼓励他,请多笑一笑,培养幽默感.注意力分散度及教养原则 注意分散高

正向: 会比他人先察觉到事物的变动.负向: 不易专心,很容易受到干扰,需要不断的提醒.教养原则: 1.将学习环境简单化,不要有太多分心的事物.2.进行一对一活动提升专注力。

3.分段学习,依孩子的学习专注量逐步将项目、段落及时间拉长。4.生活规律化以建立学习习惯.注意分散低

正向: 能专心某件事不易受外界干扰.负向: 对外界没太大的反应.很容易忽略些重要讯息.教养原则: 专注能力强的孩子是父母最爱的,但有时会造成的困扰,若专注在不好的情绪事件上,一哭起来就很难安抚,有时也因专注在自己的活动中而不回应,应多了解,孩子是否如此,如果是,要提醒孩子多留意周遭的讯息。敏感度及教养原则 敏感度高

正向: 环境中细微的改变都能察觉到,也比较能抓到别人的想法和感觉.负向: 对周遭的声音,气味,光线,质地,以及内在的情感觉知能力很强,太紧张.教养原则: 1.应多提供户外生活或家庭周遭之体验,并利用机会反复回答其所见所闻之事物相关内容.2.多与孩子说说感受和分享经验.敏感度低

正向: 对周遭的改变较不介意,常显得不知不觉.负向: 可能错失环境重要的讯息。

教养原则: 1.加强感官的反应训练.能提升其未来学习能力。2.请查看是哪方面: 听觉--家长再转述.触觉--反复操作.视觉--多重复再看.孩子如此说: 我是一个活动量较低的孩子 ——请给我更多的户外的运动 我的规律性很强 ——我需要有稳定的作息时间 我的适应性较低 ——需要一段时间平稳的接受新环境 我的反应强度是低的 ——我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呵护

如果父母本身是活力十足型的,孩子活动力也强,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中,简直如鱼得水;但如果父母都超安静,而孩子是体力充沛型,父母自然会受不了。只要亲子能相互配合,相信孩子就能快乐成长。

天生气质只是了解孩子的一种科学方法 ,孩子和成人都是生命的个体,需要生命与生命的对待和陪伴共同成长.每个孩子的气质是由九种向度交替产生,因此父母应乐于面对,适当尊重孩子个别化,个性化的气质,并找出适当的教养方式,和孩子达到一定的默契,以正确观念为孩子规划属于他的教养计划,自然就能成为轻松父母.有轻松快乐的父母,孩子自然能慢慢了解自己,并学习去克服困境。父母对了,孩子就对了;父母调整了,孩子就改变了;父母正向了,孩子就阳光了……

父母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成长,与孩子建立起来的相处默契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及态度、避免因孩子的气质和父母教育方式之间的不协调,而增加相处的困难及压力。

同时,父母应帮助孩子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进而逐渐发展出一种最能适合孩子的气质特点的生活方式,使孩子无论是在生理和智力上的潜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请接纳自己和孩子的天生气质 多看见孩子的闪光点(正向)和谐的共舞!

祝福大家!

这是我个人小小的分享, 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的耐心倾听,教养的路上大家携手前进!

第二篇:李中莹谈亲子教育

李中莹谈亲子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健康活泼是每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最近香港NLP高级执行师、情绪管理专家李中莹在接受记者时的一番话也许对各位有所启发哦。

1、有的家长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如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食品与玩具),感觉对自己的孩子“怎么爱他也不够”,希望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李中莹老师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家长的职责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如果你给他事事安排如意,这样做反而妨碍了他的成长,成长必然是有痛苦的。比如小孩子学走路、出牙,都会经历一点痛苦,这是成长的代价。

我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父母爱的方式是错误的,至少有以下三种错误的方式:一是妨碍孩子的成长;二是控制孩子的成长,三是代替孩子成长。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在亲子关系中,有二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最大,后遗症最大:第一句是“我这样做是对的。”,第二句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2、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有真爱的家长或者真正懂得表达爱的父母会时时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没有任何辅加条件。一个小孩子正是在这种肯定的目光中,才渐渐地发展出自信心,然后才能发展出自尊,再渐渐地发展出自爱。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

事实上,不少父母并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也是一种亲子教育技巧,要多多练习: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情绪,或肯定孩子的动机;肯定孩子可以肯定的部分,或者从他的角度来作出肯定。

给孩子讲道理,大一点的孩子会产生无力感,年龄较小的孩子则听不明白。先肯定或接受孩子,孩子才会接受你,你的机会就会更多,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亲子关系中还有一个部分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和他的生理发育一致。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不同步,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与心理困扰。

所以,父母的责任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概念,建立起自信、自尊与自爱,培养他规划好自己人生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拥有成功而又快乐的人生!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3、对于比较顽皮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才比较有效?

如果孩子本身并没有存在什么问题的话,不少好动、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重复同一个动作,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只是运用了其中一小部分神经网络而己。而顽皮、好动的孩子往往动作很丰富,每一次动作都不一样,这样,他就会在他的大脑中构建更多更丰富的神经网络。因此,这样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更能干。

父母可以怎么做呢?不妨安排一个亲子时间,与他一起做“顽皮的孩子”,给他充分的顽皮的自由,与他一起玩个痛快,当然,你也要设立一定的“规矩”,比如玩好了,一定要自己收拾玩具。

4、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呢?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焦点是:让孩子与他的“感觉”在一起。

有不少父母或祖父母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不允许孩子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不许哭,否则拐卖孩子的人来抓你了。”这样,孩子的情绪不但没有被接纳,反而增添了恐惧。

“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呢?”听了这样的话,孩子心里会产生愧疚感。“不要哭,警察来了!”这会使孩子产生犯罪感。

你知道吗?一个小小孩的自信往往是被我们这些不懂得如何来爱孩子的父母所摧毁的。

处理孩子的情绪困扰大致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接受受情绪困扰的孩子。

第二步:分享。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语言描述孩子的感受,取得他的认同并使他产生信任。

第三步:处理事情,商量对策。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咬了一口,原因是什么?事情发生的经过是什么样的?如果孩子年龄太小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父母可以先从老师那里了解事情的始未,用语言描述一番,宝

宝可以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与他一起商量对策,先想出三种以上的处理方案,然后选择其中可操作性最强的那一种去执行。

这个过程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学习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觉,学习如何从另一角度来看问题。

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多说感受,不要直接讲“对与错”;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先谈事情的经过。这样处理才有效。在亲子教育中,年轻父母不能照搬书本上的教条,一种方法无效,马上要调整,换新的方法与策略再试,要追求效果最大化。

第三篇: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谈孩子教育

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谈孩子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说,其实养孩子只要有两点:爱和技巧。他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来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一辆车性能最好的时候就是出厂时,如果这辆车开到八十万公里仍然不出问题,只能说明是位优秀的驾驶员,但是不可能再让这辆车比出厂时的性能更好。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出生时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只是我们后来怎样能把孩子的天分和优势给展现出来,这是对父母的考验。”以下是他的家庭教育观点:

教育子女要舍得投入

我们的很多家长,舍得花时间学习开车、学习电脑,但是很少有家长专心的、专门的去研究、探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人性,人的“说明书”,去研究自己的孩子的共性是什么,个性是什么。我们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灵性的研究都不重视。

可能有的家长说,这个问题太高深我研究不明白。其实,一个人可以从良知的角度看世界,去想我觉得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良知应该是什么样的,孩子是没有错的,孩子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哈佛大学给知识的定义是,人的发展中知识只占20%。但是我们却在用全部的精力抓这20%的教育,还觉得自己做得很有道理,自己对孩子很负责。不懂又管得多,就好象车放在那里,不会开可以不开,车还是好的,但你不会开还非要开,挂个5挡跑30迈,车不坏才怪呢,人也是一样。

1、教育的共性问题

我发现孩子共性的问题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两种极端态度:过于放松或过于压抑,两个极端都会导至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真正重视孩子教育,大家都知道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但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改变生活质量出来工作,没有固定的人负责孩子的教育,很多家庭都是谁有时间谁教育孩子,谁有空谁管孩子,都没空孩子就“放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产生无助、不可靠的感觉,这是很可怕的。为什么现在孩子的问题多?根本问题是教育孩子的责任人不明确!孩子的发展轨迹由谁来监控、哪些问题该放、哪些问题该收,没有一个责任人。我觉得母亲应该是那个责任人。曾经有母亲说,我现在工作忙,顾不上孩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办法,把谁舍弃?舍弃孩子还是舍弃工作?实际上大家都在舍弃孩子。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母亲应该回归家庭。

为什么欧洲那些发达国家给母亲休长假,生产后两年内不用上班,国家出钱养这些母亲,因为孩子们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就会安定、祥和,长大不生病;就可以实行全民公费医疗了。每个人生来人格都很健全,如果能在充满爱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那么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和善的人。但是一旦有某些因素妨碍这种自然成长的过程,那么就容易出问题。有句古语“三岁看老”是有道理的,孩子跟什么样的母亲将决定他的未来。如果母亲很安定、很祥和、很温柔;孩子也会拥有宽容、善良、悦纳他人等良好品质。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

周正说,教育孩子有关键期,比如养成教育,习惯教育,最好是在3岁到8岁前。一定要在8岁以前,最迟12岁,再迟不超过14岁,青春期以前,是我们

2、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孩子只有青春期没有逆反期

西方观点认为孩子只有青春期,没有逆反期,只要你处理得当,遵循教育中的心理增减原则,零花钱你也按时给,孩子你也陪他在一起玩了,你也言而有信了,孩子一般不会逆反。所有的逆反,都是因为你说话不算数,你不尊重他,孩子才可能会逆反,甚至在心里闹别扭、使坏情绪。

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的青春期更多的关心孩子,多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会把你当作她最好的朋友之一,叛逆也就不会出现了。周正说,家长应该记得,你的言语就是魔咒,所以要把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做一个计划,不能口无遮拦,守信于孩子的每一句话,如果家长身上有了错误,也要及时道歉,有向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

3、让孩子学习好的三条准则

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很多事情家长不允许孩子做其他的事,允许的只有学习。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不做家务找我,都是因为不学习来找我,家长把孩子的所有天性,人生意义的部分全给删掉了,只留下一个学习。家长对孩子说,学习很重要,学习好了才能有出息,才能翻身,才能如何如何,才能有希望,学校也是这样讲,社会也是这样讲,孩子也把这个当真理!这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兴趣。

学习是一个12年、16年甚至是20年的漫长过程,因此必须教会孩子把学习考试当成家常便饭。

要想孩子学习好有三条:一,不上重点学校,回家后学习成绩不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二,每天必须做家务;即使考试当天也要做家务,这样孩子会觉得考试算什么,做家务才是重要的。这样他就不会太恐惧考试,对考试不会太敏感。三,每星期都陪孩子玩,就可以保证孩子的成绩稳定。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过高的期望值,只会压抑掉孩子的潜能。我的理由是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拿学习成绩来评价我的孩子。这样在他的认知里就知道学习成绩真的不重要,因此他就不怕考试了。真正聪明的家长要让自已的孩子在他是优秀的环境中成长!因为,自信心不是一两次成功就能建立的,它是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稳定下来的!人的精力高峰期应该设计在三四十岁

重点中学有很多拼命学习的孩子,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这样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很多。我们拿一个坐标来说,如果纵线代表人生的高度,横线代表人生发展的过程。上面标注上10岁、20岁、30岁、40岁„„画一个人生的曲线,如果孩子在中学的时候就达到了人生的高潮,大学达到了人生的高潮,这样好不好?人的精力是定数,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花费过多的精力,那么中年就可能精力耗尽,竞争力下降。实际上,一个人在学习中适当的投入,把自己的精力最高潮设计在30岁、40岁的时候,这是很多西方国家教育的方式,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不重视小学、初中教育的原因。他就是不过早地消耗精力,以至于过早地走下坡路。人生是要有规划和设计的,高峰期最好设计在30、40岁,我们现在的家长傻就傻在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忽视体育锻炼,放弃兴趣爱好等等,到了人到中年时体力、精力都不支。

天性、孩子成功的捷径

《三字经》说“子不学,非所宜。”孩子不愿学习,可能他就不适合学习,所幸他及早地认识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长,并不在功课上面,我们应该高兴:没准儿这孩子天生就是一名商人、军事家、政坛领袖!教育的根本在于张扬天性。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更能让孩子的天赋尽情施展,走向成功。周杰伦、张柏芝、周润发、还有蔡琴、林肯、华盛顿、李嘉诚有没有名?有没有钱?有没有地位?有。他们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的。他们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天赋。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绝对不会是知识的世界。

所以我说:学习好,将来会有出息,这话是片面的,除了我们国家的教育家,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教育家是这样讲的。比如说丹麦,学生没有成绩单;美国根本就没有班干部,从来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评三好学生。只有愚昧落后的地区、资源越差,大家才只允许少数人始终拥有自信,代价是多数孩子自己都对自己失望!我们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挤进少数的行列,就算把孩子弄得很累,也再所不惜。但无数事实证明,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将来成大事的极少!出色和学历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会读书写字,剩下的就是他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他的优势发挥。而我们由于过多的学习,过度的教育,反而把我国孩子的天性压抑掉了。为什么比我们落后的国家都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我们的教育家们不给孩子机会:孩子偏科的时侯,不被认为是发现和培养兴趣与优势的机会,而是众口一词要求“全面发展”,从没有谁关注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天性,更没有谁会教孩子发扬天性„„

父母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先把责任拉在自己身上,不要推给学校,也不要推给网吧!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个性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是责无旁贷的。家长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要把自己当人看,找出他是谁?他的优势在哪里?他的天性当中,不用学就比别人高的优势是什么?要相信他的天赋;把人生立足在优势上,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第四篇:孙晓岐老师谈什么是竞争时代

什么是竞争时代?从1977年开始到今天,从三个层次来解读时代的变革。我们大家应该还有印象,1977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经济是典型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显而易见,就是所有的消费者在购买所有的商品,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要靠国家的统筹计划分配,买肉、买布、买服装、买电视不是有钱就可以买,要拿票去分配,这就是计划经济。邓小平的伟大就是做了一个经济的改革,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经历了36年的时间,这30多年的变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虽然只有30几年,我们却经历了西方上百年的改革。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时代到底有哪些变化,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第一个时代,我们定义为工厂时代,为什么?因为那个时间大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阶段中国经济是需求大、供给少,我们想要买东西却没有人给,这时候的商业市场经济是什么概念呢?只要你有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企业跟企业之间的竞争地点就在工厂展开,你有工厂,我有工厂,我就可以跟你竞争。在这之前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的,做生意像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我们如果那时候做生意就是犯法的,犯什么罪啊?叫投机倒把罪。当年有一个年广九做傻子瓜子,卖瓜子都被判刑入监。正因为邓小平改革开放,做市场经济,所以邓小平亲自把年广九给放出来了,提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都是好猫,搞经济改革,谁能在市场上创造经济,谁就是榜样。正是因为这种计划经济的转型,才迎来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形成了我们的工厂时代。所以那个时候如果你能把产品生产出来,不需要营销,排着队找关系找到你,走后门,为什么?因为拿不到货,谁能拿到货到市场上就卖掉了,因为需求大、供给少,这就是第一个时代,工厂时代,竞争是在工厂,导向是产品,有产品就是赢家。这个没有超过十年就变成了历史。

十年的时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十年当中从原来一两个行业,一两家公司的时候,变成了几百上千个行业,几百上千家公司,所以需求慢慢被满足,更多的公司出现导致了产品过剩,叫做供大于求的阶段,这时候叫第二个时代,市场时代。市场时代跟工厂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工厂时代的竞争地点在工厂,有货是竞争力,到了市场时代,库房的货物就不是竞争力了,是谁能把商品放在渠道里、放在货架上,走到终端,是竞争力,是终端为王、渠道为王,谁能占领市场谁就是赢家。这时候应运而生了广告公司、点子公司、咨询公司、策划公司,各个公司的出现是因为他们能够帮助企业在终端获胜,所以他们才有价值。这就是市场时代,竞争地点是在市场上,导向不是产品,而是需求。有产品不一定有竞争力,谁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谁是这个时候的赢家。

第五篇: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南怀瑾老师谈教育》分享开始!我教了一辈子,二十岁起,就看透了这些,可是我没有放弃,还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大家都讲跟我学佛,有几个有成就我也不知道。我说的几乎没有人听的,没有人真去做的,所以对教育我始终是很灰心,一辈子讲教育无用论。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教育的根本是学到了去实践,去坚持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学再实践,南老的一句“没有人真去做”说出了症结所在)

我一辈子,受旧式教育出身,然后又受到新的学堂教育,还受过军事教育、武术教育。我专门学武功两三年,那很费时间,学出来做什么?学武功出来可以做总教官,教练。可是我的目的呢?是兴趣,我不想出去教人家练拳,我是兴趣,学会了再说。我学军事,带过兵,也教过兵,也做过官,文的武的,大学也听过课,也去上过研究所,所有的教育我都受过了,清清楚楚,那么我个人的总结下来:教育无用论,教不好一个人的。我的经验,人不是学校教育能够改得了的。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不给他读书,给他按在泥巴里头,他都会站起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站不起来的孩子,你怎么培养,怎么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来带来的,父母遗传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两方面,生理、身体上的,还有思想情绪上的。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像我的学生里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当时读小学的时候,谁知道他啊,现在觉得很伟大,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几千年都是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推翻满清之后,所谓最好的学校,你们知道北大、清华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在社会上有贡献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学校出来的。(现在的家长痴迷于好成绩和好学校,这种物质的价值观是最伤害孩子的,十几年的努力,让孩子失去了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本性。)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

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读书为了明理,读书不是为了生存,这就是我常常苦口婆心的告诉家长的“有德自然香”,尽管苦口婆心,但真正能放下功利,教孩子做人的家长少之又少啊。南老的“教育无用论”其实就是说的这些成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中国当代的教育部,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当代的家长,改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做人和做事的先后顺序是不能搞错了,学校搞错了,家长搞错了,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是明知道搞错了还努力往错里搞。功利价值观根深蒂固啊。)

学校当然可以承担(人的品德修养的教育),现在学校哪有管这些啊?但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教育啊?(只有数理化,没有文化,只想着“财”但都不“富”。钱再多不叫富,官再大不叫贵。知足则富,人敬则贵。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成功,其实就是希望孩子“富贵”。一味追求物质富贵,不关注孩子精神的富贵,本末倒置啊!)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儿童读经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现在有的人竟然把读经代替了教育,任何事情都要讲个“度”,这是中庸的最高原则,那些引导孩子乱读经的人,真的懂得中国文化的真谛吗?)

孔子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修行

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家长朋友们,其实南老就告诉我们一句话“做事先做人”,所有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苦口婆心的传达这句话,只是传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以前我分享表达的方式是“有德必有才”。真正能做到的家长有几位?

下载孙淑真老师--《亲子共舞--谈教育(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淑真老师--《亲子共舞--谈教育(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孙晓岐老师谈品牌建立的奥秘

    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使用IBM笔记本电脑,会自觉的认为此人是一个严谨、稳重的商务人士。而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耐克运动衫,也会自觉的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动感十足、阳光非常......

    高君老师关于亲子教育的演讲稿

    高君老师关于亲子教育的演讲稿 PO开场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 这次彼岸文化很荣幸接到银河之星的邀请,向银河之星的家长报告我们在亲子教育方面的體會,从我个人接受彼岸團隊......

    谈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

    管华老师谈亲子“观爸爸去哪”有感系列之二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如何做个好爸爸系列之二西安管华原创最近这档节目很火爆,为什么呢,其实也满足了人们很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决定把这个观后感的文章写成一个系列,分享所学所......

    听陈默老师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听陈默老师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游戏相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有心理的治疗与治愈功能。通过......

    幸福家庭经营与亲子教育 王淇老师专题讲座

    幸福家庭经营与亲子教育 王淇老师专题讲座 9月17日上午,兴安盟团委、少工委特邀国内著名亲子教育和两性关系疏导专家,星辰国际教育集团前教育总监的王淇老师在兴安礼堂为我市......

    记我的老师:孙路弘,一个带我感受“真”数学的人

    记我的老师:孙路弘,一个带我感受“真”数学的人 (友情提示,此文属坑,急性子慎入。但有个小惊喜在文末等着,等着您一笑。当然,还有个小惊喜,我在开头就放:两张图,为你在6000字的文字中......

    管华老师谈亲子,观爸爸去哪,有感系列之五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如何做个好爸爸系列之五 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这集中有王诗龄大哭的情景,当她的爸爸只是对她说,你别哭了,效果好吗?这集中也有田雨橙哭的情景,她爸爸对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