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的体会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的困惑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今年我在校上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有几多喜悦也有几多困惑。虽然从理论上,从思想上我们都有了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 想不到的收获,也发现了一些不可预料的缺陷。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过程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小学 分层教学 尝试 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教学案设计不能全面兼顾。
一个教学班级虽然只有40几个人,而且学生个性特征不同,但是要真正做因材施教那又是怎样谈何容易。教案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又要在设计问题和操作上要想到有哪个层次的同学能够回答。在一些很基础的问题,和步骤对一些优生很容易,他们也有回答和行动的积极性表现的欲望。所以不好硬行规定这个问题谁能回答,谁不能回答。教案的设计只能想到全面地哪些问题是哪一个层次和学生能够回答,但在实际教学中,而是优生很快地把简单的问题回答出来,而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还没来及思考,或者是刚好思考到了一半,进入关键攻坚时间,优生一下就把结果公布出来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但又能打击优生学生的积极性。
二、分层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也存在一些难点。
我们的传统的传统作业,难度一致,对于全面的同学。虽然我们的教学要面对全面的同学,可是每个同学的差异不同。作业太难很容易对一些基础差的同学,造成一些心理的压力。他们很容易就有畏难的情绪,也就有抄他人作业的想法。遇到难题他们就原来会做容易的题目也失去信心。所以对每组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却又要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激情和信心。如C组的同学总是做一些基础题目,他们的心里很容易形成一个种自己就是差生的心理定势。
三、分层测试对学生有一定激发作用。
通过分层的实际教学,在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测试是效果最好的。我们根据地学生原有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定下学习目标。然后才根据学生自己定下目标也不明显给学生分组。然后在测试中学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让学生有不同的更改的方式。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也感觉到很公平。虽然有同学达不到目标他们也心甘情愿 接受更改的要求。我们还对学生有一定奖励,一些学生达到目标,而且超过目标很我们还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我们通过实际教学,感到是分层测试在教学过程效果最好。
四、在小学数学分层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待提高。
其实分层教学要是能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那可更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平常教学中对一些思路较灵活的同学,多加指点,多表扬,还让他们到图书馆去借阅一些有趣的图书。比我班的肖宏林同学,在平常学习中很肯动脑筋,我多次表扬他。他就多次到图书室借书看。还有尹明政同学他数学成绩好,还很喜欢画画,他爸爸是泥工。他家自己建新房,他就自己设计了自己的卧室,把美术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他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将来很有可发展为建设计师,现代的孩子思维活跃,反应很快,精力充沛要充分根据他们特点发展他们的特长,把他培养成有个性,特长有才。教育是长期的工程,要我们老师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劳动,根据有效的方法,才能做成绩的事。这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点滴回忆,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烟庄中心小学 刘艳芳
摘要: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原则之一。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是: 要从数学课程计划、数学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失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实行分层教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发挥各自的潜能,让优秀生更优秀,让学困生喜欢数学,学会数学,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对学生分层,让优等生吃的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数学差异很大,就说现在这个班级吧,我们班有53人,优秀32人,良好12人,合格2人,待合格的7人。待合格的20分以内的就占了三人,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现状。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对于数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优秀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就能顺利地完成;良好的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之间的帮助也能顺利地完成;而待合格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学生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3个不同层次。让a组坐在教室的后面,b组的坐在中间,c组的坐在最前面,不过也不是每节课如此,如果不需要分层施教仍按自己的座位坐,如果需要,在数学课前,我会提前通知学生,每个层面的学生带好有关的数学学习用品,分别坐到各自的学习小组中。
二、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现在小学阶段课程开展的比较全面,数学课的课时有限,要在课堂上要效率,这就要求老师备好每一节课。首先,我把教学目标层次化,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我在坚持课程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在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abc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自的目标。我围绕三个层次目标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之后进行综合性目标,最后是发展性目标。
三、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分层教学的技巧
在新授时,首先让a组的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完成课本上的自主练习。同时我会向bc学习小组的同学教授新课。讲完后会安排他们做一些练习,巩固新知识。我会利用这个时间了解a组学生的自学情况。自主练习做完后会给a组的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在这个时间段中我会检查bc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以相应的辅导和讲解。在练习课时,首先我会挑选一些重难点题目进行统一讲解,然后a组同学以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而bc组的同学以研究-讨论,讲解为主。在试卷的分析处理上,我有时会采用“学优生”当“小老师”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方法,这样既能增强优生的责任感,也能让学困生从中受益,不仅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四、分层设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布置的好,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即家庭作业)两类,课内作业一般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在批改上,我采取a组b组组长让我面批,c组全部让我面批,有不懂之处由我或由我指定同学进行辅导。对于课外作业,由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同,我进行了分层设计,在难度相当的情况下,a组的学生的作业量要比bc组的学生多些,b组次之,c组最少。如果a组在难度上有所提高,则他们的作业量则差不多。一般情况下,在作业的布置上,a组一般做一些拔高的题目,b组一般做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比如课本上的练习题数学配套练册上的题目。c组一般情况下是课本上的讲过的练习题的重新做一遍。另外在考试,每次都在十分左右的三名同学,我一般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的计算题和抄写一些定义,定理的作业。在分层次尝试教学中,我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状态,同时我还注意到以下几点:(1)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总之,在教学中,我尽量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三篇: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
分层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刘
姣
为了让数学课堂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我从上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从尝试的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及班级平均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小组分配
小组是自主课堂合作交流的平台,只有拥有强烈的小组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良好合作互助,组与组之间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小组才能有效发挥出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一开学,我对班级小组进行了重新划分。
按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将班级同学划分为6个层次,班级第1到12名为第一层次,13名到24名为第二层次,以此类推。
首先,鼓励第一层次的学生担任12个小组的小组长,但不强求,采取自愿,若第一层次有学生不愿意担任小组长,则从第二层次依次往后推,从而选出12个小组长。这样,各组长都是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能在学习方面给其余组员以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有时主动自愿承担这项职责,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比较高。
其次,让各小组长给自己挑选5位组员,原则上每个层次挑选一个,这样,12个小组划分出来之后学习能力和水平相当,并且每组内学生的层次自然形成。
然后,将初步分组结果在班级公示,征求班级其余同学的意见,如果不同小组的某两位同学愿意交换,同时两个小组长也愿意,那么民主调换组员。
最后,形成分组。这样分配的小组,小组成员都是自愿在一个组内,可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交流,同时,各小组实力相当,有利于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二、小组建设
为了让小组形成集体意识,提高小组集体荣誉感,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我在小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班级内没有个人评价,只有小组评价,包括平时的卫生、纪律、生活和课堂、学习等。
其次,对小组的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总结,并且在每周周天进行班级周总结,对优秀小组进行鼓励,对不合格小组进行惩罚:
1.每周优秀小组公示在走廊文化,并在周总结中进行鼓励表扬,小组长交流管理经验,每次阶段性考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后进行阶段总结;
2.连续两次班内前二,或者连续三次班内前三,在班级内进行公开物质奖励; 3.每周不合格小组打扫卫生,每个组员写一份书面材料,反思自我行为,同
时在周总结中小组集体上台反思;下周周总结没人书写一份进步总结,反思本周个人改进的行为,并在周总结小组集体上台总结改进成果;
4.若连续两周倒数第二或者三次倒数第三,打扫老师办公室,并给22班同学打扫卫生。
再次,每周二第八节课举行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英语接龙”、“我最了解我组员”等小游戏,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小组荣誉感;
最后,及时了解各个小组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介入。如我班的第一小组,本学期期中考试前后我发现该组不团结,人心涣散,课堂上讨论不起来,于是,我先找外组同学了解情况,再分别找组内六位成员单独聊天,发现不团结的最重要原因是打扫卫生、做游戏等集体活动时,大家不能以主人翁身份为小组争取利益,而是互相依靠,互相埋怨的结果。了解了问题后,我再介入处理,适当引导,目前,该小组集体荣誉感很强,相比以前进步非常大。
三、学生分层
按照上述分组过程,每个小组在六个层次中各有一位同学,分别成为该小组的1——6号同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依次降低。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上,有时不能实现6个层次的分层教学,因此,按照具体需要进行合并。例如上学期的“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按照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我将1号和2号合并为A层,3号4号5号同学为B层,6号同学为C层,课堂操作只按照A、B、C三层来进行;而必修三的“算法的基本思想”一节,我将1号和2号合并为A层,3号和4号合并为B层,5号和6号合并为C层课堂操作仍然按照A、B、C三层来操作。
四、课堂学习目标分层
在解读学习目标时,就将学习目标分层,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清楚地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如上学期的“点与圆、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归纳“这节课,我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分别为:
C层:1.知道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会判断的点、直线、圆与圆位置关系
B层:会利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值和取值范围: A层:能总结出判断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规律,并能适当变形应用。
五、课堂具体操作和评价
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课堂操作流程:
流程一:课前结合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将题目分为A、B、C三层。要求C层学生必须掌握C层题目,B层学生掌握B、C层题目,A层学生掌握所有题目。
在反馈展示课上,C层题目只能由C层学生来展示,B层题目可以由B、C层学生来展示,A层题目全班同学都有展示权,改错和点评、质疑采取低层次优
先原则,若第一组有C层同学会,则其他组的A、B层同学让权给改组C同学。在整个课堂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展示,还是点评、改错、质疑,都是有效和正确了给小组加分,错误或者无效给小组扣分,若跨层展示或点评翻倍加分。
流程二: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多次探究,但是,每次探究我都会降低难度和题量,增强探究的针对性。在小组讨论时,要求只有当组内六个人全都理解了,小组才能停止讨论坐下,并举手示意我。若存在问题则将问题反馈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若没问题,则该小组拥有题目的展示权,我点到本组的几号学生去展示,就由该小组的哪个学生上台展示,每位同学都有被点到的可能。展示过程中,我会将题目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脱稿,展示完了不能再次上台修改,若展示正确则给小组整体加分,若展示错误则给小组集体扣分。这样可以督促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讨论。
一般点上台展示的多为4、5、6号同学,会暴露出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其他同学就拥有改错权,改错采取6号优先,其次5号,依次类推。点评时由改错同学解释改错原因,其他同学具有质疑和补充权,同样有效加分,无效或错误扣分
流程三:批阅学案时,将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和问题记录下来,在上课时让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同学将自己的错误答案原封不动地展示在黑板上,整节课的重难点就在纠错中体现出来。其他环节和流程二一样。
六、课后落实分层
根据实课堂际效果,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同样要求C层学生必须完成C层题目,B层学生完成B、C层题目,A层学生完成所有题目,若能主动跨层完成则给小组加分。
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和学案上标注清楚自己是哪一组的几号同学,我在批改学案和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层次,会有不同的要求,保证对作业的评价符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到同层学生之间有优劣之分,并纳入小组考核中。
以上就是我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尝试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总体来看,对课堂实际效果有较大帮助,尤其是对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尝试和探索。
第四篇:分层教学尝试中
分层教学尝试中
在小班化教学的全面实施下,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使每一类学生都得到进步或发展,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和智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吃不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便是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主体分层,尊重差异
我在教学活动中观察、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潜能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能上则上,该降就降,并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目标分层,激活思维
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1、预习目标分层,关注需求
我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完成。A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B层学生:在A层学生的基础上,流利朗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 C层学生: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当然,以上三种预习分层要求不是绝对的,界线是模糊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预习目标,也可以自拟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课堂目标分层,激发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影响了他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学习目标分层标准:A层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能初步理清课文脉络,就已经达到学习要求了; B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能够掌握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层学生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参与学习,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想象和联想,促进他们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文章,“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我多提供些学习目标供学生参考、选择。
学习目标一:
(1)默读课文4—13自然段,想一想分别讲了哪两件事?(2)找出父亲教导“我”的话,请你多读几遍。
(3)读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4)补充阅读材料:短文——《两只青蛙》。学习目标二(在目标一的基础上增加):(1)从事例中你体会到什么?(2)说说读后的感想。
(3)阅读短文——《两只青蛙》,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习目标三(在目标一的基础上增加):
(1)读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并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阅读短文——《两只青蛙》,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这样的学习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与收获,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
三、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对驿动的翅膀,那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就是给了他们一片用以翱翔的天空。我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作业以梯度设计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基础题(适合A层潜能生):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提高题(适合B层中等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拓展题(C层优等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例如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基础题:A.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提高题:B.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把你想说的写成一段话。
拓展题:C.如今,在废墟上已逐步建起圆明园遗址公园,每天接待着无数的中外旅游者来此参观与凭吊。关于要不要重新修建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即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交流收获时又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
总之,教育无痕,就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我校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我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尝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尝试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学内容,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部分“尖子”生。只有占相对多数“中差生”的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义务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几年来,我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分层改革实验,效果很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分层次
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全班学生依上、中、下按3:4:3的比例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c层难点,与c层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为“学困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或部分习题的学生。按层次自行组成四人小组。
二、教学目标分层次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应达到的,学习内容应视学习情况区别对待。对升学有望的A、B层学生要求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对升学希望较小的C层学生则晓之以理,引导其明白:虽然学习和运用所学内容有一定困难,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前途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知难而上,多学习。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重视基本要求、结合升学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在教选学内容时,适当增加些必学内容,以达到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分层次
教学过程分层次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弹性教学方式。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留给c层学生,适中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以“扶”为辅,做到“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A层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方向发展。
四、教学方法分层次
教学大纲和新课标提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针对以上要求,几年来我采取“低起点、分梯度、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即在同一个教学班,同一堂课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辅导,个别学生面对面辅导。即一堂课用35―40分钟讲完,剩余时间重点检查c层学生作业情况,课后作业错误在1/4以上学生面对面指导,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和做法上明显的实施了分层对待,因材施教。
五、课堂练习分层次
分层练习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是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通过信息的反馈,使各层学生逐层落实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目。或重组教科书的练习题、习题,或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各层练习题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别发展的原则。即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习题的综合程度、技巧程度分开层次。
六、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要时常设计既面向优等生,又不伤中差等生学习信心的练习题组。对A层学生在布置作业上要偏重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目的是使优等生得到提高;B层学生要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c层学生则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会用概念、定理解最基本类型练习题即可,促进其技能的形成。批改时:c层学生要尽可能面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B层学生选择一部分面对面改:A层则可抽查,互查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的决心。而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