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优质课,感悟新理念
观摩优质课 感悟新理念
在学校领导安排及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2月17--18日,我有幸在西安参加了省教科所举办的“第一届陕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讲堂”活动。活动期间,我聆听了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委会王永春老师做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报告,观摩了两节微课、6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做课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教研员深入骨髓的精彩点评、课改前沿学校耳目一新的微课研讨和省教科所潘燏主任引人深思的总结发言,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分享与大家:
一、再学新课标,再悟新理念
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委会的王永春老师做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报告,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双基与变式练习)和弱项(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创造性)。他利用课例详细介绍了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所应渗透的十五个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抽象的思想、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方程和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变换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假设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算理算法思想。他个人认为13年课程改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很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他指出: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他说:对于学生而言,小学学习六年、初中学习3年、高中学习3年,这12年每年都要学习数学,很多人甚至上了大学还要学习数学,课本有几十本。也就是说,从小学到高中,数学书越学越多、越学越厚。那么如何能够越学越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掌握双基、提炼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思想方法。他的讲稿一共整理了158张,对《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解读非常详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涵,如有需要了解的老师我可以发到你们QQ邮箱里。
二、学习微课,感知教学真谛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微课”这个新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通过学习我发现“微课”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微课主要通过录像展示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例如对重难点的处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同时教者还可以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在展示的两节微课中,我印象深刻的是西安纺织城小学数学工作坊的五位老师展示的《体积和容积》,他们从“导”、“交”、“悟”、“用” 四个环节为我们诠释了“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三个步骤,所以又称为“四环三步”。教学中教师利用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实现了导趣、导疑、导学的目的。交就是交流互动,探究新知。教学中学生借助课本中的方法探究“土豆和红薯谁的体积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搞清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难点是什么,怎样学习疑惑才能得到解决,思维才能得到启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自主探究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达到了“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用就是训练应用,积累经验。这一环节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梯度练习,完成“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拓展应用”三个步骤。
在展示的过程中西安纺织城小学数学工作坊的五位老师,个个身着整齐的工作装,意气风发,四人互相质疑解疑,别具一格的展示形式,不仅为我们清楚的展示了“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教师的教学风采,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蕴。
三、观摩名师风采,领悟教学方法
17日下午至18日,大会安排我省历届在全国或在省上参赛获奖的优秀教师现场作课。安康市平利县城关小学的吕蒙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榆林实验小学何小华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西安小雁塔小学安沛宁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西工大附小王媛媛老师执教
在上课之前,董老师先出示四组从网络上搜集到有关董琳娜的个人信息,学生发现这些信息与董老师的身份不符,学生认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教师很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课堂上围绕身份证号码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与探索,结合学生搜集的身份证信息,学习身份证号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通过“15位与18位”, “双胞胎兄弟”的身份证比较,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身份证号码的科学性和唯一性。教学中,董老师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设计了“协助民警找罪犯”的活动,给出一个身份残缺的身份证号和一张残缺的银行卡号,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判断并分析一下哪个是罪犯。一系列解决实际生活的有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及在场听课的老师大开眼界,最后通过自编学号,进行扩展与延伸。“学以致用,学有用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学自始至终关注生活,又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新时期、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改进教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见,示他人之所未知,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和风格,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最后,用一段纺小的寄语与大家共勉:愿所有的男教师都成为高富帅,高于眼界,富于实践,帅在素质,愿所有的女教师成为白富美,白于品格,富于思维,美在心灵。
第二篇:感悟新理念
感悟新理念、体验新课程、探索新方法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季宏图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经在全国的首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近两年了。各实验区先后经过广泛的宣传工作,建立机制,制定方案和教师培训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经过一线教师的努力,各实验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也和全国其他实验区一样,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探索了一些经验,尝试了一些做法,也有了二些体会。从整体来讲,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应当把实施课程改革工作作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要做到完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家长、社会的关心;离不开教师、学生的投入。这也可谓是“课改”工作四要素。但是,要保证“课改”顺利进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行政领导的支持是建立在踏实的“课改”工作基础上的;学生的变化是争取家长和社会关心“课改”最有说服力的实证──但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行政管理机制是学校领导支持课改的“强心剂”;教师是课改的关键。可是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应对教师进行分梯队、分层面的培
训,使教师们都有不同程度成功的体验。
这是在整体实验工作中我们的深刻感受。那么,在具体的学科课程改革实验中对遇到的一些难题和困惑。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改”把我们都置于同一起跑线上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为方法,需要在课程实验中进行改革和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随之而“变”,不论过去是教学能手,还是教学骨干或普通教师,大家都没有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课堂教学的体验。怎样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课堂上怎样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怎样引导学生采取新的学习方式;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这些对于所有的教师都是陌生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步人“课改”的前列。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又是怎样依据“课标”新理念,根据本地区、本校及学生的实际
进行教学呢?
二、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我们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作法是:改变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的现象。我们采取运动处方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我们先对学生的体质情况、心理特点、适应能力进行测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需求和个人兴趣,根据学生身体的状况、体能情况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既能达成目标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科学锻炼的方法,关注传授那些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终身有用的锻炼内容与方法。但是这里要说明一点,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不要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能是我们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如果我们的体育课没有运动技能就不能叫体育“课”,关键是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学习什么样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各种有关知识,把生理的、心理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社会环境、营养学等有关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这样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兴趣是激发行为和维持行为的动力。过去我们有些老师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呢?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体育课上的比较单调,过分注意教师会什么,而没有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兴趣。所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终身体育意识淡薄。我们要使体育变成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体育才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强调从兴趣人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在导入部分,分别按年段特点采取:情境导入、兴趣导入、设疑导入、激发情感等等,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比如:低年级教学我们就利用一些童话故事和道具,采用表演、语言描述等
来开展情境导人教学。
另外,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过去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内容和具有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运动项目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还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常常忽视个体感受。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
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和教师制定的,对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不够。现在我们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们首先通过与学生交谈和由班体育委员提供的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建议,来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要求学习的内容与处方式教学相结合,采取一课多内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活动,并且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的同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怎样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以及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体能分组法、技能分组法、友伴分组法、爱好分组法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练习效率。
体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个人身体的能力相近的那部分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益,起到保证作用。我们过去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习惯于按学生的自然排队分组,学生按身高依次排列,这样每组里学生身高的差距大,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过去在进行课堂教学练习时,经常给学生造成“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现在我们课堂上采取了体能分组等多种形式以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各尽所能,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技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对某一活动内容的学习,在掌握技术和活动能力相近的情况下分为一组,从事练习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上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一节课上统一学生的练习内容,统一的动作,统一的教学重点、难点,这不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把学生按技能分组,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建构技能,这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爱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的个人爱好,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的形式。这一分组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爱好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这种分组能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喜爱“玩”什么,有多少种需求,按需求设计课程。
友伴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之间的性格感情,友情相近的一些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练习的组织形式。这种分组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较大作用。
这些分组方法,要根据活动练习的内容来选择。比如,教学比赛,就不能采取体能分组。我们的实验证明,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分组形式,适用于所有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体现个体差异,为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结合评价工作,充分的关注、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过去习惯于在每学期某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进行一次测试。以此来做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的终结性技术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验中改革了评价方法,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到活动中的情感投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到学生的活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我们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做为了解学生有关情况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并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作用,为以后确立课程目标收集有利的依据。
具体作法。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科成绩记录卡,卡片上设有体能成长记录栏,机能发展情况栏,技术能力提高程度栏,情感表现栏,身心适应能力栏等,并在每栏中画有基础星六个。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成绩突出加星、成绩下降或不前的,减星的方法来评价小学阶段体育学习情况。学科情况在每个学年的代表星的周围利用加小星的方式评价学年和学期的学科成绩。加星的依据通过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家长
评价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进行。
此表在低年级由教师管理保存,高年级由班级统一管理或装入成长记录袋,用的时候拿出来,由评价者添写。评价这项工作是复杂的,虽能细化,但很难精确。有许多评价的内容是无法用量化的东西去衡量的,所以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是在探索之中。但我认为任何一个人也拿不出一把能衡量全国学生的尺子。因为,地域的差异,民俗的差异,社会条件的差异,人本身的差异,制约着我们,难以制造出这样的“尺子”。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评价要体现质和量的统一,评价的方式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从开始上学到最后小学生毕业,从每节课表现到每一个学期的成绩,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
价。
我们的评价力争做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评价中我们除利用科学数据以外,还在学生兴趣方面做文章,为提高兴趣、体现差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在老师提出的多个内容的范围内自己选定的,学生非常有兴趣去从事这一活动。
也就保证了学生能受益。
第三篇: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感悟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感悟
重庆复旦中学 皮 薇 娜
2014年10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暨教学改革研讨在武汉举行。此次全国优质课比赛规模盛大,不再以中南地区划片进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现场展示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31名选手。参与现场观摩的全国各地老师共有2000多人。参赛人数与观摩人数为历届之最。由于人数众多,比赛分三个会场,分别在武汉六中、武汉二中和育才高中进行。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参赛选手的精彩表演和专家的精彩点评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想和同行一起交流。
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变魔术,有的老师以梦想作业引入,还有的老师放声高歌。这些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导入都共同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联系社会实践生活,热点问题,重视知识的运用理念。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例如:有一位老师依托课后习题设计电解水及氢氧燃料电池试验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去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去探究“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把教材进行整合的恰到好处。
三、课堂亮点频频出现
讲课的教师大多是各地、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因为年轻,所以有很多新理念;因为是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例如,有一位老师竟然从数据表格的角度向学生讲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不但完全打破了这部分化学知识的传统讲法,而且达到了知识由浅入深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而另一位老师不仅用四个捆绑着的气球向学生展示了甲烷的立体结构,克服了其思维空间想象的困难性,而且还通过将这四个气球先按在黑板上平面挤压,再松手,当气球弹起的一瞬间,则向学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甲烷结构的稳定性。可以这么说,这些课堂上的亮点都是非常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去学习认识新知识的,而不是从老师的角度去单纯的教学生,都体现出学生能获得些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些什么。
四、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优质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像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例如:有一位老师通过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再滴加稀盐酸,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既充分说明了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变的原理,又证明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而另一位老师将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丢进可乐瓶中进行燃烧,不但大大提高了化学的神奇色彩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和大量的热化学原理。
五、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我的课堂我做主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在全国化学优质课的比赛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选手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达到的绝佳效果。如有一位老师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晶体形成的过程,使微观过程形象化,不但形象生动的揭示了化学的奥密,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力。
六、专家的精彩点评
1、三维目标形式多样化的选择。
2、何为“真正的探究实验”。
3、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和数据的准确性。
4、一节优质课的展示,不仅是一位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体现,而且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所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体现。
几天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课堂最优化教学的追求不会结束!几天的听课虽然辛苦,但每堂课细细地听下来后,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四篇:感悟新理念
感悟新理念、体验新课程、探索新方法
校本培训之组内培训 体艺组 主讲:邹江水
时间:2011年4月6日第八节课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为方法,需要在课程实验中进行改革和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随之而“变”,不论过去是教学能手,还是教学骨干或普通教师,大家都没有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课堂教学的体验。怎样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课堂上怎样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怎样引导学生采取新的学习方式,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这些对于所有的教师都是陌生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步人“课改”的前列。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又是怎样依据“课标”新理念,根据本地区、本校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呢?
一、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我们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作法是:改变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的现象。我们采取运动处方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我们先对学生的体质情况、心理特点、适应能力进行测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需求和个人兴趣,根据学生身体的状况、体能情况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既能达成目标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科学锻炼的方法,关注传授那些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终身有用的锻炼内容与方法。但是这里要说明一点,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不要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能是我们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如果我们的体育课没有运动技能就不能叫体育“课”,关键是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学习什么样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各种有关知识,把生理的、心理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社会环境、营养学等有关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这样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兴趣是激发行为和维持行为的动力。过去我们有些老师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呢?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体育课上的比较单调,过分注意教师会什么,而没有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兴趣。所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终身体育意识淡薄。我们要使体育变成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体育才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强调从兴趣人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在导入部分,分别按年段特点采取:情境导入、兴趣导入、设疑导入、激发情感等等,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比如:低年级教学我们就利用一些童话故事和道具,采用表演、语言描述等来开展情境导人教学。另外,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过去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内容和具有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运动项目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我们还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常常忽视个体感受。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和教师制定的,对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不够。现在我们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们首先通过与学生交谈和由班体育委员提供的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建议,来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要求学习的内容与处方式教学相结合,采取一课多内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活动,并且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怎样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以及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体能分组法、技能分组法、友伴分组法、爱好分组法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练习效率。
体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个人身体的能力相近的那部分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益,起到保证作用。我们过去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习惯于按学生的自然排队分组,学生按身高依次排列,这样每组里学生身高的差距大,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过去在进行课堂教学练习时,经常给学生造成“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现在我们课堂上采取了体能分组等多种形式以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各尽所能,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
技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对某一活动内容的学习,在掌握技术和活动能力相近的情况下分为一组,从事练习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上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一节课上统一学生的练习内容,统一的动作,统一的教学重点、难点,这不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把学生按技能分组,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建构技能,这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爱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的个人爱好,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的形式。这一分组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爱好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这种分组能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喜爱“玩”什么,有多少种需求,按需求设计课程。
友伴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之间的性格感情,友情相近的一些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练习的组织形式。这种分组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较大作用。
这些分组方法,要根据活动练习的内容来选择。比如,教学比赛,就不能采取体能分组。我们的实验证明,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分组形式,适用于所有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体现个体差异,为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结合评价工作,充分的关注、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过去习惯于在每学期某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进行一次测试。以此来做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的终结性技术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验中改革了评价方法,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到活动中的情感投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到学生的活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我们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做为了解学生有关情况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并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作用,为以后确立课程目标收集有利的依据。
具体作法。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科成绩记录卡,卡片上设有体能成长记录栏,机能发展情况栏,技术能力提高程度栏,情感表现栏,身心适应能力栏等,并在每栏中画有基础星六个。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成绩突出加星、成绩下降或不前的,减星的方法来评价小学阶段体育学习情况。学科情况在每个学年的代表星的周围利用加小星的方式评价学年和学期的学科成绩。加星的依据通过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进行。
此表在低年级由教师管理保存,高年级由班级统一管理或装入成长记录袋,用的时候拿出来,由评价者添写。评价这项工作是复杂的,虽能细化,但很难精确。有许多评价的内容是无法用量化的东西去衡量的,所以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是在探索之中。但我认为任何一个人也拿不出一把能衡量全国学生的尺子。因为,地域的差异,民俗的差异,社会条件的差异,人本身的差异,制约着我们,难以制造出这样的“尺子”。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评价要体现质和量的统一,评价的方式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从开始上学到最后小学生毕业,从每节课表现到每一个学期的成绩,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
我们的评价力争做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评价中我们除利用科学数据以外,还在学生兴趣方面做文章,为提高兴趣、体现差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在老师提出的多个内容的范围内自己选定的,学生非常有兴趣去从事这一活动。也就保证了学生能受益。
第五篇:优质课观摩总结
2017年广西高中英语优质课大赛 暨前沿课堂观摩交流会 总结
英语组 黄爱
工作第四个年头,第一次有机会现场观摩优质课大赛。首先打心底里感激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一直有一个信仰,任何一种事物若能将文字记录总结,将其精华沉淀,事物才会成为有温度的东西,也更利于自我发展。因此,我将对此行的所想所感,作出如下记录。
为期两天的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前沿课堂:Nathan Pelton:高一领导能力 赵晶:高二阅读课 参赛单元:高一年级:视听说教学三节
综合应用教学两节
高二年级:读写教学三节
综合应用教学两节
高三年级:高考复习教学(阅读题型训练)两节
高考复习教学(写作题型训练)两节 前沿报告:刘丽艳: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建议
李陆桂:高中英语高考总复习教学建议
一、听前沿课堂的收获
至今尤记得Nathan Pelton的两句话,他说“Leaders are communicators”and “ We teachers are communicators” 对老师的定义,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在今天看到了Nathan Pelton对老师的这个定义后,让我对教学上的某些困惑感到豁然开朗。他这一节课主讲内容当然不是给老师下定义,而是“miscommunication”(附带课堂内容:第一步,学生手中有一张大小形状一样的纸张作为道具,老师发出统一指令,或要求学生对折纸张,或要求他们将某个角给撕掉,指令结束后学生却得出了各种不一样的形状;第二部,引出主题即miscommunication的概念;第三部,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导miscommunication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语言的传授者,自己经常抱怨一个问题-为什么某个知识点明明讲了很多次学生还是没有掌握?以前一直觉得唯一的原因是学 生不够努力掌握,而现在明白也许在讲解的时候出现了 miscommunication。所以往后,多跟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确实很重要。
二,观优质课程的启发
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层面及课文模块的划分,一个单元的英语课堂一般分为:vocabulary/ warming up/ 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而这次赛课的划分是:视听说、读写及综合应用,初看,很陌生的模式,听了第一节课后豁然开朗。总共14个参赛老师,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
高一年级读写课教学组陈老师课程内容是 The story of Atlanta采用了一个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视频,除了基本的听力练习还多了一个让学生配音的环节;而梁老师她的授课内容是Book2 Unit5 Music;但是她别出新意,不拘泥于课本,以一首 Dream IT Possible 为教材贯穿整个课堂。
高二年级读写课教学组,三位老师都以教材内容为题材,将阅读融合到写作当中。不谋而合,大家最后呈现的方式都是Poster的形式。在我看来已是很完美的课程,经专家点评还是有漏洞;专家点评中提到,这样的呈现方式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了。对于这个点评,我这个小辈有点不知好歹,不敢苟同。我想专家的这句话应该加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看学生的基础。对于像南宁三中这样水平高的学生,以Poster的方式呈现确实深度不够,而如果基础差些的学生也许还是有难度的。
综合应用教学模块,让我回想起大学时代的综英课。这课程对老师要求是及其高的。赖老师以漂亮的语音及口语征服了我,此外他的整个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对于听课的我来说着实是一种享受。只能以他为目标,勉励自己。我想对当前的自己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对于刚带过高三的我来说,高三复习课之于我是反思。这次高三复习课,设计了阅读与写作两个模块。这两个环节在高三复习中应当属于第二阶段的复习,在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中自己也有上过类似的课,相比之下,这些优秀的赛课教师更能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学习,发现及自我总结。
三、享前沿报告的建议
两节前沿报告分别是,刘教授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建议和李老师(的高中英语高考总复习教学建议。
刘老师带给我的感觉像是大学里的教学法课堂。听完后,我深感惭愧,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在教学法课上学到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阅读课的两大技巧 skimming 和scanning 傻傻分不清楚了。除此,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对我来说很陌生的概念。以前自己学习的时候学到的阅读课的 Teaching model 有Bottom-up model 和 Top-down model,发展到今天还有一个 Interactive model。紧迫感的钟声敲响。时代在进步,观念也在进步,多学习才是硬道理啊。
如果说刘老师的讲座内容倾向于理论的东西,那李老师的内容就更加的接地气。我妄自猜测,李老师应该也是或者曾经是中学一线教师,所以他所讲的内容常常会与自己内心的想法碰撞出火花。李老师的整个报告内容涵盖了听力到写作所有的考试题型的建议。而我个人认为这些建议都很中肯;比如他在讲语法填空题的建议里面就有提到,可以分专项练习,比如先给学生练习提示词是动词类的……逐步推进。只有有了足够的输入学生才能产出。另外,李老师还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语言学习朗读是很好的学习的方式,自己也一直这样认为;现在的困惑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朗读;遗憾的是,时间有限,没能向李老师请教。
此次听课,收获很多;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