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3 03:4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思想.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古算书《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

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师生共同读题

师: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第一人给1钱,第二人给2钱,第三人给3钱,以后每个人都比前一个人多给一钱,共有100人,问共给了多少钱?

师:很好,问题已经呈现出来了,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生2:用an表示第n个人所得的钱数,则由题意得: a11,a22,a33,„,a100100

只要求出1+2+3+„+100=? 师:你能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吗?

生2:(犹豫片刻)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所求的和为101×

100=5050.2师:对于这个算法,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很快就想出来了.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数列---教学设计

生4(继续回答):1+101=102,2+100=102,3+99=102„50+52=102,51=

共有50组多出第51项

102(1101) 22nn1组,n为奇数时分成组还多一项 22∴当n为偶数时,Sn(a1an)(a2an1)„(anan)n分奇偶性讨论,n为偶数时正好分成221n(a1an)2当n为奇数时,Sn(a1an)(a2an1)„(an1an1)an1

=

2222

1(a1an)(a2an1)„(an1an1)222(a1an)

2=

n(a1an)2师:好通过分类讨论我们得出了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公式,从所得的结果看无论n是奇数还是偶数Sn的公式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避开讨论n的奇偶性去推导呢?怎样出现首末两项的和?结合所得公式的特征思考.生5:Sna1a2„an

Snanan1„a1

将上面两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a1an)∴Snn(a1an)2师:此种方法简洁明了,且避开讨论n的奇偶性,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逆序相加法”,在以后解决数列问题是也经常运用“逆序相加法”,主要运用了等差数列下标等距性质.(有学生举手)

生6:我用另外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

Sna1a2„ana1da12d„a1(n1)d

=na1123„(n1)d

=na1n(n1)d 2-3

数列---教学设计

∴S1414(798)735

2答: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4个元素,它们的和等于735.变式1:Mmm7n,nN,n100 分析:∵n<100,∴M中有99个元素,分别为7,7×2,7×3,„,7×99,变式2:在1到100中被7除余1的正整数共有多少个?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设m是满足条件的数,则m=7n+1,且m<100,nN

或m=7n-6,且m<100,nN

设计意图: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法,这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将变式训练与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放到同样的高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练习课本P118 ex 1(板演),2,3,4 小结:(1)了解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逆序相加法、分组配对法).(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3)研究问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4)方程思想:基本量的运算.课后作业: P118

1(2)(4),2,4,5 教学后记: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相反却会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起到正面推动作用,提升数学教育成效.这也是贯彻德育、提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认知的不完备性是一个矛盾,因此公式的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并弄清楚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要适当延迟判断,多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重视思路分析的训练.须知教师讲课的最精彩之处,不是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而是引导学生

第二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陈春芳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思想.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古算书《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

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师生共同读题

师: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第一人给1钱,第二人给2钱,第三人给3钱,以后每个人都比前一个人多给一钱,共有100人,问共给了多少钱?

师:很好,问题已经呈现出来了,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生2:用an表示第n个人所得的钱数,则由题意得: a11,a22,a33,„,a100100

只要求出1+2+3+„+100=? 师:你能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吗?

生2:(犹豫片刻)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所求的和为101×

100=5050.2师:对于这个算法,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很快就想出来了.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102(1101) 22数列---教学设计

nn1组,n为奇数时分成组还多一项 22∴当n为偶数时,Sn(a1an)(a2an1)„(anan)n分奇偶性讨论,n为偶数时正好分成221n(a1an)2当n为奇数时,Sn(a1an)(a2an1)„(an1an1)an1

=

2222

1(a1an)(a2an1)„(an1an1)222(a1an)

2=

n(a1an)2师:好通过分类讨论我们得出了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公式,从所得的结果看无论n是奇数还是偶数Sn的公式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避开讨论n的奇偶性去推导呢?怎样出现首末两项的和?结合所得公式的特征思考.生5:Sna1a2„an

Snanan1„a1

将上面两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a1an)∴Snn(a1an)2师:此种方法简洁明了,且避开讨论n的奇偶性,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逆序相加法”,在以后解决数列问题是也经常运用“逆序相加法”,主要运用了等差数列下标等距性质.(有学生举手)

生6:我用另外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

Sna1a2„ana1da12d„a1(n1)d

=na1123„(n1)d

=na1n(n1)d 2师:这个结果对否?为何会有两个公式?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n(a1an)na1a1(n1)dn(n1)na1d 大家一起发现Sn222-3

数列---教学设计

变式1:Mmm7n,nN,n100 分析:∵n<100,∴M中有99个元素,分别为7,7×2,7×3,„,7×99,变式2:在1到100中被7除余1的正整数共有多少个?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设m是满足条件的数,则m=7n+1,且m<100,nN

或m=7n-6,且m<100,nN

设计意图: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法,这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将变式训练与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放到同样的高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练习课本P118 ex 1(板演),2,3,4 小结:(1)了解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逆序相加法、分组配对法).(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3)研究问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4)方程思想:基本量的运算.课后作业: P118

1(2)(4),2,4,5 教学后记: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相反却会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起到正面推动作用,提升数学教育成效.这也是贯彻德育、提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认知的不完备性是一个矛盾,因此公式的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并弄清楚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要适当延迟判断,多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重视思路分析的训练.须知教师讲课的最精彩之处,不是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而是引导学生探求解题思路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引出结论.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的训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公式,例题的变式训练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三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的〈第二章§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的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对等差数列知识的运用与巩固,又是后面研究一般数列求和的基础,并且和前面学习的函数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体验归纳与猜想,模仿与创新的重要性,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基础;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能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公式的探索,提高观察、分析、类比思维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倒序相加求和的数学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公式的运用,提高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拟真”发现,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活动,经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产生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不仅学到了“死”的结论,还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了知识探究过程中的成功喜悦。通过公式运用,树立“大众数学”思想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的获得;

建立等差数列模型,能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倒置“三角形”,利用先合后分思想方法,类比推导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通过对公式从不同层次、角度深入剖析,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记忆并掌握公式。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公式的运用。

教法与学法 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对高斯算法也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求和,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但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阶段,如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学生已有函数方程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教法分析

教法上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攻”的教学思想,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利用数列求和中丰富的数学史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追寻数学家的足迹,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不仅学到“死”的结论,还学会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了知识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喜悦。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本质。

教学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的教学过程:

(一)忆旧迎新——引入新课

从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出发,复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为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提供准备知识。同时教学平稳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索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本节课我由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上的宝石图案,引入高斯算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我设计了1+2+„+50+51的问题。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引导学生探究上式的结果。学生解答过程中,自然用到化归思想:将奇数项问题装化为偶数项求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不讨论n的奇偶可不可以呢?利用先分后和思想方法,运用多媒体把“三角形”倒置,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易得出,由此猜想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并类比上述推理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出公式,之后结合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出

(三)公式剖析——思想升华

通过对公式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并结合直观几何图形,记忆公式加深理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公式,知道公式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公式的记忆,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公式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整体认知

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自主体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并对本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揭示,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六)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通过分层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设置相关问题串以问题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从具体问题上,抽象出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整个教学活动总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进行。结果因过程而精彩,现象因方法而生动。无论是情境创设,还是探究设计,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设法从庞杂的知识中引导学生去寻找关系,挖掘书本背后的数学思想,建构基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体系,教学生学会思考,让教学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课堂活动。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从历史故事泰姬陵上的宝石图案引入,接着引入高斯算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我设计了1+2+„+50+51的问题。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引导学生探究上式的结果。在公式记忆部分我通过画等腰梯形帮助学生直观记忆公式。例题讲解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入,设置相应的问题串,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整节课的设计,重在启发引导,使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思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成果来看,学生较好的完成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课时30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提升训练30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7=7,则a2+a6=().

7911A.2B.C.D.224

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1,2,3,„),若当首项a1和公差d变化时,a5+a8+a11是一个定值,则下列选项中为定值的是().

A.S17B.S18C.S15D.S14

→→→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OB=a2OA+a2 009OC,且A,B,C三点共线(该直

线不过原点O),则S2 010=().010- 2010A.2 010B.1 005C.2D.2

4.等差数列{an}中,Sn是其前n项和,a1=-2 0112,则S2 011的值为(). 2 0092 007

A.-2 010B.2 010C.-2 011D.2 011

5.《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

674737A.1升B.升C.升D.升 664433

anan+1+126.等差数列{an}中,a1=a3+a7-2a4=4,则2的值为整数时n的个数为(). n+3n

A.4B.3C.2D.1

7.已知函数f(x)=cos x,x∈(0,2π)有两个不同的零点x1,x2,且方程f(x)=m有两个不同的实根x3,x4,若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构成等差数列,则实数m=().

1133A.BC.D.-2222

二、填空题

18.已知{an}为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若a1=S2=a3,则a2=__________,Sn=2

__________.S2 009S2 007an+2an+11,则a6-a5的值为__________. an+1an

10.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S7-S3=8,则S10=__________;一般地,若Sn-Sm=a(n>m),则Sn+m=__________.9.已知{an}满足a1=a2=1,三、解答题

n11.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2an+m·2(m是与n无关的常数且m≠0).

(1)设bn=n,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an; 2

(2)若数列{an}是单调递减数列,求m的取值范围.

212.a2,a5是方程x-12x+27=0的两根,数列{an}是公差为正的等差数列,数列{bn}的前

1n项和为Tn,且Tn=1-bn(n∈N*). 2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记cn=anb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 Sn.an

第 1 页

第五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中第二章的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本小节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克服困难的关键是通过具体例子发现一般规律.

2.本小节首先通过高斯算法,发现等差数列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n+1-k项的和等于首项、末项的和,从而得出求和的一般思路. 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自主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对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从介绍高斯的算法开始,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层层铺垫,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为了促进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设计了选做题和探索题,进一步培养优秀生用函数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能力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 “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1+100)+(2+99)+„„+(50+51)=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第二环节 推进新课 探究新知 提问:在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如何求?

中,定义前项和,由前面的大量铺垫,学生容易得出如下过程: ∵

∴ ∴

从而我们可以验证高斯十岁时计算上述问题的正确性. 组织学生讨论:在公式1中若将式? 即

此公式要求

(公式2)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

(有时比较有用).

代入又可得出哪个表达

(公式1)第三环节 应用举例 巩固新知

例1 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的.

解(2)解

练习如何求下列和?

①1+2+3+„+100 =

5050

; ②1+3+5+„+(2n-1)=

③2+4+6+„+2n =

例2 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和是54? 解 设题中的等差数列是,公差为,前n项和为

=54

.,则

=-10,d=-6-(-10)=4,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解得

n=9或n=-3(舍去).因此,等差数列的前9项和是54. 练习

已知例3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的公式吗? 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析:将已知条件代入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后,可得到两个关于与的关系式,它们都是关于与的二元一次方程,由此可以求得与,从而得到所求前项和的公式. 解

设等差数列,将它们代入公式

得到 的公差为,由题意可得

解这个关于与的方程组,得到,所以

练习

一个等差数列前4项的和是24,前5项的和与前2项的和的差是27,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1: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体验倒序相加法的妙处以及能够正确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1.课本P52习题2.3 第2、3、4题. 2.探索题

(1)数列的前项和,求; }(2)若公差为中,到的表达式?

第六环节 教学反思

d(d≠0)的等差数列{

,你能否由题(1)的启发,得

1、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处理,挖掘了教材中可探究的因素,促使学生探究、推导.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一,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到一般的情况,激励学生进行猜想,再进行论证得出;而第二个公式并不象书本上那样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从已知公式中推导得到的.这样处理教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2、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推导公式的“倒序相加法”这一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下载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差数......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说明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反映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法的生成过程,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中结合本班学......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前面学过 的......

    高二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高二(4)组 孙彦艳 教材分析 和古典概型一样,在特定情形下,我们可以用几何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也是一种等可能概型。 教材......

    高一数学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二中学 季明银一、教学设计意图: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现行教材把《数列》放在《函数》之后,非常合理。本节课......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人教实验版必修5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 、通项公式后,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等差数列基本概念和通项公......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实录)(五篇模版)

    “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一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实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瀛海学校 曹娜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必修5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