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

时间:2019-05-13 03:2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声慢》的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声慢》的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

第一篇:《声声慢》的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

《声声慢》的外部解读与内部解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外部解读的几个严重问题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过去大多是外部解读而少有内部解读。所谓外部解读即是从生平经历的解读,是把生平经历强加在文本之中,当成文本的主题意义;而内部解读是形式的解读,是从文本形式入手,阐发形式的情感意味。《声声慢》的外部解读体现在把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嫁接在《声声慢》的文本上,而缺少对《声声慢》文本形式情感意味的解读。这种解读方式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其中这样几个问题特别严重:

第一个问题,不是从文本形式出发,而是从李清照生平经历出发,请看下面的解释: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语文4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74页)。

这种解释,看去是有道理的,作品就是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当然离不开作者生平经历的了解。但是,作品的意义是由文本的形式生成的,因而,解读作品唯一的途径就是从文本出发,对文本形式的意义进行解读,而不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出发,把生平经历嫁接在文本上,当成文本的意义。外部解读的嫁接是这样形成的:把文本形式靠向作者生平经历进行解释,其结果是,把作者生平经历的意义当成了文本的意义,舍弃了文本形式的本来意义。比如说“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的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语文4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74页)。而有些解读这正是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把李清照的愁说成了失国之愁、失家之愁和失夫之愁。而这种愁的解释是与《声声慢》形式相距甚远的解读。

生平经历为什么不能代替对文本形式的解读呢?因为文本的形式意义不等于作者的生平经历。文本的意义只能从形式解读出来;而在形式之外做的任何解释都是对形式意义的强加。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即国愁、家愁和情愁等只能为李清照提供创作的素材、材料,而不能提供意义;意义是在李清照创造的形式中产生出来的,意义蕴含在李清照创造的意象和整体结构形式中。也就是说,《声声慢》的意义只能是来自《声声慢》的形式,而不是来自李清照的生活经历(题材)。因而,我们解读《声声慢》包括其他的作品,就只能根据《声声慢》创造的形式,而不能根据诗人比如李清照的生平经历。艺术符号理论家苏珊·朗格曾经非常深刻地指出:“谁要是在读诗的时候把它当做一种心理学案卷去读,并时时地联系到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并以此为根据掺杂更多的个人联想,谁就是在粗暴地对诗进行践踏;因为这无疑于是强行从诗句中挤出的陈述,无疑是将诗的意义任意扩大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这样一种作法只有对诗产生致命的后果,使它听上去毫无真实之感或令人啼笑皆非”(《艺术问题》地147页)。朗格认为诗的意义来自于诗的幻象和意象:在解读诗作的时候,进一步考察其人的生平及品格,或者注明诗作者成诗的环境,“对于形成那种幻象毫无裨益。这类补充只会以不相干的信息将描述生活的意象弄得混乱不堪。——它们之所以不相干,是因为它们并非由幻象赖以写成的有机原则喷涌而来。这种原则是说:情节中的每一因素也就是情节中的情感表现,因此,诗人是以心理方式编织事件,而不是把它当作一段客观的历史”(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47页)。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教师用书所出现的问题恰恰也就在这里,不是根据文本幻象——意象解读其意义,而是根据作者生平经历阐释主题。第二个问题,把诗人对情感象征的意象当成了诗人对某些事实的陈述,从而毁灭了诗的丰富意义。诗词表现的意象是对作者体验到和理解到的情感的象征,是情感表现的艺术符号,或者说表现性形式,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主观现实的客观化,内部心灵的对象化,难以言说情感的符号化。它当然与诗人的所经历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但是,它终究不是对生活经历的再现和复写,而是对生活经历产生情感的形式表现。形式表现是意象对情感的隐喻或象征,是整体结构对隐秘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对诗人经历生活事件的陈述。形式哲学家卡希尔曾经特别肯定瓦尔堡古代造型形式对后世的持续影响,“他并且指出了,古人在碰到某一些典型的和一再重现的情况时必定创造了某一些特定的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不仅把某一些发自内心的激荡、张力与悬解方法紧紧地捕捉下来,更有甚者,这些内心的激荡、张力和悬解方法,其实是必须顺着这些表达方式才会走上轨道的。每当一种相同的感触在激荡着的时候,艺术就这一种感受所创造出的图像或造型便马上会活现起来”(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五项研究》,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166—167页)。内心激荡即内心情感是需要艺术形式来表达的,这种艺术形式或者是诗人的独自创造,或者是对传统形式的借用,但绝不会是对实际生活的模写。如果我们按图索骥,把诗人对内心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等作为诗人陈述的事件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毁灭了艺术形式及其诗意。下面的这段解释集中地表现出来这个问题:

“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到天黑,但是带来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语文4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74页)。

《声声慢》所表现的意象是李清照心灵世界的象征,是对她体验到和理解到的情感的造型,各种意象是对她内心难以言说孤独的强烈化、重复化的表现,而整体结构则是对她丧失生命意义的空空落落、生命孤独之苦不可解脱的表现形式。意象和结构形式意义的这种解说可能还是不深刻不尽如人意的,但是,我们必须朝着这方面解读,即解释意象和结构形式本身的意义,而不是把意象的意义解释成生活事件。当成生活事件的解释带来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对整首词形式结构的忽略或者无能为力。把诗人情感的形式解说成诗人的生活事件,由来已久。比如对李清照写的是春天还是秋天季节的争论,对写的是一天还是一个黄昏的争论,对“晚”来风急改成“晓”来风急的争论等。把诗人表现情感的意象当成客观物象和生活事件来解释,这种解读是对文本形式的严重忽略和歪曲,这种严重的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在几乎所有的诗词的解读中都或多或少地犯有这个毛病。比如《赤壁赋》、《再别康桥》、《雨霖铃》、《登高》等等。有人恐怕用讲深了高中生接受不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深浅的问题,而是一个对错的问题。这种解读是以对诗歌形式理解和对诗人怎样创作诗歌理解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一个文本一个文本错误的解读就交给了学生错误的文学观念和错误的欣赏方法。

外部解读的第三个问题,不是从整体结构形式上解读文本的意义,而是一句一句的解释的累加。一个文本的意义是由整体决定的,是整体赋予了单个部分比如诗句的意义,因而,解读文本必须从整体出发、把握整体形式的意义、在整体形式意义的基础上解读各个部分,而不是相反,一句一句相加的解释,更不是翻译性的进行解释。《声声慢》的解释大多是一句一句相加的解释,以为这样解释完了最后一句就解释完了整首词。但是这种解释恰恰忽略了它最重要的甚至是灵魂性的内容。一首诗词或一部其他作品,是作者一部分一部分甚至一句一句写出来的,但是,这一部分一部分或者一句一句却是由整体构思整体思想整体形式生成的。也就是说,文本虽然是由一部分一部分或者一句一句构成的,但是,它却是在整体性的主题赋予灵魂具有生命的。因而,文本的意义是来自于整体的把握,而不是一句一句的相加。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正好适用于对文本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李清照是在她整体情绪之下写它的每一个意象的,她的整体情绪必然表现在整体形式结构之中,因而,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它的整体结构形式,并在整体结构形式的前提下解释每一个意象。

第四个问题,把作者提升到一种人类普遍情感完全当成了李清照个人情感的表现,缩小了《声声慢》主题的深刻性。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声声慢》对李清照个人情感的表现,没有她个人的生命遭际就没有《声声慢》的创作,《声声慢》的诗篇是由她个人生命遭际酿就而成的。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声声慢》完全当成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表现。这是由这个原因决定的:李清照是为了表达她个人情感进行写作的。但是,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看法。李清照是在个人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写作的,但是,一当她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客观化、对象化,成为一种形式,她就已经脱离个人性而提升到了一种普遍性。李清照是用诗的形式对情感的表达,而诗形式是一种符号化或者说形式化的艺术,一当个人的经验被形式化之后,个人的生命体验就成了一种普遍情感的表现方式。这种形式已经成为有着自身形式意味的诗篇,一种脱离了诗人个人性的有着独立生命主体性的客体,一种能够凭借自己的意象和结构表现自己主题意义的艺术。这种形式表现的情感已经由诗人个人的情感变成了形式表现的普遍情感。还有一个问题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李清照不仅要表达她个人生命体验失落、孤独与苦闷,李清照是一个诗人,李清照还要把她的词尽最大可能写的好一点,美一点,精致一点。这个对词的好、美和精致的追求,也就是进一步把她的情感形式化的过程,而进一步形式化的过程,就是把个人情感提升到普遍化的过程。朗格曾经深刻地指出:“诗人用语言创造了一种幻象,一种纯粹的现象,它是非推论性符号的形式。用这一形式表达的感情既非诗人的,或诗中主角的,又非我们的。它是符号的意义。我们领悟起来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而符号却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它。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首诗歌不管在什么时候呈现于我们面前,它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并非有谁对诗人之所言做出‘某种完整的反应’之时,诗歌才存在”(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40页)。当我们再把某些作品当做作家个人情感比如把《声声慢》当做诗人个人情感解读的时候,我们同时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既把诗词的形式当成了诗人个人经历来解读,又毁灭了文本形式本身的意味和艺术生命。.第五个问题,是对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的严重歪曲。包括《声声慢》在内的所有的诗歌创造,都是充满想象的艺术创造,而非对现实的实录。对《声声慢》是李清照自身生活实录性的解读,严重减损和歪曲了李清照极富艺术想象的艺术创造。《声声慢》中的所有意象和表现,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比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比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等,这些被人们反反复复重复的“千古”名句,都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包容深刻情感意象的艺术创造,还有蕴含着整体的思想情感的结构形式。那是一个包含着是李清照根据情感精心酝酿、匠心独运、反复推敲、不断提炼、苦苦斟酌等具体创造过程,那个创作过程就是李清照把她体验和理解到的情感转化为客观意象和结构形式的过程。而不是对一天从早到晚生活景象的实录复写,那样理解创作就变得极其简单容易信手拈来轻而易举了。这种解读不仅严重遮蔽和忽视了诗歌创造最重要的艺术想象的成份,而且还隐含着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写作观念和文学观念教育:这样的对文本的解读,培养了学生从写实的角度去进行文学创造,也从写实——反映论的角度理解文学,从而使学生的文学创造缺少想象力,也缺少了正确文学观念的支撑。

《声声慢》的形式解读

一首诗的意义不是一句一句解释意义的累加,也不是一个意象一个意象意味加在一起的总和,而是整体结构形式的意义,是整体结构作为一个表现性形式的意义。我们只有把一首诗的结构形式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形式,来探讨它的意义,才能得到这首诗的真正意义;而每一句或每一个意象的意义不是由它自身生成的,而是在它的整体结构形式中生成的,一句或一个意象只有在整体结构形式中才能获得它最准确的意义。“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有机结构体,其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体而独立地存在,所以单个的成分就不能单独地去表现某种情感。……在艺术品中,其成份总是和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全新的创造物。谁让我们可以把其中每一个成份在整体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出来,但离开了整体就无法单独赋予每一个成份以意味。——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符号,它的意味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意义相加而成。”(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29页)。

从这种整体结构形式角度来重新解读《声声慢》,我们就会获得与原来解读很大不同的意义。

从整体结构形式来看,《声声慢》是表现生命意义不可挽回地永远失落从而造成永远的孤独的主题。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的是失落和孤独的总体意象和总体情绪;“乍暖还寒时候 晚来风急句”,表现的是孤独的强烈和孤独的难以抵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没有意义生活的重复、孤独的不可解决;而“满地浣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现的是生命意义不可挽回的丧失;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表现的是孤独的永恒;“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表现的是孤独凄苦的漫长难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应开头的“寻寻觅觅”,表现的是生命意义丧失、生命孤独苦闷的言说不尽。

《声声慢》的整体结构形式蕴含的意义是:生命意义的丧失和生命不可摆脱的孤独。整首词的各个部分是被这个主题决定的,各个部分都是在表现这个主题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概念的叠加性表现,但它们结构在一起是一个意象的表现。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七个语词连缀在一起具有一种造型作用,表现了人的一种情感状态的意象;另一方面后面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前面“寻寻觅觅”意象的影响作用下发生了形象化的表现效果,也使其向意象化方面转化。由于“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继“寻寻觅觅”之后的意象,因而,这个意象的意义就得在“寻寻觅觅”的意义中得到解释,是由于“寻寻觅觅”而造成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双声叠韵使寻寻觅觅的意象表现的极为传神。不说寻觅,说寻寻觅觅,不说冷清,说冷冷清清,不说凄惨,说凄凄惨惨,不说悲戚,说戚戚,这就通过叠字与叠音的方法,把无着无落感、孤独冷清感渲染的极为浓重。但是,不仅是单字的双音叠字,而且还把双音叠字叠加在一起,这就更把那种情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使“寻寻觅觅”的意象获得了更形象的表达与更深刻的内涵。

为什么要“寻寻觅觅”呢?把这个意象与后面表现孤独的意象相联系,我们可以知道那是因为失落了某种重要的东西,“寻寻觅觅”是由于弥漫、浸透和笼罩在整个生命中的失落感引起的,因而,“寻寻觅觅”是一种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是觉得有一种东西失落了,但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失落了,因而,要寻找的也就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也因而,“寻寻觅觅”的意象表现的就是一种在无着无落的精神状态中想要有着有落的摸索、探寻,并非是真的要寻找什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即可以理解成“寻寻觅觅”寻找时的精神状态,又可以理解成寻找后什么也没有寻找到的精神状态;也就说,寻找前和寻找后都是一种孤独、冷落和凄惨的精神状态。

从《声声慢》的整体结构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整首词精神状态的总体意象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无着无落这种精神状态呢?

“寻寻觅觅”的无着无落感导致对有着有落的追寻,但是,在不知道丢失了什么的情况下,也是不会知道寻觅什么的。因为,对生活不能赋予意义便不能改变无着无落感,便不能获得有着有落感,便得继续“寻寻觅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对这句不能做春天还是秋天、傍晚还是早晨(季节和具体时间)的阐释,而应做生命感受的理解,是前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具体意象。这是一个女子傍晚独酌的意象,但是,这个意象不是由外部形象表现出来,而是由内部感受表现出来的,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意象。“乍暖还寒时候”,指的是酒的“乍暖”还不能抵御“寒”的恒定感受——生活的清淡、寡淡、暗淡,使她觉得酒“淡”——倒不一定是酒的真淡;酒虽带来些暖意,但仍然不能改变她寒冷、孤独与凄凉的感受。因为这寒冷不只是从外部侵入的,而是从内部生出的。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浸透骨髓的悲凉感呢?因为孤独——丧失了的那种东西使其感到了寒冷的透彻骨髓,即使饮酒也不能获得温暖。“最难将息”,是最难应付、调整之意,“最难”和后面的“怎敌”形成呼应。“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就含有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意味,是饮酒也不能改变孤独与寒冷生存状态之意的表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感到晚风的“急”,是因为生命力“弱”引起的,她的孤独、寂寞与凄凉使她经不起那“晚来风”的侵袭。因而,那“晚来风”说到底并非是自然界的“风”,而是主观感受的“风”,即她失落了某种东西造成的孤独、寂寞与凄凉感。“三杯两盏淡酒”不能使她真正“暖”起来,她也就只能依旧处在寒冷、孤独和凄凉的情绪之中。

通过这种内心的感受的表达,诗人完成了外部的意象表现,使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孤独的女子,在傍晚独酌,但那“三杯两盏”的酒并没有带给她带来多少暖意,她仍然浸透在一种彻骨的孤独、寂寞与寒冷的感受之中。

“怎敌他晚来风急”句表现的是内心中的寒冷,但并未表现这寒冷是怎样造成的,即她在生活中究竟丧失了什么,她“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只有与下面意象相联系才能有明确的理解。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个意象的真实意义仍然是对孤独情感的表现,但是却透露了失去的究竟是什么。“雁过也,正伤心”,可以理解成“触目惊心”的意象。听到雁的凄厉的叫声,看见南飞的雁为什么会“伤心“呢”?;雁在这里是书信使者的符号,而书信指的是爱人的书信。但这雁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过去没有带给来爱人的任何消息,现在就更不会带来爱人任何消息了。这熟悉的大雁的凄厉的叫声唤起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和开头的“寻寻觅觅”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什么也没有寻觅到,而且还更加重了孤独感与凄凉感。这个意象表现带有与其他作品“互文”的特点。理解那个“互文”的文本对理解这个意象的意义是有帮助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表现的是与爱人远隔千山万水,音讯不通,心灵空空,愁绪满满的孤独。这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所表现的是更加绝望的孤独,没有爱人的消息了,表现了爱人的永远的失去。这就在暗中回答了前面丧失了的问题:丧失的是爱。

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还有另一层形而上的情感意味,表现了丧失爱的孤独生活的来来去去、反反复复、重重叠叠、无休无止。爱情曾经是有过的,但现在并不存在了;生活虽然在继续着,但生活的意义被抽空了;期待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但却还是徒劳的枉费心机。这种生活是黯淡的、灰暗的、空洞的、没有生命的具体内容的,因而是没有意义的。理解了这些,我们就理解了“寻寻觅觅”不是对一种具体对象的寻觅,也不是对爱的失去的寻觅,而是在绝对孤独中对一种意义的寻觅,还有生命意义丧失导致的无着无落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个意象更加明显地表现着青春与爱情丧失的孤独感、悲凉感甚至绝望感,当然也就更加具体明显地表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绪。“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是青春、生命在没有意义生活中毁灭的意象化象征。“满地黄花”是花儿枯萎、萎谢、残败、凋落的意象表现;“满地” 和“堆积”意象则把花儿残败、凋落的状况表现得极为鲜明、强烈。花儿本应该是在枝头燃烧般的热热烈烈绽放,但却是“憔悴损”地“满地黄花堆积”,这意象使人们想到花儿凋谢了,没有了花儿,甚至连一瓣儿花瓣也没有了,只剩下了光秃秃干枯、萧索的花枝。隐喻的是青春、生命的流逝,是无复孑遗,再没有什么可失去了,最后只有无穷无尽、无所不在、无依无靠、无着无落、无可奈何的孤独感与飘零感。与“红藕香残玉蕈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现的情感是一致的。“满地”是一地落地的黄花,枯萎的黄花,僵死的黄花;“堆积”是表现枯萎、僵死黄花的落地之繁、之多、之厚。“堆积”意象凸显的是花儿枯萎、凋零、败落景象的惨烈。但它的败落不是经过了热烈开放之后的自然陨落,而是“憔悴损”,是“憔悴”使其“损”。是什么是它“憔悴”了呢?“这自然使人们想到了上片的“怎敌他晚来风急”,尽管它说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指黄花,但是还是使人们把它和“憔悴损”联系起来:“憔悴”是被“晚来风急”袭击、摧残、煎熬的,联系前后其他意象,那“晚来风急”其实是生命的孤独造成的。生命孤独到“憔悴损”的程度,就是“满地黄花堆积”了。

李清照不是为了表现客观世界的“满地黄花堆积”,而是用这个意象表现主观世界的生命感受,即孤独、凋零与毁灭的悲凉生命感受。李清照是在用“满地黄花堆积”的意象结构象征她生命凋零、陨落、毁灭、悲凉的情感结构,这样,“满地黄花堆积”与她的生命凋零、陨落、毁灭和悲凉的情感结构便具有了一种“同构”性:“满地黄花堆积”就脱离了它的花儿凋落的自然属性,而成为李清照情感结构的隐喻形式。“满地黄花堆积”既是指代李清照青春的丧失与毁灭的,又是指代李清照青春丧失与毁灭造成的孤独、悲哀的生命感受的。“满地黄花堆积”与上片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构成了一种对应,意象化的表现使叙说性的内容获得了意义的提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是生命意义丧失与毁灭内容的具体表现,而“满地黄花堆积”也成了这种具体内容的象征性形式。“憔悴损”当然是指青春和生命意义的丧失。是单调、重复的生活使青春和生命的意义丧失了,这种青春和生命意义的丧失,就造成了凄清、孤独、悲凉生命感受的强烈。“满地黄花堆积”就是象征这种生命意义丧失而产生的浓重的笼罩整个身心的孤独、凄清、悲凉的情绪。“满”和“堆积”形象地把这种情绪的浸透、胀满和弥漫整个身心程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其中的“满”也是浓郁的悲凉愁绪的表现。正是这种生命凄清、孤独和悲凉感的“满”和“堆积”,才使李清照在上片一开始就用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重重叠叠的词汇来表现她的情绪状态,也才使她在上片的一开头就用了“寻寻觅觅”的寻找的意象。她要寻找丧失了、毁灭了的生命意义,她要从那种生命意义丧失和毁灭的孤寂、悲凉感中解脱出来。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一个整体性的句子,是一个整体性形式,“满地黄花堆积”与“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意象,生发着新的更大的意义。青春消逝了、生命萎顿了,如憔悴了的昨日黄花一样,现如今还有谁能够摘取这样的黄花呢?有人解释,这是表现像她

这样“憔悴损”的女人还有哪个男人来爱的意思,我以为是不确的。李清照仍然是在表现生命意义的缺失,而不是表现自怨自艾,自怜自叹的情绪,更不是表现希冀男人来爱的思想。“如今有谁堪摘?”这个句子在上、下“怎”句式构成的模式中有了不同于表面的意义。前面的句子是“怎敌他晚来风急!”,后面是“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些“怎”字和惊叹号的句式构成了一种结构模式,“如今有谁堪摘?”在这个模式中被重新赋予了形式与意义,自然成了“怎的有人堪摘!”的变化。由于那个“怎”的模式句式中的“怎”是“怎么能”意义的表现,即怎么能敌他晚来风急,怎么能度过漫漫长夜,怎么能用愁字来概括,而且还用了“!”来加重表达的不容置疑的肯定的语气,这样,由“如今有谁堪摘?”变化而来的“怎的有人堪摘!”就成了——怎么能有人堪摘!

在“怎”句模式的理解中,“如今有谁堪摘?”就成了青春已逝、爱情不复存在、生命意义已经丧失的思想情感的表现。青春的鲜亮与美丽过去了,生命在没有意义的日子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日复一日重复的没有意义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摧残与煎熬。爱是生命意义的重要体现,对旧时代的女性来说甚至是生命意义的唯一体现,因而,失去了爱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像“憔悴损”的黄花一样的人,是没有人爱的,而没有爱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现的生命意义的丧失,慨叹的也是生命意识的丧失,正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样,表现的是青春、生命的逐渐丧失,而不是希冀男人的爱之类。希冀男人的爱的解释把这个意象的生命意义丧失的意义给缩小了,不是确切的解释。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一个女人守窗的孤寂意象,也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具体表现。“憔悴损”使生命的意义丧失了,生命的意义被抽取出去了,这样的“活着”是很难的。一个人孤零零、孤单单、孤苦苦的怎样度过那即将到来的黑夜呢?“守着窗儿”把这种对没有意义的恐惧刻画得极为形象、生动、传神。“守着窗儿”是想守住白天,恐惧黑夜的到来意象:天渐渐黑了下来,用来照明的油灯或蜡烛还没有点起来,即使点起来,距油灯或蜡烛远一点的空间也是暗暗的、幽幽的、空空的(须知那是一个没有电灯的时代),屋子里已经全部暗了下来,外面还有些微亮,一个女人靠窗的一角看着外面,随着夜暗的渐渐生出来,她心中的“暗”——孤单与寂寞也同时生出来。“怎生得黑”不单是恐惧夜的黑暗慢慢生起来,而是恐惧一个人的孤独与落寞。但这黑夜、这孤独、这落寞是因为生命意义的失落而产生的,因而,恐惧孤单恐惧黑夜恐惧寂寞说到底就还是恐惧生命的空洞、生命的没有意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意象在整首词中是最突出最典型的孤独和对孤独恐惧的意象;由于这个意象丰富的心理内涵,就使其获得了原型性的象征,它就像挂在那里的一幅老画儿,以一种亘古的凝固的姿势表现着一个女人隐秘的孤苦的内心世界。

孤独是李清照反复表现的意象:“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欧阳公作《蝶恋花》》、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落日熔金》)、“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 离情》)等等。当一种意象被反反复复地表现的时候,就证明了这种意象的意义是占据了作者灵魂性的东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还是“凄凄惨惨戚戚”情绪的意象表达。梧桐的繁密而宽大的叶子因为细雨的浇打,低垂了,众多的叶子在幽暗中发出湿亮亮的光,这就使孤寂凄凉的情绪更加悲凉。那雨不是疾风暴雨,不是豪雨,不是大雨,也不是阵雨,而是“细雨”,细雨的绵绵密密和人的孤寂情绪的绵绵密密恰好同构对应。“到黄昏点点滴滴”,更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意象化表现把孤寂的情绪渲染的更加冷清、悲凉、凄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主观情感的客观对象化,它通过一天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的点点滴滴,使独自守着窗儿的孤寂的内心情绪得到了外化形式的真真切切的表现。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情况,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得了呢?这是承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意象而说的,但也是承接整个《声声慢》的意象而说的。“梧桐细雨”、“黄昏点点滴滴”意象是表现孤寂情绪的,是说一个人独自守着窗儿,怎生得黑的,是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是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是说整个生命意义的失落的。因而也就是说,那种情绪是不能用“愁”来完全概括的呀。那是说不尽的愁。

在古代诗人中,李清照用“愁”恐怕是最多的一个。“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寂寞深闺》);“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行香子·天与秋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寂寞深闺》);“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蝶恋花 离情》)等。李清照用“愁”最多,但却不是表现一般意义上的愁,而有着比愁更深邃的含义。李清照表现的“愁”是不能用愁来概括的。

为什么不能用“愁”来概括呢?因为它不是哪种具体物件的失落,不是哪种具体目标没有达到的失落,也不是哪种可以具体到一时一地情感的失落,换一句话说,它不是具体的失落,不是外部的失落,不是看得见东西的失落,而是一种抽象的失落,一种内心的失落,一种形而上的失落:即一种关于生命意义的失落。没有了生命意义的生活,只是活着,就等于没有了生活的灵魂。在生活中把生命意义这个灵魂的丢掉了,这种生活变成了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生活。因为是一种意义的失落,因而就造成一种空空落落、无着无落、失魂落魄感,使人觉得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失落了,但是又不能很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东西失落了;要苦苦地寻找那失落了的东西,但是又不知道寻找什么,也寻找不到。在李清照的体味里,这种失去生命意义的生命感受用一个愁字是概括不了的。

人的生命应该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意义体现在人的自由追求之中。人的自由是由人的具体内容构成的,它包括人的美丽青春、美好爱情和美好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实现等等。人在追求这种自由当中使人的本质对象化,从而在具体的实际的生活中获得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常常是分离的,即人在具体的生活中并没有获得生命的意义:美丽的青春消失了,美好的爱情毁灭了,美好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人是在没有了生命意义的状态中生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这种矛盾虽然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发生的,比如人对外在力量的服从,从而压抑或者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但是,这种矛盾最后是聚焦在人自己的内心之中的:他的生活与他的生命意义是矛盾的;他的生活正在毁灭他的生命意义;他的没有生命意义的生活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闷与忧伤;他想要寻觅回那失落的生命意义,但他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他便陷在了难以解脱的孤独、凄楚、苦闷和哀伤之中。

人的生命意义的丧失是最大的丧失,但这种丧失是不具形状的丧失,是悄悄的丧失,是不知不觉的丧失;有时是被迫的丧失,但有时是志愿的丧失。当人觉得有什么东西失落了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失落了的时候,那其实就是生命意义的失落;当人们试图要寻觅到什么失落了的东西,却又不知道究竟要寻觅什么东西的时候,那其实就是对失落了的生命意义的寻觅;当人觉得有什么东西本该属于他但却没有属于他而陷于不能自拔、不能解脱的苦闷情绪的笼罩的时候,那其实就是失落了生命意义的苦闷的象征。

生活与生命意义的矛盾与分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普遍都有这种感受,但是这种感受不可名状,难以诉说,即使是富有表现力的诗人也不易于表现。因为它太抽象了,也就太难于表现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之所以被高度评价,其原因就在于,她把难于表现的生活与生命意义的矛盾与分离,以及生命意义丧失的情感感受表现了出来,这就使许许多多人的一种共同的心理感受得到了表达。

李清照之所以极为精彩地表现了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分离以及生命意义失落与寻觅的情感感受,其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她极为成功地创造了(不是复写了)生命意义失落的生活意象。生活意象的结构与生命意义失落的情感结构是“同构”的。正是在生活意象结构与生命意义失落的情感结构的“同构”中,使人们体味到了生命意义丧失的生活的孤寂、凄凉和苦闷,也体味到了“寻寻觅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摸索和探寻。

第二篇:内部退养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

内部退养、提前退休、解除劳务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

一、内部退养一次性收入计税问题

国税发[1999]第058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了关于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实行内部退养办法人员取得收入征税问题:

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接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案例分析:

高新区一部队指挥学院下属印刷厂的张某于2012年1月办理内退手续,距离正常退休还有两年零六个月,2012年1月取得单位发放的一次性收入30000元。当月从原单位取得的基本工资4000元,问取得一次性收入的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多少?次月至正式退休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

1、找税率:将一次性收入按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找税率。

30000/(2*12+6)(平均结果)+4000(当月工资)-3500(费用扣除)=1000+4000-3500=1500(元);适用3%的税率。

2、当月应交的个人所得税=(30000+4000-3500)*3%=1785(元)。

3、次月起至正式退休,每月取得4000元工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5(元)。

二、提前退休一次性收入计税问题

根据2011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规定,对个人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规定:

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因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所属月份平均分摊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税公式: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

案例分析:

高新区某车辆制造企业张先生由于身体原因,符合单位规定的30年工龄可以提前退休的条件,于2012年1月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比正常退休早两年零六个月,2012年1月取得单位发放按照统一标准发放的一次性收入30000元。当月从原单位取得的基本工资4000元,问取得一次性收入的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多少?次月至正式退休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

1、找税率:将一次性收入按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

30000/(2*12+6)(平均结果)=1000(元)<3500(元),因此该项按照统一标准发放的一次性收入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2、办理退休当月2012年1月的工资4000元收入单独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012年1月工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5(元)。

3、次月起至正式退休,每月取得4000元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解除合同一次性收入计税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自2001年10月1日起,按以下规定执行: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扣除。具体方法:以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解除劳务合同后又再任职、受雇的,已纳税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案例分析:

2012年1月,高新区一医药研发单位因为增效减员与已经在单位工作了10年的张某解除劳务合同,张某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12万,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28000元,则张某应该就该项一次性补偿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答:

1、找税率

一次性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28000*3=84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10年),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20000-28000*3)/10-3500=100(元);适用3%税率。

2、当月应交的个人所得税=100*3%*10=30(元)。

作者:小陈税务 时间:2012-11-30

第三篇:汽车内部零件及其作用解读

汽车总的说有两大系统 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汽车各部件作用!吊系统是支持车身重量,并缓和及吸收路面不平整所导致上下振动的机构,藉由减震筒与弹簧的组合防止不当振动传入车身,来达到乘坐舒适性、改善行驶操控的目的。而因弹簧的系数与减震筒的阻尼软硬不同,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属性。悬吊连结车身和轮胎间的主要机件就是避震和防倾杆。

避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

避震器越硬重量转移的速度越快,重量转移越快则车身子的转向反应也越快。

原理: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是由避震器所控制,改变避震器在压缩和拉伸行程的速度可改变车身动量转移的速度。过弯时转动方向盘,轮胎会产生一个滑移角,进而产生转向力,这力量作用在滚动中心和重心,然后导致车身重量转移,车身产生滚动。此时弯外轮的转向力会随着滑移角的增大及车身重量的转移而加大,车子在达到最大转向力及完成重量转移后会建立一个过弯姿势,由於避震器控制重量转移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建立过弯姿势的速度。

加硬避震器和弹簧可以抑制侧倾

录像是以较软的弹簧,配上较硬的可调式避震器,以避震器的硬度补弹簧强度的不足,加上可自由调整的阻尼,获得高度的路况适应性。

防倾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达成操控的平衡和限制过弯时的车身侧倾以改善轮胎的贴地性。

防倾杆和弹簧所提供的的防倾阻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防倾阻力是成对发生的,也就是说车头的防倾阻力是和车尾的防倾阻力伴随发生,但是由于车身配重比例以及其它外力的作用的关系会使得前后的防倾阻力并不平衡,如此一来便会直接影响车身重量的转移和操控的平衡。

杆身的长度越长则硬度越软,反之杆臂的长度越长却会增加其硬度。太软的防倾杆在独立悬吊的车会造成过弯时过多的外倾角,减少轮胎的接地面积,太硬则是会造成轮胎无法紧贴地面,影响操控性。对弯内轮来说,防倾杆对车轮施的力和弹簧对车轮施的力是方向相反的,弹簧产生的力可把车轮压回地面,而防倾杆却会使它离开地面。(假如防倾杆太硬会减少把车轮压回地面的力,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驱动轮,可能会使得出弯加油时弯内轮的抓地力变小,造成轮胎的空转。)

假如一部车过弯时最极限的车身滚动会导致悬吊系统产生一定角度的外倾角变化,我们就需要这个角度的外倾,以便使轮胎在极限过弯时维持充分的轮胎贴地性。如果外倾角过大,会破坏所谓『瞬间循迹性』,也就是从车子直线到弯道或从平路到倾斜路面的瞬间的循迹性。这对操控平衡、过弯速度、进弯和出弯的的转向灵敏度都会有负面的影响,更会影响弯中的刹车和加速表现。

后倾角的主要功能是使车辆保持向正前方行驶。

录像倾角的应用:绝对不推荐使用正值

也称轮胎偏角。论坛有人说往“正极”会增加轮胎偏角的角度,使得轮胎很“八”字,以获得高速稳定性。

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说法,正极角度越大,越会降低车辆在直线行走的速度。所以适当调校。

胎压

胎压的高低会影响车高

录像不同车胎的胎压与抓地力的关系曲线。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你的——抓地力。胎压相对越低,车轮橡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就越大,能产生越大的抓地力。

至于怎样找到最佳的胎压,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而且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轮圈的选择是否真正对汽车有影响。我会在以后的帖子里阐述。

转向反应比

赛车对方向改变的反应,和后倾角相辅

引擎

引擎是一部车子的心脏,对动力性能的提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擎系统的改装,同时也是最难的改装之一。

凸轮轴可视为气门机构的灵魂,所以凸轮轴也是也是车改装重点之一

道理相当复杂,简单的说凸轮正时调后(也就是软?),会具有较佳的高转速动力表现,但在低转速运转时,将因为气缸真空度不足及吸入油气的流失而造成容积效率降低,导致低转速动力不足、怠速运转不稳的后遗症。

凸轮正时调前(也就是进阶?)正好相反.实际应用:直线赛应适当把凸轮正时调软。提高气门扬程也可提高容积效率。

涡轮增压机分两种:发动机涡轮增压(自然吸气)和机械增压。

自然吸气涡轮增压机原理:利用引擎经过爆炸行程后产生的高温、高速废气,通过特殊形状的名为排气蕉的管道,流入废气侧涡轮,并推动废气侧内的涡轮叶片转动,同时,与废气侧涡轮叶片同轴相连的生气端压缩叶轮,会对流经风格后的生气进行压缩,压缩气体经过中央冷却器冷却后,成为带有一定压力的和高密度的新鲜空气,流经节气门和进气歧管后,进入气缸内燃烧。

机械增压就简单的多了。原则上只要引擎在运转,机械增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引擎转速越高加压力度就越大,好处就是没有涡轮增压所产生的那种迟滞现象,加速感受相当线性化,于自然吸气引擎差别不大。

个人感觉,提前增压,退后结束。是提高汽车马力的重要途径。汽车马力都大的惊人,如果觉得马力太大难以控制。那就都减低吧。

氮氧加速装置

气体量是一定的,就看你想让它快速,大马力爆发,还是想长久持续加速了。根据个人喜好吧,这个没有太大技术含量

传动系统(发挥车辆性能的重点

传动系统在极品飞车里只有一项--齿比。

在改装前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汽车的提速主要是靠扭矩,极速才是靠功率。获得更大的加速度要增大齿轮比,但要保证驱动功率足够。发动机的转速保持在最有效率的动力区内,而变速箱的功能便是在维持发动机转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挡位的变速率来改变车子的行车速度。

变速箱的重要动作就是更换不同的齿轮组合,齿轮比对于直线加速来说太过重要。变发动机达到合理匹配,才能真正发挥出车子的性能。一台发动机在按照设计诉求制造出来之后,就要按照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曲线,确切说是扭矩曲线来匹配变速箱。

我们可以把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大致分为两类,也就是说,汽车大体有如下两类。一类是有明显峰值,整个成山峰状;另一类没有明显的峰值,大体成高原状。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输出曲线,我们就需要匹配不同齿比的变速箱来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动力特性。对于山峰型的扭矩曲线的特点是能利用扭矩曲线的爬升段,充分发挥加速性能。对于高原型的扭矩曲线,因为它比较平直,扭矩能一直维持在一个较恒定的值上,动力区间很宽,需要变速箱用密齿来迁就它较短的动力区间。

我们的诉求是在这一挡转速到达扭矩输出峰值时,换挡后的转速应落在一个较大的扭矩输出值上,这样的加速才有连贯性,不至于使发动机乏力,降低加速能力。

汽车在起步时,需要先克服静摩擦力,然后再推动车身前进,这时是需要较大的扭力来帮忙的;于是低档位(一档)时,是类似脚踏车起步的“前面小齿轮,后面大齿轮”的设计,当车速越来越快时,我们不必需要这么大的扭力输出,在高速档时,变速箱将换成类似骑脚踏车时的“后面小齿轮,前面大齿轮”的设定。

一档时高的齿轮比,用意就相当明显:起步时会很有力。这样的设计是有助于起步冲刺;而各档位的齿轮比或档位间齿比的差异,都是影响车子的运动性能,高齿比是为了扭力,而高档(四档或五档)的低齿比就是为了高速行驶与引擎提速的发挥了.此外还要考虑换档时的动力差异不致于过大。那到底要如何设定齿轮比呢?因为齿比过高,就转的慢;齿比太低又有扭力不足的可能,各档齿比又不能差异过大。一般说来,变速箱的各个挡位之间都是成等差数列的,也就是说,各个挡位之间的齿轮比差别在理论上是基本相等的,一般只会根据需要做适量的修改。

比(主减速比)的不同,决定了车辆的加速能力或者极速表现,二者有一定的矛盾性,有时难以兼顾。变速箱的基本作用是充分的发挥出发动机的动力,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决定车辆的行驶极速和加速表现。用较大的齿轮比不仅能提高车辆的轮端扭矩,还能有更为出色的加速表现。只要发动机本身的转速提升够快,用大齿比的1挡猛踩油门,肯定能获得最佳的推背感,同理,后面的每个挡都尽量的用大齿比,那么车辆的加速性能将非常出色。但这种过于密齿的变速箱虽说有凌厉的加速表现,却没有较高的的极速,这就是一把双刃剑,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就是变速箱的另一功用,是选择加速,还是极速,还是中和加速和极速。但对于一般的汽车改装来说,去调变速箱太麻烦,直接更换最终传动比齿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车辆的加速性能或是极速。

终比增加15%,便可立刻把全挡位内的发动机转速拉高15%,缩短发动机从低转速提升到动力区甚至是最大马力峰值点所需的时间,直接地改善车子在每挡上的提速能力。

多数跑车和运动型车(ff车)的发动机都是典型的高速发动机。这类发动机的扭矩曲线一般都比较陡峭,有些还会设计多个峰值,峰值区间较窄,其中最大扭矩一般是出现在发动机高转时,也就是车辆在后段发力。无论对于何种发动机,对于变速箱的匹配来说,尽可能的让升挡以后的发动机转速保持在扭矩充沛的区域,是最合适的。这种高转发动机的最高扭矩出现的比较晚,而且最高扭矩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也就是说很多高转速发动机,其最大扭矩或功率看似非常可观,但实际上出现的转速范围段非常短,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给它匹配一个稀齿比的变速箱,发动机转速冲上5500转以后升挡,然后转速会落到3000转,那此时还何谈加速性?如果为了使换挡后的转速落在4000转以上,我们在6500转换挡,那5500转到6500转这个区域,扭矩也很小,同样无法获得足够的加速性。显然,这个齿比的变速箱是无法满足这类发动机的性能需求的。那么我们给它换个变速箱,换个密齿比的,加速到5500转以后恰好到达扭矩峰值的末端,然后升挡,此时转速能保持在4000转以上,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高扭矩的平台,将高转速发动机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低转速大扭矩的发动机(fr车),配备密齿比变速箱可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性能的发挥,而且提升了驾驶难度。这类发动机的扭矩曲线一般都比较平滑,且持续的区间比较宽泛。我们假设一台从2000转开始就能达到或接近最大扭矩,同时可以将这个扭矩数值一直持续到5000转的发动机。此类发动机与高转发动机的最主要区别是有一个宽广的扭矩平台,而且可以在前段发力。这类发动机在整个驾驶过程无法寻找到令人兴奋的加速点,注重平顺性此时尤为重要。

仍然以前面举例的两个变速箱为例,当我们给它配备稀齿比的变速箱的时候,加速到5000转然后升挡,此时转速落在2500转左右,恰好是在其最大扭矩的范围内,可以在这个挡位从2500转一直又加速到5000转。而如果我们给它配备一款密齿比变速箱呢?当我们同样加速到5000转以后升挡,发动机转速落到3500转。没错,现在仍然是最大扭矩区域,但这样白白浪费了前面的这1000转,在这个挡位上车辆只能从3500转加速到5000转,加速区间比前面的变速箱少了1000转。哪一个的性能更好,就不用说了吧?齿比更稀的变速箱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加速性,别忘了,密齿比变速箱在这个时候还在不停的倒腾挡位呢!所以,对于转速始终较低,在前段发力的发动机,匹配低挡位变速箱反而更适合。这也是为什么FR车在同样马力的情况下更适合加速赛的的原因

刹车是一项技术活,刹车理想的状态是前刹车『恰』比后刹车早死锁。也就是前轮偏重。

也就是刹车距离长短的调解。个人觉得在游戏里还是松油门更好些。改装刹车系统时要注意平衡前后制动分布,过大的制动力容易令轮胎抱死。如果后制动力过大,会造成刹车时后轮抱死甩尾。

而且注意一点就是轮胎的抓地力极限就是刹车性能的最高极限,其他一切配备都只是为了接近这个极限,而不是把这个极限提高。

轻轮圈的旋转惯性较钢制重轮圈小得多,所以装上合金轮圈可令汽车的加速、刹车、转弯都更加灵敏,就像我们脱去笨重的皮鞋改穿充气的超轻跑步鞋去跑步一样,轻的轮圈会让发动机提速更爽,所以有车轮减轻1公斤相当于车身减轻5公斤的这种说法,这可一点也不夸张。由于车重对于车的平地加速、刹车、转弯性能都有负面影响,所以车身在减重之余,非簧载质量总是越轻越好。

在轮圈改装的整体尺寸方面有一种说法,意思即是在原厂轮圈基础上把轮圈直径和宽度同时加大1英寸或同时加大2英寸。当你考虑换轮圈更改前,必须清楚这会给车的性能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车轮向外移之后,由于杠杆比的改变,悬挂就会显得软了;二是车的转向特性会发生变化,增大了前轮轮距,会增加转向不足的特性。

最后要谈的是轮圈的大小问题,一般来说较宽的轮胎/轮圈组合可以给车子带来更好的操控性,但直径较大的轮胎/轮圈组合却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增加车子的非簧载质量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比较

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比较

在企业培训预算投入中,常见的有两种模式——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内部培训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人员素质或技能、促进员工绩效改进,凭借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来实施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一般而言,内部培训是企业培训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以下优势:

1.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内部培训的培训师一般是在企业内部选拔产生的,他们对企业的整体情况非常熟悉,不管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文化愿景、制度政策,还是内部人员的结构、素质状况,他们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况且,一般选拔出来的培训师都处在专业岗位的骨干位置,其自身具备相关岗位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因此,他们很清楚员工有哪些短板、有哪些培训需求。

2.经济实惠,节约成本

由于外部培训市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其培训费用之高昂有目共睹,尤其是课酬费用的支出。虽然企业应该加大培训投入,但培训成本的增加应当建立在保证投入产出比的前提下。而内部培训师本身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由企业内部开发和管理,培训费用一般远低于市场上的同类培训。

3.实现能力和经验的传承

有的企业一味地依赖骨干员工,从短期看不会影响效率,可一旦这些骨干员工流失,就可能影响某些项目的推进,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然而,通过内部培训,把一些重要的、实用性较强的经验和能力提炼出来,进而开发成培训课程,便能将这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的经验和能力沉淀到整个组织中,便于在员工之间的实现快速嫁接。

4.增强组织凝聚力

通过内部培训,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甚至同级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之间的隔阂,促进员工们彼此沟通、彼此熟悉、彼此学习、彼此认同。

然而,内部培训也有其局限性。

1.培训师的选择有限。内部培训的培训师毕竟是从公司内部选出的,合适的人选并不会太多,有些具备培训能力的员工也可能因为其他重要的事务而无法分心给其他员工培训。

2.内部培训师思维和视野较为局限。由于内部培训师的主要经验都来自企业内部,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思维局限性,这不利于员工开拓思路,全方位接受新知识。

与内部培训相对的一种培训方式便是外部培训。外部培训主要是指学员利用外部资源参与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尽管外部培训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成本费用,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入。主要基于以

下原因:

1.外部市场选择范围广,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培训师。在培训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外部的培训师资源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都会试着兼职或全职从事培训工作。在质量上,内部培训师本身接受的培训往往很有限,尽管实际经验丰富,但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般都不及外部职业的培训师。

2.通过外部培训,可以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与内部培训师相比,外部的职业培训师视野更为开阔,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外部的好经验与新理念。

然而相对的,其局限性也很明显。

1.费用高昂,经济性远远不及内部培训,当培训需求大时,企业很可能无力承担。

2.企业对培训师不了解,外部培训师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确保对方能满足企业需求,具有一定风险性。3.培训师对企业不了解,很可能传授的东西缺乏实战性或适用性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综上可见,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各自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性,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企业在组织培训时,宜将二者结合,灵活选择,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有效对接起来。华恒智信顾问老师认为,这里的关键便在于学员的数量。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如同选择交通工具出行一般,人多可以选择自己租用大车,人少则选择公交车或出租车会比较合适。因此:

1.当学员数量较多的时候,宜以内训为主。由于外部培训一般是按人头收费的,培训需求大时,企业将面临巨额的成本,而并非所有接受培训的员工都能为企业创造超额的价值,所以很可能最终的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2.当学员数量较少的时候,宜考虑外部培训。虽然外部培训费用很高,但若只有个别员工需要培训,那么总体上看并不会为企业增加太大负担。况且,通过外部培训获得的新理念、新技能,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潜在的财富,假以时日也很可能为企业创造超额的价值。反而内部培训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还会因为人多人少,组织培训频次不同,制约人员的能力提高,进而制约组织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作为管理者,究竟该如何设计、组织自己企业的培训呢?这里可以借鉴摩托罗拉的培训体系。摩托罗拉用于教育的资金占工资总额的比例高达3.6%,它拥有自己独特的培训机构——摩托罗拉大学。摩托罗拉曾计算过,三年内,其培训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30,可见培训为摩托罗拉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摩托罗拉大学的培训工作

是否转化为实际能力、投资回报率这四个维度对整个培训进行评估。

由此可见,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的。

企业可以在内部培养一批有力的培训师队伍,在外部也积累一些合适的培训师资源。当需要组织培训时,通过实际的调研科学考察实际需求,用数据判断员工是否能胜任工作、存在哪些不足、不足的普遍性如何等。最后整合内外部资源,设计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案。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的有效对接。

第五篇: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提要] 审计是公司治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它按审计对象的关系不同可分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都有各自的性质及特点,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于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内、外部审计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完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关系,以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协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1日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含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对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外部审计含义。外部审计师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执行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外部审计由两部分组成,它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的主体是审计署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县设立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财政活动、执行财经法纪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会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它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联系

内部审计,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组成了我国整体的审计体系,它们既有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主要工作皆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内、外部的审计结果是可以相互参考与借鉴的。首先,外部审计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指导,内部审计可以根据外部审计结果进行改进与完善。而内部审计相当于外部审计的基石,可以协助外部审计,并进一步充实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参考借鉴外部审计的资料,报告以及建议书等。同时,外部审计人员也有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结果与反馈的资格。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内、外部审计的联系,根据两者性质,将内、外部审计完美结合,可以大大减少审计漏洞,完善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一)服务对象不同,进而引起审计目标不同。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一般为企业的领导者,而外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财务报告的使用人,一般为国家机关以及各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对象的不同使得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内部审计目标是监督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及运营状况,以此来促进企业增强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最终增加企业价值,提高经济利益,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外部审计的目标主要依赖于法律和服务合同,主要是对报表是否公允和合法给出专业性意见。

(二)审计的范围及审计侧重点不同。内部审计的范围较为广泛,把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作为审计的基础,主要侧重于企业目标的达成,日常经营活动的效率方面。外部审计一般根据国家法律以及相关合同确定审计范围,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流程和财务信息方面,它的审计侧重点在于对所审计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判定并出具审计报告。

(三)审计方法及所遵循的标准不同。因为内部审计的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审计方法也多种多样,它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来制定要采用的审计方法,一般比较灵活。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大多是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为标准。因为外部审计大多对报表进行审计,所以外部审计的方法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程序,一般来说,国家审计所遵循的标准是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社会审计所遵循的标准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

(四)审计报告的作用不同。内部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报告后,一般情况下,由所在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或作出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对外没有鉴证作用,只作为企业内部对经营管理的参考资料,并不向外界公开。社会审计要求向外界公开,有鉴证作用,债权人、社会公众、投资者等可以查阅审计报告。国家审计除了对于关联到商业秘密等企业的重要资料不进行公开外,其他审计报告都对外公开。

四、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协作

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很多地方相似相通,但两者又各有特点,相互补充。若能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将会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协作,有效沟通,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加快,也可以适当的将一些部门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审计的费用降低。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审计深度比外部审计更深,范围也更广,内部审计人员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与内部情况等,“外审撒网,内审捕鱼”。利用内外部审计互补的特点进行审计工作,使内外部审计相互协调,使公司的风险管理有了双重保障,减少公司的管理漏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协作方面,虽然我国现阶段内外部审计已经努力进行相互协作,但是协作力度不够,双方在审计资料方面并没有很好的相互借鉴,沟通并不多。在审计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协作问题需要完善,审计过程也并没有达到最高效率。

五、优化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建议

(一)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外部审计提供较好的基础。适当科学地选择审计项目,并做好内部审计的前期工作,为审计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现场审计工作完成后,应规范编制审计报告,对所查出的问题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源头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公正客观地给出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议。

此外,对于部分项目也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化。内部审计外包化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专业人员来实施。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化选择专业的人才对企业的审计项目进行内部审计,由于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相对较高一些,这无疑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内部审计的质量。但内部审计外包化也有一些弊端,公司对于外部审计人员一般不能够像内部审计人员一样提供全部公司的内部资料,同时也不可能像内部审计人员只专注于某一家企业的审计工作,所以,笔者认为,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外包化应适当采用,并慎重地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正式规范的外包合同,利用内部审计外包化的优势,尽力避免内部审计外包化所带来的弊端。

内审的质量提高了,为外部审计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部审计人员也可以充分信任和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内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是必要的,内外部审计人员应该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沟通讨论,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国际国内有关审计业务发展的最新进展、审计的覆盖范围,审计程序与方法等。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参考对方的审计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对审计程序与方法上的缺陷进行改正,明确双方的审计任务,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并且能够减少审计时间,节约审计费用。

内外部审计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外部审计更加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而且可以建立起友好的工作关系,互相尊重,很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有关部门应尽快颁布有关内、外部审计相协调的规范性文件。对于内外部审计相协作的问题,可以颁布详细权威的准则或文件,相关准则与文件可以具体的描述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每个环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该如何协作与分工。这将会加大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相互协作意识,也可以使内外部审计人员的协调工作有章可循。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协作过程中,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减少审计漏洞的方法可以逐渐添加到相关准则或文件中,为以后的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工作提供方法,产生良性循环。笔者认为,如果能成立相关的机构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并在审计工作中协助与督促内外部审计人员加强协作效果会更好。

六、结论

在公司的治理方面,审计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内部审计,公司管理层应充分给予重视,在日常公司活动中做好内部审计,为外部审计打好基础。对于外部审计,外部审计人员应多于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协作,并为公司提出权威的审计报告以及指导性建议。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各有特点,自成体系,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对外部审计进行协助和补充。而外部审计对于内部审计又有指导作用,只有充分了解内外部审计的特点,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扩大审计的范围和深度,使审计工作更加完美,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艳慧.试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关性.神州,2011.29.[2]陈凌云,姚顺瑜.协作共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合作.商业会计,2012.4.[3]王景华.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中国内部审计,2011.7.[4]沈维成.审计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关恋.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11.13.------------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声声慢》的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声慢》的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内部导向OR外部导向?

    企业文化:内部导向OR外部导向?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不盈利,难以持续发展。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功利性的文化。如果企业文化不创造价值,不为企业的使命、战略、品牌服务,就不是有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 课后练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 课后练习判断题: 1、内部控制就是帮助单位实现目标。[题号:Qhx008478] A、对 B、错您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三) 三、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1.政府采购的定义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

    任正非内部讲话解读

    一、要敢于在战略机会点上,聚集能量,实施饱和攻击。 当前4K/2K/4G和企业政府对云服务的需求,使网络及数据中心出现了战略机会,这是我们的重大机会窗,我们要敢于在这个战略机会窗......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 课后练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 课后练习(点此刷新练习不同题目) 判断题: 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目标包括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题号:Qhx008479] A、对 B、错 正确答......

    如何解读文本

    如何解读文本 一、解读文本——视角多维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与11月28日下午2:30,包河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每月沙龙暨学员研究课活动如期在太湖路小学阶梯教室举行,本次活动围绕“解读文本,深入教材”这一主题开展,并热诚欢迎了区......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方法示例新课程倡导独立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我们备课时只潜心于教师用书,而忽视对文本的品味和探究,对文本的认识基本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