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诗教学中培养孩子优雅的品质
儿童诗教学中培养孩子优雅的品质
南泉中心小学
杨琴
诗歌绽放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独特想象的美,真纯感情的美,哲理光芒的美„„儿童诗以它特有的文学魅力陶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优雅的审美趣味,阅读童诗的过程是一个美育的过程。儿童诗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优雅的品质呢?
一、把儿童诗做成最美味的心灵鸡汤。
诗是灵魂之吟,是美的流淌,而儿童诗又是诗的宠儿,以形象的丰满,语言的质朴,情节的纯粹,情感的自然而甜美地生活在诗的家庭之中。儿童诗以心灵传递心灵,以心灵影响心灵,以心灵塑造心灵,让我们一起与孩子走进儿童诗,从诗的内容与形式上挖掘美的佐料,把儿童诗做成最美味的心灵鸡汤,滋补着孩子健康向上的成长。
1、浸润在诗海,借儿童诗点亮教师的童心。要让孩子爱上儿童诗,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就要首先和孩子们一起读诗、背诗,徜徉在儿童诗的天地里。
2、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中,引导孩子发现美、观察美
著名儿童诗人金波说:“儿童诗首先是美的诗。他发掘出人的心灵中丰富的普遍存在的美,去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诗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儿童诗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教育,犹如雪花在不知不觉中融化于大地,变成绚丽的色彩。
儿童诗形式多样,几乎所有的文学形式,都可以用诗的形式来表现,它有抒情诗、故事诗、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科学诗、讽刺诗等等。阅读儿童诗让孩子觉得很轻松,很快乐,每天推荐阅读一首诗也无需几分钟。日积月累,却能逐渐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观察美,捕捉美、感受美,从中不断形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信念的追求。
3、从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上,鼓励孩子探究美、想象美 诗人于之说过:“诗的一切都应当是美的——美的形体、美的衣衫、美的语言、美的灵魂。”学生一起赏析儿童诗,引导学生从诗的构思、想象、情感、意境、修改方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去发现诗中的美,探索诗中的美妙意境,让他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
儿童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儿童诗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科学之美,欣赏儿童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引导他们去鉴赏诗人是如何通过鲜明的艺术形式美来表现丰富的内容之美的。儿童诗是一个很美丽的园地,走进去才发现它是那么引人入胜。领着孩子们从诗的内容到形式到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去阅读,能为孩子们增加更多的精神财富,品尝最美味的心灵鸡汤。
二、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收获诗的美
当今,人们把诗歌作为教育的第一粒种子,播撒在儿童的教室、孩子的心田。真正的阅读是需要沉下心来,用心灵去感受,用想象去补充,用思考去扩展。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尽情地陶醉在儿童诗的海洋里,让人走进诗中,让诗走进心中。
1、充分地读
首先是要广泛地读。诗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北京大学著名诗人臧棣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的周围不是缺少好的诗歌,而是缺少诗歌教育,这已经与我们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相距很远了。”如今,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儿童诗的教学已经引起文学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让孩子多读诗、多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有了一定的涉及,光第一册教材就有36篇儿歌、儿童诗。作为语文老师,多向孩子推荐好的童诗,多引导孩子走进童诗世界,多和孩子一起阅读童诗。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冰心、圣野、柯岩、金波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让儿童诗在学生课外书队伍里有一席之地。
其次是要深入地读。让学生明白、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的巧妙之处。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意识、写作背景,进一步深刻理解诗的含义,甚至可以仿写。第10 册有《儿童诗两首》,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读、赏、创结合教学,引导学生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
再则开辟多种渠道来读。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创造读儿童诗的氛围。开设儿童诗阅读指导课,教学生学会读诗;推荐与搜索相结合,培养图书馆意识,利用网络资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阅读结合。另外,摘抄与创作相结合,制作诗册,开辟诗歌专栏;开设交流平台,举办诗歌交流朗诵会等活动。
2、快乐地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积累的最佳途径就是背诵,儿童诗琅琅上口,易于记忆。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安排布置孩子们的背诵,比如从每周背一首诗,到三天背一首诗,甚至达到每天背诵一首诗。对于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人人享受背诗的快乐,在大量的积累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语感。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星、评星等鼓励手段来激发学生背诵的乐趣。
3、大胆地演
儿童诗的形式包罗万象,它以孩子独特的视角来表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和情感世界,将美丽纷呈的现实生活和大千世界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所以,儿童诗不仅可读性强,可演性也强。我们可以把很多儿童诗用用儿歌、快板的形式来说唱,既有利于儿童诗的传唱,也有利于儿童诗的背诵。
儿童诗在整个文学领域里,也许只是一条小溪。然而,它流淌着的就是鲜活的生命。因而,我们努力着让儿童诗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培养优雅的品质,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根植诗意的人生!
第二篇:如何培养优雅的孩子
如何培养优雅的孩子
一、赞美孩子
1、赞美孩子的思想,而非外表;
2、陪伴孩子阅读,而非自己上网;
3、在公众场所以身作则,对人说话轻声细语,而非高声吆喝;
4、对孩子说话时看着眼睛,常说“请,谢谢,对不起”;
5、和孩子聊天时,不说别人坏话,而是常问孩子:“你发现这个人的优点是什么?”。
二、与孩子沟通
1、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并谢谢他愿意分享;
2、称呼他人,不说“男的女的”,而是“男士女士”;
3、对提供服务的人(例如服务员保洁员等),主动微笑致谢,并鼓励孩子也这么做;
4、常问孩子:“你觉得你这么做,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三、培养孩子自信
1、孩子的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础,其之重要性,就如同大楼的地基,如地基不稳,高大的房子极易坍塌。
2、许多父母过度的夸奖:“孩子你是最棒的”,其实无益于培养扎实自信。要针对具体事情或者行为夸奖。
3、自信的孩子有三大正面自我认知:我是好看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受人欢迎的。
四、如果宝宝怕生,该怎么办?
1、用温柔语调介绍陌生人,使孩子感受安全感;
2、不强迫孩子与陌生人互动,避免加剧孩子的紧张与不安;
3、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如“胆小鬼”、“害羞”等);
4、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
5、做示范,教孩子如何向别人打招呼,只要有进步就大大表扬。
第三篇: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能够有美好的前景。可以说我们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来使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我们是否这样想过: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还是我们怎样做才能做的更好?孩子教育:我认为是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孩子最终的成长都是为了更好的进入社会,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才。我们在家庭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在如何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但我们都知道一点,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往往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我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越过这些困难,那就是另一片天空。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的吗?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虽然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都比较优越,但我们还是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降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也!”
但我们都做到了吗?都做好了吗?至少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就拿每次接孩子回家来说,每次我都是主动的把孩子的书包背在自己肩上,为什么?担心孩子累坏了,但仔细想想,自己真还不能这样做,我们不能24小时在他们身边,我们不能一直给他们背书包,书包是很沉,但如果他们连自己的书包都不能背,那以后更困难的事情他们能承担吗?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现象,我们现在都是 独生子女,孩子除了父母的关爱之外,还有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的疼爱,他们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真有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记得中学时代学写议论文,老师要教我们找论据,就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美国的资本家洛克菲勒对待自己孙子的故事,他的孙子摔倒在地上了,洛克菲勒也不去扶他起来,而是自己叫他爬起来,这也反映了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虽然我们现在也在这样做,但我们感觉还是做得不够好,国外的对孩子的培养的一些好的理念我们还是应该好好接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们已经在行动了,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离开父母就是对孩子的锻炼,训练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专家告诉我们:吃苦耐劳精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去解决自己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里就必须强调道德品质的教育,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就很难让孩子学会吃苦耐劳,一定要重视道德教育,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本身就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应主要关心哪些方面?专家强调,家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尊重。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对父母、伙伴等要有礼貌,心中装有他人,随时为他人着想。第二,助人为乐。让孩子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善待他人。第三,和谐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和沃土。
我们应该怎样做?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表白和解释的机会,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二是要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给孩子做的机会。要求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个人卫生的处理到家务的责任分担,锻炼其劳动技能。在家里我们就要求孩子能自己收拾自己的床铺,自己上兴趣班时自己准备东西,但还是有2 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总是觉得她太小,很多方面都替她代劳,这方面还应该向其他家长请教。三是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坚持不断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以下是我收集的收集的一些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孩子和大家交流。
一、重视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协同活动的过程,即兴趣、注意、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综合地构成孩子学习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和倾向性,不难看见,不少孩子低年级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奥,难度增大,孩子渐渐不能适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少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过程是否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对个体的多方面发展乃至个人成就,都有直接正相关,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他们将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就需要具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人,特别是吃苦耐劳、勇于拼搏、顽强不息的精神,它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才能使之健康成长。
二、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品质要从小培养,培养不单纯是家庭或学校某方面的义务,它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从而达到一致性的教育效果。孩子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入手,教给基本技能。
生活贯穿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也伴随整个人生。孩子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品质的前提条件。我们应从孩子的生活入手,教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 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二)让孩子做他喜欢做和能做的事,尽量不要包办,不愿意做而该她做的,也要让孩子去做。遇到困难要鼓励她,这方面我们至少有些做得不太好,孩子以前一直在学跳舞,但后来她就是因为觉得太苦,不愿再跳,我们也没有在坚持,就放弃了,现在想来还是太过迁就孩子。
(三)从环境入手,提供练习机会。
孩子的良好品质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些事包括自我服务,也包括为他人服务,如搬椅子、送报纸、倒垃圾、抹桌椅等。
(四)要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方面要和他们慢慢沟通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主要要注意的方面,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可能没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假期时间大部分时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这得让我们的长辈不能什么都给孩子代劳。
(五)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一起吃苦。比如参加体育运动,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爬山,家长得参与进来,做孩子的表率。
(六)在集体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这就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团队的力量更容易让孩子克服困难。
意志是打开大门的钥匙。我们的前辈很多故事 “愚公移山”、“棒磨成针”、“卧薪尝胆”都讲的是吃苦耐劳、刻苦勤奋的意志品质。现实生活中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学习最好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毅力的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我们除了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之外,还应该关注其他方面,比如说吃苦耐劳的品质。
第四篇:培养孩子拥有的品质
培养孩子拥有的品质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然而这种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虚拟计划。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我觉得如今对孩子应该进行如下的教育。
我们应该从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解放自己的思想。学习成绩好固然可喜,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生存是第一位的。开放的中国每天都在接受新思想,当我们从舆论中知道,在德国,产业技术工人的工资比白领和蓝领高几倍时,你还会觉得学习成绩好就是优势吗?这种信息变化,给中国的政策带来借鉴,如今的技校学生以后也会有一番天地的。所以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拥有一颗探索进取的心,就是最好的引导。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孩子的爱玩心理,经常导致成绩不稳定,我们不应该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的肯定和否定。从孩子的心理考虑,针对问题,分析原因,耐心的说服他们,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要记得多表扬少批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更有信心,才能不断的激发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事物。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不同角度,不同思维,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又增加了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象数学中的简便方法,一道繁琐的题目,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出答案,但乐趣不同。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智慧是开发不尽的,只要正确引导,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孩子的。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当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时,也想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许多爱好,该是多好的事情。虽然人的智力不分上下,但天赋和喜欢决定了孩子的选择,当他不喜欢弹琴时,你却让他学钢琴,适得其反。结果是挫伤了孩子的爱好,过多的负担会使孩子产生厌学逆反心理。就是去学了,也是没有意思的,被动的爱好是可悲的。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点,适当的选择一种专长培养。是的,孩子以后的生活是多彩的,我们不希望他永远是别人的观众。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适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过分的溺爱会丧失他的独立自理的能力,遇到挫折时,过分的依赖大人,这是很可悲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的考验,帮助他们提高坚强的毅力,和遇事不惊的精神。只有这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会波澜不惊的处理好,对以后的发展有益处。还记得报纸上曾经报道过,中日小朋友的夏令营,中国的孩子是家长在遭罪,而日本的孩子,却是自己在实践,他们的背包里有各种生活用品,试想多年以后,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不同?五,培养孩子的爱心,在理解中学会沟通协调。没有爱心的世界是黑暗的,没有爱的孩子是孤独的。拥有爱心的孩子,心底无私,气质迷人,与人沟通容易,会拥有许多朋友的。这样的人无论在那里,都是强者。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会懂得尊重别人,同时也会赢得尊重,赢得信任,赢得一切。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俗话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有素质的人,为孩子的发展做个榜样。无论我们在公开的场合还是在家里,我们的言谈举止,处事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只有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那才是最好的教育。
第五篇:如何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
父母都把孩子当心肝宝贝,要什么给什么,造成孩子个人主义强烈。这样性格的孩子日后与他人相处会容易发生碰撞,如何培养孩子谦让的好品质呢?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谦让,学会关心照顾他人,能够得到其他家长的认同,学习老师的喜爱,在同伴交往中受其他同伴的欢迎。
家长希望孩子拥有谦让的品质是好的,但是怎样的孩子才是谦让,什么时候需要谦让,这是关键所在。有的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总是谦让,就会不懂得去争取,变得懦弱,什么都无所谓,所以不太能把握好孩子该如何谦让。
其实,谦让的品质是孩子融入社会,学会与人相处的表现。父母要培育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必须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教导孩子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能够进行换位思。
如果孩子是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孩子学会谦让,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兑现你对孩子的承诺,让孩子觉得他做到谦让他人,就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
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时,家长要切忌强迫的态度。有时候孩子忍痛割爱,将自己的东西谦让给他人,是威逼所谓。这种谦让只是表面的,其内心并没有做到真正谦让,容易适得其反。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谦让品质呢?
1、消除孩子的个人中心意识
个人主义通常来说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就要杜绝他们有个人中心意识。
因此,有个人中心意识的孩子,通常难与他人相处,不懂得分享,自我意识强,给他高傲和自大的感觉。这样的孩子会少人与其交往,导致他们缺少同年朋友。
教孩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消除孩子的个人中心意识,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教导好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恩和感受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需要让孩子学会表达感恩,而表达感恩应该学会说“谢谢”开始。
我们要时刻教育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表示感谢。例如,当有一个人给他递一杯水或者当别人送给他一件礼物的时候,孩子要主动说“谢谢”。如果孩子学会了说“谢谢”,那在他心里起码有了感恩的种子。
2、鼓励孩子学会谦让
相信很多父母都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这种品质。
但是现在的孩子,一家一个小皇帝,小公主,都比较自我为中心,所有的人和事情都希望围绕着自己转,所以,家长还需要正确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学会谦让。例如,你带小朋友去公园玩的时候,公园里面只有一个千秋,你的小孩已经玩了一阵子,这时另外一个小朋友想玩,你可以鼓励孩子让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人玩10分钟,这样大家都开心。
3、给孩子释放的机会
孩子喜欢跟父母分享在学校的事情,每天放学回来看到父母总是很希望对他们倾述自己在学校一天的经历。而有时候,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家务,家长通常会说:“走开,别烦我,我这忙着做饭呢,哪这么废多话,赶紧写作业去。”
相信很多父母都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这种品质。
如果孩子察觉父母不想听自己倾诉,孩子的心里就会感觉十分受刺激、非常落寞,慢慢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都向父母倾诉了,进而逐渐养成将所有事情压抑在心里。
如果孩子有压力,家长要教会孩子自我调整,给孩子释放的机会。要教导孩子学会与周围相关的人保持沟通状态,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学会当自己情绪积累比较多的时候,适当地倾诉一下。当然,父母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因为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或者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被其他小朋友抢去,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家长或者可以寻找机会出外郊游,在郊游途中灌输孩子学会谦让,让孩子释放一下,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4、父母要言传身教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生活,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会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因此,家长切记,自已要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学会礼让。例如,你带小朋友坐公交车时,你可以主动给其他小朋友、、老人或者孕妇让座,让小朋亲身感受给人让座,形成礼让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谦让的良好行为和品质,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经常身体力行,用行动证明,让孩子深刻体会到谦让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