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自主,提升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强化自主,提升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音乐的力量能够浸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人们会把它吸收到心里作为滋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并就其有效性研究做出了积极地实践与研究。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验,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开展音乐探究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31-01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讲,音乐都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听到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他们都会摇头摆尾,表现出强烈的乐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对幼儿施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面,笔者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旨在幼儿音乐教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对大家有些许帮助,提升其有效性。1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其优美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具体可感的途径施与幼儿审美方面的影响,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创设适宜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让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更精彩有效,更有生命力。
譬如,我在组织孩子们进行“三个好朋友”的音乐活动时,就从生活中寻找出很多筷子、锅盖、桶、塑料瓶等,辅以一些头饰、纱巾、服装、扇子、雨伞等,伴着欢快的音乐,让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小鸡、小鸭击打着“乐器”,“喵――喵――”“叽叽――叽叽――”“嘎嘎――嘎嘎――”地呼朋唤友,引来了小狗、小羊、小熊等,他们在一起一边玩闹,一边唱歌,还有的拿着扇子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有的穿着小动物的头饰模仿着小动物的动作,整节课堂欢乐活泼,充满了朗朗笑声,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极大兴趣。还有,在进行音乐欣赏《春》的时候,笔者制作了美伦美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春天到来后春风轻拂,柳枝翩翩起舞,波光粼粼,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美妙春景,伴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沉浸其中,不时地交流几句,“啊,这段音乐是表现农民伯伯在辛勤地耕地播种吧?”“啊,看画面,这段应该是展示桃花盛开的情景了啊!”他们边欣赏,边交谈,较好地渗透了音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了探究音乐奥秘,创造音乐奇迹的勃勃雄心。2
结合日常生活,升华幼儿音乐学习的情感体验
上个世纪,陈鹤琴先生就主张把音乐教育和幼儿的具体生活结合在一起,让音乐贯穿于幼儿的学习、劳动、游戏中,使幼儿生活音乐化,音乐学习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指导实施纲要更是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将音乐知识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与情感联系起来。鉴于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应结合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强化自主,升华幼儿音乐学习的情感体验。
譬如,每次就餐前,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地安静不下来。于是,笔者便开始思考,如何运用音乐使得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有一次,笔者播放了一首节奏明晰,动感强烈的《数鸭子》,并组织孩子们模仿节奏,强弱拍手,让他们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快乐感与敏锐感。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很快地就安静了下来,开始琢磨自己的拍手动作,就餐也进行得非常顺利。还有,幼儿午睡也是我们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个日常环节。讲故事、赏红花、讲道理这些办法相信我们都尝试过。有一次,受电视节目相关报道的启发,笔者开始运用音乐来引导孩子们进行午睡。在他们躺下后,笔者给孩子们播放了曼妙舒缓的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听着音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后来,笔者不时地给孩子们更换了诸如《蓝色多瑙河》《荷塘月色》《采莲曲》等音乐,逐渐引导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午睡习惯,还在潜移默化当中升华了孩子们良好的音乐意识与情感体验。3
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
我们知道,音乐是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但幼儿阶段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与想象能力还十分有限,如何引导他们理解音乐知识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难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将幼儿的音乐学习与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探究活动,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
譬如,笔者在进行教学打击乐《小红帽》中,结合“小红帽”的故事,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绘声绘色地给大家将这个故事,孩子们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当中,感受着小红帽离奇凶险的遭遇,配合着打击乐强弱不同的节奏,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具体的音乐情境当中,随着小红帽的命运或悲或喜,也就深刻理解了这曲音乐的内涵,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再如,笔者在教唱歌曲《摇篮曲》中,结合旋律风格截然相反的《我是解放军》进行了对比教学。活动中,笔者不仅从听觉的角度让孩子们体验了《摇篮曲》柔美宁静、轻松舒缓,《我是解放军》雄壮有力、豪放粗犷的乐曲风格,还从视觉的角度让他们看到了不同的音频波纹,引导孩子们发现了《摇篮曲》音频波纹的波动较小,而《我是解放军》音频波纹的波动较大的特点,加深了他们对于这两首曲子不同风格的比较与理解。
总之,幼儿阶段,音乐教学对于孩子们审美意识、人文品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中提升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们幼儿教师孜孜追求的事业目标。只要我们大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探索创新教学教法,就一定会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迎来自己教学事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1]朱素梅.浅谈如何提高幼儿音乐课的教学效果[J].音乐时空,2013(5).[2]刘克利,焦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创新方式初探[J].青春岁月,2011(08).[3]徐浩.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20.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教法
学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64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石钟山记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丁莉娟,赵志日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
第三篇:巧用有效性策略 提升有效性教学
巧用有效性策略 提升有效性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等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研中也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立足本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并以建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在新教材中,编者捕捉小学科学的各类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科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科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科学情境。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科学教学是有效的呢?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案例1:科教版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有五个有结构的小活动 :
(1)我看到了什么?(图:一棵大树)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
(3)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4)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教材中提到“我们看,我们听,我们摸,我们闻„„”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与自然界的大树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要求学生用布将眼睛蒙上,进入树林,用除了眼睛以外的其它任何一个器官去认识它,和它交朋友。孩子在不能用眼睛的情况下,进入到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境界,发现了许多视觉占主导情况下所不能发现的更细微的情况。小树林变成了一棵棵充满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树的集合。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案例2:三上年级中溶解一单元,教师与学生进行《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探究活动时,从对重量、体积有关——无关——有关——无关的思维过程后,这节课下课了,那到底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这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生动的问题,学生再后续的研究中就会去找资料、问大人等途径寻找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和推理。我们将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拓宽视野。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案例3:除了课堂上的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外,对课堂不便充分研究的学习内容可采取现场考察搜集信息、召开信息发布会问题研究、情境模拟、种植饲养、参观访问、社区家庭观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动、植物知识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林园中开辟“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在“种植园地”里种上常见的自然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也可以是可食用的常见作物等,在“饲养自然角”饲养小鱼、小鸟、蚂蚁等,这样,学习有关知识时可直接到“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进行观察实验,平时通过让学生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德;既学到了自然知识,又有了情感体验。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科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科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4:教学《常见的植物》,不必追求学生对植物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
物。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实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案例5:在教学《磁铁游戏》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和隔着物体能吸铁的性质,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步骤:
1、玩“磁铁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识别信封里的各种物品,然后利用磁铁进行分类,最后归纳得出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铁”。
2、小节目激趣。设计布娃娃在桌上跳舞的小节目,引起学生质疑后再析疑、解疑。学生动手实验得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
3、知识应用“巧取试管铁钉”验证上面结论。让学生在玩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玩中融学,学中有乐,乐中有得。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的生活性,学的有趣,学的充实。
(2)运用“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并把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6: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变冷之后还有什么其他变化?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实验充分感知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做好记录来描述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从经历了“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渗透。通过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个性特征等情感因子,采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等有效的方法渗透情感态度。
案例7:针对学生普遍爱喝饮料的习惯,我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考察一下饮料市场。结果学生的探究方法各有不同,各有独到的见解,有的甚至写上了自己想要发明的饮料的配方、宣传广告等等。个个都做得很好。在教学中,有时为了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机整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科学知识巧妙地隐藏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其他学科练习形式中,以期收到“奇兵”之效。
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科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1)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性的基础上,采用言语表扬、星级比赛、积分换奖、实物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案例8:“你能勇敢地提出问题,真了不起!”、“再想一想,肯定能提出更好的问题。”、“你发言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很欣赏”、“有的像科学家样子,真棒!”等等,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要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解疑,有时指名学生回答,有时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时间长了,渐渐地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学生发言,每堂课将各小组发言人用“正”字的方法统计,课后,给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加一颗“星”,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
了课堂气氛。
(2)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通过课堂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合作能力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案例9: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手工纸,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现成的材料来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活动。由于问题的空间是开放的,又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当黑板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纸船、小衣服、剪纸、书法等作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搭建了一个平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同学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大家一起研究确定可行的研究问题,并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只见各小组同学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办法,然后由小组长把每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设计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交流时,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既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汲取了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然后,他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动手进行实验了。汇报时,教师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案例10:《植物的果实》一课的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植物果实的基本构造。
2、初步学会解剖果实的技能。
3、培养根据事物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学习材料:苹果、梨、甘蔗、芋头、萝卜等实物。
组织形式:每四人一组(甲、乙、丙、丁)自由组合。
分解任务:甲(组长):负责解剖果实和写实验报告。
乙:负责比较剖开的苹果和梨在构造上的共同点。
丙:负责找出所带学习材料中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
丁:负责将丙找出的果实分成干果和肉果两大类。
活动过程:全班48人,自由组合成12组。每组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每个成员在组内将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汇报、交流,再由组长写成实验报告交给老师。学习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每个小组的实验报告。教师首先给每个学生完成的每个问题打分,然后给出实验报告的总成绩。这样既体现出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又体现出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附件5)
2、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
参与进来。
案例11:在进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学生各小组有选择地方法不同,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地方法,并且让不同的小组向全班学生介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众多方法中最好地比较方法。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都讲今天最难忘的事就是科学课中比较水地多少。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是课堂生成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这些验证方案同样是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空间。
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除了不足之处,也要包括自己的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记下学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案例12:2007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结束后,反思如下: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 “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进行有效教学。
四、研究的成效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案例13: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的调查。
问题1:你喜欢上科学课吗?上课时,你是喜欢科学教师呢,还是喜欢教师所讲的内容呢?在课上学习过程中你感到高兴吗?如果你回答教师的问题错了受到批评你还喜欢科学吗?问题2:你喜欢科学书吗?你喜欢书上的插图吗?课后业余时间,你看有关科学的书籍吗? 问题3:你喜欢做科学作业吗?你喜欢自己完成还是和同学一起完成呢?自己完成时需要别人帮助吗?当你作业有几次错误时,你还喜欢做科学作业吗?
通过前后测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的前后学生有很大的变化。总体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
附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统计数据
总人数即使受到批评的情况下仍然喜欢学生喜欢看科学书、业余时间主动看科学书籍喜欢做科学作业,即使有错挨批评也喜欢做作业
原来324174231
现在324272245306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参研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形
成了自己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教科研氛围。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也吸引了较多非课题组不同学科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行动中来。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第四篇:幼儿音乐教学心得
音乐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幼儿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小班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还容易情绪化,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想像,因此,小班幼儿的音乐教育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应当以采用接近幼儿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天地,和音乐成为朋友的方式进行。而具有游戏性的音乐活动,则是最接近小班幼儿的本性,最容易引发和维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将幼儿顺利带入游戏的情境中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游戏化的教育以其活泼多变的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体验。
当幼儿初步认识了音乐知识以后,就可以以音乐知识点为游戏规则,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音乐知识。在音乐游戏《小兔捉迷藏》中,当孩子们了解了音乐的主旋律后,他们就分角色扮演小兔,学习小兔的蹦跳动作,他们的节奏感还不是很强,所以我先让他们根据音乐用小手在自己的腿上跳一跳,初步感受小兔一下一下跳的节奏。然后加入小鼓的敲打配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小兔跳的节奏,这样就可以基本统一幼儿一齐有节奏的蹦跳。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则是教育活动关键,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性可以让音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灵活、丰富多彩,进而也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活动中,我添置了一幅展有不用姿态的花的背景图,结合图画,让幼儿想象发挥,以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无论是寄音乐于游戏当中,还是寓游戏于音乐当中,都要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结合,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也从中学习到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
第五篇:幼儿音乐教学随笔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10篇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1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想让幼儿辨别长音与短音,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让幼儿根据音乐里面节奏的变化来用动作表现音乐,激发幼儿的想像创造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工具毛线音乐盒、小动物声音的长短,并结合幼儿喜欢的游戏场景活动,把抽象的音乐元素音长和音短形象化。幼儿通过玩、听、想象,轻松、自然、快乐的状态下,既理解和掌握了音的长、音的短。同时也尝试音乐创造,通过节奏的练习、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跟着一个环节还是相对比较顺畅的,特别是出现音乐盒的时候,给幼儿带来了一种神秘感,幼儿非常的喜欢,也很直观的让幼儿理解了长音和短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没能给幼儿一个小结,这点有点小失误,在第二个环节中,运用动物的声音,并利用绘画线条的形式来表现动物声音的长短,幼儿也很喜欢,又很直观。可在这个环节中,也少了一个小结。最后一个环节是比较重点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之前就让幼儿先听音乐然后看老师示范音乐里老鼠的动作,幼儿是很感兴趣,也都能猜到老鼠是在拍打蚊子,由于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只是光听着音乐做着动作,并没能真正的感知音乐里面长音和短音出现的规律和次数,这点比较不足,希望在下节课中,我能利用图谱的形式把音乐里的长音和短音,用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能更直接的去感知和感受音乐。在激发幼儿创编的过程中,由于之前没丰富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所以很多幼儿都临时想像不出来,希望在下节课中,我能在之前丰富幼儿一些知识经验,最后可以让幼儿一起来听着音乐,然后让每个幼儿都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不限制幼儿做相同的,让幼儿能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希望有之前这节课不足的反思,我将在下节课把不足的都能给设计好,使整节课的效果更理想。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2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一个学期来班级里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歌唱、舞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今天小朋友们对音乐活动《亲亲热热在一起》都很喜欢,原因在:歌词非常的生活化,简单、有趣;音乐的节奏活泼、欢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这首歌曲是儿歌《敲门》的延伸。在一开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先接触到的是:在游戏《敲门》中让幼儿清楚的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如“妈妈出去了,你和谁在家里呢?”“丁冬,丁冬,是谁在敲门,是谁回来了!”接着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游戏活动中,小朋友们都能熟练的朗诵和进行对话游戏,当音乐活动《亲亲热热在一起》旋律在孩子们的耳旁响起时,小朋友们全都会唱了:“我们全家在家里,亲亲热热在一起,哈哈哈哈,亲亲热热在一起”。这样的活动吸引了小班孩子积极参与的兴趣,所以这一次音乐活动变的特别的轻松、愉快。
我们还一起创编了歌词:“家里还有谁呢?我们怎么编?”在我的帮助下孩子们有了很强的创编兴趣,我们在音乐声中编出了:“我和外婆在家里,总想外公来敲门,丁冬丁冬,外公回来了!”“我和阿姨在家里,总想叔叔来敲门,丁冬丁冬,叔叔回来了”等等,大家唱的可开心了。
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我也想了好多激发幼儿兴趣的办法。就像让幼儿通过表演来激发自己的兴趣从而学习音乐。因为幼儿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音乐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通过表演,幼儿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较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我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在开展音乐活动中尽量采纳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照搬书上的动作方案,幼儿在创编表演中锻炼了自己,增强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这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3
今天音乐游戏时间,我正和孩子做“咿呀咿呀呦”的游戏。孩子们扮成小动物围着我快乐的跑来跑去。可是我发现只有蓝迪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游戏。
蓝迪是我们班刚插班的孩子,她以前上过幼儿园,按理来说应该很快的适应新环境,但她始终不能融入集体中。其实我看得出来她也想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又不敢参与进去。尽管我不停的鼓励她游戏,她还是不愿意。怎么办呢?我想再多等她一会,看看她的表现。我边和小朋友游戏边关注着她。当我唱到“咿呀咿呀呦”故意走到她身边和她亲近亲近、和她抱一抱、对她笑一笑。孩子们也模仿我的动作,相互拥抱。蓝迪被我们的气氛感染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游戏,在我的邀请下,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和我们一起游戏。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抱一抱、笑一笑是让他们接纳别人最好的方式。何况和老师的交往才短短的两个星期。活动时她不愿意参加,我没有强求她。因为孩子的适应有快有慢。让她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最后用自然亲密的动作打动她,让她参与游戏,让她迈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进步,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4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对音乐真没好感,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为了藏拙,在幼儿园里所有音乐教学也是我的搭班完成。来音乐社团的日子不算短了,也听过几次罗老师对音乐教学的讲座,对如何上好音乐课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的前提。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我借用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听了几位老师执教的《小猫》,我看到老师是如何创造情景来吸引幼儿达到教学目的的,在教学中情景式的演唱、在复习表演歌曲、创编动作等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演唱的热情也十分高。
二、启发引导,使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高兴时往往用力喊叫,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因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何处理歌曲的快慢与情感又需要孩子理解歌曲,吃透歌曲中讲述的事件或者角色不同,这样才能表达高兴时要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时则要缓慢、低沉。在《小猫》教学中因为角色的不同有了不一样的歌曲演唱方式,什么时候该清什么时候该重,有了角色之后就更容易掌握与表现了。
以上是我对音乐教学的一些认识,可能不是很完善,有待改进,希望以后能了解更多音乐教学上的技巧。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5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8
幼儿新入园,周围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规律改变了,孩子们难免会情绪不稳定,来园是喜欢哭闹,这时用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会使宝宝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而暂时忘记了哭泣,于是,我针对刚入园孩子的哭闹现象设计了一些用音乐培养孩子生活常规的方案。
在早上孩子们来园时,我常会播放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的音乐,如“森林的早晨”,孩子们一下子就会被音乐中的鸟叫声吸引住了,哭闹的情绪一下就平静了。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前,我又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间活动时,关于小动物走路的音乐又响起来,孩子们听到音乐就会学着小动物走路去喝水、入厕。户外活动回来,一此优美的钢琴曲会及时地响起,孩子们的激动的情绪也会很快地平静下来。进餐时播放一些节奏平缓的曲子,孩子们进餐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午睡时一些儿歌,音乐故事会让孩子忘记想家,并很快地进入梦乡。
睡醒时,来上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又会精神抖擞。一天下来,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一个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已能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生活、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进步,孩子们现在会听着音乐自觉地进行各项活动,喜欢上幼儿园了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6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幼儿教育观念的不断宣传和实践,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学前教育内容中,音乐教育又是其中的一大部分。我国《幼儿教育纲要》指出:教育者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对儿童施加各种有益的影响,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充分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阳光、的形象,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那么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抓住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恰当方法,合理的设置课堂各环节,有效地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摆在幼儿教师当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要与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相一致。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要以幼儿园相关的教育原则、方法等作为基本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一旦违背了这些科学的规律,那我们的教育工作必定会受到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例如:同样的一首儿歌,若一位专业技能技巧熟练的教师并熟知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老师,教学效果必定很好;相反,若一位不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就达不到目标,自己着急,幼儿也没掌握。
(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要把握住幼儿艺术歌曲的情感与审美感受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音乐艺术作品给人以情感的体验与审美的感受。 音乐审美感受是让幼儿在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 所选的儿童音乐作品要紧紧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情趣、积极、阳光、健康、活泼的一些特点。也要体现出这些情绪中蕴藏的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的生活态度。音乐艺术是以每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激励人们的感情,给予启示,感染幼儿。
例如:在中班上册教材中的儿歌《一分钱》,它教育意义是教育幼儿拾金不昧的高尚的品德,但是在歌词中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采用了一种天真的儿童语气、简单的音调旋律、欢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捡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小朋友点头赞扬示意的细小情节,塑造出一个生动而又感人的美好形象,从而教育我们的儿童,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并且要把拾到的东西,就算很少的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叔叔,在情感上也是愉悦的。用这样一种情感方式来激励,会比直接的教育会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更能牢记在心。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情绪、品德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知理解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这一途径来开展。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要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
音乐艺术具有娱乐性特征,这也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学。在音乐教育中获得愉快的音乐感受让幼儿在欢快活泼、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中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幼儿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就如像春雨点点滴滴滋润幼儿的心灵。慢慢的熏陶、感染着她们。因此,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对人们内心情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意义更深远。
二、音乐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鲜艳而又明亮的色彩,五彩缤纷的世界,环境中丰富美妙的声音,美丽色彩与图形都可吸引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那么,美妙的音乐便更是他们的最爱。
音乐不断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感,激发他们充分发挥儿童想象力,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及对未来一片美好的憧憬。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紧密相联,密不可分。
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而品德教育的发展需要以情感为基础,音乐教育又是德育培养的情感基础。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 。
音乐活动多为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表演,合唱都可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因此都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国外,有很多学者把音乐活动作为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早期教育行为来研究,并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智育的发展。
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已成为社会有目共睹的一点,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为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孩子,更好发展孩子的智力 ,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已成为社会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乐器,请专业的音乐教师。由此看出,得当的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一)培养兴趣,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要生动形象活泼,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避免利用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让自己的课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多给幼儿一些上台锻炼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的每次活动,发现幼儿的进步,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所学歌曲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
幼儿歌曲来自与幼儿生活,同时也反映着幼儿的生活。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使幼儿增长知识, 更有助于幼儿体会歌曲的情感 ,与生活紧密相联幼儿更容易理解,对学唱歌曲增加了兴趣。比如在学中班上册的《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就可问问幼儿小椅子谁摆的,小桌子谁擦的,小手绢谁洗的。幼儿既感兴趣,又熟悉了歌词内容。在加上欢快的音乐间奏孩子能不喜欢么?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更让我们的教育开展的更为顺利。
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三)幼儿音乐教育要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看孩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培养幼儿会表现美、创造美。适时地鼓励,引导幼儿当众大胆表现。
音乐教育需要我们给幼儿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由易到难地引导幼儿创造,创编歌词与动作,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才能。从这样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改编歌词、从一个简单的旋律出发,慢慢的到为图片故事编配音乐、为整首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总之,要引导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结语
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作为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高度关注。在大力提倡超前教育、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今天,如何探索幼儿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完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对搞好幼儿音乐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7
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孩子由妈妈陪着来上音乐课,奇怪吧!还真未见过需要妈妈陪读的小学生,况且现在幼儿园的孩子都不需要家长陪伴。我心存疑虑,纳闷着准备开口询问,只见班主任风尘仆仆地赶来。
“这个学生是新转来的,曾在先前的学校被老师体罚了,心理有些障碍。”
原来是这么回事!疑惑解除,我立刻赠给孩子一个真心笑容,并轻声问他:“小朋友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好吗?”话音未落,意外的是把他给吓哭了。
满脸无辜的我纳闷极了!可他的哭声却越来越响……
“妈妈,呜呜呜……我怕……我要回家……”
怎么办?这种歇斯底里的情况我可从来没有遇到过呢?
“好孩子,别哭了。”我安慰道“你妈妈在身边呢。”看看他妈妈,非常焦急不安,一个劲地摸他的头进行鼓励。
眼前的一幕使我的脑海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那就是让他一个人留下来上音乐课。也许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相信音乐课可以留下他,我可以留下他。我自信地让他妈妈离开音乐教室,他呢?差点没有跑出去抱他妈妈的腿。
家长和班主任离去,教室里只剩我和一大帮学生。感觉这事情还真刺激,挺有挑战性,但是绝对棘手。我蹲下身子,笑着问他:“你能够告诉我,为什么哭吗?”可他理都不理,瞧都不瞧我:“我要妈妈……”啊,又要歇斯底里地闹了,“你看,有哪个小朋友是妈妈陪着的呢?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家长陪着上学了。”
“呜……呜……”
我帮他擦干眼泪,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希望从中安慰他一下。
“孩子们?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可老师却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
“别哭了,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我期待他的回答。
“呜……呜……”哭声代替了回答。
无奈之下,我只好先把他安置一边,想用我们的音乐课堂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我们复习了一首游戏歌曲,并离开坐位玩三拍子和二拍子步伐的游戏。
“我们请新同学和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向大家提议。
“好!”学生异口同声并表现出极度的热情。
我再一次来到他的身边,蹲下身子:“来吧,和小朋友一起来玩,好吗?你一个人多孤单啊,让我们一起舞蹈。”
……
还是没有反应,唉……
“我怕,呜……”好不容易停止,又哭上了,而且是越哭越凶。
“别怕,老师保护你!”我微笑地对着他,希望能够给他一点归属和力量。
可他仍旧没有任何反应。
“好吧,同学们。我们的新同学还没准备好,等一下再让他和我们一起玩。”
美妙的音乐声,不和谐的哭声,我们却愉快地玩着各种音乐游戏……我想我只能够用各种孩子喜欢的音乐方式来吸引他,帮助他。
大概十分钟过去了,我悄悄瞄了他一眼,发现他不哭了,还偷偷地笑了一下。哈哈,我想可以马上给他一个下台阶试试看了。音乐结束,我第三次来到他的位置“我是来帮你‘搬家’的,老师觉得和我们一起坐,大家都会比较开心。”
他好像有些犹豫,我起身学着动画片里的可爱人物先搬走他的书 “嗨哟,嗨哟……”他笑了笑,是在笑我这个老师幼稚吧。
“好了,现在轮到把你‘搬’过去了。”我用调皮的孩子般的口吻。
他仍在犹豫着……
“孩子,让我拉你的手吧!”我用亲切的目光真切地希望他能理我一下下,足够!
一秒,两秒,三秒……他真的站起来了,^_^,真开心!万岁!我成功了!接着,我想我会更成功的。
我帮他安排好一个位置,“刚才,我们玩的很愉快,但是新同学没有和我们一起玩,再来一次好吗?”我对学生们说。
“好!”学生一个个显得兴奋极了。
我和蔼、自信地走到他面前“好孩子,和我们一起玩吧!让我拉你的手,由我负责来保护你,好吗?”
他微微点头,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他点头的样子。
音乐响起,我拉着他的手一起舞蹈,在美妙的乐声中,他笑了,很开心,我也特别开心。我觉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我是多么幸福啊!
让人兴奋的上课时间过去了,他的妈妈一直躲在教室外面旁听,我走出教室,她开心地对我笑,我感觉到一种感激,一种感动……我及时回敬她一个灿烂的笑容,这笑不需要言语,不需要任何说明与标注,因为那是一种爱的交流……
经过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之后,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学生,那些稚嫩的脸,那些幼小的心,是多么需要我们教师真情的灌溉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特殊孩子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教学经历,感谢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懂得去爱护每一个小生命。也许当你爱护一个幼小心灵的同时,孩子们也悄悄地爱上了你。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8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一,它不仅是让幼儿学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一些舞蹈动作,更是让幼儿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美及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那如何能更好的开展小班的音乐活动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材上要选择幼儿朗朗上口的歌词,容易让幼儿记住,贴近幼儿的生活。其次节奏要明快、活泼,旋律优美,让幼儿一听就喜欢,有想学的欲望。最后幼儿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来作为铺垫,为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我在开展小班集体舞《小蜜蜂》活动中就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昆虫小蜜蜂来展开,通过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小蜜蜂是怎样飞的?它有什么样的本领?幼儿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很容易就会回答,并且进行模仿。这种生活经验为音乐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小班幼儿很会模仿别人的动作,只要他看到的就会模仿,但往往不是太美观,这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把他们的动作进行精致化,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小蜜蜂》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模仿小蜜蜂飞的动作,幼儿只会进行简单的摆动双臂,我就让幼儿加上双脚的动作,然后双用伸直不停地摆动,这样一只小蜜蜂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小班幼儿的思维都是直观的,只有通过图片、标记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进行记忆,因此我利用胸饰把幼儿打扮成小蜜蜂,并通过两种不同颜色让幼儿寻找与地面上相同颜色的标记,这样幼儿在自然而然就站成了我需要的队形,并通过这些标记来变化队形,这就把幼儿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都连在了一起,利用综合视角进行了有效地铺垫。同时在运用这些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幼儿语言的能力,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及时进行表扬及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整个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如在《小蜜蜂》这个活动中我问幼儿:“小蜜蜂到花园里去采花蜜谁来做蜜蜂谁来做花呢?”幼儿自然就想到了同伴并且进行协商。接着我又问:“小蜜蜂除了到花园去采蜜还可以到哪去采蜜呢?”幼儿就知道还可以去菜园、公园、茶园,凡是有花的地方都可以去。这就把幼儿的知识经验、想象力与合作能力全都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小班的音乐教学一定要选择幼儿容易接受,把他们的生活动经验及知识储备作为铺垫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班的音乐教学。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9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一、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聆听《三个和尚》这首乐曲时,我先请学生自己讲《三个和尚》的故事,再请三位同学扮演和尚的角色,一位同学扮演老鼠角色,老师做导演。在表演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我是不敢比的,在表演中学生品尝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
回顾以往我们不难看到,那些五、六岁,甚至二、三岁的儿童,只要你放上音乐,他(她)即可手舞足蹈起来,边玩边哼自己的调调不需要你“教”,即兴对他们就像与生俱有的本能,这是他们心灵的直露和表白。然而随着他们在社会、在成人为他们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却渐渐地把这种巨大潜能给压抑了,给扼杀了,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请他们随意跟着音乐跳舞,或随便唱个什么,他们会不安,不知从何下手,即兴对他们已经成为陌生,而到了中学、大学,书念的越多,就越远离这种人类最本能、最自然的东西,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扼杀,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缔所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如听音乐即兴编一个小故事,给乐曲即兴起一个名字,或跟着音乐即兴舞蹈或表演等等。
三、加强音乐创作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创新
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让学生来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1.结合歌曲进行歌词创作
小学生像海绵般的吸收新知识,每次听到的词句经过大脑储存后,就想找机会来应用,有的孩子能很轻松地把学到的词句灵活运用,让我们意想不到。歌词的创作是要学生马上反应的,在不改变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运用代换词的方法,要求学生用新词句代换。这种办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灵敏度、思维力和学生即兴发挥的才能。这种办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创作的自信心。有的同学虽然曲调把握得不够准确,可歌词却编得朗朗上口。学生创编歌词的兴趣远远超过你教他去学习一首新歌。一张张稚气的脸,一副副可爱的笑容,不正闪现出他们创作的智慧火花和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不是为学会别人的东西而高兴,而是为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学生不仅为这首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还能为《新年好》填上祝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等的新年贺词作为歌词唱给大家听。为《好朋友》编上新的游戏名词等等。现在同学们只要学会了一首新歌,马上就会提出给歌曲加上新的歌词,尽管他们创编的歌词还很稚气、语句不够严密,但在实践中情感的自然流露,想象力的充分展现,独创性的发展,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创作的体验和经验,这已经足够了。
2.结合身体律动,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音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这也正如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的转化成音乐。”如欣赏《可爱的动物》时,我让学生听完后说出音乐所刻化的动物形象,并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自编动作即兴表演,尽情地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看到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个个脸上兴高采烈,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举行联欢会。
3.结合语言进行节奏创作
比如利用字词、词组、人名、地名、小动物的名字等做节奏基石,不断反复就成了一个个节奏型。如用“编一编”的游戏来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我先找出姓名是两个字(X X)的同学到前面来,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名字,这就是最简单的一拍一音的四分音符的节奏型。接着我又找出姓名是三个字( X X X )、四个字( X X X X )的同学,让大家说出他们的名字,这就出现了不同的节奏,一拍两个音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这样全班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组成一个三声部的节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再改变各声部的力度、速度、音色或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来演奏,学生兴趣浓厚,心情愉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名字延伸到地名、词组或小动物的叫声去体验不同的节奏,当出现新的节奏型时,我就把它们写在黑板上,由语言过渡到节奏,再让学生将这些节奏型重新组合成新的'节奏,按节奏来说一句话或一、两句儿歌,学生特别高兴,从中得到了不同感受,尝试到了无穷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4.唱、奏、跳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创作教学活动
以唱、奏、跳、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认识事物,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在放松愉快的心态下,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从而激励其创造的意识。如在学完一首歌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按各自的爱好和能力分工,有的同学演唱;有的同学编舞;有的同学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等形式进行排练,向全班同学汇报。并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再一次向大家汇报。一个个精彩的小节目,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自己创编,自己表演真是其乐无穷。孩子们奉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现,真是不能小看他们。因此,多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在其乐无穷的音乐天地里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总之,从小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无拘无束、即兴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10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 ------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
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